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政治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概念及特点1. 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一套共同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的总和,是人们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看法、态度和评价的综合体现。

2. 政治文化的特点(1)政治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受到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2)政治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文化、宗教文化等具有密切关系;(3)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重要标志,对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二、政治文化的内涵与体现1. 政治文化的内涵(1)政治信仰:指人们对政治制度、政府以及国家发展方向的信仰和坚守;(2)价值观念:是人们对政治事务、政治行为的价值判断;(3)行为规范:是人们在政治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4)政治参与方式和途径:是人们参与政治的方式和途径,包括选举、游行示威、签名等形式。

2. 政治文化的体现(1)政治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不同的意识形态;(2)政治价值观念:包括自由、公正、平等、民主等政治价值;(3)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体、政府组织形式、选举制度等政治制度;(4)政治参与方式:包括选举、政治咨询、游行示威等政治参与方式。

三、政治文化的作用和意义1. 政治文化对国家政治稳定的影响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国家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越健康、越积极,国家政治稳定的程度就越高。

2. 政治文化对政治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政治文化能够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舆论基础,有利于政治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3. 政治文化对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的提升作用政治文化可以促进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1.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政治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多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体现出尊老敬老、仁爱待人、礼义廉耻等价值观念。

政治文化知识点笔记摘抄(3篇)

政治文化知识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政治文化的概念1. 定义:政治文化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政治活动中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总和。

2. 特点:- 社会性:政治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 普遍性:政治文化存在于各种政治活动中,是人们共同遵循的政治行为准则。

- 稳定性:政治文化具有较强的历史传承性,不易改变。

- 发展性:政治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1. 政治意识:包括政治观念、政治信仰、政治理想等。

它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决定着政治行为的方向。

2. 政治心理:包括政治情绪、政治动机、政治态度等。

它是政治行为的内在动力,影响着政治行为的实施。

3. 政治行为:包括政治参与、政治选举、政治抗议等。

它是政治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政治意识、政治心理的实践。

4. 政治制度: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规则等。

它是政治文化的载体,是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行为的制度保障。

三、政治文化的功能1. 维护政治稳定:政治文化通过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引导人们遵守政治规则,维护政治秩序。

2. 促进政治发展:政治文化为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道德支持。

3. 增强政治认同:政治文化通过强化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增强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保障政治公正:政治文化通过倡导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四、政治文化的类型1. 传统政治文化:以传统道德、宗教信仰、习俗等为特征,具有保守性、封闭性。

2. 现代政治文化:以民主、法治、人权等为特征,具有开放性、进步性。

3. 民族政治文化: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4.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五、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发展1. 政治文化的变迁:政治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从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转变。

第五讲 政治文化

第五讲   政治文化

第五讲政治文化第一章政治心理前言一、文化与政治文化(1)文化研究的缘起(2)定义:“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这个政治文化是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

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

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得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

”(《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阿尔蒙德、小鲍威尔,上海译文出版1987。

)政治文化影响着政治体系中每一个政治角色的行动。

同时,又现存的政治结构所构成的机会和压力也影响着那种政治文化。

但人们边学习边行动并通过行动来学习时,文化和结构、态度和行为之间就不断地发生相互作用。

态度类型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在进行中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的基础,同时也被这些活动所影响。

(3)内涵:认知、情感、价值对政治文化涵义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政治文化是在文化、政治与历史长期稳定基础上形成的,支配和制约人类各种政治制度、政治规范、政治行为政治观念体系。

它应由属于本体结构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政治行为三大层次以及属于衍生结构的政治道德、政治人格政治本性三大层次共同组成,而每一层次中又含有诸多要素。

第二种观点认为:政治文化作为系统结构,包括实体性政治文化和观念性政治文化。

实体性政治文化是以政治文化物化形态出现的政治制度。

观念性的政治文化包括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三大部分或三个层次。

第三种观点认为,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的社会主体,围绕着自身特定的利益,而对争取社会公共权力以实现自身特定权利这种特殊社会活动(即政治)的认识、感受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第四种观点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第五种观点认为: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指的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政治体系中形成的关于政治及政治活动的感受、态度、心理习惯以及价值评估等主观意识的总和,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价值、政治情感、政治心理等内容。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

