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0课《养昆虫(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0课《养昆虫》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0课《养昆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0课《养昆虫》,主要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饲养昆虫,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符合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养昆虫这一课涉及到的昆虫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动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掌握饲养昆虫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昆虫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2.教学难点:昆虫的饲养技巧和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昆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介绍昆虫的生活习性,如昆虫的生长发育、食物来源等。
(2)讲解饲养昆虫的基本方法,如饲养器具的选择、饲养环境的布置等。
(3)探讨昆虫的饲养技巧,如如何喂养、如何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等。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昆虫饲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饲养昆虫的注意事项,强调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5.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家庭饲养昆虫,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责任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饲养昆虫的操作技能。
2.学生对昆虫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的掌握程度。
3.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昆虫》第三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昆虫》第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昆虫》第三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昆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昆虫,但可能没有系统地观察和研究过昆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昆虫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2.教学难点:昆虫的分类,昆虫的生活习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激发他们的兴趣。
2.讲授:介绍昆虫的主要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
3.观察与描述:学生分组观察昆虫模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昆虫的外形特征。
4.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昆虫实验,如昆虫的触角是否具有嗅觉功能等,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如昆虫的繁殖方式、食物来源等。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7.拓展:学生展示自己对昆虫的了解,分享昆虫的相关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昆虫的主要特征:1.身体结构:头、胸、腹三部分2.翅膀:有的昆虫有翅膀,有的昆虫没有翅膀3.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4.繁殖方式: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如卵生、胎生等5.食物来源:昆虫的食物来源丰富,如植物、其他昆虫等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等活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我们来养蚕
1. 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蚕卵的外形。
2.能够观察并描述蚁蚕的外形。
3.会喂养蚁蚕。
4.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展示的能力,珍爱动植物的生命。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和蚁蚕。
【教学难点】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与蚁蚕。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蚕卵、蚁蚕、放大镜、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 猜谜语。
2. 谈话:你们想认识蚕宝宝,亲自养蚕,观察它吐丝,最后再亲手抽丝吗?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让学生在明确蚕特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养蚕的兴趣。
]二、组织探究1. 观察蚕卵。
(1)谈话:蚕卵是什么样子?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各是怎样的?你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吗?(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展示。
(4)教师总结:形状: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
颜色: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的还有赤色、紫灰色的,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
大小:像小米一样,宽1毫米,厚0.5毫米。
2. 观察蚁蚕(1)谈话:蚕卵是怎样孵化出小蚕的?刚出生的小蚕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2)学生观看破壳而出的蚁蚕视频。
(3)学生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刚出壳的蚁蚕是什么样子的?从颜色、形状、大小来描述。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总结:出壳的蚁蚕会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然后又去找食。
刚出壳的幼虫躯体细小,呈黑褐色,布满细毛,形似蚂蚁,一般只有2-3毫米,所以习惯上称为蚁蚕。
3. 介绍养蚕的方法(1)谈话:谁知道怎样养蚕?(2)讨论:在蚕宝宝出生前,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教师讲解: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
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蚕宝宝不喝水,桑叶洗净后必须要控干水分才能去喂它;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
4. 确定研究课题讨论:关于养蚕,我们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研究?教师总结:蚕宝宝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还可以吃莴笋叶;蚕的身体侧面有两排小黑点,那是它的呼吸器官,叫做气孔。
养昆虫教案优秀8篇
养昆虫教案优秀8篇教案中应包含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改进措施的记录,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清晰传达知识的重点,确保学生的理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养昆虫教案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养昆虫教案篇1活动目标1、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
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4、模仿昆虫的动作姿态,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难点: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
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昆虫图片及头饰、昆虫课件活动过程一、律动。
《去郊游》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那我们赶紧准备好一起去郊游吧。
二、说一说:1、在大自然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虫虫?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虫虫,我们看一看他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哪些地方是一样的?三、总结虫虫一样的地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嘴,一对触角,眼睛,具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膀)像有这样特征的小虫虫就叫昆虫。
