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 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 湘教版
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 教学设计教案
一、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教学设计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究和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主要的地域文化类型及其特点。
3. 地域文化与地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4. 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5. 如何在生活中弘扬地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域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体验地域文化,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情景模拟展示: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料,包括书籍、文章、图片、视频等。
2. 设计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情景模拟的案例。
3. 准备好课后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具有地域特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3. 分析我国主要的地域文化类型及其特点,让学生对地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4. 讲解地域文化与地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地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6. 选取几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
7. 讲解如何在生活中弘扬地域文化,引导学生将地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 教学设计教案
一、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教学设计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魅力;2. 培养学生对我国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魅力;难点: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地的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不同地域特色的兴趣;2. 讲授新课:分别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旅游景点等,引导学生认识地域的永恒魅力;3. 案例分析:分析各地的文化传承与保护,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重要性;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5. 总结拓展: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总结课程要点。
六、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课后搜集其他地区的特色和文化,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地域特色和文化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
八、评价方式:采用学生分享、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九、教学资源:1. 各地美景图片;2. 各地特色美食、旅游景点介绍;3. 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关资料。
十、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分享内容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重点在于学生对地域特色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他们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能力。
七、教学拓展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某个地区的特色和文化。
活动可以包括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也可以安排与当地居民互动的交流活动,如品尝地方特色美食、参与当地的传统节庆等。
地域的永恒魅力 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然、环境《第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南北方民居的介绍、欣赏,使学生了解因地域差异而形成中国民居的多样性,感受中国民居丰富而精彩的人文背景。
过程与方法:能对民居的外形、功能和装饰做出自己的欣赏评述,理解建筑特色于地域的关系,提高客观的全面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尊重人民、尊重历史的观念,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2学情分析1、对象:本校为县级学校,教学的对象主要来自于县城或者是乡镇、村。
他们身边就有大量民居,但稍远点的民居建筑特色他们又比较陌生,贴进他们的生活又远于他们的生活,这是吸引他们兴趣的一大亮点。
2、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能通过观察和比较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养成了一定的创造想象和表达的能力及综合处理各种媒材的能力。
因此,本课学习,既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出发,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3、本课内容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和师生讨论、总结归纳来完成,所以不需要学生课前预习。
3重点难点本课教材主要包括民居与环境共相映衬、寺庙建筑、国内地域与美术流派、国外地域与美术流派四个方面,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本人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对本课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欣赏民居建筑的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特征。
2、分析地域性因素对民居建筑特征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建筑的隐喻性特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师:大家暑假准备怎么安排啊?一份数据:每逢假期,安徽宏村的各大宾馆、旅店,都被来自各地的游客挤爆。
提问:是什么吸引这么多游客争相来旅游?(用学生身边的事让学生马上进入情境调动学习兴趣,为揭题奠定基础)揭题(分三次揭题、课件动作展示)⑴、地域魅力(回答上一问题)⑵、永恒(地域的魅力不是短暂的而是永恒的)⑶、小标题:中国民居(通过层层揭题来吸起学生的注意)活动2【讲授】新课展开1、乐中体验课件展示各地民居图片师朗读: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中华民居展示着我国民居的源远流长和它的独特魅力。
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 教学设计教案
一、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理解地域文化的永恒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地域文化的永恒魅力所在。
教学难点:1. 地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区别与联系。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 课件:地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
2. 教材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域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地域文化案例,让学生理解地域文化的永恒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地域文化,并探讨其永恒魅力所在。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地域文化的永恒魅力,并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地域文化。
