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基础与创新 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力学实验-带答案(基础

人教版物理力学实验-带答案(基础

人教版物理力学实验(基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实验题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华的实验小组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用小车取代木块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__________;(2)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增减两端钩码的数量。

当两端钩码数量相等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则F1__________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接着把小车__________一定的角度,松开后,发现小车不能平衡,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桌子边缘的滑轮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4)继续进行实验,最终表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__________,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某学习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值.(1)图甲是按1:1的比例拍摄的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_____,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全部刻度的总长为_____cm,可算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cm2.(2)实验时,小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排尽筒内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F=28.0N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则测得大气压值p=_____Pa.(3)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将导致测得大气压值_____;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将导致测得大气压值_____.(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实验前小红同学在活塞和筒壁间涂了点凡士林,这样做的目的①_____②_____(5)请对该小组选择的器材做出评估_____.3.在学习了连通器后,某小组同学为了研究连通器内液体静止时液面的高度差,先将水注入用不同粗细的玻璃管制成的连通器中,已知管的横截面积S C>S B>S A,待水静止后,水面如图(a)、(b)、(c)所示;然后他分别在连通器右侧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高度的和水不相溶的液体,直到水被完全压入左管中,测量出此时水的深度及两个液面的高度差,静止后液面如图(d)所示.接着,他们换用不同液体重复上述实验,下表中记录了他们探究过程中的部分数据.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实验序号液体的密度(克/厘米3)水的深度(厘米)液面的高度差(厘米)1 0.715.0 6.42 0.8 3.83 0.9 1.74 1.1 1.45 1.3 3.56 1.5 5.07①分析比较图(a)、(b)或(c)中液面高度及相关条件可得:当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液面高度差为________,且与________无关.②分析实验序号1和2和3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连通器中分别盛入水和某种不相溶液体,当水的深度一定且液体静止时,________.③分析实验序号4和5和6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与②的结论相________(选填“一致”或“矛盾”).④基于③的结论,小王猜想:连通器中分别盛入水和某种不相溶液体,当水的深度一定且液体静止时,最终两个液面的高度差决定于水和液体两者密度的差值大小.综合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小王的猜想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⑤小张猜想:连通器中分别盛入水和某种不相溶液体且液体静止时,最终两个液面的高度差可能还跟水的深度有关.若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次实验加以验证,则序号7中拟进行实验的数据可设计为________、________.4.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湖北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实验与创新专题练习(带答案)

湖北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实验与创新专题练习(带答案)

湖北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实验与创新专题练习(带答案)力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下面是力学实验与创新专题练习,请考生仔细练习。

1.(2021高考浙江卷)如下图,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载遮光时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x,用近似代表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准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接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解析:选A.表示的是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x 越窄,那么记载遮光时间t越小,越接近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选项A正确.2.(2021福建厦门质检)某同窗用如图甲所示的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时,他应先转动________到F接近小球,再转动________到F夹住小球,直至听到棘轮收回声响为止,拨动________使F固定后读数(填仪器部件字母符号).正确操作后,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小球的直径是________mm.解析: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直径时,先转动旋钮D使测微螺杆F接近被测小球,再转动微调旋钮H使测微螺杆F夹住小球,直到棘轮收回声响为止,拨动旋钮G使F固定后读数,读数为6.5 mm+20.00.01 mm=6.700 mm.答案:D H G 6.7003.(2021高考福建卷)某同窗做探求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1)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l为__________ cm;(2)本实验经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动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以下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添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3)图丙是该同窗描画的弹簧的伸长量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清楚偏离直线OA,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1)弹簧伸长后的总长度为14.66 cm,那么伸长量l=14.66 cm-7.73 cm=6.93 cm.(2)逐一增挂钩码,便于有规律地描点作图,也可防止因随意添加钩码过多超越弹簧的弹性限制而损坏弹簧.(3)AB段清楚偏离OA,伸长量l不再与弹力F成正比,是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制形成的.答案:(1)6.93 (2)A(3)弹簧遭到的拉力超越了其弹性限制4.(2021河南六市二联)某课外活动小组应用竖直上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某同窗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那么小球的直径d=________cm.(2)如图乙所示,弹射装置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经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小球经过A、B的时间区分为tA、tB.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B间的距离h,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直径为d,外地的重力减速度为g,在误差范围内,假定公式________________成立,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解析:(1)游标卡尺示数为10 mm+0.054 mm=10.20 mm=1.020 cm.(2)小球在A点动能EkA=m()2,B点动能EkB=m()2,动能添加量:Ek=EkA-EkB=m[()2-()2],小球由A到B重力势能减大批Ep=mgh,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假定满足Ek=Ep,即()2-()2=2gh,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答案:(1)1.020 (2)()2-()2=2gh5.(2021高考山东卷)某同窗经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实验步骤: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志为O1、O2,记载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载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动0.50 N,测出所对应的l,局部数据如下表所示:F/(N) 0 0.50 1.00 1.50 2.00 2.50 l/(cm) l0 10.97 12.02 13.00 13.98 15.05 找出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志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O.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到达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志为A、B,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OA,OB段的拉力记为FOB.完成以下作图和填空:(1)应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依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2)测得OA=6.00 cm,OB=7.60 cm,那么FOA的大小为________N.(3)依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图示.(4)经过比拟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解析:(1)在坐标系中描点,用平滑的曲线(直线)将各点衔接起来,不在直线上的点平均散布在直线的两侧.如图甲所示,由图线可知与横轴的交点l0=10.0 cm.(2)橡皮筋的长度l=OA+OB=13.60 cm,由图甲可得F=1.80 N,所以FOA=FOB=F=1.80 N.(3)应用给出的标度作出FOA和FOB的图示,然后以FOA和F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合力F,如图乙. (4)FOO的作用效果和FOA、FO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反,F是FOA、FOB两个力的合力,所以只需比拟F和FOO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如图甲所示 10.0(9.8、9.9、10.1均正确)(2)1.80(1.70~1.90均正确)(3)如图乙所示(4)FOO6. (2021江西南昌一模)某实验小组用图1实验装置探求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铁架台竖直固定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长木板一端放置在水平桌面边缘P处,另一位置放置在铁架台竖直铁杆上,使长木板倾斜放置,长木板P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载滑块经过光电门时挡光时间. 实验步骤是:用游标卡尺测出滑块的挡光宽度L,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平衡摩擦力:以木板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P处为轴,调理长木板在铁架台上的放置位置,使滑块恰恰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在铁架台竖直杆上记下此位置Q1,用刻度尺测出Q1到水平面的高度H.坚持P位置不变,长木板一端放置在铁架台竖直杆Q2上.用刻度尺量出Q1Q2的距离h1,将滑块从Q2位置由运动释放,由光电门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坚持P位置不变,重新调理长木板一端在铁架台上的放置位置,重复步骤数次..滑块沿长木板由Q2运动到P的进程中,用测量的物理量回答以下效果(重力减速度为g):(1)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________;(2)滑块动能的变化量Ek=________;(3)滑块克制摩擦力做的功Wf=________;(4)合力对滑块做的功W合=________..某先生以铁架台竖直杆上的放置位置到Q1的距离h为横坐标,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的平方倒数为纵坐标,依据测量数据在坐标中描点画出如图2所示直线,直线延伸线没有过坐标原点,其缘由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察探求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实验..(1)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近似等于经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那么v=;(2)滑块动能的变化量Ek=mv2=m;(3)由题意,mgcos =mgsin ,设斜面长为x,那么滑块克制摩擦力做功Wf=mgcos x,联立xsin =H知,Wf=mgH; (4)合力对滑块做的功W=mg(H+h1)-Wf=mgh1..由题图知,h=0时,挡光时间不为零,说明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答案:.(1) (2)m (3)mgH (4)mgh1.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力学实验与创新专题练习及答案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物理试题栏目。

2023年高考物理分题型多维刷题练专题12力学创新型实验题(原卷版+解析)

2023年高考物理分题型多维刷题练专题12力学创新型实验题(原卷版+解析)

专题12 力学创新型实验题1.力学发展型实验以教材原实验为背景,稍微改变原有的实验目的,或测量与原实验密切关联的新物理量(如摩擦力F f 、空气阻力、动摩擦因数μ等),或探究与原实验密切相关的新关系(如滑动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等)。

2.创新型实验的解答有三个要点①充分参考教材原实验的原理、器材、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遵循正确、安全、准确的基本实验原则。

①立足实验要求、选用相关力学规律分析原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直线运动、平抛运动或圆周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

①加强探究性思考,运用物理方法科学设计。

典例1:(2022·河北·高考真题)某实验小组利用铁架台、弹簧、钩码、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等器材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原长为L 0,钩码的质量为m 。

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212E kx ,其中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形变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1)在弹性限度内将钩码缓慢下拉至某一位置,测得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从静止释放钩码,弹簧收缩,得到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

钩码加速上升阶段的部分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认为释放钩码的同时打出A点)。

从打出A点到打出F 点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量为______,钩码的动能增加量为______,钩码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______。

(2)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钩码的机械能增加量分别与钩码上升高度h的关系,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随着h增加,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逐渐变大,主要原因是______。

典例2:(2021·福建·高考真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1)首先将未安装薄板的小车置于带有定滑轮的木板上,然后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与小车相连。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实验(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实验(含答案解析)