四、讲述故事《昆虫运动会》,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1、师:夏天来了,昆虫们要在这美丽的季节开个运动会,小昆虫们都来了,你们猜一猜,会有哪些昆虫来参加那?(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2、昆虫都来了。
(教师讲述故事,并贴出图片)提问: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主要特征)3、(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他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4、为什么毛毛虫能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那?5、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五、活动延伸:模仿游戏模仿昆虫动作姿态比赛,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协调性。
活动反思: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和对体育运动有那些等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养昆虫》教案(2021新版)
10.养昆虫【教材分析】从课标领域看,本课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探究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落实中年段要求。
从课程内容看,《养昆虫》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与一种昆虫相伴,照料它,观察它,研究它。
经历这种昆虫完整的生命周期,并像科学家一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得相关的认识,是本课的意义所在。
为此,本课在内容安排上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养蚕(或菜青虫等其他昆虫)—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整理观察日记—画出蚕的一生。
其中,饲养和记观察日记是同步进行的活动,整理日记是生命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在此基础上画出蚕的一生,实际上是总结蚕一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暗含昆虫变态(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
本课伴随蚕的整个生长期,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与其他单元的课共同进行。
【学情分析】1已有认知情况分析学生大都有捕蝴蝶、捉蜻蜓、养蚂蚁的经历,他们对昆虫并不陌生,但是对昆虫的共同特征及其在生命周期内的变化,他们的认知存在着模糊和不确定。
比如,会有凡是虫子都是昆虫的片面认识,知道昆虫有腿但说不准有几条腿、腿长在什么位置,等等。
因此,帮助他们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清晰、完整的昆虫概念,完成阶段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课以“养昆虫”这项主题活动,延续了低年段的学习方式,强调在亲历中发展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饲养、实验探究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发展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本单元也是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的深入,再次呼应“像科学家那样”的教材主线,为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一次实操机会。
2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本课的学习活动需要适合的环境,充分的准备,以及家长和学校的配合。
因为在昆虫的生长的周期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学生精心的照料和呵护。
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昆虫有害怕的心理,需要克服这种心理,从内心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生命的奥秘。
2021年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10《养昆虫》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3.10《养昆虫》教学设计课题养昆虫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4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昆虫一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不同。
(2)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蛾四个阶段。
(3)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亲自养蚕(或菜青虫、面包虫等),坚持观察,记录蚕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的变化。
(2)整理观察日记,归纳蚕的四个阶段及其不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坚持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2)认识到生命不息,种族不断繁衍。
重点观察蚕一生不同阶段的形态、生活习性。
难点怎样记好养昆虫的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50万种动物,其中种类最多的是昆虫,占整个动物界种数的80%以上。
昆虫具有哪三个特点?明确:①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②头部一对触角,胸部三对足③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2、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让我们通过饲养昆虫来了解它一生的变化。
任选一个来饲养:养蚕养菜青虫养面包虫回顾旧知识选择聚焦课堂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养蚕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昆虫吗?明确:这些是都是同一种昆虫——蚕,是不同阶段的蚕。
思考:Caice掌握养蚕基本步骤和要求,这是观察蚕的第一步。
它是怎么钻出来的?请看视频。
播放视频。
蛾,是蚕的成虫,全身都是白的,胖胖乎乎的,头上长一对触角。
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尾,一般交尾3~4 小时后,雌蛾就会产下受精卵。
蚕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雌蛾可产400~500 粒卵,产卵后不久它们就会相继死去。
三、观察讨论1、可以从哪些方面整理你的观察日记(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2、用你的一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3、你发现蚕的寿命有多长?明确: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56天。
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0.《养昆虫》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0.《养昆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养昆虫》是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十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昆虫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以及如何养昆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昆虫,但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学会如何养昆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养昆虫的方法。
2.教学难点:昆虫的分类特点,养昆虫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特征和习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昆虫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1)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触角、翅膀等。
(2)讲解昆虫的习性,如繁殖、捕食、迁徙等。
(3)讲解如何养昆虫,包括饲养环境、食物、温度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亲自动手养昆虫,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
4.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养昆虫的技巧和心得。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6.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昆虫的基本特征:昆虫的习性:养昆虫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021年苏教版四下科学3-10《养昆虫》教案(第三课时)(网格式)
7.对,老师也觉得这里最神奇,蚕宝宝会自己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有这样的变化?