二、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特色的形成原因,理解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地域特色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地域特色的形成原因。
2. 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的相互作用。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地域特色的认识。
教学准备:1. 课件:地域特色的图片、视频等。
2. 教材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域特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地域特色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地域特色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地域特色案例,让学生理解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的相互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地域特色,并探讨其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域文化的传承。
三、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传统建筑与地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理解传统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高中美术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湘教版
高中美术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湘教版第一篇:高中美术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湘教版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教学目的:1、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
2、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域性因素对美术流派、建筑风格的影响。
难点:地域性因素如何影响美术流派、建筑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出示图片:不同地方的民居,让学生做直观的比较。
提出问题: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前面这些建筑的不同风格?学生看书回答(不同的地域)(除教材的分析之外,教师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提示:北方因为日照时间短,所以住宅需要较多的阳光;南方雨水多,所以注重防雨;福建的圆形土楼主要是客家人修建的,有防御外人侵扰的功能;云南傣族竹楼,既是因为那里竹子多,也是因为需要防潮。
)视频:特别介绍:高椅古村(中国少数民族民居)高椅村位于湖南省会同县,沅水上游雪峰山脉的南麓,近贵州省。
杜甫《咏怀古迹》中有一联:“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句中“五溪”之一的雄溪,即现在的巫水,就在高椅的东面。
高椅这个名字听起来蛮特殊的,一问才知这里原名渡轮田,显然古代是一个渡口。
后来,因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依水,宛如一把太师椅,把村子拥抱,于是更名为高椅村。
村里85%以上的人都姓杨,据说是南宋诰封威远侯杨思远的后裔,都是侗族。
高椅居民群落以五通庙为中心,按梅花状向外辐射,大小纵横的巷道形成交通网络。
一色的的青砖封火高墙,两端成梯状的翘角马头高耸,夹峙着一条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纵横交错,曲折幽深。
每家每户独自的小院各自“天人合一”,又与邻家户户相通,是典型的明代江南营造法式,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沅湘特色兼侗专心爱心用心1 家风格。
走进大门,照壁上方尚留有色彩斑斓的绘画,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或瓜果牛羊,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主人是武将还是文人或者农家。
第二课 地域的永恒魅力-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节美术鉴赏课,学生将会:1.了解湖南省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传承;2.认识湖南省地域特色,在美术创作中的体现;3.了解湖南民间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尤其是木雕艺术。
二、授课内容1.湖南美术的历史和发展概述;2.湖南美术中的地域特色;3.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中的木雕艺术。
三、授课重点和难点3.1 授课重点1.湖南美术的发展历史和地域特色;2.木雕艺术在湖南民间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3.2 授课难点加深对湖南美术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步骤4.1 教学方法1.讲授法:学生听讲并记笔记,教师介绍湖南美术发展历史和木雕艺术特殊表现形式;2.示范法:教师展示湖南民间文化艺术品,比如木雕文创产品;3.互动式学习法: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4.2 步骤第一步:介绍湖南美术的发展历史和地域特色(20分钟)1.简述湖南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解释湖南美术的地域特色,探究影响湖南美术风格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因素。
第二步:木雕艺术在湖南民间文化中的表现形式(25分钟)1.介绍湖南民间木雕艺术的历史和经典代表作品;2.解释木雕艺术与湖南民间文化的关系,介绍木雕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第三步:学生互动交流(15分钟)与学生互动交流,学习和了解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的疑惑和疑问,并给出相关解答和说明。
第四步:教师实物展示(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经典的湖南木雕艺术品,进行简单讲解;2.介绍如何科学地保护和维护木雕艺术品。
五、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5.1 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互动与思考。
5.2 评价方法结合课堂练习,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个人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湖湘美术史》;2.《民间艺术百科全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湖南美术发展历史和木雕艺术在民间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加深了对湖南民间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探究中体会美、感知美,同时对湖南文化和湖湘美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教学设计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
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六方面加以阐述。
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性建筑鉴赏》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及宗教对建筑艺术造型的重要影响,并进行公众展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对比和类比法进行赏析并能参与小组协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从地域性这一视角关注建筑艺术,珍视本土建筑文化。
教材分析: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共分三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主要包括美术与自我、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联系;本课选自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材中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
(2)地域性的材料对陶器制作的影响。
(3)不同地域的文化、地貌、风土人情对绘画流派的影响。
(4)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建筑的影响。
