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与环保复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⒈安全的含义及安全工程的基本内容
安全是指不会引起死亡、职业病、设备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的一种状态。国家标准(GB/T 28001)对“安全”给出的定义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安全技术
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研究采取怎样的技术措施将其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和其他各类事故的发生
劳动卫生技术
针对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会引起机体器官发生病变,导致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研究如何防治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这方面的内容也称职业卫生。
防尘防毒、噪声治理、振动消除、通风采暖、采光照明、其他物理化学有害因素的防护、现场急救等。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对安全生产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从立法上和组织上采取措施,保护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⒉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方针、“三同时”和“四不放过”原则分别是
安全生产方针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不放过:(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指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⒊事故特性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在安全上的意义
特性:
1.因果性事故因果性是说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就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来自人和物等方面。这些危险因素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相互作用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2.偶然性
事故的偶然性是指事故的发生是随机的,服从统计规律。
3.潜伏性
意义:如果我们注重这些事件,管理安全会更加有效。因为每330个事件中会包含一次严重事故,而且组织起来要更经济。
⒋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什么是“3E”措施
基本原则:
(1)事故可以预防,
(2)防患于未然
(3)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
(4)全面治理的原则
“3E”措施:
技术(Engineering) 、教育(Education) 、管理(Enforcement)措施又称为“三E”措施,
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三个方面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⒌常见的伤亡事故致因理论有哪些
海因里希的因果链锁
事故因果链锁理论强调,安全工作的重点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使链锁中断,从而预防伤害事故发生。
轨迹交叉论
人的行为不安全、物的状态不安全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时,才
会引起伤亡事故。
能量转移论
第二章防火防爆
⒈燃烧“三要素” 什么是燃烧“四面体”
三要素:氧化剂、燃料、点火源
四面体:氧化剂、燃料、点火源、连锁反应不受抑制
⒉燃烧的类型及过程燃烧机理是什么
(1)类型:闪燃、着火、自燃
(2)燃烧的过程根据可燃物的性质有所不同
①可燃气体:最易燃烧,只要达到其本身氧化分解所需的热量,便能燃烧,其燃烧速度很快。 ②可燃液体:首先发生蒸发,在火源作用下,然后蒸汽/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③可燃固体:简单物质:如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然后蒸发、燃烧。
复杂物质:在受热时分解成气态和液态产物,其蒸汽着火燃烧。
(3)机理:用连锁反应理论来解释燃烧机理。连锁反应分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都由3个阶段组成,即链的引发、链的传递和链的终止。
⎪⎩⎪⎨⎧→⋅+⋅→⋅+⋅→⋅⎪⎪⎪⎩⎪⎪⎪⎨⎧⋅
+→+⋅+⋅→++⋅⋅+⋅→+⋅⋅+⋅→+⋅+⋅→+⋅⎪⎩⎪⎨⎧+⋅−→−+⋅
−→−+222222222222222
2 22 H H H O H
OH H H H HO O H H HO M HO M O H OH
H H O HO O O H O H H H HO M
H M H HO O H ΔΔ链的终止链的传递链的引发
⒊名词解释:闪燃、闪点、自燃、自燃点、着火点、氧指数、最小点火能量、爆炸极限、最小氧气浓度
闪燃: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所产生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产生瞬间的燃烧。原因 液体蒸发速度小于燃烧速度
闪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饱和蒸气压越大,其闪点越低 自燃:可燃物质不需要接触火源便能着火的自发燃烧现象。
自燃点:可燃物质能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着火:在氧化剂充足的条件下,可燃物与明火接触能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去以后仍能保持燃烧的现象。
着火点:又叫燃点,是指可燃物质被加热到超过闪点温度时,其蒸汽、助燃剂气体的混合气与火焰接触即着火,并能持续燃烧5秒以上时的最低温度。
氧指数:即临界氧浓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能维持固体材料进行有焰燃烧的在O2-N2系统中最低氧气浓度(v%)小于22易燃材料 22~27可燃,大于27难燃。
最小点火能量:引起处于爆炸范围内的可燃气体混合物着火所需的最小能量
爆炸极限:可燃的气体、液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 ;最低浓度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爆炸极限通常用关于氧化剂的体积百分数来表示。
最小氧气浓度: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气能发生燃烧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⒋闪点、自燃点值测量的影响因素
(1)影响闪点:点火源大小与点火源离液面的距离、加热速率、试样的均匀度、试样的纯度、测试的容器、大气压力的影响。
(2)影响自燃点:
a.压力: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
b.浓度:当混合物的比例符合该物质氧化反应的化学计量式时,其自燃点最低。
c.容器的影响:容器的直径、材质以及表面的物理状态对自燃点都有影响。
d.添加剂或杂质
e.固体物质的粉碎程度
f.分子结构的影响
Ⅰ.同系物:分子量增加而自燃点减小。
Ⅱ.正构与异构物:正构物自燃点<异构物自燃点。
Ⅲ.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相应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
Ⅳ.苯系化合物的自燃点>相同碳原子数的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
⒌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阻火器的工作原理
(1)影响因素①可燃物性质②管径:管径↗,火焰传播速度↗。但当管径达到某个极限值时,速度就不再增加了。③混合气中可燃物的浓度:存在最佳值④混合气的初始温度:初始温度↗,火焰传播速度↗⑤混合气的压力:P ↗,火焰传播速度↙
(2)原理:混合气在容器或管道中燃烧时, 通道越窄、比表面越大,分子和器壁碰撞从而使链终止的几率越大,通过器壁散失的热量越多。当通道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火焰就会停止蔓延,燃烧停止。
⒍爆炸的分类
按爆炸产生原因和性质: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按爆炸物质:凝聚态爆炸、气体爆炸、液体爆炸、粉尘爆炸
按爆炸地点:地面爆炸、空中爆炸
⒎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爆炸的威力取决于能量的释放速率。爆炸的特点:产生爆炸声、高温和冲击波。
爆炸极限 可燃的气体、液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 ;最低浓度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爆炸极限通常用关于氧化剂的体积百分数来表示。
Ⅰ.单一组成的可燃气
⑴闪点法(可燃液体蒸汽)
%100⨯=
闪下P P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