8.没错,蚕蛾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我们通过图片对比一下它们的相同之处。(PPT展示相同之处)
9.刚才孩子们发现的都是它们的相同之处,那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进一步了解。(出示视频2,PPT展示总结不同之处)
(三)引导学生画出蚕的一生
1.通过同学们的养蚕日记我们把蚕的生长历程都回顾了一遍,孩子们发现蚕要经过几次变化过程?
2.如果让你记录下蚕的这些变化过程,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预设生答:文字记录、画图、数字、拍照片、拍视频……)
3.我们今天就先采用画图的方式,看看谁画出的图既简单又最能突出每个时期的特征。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拿图片演示、展示交配后产下的蚕卵、被剪开后的蚕蛹、蚕蛾……)
(二)结合自己的蚕宝宝日记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展示的非常好。在精心照顾蚕宝宝的这一个多月里,你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呢?比如说······(提示问题: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通过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养蚂蚁》的学习,学生对饲养小动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在一、二、三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达、交流观察结果。
1.从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互相比一比手中的蚕茧。
[设计意图:蚕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学生用心养蚕的这一个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很多成果与经验是值得与大家分享的,这是对学生养殖和果展示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0课《养昆虫》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0课《养昆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通过饲养昆虫(比如蚕或菜青虫),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
2.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
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蚕(或菜青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能像科学家一样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
4.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蚕生长、蜕皮、吐丝和结茧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饲养活动中,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3.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点】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蚕(或菜青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使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通过画蚕的一生,了解昆虫从生到死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为日后建立昆虫变态的概念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蚁蚕、桑叶、纸盒、毛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丝巾,请学生猜猜丝巾是什么材质的?2.播放《蚕的一生》视频。
3.通过视频大概了解了蚕一生的变化,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讨论如何养蚕吧![设计意图:以丝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
播放《蚕的一生》视频,让学生自发产生探索蚕的生长过程的欲望,引出本节课。
上课之前就告诉学生课后需要自己动手养蚕,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了解如何养蚕,使得学生在目标驱使下主动学习知识。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养昆虫》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养昆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养昆虫》这一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0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饲养昆虫,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特点和饲养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于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昆虫的饲养方法和昆虫的生活习性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昆虫的特点和饲养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饲养昆虫。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饲养昆虫。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昆虫的特点和饲养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昆虫标本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昆虫的特点和饲养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昆虫标本和多媒体课件,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昆虫的特点。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饲养昆虫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饲养昆虫的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昆虫的生活习性。
4.总结:学生汇报饲养昆虫的过程和观察到的昆虫的生活习性,总结昆虫的特点和饲养方法。
5.拓展: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进行实地,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昆虫的特点: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有触角和复眼3.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昆虫的饲养方法:1.提供适宜的食物和水源2.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3.定期观察和记录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观察记录和小组合作的表现来进行。
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0.《探究昆虫的奥秘》教案
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0.《探究昆虫的奥秘》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究昆虫的奥秘》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
通过观察和分析昆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使学生认识到昆虫在自然界中的多样性和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可能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能识别常见的昆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探究昆虫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
2.难点:昆虫的分类和识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昆虫的图片、实物标本,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昆虫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各种昆虫的实物标本,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昆虫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用笔记录昆虫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