本课在上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基础上,围绕地域性因素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这一主题而展开,课标中建议本课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分析建筑与地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第2节课分析陶器、绘画与地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课选择的是第1课时建筑与地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并具体为“地域性建筑鉴赏”。
本课安排了两个活动,分别理解自然环境对建筑造型的影响和宗教对建筑造型的影响,第二个活动相对普通高中学生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原有认知基础: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掌握了基础的美术常识和基本的美术技法,有美术鉴赏的基础,前一课学习了《变幻的自然万象》,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
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
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一、背景和介绍地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财富的总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各地的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将地域文化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普及,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地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了解地域文化,感受地域文化的美丽与魅力。
二、教学目标•了解地域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初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引导学生通过地域文化交流,增进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三、教学内容1.地域文化介绍在本部分教学中,教师将就不同的地域文化进行介绍,着重强调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常见的地域文化介绍包括:•华北文化:介绍华北地区的古代文明、建筑、饮食等,带领学生了解华北地区的综合文化遗产。
•华南文化:介绍华南地区的海洋文化、工艺品、文学历史等,引导学生感受华南地区的多元文化呈现。
•西域文化:介绍新疆地区的古代历史、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异同。
•中部文化:介绍河南、湖北等地区的中原文化、文学和文化名人等,带领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深厚渊源。
2.地域文化比较在本部分教学中,教师将针对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比较,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地域文化。
具体比较案例如下:•东北黑龙江与南方广东的物产比较:介绍东北黑龙江的松花江、红松、竹鼠、香菇等,与南方广东的大兴安岭野生菌、牛蛙、鸭蛋等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对物产的影响。
•东部沿海城市与西部内陆城市的城市风貌比较:介绍东部沿海城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成果,与西部内陆城市的城市建设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比不同地区建设的不同背景和情况。
•中部陆地与南部海洋地区的文化特点比较:介绍中部地区的中原文化、地理条件、文化名人等,与南部的海洋文化、历史遗迹等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地域差异性可能会因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同产生的影响。
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 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文化现象。
在我国,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各地域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1.2 课程目标(1)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掌握各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代表元素。
(3)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1 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包括历史传承、民间习俗、传统艺术、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
2.2 地域文化的特点(1)地域性:地域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
(2)多样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多样性。
(3)历史性:地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4)传承性:地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第三章:地域文化的代表元素3.1 物质文化代表元素(1)传统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四川的川西民居等。
(2)传统工艺:如江苏的刺绣、广东的陶瓷等。
(3)地域特产:如山东的大葱、云南的普洱茶等。
3.2 精神文化代表元素(1)民间习俗:如春节的春联、端午节的粽子等。
(2)传统艺术:如京剧、地方的戏曲、民乐等。
(3)地域精神:如山东的大蒜精神、四川的麻辣精神等。
第四章: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1 地域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途径进行。
4.2 地域文化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地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城市化、全球化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
4.3 地域文化的创新在传承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艺术等元素,创新地域文化,使其更具活力。
地域的永恒魅力 学案
湘美版普通高中一年级: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编制人:彭霞【学习目的】:1、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
2、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学习重点】:地域性因素对美术流派、建筑风格的影响。
【学习难点】:地域性因素如何影响美术流派、建筑风格。
【学习过程】:一、1.请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用家乡方言读“吃饭、睡觉”这两个词语,体会不同地域语言的差异性。
2.受地域的影响而又差异的,除了语言,你还能想到什么?二、由地域差异影响的建筑风格。
1.欣赏并了解我国典型民居,并思考它们的特色和功能。
四合院 福建土楼2.欣赏一组民居的图片,同学们对比一下这,地域的差异是如何影响建筑的,各有什么特点?陕北窑洞 1、 2、、徽式建筑3.小组讨论①.如果将安徽民居的建筑形式搬用到陕北地区的土地上,你认为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吗?②.说一个我们顺德本地古代民居的代表,谈谈你对这个建筑的理解。
三、由地域差异影响的绘画。
1.绘画流派欣赏两个浙派与吴门画派这两大画派的代表作,并试着指出它们画风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钟馗出山图》明戴进庐山高图明沈周2.绘画内容。
欣赏下面的绘画作品,猜一猜这是哪个地区的画家所作。
3绘画形式佛罗伦萨盛行壁画威尼斯盛行布面油画4.思考讨论在建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民居的建设越来越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还需要保持地域的特色吗?黄海松石图麓山深秋木棉花系列。
《地域的永恒魅力》 教案设计
大家思考一下问题:
1.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它的建筑模式体现了那些传统的居住观念?
2.这些居住观念,即所谓的“风水学”有何科学根据?
3.汉字博大精深,建筑如此讲究,起名为“合”又有什么深涵呢?
4.为什么“以北为正,以东为首”,座北朝南?为什么大门在东南角或西南角呢?