坚 决的 纠模 正糊 “认 先识 后 论

第一,“ 先后论”人为地割裂物质 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在联系,孤立 地对待物质文明,否定精神文明对 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能动作用。
第二, “先后论”在理论上是一种形 而上学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实践必然 延误、弱化和虚化精神文明建设。
论坚 ”决的
纠模 正 “ 牺 牲糊认识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 设——重视科学、历史、文化的遗产和革命文物的保

4、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 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的指导方针
一、坚持 “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 的方针
1、要立足中国现状Leabharlann 2、要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
3、要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一)、发展教育、 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

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进步
教育科学的作用
二是为思想文化建设其 他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发展文学艺术、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 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
内容
1、繁荣文学艺术——主要任
务是多出优秀作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加强对新闻、出版、广播、影 视等工作的领导——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
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 的行为规范,是人类文明意识 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办事公道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和与 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 系的行为规范。
夫妻和睦 家庭美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教育科学文 化建设
教育
科学
教 育、 文化
科学
建设
内容
文学艺术、 新闻出版、 广播影视、 体育卫生等 事业

政治学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政治学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早期阶段:
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 伊斯顿首次发表了有关 政治社会化研究的论文,1959年赫伯特· 海曼 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之心理研究》 一书,首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 罗伯特· 赫斯发表了《儿童政治发展的态度》 D· (1967年),弗雷德· 格林斯坦和戴维· I· 伊斯 顿各自发表了他们关于学龄儿童政治发展的 研究报告,理查德· 道森和肯尼思· E· 普鲁伊特 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戴维· 伊斯顿和杰 克· 丹尼斯出版了《政治系统中的儿童》等。
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教科书上归纳了政治社会化的三种概念界定:
第一种从个体的角度,表明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获 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个人学习 和建立政治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以及政治人格特征 的过程和方式。通过这种学习,建立个人在一定政 治系统内扮演政治角色所必需的价值、信仰、态度、 知识和情感。 第二种观点从政治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政治社会 化是一个政治的教育训练过程,是把本政治系统内 所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其成员的 社会过程。其目的是使社会成员对系统的基本问题 建立起起码的认同感,通过政治社会化维系这一认 同感。 第三种观点则指出,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是将政治文 化代际相传的一个过程。
在斯通看来.对理解政治行为较重要 的东西是性格,个人性格中的三个基本因 素是有联系的。性格的认同、认知和情感 因素既决定了个体对他的政治世界的不同 方面的信念的接受,也决定了他怎样将这 些信念组织起来,形成信念和态度结构, 这种态度结构构成了个人对他的政治环境 的取向。也就是说,政治态度的获得首先 是建立在个体性格结构基础上的。因为斯 通从政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领域来解释政 治社会化,所以,他把政治社会化的方法 当做个性完善的方法,把优化人的认知结 构、提高人的自我认同、使人的情感外倾 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法。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概念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观念、信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政治习惯。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特征。

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精神基础,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1.政治文化是历史性的:政治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受到国家历史、文化和习俗的影响。

2.政治文化是多样性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3.政治文化是集体性的: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共同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整个社会的思想合力。

4.政治文化是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5.政治文化是渗透性的:政治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着政治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三、政治文化的要素1.价值观念:政治文化包括对权力、法治、民主、平等、公正、自由等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追求。

2.政治信仰:政治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的信仰和信念。

3.政治态度:政治文化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4.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和行动习惯,包括选举投票、政治抗议、政治运动等。

四、政治文化的形成政治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历史文化传统:政治文化受到国家历史、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2.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受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素质和文化教育的制约。

3.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存在着差异,反映出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

4.外部文化冲击:政治文化还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包括邻国文化、世界文化等。

五、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的形成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1.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良好的政治文化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2.政治发展和现代化:政治文化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教材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的基本概念政治文化是指在政治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政治特征的文化现象。

它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制约,并反过来受制于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变革。

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有:1. 深受历史和传统影响,具有较为稳定和持久的特征;2. 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政治系统和政治行为具有指导作用的文化形态;3. 具有地域性和文化差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政治文化上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特征;4. 在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变革中,政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二、政治文化的内涵政治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等方面。

