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导语:数学是一门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问题导向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问题为导向,探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介绍几种优秀的设计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一、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
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此外,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单纯记忆算法和公式更为重要,这能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二、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法1. 开放性问题引导:教师可设定开放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法。
例如,给出一道加法题,让学生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激发他们思考数学问题的多样性。
2. 情景问题设计:通过情景问题的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场景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购物场景中设计问题,让学生计算实际商品的价格和找零金额。
3. 问题解决过程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验证解决方法的过程来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道几何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4. 探究性学习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探索数学知识,并引导他们总结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进行探索,让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的特点。
三、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例1. 教学目标:教授小学生数的时、分的概念。
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天有多少小时?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激发学生对时间概念的思考,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小时有60分钟,进而理解时和分的概念。
2. 教学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进行心算。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桂平市下湾镇中心小学黄深泉【内容摘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从了解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特征入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师生共同探究→揭示问题本质→总结引申反思”四个环节;提出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课堂教学四环节;实施建议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学的民主、和谐氛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
上课一开始,直接向学生呈现问题或任务,要求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则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策略支持,教学过程中不断循环该探究过程,直至学生独立或者合作成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人物。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学生预习自学的过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个又一个新问题的探究学习。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文化特征现代课堂教学提倡教师要将单纯的教学过程变为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即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历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与教师、同伴、教学文本等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生成和情感变化,体验、感悟学习中的奥妙和兴趣,以及因为成功或者失败给心灵所带来的那一份兴奋、喜悦、痛苦和失望。
为了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满足和符合现代教学特征,需要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联,超越传统的先预习、师生一问一答、满堂问、大叫大喊、独白式的课堂文化。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一、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注重背诵和应试,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和抵触情绪。
而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能够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种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二、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实施方式1. 设置情境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计算价格、找零等过程中学习加减法,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仅应该向学生提供问题,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事物并提出与几何形状相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 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群体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4.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在解答问题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课堂氛围的积极向上。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浅析“问题导向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与设计

浅析“问题导向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与设计1. 引言1.1 介绍问题导向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
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倡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探索,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取知识。
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学生不再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
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培养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问题导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1.2 阐述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问题导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积极参与的机会。
而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活跃,积极探索,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动机和愿景。
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推理、提出假设并验证,这些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问题导向式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共同探讨问题,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灵活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下面就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进行分析。
一、确定问题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中,确定一个引人入胜、有意义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赛跑、游戏、烹饪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确定了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和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更大?”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研究,得出正确的答案,并且解释每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不同。
三、合作学习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探究,让每个学生发言,达成共识,并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
四、强调问题解决过程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中,强调问题解决过程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强调问题解决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授数字运算时,可以通过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解决,让学生完成加、减、乘、除的运算,强调数字运算步骤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五、综合运用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中,综合运用也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综合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图形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学校的操场是什么形状?如果这个操场是一个矩形,面积是多少?如果校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园,面积是多少?”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来解决问题。
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逐渐降低,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教学环境和压力。
如何在核心问题引领下,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核心问题引领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核心问题引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基于此背景,深入探讨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今社会,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深入了解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调整,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通过探究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教学模式,可以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深入研究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重大,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当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核心问题引领下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摘要:学习来自思考,思考来自怀疑。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本质意义。
