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张文江老师在华东师大座谈纪录
人口负增长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变革与师范生使命的重构
人口负增长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变革与师范生使命的重构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人口负增长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7)2.1 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学前教育需求的变化 (9)2.2 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 (9)2.3 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的加剧 (11)2.4 人口负增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 (12)三、学前教育变革的必要性 (13)3.1 教育改革是应对人口变化的必然选择 (14)3.2 学前教育变革的方向与目标 (15)3.3 变革中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作用 (16)3.4 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 (17)四、师范生使命的重构 (18)4.1 师范生的角色定位与转变 (20)4.2 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与能力 (21)4.3 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2)4.4 师范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 (23)五、案例分析——某地区学前教育变革与师范生使命重构的实践探索.255.1 案例背景介绍 (26)5.2 变革过程中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27)5.3 对师范生使命重构的启示与借鉴 (28)5.4 案例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30)六、结论与展望 (30)6.1 研究结论概述 (31)6.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32)6.3 结论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34)6.4 研究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35)一、内容概览在当今社会,人口负增长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这一现象不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教育领域,特别是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学前教育的变革方向,以及师范生在这一变革中所应承担的使命。
人口负增长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将发生逆转,这将对学前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学前教育的需求可能会减少,但另一方面,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期望和质量却不断提高。
2024年贵州省中考第四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第四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 所有解答内容均须涂、写在答题卡上。
3. 客观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4. 主观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2~3题。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
70多年来,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意志从未改变且历久弥坚....。
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hàng①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到积极建设fùgài②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再到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始终秉持..以和为贵理念,与国际社会共谋和平、共护和平,成为保护..世界和平的中流dǐ③柱。
一批又一批中国“蓝盔”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前仆后继....,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2.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上面横线处的词语。
(4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历久弥坚B.秉持C. 保护D.前仆后继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0分)①,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③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④,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⑤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⑦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两句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学习和科研是教师立身之本——访谈上海市生物学特级教师张治
学习和科研是教师立身之本访谈上海市生物学特级教师张治张春雷!郑晓蕙!沈!扬!盛月华!冯文欣!!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上海!)$$$=)"摘!要!作为入选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的名师#张治老师从一名普通的生物学教师快速成长为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中学校长%上海市电教馆馆长$他对于生物学教学%研究性学习%问题化学习%教育信息化%学校教育变革都有自己独到理解和著述$他的成长速度快%角色转型多%思想成熟度高$研究张治老师个人发展的历程和凝练其教育思想#对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关键词!双名工程!专业发展!特级教师!专家访谈!!课程改革落地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快速成长起来一直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研究议题$而研究专家教师的个人发展历程%凝练专家教师教育思想#不仅对于专家教师本身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对于广大一线教师的发展也具有启发和推动作用$为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快培养优秀校长教师#发挥骨干校长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上海市教委于)$$%年起启动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简称.双名工程/$)$'9年''月)#日#张治老师接受了笔者的采访!$电子资源"#对个人多年来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以及不断自我超越和提升的经验智慧进行了回顾$通过本文的访谈叙述#期望能让广大生物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进一步了解%走近特级教师张治#并从他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思想中获得借鉴和启发$!"个人生涯发展的历程和角色转换无论是在教学育人还是学术研究上#张治老师都硕果累累&在育人成果上#他曾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余项#其中获得K IG V等国际奖'#项%市级以上奖&$余项%获得发明专利#项)在教育教学上#他也曾带领团队获得)$'"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项#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项%一等奖)项#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项#上海市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项$此外#张治老师著述颇丰&参加工作以来#发表论文"%篇#出版专著或编著书籍%#部#代表作品有,课题研究在中学&从研究性学习到创新大赛的探索与实践-,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走进学校#?$-,走进自适应学习时代-,.