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计量单位》优秀教案(名校资料)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认识毫米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认识毫米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认识毫米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长度单位毫米的认识,使学生能够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掌握1厘米等于10毫米的概念。

教学内容涉及毫米的基本知识,包括毫米的读写、测量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毫米单位。

2. 使学生理解毫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进行精确测量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将毫米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长度测量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具体关系,并能在实际测量中准确运用。

此外,学生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精确性也需要特别注意和指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教学PPT、示例题卡。

- 学生准备:直尺、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复习厘米的概念,然后引入毫米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学习:教师展示米尺和卷尺,指出毫米的位置,让学生观察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1厘米等于10毫米。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用直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结果,用毫米和厘米表示。

4. 小组讨论:每组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毫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5. 知识巩固:通过PPT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口头回答长度,并转换成毫米表示。

6. 总结讲解:教师总结毫米的知识点,强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毫米的定义、毫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一些示例题目。

通过清晰的板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毫米的概念及其应用。

作业设计1. 测量家中三件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厘米表示。

2.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毫米的习题。

3. 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教学难点的解决情况进行。

教师应记录学生的共性问题,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提供个性化辅导,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期在下一课时中提高教学效果。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3、骑自行车 坐火车或飞机 开车或坐汽车。
板书设计:
1、千米的认识
1km=1000m
2309m○3km
3km=3000m
2309m<3km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单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一是本课的知识训练点:
1km=1000m,二是本课的能力训练点:单位的转换。】
教学资源包:
教学精彩片段:
师:课前我们已经量出学校的跑道一圈有 250 米,那几圈是 1 千米。
生 2:飞机每小时飞行的速度。
生 3:长江的长度。
生 4:……
生 5:我认为很高很高的楼也可以用“千米”来衡量。(这时,有的同学开始哈哈大笑)
师:××同学,你为什么笑?
生 6:楼房不可能有那么高!
师:为什么?
生 7:上海有名的金茂大厦可以算是比较高的了,它共有 88 层,但也只有 420 米多一些,
3
1、自主完成教科书 24 页 2、3 题
2、小组交流,教师有侧重加以指导。
四、达标检测: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两个城市间的公路长 180( )。
(2)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要走 580( )。
(3)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2( )。
(4)一支蜡笔 7( )。
(5)5000 米=( )千米。
1
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
法: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
见过?
挂图出示:
路牌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包括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 面积的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 体积的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 质量的计量单位:克、千克、吨。

5. 时间的计量单位:时、分、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计量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量单位。

3. 采用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讲解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计量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解决。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计量单位,了解不同领域中计量单位的使用。

2. 鼓励学生进行计量单位的创新设计,如制作计量单位的手工制品、绘制计量单位的漫画等。

八、教学资源1. 计量单位的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道具。

2. 计量单位换算表格、练习题等教学资料。

3.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共计40分钟。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计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的使用。

十、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三)课时安排9课时数数(第二课时)写数练习一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整理与复习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3.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积极参与图形拼组的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合作探索,以及对平行四边形边、角的认识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边。

课时安排: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拼组图形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的意义.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确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学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与过程.3、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5、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2、加法中的进位与连续进位、减法中的退位与连续退位;3、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出事物的规律;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三、教学难点:1、加法中的进位与连续进位、减法中的退位与连续退位;2、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出事物的规律;3、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四、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18课时)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2课时2、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3、三位数的加法-------------------------------------------------------3课时4、三位数的减法-------------------------------------------------------4课时5、探索规律-------------------------------------------------------------2课时6、解决问题------------------------------------------------------------2课时7、整理与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学习"当家"--------------------------------------------2课时整十、整百数的加减(2课时)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教学反思:三位数和加法(3课时)三位数的减法(4课时)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解决问题(3课时)。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千米的认识单元二学科数学年级二学习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000米的长度单位概念,知道1000米等于1千米;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1000米的长度概念。

重点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1000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活动导入。

你见过吗?二、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千米的知识(板书课题)。

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通过观察图片引出千米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认识千米,学习千米间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题1:你知道吗?(1)请你估一估,一个小朋友伸开双臂大约130厘米,几个小朋友这样站在一起大约是10米?(2)请你思考:几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有100米?几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有1000米?(3)教师总结。