本文研究的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阐述了如何使用对症下药的教学模式从四个方面:创造问题情境,指导自我心理分析,合作解决问题,反馈和总结,为了探索和集成构建一个更令人兴奋的,有吸引力的和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实施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传统的授课式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应实行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思维框架体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小学生为中心,强调主动学习,并引发学习兴趣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强调以小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要强迫他们被动学习,抑制他们的创造力,强行灌输统一的答案或适合小学生的教师思维方式,这是要强迫他们把注意力从课堂外的世界移开,让他们害怕,为了学习而学习。
教师要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走进学习的大门,引导他们揭开世界的奥秘,回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小学生还处在对世界的初步探索阶段。
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学习知识,积累知识,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强调合作学习、人际互动、资讯共享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
不可能每个人都变成一个孤岛。
他们需要与他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和交流,所以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注重信息共享,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更积极地学习。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近年来,教育界对于数学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探讨和研究。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数学课堂模式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探讨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并就其优势和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被动接收者的角色。
而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在课堂上,老师会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求解问题、验证解答等一系列过程,这些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这能够锻炼学生的坚韧和毅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强调“死记硬背”,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公式和算法,而忽略了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
而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探究数学的本质和规律,使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彼此之间相互启发和促进,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呢?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浅析“问题导向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与设计

浅析“问题导向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与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概念、教学组织和设计三个方面对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概念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发现、定位、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总结问题背后的规律和思维方法。
问题导向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式教学,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点。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更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和规律。
1.提出引导性问题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老师需要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这些问题可以是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问题,互相交流意见和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动力。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来识别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共同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3.引导学生分享解决过程和成果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解决过程和策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从而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4.老师点拨和指导在学生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点和解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和规律。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应用。
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1. 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答疑解惑的作用,而不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2. 问题驱动,知识服务。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将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多维度教学,多元化评价。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强调多元化教学和评价,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和能力,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 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探索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面积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测量教室、操场的面积,引导他们发现面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在探索中逐步掌握面积的概念。
2.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分数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分数的图形模型,发现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4. 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活动,如课内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提供适当的情境和问题。
在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2. 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和表达的机会。
以问题为导向,开启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

以问题为导向,开启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
嘿,大家好呀!我是爱思考的小数学迷。
嘿,你们知道吗?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可好玩啦!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三个苹果,要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呢?”我们都开始动脑筋想办法。
有的说可以把每个苹果切成四份,这样每个小朋友就能分到三份。
有的说可以用除法来算,3 除以4 等于四分之三。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学会了分数的概念。
老师还经常用“问题串”来引导我们学习。
比如在学图形的时候,老师会问:“什么是三角形呀?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我们就一个一个问题地回答,慢慢地就对三角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一回,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幅画,上面有很多不同的图形,然后问我们:“这幅画里有哪些图形呢?分别有几个?”我们就仔细地观察画,找出各种图形,还数出了它们的数量。
这样我们不仅学会了认识图形,还学会了数数。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变得更爱思考,也更会学习了。
但是
有时候问题太难了,我们会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时候老师就会给我们
一些提示,或者让我们小组讨论,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嘿,你们知道吗?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就像一场刺激的冒险,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在这个新模式下,快乐地学习数学吧!。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并探讨其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一、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与意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式。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和思维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其次,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二、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设计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教授小学生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小明手中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那么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通过这样问题的设定,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实际物体,感受加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的加减法规则。
2. 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试错探究。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互相讨论和交流思路与方法。
例如,在教学小学生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你们分成小组,测量教室的长、宽,并计算出教室的面积。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测量结果,通过合作讨论和思考,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导向性教学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提供问题来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什么?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寻找问题本身的特点、找关联、归纳总结等方式,来获得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拓宽思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提问和引导,寻找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差距。
给学生提出一些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或错误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路,领会学科知识的普遍性和联系。