力学实验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1.误差误差 产生原因 大小特点 减小方法系统误差 实验仪器不精确、实验原理不完善、实验方法粗略 总是偏大或偏小 更新仪器 完善实验原理偶然误差 测量、读数不准确 忽大忽小 画图象或取平均值2.有效数字从数字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 5为三位有效数字.二、测量性实验1.包括: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d =主尺读数(mm)+精度×游标尺上对齐刻线数值(mm).(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测量值=固定刻度+可动刻度×0.01 mm+估读值.注意要估读到0.001 mm.(3)用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利用a =Δx T2求解:在已经判断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可利用Δx =x n +1-x n =aT 2求加速度a .三、验证性实验1.包括: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验证性实验的两种方法(1)对于现象直观明显或者只需讨论的验证性实验问题,常常通过观察分析进行证实.(2)对有测量数值且实验要求根据数据分析验证结果的,一般要进行分析归纳,通过作图、计算、测量进行比较验证.四、探究性实验1.包括: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2.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探究性实验,在实验前并不知道满足什么规律,所以在坐标纸中描点后所做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有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拟合这些点.而验证性实验,在坐标纸上描点后所作图线的根据就是所验证的规律.热点一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命题规律: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题型为填空题.(1)(2014·高考江苏卷)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如图所示的部件________(选填“A ”、“B ” 、“C ”或“D ”).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mm.(2)(2014·高考福建卷)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_______ cm 和________ mm.[解析] (1)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先将锁紧装置锁紧,即旋紧B .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0+41.0×0.01)mm=0.410 mm.(2)金属杆长度由刻度尺示数可得,由题图甲得L =60.10 cm.由题图乙知,此游标尺为50分度,游标尺上第10刻线与主尺上一刻线对齐,则金属杆直径为d =4 mm +150×10 mm=4.20 mm.[答案] (1)B 0.410 (2)60.10 4.20[总结提升] 1 游标卡尺不估读,以mm 为单位,10分度卡尺读数,小数点后只有1位,20分度和50分度读数,小数点后有2位.2 螺旋测微器要估读,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必须有3位,同时还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热点二 纸带类实验问题的处理(含频闪照相)命题规律:力学实验中有多个实验都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并根据纸带进行正确的数据运算,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题型为填空题.(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 ;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 1、x 2、x 3、x 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 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 =9.80 m/s 2.单位:cmx 1 x 2 x 3 x 4 h s10.76 15.05 19.34 23.65 48.00 80.00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利用逐差法,得x 3-x 1=2a 1T 2x 4-x 2=2a 2T 2a=a 1+a22,又知T =1f=0.1 s 联立以上各式得a ≈4.30 m/s 2.(2)如果斜面光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θ=g h s =5.88 m/s 2>a ,所以斜面是粗糙的.[答案] (1)4.30 m/s 2 (2)a <g h s =5.88 m/s 2[总结提升] 打点计时器及纸带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1 打点计时器的认识和正确使用①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低压交流4~6 V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交流220 V.②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2 纸带的应用①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a.若Δx =0,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Δx 不为零且为定值,则可判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求解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打n 点时的速度v n =x n +x n +12T.(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所示,由(x 4+x 5+x 6)-(x 1+x 2+x 3)=a (3T )2得a = x 4+x 5+x 6 - x 1+x 2+x 3 9T2. 热点三 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命题规律: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是历年高考实验题的命题热点,力学实验、电学实验中都可能出现.这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之一.(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 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P 1 P 2 P 3 P 4 P 5 P 6x 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x (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n 10 20 30 40 50 60k (N/m)163 ① 56.0 43.6 33.8 28.8 1k (m/N) 0.006 1 ② 0.017 9 0.022 9 0.029 6 0.034 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乙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 ­n 图象.(3)图乙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N/m. [解析] (1)根据胡克定律有mg =k (x -x 0),解得k =mg x -x 0=0.100×9.80 5.26-4.06 ×10-2N/m≈81.7 N/m,1k≈0.012 2. (2)1k­n 图象如下图所示.(3)根据图象可知,k 与n 的关系表达式为k =1.75×103n N/m ,k 与l 0的关系表达式为k =3.47l 0N/m.[答案] (1)81.7 0.012 2(2)1k­n 图象见解析图 (3)1.75×103n ⎝ ⎛⎭⎪⎫在1.67×103n ~1.83×103n 之间均正确 3.47l 0⎝ ⎛⎭⎪⎫在3.31l 0~3.62l 0之间均正确[总结提升] 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区别横、纵坐标轴的物理意义、标度及单位.2 描点要准、连线不一定通过所有数据点,应尽量合理地分布在线的两侧,且线要细.3 明确图象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4 作图时常通过选取适当的坐标轴使图线线性化,即“变曲为直”.命题规律:创新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这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较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范例 (2014·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某学习小组利用自行车的运动“探究阻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人骑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当人停止蹬车后,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自行车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至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阻力做功使自行车的速度发生变化.设自行车无动力后受到的阻力恒定.(1)在实验中使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获得某一速度后停止蹬车,需要测出人停止蹬车后自行车向前滑行的距离s ,为了计算自行车的初速度v ,还需要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2)设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恒为f ,计算出阻力做的功W 及自行车的初速度v .改变人停止蹬车时自行车的速度,重复实验,可以得到多组测量值.以阻力对自行车做功的大小为纵坐标,自行车初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 -v 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就可以得到阻力做的功与自行车速度变化的定性关系.在实验中作出W -v 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解析] (1)人停止蹬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v =2v =2s t,则还需要测量自行车滑行的时间t .(2)由动能定理得,W =12mv 2,则W -v 图象为抛物线,即图C. [答案] (1)人停止蹬车后自行车滑行的时间t (2)C[总结提升] 1 要完成好创新拓展实验,必须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物理原理.2 实验过程的研究应以减小实验误差和不造成错误为主要依据.应在明确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往往需要先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式,通过图象或函数处理数据.)1.(2014·广州一模)(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mm.(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物体的直径如图乙,由图可知其直径为________mm.解析:(1)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读数为50 mm +3×0.05 mm=50.15 mm.(2)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读数为4.5 mm+20.0×0.01 mm=4.700 mm.答案:(1)50.15 (2)4.7002.(2014·衡水调研)在“探究弹簧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F-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________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图线可以算出斜率,即弹簧的劲度系数,图线不过原点说明弹簧在竖直向下不施加外力的时候,已经有伸长量了.答案:200 弹簧自身具有重量3.(2014·安徽名校联考)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实验,橡皮条的一端C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该实验中CO的拉力是合力,AO和BO的拉力是分力B.两次操作必须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C.实验中AO和BO的夹角应尽可能大D.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线(2)对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则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CO方向的是________.解析:(1)AO和BO的拉力与CO的拉力的合力为零,它们之间不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A错误;实验中两次拉伸橡皮条,注意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以保证两次操作中CO的拉力是相同的,则选项B正确;如果AO和BO的夹角适当,则两个分力可以将结点拉到O点,若夹角过大,则两拉力不一定能将结点拉到O点,所以选项C错误;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以便保证各力在同一平面内,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线读数可以减小偶然误差,因此D正确.(2)由图乙知,F是二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所得,F′是用一个力拉橡皮条时的外力,故一定与CO共线的是F′.答案:(1)BD (2)F′4.(2014·南昌一模)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1.00 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连续点中的三个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 m/s2,那么:(1)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 点到________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较为简便;(2)从O 点到(1)问中所取的点,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________J ,动能增加量ΔE k =________J(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3)若测出纸带上所有各点到O 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v 及重物下落的高度h ,则以v 22为纵轴、以h 为横轴画出的图象是下图中的________.[解析] (1)验证机械能守恒时,我们验证的是减少的重力势能ΔE p =mgh 和增加的动能ΔE k =12mv 2之间的关系,因B 点能够测出h 和v 的数据,而A 、C 两点无法测出v ,故选B 点. (2)减少的重力势能ΔE p =mgh =1.88 J ,B 点的速度v B =x AC 2T =23.23-15.552×0.02×10-2 m/s =1.92 m/s ,所以增加的动能ΔE k =12mv 2B =1.84 J. (3)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可认为mgh =12mv 2,则12v 2=gh ,即12v 2与h 成正比,图A 正确. 答案:(1)B (2)1.88 1.84 (3)A5.(2014·东北三校联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在木板上依次固定好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 ,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y .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表.高度H(h 为单位长度)h 2h 3h 4h 5h 6h 7h 8h 9h竖直位移y /cm30.0 15.0 10.0 7.5 6.0 5.0 4.3 3.8 3.3 (1)在安装斜槽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斜槽末端的水平距离为x ,小球在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为y ,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若动能定理成立则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想利用图象直观得到实验结论,最好应以H 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描点作图.解析:(1)小球离开斜槽末端后要做平抛运动,因而斜槽末端O 点的切线要水平.(2)小球从斜槽上下滑到斜槽末端时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μmg cos θH sin θ=12mv 2,小球离开O 点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有x =vt ,竖直方向有y =12gt 2,联立解得Hy =x 24-4μ1tan θ. (3)由(2)可知,要利用图象直观得到实验结论,图象应为直线,因而以H 为横坐标,以1y为纵坐标,描点作图即可.答案:(1)使斜槽末端O 点的切线水平(2)Hy =x 24-4μ1tan θ(3)1y 6.(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 与钩码的质量m 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 ,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乙可知,a ­m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象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a ­m 图线不经过原点,在m 轴上有截距,即挂上小钩码后小车加速度仍为零,可能的原因是存在摩擦力.(3)本实验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应采取的措施是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答案:(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7.(2014·黄冈一模)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如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 .木板的长度lB .木板的质量m 1C .滑块的质量m 2D .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3E .滑块运动的时间t(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逐差法公式得a =x 6+x 5+x 4-x 3-x 2-x 19T 2=0.496 m/s 2.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3g -μm 2g =(m 2+m 3)a ,则需要测定滑块的质量m 2及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3,则选C 、D.(3)由(2)中等式可得μ=m 3g - m 2+m 3 a m 2g,因纸带与限位孔之间存在阻力等,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偏大.答案:(1)0.495 m/s 2至0.497 m/s 2之间均可(2)CD(3)m 3g - m 2+m 3 a m 2g偏大 纸带与限位孔之间存在阻力等 8.(2014·高考山东卷)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实验步骤:①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 ;②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甲所示.在A 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 ;甲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G /N 1.50 2.00 2.503.00 3.504.00 F /N 0.59 0.83 0.99 1.22 1.37 1.61④如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C 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 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 离地面的高度h ;乙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 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C 、D 间的距离s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F -G 图线.(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v =________(用h 、s 、μ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解析:(1)在坐标系中描点,用平滑的曲线(直线)将各点连接起来,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2)根据F =μG ,F -G 图线的斜率反映了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所以μ≈0.40.(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P 落地后,滑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μmgm=μg ,且P 落地后滑块的位移x =s -h ,根据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得0-v 2=-2ax 所以滑块的最大速度v =2ax =2μg s -h .答案:(1)见解析图 (2)0.40(0.38~0.42均正确) (3)2μg s -h第2讲 电学实验一、电学仪表1.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的使用与读数仪器 极性量程选择 读数电流表有正、负极的电 表,电流由电表的正极流 入,负极 流出 使指针指 示比满偏 刻度13多的位置 若最小分度为1、0.1、0.01等,需要估读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如果最小分度不是1、0.1、0.01等的只需要读到最小分度位即可 电压表 欧姆表使指针尽 量指在表 盘的中间 位置附近取两位有效数字并乘以相应挡位的倍率2.欧姆表原理(1)电路:欧姆表是多用电表电阻挡的一个挡位,电路如图.电流的流向:使用欧姆挡时,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正极接的是黑表笔,负极接的是红表笔,从电表外部看,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流出.(2)调零:当红、黑表笔短接时,表头电流表指针满偏,此时I g =ER +R g +r.(3)测量:当红、黑表笔之间接电阻R x 时,电路中电流I =ER +R g +r +R x,R x 的一个值对应I的一个值,故将电流刻度标上相应的电阻刻度,即可直接读出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4)中值电阻:当被测电阻R x =R +R g +r 时,电流变为满偏电流的一半,欧姆表指针指向刻度正中央,称为“中值电阻”. 3.电学仪表的选择一般根据电源的电动势或待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根据待测电流的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选择的电表的量程应使电表的指针偏转的幅度较大,一般应使指针能达到半偏以上,以减小读数的偶然误差,提高精确度. 二、电流表内、外接法的比较与选择 1.内、外接法的比较比较项目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电路误差来源 电流表的分压电压表的分流测量结果R 测=UI>R x ,偏大R 测=UI<R x ,偏小适用条件R x ≫R A (测大电阻)R V ≫R x (测小电阻)2.内、外接法的选择 (1)比值判断法:若R V R x <R x R A ,R x 为大电阻,内接法误差小,应选用内接法;若R V R x >R x R A,R x 为小电阻,外接法误差小,应选用外接法.(2)试触法:当无法估计电阻的阻值,难以比较R V R x 及R xR A的大小时,可采用电压表试触法看电流表、电压表变化大小来确定.三、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接法)的比较与选择 1.控制电路的比较比较项目 限流式接法分压式接法电路电压调节的范围RR +R 0E →E 0→E电能损耗 节能耗能2.控制电路的选择从节能的角度考虑,优先选用限流式. 以下情况考虑分压式:(1)要求待测电路的U 、I 从0变化; (2)R 滑≪R x ;(3)选用限流式时,U x 、I x 过大(超过电表量程,烧坏电表、电源或用电器等)或U x 、I x 过小(最大值不超过电表满量程的13,读数误差大).热点一 实验仪器的读数与使用命题规律: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电阻箱等仪器是电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高考中要求正确使用仪器,会进行正确读数,高考对此知识点的考查频率较高,是高三复习的重要知识点.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 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 多用电表;电压表:量程5 V ,内阻十几千欧;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 k Ω; 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 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________,调零点.(2)将图甲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________(选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_k Ω和________V.(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 k Ω和4.00 V .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k Ω.(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丁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 ,电阻“×1 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k Ω.[解析] (1)欧姆表调零:将红表笔和黑表笔短接,使指针指电阻0刻度.(2)多用电表欧姆挡测电压表的内阻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而黑表笔连接多用电表内电池的正极,所以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端相连,黑表笔连接“+”端.(3)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5.0 k Ω和3.60 V.(4)由图甲可知多用电表欧姆“×1 k”挡直接测量电压表的内阻R V ,所以R V =12.0 k Ω. (5)设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E ,多用电表电阻“×1 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R g ,依题给条件由欧姆定律得: E =3.6R V (15+R g ),E =4R V(12+R g ),又R V =12.0 k Ω,解之得:E =9.00 V ,R g =15.0 k Ω. [答案] (1)短接 (2)1 (3)15.0 3.60 (4)12.0 (5)9.00 15.0[规律总结] 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使用步骤①选倍率,一般要选择比被测电阻的估计值低一个数量级的倍率,如估计值为200 Ω就应该选×10的倍率; ②进行欧姆调零;③将红黑表笔接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④将指针示数乘以倍率,得测量值;⑤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扳到OFF 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2 注意事项①改换倍率必须重新进行欧姆调零;②通过选择合适倍率,指针指在刻度盘中间附近,误差较小; ③测量电阻时,手不可接触表笔的金属杆部分; ④被测元件与电源断开.)热点二 以测电阻为核心的实验命题规律:很多电学实验都与测电阻有关,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以测量电阻为核心命题点的电学实验以考查电路设计(包括仪表选择、电路原理图的分析、实物图连接等)为主,能较好地甄别考生的综合分析和迁移创新能力,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014·高考山东卷)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 m 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 mm 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 x ,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可供使用的器材有:电流表:量程0.6 A ,内阻约0.2 Ω; 电压表:量程3 V ,内阻约9 k Ω; 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5 Ω; 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20 Ω; 定值电阻:R 0=3 Ω;电源:电动势6 V ,内阻可不计; 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R 1”或“R 2”),闭合开关S 前应将滑片移至________端(填“a ”或“b ”).(2)在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 A 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V.(4)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 (1)根据R =ρl S,得铜导线的阻值约为R x =1.7 Ω,即R x +R 0=4.7 Ω.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若选R 1,则当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a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约为3 V ,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压表示数变大,超过电压表量程,故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应选R 2.闭合开关S 前应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故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至a 端. (2)连线如图所示.。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文档:“力学创新实验”学前诊断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文档:“力学创新实验”学前诊断 Word版含解析

