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课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本题要求我们对多约束条件的典型组合进行分析,求解,并作最优化处理。基于此种原因,我们先对各个元素间的冲突做预处理,进行约束条件的规划,再通过matlab软件将教室、教师、课程和时间间的约束条件统一化,构成R-T-C表(详见附表),再将各个元素进行优先级的计算,从而根据排课的优化模型,求出最优解。

经过对所给的表格,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教师明显缺少,比如课程学时要求有160个课时,然而教师能上的课时仅有116个课时,所以开始排课时,不考虑教师,向教师中安排课程。由于同类课程最好不要放在一起,同时根据老师的需求和教室的开放时间进行分配,经过与我们实际的课表的排课情况的分析,比如隔一天排同一课,课程类别不同的课程不在同一时间上课,我们可以大致的排出一个按教室上课的表,即R-T-C表。通过对R-T-C表的分析,发现有很多课没老师上和老师没课上的情况,我们就对其进行相应的,合理的调整。最后发现还是老师要外聘。将外聘14名老师去上相应没人上的科目,具体情况见附表。

最后,我们得到了一张相对优化的,以教室为准的课表(详见附表),从而解决问题(1)的要求。对于我们课表的安排,发现再没对晚自习有其他条件约束是不会对所排的课表有所影响。

关键词:排课问题组合规划多目标函数数据量化优先级

一、问题重述

对于有课程40门,教师共有25名,教室18间的条件下合理的安排课程表,而课程、教师、教室的具体属性及要求详见附表(表1,表2,表3)

对于课表德编排,题目有如下规则:每周以5天为单位进行编排;每天最多只能编排8节课(上午4节,下午4节),特殊情况下可以编排10节课(晚上2节),每门课程以2节课为单位进行编排,同类课程尽可能不安排在同一时间。

要求所要解决的问题:

1.请你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编程计算,给出较为合理的课表编排方案,分

析你所给出的方案的合理性。

2.如果不准晚上排课,排课结果是否有所变化,如何变化

3.对教师聘用,教室配置给出合理化建议。

二、问题分析

随着现代教学的改革及各项教育工程的实施,新的教育体制对课表的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生活中,排课问题屡屡皆是,小学如此,中学如此,大学更是如此,不仅科目多样,而且教室、老师多变,这使得排课问题往往是很令人费解的。经过分析,排课问题就是的多资源组合问题,问题的求解就是找出各个元素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将各个元素间的联系进一步确定,转化成一个可以量度其大小的值,从而确定优先级,而我们又将如何确定各元素间的关系,目标函数的确定

根据已有知识可以知道,本题主要分析的是建立一个排课的优化模型。而它是一个在课程类别、教师编号、教师及时间上的一个四维空间模型,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组合规划问题,其实质就是解决各因素间的冲突问题。在模型建立后,我们有根据什么参量得到排课的最优解。

三、基本假设

模型假设:

1、学校的教师和教室资源及学生班结构在一个学期内不会有的变动

2、所有的教室都在同一个校区,且1~2节课的教室到3~4节课的教室的路程不超过

10min

3、在一学期内,任课教师身体都非常健康,不存在因病因事缺课的情况

4、各种教学资源(课桌、多媒体、机房电脑)在一学期内都不会发生故障,影响上课

5、在上课期间,老师、学生都不迟到,不影响上课质量

6、当有3个课时时,我们当做2个课时处理,及3节连堂上

符号说明: 相关名词解

释:

时间段效率:经

上网查询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们得知一天内听课效率最高的是上午8~10,下午1~3,故我们定义上午1~2的听课效率为3,其余见

附表。

教室利用率:为

充分利用教室资源,我们定义:教

室利用率

=

教室最大容纳量

上课总人数

四、问题的分析及模型的建立

问题分析(1)

从数学角度上讲,本题主要分析建立一个排课模型,而它是一个在课程类别、教师编号、教师及时间上的一个四维空间模型,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组合规划问题,其实质就是解决各因素间的冲突问题。在此为了简化处理,先从课程类别、教室编号入手,建立一个关于C-R 的关系表,再采用化零为整的思路建立我们的目标函数——优化模型,最后,我们根据各因素对排课模型的优先度,求解出排课模型的最优解。

在对问题初始化分析时,我们发现课程类别、教室编号、教师、上课时间存在这么一个对关系:

1)1—1的对应关系 2)1—n 的对应关系 3)n —n 的对应关系

进而,我们再对它们之间的属性分析,根据它们间的联系求出一种相对合理的排课方案,

最后,对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模型的建立

经过分析,我们需将所有课程尽量合理的安排在一个星期内。首先我们将一个星期划分为五天,记作1、2、3、4、5,将一天分为四个部分,记作1、2、3、4,进而,我们将得到一个5×4的矩阵。其中,j=1、2、3、4、5分别表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i=1、2、3、4分别表示1~2节课、3~4节课、5~6节课、7~8节课。即有:

我们记作P (T R C )是一个T ×R ×C 维的数列矩阵,表示T 老师在R 教室上C 课, 我们定义P (T R C )=1时,即老师、教室、课程三者都相互符合是记作1 而P (T R C )=0时,即老师、教室、课程三者中有一项不符合记作0 规定:A(TR)表示T 老师到R 教室上了一次课是,即2个节 B(TR)表示T 老师到R 教室上总课时

约束条件:

1)每一个时间段都不能多于一个老师在一个教室上课,此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1)(25

1∑=≤t TRC P n ∈N (N=1、2、3…25)

2)每位老师在每一天不能同时对同一个班上上两次课, 3)某位老师在某一间教室上课时,安排的课就该在这间教室排完,此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当一位老师连续两天对同一个班上两次课以上的次数越少、课程安排在听课效率高的时间段次数越多和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冲突(满意度)次数越少,此时定义:

Q=∑∑∑

===18140

1

25

1)(r c t TRC P

同时有满足以上的约束条件,Q 将取到最优值,即此时安排的课表最优化

排课的预处理

1) 同一教师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安排两门课

同一教室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安排两门课

同一时间内安排的课时总数不能大于教室的课时总数 所提供的教室属性安排课程的所需教室属性一致 2) 优化级的计算:

考虑到课表的安排是为了按时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其影响因素有众多,这里我们主要考虑一下三种:

1)时间段效率 2)教室利用率 3)教师满意度

所以我们对课表的安排原则将依据优先级的大小进行排课。 先对以上三个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可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