1. 政治观念:政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价值和政治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不同的政治文化会对人们的政治观念产生深远影响,指导他们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评价。

比如,在民主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政治权利应当归于民众,政府应当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而在专制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则普遍认为政府应当拥有绝对权力,个人权利和自由可以被牺牲。

2. 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指人们对政治问题和政治行为的态度和看法。

它包括对政府和政治领袖的态度、对政治决策的支持程度、对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评价等方面。

政治态度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很大,不同的政治文化会导致人们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从而影响着他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

3.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活动。

它包括参与选举、组织政治集会、进行政治抗议、加入政治组织等各种形式,反映了人们对政治权利和政治参与的态度和看法。

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同的政治文化会导致人们在政治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倾向。

三、政治文化的分类政治文化可以根据其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影响程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其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分类。

政治文化专题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专题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专题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1. 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指特定社会中的政治行为和价值观念,以及与政治相关的习惯和观念。

它反映出特定社会的政治精神和政治特征。

2. 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不同的社会和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但同一社会中的政治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一贯的特征。

二、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形式1. 政治文化的类型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传统型政治文化、现代型政治文化和后现代型政治文化。

传统型政治文化受习俗、宗教等传统影响较大,现代型政治文化更加注重理性和法治,后现代型政治文化则强调尊重多元文化和个人权利。

2. 政治文化的形式政治文化的形式包括政治信仰、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等。

政治文化的形式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三、政治文化的影响因素1. 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对政治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民主制度下,政治文化更加注重参与和自由,而在专制制度下,政治文化往往更加强调集权和服从。

2. 历史和传统历史和传统对政治文化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英国的议会制度和美国的宪法制度都深受历史和传统的影响。

3. 宗教和价值观宗教和价值观对政治文化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治文化往往受到伊斯兰教义的影响,而基督教国家的政治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人权。

四、政治文化的意义和作用1. 维护社会和谐政治文化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和团结。

具有积极政治文化的社会更加容易实现政治稳定和发展。

2. 促进政治参与政治文化能够促进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和表达。

有良好政治文化的社会更加容易形成积极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参与。

3. 保障政治制度的延续良好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只有有良好的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和发展。

五、发展中国家政治文化的挑战和机遇1. 文化差异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不同,在政治文化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政治文化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唯物论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基本概念1. 政治文化唯物论的概念政治文化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它认为政治文化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社会意识的表现。

政治文化唯物论强调社会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强调政治文化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产物。

2. 政治文化唯物论的主要观点政治文化唯物论主张政治文化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政治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政治文化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产物,它是社会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的表现。

政治文化唯物论主张政治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政治是文化的表现,文化又影响政治。

3. 政治文化唯物论与其他学说的区别政治文化唯物论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相反,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政治文化是社会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政治文化唯物论强调政治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政治是文化的表现,文化又影响政治。

二、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1. 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历史渊源政治文化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俄国革命前后,列宁、托洛茨基等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文化的理论。

2. 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发展20世纪初,俄国革命爆发,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政治文化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产物。

20世纪后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对政治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文化唯物论的理论。

三、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是政治文化的基础政治文化唯物论认为,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是决定政治文化的基础。

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不同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产物。

2. 政治文化的物质基础政治文化唯物论强调政治文化有其物质基础,即社会存在和社会生产关系。

政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受社会存在和生产关系的影响的,没有物质基础的政治文化是不可能存在的。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政治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政治行为的方式和制度、政治观念和信仰、政治组织和领导人物、政治活动和习俗等政治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的总和,是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政治传统和价值观念。

1.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是政治活动和制度发展的基础、民主政治成功运行的基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化源自政治和文化两个领域,它是政治和文化相互作用、互相渗透后形成的一个复合概念。

政治文化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国家政治的实践和制度的建设。

政治文化在国家范围内对政治生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是政治文化是与特定历史条件、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其他文化要素相结合,具有一定历史性、地域性和群体性。

2.政治文化的要素政治文化具有三个基本要素:政治观念、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

政治观念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政治认识、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

政治观念是人们对政治世界认识和判断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个人或集体对政治事物的思想内容和认识水平。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制度和社会进步的理想以及对统一团结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等。