互联网f/时代的教育治理-等$从表'所列张治老师发表的著作和论文#可以看到他关注领域的变化实际与其身份角色转换密切相关$那么#张治老师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0他又曾经面临过哪些挑战0他对教育教学有怎样的思想观点呢0下面是笔者对张治老师的面对面访谈$表!"张治部分代表性学术成果与其身份角色对应关系身份角色关注的领域学术成果中学教师学生课题研究著作&,课题研究在中学&从研究性学习到创新大赛的探索与实践-''(!为研制和开发L,,10系统奠定了基础"中学校长学校治理著作&,.互联网f/时代的教育治理-')(电教馆馆长教育系统变革论文&,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理念%策略与实践-'#(%,基于大数据的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著作&,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教育信息化+++走进自适应学习时代-'=(,走进学校#?$-'M(!!笔者 您能描述一下个人的生涯发展历程吗 您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张治&从我个人发展生涯来看#我从9M年毕业到现在已经工作))年#也换了&个单位$第'个工作单位是在通河中学#做了两年的高中生物老师#那时候也做班主任%团委书记%政教助理#对上海的教育有了一个基本的感知$后来我们校长从通河中学调到吴淞中学#然后就跟我商量#让我到吴淞中学去了$在吴淞中学的'$年应该是我最快乐%最充实的'$年&第一#我觉得我非常年轻#充满了活力$第二#学校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允许做一些教育理念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给教师搭建了平台#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这段时间虽然很辛苦#但是非常充实$我写的文章%出的书%还有其他教学成果#都与这期间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后来我调到上大附中做副校长#这期间做为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我负责组织了如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科技或者其他的课程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等工作$)$'&年)月份我又调到上海市电教馆担任馆长$我认为我工作生涯的这))年实际上是在不断变*''*生物学教学)$)$年!第&%卷"第''期换角色的$我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感知也越来越真切%越来越成熟$对于教育也看得越来越清晰#包括教育的弊端在哪里#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每个人能够做什么)作为一个学科的教学者或者作为一个教育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应该做些什么$可以说#我对于我的使命%我要追求的东西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实#而且觉得越来越有价值$所以我从早期只是想着把一堂课上好#到后面把一门课程设计好#包括基础型课程或者研究型课程)再到后来我就在畅想怎么样通过技术来改变教育系统和教学方法#通过技术来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让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共同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因为工作不一样了#舞台更大了#因此应该有更高的梦想%承担更大的责任$#"成功的 秘诀 和关键品质笔者"一路走来#您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有什么)秘诀*吗(张治&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持续学习$在大学里面#我们能够学到的东西其实是有限的#到了工作岗位之后要持续地学习#在任务的驱动下%环境的压力下或者在自己兴趣的引导下要持续地学习$没有这种持续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很大成就的$像我本科学的是生物学#但是现在我做的很多信息化的内容都是后来学习的#这是持续学习的成果$在学习过程当中#一方面要自己围绕某一个主要研究任务或者工作任务来学习)另一方面还要有目的地接受规范的教育活动$从本科毕业之后#我通过业余时间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说实话这需要一种强大的意志力$特别是在读博士期间#工作的压力很大#任务也很重#抽时间写论文非常困难$我记得做博士论文期间#经常是别人下班了#而我吃个外卖#接下来就坐到办公室里面开始看文献%查资料或者写论文#一坐就坐到夜里三四点钟才回去$这样的情况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持续数月$记得当年读博士的时候#导师就问我&你为什么想读博士0你特级教师也拿到了#这么年轻也做了重点中学的副校长了#你现在读博士不是自己找罪受吗0但是我认为我想通过这个过程让自己有一种动力#能够持续的成长$我想学习规范的教育研究方法#同时也逼迫自己能够持续学习$我觉得学习是一个人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二#要勤奋工作$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该如何分配呢0有的人喜欢逛逛街#有的人喜欢运动或有其他爱好#人各有志$我觉得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份喜爱#也让我觉得挺幸福$因为你可以获得另外一种成就感$另外#教师的教学不应该是一种低效的%简单重复的工作#做研究工作会让工作更有效率$一方面要解决工作的方法论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工作的层次问题$如果仅仅是重复别人的教材和教法#可能也会觉得枯燥$但是我做的研究恰恰是具有探索性的%开创性的工作#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所以教学工作当中#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勤奋才更有意义$第三#要不断创新$因为我这个人不太喜欢重复已有的东西#总想不断地追求有新意的东西$包括教学#也包括科研$有'$年的时间我带着学生一起进行科研#前前后后拿了'$$多个奖项$同时#我还申请成功#个发明专利#几十个实用新型专利$有很多人觉得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开展不了什么科研#应当安心教学#但是我觉得一定要做一些很有创新的工作$当然#持续的创新不仅在科研领域#还表现在教育教学领域$例如#.研究型课程大规模实施智能学习系统/#这个系统是因为我当初带着学生做课题研究#就发现大量的学生问我的问题都是重复性的$既然是重复性的#能不能让机器%让技术帮我把这些问题回答掉#以提高效率$同时#教师不一定能随时随地出现在学生身边#所以怎么样用智能技术帮学生答疑解惑的课题前后两次获得了上海市的科技支持#最终在)$'"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这实际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成果#有非常丰厚的实践基础$因此#概括起来有三点&!持续学习)"勤奋工作)#不断创新$这些其实是一名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笔者"如果一名老师要更好地发展#哪些关键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张治&我觉得首先最关键的就是教师对教育要有情怀#没情怀的人走不远$第二#要有科学精神#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说喜欢教育就能做得好$第三#要有一种敬业精神#没有这种敬业精神#人也走不远$外界的压力可以让教师一时做的还可以$但是只有敬业#敬畏教师这个行业#才会持续地探索#而且不知疲倦#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笔者"对于教学而言#您觉得教师的哪些素质是最为关键的(张治&对于教师#不管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师#都要具备最基本的关于学科本体性的一些知识$没有这些基础的知识储备#等于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第二#要有教育的策略方法#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的方法#也就是教学法$第三#要有非常强的责任心#责任心特别重要#没有责任心就做不成事情$教师这三个都具备了#其他方面会持续成长起来$ $"在时代命题面前敢于担当 在发展困境面前勇于 突破 笔者就您整个职业发展过程来看 哪些事情起了关键作用张治&每一代人都有时代留给他的任务$在我刚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在考虑教学该怎么改革$当时我正好遇到课程改革这样一个关键的节点#所以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到课改当中$'999年#在教学的同时#我已经在参与教材改编的研究工作#思维的层次上升了一个台阶$当时上海市生物学教学界的前辈彭瑞乙老师#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工作的年轻人#她能够有这种魄力把我吸收进教材编写队伍是很不容易的$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也抓住这样一个机遇#抓住这个时代赋予的任务#所以这让我当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另外#)$$$年前后#上海正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课程的改革探索#我也抓住这个机会$当别人都还不知道该不该做%怎么做的时候#我已经在探索实践了#包括对小课题%课程模式以及社团课程模式的研究#这让我也成为这个领域里面的引领者$正好我遇到这样一个时代#并且有这个机遇#能够让我尝试这个工作#施展自己的才华$笔者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 您认为哪些因素或者困境会导致教师个人的成长停滞不前张治&第一是家庭事务的牵绊$例如很多教师#可能工作之后#逐渐被家庭的事务所牵绊#自然在工作投入方面#不管是实践%创新%科研都少了#这是家庭事务对他们造成的影响$第二#有的教师在工作之后#慢慢就会进入职业倦怠期$追求的动力没了#动力之火熄灭了#所以也就慢慢.