动词“得”的语法化探析
单音动词得的语法化过程
单音动词得的语法化过程
单音动词得的语法化过程
语法化是一个由语法、语义、语用、语音等多元促动的语言发展机制.单音动词"得"的句法演变经历了由核心动词到次要动词、状语和补语、结构助词,再到词内不可分析的成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得"的语义演变经历了由表行为、表心理活动、表抽象语义、表能愿、表情态和表结构意义这样的过程."得"的语音演变经历了轻声化和复元音化."得"的语用演变表现为它在话语述题中的地位降低了."得"的语法化信息在共时平面上被部分存贮.
作者:力量解正明 LI Liang XIE Zheng-ming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刊名:汉语学习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年,卷(期):2005 ""(6) 分类号:H146.3 关键词:得句法演变语义演变语音演变。
“得”字语法化的隐喻机制探析
中的结构助词 , 可能性补语句 中的结构助词) 运用 完形理论, , 阐释 了实意动词“ 语义中的因果关系原 型的隐喻性延 伸, 得” 揭示 了“ 因
果关系” 正是实意动词和结构助词的“ 语义 中的 得” 概念相似性 , 基于概念相似性的隐喻认知机制是“ 语法化 的驱动力。 得”
关键词: 隐喻; 完形 ; 得”字语法化 “ 中圈分类号 : 3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 8- 8 8 2 1 l o 4 3 H1 A 10 - 3 9 (OOJ —o 1—0 O
“ 语法 化 ” 语 言 中意义 实 在 的 词转 化 为 元 实 指
的 目标 ; 该状 态变化 是物理 的 ; 为实现 该 目标持 施事 有计划 ; 该计 戈需施 事使用 动力 ; 事掌控该 动力过 Ⅱ 施 程; 施事 为实 现该计 划负 主要责任 ; 施事是 能量 的来
在意 义 、 表语 法功 能 的成 分这一过 程 , 也有 研究者 将 此过程 称 为 实词 虚 化 。“ ” 法 化 研 究 已取 得 众 得 语
根据 L co 的标准 , ak f 我们认 为 因果 关 系的核 心
就是 : 施事 以受事 的变化 为 目标 采取行 动获得成 功。 实词“ ” 示“ 得 表 获得 ” 其 后宾 语 表 结果 毋庸 置疑 , , 且 揭示 的是一 种直接 的结果 。例如 : 1王莽 当了皇 帝 , 两 个 人得 了大 便 宜 。 一陈 。 有
NO. 01 12 0
G n rlNo 6 e ea . 7
“ 字语法化的隐喻机制探析 得”
吴 燕 飞 Leabharlann ( 宁波大学 , 浙江 宁波 35 1 ) 12 1
擒 要 : 文章通过对汉语 得” 宇的语义分析, 得” 将“ 分为实意动词和结构助词( 结果性补语句 中的结构助词 , 描述性 补语句
动词深度剖析
动词深度剖析动词是语言中的核心成分之一,用于传递行为、状态或存在的信息。
掌握动词的使用规则和意义对于我们正确表达思想和交流意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动词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在语言中的作用和分类。
一、动词的定义与作用动词是指示行为或情态的词汇,在句子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它可以描述动作、状态、感受或发生的事件,是构成句子谓语的主要成分之一。
动词不仅在口头语言中使用广泛,而且在书面语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动词在句子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 表达动作:动词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人或物的动作来传达信息。
例如:“她跳舞很优美。
”中的“跳舞”就是一个动作的描述。
2. 表示状态:动词还可以用来描述人或物的状态。
例如:“他疲惫不堪。
”中的“疲惫”就是一种状态的描写。
3. 谓语动词:动词作为句子的谓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它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与其他成分一起构成复杂的句子。
二、动词的分类动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实义动词:实义动词是指能够独立传递主体动作或状态的动词。
它们本身具有实际的含义,可以直接描述一个行为、状态或感觉。
例如:“跑”、“睡觉”、“喜欢”等。
2. 助动词:助动词是指用于构成各种时态、语态和情态的辅助动词。
它们通常与实义动词一起使用,以起到修饰、加强或限定的作用。
例如:“can”、“could”、“will”等。
3. 系动词:系动词用于连接主语和主语的补足语,表示主语的状态、性质、特点等。
它们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起到连接的作用。
例如:“be”、“is”、“seem”等。
4. 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只有主语,没有宾语,用来描述主体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笑”、“呼吸”、“站立”等。
5. 及物动词:及物动词需要有宾语,它们用来表示动作的对象或影响的承受者。
例如:“看见”、“吃”、“帮助”等。
6. 双宾动词:双宾动词包括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两个成分,它们同时接受动作的影响,并共同构成谓语。
例如:“给”、“送”、“写”等。
英语语法动词语态具体详细解说.docx
最新整理[动词的时态和语态]英语语法动词语态具体详细解说英语动词的语态一、主动语态主语是谓语动作的使动方。
也就是说谓语的动作源自主语,而施加于宾语。
相反,被动语态中,主语是谓语动作的受动方,如果有宾语的,宾语往往是谓语动作的使动方。
在语法机构上,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主要在于,主动语态直接使用动词原形作为谓语,然后再在该动词原形的基础上施加时态和其他语法;而被动语态则使用系词+动词的过去分词作为谓语,各种时态和其他语法也施加在系词上。