政治价值观是社会各阶层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是人们对政治目标和政治手段的选择和取舍。

政治行为是政治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指个体或集体在政治领域内所展开的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的活动,包括政治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等。

3.政治文化的特点政治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历史性。

政治文化是由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群体所形成的,它反映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实践。

(2)地域性。

政治文化是根植于一定地域环境和民族传统之中的,它具有一定地域的特色和独特的地方色彩。

(3)群体性。

政治文化是由特定的民族群体所共同遵循和传承的,它具有一定的社会群体性和民族性。

政治文化根本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根本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根本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基本概念政治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形成并具有特定意义的、特定方式的政治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政治系统所依赖的文化系统。

政治文化的形成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它既受制度、制度环境的影响,也受社会精神的影响。

政治文化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形成并滋养国民思想,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另一方面则受政治制度和政治现实的约束和影响。

政治文化是一种具有凝聚和引导社会政治行为的重要力量,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民族情感和共同信仰的涵盖。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1.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

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沉淀下来的文化,具有延续性。

它在民族凝聚、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2.政治文化具有多元性。

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政治文化在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甚至不同群体之间呈现出多样性。

因此,政治文化具有多元性是其重要特征。

3.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政治文化在长期历史中形成,包含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的政治制度,因此具有相对稳定性。

尽管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但基本的核心价值和信念不会轻易改变。

4.政治文化具有引导性。

政治文化具有引导社会政治行为的作用,它对社会和政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影响个人和集体的政治行为。

这也说明政治文化在政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操纵性。

三、政治文化的生成过程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生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行为习惯。

政治文化的生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传统的积淀。

政治文化的生成与国家的历史、民族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

2.政治制度的影响。

政治文化的生成也受到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制度会促进不同的政治文化的形成,从而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

3.社会发展的推动。

政治文化的生成还与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等密切相关。

政治学基础第五篇政治文化

政治学基础第五篇政治文化

第五篇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他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作为一种观念形式而存在的,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因此,特定政治文化的性质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

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

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得以传习,因此,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第一章政治心理第一节政治心理的含义一、政治心理的定义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这些因素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性格。

二、政治心理的特点政治心理是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心理反映,政治心理的特点首先是由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即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属性,从改变上决定着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属性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性认知。

政治心理作为政治感性认识的特点:第一,政治心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第二,政治心理是对于政治的表象的感觉和感知;第三,政治心理是非理性的精神现象。

政治心理是尚未经过抽象和思考而上升到自觉程度或状态的精神现象2.政治心理显示着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倾向。

作为特定的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显示着社会成员对于自己利益的关心,对于自己通过政治途径实现的可能和要求的关心。

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对其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意义。

3.政治心理反映着直观政治现象由于政治心理的认知特性,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直观的政治现象的感知,因此,他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表象的感觉和感受,而并不反映深层次的政治联系和规律4.政治心理具有潜在积淀性。

高中政治 第五讲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

高中政治 第五讲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标要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知识梳理1.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1)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1)民族节日①地位: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文化遗产①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试判断: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 )提示×。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1)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试判断: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 ) 提示×。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4.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共性: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政治 文化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 文化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政治文化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政治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制度规范的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领域的特定传统、信念和行为规范,是政治体系和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许多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对政治体制的运行和政治决策的制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政治文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1.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环境和国家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制度规范的总和。

2.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是多元化的,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某种延续性和惯性;政治文化是变化的,受到外部环境、社会制度和政治发展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政治文化的作用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体制的运行、政治决策的制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它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引导力。

二、政治文化的类型1.传统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是一种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和延续下来的政治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固化性和守旧性。

传统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对权威和领袖的尊崇、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和继承、对权力分配和运作的习以为常等。

2.现代政治文化现代政治文化是指在现代性进程中形成的、与传统政治文化有所区别的政治文化形态。

现代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对平等、自由和公正的追求,对参与政治决策的需求和要求,对政府和领导人责任的要求等。

3.后现代政治文化后现代政治文化是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政治文化形态。

后现代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对权威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和否定、对多元文化和多元认同的关注和尊重、对政治决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化的呼吁等。

三、政治文化的形成因素1.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传统是政治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传统。