沉沦/了$他觉得工作也就那么回事#反正多做也不会有什么更多的收获#还不如做点其他的事情或者能够挣点小钱的事情$第三#有的教师没有冲破环境压力的勇气或策略$有的时候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当然更有机会成功#在一个不好的环境里#也更容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思进取$但是教师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实际上对专业发展影响非常大$有的教师抱怨环境不好#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要做对得起自己前途的事情%对得起教师职业的事情#敢于走出这个环境$我感觉到教师之间的差距其实刚开始很小#只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对机遇的把握和选择以及进取精神的不同#让教师的个人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差距$笔者 刚才您提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那么 您是如何看待外部环境 如学校环境 对教师发展的影响的 张治&环境会对教师产生影响只是外因#真正决定自己发展的则是内因$在不好的环境里也可以成功$环境是大家营造的#自己是环境中的一分子#教师可以改变环境$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环境#就容易沉沦下去$笔者 您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需求有没有不一致的情况 您是如何处理这种冲突的呢张治&我在吴淞中学工作期间#遇到了很好的校长徐惠民#他觉得这个事有价值#或者说他还没看清的情况下#他不会阻挠你#而是支持教师去探索$当时研究型课程大家都不做#都觉得研究型课程会影响升学率#但徐校长说了一句话&.你去做#成功了算你的#不成功#我帮你扛着/$所以真的特别感激这样的领导$事实证明#吴淞中学也通过这种方法在上海的教育界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地位#这跟当年徐校长的改革决策是分不开的$但当你想做的事情#学校不认同%甚至反对时#你应该学会妥协$如果你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事情#可以选择默默地奋斗#积累能量#不断地吸收养分%汲取力量#功到自然成$%"小结张治老师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多次角色转变#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专家教师%校长#再到电教馆馆长#每次角色转换都能成功并且取得诸多成就#这当然与他的持续学习%勤奋工作和不断创新密不可分$他曾经这样风趣地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我被挟持着向前飞奔#既无从呼救#又不肯放弃$/而支撑他不肯放弃的是其对教育的理想和情怀#是他坚守的科学和敬业精神$他曾经这样概括自己的心得&.我觉得只有学习和研究才能帮助我们快速成长#不断走向专业$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是我的教育信念#而不断学习和坚持研究是我坚守教育信念的两条腿#让我的从教之路越走越宽/'"($从张治老师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和研究对于教师成长的关键性作用#可以说学习和研究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正是依靠这两条腿#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生物学教师做起#最后成长为一名具有自己独特教育理念和学术见解的专家型教师$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初中生物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毛!硕!李!治!!!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M'$''9"摘!要!初中生物学知识深度学习的实现有三大基本指征&新旧知识的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以及迁移应用能力的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整合新旧生物学知识的良性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批判性学习资源#也是构建生物学知识迁移应用任务的优质素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实现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知识深度学习的良好课程资源#值得我们深度开发与充分利用$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初中生物学知识!深度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如重大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群体反应%群体药物反应或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次都会给我们留下伤痛与反思$作为生物学教师#在反思中#应看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独有的学科教学价值$其中之一便是#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基础#可以实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度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整合新旧生物学知识的良性载体生物学知识的深度学习首先是.强调学习者的理解性学习与多维知识整合#是学习者所接触的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实现面向深度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整合需要.多管齐下/&一是提供社会生活情境$生物学深度学习是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进行的#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深层次的社会情境'&($二是预设高质量问题$好问题是深度学习的启动器和动力源#好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在高阶思维中较为持久地追寻具体知识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以及问题解决的核心策略'%($三是建立探究或论证途径$深度学习是为了触及知识内核并长久保存#而生物学知识的内核通常需要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获得#即针对从社会情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表征%探究%解释与论证'&($四是知识图表化$这使知识的整合过程.可视/$这样的联接整合#使学习内容具有.弹性化/和.框架式/特征#并借助情境性的心理亲和力系统地存储于长时记忆中'%($很明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充分满足上述前三点需要$首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有的甚至是学生的亲身经历$以此创设的社会生活情境具有强大的真实性%吸引性与交互性$其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与处置是复杂的#其中交织着各种因素#充斥着若干劣构问题$对生物学知识的整合来说劣构问题即高质量问题#解决劣构问题能推动学生主动整合新旧生物学知识$最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包含诸多公开的图文资料%数据信息%权威解答#这些资源是为学生建立论证与探究途径的坚实基础$所以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整合新旧生物学知识的良性载体$下面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探讨在.病毒/一章中如何多管齐下地%%%%%%%%%%%%%%%%%%%%%%%%%%%%%%%%%%%%%%%%%%%%%%!!他展现给我们的是在面对时代命题的担当#是面对困境挣脱出来的勇气#是在角色转变过程持续学习%研究%创新的精神#当然还有对于课程%评价%学校发展和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他的专业发展之路为更多在教育事业上探索前行的教师%校长和研究者点燃了一盏明灯$!