“力学创新实验”学前诊断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图中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长木板的上表面在O 点相切,一竖直标尺紧贴圆弧轨道左侧放置,圆弧曲面与标尺竖直面相切。

(1)在A 点由静止释放物块,物块经圆弧轨道滑上长木板,最后停在a 点,改变滑块释放的位置于B 点,物块最后停在长木板上的b 点,量出A 、B 间的高度h ,a 、b 间的距离L ,重力加速度为g ,则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多次改变物块释放的位置,测出每次物块释放的位置离A 点的高度h ,最后停在长木板上的位置离O 点的距离为x ,作出x -h 图像,则作出的图像应该是________(填“过原点”或“不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求出图像的斜率为k ,则物块与长木板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_________。

解析:(1)由能量守恒可知,mgh =μmgL ,得μ=h L。

(2)设OA 间的高度为H ,则mg (h +H )=μmgx ,得x =1μh +1μH ,因此图线是一条不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线的斜率k =1μ,得μ=1k 。

答案:(1)h L (2)不过原点 1k2.[利用钢球摆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 点。

光电门固定在A 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 的遮光条。

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可由计时器测出,取v =d t 作为钢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

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 和计时器示数t ,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 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ΔE p 与动能变化大小ΔE k ,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1)用ΔE p =mgh 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________之间的竖直距离。

力学实验与创新(纸带类实验)

力学实验与创新(纸带类实验)