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本组的观察结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课后观察和研究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苏教版四下科学《养蚕》教学设计.docx
线上教学设计苏教版四下科学第二单元《养蚕》——4.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目标1.知道蚕的一生经过了几次变化,学生会画出蚕一生的变化图,初步形成“变态”这一生物学概念。
2.引导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蚕蛾和蝴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昆虫这一生物学概念。
3.通过线上课堂学习,饲养蚕这些方式体验蚕娘养蚕的乐趣与不易,同时得到锻炼成长了解生命。
4.知道中华民族养蚕文化历史悠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线上相互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有变态生长过程的昆虫的一生变化。
教学难点能将学到的或自己的养蚕经验进行整理、通过图画或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教师:钉钉直播平台bilibili 网站微课蝴蝶一生变化视频提前十分钟打开钉钉直播课堂,播放音乐调整声音画面保证课堂效果。
提醒同学们陆续进入课堂,确保在家上课环境安静,网络正常。
能够正常连麦的同学在群里回复老师,避免上课时连麦不畅浪费过多时间。
学生:课本69 面活动记录单,文具。
教学时间1 课时(晚 7:00—7:40)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1.谈话:同学们,这两周我们在线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观看视频这些方式对养蚕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也有同学在家里饲养了蚕宝宝,老师相信这期间你们一定收获不小,也有疑惑想得到解答。
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课件展示课题)一起来交流、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和心得吧。
二、知识回顾1.课本23 面展示了好几位同学了养蚕过程中发现蚕经历了一些变化。
连麦几位同学说说要补充的发现,如:照顾蚕宝宝的饮食起居要注意什么?吃桑叶的蚕和吃莴苣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没有茧的蛹能羽化成蛾吗?(设计目的:回顾前面所讲养蚕经验和注意的事项。
)三、成果展示1.请养了蚕的同学将在家养蚕的照片和视频发在钉钉群里和大家分享,讲诉这段时间的养蚕成果。
(预设学生行为:部分同学上传了照片。
这个时期有的蚕长成了幼虫甚至成了熟蚕,饲养比较好的开始结茧了,有的是蚕蛹被剪开后;有的是蚕蛾……)(设计目的:拍照发群里激发同学们养蚕热情,促进相互交流经验学习。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0养昆虫PPT课件(共42张PPT)
1.在春天天气变暖以后 意蚕卵的变化,等待蚁蚕孵出。
养蚕的时间:春天天气变暖 以后,气温一般达到20 ℃ 以上就可以了。可以根据当 地昆虫食物情况灵活调整。
养蚕
蚕宝宝的家: 准备好一个纸盒,里面放上干净 的纸巾,盒盖上打几个孔,方便 透气。
2.在纸盒里铺上干净的纸, 在盒盖上扎几个孔。
养蚕
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让我们通过饲养昆虫 来了解它一生的变化。
养蚕
蚁蚕在蜕皮前,吐出丝来把自己的脚固定在匾上或纸盒上,头部和胸部 都高高地抬起,不再动弹,它正在做蜕皮的准备,等到旧皮蜕去、新皮长出 以后,蚕宝宝就进入下一个龄期。人们把蚁蚕作为一龄蚕,蜕了第一次皮的 蚕宝宝称为二龄蚕。在我国,蚕农饲养的蚕宝宝绝大多数要经历五龄。
养蚕
4.记录蚕宝宝吐丝结茧。
吐丝结茧:需要在盒内放置方格蔟,蚕宝宝会自己爬进去结茧。
养蚕
蚕蛾:蚕的成虫。形状像蝴蝶,全身被 白色鳞毛,雌蛾的体形很大,爬动比较慢; 雄蛾的体形很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 振动,寻找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蛾 就可以产下受精卵,留下后代不久便会死 去。
交配产卵 蚕蛾交配时你有什么发现?观察雌蛾是怎样产卵的。 数一数,一只雌蛾产多少卵。
当雌雄蛾在一起时,雌蛾尾部发出香味,雄蛾根据香味找到雌蛾交配。
里面的蚕变成了蛹,身体呈纺缍形,头部很小,腹面长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 体色发黄,还可以看到蛹长出了一对翅膀和三对足。剪开的蚕蛹还能正常发育。
养蚕
5.记录飞蛾破茧而出。
养蚕
蚕蛾
观察并描述蚕蛾是什么样子的。
蚕蛾出茧时,先分泌一种黏液,沾了黏液的茧被腐蚀,因此这里的颜 色会改变。然后蚕蛾就使劲用头顶将蚕茧顶个洞,蚕蛾就从茧里出来了。
四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来养蚕 教案苏教版
我们来养蚕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养蚕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四、教学过程:。
2023~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养昆虫》教案
2023~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养昆虫》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养昆虫》。
教材以养昆虫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饲养昆虫,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昆虫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饲养昆虫方面,可能缺乏实践经验。
此外,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学会饲养昆虫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饲养昆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昆虫的生活习性,饲养昆虫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饲养昆虫,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饲养昆虫的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昆虫标本或图片。
2.饲养昆虫的工具(如昆虫笼、食物等)。
3.生态环境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昆虫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昆虫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昆虫的生活习性,呈现饲养昆虫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饲养昆虫的基本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饲养昆虫。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饲养昆虫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讨论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生分享饲养昆虫的心得,互相交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饲养昆虫的重要性,以及关注生态环境的意义。
苏教版科学四下《养蚕》word教案.doc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养蚕单元分析:本单元遵循蚕的发育过程(也是养蚕的过程),教材紧扣养蚕过程的几个关键期,即动员与饲养、观察与测量、收获与抽丝、经验交流,展开教学指导活动,使学生乐意养蚕,要把蚕养好,在养蚕中锻炼成长,在养蚕中了解生命,增长学生见闻和相关知识,发挥饲养活动的育人价值。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由以下四个方面建构而成。
第一方面,引发并指导学生展开养蚕活动,即第一课“我们来养蚕”。
该课以课题激发学生的养蚕热情,指导学生观察、了解蚕的卵以及幼蚕,为学生有蚕可养和整个饲养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蚕的发育过程并开展一些观察实验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即第二课“给蚕宝宝记日记”。
本课内容贯穿养蚕活动的全过程,时间跨度为一个多月。
要求孩子们不仅要亲手照料蚕宝宝的“饮食起居”,还要详细观察和记录下它们的进食、眠起、蜕皮、羽化、繁殖的全过程。
本课还鼓励孩子们在养蚕过程中自选课题,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如,“怎样识别蚕的雌雄”、“吃桑叶的蚕和吃饲料的蚕哪个长得好”、“没有茧的蛹能羽化成蛾吗”等。
第三方面,介绍我国古代的养蚕业,指导学生抽丝,即第三课“我们来抽丝”。
它是养蚕活动的高潮。
学生们将亲自缫丝,并测量丝的长度,了解到我国的桑蚕业历史悠久。
第四方面,交流养蚕中的发现,即第四课“养蚕经验交流会”。
它是养蚕活动的总结课。
学生们将通过整理记录、汇报发现,概括出蚕一生变化的主要阶段,并尝试和蝴蝶的一生进行比较,形成“昆虫”和“变态”的概念。
本单元特别强调的是——“养”,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蚕养,绝不能“在黑板上养蚕”。
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获得鲜活生动、细节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任何图片、文字都无法替代的。
