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公园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解
河滨公园案例分析
河滨公园案例分析案例一:广州市南沙大觉山海滨公园设计规划——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大角山海滨公园以打造广州市第一个海滨公园为目标,开发其沿江景观资源、滨海京广资源和岸线自然资源,促进江海景观建设,使南山融入广州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之都的建设中,也就成为了本规划的考虑及其重点所在。
大角山海滨公园位于广州南沙,濒临珠江出海口,居广州“南拓”前端的突显区域,是广州通向海洋的第一个景观地带,景观建设条件十分优越。
大角山海滨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北接大角山、南临凫洲水道、西壤规划住宅区、冬恋虎门水道。
规划面积为85公顷。
园区内江(海)岸线长2.2千米,规划设计范围内为滩涂和养殖塘,无建筑设施。
大角山海滨公园定性为以城市滨海区开发建设相结合,融大角山森林生态与珠江入海口海洋生态为一体,营造具有广州海洋卫华、岭南文化内海及南沙将设特征,含海滨度假、海上观光、休闲娱乐、饮食文化等内容的游乐度假休闲型海滨公园。
大角山海滨公园的功能定位是自然生态、历史文脉、海滨度假、海上观光、滨海休闲、美食文化、侵害娱乐、体育健身。
大角山海滨公园的文化脉络主要体现广州历史、海上丝绸之路、南沙建设三个方面。
其规划设计理念为双韵缘海洋·十景缀珠江。
利用自然之韵和文化之韵营造公寓昂的十大景观——海星沙海滩、海洋文化广场、千岛湖、七彩水森林你、海上绿洲、潮汐园、水上乐园、明珠台、病害步行街、演舞台。
够哦那个院设计既体现依山、伴江、滨海的地貌景观特色、有突出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色,表达出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对江海的依恋、对岭南文化的执着、对惋惜的追思、和对未来的企盼。
大角山海滨公园分为海星沙景区、文化园景区、滨海景区、海上森林景区和江畔闲恬景区。
大角山海滨公园植物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以自然、生态、艺术、美观为准则,尽量遵循自然天成、少人工雕凿。
组合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红树林沿海岸和水湾构成的红树林植物空间;有植物和水体围合的植物水域空间;有草地和乔灌木维和的草地植物空间;有岸线、水体和亲水植物维和的临水植物空间;有广场、建筑和植物温和的空间及沙滩椰林空间。
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公园作为城市中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好的公园景观设计能为人们提供美丽舒适的环境,并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个具体案例,来探讨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素和实践经验。
案例:某城市中心公园该城市中心公园位于市区的核心地带,占地面积约20公顷。
本公园的设计目标是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和社交互动的场所,同时与周围的建筑环境相协调。
1. 总体规划设计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是公园景观设计的基础。
在这个案例中,设计师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游乐区、草坪区、花卉区、运动区等。
每个功能区域都有独特的设计元素,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设计师还考虑了公园的通道布置,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流动和游览整个公园。
2. 植物配置设计植物是公园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在该案例中,设计师选择了不同种类的植物来丰富公园的景观。
草坪区域采用了柔软的草地,提供了一个适合野餐和户外活动的场所。
花卉区域则以各种花卉的搭配和季节性的变化为特色,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景观效果。
此外,公园还种植了一些乔木和灌木,为人们提供了阴凉和绿色环境。
3. 设施与装饰设计为了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公园中设置了各类设施和装饰。
游乐区配备了儿童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等,让孩子们能够尽情的玩耍。
运动区则设置了篮球场、足球场等,为喜爱户外运动的人们提供了场所。
此外,公园中还建造了露天舞台和音乐喷泉等装饰性的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文化娱乐的活动。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设计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设计已经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该案例中,设计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公园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来回收雨水,并用于灌溉植物。
同时,公园中还设置了太阳能灯和垃圾分类回收站等设施,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结论以上是对某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
通过该案例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公园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总体规划、植物配置、设施与装饰设计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设计等要素。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目的与意义 (3)1.2 研究方法 (4)1.3 设计案例选择依据 (5)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概述 (6)2.1 定义与功能 (7)2.2 设计原则 (8)2.3 常见的设计元素 (9)3. 案例分析 (11)3.1 案例一 (12)3.1.1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14)3.1.2 设计理念与特色 (15)3.1.3 植物配置与水体设计 (16)3.1.4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18)3.1.5 现代维护与修复 (19)3.2 案例二 (20)3.2.1 地理位置与规划背景 (22)3.2.2 设计理念与创新点 (23)3.2.3 植物生态设计 (24)3.2.4 公共艺术与活动场地 (25)3.2.5 可持续性设计 (27)3.3 案例三 (28)3.3.1 地理位置与开发规划 (30)3.3.2 现代都市设计理念 (31)3.3.3 多功能与活动空间 (33)3.3.4 水与绿色技术的应用 (34)3.3.5 环境教育与康健设计 (36)4. 对比与分析 (38)4.1 设计理念的比较 (39)4.2 功能与用途的异同 (41)4.3 植物配置与生态设计的差异 (42)4.4 空间布局与用户体验 (43)4.5 可持续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44)5. 结论与建议 (46)5.1 总结各案例公园设计的成功之处 (48)5.2 未来城市公园设计的展望与建议 (49)5.3 对其他城市公园设计的启示 (51)1. 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分析一系列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案例,以期通过跨案例的研究,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景观设计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公园进行考察,本报告将探讨设计师如何平衡功能性与美观性,如何在满足公众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也考虑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与的重要性。