基金项目"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项目)名师教育思想炼制计划*#;,Q )'9$$#$#$'%'%'$$8$$#8$$'8$$=&!$电子资源主要参考文献''(张!治Q 课题研究在中学&从研究性学习到创新大赛的探索与实践'L (Q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张!治#李永智#游!明Q .互联网f /时代的教育治理'L (Q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张!治#刘小龙#余明华#等Q 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理念%策略与实践'T (Q 中国电化教育#)$'"!&"&''9'#$?'&(张!治#戚业国Q 基于大数据的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T (Q 中国电化教育#)$'M !9"&=9MM #9M?'%(张!治Q 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L (Q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M?'=(张!治Q 教育信息化+++走进自适应学习时代'L (Q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M (张!治Q 走进学校#?$'L (Q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Q 修炼!下"+++百名特级谈教师专业发展'L (Q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携程入职行测题库及答案解析
携程入职行测题库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1月15日,工信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
A.11年B.12年C.13年D.14年【答案】:D2.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把()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抓乡村振兴责任,明确主攻方向,扎实组织推动。
A.解决好“三农”问题;五级书记B.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五级书记C.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三级书记【答案】:A3.2024年4月21日7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A.天启星座21星-24星B.天宫五号C.遥感三十三号03星D.遥感四十二号02星【答案】:D4.水利部消息,确定()为今年入汛日期,与多年平均入汛日期一致。
A.4月10日B.3月1日C.4月1日D.4月1日1/ 15【答案】:C5.2024年1-2月,我国进口物流总额2.9万亿元,同比()。
A.增长8.7%B.增长8.36%C.增长8.2%D.增长7.7%【答案】:A6.甲将自有的已达到报废标准的小汽车卖给乙,乙在驾驶该车时不慎将丙撞伤。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丙的损失应当()。
A.由甲、乙承担连带责任B.由甲承担C.由乙承担D.由甲、乙承担按份责任【答案】:A7.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下列不属于旅游三个基本要素的是()。
A.旅游服务业B.旅游者C.旅游交通D.旅游资源【答案】:C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天下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著名的开篇词。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答案】:A9.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
中国语言文学系系情简讯.pdf
中国语言文学系系情简讯【20161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办公室编 2016年11月30日文贵良教授获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日,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布,我校获3项重大课题。
其中,我系文贵良教授项目“文学视野中中国近现代时期汉语发展的资料整理与研究”获得重大项目立项。
陈大康、臧克和、彭国忠、杨扬、刘志基、范劲的成果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大会暨上海市第十一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我系陈大康教授《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获著作类一等奖;臧克和教授《中国文字发展史(五卷)》获著作类二等奖;彭国忠教授《<乐记>:宋代词学批评的纲领》获论文类二等奖;杨扬教授《南移与北归——20世纪中国文学今古之变的历史图像》获论文类二等奖;刘志基教授《先秦出土文献语料类型分析刍议——以<包山楚简>与<郭店楚简>为例》获论文类二等奖;范劲教授《格里高尔的“抽象的法”:重读<变形记>》获论文类二等奖。
左思民教授荣获2016年度优秀教学贡献奖经教师个人申请,学部、院系推荐,校教学贡献奖评选委员会初评及答辩复评,近日,我校6位教师被授予2016年度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贡献奖,我系左思民教授名列其中。
李丹梦教授获2016年度能达奖教金经学部、院系推荐、学校评审和校园网公示,我校共6位教师荣获2016年度能达奖教金,其中,我系李丹梦教授名列其中。
刘晓军副教授获2016年度校教材出版基金资助经教师申请、院系推荐、校内外专家审读、学校评审和网上公示,近日,我校共6本教材被列入我校2016年度校教材出版基金资助名单,其中,我系刘晓军副教授《新编中文工具书》名列其中。
刘阳副教授获2016年度本科教学年度贡献奖经教师个人申请,学部、院系推荐、学校评审和校园网公示,我校28位教师获2016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年度贡献奖,其中,我系刘阳副教授荣获此荣誉。
2022年12月复旦大学化学系麻生明课题组招聘1名项目制科研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库集锦答案解析
2022年12月复旦大学化学系麻生明课题组招聘1名项目制科研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库集锦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选题(共25题)1.动态意义的教育法制,其核心在于()。
A.教育立法B.教育执法C.教育普法D.依法治教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十九大报告不仅将党的建设放到“四个伟大”的构架中,而且强调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
A.伟大斗争B.伟大工程C.伟大事业D.伟大梦想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民办教育就是私人办学B.民办学校可以获得适当的回报C.民办教育就是收费教育D.民办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答案:B本题解析: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
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
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依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4.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未按时向我国驻外使领馆报到、从事协议规定以外的工作、擅自变更留学单位或留学计划、擅自变更留学国别和留学身份、未按规定留学期限回国都会(可能会)被视作违约。
此外,出现哪种情况也有可能被取消公派留学资格并承担违约责任()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A.未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定《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B.未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经常联系C.学习/研修成绩没有达到要求D.未向驻外使领馆递交学习/研修情况报告表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下列哪一个程序属于行政复议程序的一种?()A.复核B.裁判C.备案D.受理答案:D本题解析:行政复议程序基本上分为申请、受理、审理、决定和执行几个步骤。
6.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审定。
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C.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D.组织教师资格考试的学校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
地理教育近30年改革与发展回顾