教师也一定要亲自参与养蚕活动,这样既便于指导和帮助学生,又可与学生们共同经历养蚕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情感体验。
而且教师最好能多养一些,以便给学生补蚕。
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昆虫》第三教案
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昆虫》第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昆虫》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态环境。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昆虫的身体结构、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系统性和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昆虫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态环境,学会识别常见的昆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态环境。
2.难点:昆虫的生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昆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态环境,让学生对昆虫有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昆虫的生殖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奇妙世界。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拓展(10分钟)分析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其特征,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态环境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养昆虫》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养昆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养昆虫》,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习性,学会如何养昆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身边的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认知,对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不够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养昆虫存在好奇心和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昆虫,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如何养昆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如何养昆虫。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环节:(1)观察昆虫: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外形、颜色、触角等特点,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思考昆虫为什么会选择某种生活环境,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3)学习养昆虫的方法:讲解养昆虫的基本注意事项,如饲养环境、食物、清洁等。
3.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养昆虫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环节:让学生分享养昆虫的心得,总结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5.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保护,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外形:翅膀、触角、六条腿•生活习性:适应各种环境•养昆虫方法:饲养环境、食物、清洁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掌握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0课《养昆虫(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些列设计、观察、记录、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3-4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章节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的“生命科学领域”3-4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11.1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材分析】
《养昆虫》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昆虫》的第二章节内容。
通过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养蚂蚁》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饲养小动物的经历,在饲养、交流、阅读资料三个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养昆虫》对学生来讲是一件非常熟悉的事情。
本课以蚕为例来让孩子亲历昆虫一生的变化,一方面了解到生命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通过记录、整理饲养日记,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搜集信息。
因为蚕的生长变化是一个长达一个多月时间的过程,学生在认识蚕的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时,经常穿插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显得比较散碎,所以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的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养好蚕。
本课教学内容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学生通过整理记录、汇报交流,概况出蚕一生变化的主要阶段,最终形成“昆虫”和“变态”的概念。
第二部分:通过本次饲养活动,知道饲养昆虫的方法,学会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养蚂蚁》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饲养小动物的经历,在饲养、交流、阅读资料三个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如何写观察日记。
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整理观察日记,从而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
四年级学生经过一、二、三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养蚂蚁》的学习,学生对饲养小动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在一、二、三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达、交流观察结果。
2.了解蚕一生要经过的变化过程。
3.通过饲养活动,知道饲养昆虫的方法,学会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科学探究:
1.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
2.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异同,从而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
3.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
科学态度:
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获得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2.为自己长时间观察和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2.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教学重点】
1.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信息,并交流养蚕经验。
2.引导学生画出蚕一生的变化图,了解昆虫的一生变化。
3.通过饲养活动,知道饲养昆虫的方法,学会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教学难点】
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养蚕日记、记录单、找出丝头的蚕茧、培养皿、缠线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礼物,猜猜是什么?