二、被动语态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得比汉语要多,要普遍,许多课本及考试乃至实际应用中都常常涉及到这个问题。
一般说来,当强调动作承受者,不必说出执行者或含糊不清的执行者时,多用被动式。
须注意的是,许多地方与汉语不同。
注意那些汉语中没有" 被……" 的意思,英语却应该用被动态。
还要注意,英语的被动态往往由" by" 引出,而有用介词" by" 的短语往往又不是被动态,而是系表结构。
还有些特殊现象,如:known to man(人类......所知),on foot步行(美国人有时用by foot),in carraige(乘四轮马车)等等。
还有假主动,真被动的十几个常用词的用法,以及so heavy to carry 而不用so heavy to be carried 等习惯用法。
有关这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全面掌握被动态,en211 准确解答习题非常关键,被动态必须涉及的是动词的各种时态变化的问题。
英语的时态本来很复杂,怎样记住各自的被动形式呢? 首先要明确" 将来进行无被动,现在完成进行同" 。
这两种时态无被动形式。
另外,不及物动词带有同源宾语的动词,反身代词的动词和系动词都无被动形式。
即便如此,还有不定式,动名词,分词,以及它们的复合结构)的被动态,再加上情态动词,助动词以及它们的疑问式和否定式从中掺杂,真是令人头痛,眼花缭乱。
动词“得”的语法化历程
⑥ 夫子加 齐之 卿相 , 行道焉 , 得 虽由此霸 王 , 矣。 不异 ⑦ 凡受命 于主 而行 三 军 , 三军 既 定 , 官得序 , 物 皆 百 群
正, 则主 不能喜 , 敌不 能怒 , 夫是之谓 至 臣。 ”
在 例⑥ 句中 ,行道” “ “ 是 夫子加 齐之 卿相 ” 暗含 的 , 所 如
“ 、 得 ” 皆 ” 三个结构 中所处 的位置相 同 , 做 的成 既” “ 与“ 在 所
“ ” 得 的本义为 “ 获得 、 得到 ” 说文 ・彳部 》 “ , 。《 : 得 行有
所得也 。 《 ” 左传 ・ 定公九 年》 “ 获器用 日得 , 用焉 日 :凡 得 获。 ” ‘ 最初 的意义是指获得某种具体 的对 象 , 物 、 得” 如器
一
⑤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 得之 , 不处也 。
以上两句 中 ,得 ” “ 的对 象 分别 是 “ ”( 道 ” 和 “ 一 “ ) 富与
个历 时 的过程 , 兴 语法 手 段 产生 的过程 。一 般 所 说 的 新
贵” 二者都是抽 象的。“ ” 具体获得 ” , 得 的“ 义和 “ 象获 得” 抽 义是其语法化 的两个源头 , 但最终源头仍是 “ 具体获得 ” 。 义
语法化是一个 过程 , 文把 “ ” 在汉语 史 的全局 中 , 本 得 放
《 老子》 三 十 九章 ) “ ( : 天得 一 以清 。 “ 关联 着 施 事 ” 得” ( 天” 与受事 ( 一” , “ ) “ ) 用句 型来表 示 : s+V( )+0, 得 0通 过“ 与 s 得” 发生联 系。如 果 0是 s所暗 含 的 , 经 过“ 不 得” 就可 以与 s发生 联 系 , 得 ” 抽 象获 得” “ 的“ 义就 会 减 弱 。 看下 面两个 例句 :
试分析汉语动词的语法特征
试分析汉语动词的语法特征作者:王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期摘要: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动词语法是其中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动词的种类和意义、动词语法特征的分析以及动词语法的特征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分析,使动词语法能够更加让人们普遍接受。
动词的分类在教学过程中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细致的动词分类让动词分的更加细致,给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动词语法;动词的种类;特征意义作者简介:王璇(1995.5-),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随着汉语的发展,动词语法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为汉语的发展积累了一大批丰富的资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句法结构的性质,逐渐发展出一种新的语法形式,更加方便了人们对语法的认识了解,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对汉语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动词的种类和意义动词根据不同的种类划分可以分为动作动词(如跑、看、听、说)、存现动词(在、有、发生)、关系动词(如是、像、姓)、能愿动词(如会、能、可以、能够)、趋向动词(来、去、上、下)、心理动词(爱、恨、喜欢)、使令动词(如使);根据带宾语情况可以分为及物动词(拿、吃)、谓宾动词(进行、加以、开始)、体宾动词(学习、保护)、不及物动词(游行,休息);根据动词的情状可以分为静态动词(姓、是、有)、持续动词(登、盼、看、听)、终结动词(放松、抓紧、改正、提高)。
虽然动词的分类看似繁多且分类较细致,但是,这些动词的分类给动词的运用提供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使动词的使用逐渐系统化,不仅如此,动词的分类在教学过程中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细致的动词分类让动词分的更加细致,给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可能。
二、动词的语法特征(1)多数能作动词要带宾语,能作谓语或谓语核心是动词语法化的特征之一,例如“我们热爱祖国”,这句话很明显符合这个特征,动词在其中充当了谓语,且动词后面带了“祖国”这一宾语。
动词的语法特点
动词的语法特点