2.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从而让学生得到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提供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道路。
3.帮助学生排除思维误区和能力瓶颈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各种思维误区和能力瓶颈,例如遇到有分母的分数时,会感到或多或少的错乱和无助。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在阵阵思维压力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并树立信心,将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4.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又因为它能够引起学生探索和思考的热情,所以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对于那些深度学习和提高自己能力的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探讨问题,愉快地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
三、总结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探究问题本身和求解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探究和思考中逐渐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思
考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的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可以有以下应用: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
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难题,激发学生
的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设
计一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
创造力。
给学生一个数学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推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促使学
生之间进行思想碰撞和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在
团队中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可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
体会数学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探
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模
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导向问题是指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向问题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用。
下面将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导向问题教学模式。
一、引导学生思考1. 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小明的奶奶给了他1.5元,他买了一瓶汽水花了0.8元,还剩多少钱?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计算,从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面积计算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提出关于图形面积的问题,然后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激发学习动机1. 利用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几何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有趣的几何问题:如何用一张A4纸折叠成一个正方形?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学概念。
2. 利用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不直接给出解题方法,而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推理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1.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整数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过程中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对整数概念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特点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根基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感知、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和问题评价。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强调学习的实际性。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注重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动脑能力。
3. 强调学习的探究性。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发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1. 确定教学目标。
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要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学习分数时,可以提出“小明有5块巧克力,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多少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
3. 引导探究。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出去寻找身边的几何图形,并记录下来。
4. 引导解决问题。
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发现,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方程式时,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主设计方程式并解决问题。
5. 总结评价。
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和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结语: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1. 引言1.1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意义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意义十分重要。
该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合作与讨论,共同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正文2.1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
该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和提高技能,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学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和进行实践操作,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面向未来和社会需求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将问题纳入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用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2.2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式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水平,以便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导向教学计划。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表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推广。
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并且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相互合作,以及关注他人的思想和成就。
首先,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老师通常会介绍一些公式,然后让学生去学习和记忆这些公式,而问题为导向的课堂则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原则,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老师通常会讲解和解释,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工作。
然而,在问题为导向的课堂中,学生通常会组成小组,共同研究和探索问题,并且一起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相互合作和协作,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学生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知识灌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则能够让学生从问题出发,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培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用最少的篱笆将给定的区域围起来?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可以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习数据统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存在
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背诵,而重视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创造力相对较少。
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创造力,给他们
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压力。
因此,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通过提出问题、探
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数学教
学模式不同的是,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加注重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积极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平面几何”模块,传统教学模式下考虑的多是基本图形的
形状和面积,而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制作一张生日贺卡”等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绘制不同的图形组合,创造出一张美观的贺卡,进而能够了解到平面几
何中的各项基本知识。
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是增强
了学习乐趣和对数学的兴趣。
在问题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让学生在学习
中更加主动积极。
在探究问题中,学生需要进行讨论和辩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
究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体验去获得知识。
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
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桂平市下湾镇中心小学黄深泉【内容摘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从了解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特征入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师生共同探究→揭示问题本质→总结引申反思”四个环节;提出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课堂教学四环节;实施建议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学的民主、和谐氛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