根据自学内容分组解答
总结:标准的北京四合院,有严格的建筑比例,构造样式,布局安排,独特的建筑风格包括建筑材料无一不体现出皇城跟下的民风民俗,浓缩着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当然也集中体现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气候特征等各种因素。总之,是极具京味的地域特色的建筑。
中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因气候,地形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不同而使住宅形式各异,下面我们就南北方的传统民居建筑来比较分析。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
四合院的营建是极为讲究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栋房屋的具体尺度,都有一套“风水”理论来指导进行。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生活的追求。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自古文人雅士厌倦程式的约束,悠然雅意的审美情趣,追求自然,人与自然的沟通与身临其境的幻感,更能运用独到的地域特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意识创造出了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顺延曲折多变的河道,白墙灰瓦自然呈现出一番雨后的清新景象,相对于北方的独家独院,这里似乎没有么多的秘密存在,远远看去难分其界。突破空间的建造,临水而局,微波粼粼的倒影愈发显得秀雅玲珑,在进退起伏中变化幽深。镂窗半敞,流水拱桥宛自家中,移步换景,画舫商船,或游玩,或商贩,自窗下而过,诗情画意,虚实夸张,景中有景,景中有情清高鄙俗,高雅格调,处处透露出文学趣味。比起北方深宅大院里端庄的大家闺秀,江南女子便多了秀雅蕙质。
地域的永恒魅力 教案
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建筑的关系(一)教材分析《地域的永恒魅力》是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地域是影响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认识这个因素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美术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教材中从不同角度、不同美术门类入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在建筑方面,教材中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在住宅建筑方面,教材主要分析了中国的实例。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不同的气候、地形和各民族传统的差异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住宅建筑。
在这方面教材主要分析了北方住宅、南方住宅、闽、粤等地区的住宅形式并列举了大量的图片。
②在宗教建筑方面,教材分析了中国的寺庙、欧洲的教堂以及伊斯兰教建筑等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2.能力目标:了解在建筑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学会分析建筑的隐喻性特征。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的鉴赏,增加学生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学生分析1.高一学生具备了较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理解有关地域文化、地理环境的有关知识点。
2.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激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播放不同地域性风格的而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融欣赏、讲授为一体,使学生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比较鉴赏法:把本课图列分组,分别进行鉴赏、对比分析。
4.讨论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地理因素和宗教因素来分析各地建筑的隐喻性特征。
(六)教学过程。
高一美术 《地域永恒的魅力》教案
第十二课《地域永恒的魅力》——中国民居使用教材:湘版高中《美术鉴赏》课题名称:《地域永恒的魅力---中国民居》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艺术来说,生活如同大河的流水,对于生活来说,艺术就是水流翻滚的波浪,艺术的源头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母体。
生活给了艺术生命与力量,所以,艺术也是生活的反映。
一.教学分析1、学习需要分析:⑴学生特点分析:▼知识准备状态:本节课学习的部分知识涉及到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和生活常识等,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能力状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艺术品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差别。
按照他们的鉴赏水平和能力划分有三个水平阶段:水平较低的、水平一般的和水平较高的。
▼能力储备状态:①本节课所学习的民居建筑,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各种媒体上或多或少的接触过。
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一部分来源于生活---源自于学生所熟悉地方民居建筑。
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此类事物具有很高的探究心理和学习积极性。
⑵学生目标分析:▼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以及美术作品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联系生活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增加学生对中国建筑文化和家乡建筑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地域风貌》和《地域风貌影响艺术流派》。
本节课的内容是根据《地域风貌》加工浓缩而成的。
在这个课时中,学生将学习气候、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方面对建筑的影响;了解家乡建筑文化。
3、分析教材:美术作品和地域这二者的关系是本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地域是影响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认识这个因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鉴赏美术作品。
在地域知识的了解过程中,对建筑特点的认识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因此我设计了《中国民居与咱厝》这一节课。
4、教学方式:本节课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学在一种更为平等、民主,合作的环境下进行,真正体现教学相长。
高中美术《第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9教案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环境与古民居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对当地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不同地域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自然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的古代民居。
教学难点:地域性因素是如何影响古民居建筑的。
教具:电脑、多媒体教室。
一、新课导入:(5’)讲解并播放图片。
一、民居的概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地域的永恒魅力》之地域环境与古民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住房,我们现在的住房都是高楼大厦,那么我们的祖先居住的房子又是什么样的呢?《民居》(幻灯片)民居最简单直接的描述,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是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掩避体”,是一个“上栋下宇,以蔽风雨”的空间。
从建筑上讲,房子的存在需要场地,需要修建的材料,同时,房子的建造,凝聚着人类的聪明才智,他们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修建适合居住的房屋,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因此任何民居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性的特征。
二、不同地域的民居介绍(亚非欧)1、最原始的非洲茅草屋2、欧洲的石磊房子3、蒙古的蒙古包4、福建的永定楼5、安徽的徽派建筑6、云南的傣家竹楼三、地域环境影响当地的的民居建筑从这些图片资料上看,不同的地域所建造的房子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首先,人类生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这是因为古代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活动。
那么这个区域就是古代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地方。
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时候,人们的迁徙是很有限的。
比如:非洲人就在非洲生活,亚洲人就在亚洲生活,欧洲人就在欧洲生活。
图片其次,人类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只能就地取材,建造房屋。
例如:有的地方主要是以石头建造房屋,有的地方主要以木头建造房屋,还有的地方则是以泥、木头、草来建造房屋。
第三,经过长时间的生产生活,聪明的人们已经知道要想在当地生存,就必须建造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房子,才能供自己和家人遮风避雨。
安全、牢固是人们建造民居首选的考虑。
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
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
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不同地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传统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历程和传统特色;
3. 各地区代表性文化景观介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域文化吗?它有哪些特点?