即“变曲为直”。
(5)注意区别横、纵坐标轴的物理意义、标度及单
位。
(6)明确图像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考向一 研究匀变速直考点线二运栏动目索 引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
运动。
(1)实验中,必需的措施是 AB 。高考导
A.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测量小球下落的距离,故需要米尺。
(2)由于不知照相机的放大倍数,故不能通过测量小球在照片上
下落的距离来获得小球的实际下落距离,所以只能将米尺与小
球的运动拍摄在同一张照片中。因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故
米尺只能竖直放置。
(3)由Δx=gT2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Δx T2
= (0.587-0.245)-0.245 m/s2=9.7 m/s2。
专题整合
栏目索 引
高考导 航
专题七 实验技能与创新
微专题 ⑰ 力学实验与创新
栏目索 引
高考导 航
考情速览
栏目索 引
考点、年份
1.“纸带” 类实验
2.“橡皮条 、弹簧、碰 撞”类实验
2017 全国卷Ⅰ
T22 全国卷Ⅱ
T22
全国卷Ⅲ T22
2018
2019
全国卷
高考导

——
ⅠT22 全国卷Ⅱ
T22
全国卷Ⅰ T22
= 。 s6 s5 s4-s3-s2-s1

(2)该同9T学2 先探究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
量A.平的衡关摩系擦,以力下时说,要法把正装确有的砝是码D的砝码高航考盘。导 用细绳通
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缓慢

高考物理复习练习:热点12 力学创新实验

高考物理复习练习:热点12 力学创新实验

热点12 力学创新实验(建议用时:20分钟)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一轻质弹簧放置在粗糙水平固定桌面MN 上,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时,弹簧右端恰好在桌面边缘处,现用一个小滑块压缩弹簧并用锁扣锁住.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①用天平测量出小滑块的质量m,查出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的形变量为x 时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为E p =12kx 2.②测量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和小滑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③测量弹簧压缩量x 后解开锁扣. ④计算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Ⅰ.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Ⅱ.上述实验测得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为____________.(2)再通过更换材料完全相同、但大小和质量不同的滑块重复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 与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根据这些数值,作出s 2-1m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每次弹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是____________.(用b,a,x,h,g 表示)2.图甲是实验室测定水平面和小物块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曲面AB 与水平面相切于B 点且固定.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自曲面上某一点释放后沿水平面滑行最终停在C 点,P 为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1)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________cm ;(2)实验中除了测定遮光条的宽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 .小物块质量mB .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C .光电门到C 点的距离xD .小物块释放点的高度h(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同学们采用图象法来处理实验数据,他们根据(2)测量的物理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来寻找关系,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3.(2019·如皋市模拟)某小组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测量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a.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某个清晰的点O 开始,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出1、2、3…,量出1、2、3…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从O 点开始计时,1、2、3…点对应时刻分别为t 1、t 2、t 3…,求得v 1=s 1t 1,v 2=s 2t 2,v 3=s 3t 3…,作出v -t 图象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截距为b.则木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b 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2)实验测得木块的加速度为a,还测得钩码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和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3)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 .木板必须保持水平B .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 .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木块的质量D .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因素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轻绳一端固定在光滑固定转轴O 处,另一端系一小球.(1)小明同学在小球运动的最低点和最高点附近分别放置了一组光电门,用螺旋测微器测出了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 =________ mm.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出小球经过最高点的挡光时间为Δt 1,经过最低点的挡光时间为Δt 2.(2)小军同学在光滑水平转轴O 处安装了一个拉力传感器,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拉力传感器读出小球在最高点时绳上的拉力大小是F 1,在最低点时绳上的拉力大小是F 2.(3)如果要验证小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机械能守恒,小明同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填字母代号).小军同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填字母代号).A .小球的质量mB .轻绳的长度lC .小球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T(4)根据小明同学的思路,请你写出验证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小军同学的思路,请你写出验证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点12 力学创新实验1.解析:(1)Ⅱ.由平抛运动规律,s =vt,h =12gt 2,解得v =sg2h.设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由功能关系可知E p -μmgx=12mv 2,而E p =12kx 2,解得μ=kx 2mg -s24hx.(2)E p -μmgx=12mv 2,而v =sg 2h ,有E p =μmgx+mgs 24h ,对照题给s 2-1m 图象,变形得s 2=4hE p g ·1m-4μhx.由s 2-1m 图象可知,图线斜率b a =4hE p g ,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b =4μhx ,解得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b 4hx ;弹性势能大小为E p =bg4ha.答案:(1)Ⅰ.①③②④ Ⅱ.kx 2mg -s24hx(2)b 4hx bg 4ha2.解析:(1)主尺的读数是1.0 cm,游标尺上的第12条刻度线与主尺的刻度线对齐,读数是0.05×12 mm =0.60 mm,则游标卡尺的读数是10 mm +0.60 mm =10.60 mm =1.060 cm.(2)实验的原理:根据遮光条的宽度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可求得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d t ;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x=0-12mv 2,联立以上两式得动摩擦因数μ=d22gxt 2.则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光电门P 到C 点的距离x 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故B 、C 正确,A 、D 错误.(3)由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可知,μ与t 2和x 的乘积成反比,所以x -1t 2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应该建立1t 2-x 坐标系,故B 项正确,A 、C 、D 项错误.答案:(1)1.060 (2)BC (3)B3.解析:(1)图线纵轴截距是0时刻对应的速度,即表示O 点的瞬时速度.各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各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以平均速度 v 为纵坐标,相应的运动时间t 的一半为横坐标,即 v -t2的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则 v -t 图象的斜率的2倍表示加速度,即a =2k.(2)对木块、钩码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μMg=(M +m)a 解得:μ=mg -(m +M )aMg.(3)木板必须保持水平,使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故A 正确;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共线,故B 正确;因选取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钩码的质量不需要远小于木块的质量,故C 错误;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因素,故D 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答案:(1)2k O 点的瞬时速度 (2)mg -(m +M )a Mg(3)C4.解析:(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5.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20.0×0.01 mm,故最终读数为两者相加,即5.700 mm.(3)根据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为v 1=dΔt 1,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大小为v 2=d Δt 2,设轻绳长度为l,则从最低点到最高点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 ⎛⎭⎪⎫d Δt 12+mg·2l=12m ⎝ ⎛⎭⎪⎫d Δt 22,化简得⎝ ⎛⎭⎪⎫d Δt 22-⎝ ⎛⎭⎪⎫d Δt 12=4gl,所以小明同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轻绳的长度l ;根据小军同学的实验方案,设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则小球在最低点有F 2-mg =m v 22r ,在最高点有F 1+mg =m v 21r ,从最低点到最高点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 22=12mv 21+2mgr,联立方程化简得F 2-F 1=6mg,所以小军同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就是小球的质量m.(4)由(3)可知,根据小明同学的思路,验证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 ⎛⎭⎪⎫d Δt 22-⎝ ⎛⎭⎪⎫d Δt 12=4gl.(5)由(3)可知,根据小军同学的思路,验证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F 2-F 1=6mg.答案:(1)5.700 (3)B A(4)⎝ ⎛⎭⎪⎫d Δt 22-⎝ ⎛⎭⎪⎫d Δt 12=4gl (5)F 2-F 1=6mg。

专题1.32 力学创新实验(能力篇)(解析版)

专题1.32 力学创新实验(能力篇)(解析版)

2021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物理实验)第一部分物理力学实验专题1.32 力学创新实验(能力篇)1.(2019东北三省四市二模)某同学为了验证小钢球在光滑的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装置如图1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小车上固定一个很光滑的硬质斜面,车与斜面的总质量为M,细线的一端与小车相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连接一小桶,小车的后面连接纸带,纸带穿过固定在桌面上的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忽略所有接触面的摩擦和空气阻力,实验中可以通过往桶中增减沙子来实现斜面上的小钢球与车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

(g取9.80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732)(1)某次释放小车后,该同学发现小钢球相对斜面向下滑动,他应向小桶内(“添加”或“取出”)砂子;(2)测量出斜面的倾角为30°,理论上要保持小钢球相对斜面静止,小钢球的加速度为m/s2。

(3)某次实验观察到小钢球相对斜面静止时,打下一条纸带如图2,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其中x1=13.43cm、x2=19.44cm、x3=25.46cm、x4=31.47cm、x5=37.50cm、x6=43.52cm,由纸带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m/s2。

(4)实验发现(3)中算出的小车实际加速度与(2)中计算的理论值不相等,其原因可能是A.斜面实际不够光滑,小钢球与斜面间摩擦力产生的影响B.车与木板间摩擦力产生的影响C.车与木板的质量没有远大于小桶与砂子的质量D.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间存在摩擦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添加(1分)(2)5.66(2分)(3)6.02 (2分)(4)A (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利用斜面小车打点计时器验证物体相对光滑斜面静止的条件实验、纸带数据处理及其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1)(1)发现小钢球相对斜面向下滑动,说明斜面的加速度较小,他应该向小桶内添加砂子。

精品文档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实验习题附参考答案

精品文档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实验习题附参考答案

2022届高考(一轮)物理:力学实验习题附参考答案高考:力学实验1、某同学使用有透光狭缝的钢条和光电计时器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图甲)。

在钢条下落过程中,钢条挡住光源发出的光时,计时器开始计时,透光时停止计时,若再次挡光,计时器将重新开始计时。

实验中该同学将钢条竖直置于一定高度(下端A高于光控开关),由静止释放,测得先后两段挡光时间t1和t2。

(1)用游标卡尺测量AB、AC的长度,其中AB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其值为_______mm。

(2)该同学利用=及=,求出、,再利用测量的时间t 1和t2,可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及给出的时间表示)。

