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绵阳一诊 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8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甲骨文数量众多,刻有文字的甲骨约有16万片,不重复的单字字头有4000多个;内容宏富,涉及战争、祭祀、田猎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乃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的考释,在甲骨学研究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努力,现已有1000多个字头被成功识别。但是,由于甲骨残断、拓片不清以及对字词理解的不同等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字词的考释在甲骨学界仍然存在分歧。甲骨文考释工作任重而道远,至少应在四个维度上同时展开。
一是甲骨文的今字判定。甲骨文中的某字相当于今天的某字,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未识字而言的。目前已被学界所考释出的1000多个字头,均属此类。如甲骨文中的“一”“二”几乎与今字毫无二致;再如甲骨文中的“月”“雨”等独体字,象形意味明显;又如“休”“伐”等合体字,古今文字结构始终未变。对于熟谙金石学的学者来说,辩识出部分文字是比较容易的。在未被考释出的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中,大部分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它们大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对这些未识甲骨文的今字判定,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甲骨文考释工作的首要内容。
二是甲骨文的今字确释。甲骨文中的某字究竟是否相当于今天的某字,长期以来学界认识并不统一,经过深入研究后确认某- -种观点可接受,这是对悬而未决之字的考释。如甲骨文中多次用在作乱方国名称前的一个字,旧无确释,绝大多数学者照摹原形作缺释处理,仅少数学者释“屯”。李学勤在《释新出现的一片征夷方卜辞》一文中释读作“禺(遇)”。蒋玉斌在《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一文中指出,运用“对照法”,经过细致的字形比对,该字可确认为“屯”,主要用为蠢动之“蠢”。蒋说已被学界普遍接受。
三是甲骨文的今字改释。甲骨文中的某字,前人已考释出相当于今天的某字,但后人作出了另一种考释,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已识字而言的。如甲骨文中的“凡”是“盘”的象形初文,左右两个竖笔不对称,一个弯曲另一个不弯曲,且不等长。“同”,像木桶形,是“简”“桶”等字的象形初文,左右两竖笔对称等长。在敏锐观察到甲骨文中的“凡”“同”二字的细微差别后,王子杨在《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中指出,旧释“凡”之字绝大多数当改释为“同”。
四是甲骨文的用法考定。不管是已识字还是未识字,均有其在甲骨文中的某些用
法不明,需要深入考辨、考定,这是针对所有甲骨文而言的。“未识字”在今天看来其中不少可能是死文字,即这些字只是在某个历史时期使用过,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被淘汰,现在我们自然已经无法为其找到相对应的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的文字考释
工作除了要继续关注甲骨文等古文字中的某个字是后世或今天的某字外,对于实在无法
对应者,弄清楚其在文字材料中的具体用法也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正确的释文是通读甲骨文的关键,是利用甲骨文进行深入综合研究的基础。甲骨学者要继续坐稳“冷板凳”,充分利用大数据在搜集材料方面带来的便利,综合运用“对照法”“偏旁分析法”“历史考证法”等文字考释方法,发挥语法分析在疑难辞例疏通方面特有的优势,给目前运用传统手段研究陷于窘境的甲骨文字考释工作提供新思路,从而推动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深入发展。
(摘编自齐航福《甲骨文考释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甲骨文的内容丰富且体系完备,这对学者研究股商时期的语言和思想等均有极大帮助。
B.辨析某甲骨文字是否相当于今天某字并取得-致意见,是甲骨文今字判定的重要工作。
C.甲骨文中的部分独体字象形特征明显,从这些字中可以较容易地看出它们的构形意象。
D.甲骨文中的“未识字”仅在特定历史时期使用,导致学者现在很难对其用法进行考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段提及了甲骨文考释存在分歧的原因,指出考释工作任重道远,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B.文章总体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的脉
络清晰。
C.作者在论述时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并多次引用专家学者有关研究成果,增强了说服力。
D.文末提出了“历史考证法”“对照法”等研究的新思路,体现了作者解决问题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还未被考释出,找到其对应的今字,是之后考释工作的重要内容。
B.虽然蒋玉斌的观点被学界普遍接受,但并不意味这个字的今字确释工作可以到此结束。
C.学者如果想要充分利用甲骨文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就必须先要得到甲骨文的准确释文。
D.甲骨文考释工作已陷入困境,需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来代替传统研究手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自2019年中国正式解锁5G商用后,5G成为“网红”。进入2020年,5G建设潮不断涌来,各大城市纷纷计划落地5G基站。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南都记者:您怎么看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
邬贺铨:实际上从3G开始,中国就已经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上有了突破。4G的时候,中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基本上达到和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的水平。进入5G时代,无论是在标准方面,还是在专利方面,又或是在产业方面,中国都走在了全
球的前面。
南都记者: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5G技术、5G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邬贺铨:从整个系统技术而言,我国的5G技术确实是走在世界前面,尤其在芯片设计技术上面一点都不落后,甚至是领先的。但也应该看到,5G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
体系,我国在基础的芯片生产加工技术,上,还是差得比较远。而且,在移动通信手机的
操作系统方面,国产的操作系统还没有什么市场地位,所以在一些核心的、基础的技术上,我们还是存.在差距的。
南都记者:您提到的芯片技术正是一直被热议的“卡脖子”问题,差距在哪儿?
邬贺铨:中国的公司制作出的芯片是14纳米水平的,但国外已经是5纳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