2. 讲授(30分钟)
(1)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历程和传统特色,例如:华北平原、江南水乡、西南山区、东北冰雪等。
(3)通过图片等形式介绍各地区代表性文化景观,例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重庆洪崖洞等。
3. 活动(40分钟)
(1)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省份或城市,了解其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特色文化等,并制作展板进行展示。
(2)全班分享: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所选的省份或城市,并分享制作的展板。
4.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尊重
和欣赏不同地域文化。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分组活动和展示,了解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全班分享,评价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12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
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总课时编号:12课时:2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材分析:教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
2.地域性的材料对陶器制作的影响.3.不同地域的文化、地貌、风土人情对绘画流派的影响。
4.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建筑的影响。
地域是影响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认识这个因素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美术作品很有帮助。
教材中从不同角度、不同美术门类入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在原始社会的陶器生产方面,教材中主要分析了黑陶与山东境内的材料之间独特的对应关系。
而在绘画领域中,教材对于地域性因素如何影响美术风格和流派的形成分析得比较详细,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不同地域的差异会导致不同流派的形成,比如五代时期所谓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②相近的地域由于政治与经济上的差别而产生不同的流派。
比如教材中谈到的“浙派"与“吴门画派”.③不同的地理名胜也会导致画派的产生,比如“新安派”。
④气候、交通、文化等因素也会对绘画流派的产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像“佛罗伦萨画派”以及“威尼斯画派”就是如此.在建筑方面,教材中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在住宅建筑方面,教材主要分析了中国的实例。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不同的气候、地形和各民族传统的差异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住宅建筑。
在这方面教材主要分析了北方住宅、南方住宅、闽、粤等地区的住宅形式并列举了大量的图片。
②在宗教建筑方面,教材分析了中国的寺庙、欧洲的教堂以及伊斯兰教建筑等的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
2、使学生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教有代表性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采用比较式鉴赏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
2、请学生对自己生活地区的建筑以及其他的美术形式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或者分析它们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问题研究的开展,锻炼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审美鉴赏能力。
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
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域的永恒魅力”的含义和意义。
2. 通过阅读相关文章,了解不同地域的特点和魅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地域的感受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学生对地域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域的特点和魅力。
2.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地域的永恒魅力”的定义和意义。
2. 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就不同地域的特点和魅力进行讨论和交流。
3. 阅读和写作法:让学生读相关文章并进行写作,表达自己对地域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具准备:1. 相关文章。
2. 课件。
3. 笔记本电脑或手写笔记本。
六、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地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的魅力所在。
2. 通过这个引导,让学生了解地域的魅力概念。
Step 2: 讲授1. 将“地域的永恒魅力”定义为一种自然和人文的魅力,是一个地方所特有的吸引力,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生活。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永恒魅力可以传承和延伸至今?3. 着重强调地域的永恒魅力不仅是地方的自然景观,更包括各种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
Step 3: 课堂讨论1.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对这些地方的特点和魅力展开讨论。
2. 让学生就他们所熟知的城市或地方进行分享,了解更多不同地域的特点和魅力。
Step 4: 阅读和写作1. 让学生阅读与地域魅力有关的文章,鼓励他们发表阅读笔记或感想。
2. 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感受地域的永恒魅力。
3. 引导学生考虑以下问题:(1)有哪些方面可以代表一个地方的魅力?(2)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永恒魅力可以实现代代相传?(3)你认为地域的永恒魅力有何作用?七、课堂总结:1. 确认学生对地域的永恒魅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美术鉴赏《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创新性美术创作。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地域文化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章节的学习内容。