计量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1000米就是1千米,也叫1公里。

1千米很长。

指名说一说。

初步感知千米表示的距离很长。

2、出示例题2:生活中的1千米:(1)说一说,填一填:①10米我走了20步,1000米要走()步。

②()个教学楼长是1千米。

③我跑()圈是1千米。

(2)教师总结:千米可以用km表示。

1km=1000m3、出示例3:比一比谁长。

(1)想一想: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把千米数换算成米数3千米=3000米。

(2)说一说:单位不同的两个量怎样比较大小?教师总结:先把单位变成相同的再比较。

二、课堂活动。

1、举一些用千米做单位的例子。

2、对口令。

3、说说大约几千米。

长1075千米长4850千米每秒飞行7900m 4、你能提出并解决那些问题?三、课堂练习。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学生聆听。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 计量单位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 计量单位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计量单位复习教案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2~139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认识和理解,会运用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简单的换算。

23教学重点12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内容包括: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

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

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做练习第138页的第13题。

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解决问题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面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呈现课本第138页第15题。

ABCD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交流。

五、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认数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4.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5.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量单位的基本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计量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计量单位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尺子、量杯、人民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段情景:小明去超市买水果,他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他还买了1千克香蕉,问小明一共买了多少克水果?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妈妈买了一块蛋糕,它的重量是500克,如果把它切成10小块,每小块的重量是多少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讲解解题思路:用总重量除以小块的数量,即500克÷ 10 = 50克。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爸爸买了一箱饮料,它的体积是240立方分米,如果把它分成8小瓶,每小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4. 计量单位换算: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 = 10分米 = 100厘米,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0000平方厘米,1千克 = 1000克,1元 = 10角 = 100分等。

5. 应用拓展:教师出示应用题:小华的家面积是50平方米,他想知道这个面积用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表示分别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计量单位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2. 家长协助孩子用家里的物品进行计量单位实际操作,如测量长度、面积等,并记录结果。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内容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课程中的计量单位进行复习,旨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准确地使用计量单位,加强对计量单位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计量单位。

2.能够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如厘米和米、千克和克,毫升和升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和理解计量单位的作用。

教学内容一、计量单位概念的引入•概括计量单位的定义,如长度、重量、容量等。

二、计量单位的分类•列举常见的计量单位。

三、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师通过实物或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计量单位的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互相进行计量单位的对比,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流程一、引入环节1.教师简单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计量单位。

2.让学生自由讨论手中拿到的物品的计量单位,引导学生了解计量单位的定义和分为哪些类别。

二、概念引入1.教师通过幻灯片等方式简单地概括计量单位的定义、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计量单位的大概范围和作用。

三、计量单位的分类1.教师通过幻灯片绘制一张图表,让学生对长度、重量、容量三类计量单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物品的计量单位,并在黑板上进行整理。

四、计量单位的换算1.教师通过实物或幻灯片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计量单位的认识和理解。

五、计量单位的练习1.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互相进行计量单位的对比,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出不同的物品,并将其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教学评估及作业一、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课后布置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作业1.要求学生将课上练习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计量单位,与家人朋友分享学习成果。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长度、面积、重量、容积)的名称和符号;2.认识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3.熟练掌握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4.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计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2.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3.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难点1.体积单位的换算;2.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复习各种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板书或幻灯片等方式,介绍各种计量单位(长度、面积、重量、容积)的名称和符号,并重点介绍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计量单位换算的练习(25分钟)教师在黑板或幻灯片上,给出一些计量单位的换算例题,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并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计量单位换算的应用(25分钟)教师在黑板或幻灯片上,给出几道计量单位的应用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并观察学生掌握情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如概念讲解、计量单位换算的练习和应用题的解答等,让学生全面掌握了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计算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应用题的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计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知识。

2.掌握长度、重量、容积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计量单位换算。

3.学会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度、重量、容积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计量单位换算。

2.能够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计量单位概念10分钟长度的计量单位20分钟重量的计量单位20分钟容积的计量单位20分钟计量单位换算30分钟综合练习20分钟四、教学过程及设计1. 计量单位概念•讲解计量单位的概念和作用。

2. 长度的计量单位1.介绍长度的计量单位,如:厘米、分米、米。

2.确定学生记忆点,如: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3.进行案例展示和学生练习,如:将10厘米换算为毫米、将50毫米转换为分米等。

3. 重量的计量单位1.介绍重量的计量单位,如:克、千克。

2.确定学生记忆点,如:1千克=1000克。

3.进行案例展示和学生练习,如:将2千克15克转换为克,将500克转换为千克等。

4. 容积的计量单位1.介绍容积的计量单位,如:毫升、升。

2.确定学生记忆点,如:1升=1000毫升。

3.进行案例展示和学生练习,如:将500毫升转换为升,将3升250毫升转换为毫升等。

5. 计量单位换算1.带领学生掌握计量单位换算方法,如:长度换算、重量换算、容积换算。

2.设计多样化的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3.引导学生掌握计量单位换算规律,提高计算效率。

