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进城市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经验及启示(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先进城市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经验及启示(一)

摘要:国际先进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选择伦敦、纽约、东京以及大阪、首尔、香港、新加坡等7个老牌和新兴的国际先进城市,概括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主要的和共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在近30年来快速成长壮大,并开始跻身和将要跻身国际先进城市行列的大型城市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国际先进城市,竞争力,经验,启示

一、推进新城(卫星城)建设,形成城市发展的舒展空间

为了解决大都市形成过程中中心城区面积过度膨胀、中心城区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的问题,国际先进城市都注重新城建设,即在中心城区周边地区规划和建设若干个新城(卫星城),以缓解大都市地区的交通、环境、就业等压力。

新城建设最早起源于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城建设进入高潮。伦敦周边规划建设了8个新城。1965年巴黎制定《大巴黎区规划与整顿指导方案》,确定规划一个新的多中心布局的区域,采用“保护旧市区,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的方针,提出在市区南北两边20公里范围内建设5座新城,沿塞纳河两岸形成两条轴线,并在近郊发展9个副中心,以防止工业与人口继续向巴黎集中。首尔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建设第一个卫星城(Sungnam)。2002年10月,汉城大都市区政府公布了新一轮新城计划,并成立了汉城大都市开发公司,在汉城北部与西南部开始建设12个新城。根据计划,到

2012年开发新城数目将达到25个。

世界各先进城市在建设新城区的过程中,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

1.功能定位明确

新城区的建设一般由政府规划。规划的核心是将新城建设作为大城市区域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改变大城市单中心高度密集的城市结构,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中,新城功能定位明确,如东京大都市圈内,其中多摩新城为大学、商业职能,千叶市为国际空港、港湾和工业集聚,茨城为科学城等;又如香港8个新城中,荃湾、屯门是以货柜码头与仓储运输为主,元朗、大埔新城是以制造业为主,将军澳新城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向高科技园方向发展,大屿山北部东涌、大壕新城,则以发展临空型产业、为新机场配套服务为主导职能方向。

2.财政支持力度大

新城建设资金一般通过政府出资资助和筹资相结合的途径解决。政府的财政支持是新城实现广泛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如果缺乏公共资金的支持,新城建设极有可能沦为开发商赚钱的工具。世界各国的新城建设几乎都由中央政府提供绝大部分的资金,但在具体操作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企业的关系与各自承担的份额及享受的权利各有差异。从开发机制的角度,可以将世界大城市的新城开发归纳为三种主要模式,即以政府为主体,事业化运作的伦敦开发模式;政府控股,商业化经营的香港开发模式;以私人开发商为主体,政府政策倾

斜的东京开发模式。

3.法律保障性强

在英国、法国、新加坡等新城建设最成功的国家,新城开发与建设都有法律支持。如英国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就先后制定了惭城渤和《新城开发法》,法国于1970年制定了《新城法案》。

4.政策引导的倾向性明显

新城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推进,需要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综合引导和推动。在新城建设初期,为吸引人口和产业,政府需要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新城吸引力。如法国的《新城法案》规定,新城中心应布局多种功能,实施综合开发,要形成与中心城区基本相等水平的市中心。又如日本,为动员工厂企业等单位和居民从市区迁往筑波新城,则提高中心区的土地价格,严格限制在中心区新建工厂和大学;在筑波新城内创造比东京市区优越的工作和居住条件等。再如香港,为促进新城建设,在城市用地、人口流动、财政税收等方面也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私人发展商建造一定数量而设施较好的私人住宅,当局提供低廉的土地,目的是要通过提高中心城区的生活生产成本,形成人口产业流出的推力,同时通过提高新城生活生产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形成人口产业流人拉力,从而汇聚新城人气。

二、注重交通规划与建设,确保城市脉络畅通

交通是城市的脉络,交通是否畅通,关系到城市的营商环境,关系到

市民的居住环境,关系到城市的效率。国际上的大都市不同程度地遭遇过交通拥挤的压力,因此都非常注重交通规划与建设。

1.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以人为本

国际先进城市在交通规划和建设上,比较注重考虑市民的出行方便。在城市的一些基本交通设施上,如过街设施(隧道、天桥)、红绿灯设置、公共交通、人行道等方面,考虑得细致周到。即使在一些老牌的大都市,也还有自行车甚至摩托车行驶的空间。近年来新加坡政府推广实施了人行道有盖走廊工程,通过加装有盖走廊,使居民出行从社区组屋廊道到人行天桥,再到公交站点,可免受日晒雨淋之苦。公共场所和居民社区普遍构筑无障碍环境,为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提供切实的出行便利。

2.实行公交优先战略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面积680多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人口密度很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面临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为此,新加坡政府于1995年9月成立了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andTransportAuthority,LTA),旨在制定交通政策、规划和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以及负责交通管理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并严格限制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很发达,主要由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四大系统构成。其中地铁系统是主干,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区,承担了连接主要地区间重要交通干线上的大部分客流,保证了整个交通

系统宏观运行的效率和稳定。轻轨系统是地铁系统的补充和拓展,主要连接地铁车站与主要居住区、商业区,为地铁网络提供客流补给。公共汽车系统主要承担区域内部和相邻区域间的近距离交通,并为地铁和轻轨网络提供客流补给和网络完善服务。出租车系统用于填补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间的空白,满足市民特殊的出行需求,是构建完整的公共交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加坡日交通出行量约为780万人次,其中地铁和轻轨140万人次,公共汽车300万人次,出租车80万人次,公共交通(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出租车)承担的出行比例约占总出行比例的65%。

3.全力发展轨道交通

地铁在许多城市交通运输中已肩负起主要作用。如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800多万莫斯科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要乘一次地铁,地铁担负了该市客运量的44%。东京地铁的营业里程和年客运量与莫斯科地铁十分接近。巴黎地铁的日客运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纽约的公共交通以地铁为主,其营业线路总长居世界首位,日客运量已达到2000万人次,占该市各种交通工具运量的60%。香港地铁效益十分显著,运行以来,大大缓解了紧张的地面交通,在公共交通市场占有率已达47%,并已成为香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4.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城市交通设施通行能力

国际先进城市在交通管理中,都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交通设施的通行能力。例如,东京对全市交通流程实行了计算机自动管理。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