历史文化传统主要包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文化传统、思想文化传统等。

第五讲 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

第五讲  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
序。一 个国家或政治系统的稳定和维持,需要 人们的服从和支持,而臣民政治文化提 供了这样一种支持。在臣民政治文化下, 人们乐于服从政府,支持政府。
• 第三,对政治系统没有认知,既没有参 与意识,也没有服从意识的村民亦有其 存在的价值。村民虽然对政治系统的存 在没有意识,但村民往往传统文化的载 体,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联,而传统文化 对一个政治系统的维持和变迁具有影响 力。因此,村民对政治系统亦有其存在 的价值。
• 纯粹的臣民取向,它很可能存在于没有 分化的输入结构的社会中。在已发展为 民主制度的政治系统中,臣民取向很可 能是情感的和规范的,而不是认知的。 例如一个法国的保皇党人意识到民主制 度的存在,但他不同意它们的合法性。
三、参与型政治文化(the participant political culture) • 社会成员对整体的制度、对政治制度的 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均表现出明确的取 向。同时,个人在政体中倾向于一种自 我活动者的角色;个人对这种角色的情 感取向和评价取向,可能接受也可能反 对。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 : “社会的成员 对整个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层面都有态度 取向。
民族性格
• 民族性格是整个民族所表现 出来的性格特征。 • 1946年,美国学者本尼迪克 特写的《菊花与剑》,揭示 了日本人性格两面性。
• 菊花代表着温和、洁净,而剑代 表着武士道精神。 • 本尼迪克特认为:人格和国民性 是特定的儿童社会化方式的结果。
• 本尼迪克特研究的日本人对儿童的教养 方式,发现日本儿童在“口唇期”即一 岁时,受到溺爱,非常自由,没有纪律; 进入“肛门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按时大小便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自 我控制能力)后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 受到独裁式的性压抑。本尼迪克特用这 一事实来说明日本人人格的两面性。

政 治文化知识点

政 治文化知识点

政治文化知识点政治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对于理解政治行为、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逐步深入地探讨政治文化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政治文化。

简单来说,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角色等方面的认知、情感和评价的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政治传统、价值观念、信仰体系以及民众对政治的态度和期望。

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众多。

其中,政治认知是人们对政治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包括对政治制度、政治机构、政治过程的知晓程度。

政治情感则是人们对政治对象的喜好、厌恶、支持或反对等情感反应。

而政治评价则是基于认知和情感,对政治现象做出的价值判断。

政治文化具有多种类型。

根据阿尔蒙德和维巴的分类,主要有村民型政治文化、臣民型政治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

村民型政治文化中,人们对政治体系的认知和参与程度都非常低。

臣民型政治文化里,民众对政治体系有一定的认知,但参与度相对有限,更多是服从和被动接受。

参与型政治文化中,民众对政治体系有深入的了解,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过程。

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稳定和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积极、健康、理性的政治文化能够促进政治体系的稳定运行,增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它可以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推动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反,消极、落后、扭曲的政治文化可能导致政治体系的动荡和危机,削弱政治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力。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家庭、学校、媒体、社会组织等都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机构。

家庭在个体早期的政治观念形成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学校通过系统的教育传授政治知识和价值观。

媒体通过广泛的传播影响着公众的政治态度。

社会组织则为人们提供了参与政治实践的机会,从而塑造他们的政治行为。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一些传统文化深厚的国家,政治文化可能更强调等级和秩序;而在一些新兴的民主国家,政治文化可能更注重平等和参与。

初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整理

初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整理

初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整理政治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民众、个人等在政治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文明的总和。

在初中政治学习中,了解政治文化的基本知识点和重要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政治文化知识点进行整理和介绍。

一、政治文化的定义和含义1. 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制度和特定政治环境下,人们由于生活在同一政治地域而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政治思想观念、政治价值追求和政治行为方式的总和。

2. 政治文化的含义:政治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域的人民在政治上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是国家政治制度稳定、政治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和功能1. 特征:(1)传承性:政治文化具有承前启后、传承不断的特点,代代相传。