2、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图【1】(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2】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甲________m乙,μ甲________μ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2】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2)其中的两个步骤是:(ⅰ)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固定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ⅱ)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以上两步骤均有疏漏,请指出疏漏之处:在(ⅰ)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ⅱ)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实验中,用M、N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位于O处,此时α+β=90°,如图所示;然后保持M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中所示的值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O处,可采用的办法是() A.增大N的读数,减小β角B.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C.减小N的读数,增大β角D.增大N的读数,增大β角4、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 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代表符号L0L x L1L2L3L4L5L6数值(cm) 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________.(3)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 x”).(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 m/s2)5、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1)(多选)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下图中____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6、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

东北大学力学基础实验思考题答案

东北大学力学基础实验思考题答案

东北大学力学基础实验思考题答案1、在足球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飞行过程中,足球不受力的作用B.头顶足球时头会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正确答案)C.下落过程中,足球的惯性变大D.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2、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次声波和超声波的频率超过了人耳的听觉范围3、24.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单选题] * 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正确答案)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4、3.对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v2-v02=2ax中的a必须取负值.[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2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正确答案)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6、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单选题]A.用沸水煮饺子,饺子变熟B. 将冻柿子放在厨房,柿子解冻C.饮料中放入冰块,饮料降温D. 用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热(正确答案)7、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做定向移动时,它的周围就产生磁场[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自由电子做定向移动时产生电流,电流周围存在磁场8、57.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晓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C.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正确答案) D.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9、19.学校楼道内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这是提醒同学们要控制声音的([单选题] *A.响度(正确答案)B.音调C.音色D.频率10、78.有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各一个,已知ρ铁=8×103kg/m3,ρ铜=9×103kg/m3,ρ铅=3×103kg/m3。

力学实验与创新

力学实验与创新

力学实验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②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③③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④④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⑤⑤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⑥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应考策略 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2.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类误差分析.一、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例1用游标卡尺测得某样品的长度如图甲所示,其读数L=________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边长a如图乙所示,其读数a=________mm.20.15 1.730(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小球的直径,结果如图甲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_______ mm.(2)知识的迁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用螺旋测微器的原理,解决下面的问题:在一些用来测量角度的仪器上,有一个可转动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标有角度刻度.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出圆盘转动的角度,在圆盘外侧有一个固定不动的游标,上面共有10个分度,对应的总角度为9度.如图乙中画出了游标和圆盘的一部分.读出此时圆盘的零刻度线相对于游标零刻度线转过的角度为________度.(1)10.975(2)20.6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例2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 T OA、F T OB 和F T OC,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 .量出OA 、OB 、OC 三段绳子的长度 C .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 .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如图4),你认为图示中____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1)BCD (2)A (3)甲“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 拉到位置O .①从图甲可读得弹簧秤B 的示数为________ N.②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③图乙中与F 1、F 2效果相同的力是________(填“F ”或“F ′”). ④图乙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力是________(填“F ”或“F ′”).①3.8 ②图示 ③F ′ ④F ′三、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例3 通过《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实验,我们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 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x 成正比,并且不同的弹簧,其劲度系数不同.已知一根原长为L 0、劲度系数为k 1的长弹簧A ,现把它截成长为23L 0和13L 0的B 、C 两段,设B 段的劲度系数为k 2、C 段的劲度系数为k 3,关于k 1、k 2、k 3的大小关系,同学们做出 了如下猜想.甲同学:既然是同一根弹簧截成的两段,所以,k 1=k 2=k 3 乙同学:弹簧越短劲度系数越大,所以,k 1<k 2<k 3 丙同学:弹簧越长劲度系数越大,所以,k 1>k 2>k 3(1)为了验证猜想,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实验所需的器材除铁架台外,还需要________. (2)简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应填空.a .将弹簧A 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A 的长度L 0;b .在弹簧A 的下端挂上钩码,记下钩码的个数(如n 个)并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 1;c .由F =mg 计算弹簧的弹力;由x =L 1-L 0计算出弹簧的伸长量.由k =Fx 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d .改变________________,重复实验步骤b 、c ,并求出弹簧A 的劲度系数k 1的平均值;e .按要求将弹簧A 剪断,分成B 、C 两段,重复实验步骤a 、b 、c 、d.分别求出弹簧B 、C 的劲度系数k 2、k 3的平均值.比较k 1、k 2、k 3并得出结论.(3)下图是实验得到的图线.根据图线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长度有怎样的关系?(1)刻度尺、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2)钩码的个数(3)同一根弹簧上截下的几段,越短的段,劲度系数越大(或越长的段,劲度系数越小) 四、以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为工具的力学实验例4(2013·四川·8(2))如图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①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运动.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 N,小车的质量为0.2 kg.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ΔE k.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k③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3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___kg(g取9.8 m/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①匀速直线②0.111 50.110 5③0.015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六个力学实验中有四个涉及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类实验的关键是要掌握纸带的分析处理方法,对于纸带常见有以下三大应用.1.由纸带确定时间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测量和计算,一般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时间间隔为Δt=0.02×5 s=0.1 s.2.求解瞬时速度利用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打n 点时的速度v n =x n +x n +12T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所示,a =(x 4+x 5+x 6)-(x 1+x 2+x 3)(3T )2有些实验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来完成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具体做法如下:(1)求瞬时速度:把遮光条(宽度为d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内的平均速度看做物体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即v =dΔt.(2)求加速度: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 ,则利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求加速度,即a =v 22-v 212L.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来测小车的加速度,由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 ,窄遮光板的宽度为d ,窄遮光板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1)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1=________,v 2=________.在计算瞬时速度时应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极限法”“微元法”或“控制变量法”). (2)则滑块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 =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3)该学习小组在测出滑块的加速度后,经分析讨论,由于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空气阻力很小,可用上述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此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1)d t 1 d t 2 极限法 (2)d 22L (1t 22-1t 21) (3)沙桶的质量m 滑块的质量MmgL =12(M +m )d 2(1t 22-1t 21)力学创新实验的分析技巧审题示例(2013·新课标Ⅰ·22)(7分)图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 ,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Δt A 和Δt B ,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 的平均值 a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1) 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cm.(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Δt A 和Δt B 表示为a =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________.(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1)0.960 (2)12s [(d Δt B )2-(d Δt A )2] (3)mg -(M +m )a Mg(4)系统误差为了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如图甲所示,把木板一端垫起,滑块通过细绳与一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下连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滑块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第二步:如图乙所示,保持木板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木板靠近滑轮处,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其穿过打点计时器.第三步: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其中打下计数点O 时,滑块的速度为零,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1)根据纸带求打点计时器打E 点时滑块的速度v E =________.(2)已知重锤质量为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合外力在OE 段对滑块做功的表达式W OE =________.(3)利用图丙数据求出各段合外力对滑块所做的功W 及A 、B 、C 、E 各点的速度v .以v 2为纵轴,以W 为横轴建立坐标系,作出v 2-W 图象,发现它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测得直线斜率为k ,则滑块质量M =________. 答案 (1)x 6-x 42T (2)mgx 5 (3)2k解析 (1)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v E =x 6-x 42T .(2)本实验中将重锤的重力当作合外力,合外力在OE 段对滑块做的功为mgx 5. (3)根据动能定理有W =12M v 2,得v 2=2M W ,所以2M =k ,M =2k .1.(2013·广东·34(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______ 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 5=________.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________.2. 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 与弹力F 成正比,即F =kx ,k 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有关,理论与实际都表明k =YSL ,其中Y 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 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 A .N B .m C .N/m D .Pa(2)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一段横截面积是圆形的橡皮筋的杨氏模量Y 的值,首先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橡皮筋的长度L =20.00 cm ,利用测量工具a 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D =4.000 mm ,那么测量工具a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就可以测出这种橡皮筋的Y 值,下面的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 与伸长量x 的实验记录.处理数据时,可在图乙中作出F -x 的图象,由图象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 =_____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这种橡皮筋的杨氏模量3. 某同学找到一条遵循胡克定律的橡皮筋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橡皮筋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细线相连,测出橡皮筋的原长;(2)将橡皮筋一端细线用钉子固定在竖直板上M 点,在橡皮筋的中点O 再用细线系重物,自然下垂,如图甲所示. (3)将橡皮筋另一端细线固定在竖直板上的N 点,如图乙所示. 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需要的是________. A .橡皮筋两端连接的细线长度必须相同B .要测量图甲中橡皮筋Oa 的长度和图乙中橡皮筋Oa 、Ob 的长度C .M 、N 两点必须在同一高度处D .要记录图甲中O 点的位置及过O 点的竖直方向E .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 的位置、过结点O 的竖直方向及橡皮筋Oa 、Ob 的方向 4.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1)为了减小长木板对小车摩擦力的影响,必须在长木板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能单独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_运动. (2)为了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必须采用________法.(3)保持小车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这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某次实验中打出如图5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这个加速度值a =______m/s 2.(4)某同学把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画成图6的a -m 图象,为了更直观描述小车的加速度跟其质量的关系,请你根据他的图象在图7中画出a -1m图象.图6 图75.(2013·福建·19(1))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②下图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A、B、C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6.“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很重要的两个力学方面的物理规律.有一名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一个电磁铁吸住一个小钢球,当将电磁铁断电后,小钢球将由静止开始向下加速运动.小钢球经过光电门时,计时装置将记录小钢球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用直尺测量出小钢球由静止开始下降至光电门时的高度h.(1)这名同学为了验证“动能定理”,用游标卡尺测量了小钢球的直径,结果如图乙所示,他记录的小钢球的直径d=________cm.(2)这名同学在验证“动能定理”的过程中,忽略了空气阻力的影响,除了上述的数据之外是否需要测量小钢球的质量?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3)该同学如果打算用这套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的做法能提高实验精度的是A.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小球的直径B.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小球的直径C.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小球的质量D.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小球的质量7.(2013·新课标Ⅱ·22)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 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 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小球的质量m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D.弹簧的压缩量ΔxE.弹簧原长l0(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 k,得E k=________.(3)图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Δ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Δx图线的斜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Δx图线的斜率会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 k的表达式可知,E p与Δx的________次方成正比.1、①DCBA ②0.1 ③s 4+s 52T ④(s 4+s 5+s 6)-(s 1+s 2+s 3)9T 2解析 ②时间t =nT 0=5×0.02 s =0.1 s(n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的间隔数).③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④取s 1′=s 1+s 2+s 3,s 2′=s 4+s 5+s 6,则:T ′=3T ,就可用Δs ′=s 2′-s 1′=aT ′2求a .2、(1)D (2)螺旋测微器(或千分尺) (3)图象见解析图 3.1×102 (4)5×106 Pa解析 (1)根据表达式k =YS L 得:Y =kL S已知k 的单位是N/m ,L 的单位是m ,S 的单位是m 2,所以Y 的单位是N/m 2,也就是Pa ,故选D.(2)测量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用螺旋测微器(或千分尺).(3)根据F =kx 可知,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劲度系数大小,由图象求出劲度系数为k =3.1×102 N/m.(4)根据Y =kL S求得,Y ≈5×106 Pa. 3、BE解析 橡皮筋两端连接的细线长度不需要必须相同,M 、N 两点可以不在同一高度处,不需要记录题图甲中O 点的位置及过O 点的竖直方向.由于已经测出橡皮筋的原长,只需要测量题图甲中橡皮筋Oa 的长度和题图乙中橡皮筋Oa 、Ob 的长度,需要记录题图乙中结点O 的位置、过结点O 的竖直方向及橡皮筋Oa 、Ob 的方向.操作中需要的是B 、E.4、(1)远离 匀速直线 (2)控制变量 (3)0.8(或0.80) (4)如图所示解析 (1)为了减小长木板对小车摩擦力的影响,必须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能单独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于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外力和质量有关,为了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3)根据纸带,由0.035 3 m -0.019 3 m =2a (5/f )2解得a =0.8 m/s 2.(4)某同学把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画成了题图的a -m 图象,为了更直观描述小车的加速度跟其质量的关系,可根据他的图象上的一些数据点,在题图中画出a -1m图象. 5、①C ②0.653解析 ①平衡摩擦力时,是让小车的重力沿木板的分力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不应挂钩码,A 选项错误;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 选项错误;为了有效利用纸带,且小车运动的距离应适当大一些,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C 选项正确.②打B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B =s AC 150×10 s =(18.59-5.53)×10-2 m 0.2 s =0.653 m/s6、(1)1.00 (2)不需要 (3)AC解析 (1)游标卡尺读数时,先读主尺为10 mm ,再读游标尺,共10个格,每个格代表0.1 mm ,第0个格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故游标卡尺读数为10.0 mm ,因此小钢球的直径为1.00 cm ;(2)在验证动能定理时,我们使用的方法是验证mgh =12m v 2,v =d t,因为两边都有质量,故不需要测质量;(3)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实际的方程应该是mgh -F f h =12m v 2,v =d t ,可以推得gh -F f h m =12v 2,v =d t ,所以质量越大,F f h m越小,可以提高精确性,C 正确;另外从推导过程来看d 越小,速度的测量越精确,所以A 正确.7、(1)ABC (2)mgs 24h(3)减小 增大 二 解析 (1)小球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设桌面到地面的高度为h ,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s ,则有 h =12gt 2,s =v 0t ,解得v 0=s t=s g 2h 所以E k =12m v 20=mgs 24h. 由此可知需要测量的量有m 、s 、h ,故选A 、B 、C.(2)由(1)的解析知E k =mgs 24h. (3)在Δ x 相同的情形下,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由E p =12m v 20可知:①在m 增加时,速度v 0减小,因而h 不变时s 减小,故图线的斜率减小.②m 不变时,v 0不变,h 增加时,时间变长,s 变大,故图线的斜率增大.由s -Δx 图象可知,s 正比于Δx ,即s =k Δx .则E p =12m v 20=mgs 24h =mgk 24hΔx 2=k ′Δx 2 所以E p 与Δx 的二次方成正比.(22)、天平、刻度尺、平衡摩擦力、C 、A(22)、1.2 车运动时所受摩擦阻力较大 使轨道倾斜以平衡摩擦力 0.25。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卷:力学基础实验与创新实验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卷:力学基础实验与创新实验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卷----力学基础实验与创新实验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f =50 Hz 的交流电源.(1)打下E 点时纸带的速度v E =________(用给定字母表示);(2)若测得d 6=65.00 cm ,d 3=19.00 cm ,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f >50 Hz ,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和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d 5-d 3)f10(2)3.00 (3)偏小【解析】:(1)由于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T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E =d 5-d 310T =(d 5-d 3)f 10.(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可得a =x DG -x AD (3×5T )2=(d 6-d 3)-d 3(3×0.1 s )2=3.00 m/s 2. (3)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 >50 Hz ,则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Δx =aT 2得,测量的加速度值和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偏小.2、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 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 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

