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诗词五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学习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品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价值目标:诵读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体会诗歌意境美;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并圈出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句子。

3.读懂义,指诗词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二)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它滥觞于《诗经》,千百年的发展使之蔚为大观。屈原是中国诗人高标独举的第一人,在他身后,群星璀璨,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典诗词,遨游诗的世界,神交我们倾慕已久的诗人。

(三)文学常识

1.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诗古体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曹操《短歌行》)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

绝句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律诗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词:两宋成就最高(苏轼《水调歌头》)

曲:元代成就最高散曲小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睢景臣《高祖还乡》)

2.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课文《长歌行》就是一首乐府诗。

3.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课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山居秋暝》皆为五律。

4.词和词牌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

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课文所选的两首词“渔家傲”、“长相思”皆为词牌名。

5.作家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有《孟襄阳集》。

王维(约698—761),字摩诘,唐朝著名山水诗人,他在诗歌、绘画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有一著名婉约派词人。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中国清代词人。

二、活动过程

1.正音听读

(1)下列加点的字该怎么读?(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

晨兴理荒秽hùn

带月荷锄归hè

道狭草木长zhǎng

欲济无舟楫jí

兴来每独往xìng

学诗漫有惊人句màn

聒碎乡心梦不成guō

(2)播放古诗词诵读的音像资料,要求同学听准读音,听清节奏,体会情感,领悟意境。欣赏美读意在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吟诵诗歌的兴趣。

2.学习《归园田居》

(1)朗读课文《归园田居》,要求吐字清晰准确,停顿恰当。

(2)品读诗文(以问题为主展开教学)

①这首诗一共有8句,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文。

②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明确: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③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了多长时间?

明确: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④诗的前四句只记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是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就是“早早地起来”;“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失,只作肮脏,丑恶解)。第四句说回家已是晚上了。“荷”,担、扛(“荷”是“何”的俗字,“何”的古义有二:担;谁。不用讲给学生听)。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⑤第五句中“道”指什么?(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明确: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借夕露沾衣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⑦朗诵诗文

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⑧板书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兴:起秽:田间杂草前四句: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荷:扛着长:茂盛后四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朗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思考: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诵读品味

①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的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仲秋八月的一天,诗人登上岳阳城楼,观赏洞庭湖。放眼望去,只见湖水漫溢,都快跟堤岸齐平了,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天水一色。洞庭湖蒸腾的水气弥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诗人简直感到脚底下的城楼都在晃动。这里“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诗人不说天空倒映在湖中,而说湖水涵容天空;不说水天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突出了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地跨长江南北,后淤积为陆地。如果说“气蒸云梦泽”还只是视觉感受,那“波撼岳阳城”就既是听觉感受,也是触觉感受了。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明确:后两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⑶品读策略:

①揣摩诗句的深层含义。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济”,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直挂云帆济沧海”)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垂钓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居官位者,甚至可以理解为指张九龄。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自己从此不再做“坐观”者,而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

②知人论世。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即诗题中张丞相)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王维在他手下任事,二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官,就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这一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直挂云帆济沧海”是盛唐之人的胸襟的体现,本诗所表达的愿望切合盛唐之气。

③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表达“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⑷吟诵全诗,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气势磅礴、雄浑壮阔的洞庭秋色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