地理教育近30年改革与发展回顾作者:段玉山史立志来源:《地理教育》2009年第05期近30个暑往寒来,经过几代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精心培养与无私奉献,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对我国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与学术贡献越来越大,社会影响与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历史证明,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对推动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会得到了上级领导机构的支持与重视、教育界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同时得到广大基础教育一线地理教师的信赖与拥护,成为推动我国地理教育不断前行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学术团体。
一、学会初创,翻开地理教育新篇章1981年9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在张予桢、褚亚平、褚绍唐、陈尔寿等人的倡议筹备下,于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举行代表大会,宣布正式成立。
《研究会章程(草案)》对学会的性质、指导思想、研究目的等作出规定。
《研究会章程(草案)》中提出,“地理教学研究会,是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受中国教育学会直接领导。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团结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以中等学校的地理教学为研究重点,兼顾小学地理教学研究,以地理教学法学科为研究系统,理论与应用并重,开展地理教学研究工作,促进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次学会成立大会还选举出首届共40名理事。
理事会按照会章,协商选举常务理事11名,组成常务理事会,张子桢为理事长,褚绍唐、褚亚平、陈尔寿、徐建滨为副理事长,秘书长由褚亚平兼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教学研究会也相继成立,我国地理教育事业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二、专家聚集,推动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汇集了众多地理教育界著名专业学者,如张子桢、褚绍唐、褚亚平、陈尔寿、徐建滨、曹琦、孙大文、王效乾、陈澄等地理教育专家。
老一辈地理教育家与新一代地理教育工作者满怀理想,以地理教学研究会为纽带,深入地理教学一线开展广泛调查与研究,对我国地理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智能制造工程训练中心方案
智能制造工程训练中心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写目的 (3)1.2 背景与意义 (4)二、总体目标与建设内容 (5)2.1 总体目标 (7)2.2 建设内容 (7)2.2.1 硬件设施建设 (9)2.2.2 软件系统建设 (10)2.2.3 人才队伍建设 (11)三、功能定位与业务范围 (12)3.1 功能定位 (14)3.2 业务范围 (15)3.2.1 人才培养 (16)3.2.2 科研创新 (17)3.2.3 社会服务 (20)四、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21)4.1 教学计划 (21)4.2 课程设置 (23)4.2.1 基础课程 (24)4.2.2 专业课程 (26)4.2.3 实践课程 (28)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29)5.1 教学方法 (30)5.1.1 项目式教学 (31)5.1.2 问题导向学习 (32)5.1.3 翻转课堂 (33)5.2 教学手段 (35)5.2.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36)5.2.2 实训基地建设 (37)六、师资队伍与培训 (39)6.1 师资队伍 (40)6.1.1 人才引进 (41)6.1.2 培训提升 (42)6.2 培训计划 (43)6.2.1 入职培训 (44)6.2.2 在职培训 (45)七、运营管理与评估 (46)7.1 运营管理 (48)7.1.1 制度建设 (49)7.1.2 运行监控 (50)7.2 评估体系 (51)7.2.1 教学质量评估 (52)7.2.2 设备设施评估 (53)八、发展规划与政策建议 (55)8.1 发展规划 (56)8.2 政策建议 (57)8.2.1 资金支持政策 (58)8.2.2 人才引进政策 (59)九、结语 (61)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其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点。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
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问题及探究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问题及探究论文)地理教学成立60周年及其学术研讨会2019年9月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地理教学》编辑部主办的“《地理教学》建校6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
以“回顾地理教学发展,展望地理教育未来”为主题,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地理教学》杂志创始人褚少棠之子褚俊浩院士致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以及对《地理教学》杂志的展望表示热烈欢迎。
为了纪念这次会议,与会者在体育馆的木桥上合影留念。
李玟中学地理组和重点研究项目组成员合影。
活动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
上半场由段玉山、许教授主持。
会上,《地理教学》主编段玉山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魏、首都师范大学林培英教授分别作了报告。
段玉山教授回顾了自1959年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促进地理教学课程改革和地理教育发展提出了展望。
韦主编阐述了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的转变。
她指出,从80年代的双基目标到2001年的立体目标,再到2018年的核心素养目标,地理课程目标在不断完善。
课程的目标是从原有的知识点出发,突出综合教育的价值。
地理教育工作者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通过地理教育培养具有生活智慧、阳光心态和行动能力的人。
后来,林佩英教授就中学地理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如“如何在高兴趣考试中照顾学生的发展阶段?”“如何理解地理教材的个人意义?”“如何理解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林先生通过生动丰富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午饭后,老师们自由参观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教育创新实验室,丰富的地理教学软硬件设备也让大家精神焕发。
会议的后半部分分为两个会场。
第一场是教材和期刊研讨会,由陈圣庆教授和钟教授主持。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高、湖南教育出版社总编辑、中国地图学会总编辑田忠、中国地图学会会长孙昆敬、《地理教学》杂志主编段玉山、《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杨亚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等。
2011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长论坛召开--2011-03-08
2011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长论坛召开【浏览字体:大中小】2011-03-08文章来源:教育部近日,由教育部思政司指导,全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处长、学工部长、研工部长)论坛在中南大学举行。
各省(区、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职能处室负责同志,各有关高等学校学工部长、研工部长共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思政司司长杨振斌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湖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张放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张跃出席会议。
思政司副司长王光彦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论坛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为主题,总结交流了2010年工作,分析了当前工作形势,全面部署了2011年工作。