(2)时代性:政治文化具有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有其独特的特点。

(3)多样性:政治文化具有多种形式和表现,不同地域、民族、群体有不同的政治文化。

2. 功能:(1)认同功能:政治文化能够增进民众对国家、政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塑造功能:政治文化能够塑造公民的政治行为和政治道德观念。

(3)整合功能:政治文化能够整合各个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政治文化的表现形式1. 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人们对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思维方式。

2. 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对政治事件、政治制度和政治人物的态度和看法。

3. 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于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的信仰和追求。

4.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个人或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并产生政治影响的行为。

5.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个人或群体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政治事务,行使政治权利。

四、政治文化的培养与传承1. 教育培养:通过教育体系,学校课程和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政治文化的培养与传承。

2. 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加强政治文化的传递和感染。

3. 个人努力:个人应注重自身政治素养的培养,主动学习和了解政治文化知识。

文化政治知识点总结

文化政治知识点总结

文化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文化政治概念文化政治是指文化对政治和政治对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文化政治是指政治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政治思想对文化的指导,政治目标对文化的调控。

二、文化政治的重要性文化政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文化政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文化政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和公共秩序。

文化政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三、文化政治的相关概念1. 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认知、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价值观等的综合体。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象征。

2. 政治政治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管理和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

政治是一种权力的活动,是一种权力的分配和行使。

3. 文化政治文化政治是指文化和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文化政治是指政治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政治思想对文化的指导,政治目标对文化的调控。

四、文化政治的特点1. 多样性每个国家的文化政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文化政治是多样化的,是多元的,是多元文化的。

2. 动态性文化政治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文化政治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是不确定的。

3. 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化对文化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全球化促进了文化政治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文化政治的多样性和动态性。

五、文化政治的相关理论1. 文化政治学文化政治学是一种研究文化政治的学科。

文化政治学主要研究文化和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模式。

2. 文化决策文化决策是一种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政治行为。

文化决策是一种文化政治的具体体现。

3. 文化治理文化治理是一种管理和调节文化事业的政治行为。

文化治理是一种文化政治的具体体现。

六、文化政治的主要内容1. 文化政治的思想文化政治的思想是文化和政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思想。