-新课导入:介绍地域文化背景,分析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地域文化的魅力。
4.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地域文化传承与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在鉴赏地域文化美术作品时的收获和感悟。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提出改进建议,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研究。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地域文化美术鉴赏方法。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态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2.教学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在美术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结合课本内容,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域文化主题,收集相关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
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一、探究地域魅力的定义和特点地域的永恒魅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无论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特色还是经济发展。
探究地域魅力的定义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吸引力和吸引游客的原因。
1.1 定义地域魅力地域魅力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地方吸引人们的特定特征或素质。
它可以是自然环境中的美景,也可以是人文历史上的名胜古迹。
一个地方的地域魅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包括景点风景、文化传承、当地特色等等。
1.2 地域魅力的特点地域魅力的特点是多样的。
不同地方的魅力来源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点。
•自然美景:自然景观是地域魅力中最常见和直观的特点。
比如壮丽的山脉、绵延的原野、湍急的河流等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是地域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老的建筑、民间工艺、节日庆典等都是展示一个地方魅力的重要因素。
•特色产业:地域魅力还可以通过当地特色产业来展现。
比如美食、手工艺品、特色产品等都能吸引游客体验和购买。
二、地域魅力的发展和保护地域魅力的发展和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个地方的魅力能否持久存在,不仅需要不断开发,还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
2.1 地域魅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地域魅力,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旅游开发: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文化传承:对于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之成为地域魅力的一部分。
•产业发展:挖掘和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能够提升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是地域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地域魅力的保护保护地域魅力是确保其永恒魅力的重要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得地域魅力能够持续存在。
•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维护地域魅力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旅游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业,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拥挤,保护地域魅力的原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
教学目的:
1、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
2、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域性因素对美术流派、建筑风格的影响。
难点:地域性因素如何影响美术流派、建筑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出示图片:不同地方的民居,让学生做直观的比较。
提出问题: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前面这些建筑的不同风格?学生看书回答(不同的地域)
(除教材的分析之外,教师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提示:北方因为日照时间短,所以住宅需要较多的阳光;南方雨水多,所以注重防雨;福建的圆形土楼主要是客家人修建的,有防御外人侵扰的功能;云南傣族竹楼,既是因为那里竹子多,也是因为需要防潮。
)
视频:特别介绍:高椅古村(中国少数民族民居)
高椅村位于湖南省会同县,沅水上游雪峰山脉的南麓,近贵州省。
杜甫《咏怀古迹》中有一联:“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句中“五溪”之一的雄溪,即现在的巫水,就在高椅的东面。
高椅这个名字听起来蛮特殊的,一问才知这里原名渡轮田,显然古代是一个渡口。
后来,因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依水,宛如一把太师椅,把村子拥抱,于是更名为高椅村。
村里85%以上的人都姓杨,据说是南宋诰封威远侯杨思远的后裔,都是侗族。
高椅居民群落以五通庙为中心,按梅花状向外辐射,大小纵横的巷道形成交通网络。
一色的的青砖封火高墙,两端成梯状的翘角马头高耸,夹峙着一条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纵横交错,曲折幽深。
每家每户独自的小院各自“天人合一”,又与邻家户户相通,是典型的明代江南营造法式,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沅湘特色兼侗
家风格。
走进大门,照壁上方尚留有色彩斑斓的绘画,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或瓜果牛羊,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主人是武将还是文人或者农家。
飞檐脊饰更是各有不同,极尽精美。
院子里都是木质的两层穿斗式结构的小楼。
厅堂、居室的门雕、格扇、栏杆都十分精巧。
站在村子的中心,你会发现,整个建筑群落与周遭的山水、园林地理分布奇巧自然,想想当时古人在此建造自己的房屋时,是很注意村中布局的整体和谐,珍护着一方风水。