12位部(处)长代表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分别就辅导员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典型培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工作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201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成效显著。
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胜利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
2010年5月29日至30日,教育部会同中宣部、团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
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李长春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刘云山同志主持会议,刘延东同志作总结讲话。
会议系统总结了中央16号文件印发实施5年多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感念师恩弘扬师德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二零零八年第二期总第20期∽∽∽∽∽∽∽∽∽∽∽∽∽∽∽∽∽∽∽∽∽∽∽∽∽∽∽∽∽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编 2008年3月14日∽∽∽∽∽∽∽∽∽∽∽∽∽∽∽∽∽∽∽∽∽∽∽∽∽∽∽∽∽本期导读★特别报道1、我校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开题,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一行莅临指导2、教育部在沪举行“2008-2012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征求意见座谈会3、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世伟来我校调研★科研焦点1、“上发中心—复旦论坛:文化发展专题”第二期成功举行2、2008年“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评奖启动3、我校11项课题获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课题立项4、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帮办谢伟森访问美国研究中心5、《中国辞格审美史》开题会议举行6、文科科研处研讨2008年工作★机构动态1、2007年度虚体研究机构年度检查工作完成2、我校成立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科研简讯★近期可申报项目★特别报道我校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开题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一行莅临指导3月7日至8日,我校2007年度获批的6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的开题报告会在光华楼举行。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社科司成果处处长魏贻恒、副处长王日春莅临指导,校长助理桑玉成、文科科研处处长方晶刚等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本次开题的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包括由顾钰民教授任首席专家的《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课题组,由黄芝晓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大众传媒与化解社会风险研究》课题组,由戴星翼教授任首席专家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政策研究》课题组,由彭希哲教授任首席专家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由袁志刚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城乡统筹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由郝模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课题组。
各课题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分别就内容设计、人员分工、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了汇报。
张东刚副司长对各课题组的汇报内容给予了肯定,要求各课题组认真研究吸收专家评审意见,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力争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我看翻转课堂
【深呼吸|热点】十问微课:翻转课堂能否带来教育革命2014-03-31中国教育报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3月15日在山东济南,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每月一次的“慕课建设和翻转课堂”的观摩研讨会在历下区召开,原定250人的规模,当天来了600多人。
这样的盛况同样出现在月前刚刚落幕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微视频大奖赛上。
从去年10月发起,大赛主办方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教师和师范生的参赛视频作品1600余件,视频内容涵盖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学年段。
语数英、数理化、政史地、美术、音乐、书法、手工制作等所有学科的视频均有涉及。
经过教师评审、学生评审和专家评审,从1500个中小学教师的微视频中选出了70个优秀作品,从134个师范生的作品中选出了42个优秀作品。
谈及对此次参赛视频作品的总体印象,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说:“这次参赛的微视频质量比过去高很多。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慕课建设,华东师大慕课中心还将在今年年底继续举行微视频大奖赛,不过这次会以一个或几个模块的知识点的微视频作为评选要求,而不再仅仅是单个的微视频。
微视频是微课的一部分。
微课是微型的课程,其中包括教学目标、各种教学资源以及作业检测题等。
微课放在网上,供大家共享就是慕课。
关于慕课,半年来教育界一直争论不断众说纷纭。
有人说,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后最大的一次教育革命。
也有人说,慕课、微课只适用于高等教育,难以在基础教育普及。
从全国来讲,如果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探索微课算起,至今不过两年时间;而由华东师大慕课中心牵头成立的全国C20 慕课联盟,在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刚刚迎来自己的半岁生日。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微课能否改变课堂?翻转课堂能否改变教育学的方式?教育的革命是不是真的即将到来?《上海教育》杂志对此独家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
福田赳夫评传_随笔
《福田赳夫评传》阅读随笔目录一、前言 (2)1.1 作者简介 (3)1.2 作品介绍 (5)1.3 阅读建议 (6)二、福田赳夫其人 (7)2.1 生平背景 (8)2.2 政治生涯 (9)2.3 经济贡献 (10)三、福田赳夫的政治思想 (11)3.1 原则与理念 (12)3.2 对外政策 (13)3.3 社会政策 (14)四、福田赳夫的经济政策 (16)4.1 经济发展策略 (17)4.2 产业政策 (18)4.3 财政政策 (19)五、福田赳夫的外交政策 (20)5.1 日美关系 (22)5.2 日中关系 (23)5.3 地区合作 (24)六、福田赳夫的社会活动 (25)6.1 社会公益 (26)6.2 学术研究 (28)6.3 国际交流 (29)七、结论 (31)7.1 福田赳夫的历史地位 (32)7.2 对现代的启示 (33)一、前言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能够抽出时间静下心来阅读一本评传类书籍,对我而言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我有幸翻阅了由福田赳夫所著的《福田赳夫评传》,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福田赳夫的一生,还深入剖析了他的思想、性格以及他在日本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物的复杂。
福田赳夫是日本右翼政治家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和言论主张在日本政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他也因其极端保守的政治立场而备受争议。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试图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位历史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福田赳夫评传》的作者是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他对福田赳夫的评价和分析既全面又深入,既有批评也有肯定。