动词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来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
下面是动词的一些语法特点:
1. 时态:动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表达不同的时态,如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等。
时态的变化可以通过动词的词形或辅助动词来实现。
2. 人称和数:动词的形式可能会根据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动词会变化为不同的形式来匹配不同的主语,如第一人称单数、第二人称复数等。
3. 语态:动词可以表示主动语态或被动语态。
在主动语态中,动作的执行者是主语;而在被动语态中,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
4. 情态:动词可以用来表示情态,表达说话者的态度、意愿或能力。
情态动词通常与其他动词搭配使用,可以表达推测、建议、命令等意义。
5. 动词的变化:动词的形式可能会根据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动词的变化包括引入助动词、添加词缀、改变词形等。
6. 动词的时态语气对照:动词的时态和语气需要根据语境和意图来选择。
常用的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而常用的语气包括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等。
这些语法特点是学习和使用动词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掌握动词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动词_得_的语法化历程
收稿日期: 2006- 05- 30 作者简介: 高光新 ( 士生, 主要从事汉 语史研究。
) 35 )
放在 V c之前, 偏正结构 / 得 V0产生。例如: À 鸟兽之害人者 消, 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14] Á 孔子使从者为 宁武子臣于卫, 然后得去。[ 15] 如果要说 明谓 语动 作的 不可 能性, / 得 0前 可以 用 / 不、
语法化是一个过 程, 本 文把 / 得 0放在汉 语史 的全局 中, 力图历史地、系统地考察 / 得 0的语法化历程。
一 / 得 0字的词的语法化
/ 得 0的本义为 / 获得、得到 0。 5说文 # 彳部 6: / 得, 行有 所得也。0 [4] 5左传 # 定公九 年 6: / 凡获 器用曰得, 得 用焉曰 获。0 [ 5] / 得 0最初的意义是指获得某种具体的对象, 如 器物、 人物等等。例如:
¹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6] º 周公居东二年 , 则罪人斯得。[ 7] »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优 哉游哉, 辗转反侧。[ 8] 以上的三个例句 中, / 得 0的对象都是具体的, 分别 是朋、 罪人 和 淑 女。 / 得 0 由 表 示 具 体 获 得 引 申 为 抽 象 获 得, 即 / 得 0的对象变为抽象的。例如: ¼昔之得一者: 天 得一 以清, 地得 一以 宁, 神得 一以 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 王得一以为天下贞。[9]
之前的助动词 / 得 0, 表示谓语动作 的可能 性, / 得 V0偏正结 构应用频率提高之 后, / 得 0进一步 语法化 为副词, 相应 句型 并未发生变化, 只是 / 得 0的词 汇意 义进 一步 虚化, V + O 或 为一体, 即 VP, S+ [得 ] V + O 可 以是 S+ [ 得 ] VP, 作 副词的 / 得 0表示反 问, 相当 于 / 岂、怎 0。 副词 / 得 0在 历史 上 较稀 见。例如:
浅析汉语动词用法
浅析汉语动词用法汉语动词是汉语词汇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样的用法。
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词,对于准确表达意思、提高语言水平至关重要。
一、动词的定义和分类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意义的词。
根据不同的标准,动词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从动作的持续时间来看,动词可分为瞬间动词和持续动词。
瞬间动词表示的动作瞬间完成,如“眨眼睛”“关门”;持续动词表示的动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如“跑步”“学习”。
从动作的主被动关系来分,有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
主动动词表示主语主动发出的动作,如“他打球”;被动动词则表示主语承受的动作,如“衣服被洗了”。
从动词所带宾语的情况,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后面能接宾语,如“吃苹果”;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直接接宾语,如“游泳”。
二、动词的语法功能动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
它决定了句子的核心意思,表示主语所进行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小明跑步。
”在这个句子中,“跑步”就是谓语动词,清晰地表达了小明正在进行的动作。
动词还可以带上宾语,构成动宾结构,进一步丰富句子的表达。
如“写作业”“看电视”。
此外,动词也可以和状语搭配使用,以说明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情况。
比如“他快速地跑”“她在家里做饭”。
三、动词的时态变化汉语动词的时态不像英语那样通过词形变化来体现,而是通过一些词汇和语境来表示。