文化政治的思想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体现。

2. 文化政治的制度文化政治的制度是文化和政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奥斯曼帝国: • “那个几乎是完全建立在税收、军队支 持和朝廷法则的古老传统基础上的政府 权威,十分迅速地影响到各城镇,但是 很少直接地影响到乡村,而在所有的部 落中几乎没有影响。行省由军事长官和 地主兼封建领主统治,这些地方偶尔受 到首都的影响。游牧部落居住在被阿拉 伯谚语恰当地称之为“傲慢地带”地区, 不尊重外部的权威。
• 纯粹的臣民取向,它很可能存在于没有 分化的输入结构的社会中。在已发展为 民主制度的政治系统中,臣民取向很可 能是情感的和规范的,而不是认知的。 例如一个法国的保皇党人意识到民主制 度的存在,但他不同意它们的合法性。
三、参与型政治文化(the participant political culture) • 社会成员对整体的制度、对政治制度的 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均表现出明确的取 向。同时,个人在政体中倾向于一种自 我活动者的角色;个人对这种角色的情 感取向和评价取向,可能接受也可能反 对。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 : “社会的成员 对整个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层面都有态度 取向。
政治文化的分类
• 1963年,阿尔蒙德和S· 维巴《公民文化》出版, 提出以下三种政治文化划分,这种划分是以已 发展的民主政体和一国人民对政治系统和自身 的态度为基准来测定现代政治文化类型,这种 分类至今为学者们所普遍接受。
一、地域型(村民型)政治文化(Parochial Political Culture)
混合型的公民文化特点 • 首先、它包含了所谓的“理性—积极” 模式、即公民对政治活动是积极参与的、 而且这种参与又是理性的、即公民具有 足够的信息,能够深思熟虑地作出决定 的。
• 其次,这种参与是全面的、即涉及政治 活动的全过程。
• 第三、在公民文化中,参与者政治 取向与臣民和村民的取向是结合在 一起的,而不是前者取代后者。个 人在政治过程中成为参与者,但他 们并不放弃作为臣民和村民的取向。
• 在这种政体中,中央政府的专业化机构 几乎不可能接触市民、村民和部落成员 的意识。他们的取向或许趋向于非专业 化的政治一经济一宗教的角色,这些角 色恰好与他们部落的、多数的、行业的 以及地方社区的同样是非专业化的结构 和运行相适应。
• 以上是极端的或纯粹的地方主义,它产 生于较简单的传统系统,在这里,政治 的专业化处于最低程度。
• 3、政治文化是儿童社会化、教育、媒体 宣传、成人经历的结果,尤其是成人参 政从政、融入社会和改善经济状况经历 的结果。
• 4、政治文化影响了政治和政府的体制结 构和运作方式——给予压力,但不是决 定它们。
政治心理
• 政治心理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但二者 不完全一致,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一 个维面,反映人们在政治情境中的心理 过程,包括个人(领袖心理)、群体心 理。 • 1933年赖希发表了《法西斯主义群众心 理学》,运用弗洛伊德的分析方法,分 析法西斯主义的心理根源。
• 在臣民文化里存在着一个对分化了的政 治系统和该系统输出方面的取向的高频 率,但是对特殊输入对象的取向以及对 一个作为积极参与者自我的取向,则都 近似于零。臣民意识到专业化政府的权 威;他在情感上取向于它,或许对它感 到骄傲,或许不喜欢它;他评价它为合 法的或者为不合法的。
• 但是这种关系是对着在一般水平上的系 统的,而且是对着该政治系统输出、行 政的或“向下流”的一面;是一种消极 的关系。
• 第四,这些取向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 传统的、较为保守的态度和取向与政治 参与的积极性等相互融合,产生的一种 相对平衡的政治文化。
• 如果是在地方主义在较为分化的政治系 统中似乎是情感的和规范的,而不是认 知的。 • 例如:一个尼日利亚或加纳的偏僻部落 的成员只可能略微意识到中央政权的存 在。但是,他对那中央政府的感情却是 不确定的或否定的,而且他并没有把任 何规范内在化,以调整他与中央政权的 关系。
二、依附型(臣属型)政治文化((the subject political culture )
• 他对法西斯头面人物如希特勒等人的个 人隐私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是性无能 导致攻击性行为,这是导致希特勒等政 治领袖的法西斯主义倾向的心理根源。
• 而法西斯主义拥有广泛的群众基 础的根源在于群众的性格结构中。
• 赖希把人的性格结构区分为 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 它们都是社会发展的沉淀物:
• 表层,是文明的外壳, 体现为礼貌、同情心、 负责任等
民族性格
• 民族性格是整个民族所表现 出来的性格特征。 • 1946年,美国学者本尼迪克 特写的《菊花与剑》,揭示 了日本人性格两面性。
• 菊花代表着温和、洁净,而剑代 表着武士道精神。 • 本尼迪克特认为:人格和国民性 是特定的儿童社会化方式的结果。
• 本尼迪克特研究的日本人对儿童的教养 方式,发现日本儿童在“口唇期”即一 岁时,受到溺爱,非常自由,没有纪律; 进入“肛门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按时大小便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自 我控制能力)后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 受到独裁式的性压抑。本尼迪克特用这 一事实来说明日本人人格的两面性。