(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

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L 、L 1和g 表示)。

专题41 力学基础实验与创新实验(解析版)

专题41 力学基础实验与创新实验(解析版)

41 力学基础实验与创新实验【专题导航】目录热点题型一"纸带类"问题地处理 (1)热点题型二"橡皮条、弹簧类"实验 (4)热点题型三"光电门类"实验 (8)热点题型四力学创新实验 (10)【题型演练】 (13)【题型归纳】热点题型一 "纸带类"问题地处理1.常规计时仪器地测量方法计时仪器测量方法秒表秒表地读数方法:测量值(t)=短针读数(t1)+长针读数(t2),无估读打点计时器(1)t=nT(n表示打点地时间间隔地个数,T表示打点周期);(2)打点频率(周期)与所接交流电地频率(周期)相同2.两个关键点(1)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地点.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地点.要注意"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地取点方法是一样地.(2)涉及打点计时器地实验均是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地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3.纸带地三大应用(1)判断物体运动性质.①若Δx=0,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允许地范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若Δx不为零且为定值,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解瞬时速度.做匀变速运动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地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地瞬时速度.如下图所示,求打某一点地瞬时速度,只需在这一点地前后各取相同时间间隔T地两段位移x n和x n+1,则打n点时地速度v n=x n+x n+12T.(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下图所示因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所以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例1】(2019·四省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高考总复习物理文档:第14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 含答案

高考总复习物理文档:第14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 含答案

专题六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4讲力学实验与创新高频考点1 测速度和加速度的三种方法方法一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2017·第三次全国大联考卷Ⅰ)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取了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由于粗心,该同学忘了测量3、4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求:(1)其中6号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6=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计数点3、4之间的距离是x4=____________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说明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6号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6=(3.88+4.37)×10-22×0.1m/s=0.413 m/s;(2)加速度a=[(4.37+3.88+3.39)-(1.40+1.89+2.40)]×10-23×4×0.12m/s2=0.496 m/s2(3)有题意可知,x4-x3=x5-x4,计数点3、4之间的距离是x4=x3+x52=2.90 cm【答案】(1)0.413 m/s (2)0.496 m/s2(3)2.90 cm(2.89~2.91都行)利用纸带求速度和加速度(1)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n=x n+x n+12T.(2)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三种方法①逐差法:如从纸带上得到6个计数点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利用Δx=aT2可得a1=x4-x13T2、a2=x5-x23T2、a3=x6-x33T2,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即a=a1+a2+a33=(x4+x5+x6)-(x1+x2+x3)9T2.若位移段为奇数则将中间一段去掉,然后再将数据分组,利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②利用第m个T时间内的位移和第n个T时间内的位移求a,即a=x m-x n(m-n)T2.③v-t图象法: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画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1-1.(2017·全国卷Ⅰ)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Δt=3045=23s,所以A点位置的速度为:v A=0.117+0.1332Δt=0.19 m/s,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x5+x4)-(x2+x1)=6a(Δt)2,解得a=0.037 m/s2.答案:(1)从右向左(2)0.19 0.0371-2.(2017·茂名市高三质监)如图是某同学研究小球下落时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1 s闪光一次并进行拍照.照片中小球静止时在位置1,某时刻释。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物理文档力学实验与创新含答案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物理文档力学实验与创新含答案