表示过去的动作,常用“了”“过”等助词,如“我吃了饭”“他去过北京”。
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常用“在”“正”“正在”等词,如“他正在睡觉”“我在看书”。
表示将来的动作,常用“将”“要”“会”等词,如“明天我要去旅行”“他将会成功”。
四、动词的重叠形式汉语动词还有重叠形式,以增强动作的短暂性、轻松性或尝试性等意味。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 AA 式,如“看看”“听听”。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 ABAB 式,如“研究研究”“商量商量”。
这种重叠形式在口语中使用较为频繁,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动词语法讲解
3)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I began to live in Songyuan three years ago. I have lived in Songyuan since three years ago. Have you had your supper? / Did you have your supper? ( 8 )现在完成进行时 动词形式为:have (has) been + 现在分词 “现在完成进行时”具有完成时和进行时的双重属性,具有强烈的 描 述性。暂短性动词不能用于这个时态。延续性动词用于这个时态时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在了解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之前必须先了解简单句的 基本句型: 1. 主谓结构 2. 主谓宾结构 3. 主谓间宾直宾结构 ( 即“双宾语” ) 4. 主谓宾宾补结构 (即“复合宾语” ) 5. 主系表结构 6. There be 结构
一.动词的时态
时
态 一
进 完
现
在
过
去
将
来
过去将来
般
行 成
疑问式由句首加助动词构成. 答语只用主语加助动词 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Yes, I do. ( No, I don’t.) Does she like playing football? Yes, she does. ( No, she doesn’t.)
否定式由助动词加 not 构成
I don’t like playing football. He doesn’t like playing football.
注意 have 的句式
I have a book./ I have got a book. Have you a book? / Have you got a book? / Do you have a book? I haven’t a book. / I don’t have a book / I haven’t got a book. / I have no book. C)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1). 表示包括现在在内的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 的动作和 经常存在 的状态。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动作. 经常和下列一些频度副词连 用: always / usually / often / sometimes / occasionally / seldom / never / every day 等 He goes to school every day.
浅析动词“得”的语法化过程
浅析动词“得”的语法化过程作者:徐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2期摘要:语法化是从历时的角度来探究的,一般看来,词的语法化过程也就是词义的虚化过程,本文通过“得”从表示具体概念逐渐虚化到没有实在意义,并结合其在句法上所处的地位,起到的功能来来对“得”的语法化过程进行展示。
关键词:得;动词;词义;语法化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74-01“语法化”在中国传统语言学中称为“实词虚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中国人于13世纪提出来的,元朝周伯琦在《六书正伪》中说:“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
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
西方学者也承认这一观点。
西方学者认为,一个词的语法化体现为其语义功能从表示具体的概念演变为表示抽象的概念的过程。
本文从“得”的词义发展变化出发,结合其在句子中处的语法位置,对其语法化过程进行一个综述性的说解。
一、表具体概念(作为核心动词)“得”甲骨文的字形是,像一只手拿着贝壳,最初的意义是指获得某种具体的对象。
最初是一个行为动词,在句子里是核心动词。
“得”的本义为“获得”。
《说文·彳部》:“得,行有所得也。
”《左传·定公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
”(1)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梁惠王上》)(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以上的例子中,“得”的对象都是具体的。
“得”作为行为动词,在句子是核心动词的地位,是个及物动词。
二、具体概念开始虚化(作为次要动词,连动词)贝罗贝、梅祖鳞和孙朝奋认为连动式是汉语动词语法化的必由之路。
可以认为汉语动词的语法化过程是与连动结构分不开的。
而高增霞在《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中提到:在连动语言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很强的词汇化和意义语法化的历史变化倾向”总体来看,这种重新分析所经过的路程都不外乎这么两种:整个连动式被看作一个同汇项目;或者其中一个动词虚化成一个虚词,如介词、副词、时态助词等,在语义和语法地位上发生“降级”。