• 三、地域—参与型文化:占支配地位的 是地域型亚文化,而采用的结构准则一 般是参与型的。这是大量新兴国家所面 临的处境。
• 阿尔蒙德在《公民文化》中对五国公民 文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是公民参与 型文化占主导,缺少臣属型政治文化, 因此违法的人比较多;英国的臣属文化 与参与型文化比较平衡;德国的臣属政 治文化占统治地位;而意大利的臣属文 化比德国更甚。墨西哥口头上积极参与, 实际上做的是臣民式政治行为。
第五讲 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 文化的定义和概念多达数百种,政治文 化的定义和概念也不尽一致,不同的学 者给出不同的定义和内涵。
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定义 • 阿尔蒙德是政治文化研究的开创者, 1956 年他在《政治杂志》上发表了《比 较政治系统》一文,首次使用了“政治 文化”这一概念,此后,政治文化成为 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 在对政治文化的解释上,阿尔蒙德 (G.A.Almond)的论述一向被视为最有权威 性。而且他的定义也随着时间的发展不 断完善。
•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指“政治系 统的心理维面”,包括一国居民当时所 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 • 阿尔蒙德的定义至今影响最为广泛。
• 1990年,阿尔蒙德提出应从四方面明确 政治文化概念: • 1、它是一个国家的人们或部分人们对政 治的主观态度取向;
• 2、它由认知、情感、评价组成,包括人 们对政治现实的认知和信仰,对政治系 统的情感,对政治价值观的评价等。
• 当人们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输出的取 向明确,但是对政治输入、对政治 参与者的自我缺乏认识。臣民意识 到特定的政府权力并表现了感情取 向,像喜欢或厌恶;也有评价,如 合法或不合法。
• 但是从总体上看,这种联系是针对政治 系统及系统的输出方面,或管理方面和 向下流动方面,即臣民对系统的联系是 一种被动的联系。所谓臣属型政治文化 “即对于分化的政治系统和系统的输出 面具有高度的态度取向 , 但对于特殊的输 入目标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取向则接近于 零……它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关系。
• 当人们对政治系统、它的输入和输出目 标,以及作为能动参与者的自我,均缺 乏起码的认识和情感时,公民文化就属 于这种类型。
• 非洲部落社会的政治文化应归于这种类 型。在这些社会里没有专业化的政治角 以 首领、酋长、“萨满教巫师”是混合 的政治一经济一宗教的角色,而且对这 些社会的成员来说,他们对这些角色的 政治取向没有从他们的宗教利社会的取 向中分离出来。村民的取向也含有相对 缺乏由政治系统推动的变化期待的意义。 村民并不从政治系统那里期待任何东西。
• 其次,要有臣民,否则就没有秩序。一 个国家或政治系统的稳定和维持,需要 人们的服从和支持,而臣民政治文化提 供了这样一种支持。在臣民政治文化下, 人们乐于服从政府,支持政府。
• 第三,对政治系统没有认知,既没有参 与意识,也没有服从意识的村民亦有其 存在的价值。村民虽然对政治系统的存 在没有意识,但村民往往传统文化的载 体,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联,而传统文化 对一个政治系统的维持和变迁具有影响 力。因此,村民对政治系统亦有其存在 的价值。
• 阿尔蒙德认为,一个政治系统要维持平 衡,必须三民(公民、臣民、村民)结 合,使三者保持适当的比例、限度和协 调。
• 具体来说,首先要有政治参与者,否则 就政治系统无法存在,但全面的政治参 与既不可能,也不应该被期待,全面的 政治参与将导致政治动乱。因为,人们 参与政治都是各有个人利益和动机的, 真正为公众利益的是极少数。因此,政 治参与最终要落实到利益分配问题上来, 而全面的政治参与则意味着利益全面的 利益冲突和争夺,这很容易导致政治动 乱。
三种文化的关系 • 这种政治文化的三分法并不假定以一种 取向取代另一种取向。 • 臣民文化并不排斥对初级的和亲密的社 区结构的扩散性取向。对于对世系群、 宗教社区和材落的扩散性取向而言,它 只是增添了一个对政府机构特定的臣民 取向。
• 同样地,参与者文化也不排挤臣民的和 村民的取向模式。参与者文化是一个附 加层次,它可以被加入和联合到臣民和 村民文化中去。比如一个参与者政体下 的公民,不仅取向于政体中成为积极参 与者,而且也服从于法律和权威,同时 又是更为扩散的初级群体的成员。
混合型政治文化 • 阿尔蒙德认为,不存在纯粹形态的政治 文化,实际上任何国家的公民文化都是 混合型的政治文化。可分为三类: • 一、地域—依附型文化。地域型文化占 统治地位,一般存在于有地方性的部落 到中央集权国家的过多和存续时期,中 央政府的政治目标只能朦胧地被认识到。
• 二、依附—参与型文化:相当一部分国 民取得了专门的输入取向和一组活跃的 自我取向,同时大多数国民继续适应于 一种极权的政府结构,并保持一组相对 消极的自我取向。一般出现在民主政体 最初的艰难建设时期。
三种政治文化之比较
政治自 我 地域型 文化 依附型 文化 参与型 文化 0
0(作为积极参 与者的自我) 1(作为政治自 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