专题六 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4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高频考点1 测速度和加速度的三种方法方法一 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2017·第三次全国大联考卷Ⅰ)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取了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由于粗心,该同学忘了测量3、4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求:(1)其中6号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 6=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计数点3、4之间的距离是x 4=____________m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 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说明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6号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 6=(3.88+4.37)×10-22×0.1m /s =0.413 m/s ; (2)加速度a =[(4.37+3.88+3.39)-(1.40+1.89+2.40)]×10-23×4×0.12m /s 2=0.496 m/s 2 (3)有题意可知,x 4-x 3=x 5-x 4,计数点3、4之间的距离是x 4=x 3+x 52=2.90 cm 【答案】 (1)0.413 m /s (2)0.496 m/s 2 (3)2.90 cm(2.89~2.91都行)利用纸带求速度和加速度(1)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n =x n +x n +12T.(2)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三种方法①逐差法:如从纸带上得到6个计数点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利用Δx =aT 2可得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即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若位移段为奇数则将中间一段去掉,然后再将数据分组,利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②利用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求a ,即a =x m -x n(m -n )T 2. ③v -t 图象法: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画出v -t 图线,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 .1-1.(2017·全国卷Ⅰ)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 /s ,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3045=23s ,所以A 点位置的速度为:v A =0.117+0.1332Δt=0.19 m /s ,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x 5+x 4)-(x 2+x 1)=6a (Δt )2,解得a =0.037 m/s 2.答案:(1)从右向左 (2)0.19 0.0371-2. (2017·茂名市高三质监)如图是某同学研究小球下落时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1 s 闪光一次并进行拍照.照片中小球静止时在位置1,某时刻释放小球,下落中的小球各位置与位置1的距离如图中所标的数据(单位:cm).实验过程并没有错误,但该同学发现图中数据存在以下问题:根据h =12gt 2=12×9.8×0.12m =4.90 cm ,而图中标出的位置1和位置2的距离为1.23 cm ,比4.90 cm 小很多,你对此问题的解释是___________.下落中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_________m /s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对此问题的解释是:小球下落到位置2时下落的时间小于0.1 s ;下落中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v 3=h 22T =(30.63-1.23)×10-22×0.1m /s =1.47 m/s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 =Δh T 2= [(30.63-11.03)-(11.03-1.23)]×10-20.12 m /s 2=9.80 m/s 2 答案:(1)小球在位置2时下落的时间小于0.1 s (2)1.47 (3)9.80方法二 光电门(2017·全国卷Ⅱ)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之间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Δt ;③用Δs 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 ­Δt 图,如图(c)所示完成下列填空:(1)用a 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 A 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 -与v A 、a 和Δt 的关系式为v -_______.(2)由图(c)可求得v A =________cm /s ,a =________c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 (1)设遮光片末端到达光电门的速度为v ,则由速度时间关系可知:v =v A +a Δt ,且v -=v A +v 2联立解得:v -=v A +12a Δt ; (2)由图(c)可求得v A =52.1 cm/s ,12a =53.6-52.1180×10-3cm /s 2≈8.2 cm/s 2,即a =16.4 cm/s 2. 【答案】 (1)v -=v A +12a Δt (2)52.1,16.3(15.8~16.8)利用光电门求速度和加速度可以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求出物体运动到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v =d Δt ;可以通过a =v 22-v 212L计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注意:只有当时间间隔Δt 趋于零时,平均速度才可以认为等于瞬时速度,所以挡光片的宽度越小越好.1-3.(2017·河南天一高三联考)某实验小组为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所示,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光电门A 和B 安放在粗糙的水平导轨上,用导轨标尺量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滑块上安装一宽度为d 的遮光板,滑块沿水平导轨匀减速地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A 和B ,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通过A 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通过B 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出通过光电门A 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用所给出的字母表示);(2)利用题目已知的数据,请用字母表示出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已知滑块与水平粗糙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实验小组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__.解析:(1)滑块通过光电门A 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即v A =d Δt 1,同理滑块通过光电门B 的瞬时速度v B =d Δt 2; (2)滑块沿水平导轨匀减速运动,则有v 2A -v 2B =2as ,解得:a =(Δt 22-Δt 21)d 22Δt 22Δt 21s.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解得:g =a μ=(Δt 22-Δt 21)d 22μΔt 22Δt 21s. 答案:(1)d Δt 1 (2)(Δt 22-Δt 21)d 22Δt 22Δt 21s (3)(Δt 22-Δt 21)d 22μΔt 22Δt 21s方法三 DIS 传感器(2017·上海静安区质检)在用DIS 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先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重物通过滑轮用细线拉小车,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随小车一起沿水平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一端.实验中力传感器的拉力为F ,保持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质量不变,改变重物重力重复实验若干次,得到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g =10 m/s 2).(1)小车与轨道的滑动摩擦力f =__________N .(2)从图象中分析,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质量为______kg .(3)为得到a 与F 成正比的关系,应将斜面的倾角θ调整到tan θ=________.【解析】 (1)根据图象可知,当F =0.5 N 时,小车开始有加速度,则f =0.5 N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f M =1M F -f M,则a -F 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质量的倒数, 则M =1k =5-04-0.5kg =0.7 kg (3)为得到a 与F 成正比的关系,则应该平衡摩擦力,则有:Mg sin θ=μMg cos θ解得:tan θ=μ,根据f =μMg 得:μ=0.50.7×10=114所以tan θ=114【答案】 (1)f =0.5 N (2)0.7 (3)1/14利用DIS 能直接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可得到所需图象,如x -t 图、v -t 图和a -t 图等,然后分析图象,利用图象的斜率和截距等即可求得速度和加速度.注意:在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时常利用“化曲为直”的思想,将非线性关系图象转化为线性关系图象,然后由图线的截距和斜率等确定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高频考点2 与“纸带”有关的四个力学实验实验一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017·第三次全国大联考卷Ⅱ)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进行前先要平衡摩擦力,保证细线拉力等于小车的合外力.(1)为了适当垫高轨道,同学们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木块,通过游标卡尺测量木块的高度,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木块高度为________cm .(2)平衡摩擦力后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一条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请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实验进行过程不断增加细线所挂重物的质量m ,测出对应的加速度a ,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加速度a 与所挂重物质量m 的关系的是________.【解析】 (1)游标卡尺的主尺刻度为10 mm ,游标尺刻度为11×0.05 mm =0.55 mm ,所以游标卡尺读数为10.55 mm =1.055 cm .(2)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说明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0.1 s ,根据逐差法有a =(3.39+3.88+4.37-1.89-2.40-2.88)cm 9T 2=0.50 m/s 2. (3)当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近似认为拉力等于重力,所以有a =mg M,图象为倾斜直线;随着重物质量增大,二者共同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有a =mg M +m,当m 趋向无穷大时,加速度趋向重力加速度,所以图象趋向平缓,选C .【答案】 (1)1.055 (2)0.50 m/s 2 (3)C1.实际作出的a -F 图象后面会有些弯曲.如图所示.这是因为a -F 图象的横坐标F 并不是小车受到的合力,而是砝码和托盘的重力mg ,小车的加速度实际是a =1M +mmg ,开始时,由于满足M ≫m ,图象斜率近似为1M,其图象近似为直线,随着m 的增大,a -F 图象的斜率逐渐减小.2.保持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总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通过增减砝码,改变M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a ,从而探究a 与M 的关系.(1)如果作出的a -1M图线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说明在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2)实际作出的a -1M图线后面会有些弯曲,这是因为图象的斜率表示合外力(即轻绳的拉力),设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总质量为m ,开始时小车质量大,满足M ≫m ,其斜率近似为mg ,后来随着小车质量的减小,加速度逐渐增大,轻绳上的拉力逐渐减小,图象对应的斜率变小.3.平衡摩擦力时要注意(1)不能在轻绳的另一端挂托盘;(2)必须让小车连上纸带,且让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3)可借助纸带上点迹是否均匀来判断是否已经平衡摩擦力;(4)平衡摩擦力之后,若小车质量发生改变,重力分力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都改变,但二者仍然相等,不用再次平衡摩擦力.2-1.(2017·第三次全国大联考卷Ⅲ)“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实验时都先正确平衡摩擦力.甲在实验时用细线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连接钩码,钩码的重力作为细线的拉力;乙同学利用钩码和小车之间连接的力传感器测出细线上的拉力,两位同学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确定加速度与细线拉力F 的关系.(1)为减小实验误差,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小车的质量要________(选填“≫”或“≪”)钩码的质量.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这个条件.(2)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中采用相同质量的小车,用甲、乙两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在同一坐标中作出a -F 图象,如图丙所示图线①②,其中图线①是________同学所作出的图象,图线②是________同学所作出的图象.图象中随着F 的增大,图线________将发生弯曲.解析:(1)甲同学的实验中小车实际受到的合外力为细线的拉力,要使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由F =Ma =M M +m mg =11+m Mmg ,当M ≫m 时,F ≈mg .乙同学实验方案中,力传感器测得的拉力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对小车和钩码质量的大小关系没有要求.(2)当甲、乙两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相同时,对乙,细线的拉力为合外力,传感器测出的就是细线的拉力;对甲,钩码的重力大于细线的拉力,即当加速度相同时,甲的F 值大于乙的F 值,故图线②是甲同学所作出的图象,图线①是乙同学所作出的图象。