江西南丰方言“得”字表被动考察
江西南丰方言“得”字表被动考察————————————————————————————————作者:————————————————————————————————日期:江西南丰方言“得”字表被动考察-汉语言文学江西南丰方言“得”字表被动考察摘要:学界历来对“得”字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其演变为助词的语法化上。
其实在某些方言中还存在介词“得”表被动的用法。
对“得”进行溯源发现,这一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就有,只是在近代汉译中逐渐消失,只在部分方言中保留下来。
本文以江西南丰方言为例,从历时角度考察“得”字虚化为被动用法的过程,并试图从地理分布和历史层次上探求该现象在南丰等地区保存下来的原因,以探究其初始面貌。
关键词:得被动南丰方言历时考察一对“得”字的考察,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研究其演变为助词的语法化过程。
如梅祖麟《汉语语法史中几个反复出现的演变方式》、吴福祥《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曹广顺《试论汉语动态助词的形成过程》等,都没有提到“得”可作为被动标志。
何亮《方言中“等”表被动的成因探析》分析了江西方言“等”表被动的成因。
本文试图分析上江西方言中的“得”表被动的用法。
南丰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属于赣方言抚广片。
南丰方言中,“得”有两种读音,一个是入声[ti?l],一个是轻声[ti?],读入声时主要是动词、介词,读轻声时主要是助词、语气词、词缀。
其中,作介词即作为被动标志来使用是南丰方言比较特殊的用法,如:钱得分完了。
“得”相当于“被”。
现代汉语里,表被动标志的词有“被、让、叫”等,然而,在南丰方言中,却只使用“得”。
笔者猜测,“得”能有这种用法应该是有其虚化发展过程的,若从历时上对其考察,定能发现其虚化的痕迹。
二“得”原义是动词“得到”,与“丧”相对,如:《周易·第五十六卦旅火山旅离上艮下》:“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
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这里“得”是及物动词,后面常跟名词。
趋向动词来的语法化分析论文
趋向动词来的语法化分析论文趋向动词来的语法化分析论文一.语法化概念阐释“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 实词虚化”。
例如汉语“把”、“被”、“从”等原来都是有实义的动词,现已虚化为介词。
介词属于虚词,西方叫功能词。
虚化有程度的差别,实词变为虚词是虚化,虚词变为更虚的成分也是虚化。
西方人承认,“语法化”概念最早是中国人在13世纪就提出来的,元朝的周伯琦在《六书正伪》中说:“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
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欧洲到18世纪才有法国哲学家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最先指出动词的曲折形态,如时态标记,是由独立的词变来的。
“虚化”主要针对词义的变化由实到虚,“语法化”一词则偏重于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的产生和形成,例如主语和宾语这样的语法范畴以及主格和宾格标记这样的语法成分是如何产生的。
“语法化”有五条原则———并存原则,歧变原则、择一原则、保持原则和降类原则。
此后,陆续有学者提出了滞后原则和频率原则。
二.“来”的起源和产生关于“来”的产生年代,资料显示,目前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是在唐代,如太田辰夫、龚千炎认为是在唐五代,曹广顺和蒋冀骋、吴福祥认为是在初唐前后。
关于它的来源,太田提及:“助词‘来’当然是从动词‘来’产生的,原来是做了某事之后来到现在的场所的意思,后来‘来’成了附加的,就把重点放在了过去曾做某事上了。
”曹广顺认为,“来”在唐代从表示趋向的动词,发展处表示完成、以来、后来等多种用法,这些用法的“来”都有表示动作、事件是“曾经发生”的意思,在这些条件下,当“来”转化为特指“曾经”的意思,并用于句尾时,就产生了事态助词“来”。
江蓝生和蒋冀骋、吴福祥推测事态助词“来”可能与唐代代表完成或实现的“来”有关:党表示完成或实现的`“来”用于“曾然”的语境,用以特指过去曾做某事,居于句末时,就变成了表曾经的事态助词。
从语法化进程看助词“的”的用法
早在1898年,我国的语法学鼻祖马建中便通过著作论证了动态助词在文学语法中的独特地位,动态助词作为汉语中一个特色化的词类,其研究的价值可见一斑。
随着语法化进程的发展,助词的研究也就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
不同的助词总在不同的场合,哪些场合不能使用哪些助词,哪些助词具有特有的语法和语意,这些都是研究助词时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很多语法学者都将目光对准“着”、“了”等助词上,对于语法化进程中“的”的用法,“的”作为结构助词,其词汇的性质和功能的学术研究还很不够,还应当通过深入探讨,丰富这些领域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应当尝试探讨的内容。
本文将通过对“的”的语法化进程中的用法进行研究,以期对业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语法化进程中助词“的”的语法意义和语用特征1.“的”的过去完成时用法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时间范围,当句子表达某些事情时,句子中也会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所表述的时间节点,以此要想表达一定的事件,不同的句子会包含相应的时间因素。
要想让句子体现时间,离不开助词的作用,“着”、“了”等助词可以表达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而动态助词“的”的用法也可以表达事件发生的时间性。