这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独特的阅读视角。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福田赳夫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变化。
他从一个年轻的志士成长为日本政界的巨头,其间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政治理想,不断为之奋斗。
“2019地理教育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行
出版物刊名: 地理教学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华东师范大学;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研究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成功举办;教与学;地理
摘要:2019年12月9日,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Chang Chew Hung曾昭衡教授主讲的校级学术讲座"未来十年地理教育的教与学挑战"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成功举办。
本次讲座由《地理教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段玉山教授主持。
地理科学学院张超副教授、晨晖学者项熙博士等三十余名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新师说最美乡村教师访谈录_笔记
《新师说最美乡村教师访谈录》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书籍概述 (2)1.2 访谈目的与意义 (3)二、乡村教师概况 (5)2.1 乡村教师的角色定位 (5)2.2 乡村教师的现状与挑战 (7)三、《新师说最美乡村教师访谈录》内容解析 (8)3.1 访谈对象介绍 (9)3.1.1 教师的个人背景 (10)3.1.2 教师的教育经历与成就 (11)3.2 访谈内容精选 (12)3.2.1 关于教育理念的探讨 (12)3.2.2 关于教学方法的分享 (14)3.2.3 关于师生关系的处理 (15)3.2.4 关于教育挑战的应对 (16)四、乡村教师的精神风貌与工作实践 (17)4.1 坚守初心的教育理念 (18)4.2 默默奉献的工作态度 (19)4.3 不断进取的自我提升 (20)4.4 关爱学生的师生情深 (21)五、感悟与思考 (22)5.1 乡村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23)5.2 乡村教师的成长路径 (24)5.3 如何更好地支持乡村教育 (25)六、结语 (26)6.1 总结回顾 (27)6.2 对未来乡村教育的展望 (28)一、内容概述初读《新师说最美乡村教师访谈录》,我深感其意义非凡。
本书汇集了一系列关于乡村教师的真实故事与深刻感悟,通过这些第一手的资料,我们得以一窥乡村教育的现状与乡村教师的真实心声。
书中不仅介绍了乡村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更深入地探讨了他们为何选择扎根乡村、为何愿意为教育事业付出巨大努力。
这些教师的故事,有的感人至深,有的则引人深思。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书中还分享了乡村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与困惑,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
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这些城市里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新师说最美乡村教师访谈录》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乡村教育的新窗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教师这一群体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张江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张江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节选,完成小题。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
1. 文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2. 在第二节空格处填上合适的称谓。
3. 结合文本,理解画线句子“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的含义。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季袁省梅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
”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
爸又说:“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
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
风从树上掠过,簌簌响。
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
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里。
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
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
国家教委召开全国电话会议 强调进一步提高师范生源质量
国家教委召开全国电话会议强调进一步提高师范生源质量古山
【期刊名称】《师范教育》
【年(卷),期】1992(000)0Z1
【摘要】<正> 1991年3月24日,国家教委召开全国电话会议,强调进一步提高师范生源质量。
山西、辽宁、北京、上海等省(区、市)教委、教育局的负责同志及四平师院院长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
国家教委师范司司长金长泽在发言中指出,今年全国将继续推进师范院校的招生改革,以进一步提高师范生源质量。
【总页数】1页(P5-5)
【作者】古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
【相关文献】
1.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进一步做好吸收外资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 [J],
2.李克强对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和水治理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节约利用水资源的能力 [J], ;
3.刘奇强调: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省脱贫攻坚“夏
季整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J],
4.全国地方师范大学联席会议召开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是师范大学之本 [J], 无
5.加强刊物管理提高刊物质量国家档案局召开全国档案期刊工作座谈会冯子直局长强调坚持改革开放 [J], 墨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文江老师漫谈中国传统文化及读书方法——从《潘雨廷先生谈话录》谈起(2012年3月14日下午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座谈会)主持人李永晶:今天请来张文江先生给我们作讲座,张老师建议开始有10~15分钟讲一下《潘雨廷先生谈话录》,讲完后大家可以就手上的书,或者就学问、人生、社会问题都可以提问,张老师给大家作答。
先欢迎张老师给我们作报告。
张文江老师:我简单讲一下《潘雨廷先生谈话录》的源起,我们今天因为这本书而来,大概讲10~15分钟,多说反而会给大家读这本书产生限制。
我是华东师大的校友,就是一般人传说中的77、78级,77、78级入学是在同一年,77级是在春天,78级在夏天。
当时的学生热爱读书,又遇到思想解放运动诸如此类,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很多,但是对我来说这些都还是小事。
我在华东师大读了七年,我所遇到的最幸运的事就是在本科将近毕业的时候,遇到了中文系的施蛰存先生,后来就成为他的研究生。
第二件幸运的事就是在研究生将近毕业的时候,遇到了古籍所的潘雨廷先生。
尤其是遇到后者对我一生的生命走向产生了转折性的影响。
事后想来,我所遇到的这两位老师差不多就是华东师大人文学科里最好的老师——施蛰存和潘雨廷,遇到他们也是我一生的幸运,但是在当时是朦胧的,我自己不知道他们是好的老师。
我当时在学生中读书数量方面勉强可以算比较多的人吧,也常常因此而骄傲。
比如说,当时的情形如今大家都不知道,钱钟书好像是家喻户晓吧,但是在我们当时华师大77、78级的时候,整个中文系只有两个人知道钱钟书:一个是教俄苏文学的老师王智量,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现在已经退休了,这个人翻译过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
另外,他翻译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是一个很有名的翻译家,当时也不是教授。