前面,我们分析了地域因素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
我们就来看一下地域因素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二、课题展开:
1、对比欣赏
北京四合院:徽州民居
布局严整,院落敞亮飞檐高挑,低栏曲回
长幼有序,各居其室,作息方便亦动亦静、亦俗亦雅,映衬出自然的山水如画。
分析形成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北方纬度较高,日照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四合院的开阔布局能尽可能的加大光照面积,保证室内的光线充足,而南方较少考虑这个问题。
人文因素:封建家长制的思想严重泛滥,北京是中国的古都,是天子脚下,这种思想更加严重,反映在建筑上,就是北京四合院的布局,长幼有序,各居其室。
地理因素:我国北方多平原,所以建造的房子占地相对较大,这就是北京四合院显得大气的原因;而南方多丘陵地带,少平地,多水,因此房子大多较精致,面水背山。
以上,从自然、人文和地理方面的因素比较了北京四合院和徽州民居的不同,证明了地域因素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这部分主要由学生自己去讨论,总结,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
)
2、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宗教建筑如何受地域性因素影响的内容,并且进行分类总结。
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这种木结构体系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这么几个优点: a、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b、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c、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d、材料供应比
较方便。
(补充:基督教向往天国,所以尽量把教堂建得很高;泰姬陵四周的四个立柱,是沿用伊斯兰清真寺的形制;祈年殿是祭天的,从平面布局上可以看到四周的方形和中间的圆形的组合,这是表示“天圆地方”。
这些建筑都是一定的宗教观念和本土习俗相结合的产物。
)
天坛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每岁冬至日祭天的场所,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经嘉靖年间改建得以完善,形成一组形制严谨、井然有序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天坛内外有两重围墙,坛内主要建筑有两组,即祭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开始,三重檐分别覆以三种颜色的琉璃飞檐,有不同的含义:上檐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
到乾隆十六年(1751)改为三层均用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现在看到的祈年殿是由青色的琉璃圆顶、朱红油漆柱子、色彩绚丽的额枋构成,外观视觉效果富丽堂皇。
地域与美术流派:展示图片:先看下面的图片: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秦安大地湾出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距今约5500年),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
甘肃省博物馆藏。
器形为两头尖的圆柱体,下腹内收。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广泛流行的一种精美陶器,它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
主要特征是在陶坯上用赫、红黑等色进行绘饰的,再经压磨后烧制而成,其彩绘不易脱落。
彩陶彩绘及装饰图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纹饰大体有图案纹饰与动植物纹饰以及少数的人面纹,这些纹饰绚丽多彩,构图优美,一些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规整而富有变化,具有强烈的韵律性。
某些人与动物的奇妙构图,则具有一种原始巫术的神秘色彩。
蛋壳黑陶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26.5厘米,山东省日照县出土,山东省博物馆藏。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
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
黑陶工艺主要利用陶轮轮制的方法。
它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
黑陶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
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
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龙山黑陶文化和彩陶文化同属于新石器时代,但是,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龙山薄胎黑陶仅见于山东境内。
据推测,它之所以没有走出山东,与原料的区域限制有关,它的材质与一般的陶土不同,可能只有山东才有。
上面是地域因素对于陶器材料的限制,那么,地域因素对绘画造风格成影响吗?它怎样影响绘画风格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画:
茂林远岫图北宋李成
富春山居图(局部)元黄公望
这两幅画都描绘了山,那么,两幅画中的山石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有什么区别?首先,大致讲解两位画家的基本情况。
从两位画家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分别是一南一北两个地方,南北方的不同地域因素也就造成了两位画家表现风格的不同,《茂林远岫图》所绘主要为北方景色。
山岩裸露少土,多棱角凹凸,故皴法多以钉头皴为主。
少处山峦斜坡泥土履盖,用拖泥带水皴,须水墨结合,浑厚自然。
《富春山居图》画浙江富春山两岸初秋景色。
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
画面上坡陀起伏、林木森秀, 其间有村落、亭台、渔舟、小桥, 并写平沙及溪山深处的飞泉。
展披画卷, 景随人迁, 人随景移。
笔墨苍简清润。
历代凡见此画者, 无不叹为观止。
以上是不同地域的地理因素对绘画的影响。
3、小结:在内容上,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流派。
4、作业布置:仔细回忆,在自己生活的区域,有哪些能够代表本地特色的建筑,他们在哪些方面凸显了本地的特色,请与同学们交流后,写一篇大约4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请于下节课上课之前交来)
5、回顾,总结:本课运用多媒体课件,由教材结合课外的信息,让学生通过欣赏理解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背景会给美术美术创作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平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