例如,在表达会议发完言的时候,张总已经发言完毕,可以用“张总发的言”,来表现发言这一行为已经完成,这个动作是一个过去完成时的效果,句子的唯一时间性也通过“的”来表达出来。
再如,我昨天去的那,表示的意思是我昨天已经去过那,虽然句子中有昨天的时间,但是如果没有“的”,则整个句子是不能完成的。
有时候句子中有明显表示时间的词汇,如果没有“的”也可以表示出完整的时间节点,但是用不用“的”其含义会发生直接变化。
例如,“我一点到的你家”与“我一点到你家”,这两句话中,第一句中用到“的”一词,说明一点到你家的行为已经真实的完成,但是没有“的”的一句,则表示我计划一点到你家,至于动作是否完成,是不是真的完成,还有待商榷。
尽管两个句子都包含时间因素,但是一点这个词汇本身只是表示一个时态,和动作没有任何关系。
双音动词作定语时“的”隐显的制约条件
双音动词(以下简称动词)作定语在“的”的隐显上有时似乎比较自由,如:研究方法——研究的方法,调查方案——调查的方案,带“的”与不带“的”两种说法都可以。
但是,由于动词直接作定语是一种受限制的句法格式,因此动词作定语在“的”的隐显上有较强的制约规律。
本文从词类、结构义、句法关系、句法位置、语用五个方面讨论动词作定语时“的”隐显的制约因素。
§1词类构成并非所有的动词、名词都可以自由构成动词直接作定语这种句法形式。
词类构成,即指动词直接作定语对动词、名词的选择性。
1.1动词根据能否直接作定语,动词可大致分为可定动词和非定动词两种。
可定动词指可以直接作定语的动词,非定动词指不能直接作定语的动词。
非定动词作定语,“的”的出现显然是强制性的;可定动词作定语,“的”的隐显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
1.1.1非定动词非定动词主要包括两类:强动作性动词和粘着动词。
前者是表示具体动作行为的动词,如趋向动词;后者指语义内容抽象、句法功能单一的动词(尹世超1991),比如:成为、号称、感到、切合、等于、当做等。
前者作定语,“的”通常必须出现。
例如:回去的同学——*回去同学下去的时间——*下去时间粘着动词作定语,“的”也通常必须出现。
同时,由于自身语义内容抽象,粘着动词作定语往往要求其宾语成分的共现。
例如:成为工程师的父亲——*成为的爸爸号称精兵百万的部队——*号称的部队1.1.2可定动词可定动词作定语,“的”的隐显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如“阅读”、“读书”可以直接作定语:阅读方法、读书时间,但当它们作以下名词性成分的定语时必须带“的”:阅读的一种方法——*阅读一种方法阅读的报纸——*阅读报纸(动宾)读书的小王——*读书小王可见,对于可定动词而言,它们作定语时“的”出现与否通常要受制于其他因素。
1.2名词据考察,名词受动词定语直接修饰的能力与名词语义内容的具体程度成反比,也就是说,名词越具体,受动词直接修饰的能力越弱,越抽象,受动词直接修饰的能力越强。
单音节动词的语法化路径
单音节动词的语法化路径单音节动词的语法化路径单音节动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动词,如“跑”、“吃”、“看”等。
这些动词在汉语中非常常见,而且很多单音节动词在语法化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成为了一些固定的短语或者成语。
本文将探讨单音节动词的语法化路径。
一、动词+宾语最基本的语法化路径是动词+宾语。
例如,“吃饭”、“看书”、“打球”等。
这些短语在汉语中非常常见,已经成为了固定的词组,不再需要解释其含义。
二、动词+副词在动词+宾语的基础上,有些单音节动词还可以加上一个副词,形成一个更加复杂的短语。
例如,“快跑”、“慢慢走”、“轻轻松松”等。
这些短语的意思往往比动词+宾语更加具体,可以表达出更加细致的含义。
三、动词+介词除了动词+宾语和动词+副词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语法化路径是动词+介词。
例如,“走进去”、“跳出来”、“看见了”等。
这些短语中的介词往往可以改变动词的意义,使其更加具体。
四、动词+动词有些单音节动词还可以和另一个动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复杂的短语。
例如,“吃完”、“看见”、“跑掉”等。
这些短语中的第二个动词往往可以表达出动作的结果或者状态。
五、动词+形容词最后,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语法化路径是动词+形容词。
例如,“吃饱了”、“跑累了”、“看清楚了”等。
这些短语中的形容词往往可以表达出动作的结果或者状态。
总之,单音节动词的语法化路径非常多样化,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表达出不同的含义。
这些固定的短语和成语在汉语中非常常见,是我们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从认知语法角度研究汉语“的”字结构
从认知语法角度研究汉语“的”字结构本文运用认知语法参照点结构理论研究汉语“的”字结构(即:“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结构),分析并发现了汉语“的”字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参照点结构,作为该结构中唯一不变的成分,“的”字的模式义是凸显参照点关系。
这一抽象的模式义在动词“的”字结构和形容词“的”字结构中体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名词“的”字结构中体现为所有关系。
这些关系构成了“的”字在汉语“的”字结构中的典型义。
标签:“的”字结构参照点结构理论一、引言对于汉语“的”字结构(即“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结构)和“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名词”结构的关系,过去主要有两种观点:1.前者由后者省略中心名词转化而来;2.前者有其自身的结构原则,是一种独立的语言结构。