2.对,这就是孩子们养蚕所收获的蚕茧,同桌之间从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互相比一比手中的蚕茧。
3.看来在养蚕的过程中你们都收获满满,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总结自己的养蚕经验,进行一场养蚕经验交流会。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蚕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学生用心养蚕的这一个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很多成果与经验是值得与大家分享的,这是对学生养殖和观察成果的肯定。
]
二、新课讲授。
(一)成果展示
1.每个组都准备有自己的养蚕成果,首先我们用3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派一名代表上台为大家讲述你们组的成果。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拿图片演示、展示交配后产下的蚕卵、被剪开后的蚕蛹、蚕蛾……)
(二)结合自己的蚕宝宝日记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展示的非常好。
在精心照顾蚕宝宝的这一个多月里,你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呢?比如说……(提示问题: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2.我们每个小组都记有自己的蚕宝宝日记,现在用10分钟的时间,结合自己组内的蚕宝宝日记,讨论交流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整理出来,10分钟后我们来全班分享自己小组内记录的蚕宝宝生长历程。
(预设学生行为:拿着自己小组记录的蚕宝宝日记本上台展示,讲诉养蚕过程中的发现和变化。
)
3.师生总结重点记录,交流养蚕发现。
(教师适当对蚕生长历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简单总结)
4.同学们讲诉的非常棒,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6小组的养蚕日记做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展台展示日记)5.各小组的日记怎么样?是不是都观察记录到蚕生长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
6.分享真是快乐的,在分享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地方你是做的非常好的?而哪方面是值得向其他同学学习的?(生总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三)引导学生画出蚕的一生
1.通过同学们的养蚕日记我们把蚕的生长历程都回顾了一遍,孩子们发现蚕要经过几次变化过程?
2.如果让你记录下蚕的这些变化过程,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预设生答:文字记录、画图、数字、拍照片、拍视频……)3.我们今天就先采用画图的方式,看看谁画出的图既简单又最能突出每个时期的特征。
4.我们来看看三小组的是如何记录的。
(展台展示)
(学生对所绘画的图进行讲解。
教师对学生的记录进行及时评价,并以蚕的四个阶段来引导学生。
)
5.再来看看五小组的记录。
(展台展示)
6.同学们的记录方式都太棒了,非常直观的描述出蚕要经历:卵—幼虫(蚕)—蛹—成虫(蚕蛾)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又称为“蚕的一生”。
我们一起通过一段视频再次了解蚕的一生。
(出示视频1)追问:在蚕的一生中你认为哪个阶段最神奇?
(设生答:结茧之后变蛾的阶段)
7.对,老师也觉得这里最神奇,蚕宝宝会自己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有这样的变化?
8.没错,蚕蛾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我们通过图片对比一
下它们的相同之处。
(PPT展示相同之处)
9.刚才孩子们发现的都是它们的相同之处,那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进一步了解。
(出示视频2,PPT 展示总结不同之处)
10.我们把像蚕蛾和蝴蝶这样经历过卵—幼虫(蚕)—蛹—成虫(蚕蛾)四个阶段的昆虫称为“完全变态昆虫”。
(四)养蚕活动总结
1.通过养蚕活动,你能总结出饲养昆虫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设生答:①养殖前查阅相关资料,找到所饲养昆虫的饮食要求、住所要求等等;
②养殖的过程中,对昆虫的食量、身体变化情况、排便等要像科学家一样学会观察和记录。
③养殖过程中,要亲近、关注和关爱昆虫,要有责任感。
④养殖结束后,及时进行自我总结,并分享给身边的人。
3.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自己,课后我们可以继续饲养菜青虫。
[设计意图:与学生一起在分享中总结,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归纳蚕的一生,让学生对于养蚕活动有一个新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