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9:力学实验及创新(附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9:力学实验及创新(附答案解析)
差的来源。
出题方向
实验题,题目难度一般为中档。
考点1力学基础实验
【例1】(2022秋•武清区期末)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实验中要调节长木板的倾斜度,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不受牵引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运动。
(2)在F一定的情况下,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测得了加速度a与小车和小车上砝码的总质
专题19·力学实验及创作能力突破
本专题主要力学实验,了解基础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探究实验的实验方案,实验器材及数据
处理的理解与掌握。
高考热点(1)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原理,熟悉实验中的每一个实验步
骤;(2)领会每一个实验步骤的作用,学会每一个实验仪器的使用;
(3)学会每一个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弄清每一个实验误
(1)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前面字母填在横线上:。
A .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切线保持水平
B .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C .斜槽必须是光滑的
D .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E .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若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 ,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 、b 、c 、d 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0v =,c 点的竖直分速度为(用L 、g 表示)。
E 、将球经过不同高度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故E 错误;
故选:AD 。
(2)设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竖直方向:2
2L L gT -=
得:T =;
水平方向:02L v T

力学实验基础与创新 含答案及解析

力学实验基础与创新 含答案及解析

力学实验基础与创新
附答案及解析
1.(2017·全国卷Ⅲ)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____ 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 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
(ⅰ)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点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
(ⅱ)F合的大小为____________ 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_______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1)由题给测力计示数可知,读数为4.0 N.
(2)作图,F2长度为28 mm,F1长度为21 mm,平行四边形如图,量出合力长度约为20 mm,大小代表4.0 N,量出合力箭头处到y轴距离和所作合力在y轴上投影长度,其比值就是F合。

高考物理二轮习题:基础回扣14-力学实验与创新 含解析

高考物理二轮习题:基础回扣14-力学实验与创新 含解析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
- 1 - 十四、力学实验与创新
基础回扣
1.熟知常规力学量的测量
物理量
测量工具、使用方法或测量方法 力
①弹簧测力计(不超量程,调零;会读数);②力传感器(调零) 质量
天平(水平放置、调零;被测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会读数) 长度 ①刻度尺(要估读,精度1 mm);②螺旋测微器(要估读,精度0.01 mm);③游标卡尺(不估读,精度有0.1 mm 、0.05 mm 、0.02 mm
三种)
时间 ①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6 V 以下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 V 交流电,电源频率为50 Hz 时打点时间间隔均为0.02 s);②光电计时器(记录挡光时间Δt);③停表(不估读,精度0.1 s)
速度 ①打点纸带:v t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实验基础与创新附答案及解析1.(2018·全国卷Ⅰ)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 ;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__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9.80 m/s 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 标尺的游标为20分度,精确度为0.05 mm ,游标的第15个刻度与主尺刻度对齐,则读数为37 mm +15×0.05 mm=37.75 mm =3.775 cm .弹簧形变量x =(3.775-1.950) cm =1.825 cm ,砝码平衡时,mg =kx ,所以劲度系数k =mg x =0.100×9.801.825×10-2 N/m≈53.7 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3.775 53.72.(2017·全国卷Ⅲ)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 轴,纵轴为y 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 固定在y 轴上的B 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 位于y 轴上的A 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 端沿y 轴从A 点拉至坐标原点O .此时拉力F 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 的大小为____________ 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 端回到A 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 端拉至O 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 1=4.2 N 和F 2=5.6 N .(ⅰ)用5 mm 长度的线段表示1 N 的力,以O 点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 1、F 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 合;(ⅱ)F合的大小为____________ 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_______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1)由题给测力计示数可知,读数为4.0 N.(2)作图,F2长度为28 mm,F1长度为21 mm,平行四边形如图,量出合力长度约为20 mm,大小代表4.0 N,量出合力箭头处到y轴距离和所作合力在y轴上投影长度,其比值就是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答案(1)4.0 (2)(ⅰ)如图所示(ⅱ)4.0 0.053.(2018·全国卷Ⅱ)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方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其中f 4的值可从图(b)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砝码的质量m /kg0.05 0.10 0.15 0.20 0.25 滑动摩擦力f /N 2.15 2.36 2.55 f 42.93回答下列问题:(1)f 4=____________N ;(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f ­m 图线;(3)f 与m 、木块质量M 、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 之间的关系式为f =____________,f ­m 图线(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____;(4)g 取9.80 m/s 2,由绘出的f ­m 图线求得μ=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 (1)由图b 可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 4=2.75 N .(2)f ­m 图线如图所示.(3)摩擦力表达式f =μ(M +m )g ,其斜率k =μg .(4)图线的斜率k =Δf Δm =2.93-2.150.25-0.05=3.9解得μ≈0.40.答案 (1)2.75 (2)见解析图 (3)μ(M +m )g μg (4)0.404.图为测试飞机滑跑阶段动力性能的监控屏幕截图.飞机前端装有d =6 mm 的挡光片,跑道上隔一段距离有一个感光装置.图中上方的两个时间表示挡光片经过感光装置的挡光时间,图中秒表表示飞机到达感光装置的时刻.若飞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飞机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____m/s 2(2)最后一个图片是飞机起飞前的瞬间,则飞机起飞的瞬时速度v =____________km/h ;(3)请结合所给图片,估算飞机的长度l =__________m(结果保留到个位数).解析 (1)飞机经过左边挡光片的速度为v 1=6×10-31.5×10-4 m/s =40 m/s 飞机经过右边挡光片的速度为 v 2=6×10-31.0×10-4 m/s =60 m/s 飞机经过两挡光片所用时间为10 s由加速度定义式a =Δv Δt =60-4010m/s 2=2 m/s 2; (2)最后一个图片是飞机起飞速度为v 2=6×10-31.0×10-4m/s =60 m/s =216 km/h ; (3)这段时间内飞机的位移x =v 1+v 22t =500 m ,这段距离大约是飞机身长的10倍,所以飞机的长度l =x10=50 m . 答案 (1)2 (2)216 (3)50(49~55均可)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车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细线一端连着小车,另一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与挂在竖直面内的拉力传感器相连,拉力传感器用于测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1)关于平衡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平衡摩擦力时,需要在动滑轮上挂上钩码B.改变小车质量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改变小车拉力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实验中_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所挂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3)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A.钩码质量没有远小于小车质量B.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C.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小或未平衡摩擦力解析(1)平衡摩擦力时,小车不受外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能在动滑轮上挂上钩码,故A错误;平衡摩擦时有:mg sin α=μmg cos α,即有g sin α=μg cos α,所以以质量无关,故B错误,C正确.(2)由于本实验中的力传感器可以读出绳的拉力,所以不需要满足所挂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3)由图象可知,当没有挂钩码时小车具有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故B正确.答案(1)C (2)不需要(3)B6.某组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铁架台上固定着光电门,让直径为d的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球心正好通过光电门.光电门可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时,卡尺的刻度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__ cm .(2)某次实验中小球的下边缘与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 ,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若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表示为d Δt ,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 =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严格来说dΔt 并不等于小球球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由此计算出的速度比真实值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解析 (1)由20刻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知小球的直径d =(2.5+8×0.005) cm=2.540 cm .(2)由运动学公式v 2=2gh ⇒⎝ ⎛⎭⎪⎫d Δt 2=2g ⎝ ⎛⎭⎪⎫h +d 2,解得g =d 22h +d Δt 2. (3)dΔt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是通过光电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而小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由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大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知速度比真实值偏小. 答案 (1)2.540 (2)d 22h +d Δt2 (3)偏小 7.(2019·厦门外国语学校模拟)某物理研究小组利用图甲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铁架台上安装有一电磁铁(固定不动)和一光电门(可上下移动),电磁铁通电后将钢球吸住,然后断电,钢球自由下落,并通过光电门,计时装置可测出钢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1)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钢球的直径D =____________ cm.(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测量出光电门到电磁铁下端O 的距离为h (h ≫D ),并计算出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若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则下列关于v 2­h 的图象正确的是____________.(3)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解析 (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0.9 cm ,游标尺上第6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游标读数为0.1×6 mm=0.6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0.96 cm ;(2)利用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故:v =D t根据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有:mgh =12mv 2,那么关于v 2­h 的图象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B 正确;(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等于这个过程中中间时刻速度,所以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小于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答案 (1)0.96 (2)B (3)小于8.(2019·广东揭阳模拟)某实验小组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即探究小车所受合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该小组将细绳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力传感器、重物相连.实验中,小车在细绳拉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力传感器记录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1)实验中为了把细绳对小车的拉力视为小车的合外力,要完成的一个重要步骤是____________;(2)若实验中小车的质量没有远大于重物的质量,对本实验____________影响(填“有”或“没有”);(3)实验时,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__________.A .长木板的长度LB .重物的质量mC .小车的总质量M (4)实验中,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 ,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 ,在纸带上依次取A 、B 、C 三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测得A 、B 、C 三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则从打O 点到打B 点过程中,探究结果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解析 (1)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细线的拉力等于其合力,则应该用重力的下滑分量来平衡摩擦力;(2)由于有力传感器测量绳的拉力,则没必要使小车质量远大于重物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即对实验没有影响;(3)由题可知,小车的合力即力传感器的示数,由纸带可求得小车运动某段距离时对应的速度,由原理F 合x =12Mv 2-12Mv 20,所以一定要测量的物理量为小车的质量,故C 正确; (4)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Fx 2,B 点的速度v B =x 3-x 12T,小车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2Mv 2B =12M ⎝ ⎛⎭⎪⎫x 3-x 12T 2,探究结果的表达式是:Fx 2=12M ⎝ ⎛⎭⎪⎫x 3-x 12T 2. 答案 (1)平衡摩擦力 (2)没有 (3)C (4)FX 2=12M ⎝ ⎛⎭⎪⎫x 3-x 12T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