有语言学家(黄国营1982;裴荣堂1992)指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结构同“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名词”结构并不构成一一对应关系。
郭锐(2000:37)则举了下面这个例子:(1)操作这台机器的(……)不是人,而是一架计算机。
由于例(1)补不出中心名词,因此不存在省略现象。
本文从认知语法参照点结构理论出发,认为汉语“的”字结构有其内在的构建机制,是一种独立的语言结构。
对于“的”字的意义,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多数语言学家认为“的”字在汉语“的”字结构和“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名词”结构中具有相同的意义,但对于该意义究竟是什么一直存在争议。
部分语言学家(朱德熙1966;陆俭明1991;胡裕树1994;袁毓林1995)将“的”字分析为名词化标记(a nominalization marker)。
这一分析对汉语“的”结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如郭锐(2000:37)所指出的,除汉语“的”字结构外,“的”字出现在很多其它结构中,譬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名词”结构,“的”字在这些结构中的作用是连接修饰语与中心词。
理解的地得的语法特点
理解的地得的语法特点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语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理解其地得的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本文将针对不同语言的地得语法特点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英语这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英语的地得语法特点主要体现在动词的不规则变化上。
例如,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形式并不总是加上-ed结尾,而是有很多不规则的变化规则,比如go-went-gone,eat-ate-eaten等。
此外,英语中的时态和语态变化也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汉语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语言。
汉语的地得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序和虚词的运用上。
汉语是一种主谓宾的语序语言,通常情况下是主语-谓语-宾语的排列顺序。
另外,汉语中的虚词非常丰富,一些表示语气、程度、关系等的虚词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进行正确使用,这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一大挑战。
此外,法语作为一种浪漫的语言,也有其独特的地得语法特点。
法语中的名词有性别之分,需要根据单数、复数以及阳性、阴性等进行相应的变化。
动词的变位也比较复杂,包括人称、时态、语态等方面的变化,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总的来说,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地得语法特点,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够在语言运用中游刃有余。
希望本文能够给语言学习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不同语言的地得语法特点。
愿大家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我们所掌握的语言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动词的要正确使用
动词要正确使用"的,地,得",首先必须掌握好词类,语法,要懂得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KCB齿轮油泵一般来说,在句子中"的"衔接在名词前面。
"的"的前面这个名词做句子的定语.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 KCB齿轮油泵"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是用在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主要由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充任,对中心词(动词)起限制,修饰,说明作用. 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 ZYB渣油泵而在句子中用在"得"字后面的,是由形容词或词组(有时也由动词)充任,用来补充说明"得"字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的程度,结果,作它的补语. 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 "得"连接"大家十分生气" 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 KCB齿轮油泵总之,正确使用 "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ZYB可调压渣油泵1,名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ZYB重油煤焦专用泵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RY风冷式离心热油泵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BWCB保温沥青泵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 . 高压齿轮泵1, 的——定语的标记, 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 限制"的" 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YHB齿轮润滑油泵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ZYB增压燃油泵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3GR三螺杆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史记 ・ 魏其武安侯列传》 ) ( 8 )既得 志则 纵情 以傲 物 。 ( 魏征 《 谏 太宗 十