6. 综合练习1.把长度、重量、容积的计量单位换算综合在实际情况中进行练习,提升学生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挑选贴近生活的练习题目,如:购物计算、做饭计算、构建场景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计量单位的复习,通过案例展示、练习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点和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往往需要事前考虑练习的合理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练习和兴趣,在复习计量单位这一块细致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 重量的认识教案 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重量的认识教案 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量的认识教案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了解重量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用常用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重量- 掌握简单的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学内容1. 重量的概念- 介绍重量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用来衡量物体的轻重-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重量及其不同特点2. 计量单位的认识- 导入千克(kg)和克(g)两个常用的计量单位- 通过对不同物体进行称重,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重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计量单位3. 比较轻重- 在教室内摆放不同重量的物体,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引导学生提出比较轻重的方法和策略,并进行实际操作练4. 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重量的应用场景,如购物称重、运输货品等-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介绍重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并展示一些物体的重量2. 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3. 动手实践:让学生自行操作秤量不同物体,并使用正确的计量单位表示重量4. 比较轻重:让学生在教室内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提出自己的观察和策略5. 应用练:通过一些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材料准备- 不同重量的物体- 秤量工具(如电子秤、天平等)- 教学展示材料(图片、实物等)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对重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使用计量单位的准确性- 分析学生在比较轻重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中的表现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计量单位,如升、毫升等- 给予更多的比较轻重的实践与问题解决的机会- 鼓励学生观察和探索更多生活中与重量相关的现象参考资料-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西师大版数学教学参考书籍。

二年级数学下册 计量单位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计量单位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计量单位复习教案西师大版一、谈话引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内容包括: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

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

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做练习第138页的第13题。

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解决问题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面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呈现课本第138页第15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交流。

五、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2017年春最新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17年春最新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过程与方法: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2017 年春最新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 版可编辑修改)
(2)三位数先写百位数,再写十位数,然后写个位数; (3)四位数先写千位数,再写百位数,然后写十位数,最后写个位数(也 就是从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写)。做第 7 页的“试一试”。 2、教学列 2:写中间和末尾有 0 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 上出示算珠图。 (1)教师:这两个数与刚才(例 1)的数有什么不同? 刚才(例 1)的 3 个数从个位起,每一位上都有算珠,每一位上都是 0 以 外的数,写数时不会出现 0。而这两个数中,第 1 个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没 有算珠,第 2 个数的百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 (2)讨论:没有算珠的这一位怎么写? (3)归纳: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 0。然后 做第 9 页的“试一试”。 3、写文字表示的数: 出示例 3:四千八百 ,三千零七十五 (1)先让学生尝试写. (2)选两个学生上黑板写这两个数,全班交流写法. (3)归纳“用文字叙述的数”怎样写.得出:文字叙述的数的写法:数 位上有几个计数单位就写几,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 0。然后做例 3 后面的“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中的 3 个题目。(独立完成,小组互相检查)(2)老师课外 收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写。(如全校学生人数、电 器商品的单价等) 四、小结: 你会写万以内的数吗?怎么写? 五、课外实践: 回家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爸爸妈妈或同伴交流。 教学反思: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下 计量单位 课件(推荐)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下 计量单位 课件(推荐)

例1
6.5+3.4= 9.9(元)
No
方法1:口算。
6元5角+3元4角 =9元9角
方法二:转换单位 后计算。
65角+34角=99角
Image
No
Image
答:妈妈买蔬菜和肉一共用去9.9元。
返回
计量单位
问题一:妈妈买蔬菜和肉一共用去多少钱?
6.5+3.4= 9.9(元)
Image No
6.5 + 3.4
1.8+0.1-0.5=1.4(m) 数才能相加。做
题时需注意单位 一致。
答:贝贝实际身高是1.4米。
返回
Image No
计量单位
课堂小结 No
Image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No 1.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 的数对齐)。
Image 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6元5角-3元4角=3 元1角
方法二:转换单 位后计算。
65角-34角=31角
Image
No
Image
答:买肉比买菜多用3.1元。
返回
计量单位
问题二:买肉比买菜多用多少钱?
6.5-3.4= 3.1(元)
方法三:列竖式进行小 数计算。先把各数的小
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
6.5 - 3.4
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 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得
在比较时间大小时,如果几个 数量单位不同,一定要换算成 相同的单位后才能比较大小。
时、分、秒的换算
问题解决
求经过的时间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返回
计量单位
巩固练习