上课一开始,直接向学生呈现问题或任务,要求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则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策略支持,教学过程中不断循环该探究过程,直至学生独立或者合作成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人物。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学生预习自学的过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个又一个新问题的探究学习。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文化特征现代课堂教学提倡教师要将单纯的教学过程变为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即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历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与教师、同伴、教学文本等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生成和情感变化,体验、感悟学习中的奥妙和兴趣,以及因为成功或者失败给心灵所带来的那一份兴奋、喜悦、痛苦和失望。
为了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满足和符合现代教学特征,需要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联,超越传统的先预习、师生一问一答、满堂问、大叫大喊、独白式的课堂文化。
学生要遵守“五要五不要”课堂教学制度,即要独立自主,要探究钻研,要写关键词,要花草图,要问问题;不要先看书,不要先讨论,不要喊叫,不要急于举手,不要等待老师。
教师要遵守“六要六不要”课堂教学制度,即不要过早地出现结论,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不要低估学生学习潜能,而是要高估学生能力;要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不要照本宣科或者刻板地执行教案;不要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复制知识。
这充分体现了多元、自由、民主、开放的教学文化特征:课堂教学中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赋予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其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由,释放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
二、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
其核心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有根据地引入对学生来说的“新问题”,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寻求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完成研究事物、探索知识、发现真理的过程。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课程改革试图通过课程体系,教材,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的变更,实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统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应是多样的,但数学的本质又决定了数学教学过程要体现以问题为中心,数学问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生活实际和现实世界;二是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发展与建构。
在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标准下教材为依托,通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专家点评、课后反思等环节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问题情景→师生共同探究→揭示问题本质→总结引申反思”。
1.创设问题情景。
第一个层次,教师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
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困惑及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以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
如教师提供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数学化,构造数学模型;将一些结论型问题(定理、性质、证明题等)改为探索性问题;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问题情景,获得新知识的生长点;运用某些思维方式(如特殊化、一般化、类比、联想、逆向思考等)形成发现问题情景等等。
第二个层次,由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这是较高的目标。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中,从呈现情景到激活情景,再到组织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教与学的活动是交互的。
当教师将情景呈现给学生后,教的活动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来进行,必须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
整个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都时刻变化着。
就教师而言,呈现问题情景后,要努力激活情景,让学生迅速发现问题。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情景,组织协调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时评价学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学生讨论、交流、反馈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潮,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能激励其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
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内化,而在练习巩固阶段要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生对问题探究过程的内化。
2.师生共同探究。
首先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地、自主地经历这一探索过程,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探究时间。
然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索,在讨论中释疑解难,在交流中提问置疑,在困惑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尝错中期待问题解决。
教师作为一位引导者参与学生之中进行探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困惑和认知差异并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3.揭示问题本质。
这一环节的核心就是让学生看到思维的过程。
教师要把问题解决的来龙去脉展示给学生,将问题解决的思路包括失败的思路暴露给学生,意在让学生从教师分析中懂得怎样去思考,怎样进行类比、联想、归纳、抽象、概括,等等。
使情景中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的适时提示与点拔使学生的问题式思维更加积极有效,同时也使教师处于一种积极的问题式思维状态。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中,教师必要时也可对最复杂的概念加以解释,但大多是预先创设的问题情景,组织和引导学生的独立认知活动。
学生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独立地作出结论和概括,对概念的定义、法则、公式、规律作出概述(在教师帮助下),或独立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于新的情景中。
这样的经常性的学习活动最终会引起思维活动结构的变化。
4.总结引申反思。
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分析、评价、归纳、总结、引申和反思。
如组织学生讨论自己有哪些收获和启示,能否将相关或相似问题进行推广,又如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方法进行评价,等等。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的问题引入。
设计有内在联系或有梯度的对学生有新鲜和刺激感的系列问题,通过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些都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
三、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直接影响到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的方式与程度。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而且要把问题问到“关节眼”上。
所提问题既要能反映“干什么”,从而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意图清楚,学生成竹在胸,整个课堂有的放矢。
又要能反映“为什么这样提”,问题设计要充分暴露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框架结构,问题提出必须科学、正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学生思维形成的反复性,我们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为基点,逐步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同时,还要借助信息技术中文字、符号、图形、数、式、表格等多种表达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情景,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本质的机会,将技术作为学习的综合组成部分。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理论着眼于学生学习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发展。
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不是教师无所作为,相反,教师工作将更复杂,难度将更高。
如何根据中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的动力,是我们进行模式研究的关键。
由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反映的是一个基本的教学序列,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会受到教学时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在一节课中并不一定能够完全体现。
此外,现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教的环节上,现行教材体系、教学时间、大班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素质、教学定势等都影响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的实施,随着新教材的试行、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都将逐步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的实施创造条件。
因此,我们更应着眼于教师教育观念、教师教学素质及教学定势的改变。
在学生课堂学习环节上,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学习者内部的原因。
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的好坏、问题的综合性程度的高低、学生思维的定势、现有经验的局限性以及对问题情景认识的清晰程度、解决问题时所需的时间等都会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的实施造成影响。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我们更应着眼于解剖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提供更科学、有效的问题情景,并激活问题情景,使问题的呈现更清晰,同时发展学生知识,传授各种推理方法,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运用现有的经验逐步深化对问题的综合性的认识。
综上所述,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养成,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只要教师对“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充分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积极改善教学环境,那么,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将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打造简约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