思 疏》 )
取 、得 到 ” 。
2 . 表 示可 能的恸 动词 “ 得” 在先 秦 时代 , “ 得 ” 出现 了一 种新 的用 法 ,置
( 1 )窈窕 淑女 ,寤寐 求之 。求 之不 得 ,寤寐 思
笔 者 以为 “ V+ 得 ” 的 这 种 中 补 结 构 模 式 为 “ 得 ” 以后语 法 化 为结 构 助词 奠 定 了基 础 。到 东汉 后期 , “ 得 ”与 之 前 的动 词 V 不 再表 示 两个 连 贯
第3 1 卷
第 4期
太 原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E D U C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A I Y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V0 1 . 3 1 N o . 4
( 4 )缘 木求 鱼 ,虽 不得 鱼 ,无 后灾 。 ( 《 孟子 ・ 梁 惠 王上》 )
上述例子 中 , “ 得 ”用 作 “ 获取 、得 到 ”之 义 。表 示获 得具体 的人或物 ,是 一个及 物性 的行 为 动词。 “ 得 ”也 可 以表示获 得抽 象 的事 物 ,这 时往
化 的 过 程 。关 于语 法 化 的研 究 学 者 多 有 论 证 ,本
服。 ( 《 诗经 ・ 关雎 》 )
( 2 )得 一夫 而失 一 国 ,与恶 而 弃好 ,非 谋 也 。
( 《 左传 ・ 庄公十二年》 ) ( 3 )虢 多凉德 ,其 何土 之 能得 ! ( 《 左传・ 庄公 三十二 年》 )
词逐 渐演 化为 一个 只表语 法 意义 。却无 词汇 意义 的
虚词 。这是 本 文所要 讨论 的重 点 。
一
以为 天下 贞 ! ( 老子 《 道德 经 》 ) ( 6 )安 而 后 能 虑 ,虑 而 后 能得 。 ( 《 礼记 ・ 大
、
“ 得 ”的 词义 演变过 程
学》 )
2 0 1 3年 1 2月
De c . 2 0 l 3
动词 “ 得 "的语法化探析
李 晓 华
(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 , 山 西 太原 0 3 0 0 0 1 )
[ 摘
要 ]语 法化 主 要 指 一 个 普 通 实词 逐 渐 失去 独 立 性 演 变为语 法标 记 的过 程 ,其 中 词 义和 句法 结 构 的
[ 关 键 词 ]语 法 化 ;得 ; 重新 分 析
[ 中图分类号]H 0 4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3 — 7 0 1 6 ( 2 0 1 法 化 是 指 一 种 新 兴 语 法 手 段 产 生 的 历 时 过 程 。实 词 的语 法 化主要 指某 个意 义实 在 、功能 独立 的词 如何 演变 发展 成一 个语 法标 记 ,单 表一 种语 法 手段 。 通 俗 讲 ,实 词 虚化 的 过程 也 就 是 一 种 语 法
收 稿 日期 : 2 o l 3 一 l 0 一 O 8
作者简介 : 李晓华( 1 9 8 0 一) , 女, 山西应县人 , 太原 大学教育 学院讲师。
一
5 9—
2 0 1 3年
于谓 词性 词语前 表示 可能 。例 如 :
李晚华 :动词 “ 得” 的语法化探析
第4 期
表示 达不 到动词 行为 所要 求 的结 果 。例如 : ( 7 )汉 兵夜追 不得 。 《 史记 ・ 匈奴 列传 》 ( 8 )宦 骑亡 ,诏使 孺卿 逐捕 不得 ,惶 恐饮 药 而 死。 ( 班固 《 汉书・ 苏 武传 》 )
演 变是 汉语 实词 语 法化 的 两 个基 本 条 件 。 “ 得 ”在 词 义 演 变 上 经 历 了 由具 体 动 作 义 到抽 象 的 实现 、得 逞 义 。
再 到 表 可 能义 .直 至 意 义 完全 虚 化 等 一 系列 过 程 ;在 句 法上 经历 了 由作 谓语 中 心 的核 心 动 词 或 次 要 动 词 。到 作 状 语 的 助 动 词 。以及 演化 为一 个 结 构 助 词 的过 程 。
吃不 得 ?
就 总体 而 言使用 频 率最 多的 当属 “ 得 ”的第 三
种 用 法 。那 么 “ 得 ”如何 由一 个表 动作 行为 义 的实
( 5 )昔 之 得 一 者 :天 得一 以清 ,地 得 一 以 宁 , 神 得一 以灵 ,谷得 一 以盈 ,万物得 一 以生 ,侯 王 得
一
往 带有 “ 实 现 、达到 或得逞 ”之 义 ,尽 管 同样作 为
动 词 。但 比之表示 具体 获得 义 的 “ 得 ”在意 义上 多 了一层 概括 性 。笔者认 为这 是 “ 得 ”实 现语 法化 的
源 头 。例如 :
如洗 得很 干净 、明 白得很 、进 得去 … …四是 作可 能
补语 的另 一种 形 式 ,V得 、V不 得 ,如 这东 西 吃得
文 主要 探 讨动 词 “ 得 ”的 语法 化 过程 。众 所周 知 , 在现代汉语 中 “ 得 ” 通 常有 以下 几 种 用 法 :一 是
作 动 词 ,具 有 “ 得 到 、获 得 ”之 意 ,如 他 得 了一
辆 自行 车 ;二 是 作 为 构 词 语 素 ,如 获 得 、取 得 、 赢得…… ( 实 语素 )觉 得 、晓得 、显得 … … ( 虚语 素) ;三是 作 结 构 助 词 ,放 在 中心 语 和 补 语 之 间 ,
( 7 )孝 景 七 年 ,栗 太 子废 ,魏 其数 争 不 能得 。
1 . 表 示具 体概 念作 为动 词 的 “ 得”
“ 得 ”许 慎 《 说 文解 字 》 解 释为 : “ 得 ,行 有 所得也 。 ”段玉 裁 《 说 文 解 字注 》 : “ 行 而 有所 取 ,
是 日得 也 。 ”从 中不难 看 出 “ 得 ” 的本 意 即为 “ 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