常见的量-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常见的量-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常见的量-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计量单位:米、千克、升、元等,并能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2.能够完成简单的计量单位转换,如从米到厘米、升到毫升等。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计量单位的意义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计量单位的概念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个学期学习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教师可使用实物展示,让学生通过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更好地理解各种长度单位的概念。

2.介绍重量单位:千克、克,与长度单位一样,可以使用实物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拿起、比较物品的重量来感知不同重量的概念。

3.讲解容量单位:升、毫升。

同样可以使用实物展示,比如使用水杯、量杯等测量不同容量的液体。

2. 计量单位的使用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进行比较、测量等,让学生加深对计量单位的理解。

2.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提高计量单位的使用能力。

3. 计量单位的转换1.教师先通过具体实例,如将1米转换成厘米,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2.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计量单位的转换,例如将1千克转换成克,将1升转换成毫升等。

三、教学方法1.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实物,如卷尺、秤、水杯等,让学生亲手使用,感知计量单位的概念。

2.利用图表、表格等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3.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计量单位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的计量单位,如米、千克、升等。

2.能够进行计量单位的转换。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2.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计量单位进行问题解决。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掌握情况。

2.每节课结束后可以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当日内容的掌握情况。

3.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考试题或者自己编写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整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3《期末复习-计量单位复习》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3《期末复习-计量单位复习》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3《期末复习-计量单位复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包括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单位。

2.复习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量单位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量单位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复习1.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容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重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讲解,帮助学生梳理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

2. 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1.引入换算概念,讲解“换算”是什么意思。

2.通过实例演示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单位换算方法,例如:1千克=1000克,1升=1000毫升,1米=100厘米等。

3.配合图表,让学生自己试着转换一些基本的换算,例如:30千克=×克,5升=×毫升,20米=×厘米等。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提出实际生活中的计量单位问题,例如:爸妈买了5升饮料,约等于多少瓶500毫升的饮料?小明做了1斤6两的蛋糕,约等于多少克?2.通过学生思考、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1.通过以上的课堂学习,让学生再次回顾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换算方法。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到掌握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四、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计量单位作业,包括单位的换算、应用实例等。

2.自己寻找实际生活中涉及计量单位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对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进行复习和回顾,并讲解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学生参与,能够更好地梳理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掌握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复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计量单位的相关知识,掌握重点知识点;2.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用途及转换有深刻的理解。

3.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交流,合作能力。

能力目标:1.理解和掌握计量单位的用途和转换的方法;2.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取、处理及分析,并积极探索和创新;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计量单位的数值对应关系;2. 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科学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科学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黑板演示;2. 小组合作形式;教学过程:一、引入1.设计的教学情境:教室里有俩根铅笔,一支长的、一支短的,请先猜一猜它们的长短差多少厘米?半数以上的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回答,异于正解的同学可以反思,并在小组内交流思路。

然后,学生将采用竞猜比较的方法,来猜猜这两支铅笔的长度差距。

2.设计的教学问题:(1)现在情景是,很多用途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却使用相同的度量标准来衡量,我们称这个标准是什么?(2)在我们的学习中,长度、质量、时间都是可以衡量的量,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是可以衡量的吗?3.设计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食品中能量的含量、学校内人流量等任何他们认为值得衡量的物理量。

教师不必要在此时确保学生回答的是物理量,因为这个概念可以在课上加以解释和阐述。

二、导入1、回顾在小学低年级,我们曾学过度量单位的知识点,现在,回想一下你学的都有哪些内容?学生分享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师再进行一次总结。

2、大量体验的引入老师可以拿出一张印有一个厘米的规格纸,让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张,接下来,老师会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同学们可以模仿线上的长度,用铅笔或者其他的仪器将规格纸裁出同样长度的小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3课时:常见的量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3课时:常见的量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常见的量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介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和货币单位等常见的量。

通过对这些量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及其单位,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计量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1. 各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天平、计算器、课件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量的例子,引出本课时的主题。

2. 新课讲解:介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和货币单位等常见的量,讲解各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长度、称重、计算面积等,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计量单位,分享各自的经验。

5. 课堂小结:对本课时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常见的量1.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2. 质量单位:千克、克3.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4.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5. 时间单位:时、分、秒6. 货币单位:元、角、分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各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计算题。

3. 实践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常见的量,进行测量和计算。

八、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常见的量及其单位,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
计量单位
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认识和理解,会运用 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 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 ,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 (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内容包括: 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 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 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 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 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 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 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做练习第104页的第13题。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解决问题 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面就利用这些知识 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呈现课本第105页第15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 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交流。 五、全课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