另外还有一个学生知道钱钟书的,那就是我,当时没有人知道钱钟书是谁,只知道鲁迅。
然而就是这样的我,到潘先生那里听课居然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很多他讲的连书名都没听到。
像我们现在没读过的书有,没听到过的书那大概是没有的,几乎很少很少的。
但是到潘先生那儿,老师或者学生到那儿听课,很多连书名都不知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我是1984年底到潘先生那里的,那时候一直跟着读书,觉得每天都是崭新的,讲的东西都是崭新的。
但是当时也记不下来,也不懂,朦朦胧胧,零碎的,也不是完整的。
到1986年年初,我有一个觉悟,我想到这些潘先生讲到的这些全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学问,也是中国最新鲜的学问。
当时有一本书叫《歌德谈话录》,我读了以后的感觉跟其他人不一样,我觉得这本书哪值得记?我觉得歌德谈的那些东西都不重要。
如果他是世界性大文豪、第一流的人,我不知道是记的人的问题,还是谈的人的问题。
这里面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要隔很长时间才能从他的书中看到一点关键性的内容。
于是我开始自觉地、系统地、有意识地把潘先生的这些话写下来,就是这本书的原型:当时我自己的日记。
我刚才讲的《歌德谈话录》和《潘雨廷先生谈话录》,不是对这两本书的客观评价,而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这个想法完全可能是错误的。
我的日记也是断断续续,一直到潘先生去世。
这本书的原型是我的日记,主要记录的就是学术性的内容,其中的主角就是潘雨廷先生。
记的时候是认真记的,但是记的时候没有考虑过要出版,自始至终就是记了就算了,我自己也不看的,记下来就放在旁边。
一直到2004年中,由于我自己生命中遭遇的困难,对我有一个特殊的感发,于是就下决心整理这份稿子。
在朋友的帮助下把它打印下来,然后反复校对,前后差不多二十多遍,才有今天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就是现在大家手上拿的这本《潘雨廷先生谈话录》,而参与校订、打字的朋友,有一些今天也在座。
现在回过头来看,记录的时间前后差不多是七年,1986~1991年,还加了一点1985年的,差不多是七年。
记录结束到下决心整理,前后差不多12年,一直扔着,也没有什么人看的,自己也不看的,放在旁边,到下决心把它整理出来到现在拿到大家面前后是八年。
其中有很多特殊的机缘,包括我怎么遇到潘先生,和怎么去陈述,诸如此类,这些有很多特殊的故事,特殊的机缘,对我个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但是对其他人来说也许不值一提,不说也罢。
这本《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我为什么要跟大家推荐呢?这应该是我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如果在我所出的书当中有推荐的一本,我愿意推荐这本书。
这本书特殊的地方是什么?潘先生本人也写不出来,我自己也写不出来,这是特殊机缘,天造地设造出了现在这本书。
这本书初看起来包罗万象,比较难读。
但是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其实任何书都是这样——这本书尤其可以从中看出读者自己,无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喜欢其中什么,不喜欢其中什么,都是你自己的写照,也是你的趣味和灵魂状况的写照。
当然这本书本身依然有其缺点和不足,希望将来能有讨论这方面内容的人出现,真的指出里面内容的不足,我相信一般现在还做不到。
这本书在我看来可以有多种读法,我初步想了一下,至少可以有九种,甚至还多,大家看一看:第一种,把这本书看成一种类似于《管锥编》的资料集。
这里内容很多,这是一本杂乱无章的资料集,可以各取所需资料集。
第二种,可以当作上世纪80年代的思想剪影,这个里边都是实录,研究80年代的思想状况。
我觉得现在有一本蛮流行的书和这本书记载的时间很相似,这本书叫《〈读书〉十年:一九八六-一九九零》,也可以作为研究80年代的思想资料,当然这里边所谈的学术内容可以说天差地别,但都是这一个时代的剪影。
第三种,可以把它看作一本多少带有日记体性质的小说。
我在里边有控制的注意运用了一些写作技术,尤其是写作的节奏、音韵、气息。
如果能深入进去看,里面是运用了写作技术的,里面是有意思的,有些地方是有意无意地用了一些写作技术,如果留心的话可以看出来,在不经意中闪现出来。
第四种,也可以把它看成语录体,甚至是微博体的现代试验。
语录体很早很早就有了,《论语》就是语录体,不主张长篇大论。
现在流行的微博体,140字,这个是可以堪称语录体和微博体的现代试验,断断续续彼此没有联系。
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可以有联系,也可以没有联系。
第五种,可以看成读潘先生著作的入口。
潘雨廷至今还不太为人了解,因为他的学问深度,也因为我们现代学术界的浮躁、学术界的水平问题,至今还不太认识这位大学者。
他的书很难读,他的书到现在已经出版了12种以上,很难理解。
作为理解潘先生的学术,这可以作为入口之一。
读潘先生的著作在我看来可以有5个入口:第一个入口,《周易表解》。
这是从《周易》经文的角度入手,从传统八卦、六十四卦、元亨利贞、卦爻辞的角度入手,这是经文角度,也是《周易表解》可以从现代学术的角度来读,是潘先生思想的精华。
这个入口难一点。
第二个入口,《易学史发微》。
这是新型的易学,潘先生所发展的新型易学的入口。
第三个入口,从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入口,有一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将出的《易学史入门》,这本书是我编的,从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基本历史入手,这是第三个入口。
第四个入口,潘先生思想的总结和精华,就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年底出版的《潘雨廷学术文集》,这是第四个入口。
这本书里体现了我所理解的潘雨廷先生的形象。
第五个入口,从他的生活和解说学问入手,就是我们现在这本《潘雨廷先生谈话录》。
可以说没有这本谈话录,潘先生的著作无从入门,当然这个入门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可以对人的智力形成挑战,这个是从日常生活来谈。
潘师母一直希望我把这本《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早点拿出来,当时书名还没定,这个本来就是我的八本日记。
把潘先生的选集《潘雨廷学术文集》和潘先生的谈话录拼起来看能基本了解潘先生的形象,至少是我心目中的潘先生形象。
第六种,这本书可以看成在世界竞争格局下比较纯粹的中华学术的入口。
我们现在是国际关系学院,就跟世界竞争的格局有关系,而现在一般人讨论的国学或者是儒家之类,都还是在保守的层面,还谈不到在世界竞争格局上,而《周易》就是自强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学术、中华学术就是处理一个竞争的场面,而不是防守,我要讲些仁义道德诸如此类,这是一个非常强悍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现在最最缺乏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中华学术从来没有落魄,在世界竞争格局下,比较纯粹的中华学术——也不是文学,也不是历史,也不是哲学,就是有这个东西——中华民族可以在智力上、学术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绝不逊色于古希腊,也绝不逊色于古希伯来,反而可以和他们取长补短。
第七种,研究从古到今文化传承的文献。
我们现在讲的什么古学,这些传承都是断掉的,都是猜的,都是课本上的,没有真实传承,没有真实消化的。
而你读《潘雨廷先生谈话录》,你就知道,它和古代传下来的学术之间、真实可考的学术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和很多派别有关系,和很多人物:唐文治、熊十力、马一浮他们都有真实的交往。
比如,我在整理的时候还在的顾毓琇,就是江泽民到美国访问时去看望的顾毓琇,当年潘先生讲课的时候,他到家里来参与听,也参与讲。
而这个搞理科的人也能写中国的禅宗史,是当时文理兼通的那一代知识分子,那是一些大知识分子。
潘先生完全是一个纯粹的学术人,如果我来数,他和各种各样的传承都有关系,至少有二十多种,有真实来往,碰到真实的人,和他们都讨论过学问,甚至于他们把这个学问托付于潘先生。
第八种,可以作为有一定纯粹度的人在睡觉前休闲的励志读物。
这本书可以当励志书看,看得完,是励志的,那要比一般的单纯励志要好。
第九种,也可以作为比较有大志向的人的修行参考,因为里面涉及儒释道,甚至可以作为一个标的:不一定要完全相信这本书,或者是迷信这本书,甚至于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挑错的书:第一,可以修订它材料的错。
尽管潘先生那些人是很高的高手,我在记下来以后校对二十多遍——这个面实在太宽,难免没有错,包括里面的错字、用错的材料,这样认真改都没有改完,我相信将来有人会看到书里面这个材料错掉了、这个典故用错了。
第二,义理的错。
它里面讲的道理可能并不对,在当时当地是对的。
我刚才还跟一个朋友讨论,你要知道这里面的谈话术和语言方式,有时候在此时此地讲这个话,你要知道“此时此地”这个东西,你不能移到他时他地里面去。
所以说要攻他义理的错,当然也要当心非常有可能是自己的错,因为里面讲的不一定是教科书的常识,是真实人的对话。
旁边都有具体的人,旁边有一个具体的程度并不太高的人在听,这个人的程度也并不太低,这个人就是我。
最好是先翻这本书,走出更高的向上之路,认为这本书全错了,我还有更好的东西出来,那这本书的责任就尽到了——这个不是轻易可讲的,但是希望有这样的人出现。
如果这个书有人读的话,到一定时候,会有人出来。
第三层面蛮难看出来,但是在第二层面的时候要当心,到底是潘先生这里的错,还是你自己的错,大家要衡量一下,也没这么容易。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读法,这是我随便考虑的九种,这是这本书可能存在的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