案例选择:介绍所选城市公园的基本概况,包括位置、面积、设计理念以及维护状况。
公园建设案例
公园建设案例公园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环境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公园建设案例的分析,总结经验与启示,以期为我国公园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公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在公园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不合理、建设质量不高、管理不善等。
为此,研究公园建设案例,总结经验与教训,对提高我国公园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园建设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城市中央公园某城市中央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100公顷。
建设背景是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市中心区域绿化面积严重不足,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为改善城市环境,政府决定在该地块建设中央公园。
设计理念与特色:在保持原有地貌和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设计。
公园内设有大型绿地、湖泊、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既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又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项目成效:中央公园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中心的绿化率,改善了空气质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同时,公园内的文化活动中心也成为举办各类展览、演出的重要场所,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2.案例二:某城市湿地公园某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城市边缘,占地面积约60公顷。
建设背景是由于城市扩张,原有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政府决定建设湿地公园。
设计理念与特色:充分利用湿地自然景观,注重生态保护与恢复。
公园内设有观鸟区、休闲区、科普教育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了解湿地的平台。
项目成效:湿地公园的建设有效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鸟类栖息繁衍。
同时,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提升了城市生态品质。
3.案例三:某城市社区公园某城市社区公园位于城市住宅区,占地面积约30公顷。
建设背景是由于城市居民对就近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满足市民需求,政府决定在该地块建设社区公园。
设计理念与特色: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注重公园功能多样性。
园林规划设计公园案例分析
戴拉寇特剧院 Delacorte Theater
纽约中央公园(NewYork Central Park)
Park Aanalysis
眺望台城堡 Belvedere Castle
纽约中央公园(NewYork Central Park)
Park Aanalysis
保护水域 Conservatory Water
网球场 Tennis Courts
纽约中央公园(NewYork Central Park)
Park Aanalysis
杰奎琳水库 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Reservoir 围绕水库的人行道,是禁止自行车和轮滑的,所以在这里散步是比较不错的!
纽约中央公园(NewYork Central Park)
纽约中央公园(NewYork Central Park)
Park Aanalysis
中央公园四周有低矮围墙。大门在南端,全园四周有许多随意出入口,园外两侧交通十分便利。在当时为方便游人乘马车、骑马和步行来园,他们充分利用地形层次变化设计了车道、马道、和游步道系统,各自分流,在相互穿越时利用桥涵解决。瓦克斯设计的桥梁没有一个重复。为不防碍景观,涵洞多置在低洼处,用植物巧妙地加以隐蔽。公园内部道路网的组织考虑到能均匀地疏散游人,使游人一进园就能沿着各种道路很快达到自己理想的场所。直到现在,中央公园的交通网络基本上还保留了原来的框架。
由于中央公园地处曼哈顿闹市中心,这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他们意识到必须合理地处理好公园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关系以及规划好园内的道路。在现今汽车泛滥的世界上,许多城市都为穿园交通而困扰。该设计根据地形高差、采用立交方式构筑了四条不属于公园内部的东西向穿园公路,既隐蔽又方便。又不妨碍园内游人的活动。至今人们仍认为在组织和协调城市交通方面,这一设计不愧是一个成功的先例。
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景观设计在提升公园环境质量、增强人们的亲近感和活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通过对某一公园的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
一、背景介绍该公园位于城市中心,是一处作为城市绿化与环境改善的重要项目。
设计团队希望建立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美丽和亲近自然的场所。
二、设计理念1. 自然融合:设计师通过合理布局植被、绿化带等元素,将公园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出富有自然气息的景观。
2. 引入水景:在公园范围内布置了多个水域,如喷泉、人工湖等,既为市民提供了观赏的机会,又增添了公园的景观魅力。
3. 人文历史: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本地的历史文化特点,通过设置雕塑、纪念碑等艺术品,将人文与景观完美结合。
三、实施过程1. 规划与设计:设计团队在进行规划与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公园周边环境、景观特色以及市民需求。
通过多次研讨会与专家意见征询,最终形成了详细的设计方案。
2. 施工与建设:公园的施工过程分为多个阶段进行,从土地准备到植物的选择与布置,每个环节都经过认真计划与精心组织。
同时,项目团队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合作,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 设施设置:公园内的设施设置也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带、游乐场、步道等设施的位置、布局以及细节设计都需要精心考虑,以提供给市民更好的使用体验。
四、效果评估1. 绿化改善:公园建成后,通过自然生态的修复与植被的引入,成功改善了周边环境的绿化状况,提升了大气质量,并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绿色风景线。
2. 受欢迎程度:公园开放后,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游览、休闲娱乐。
游客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公园的景观设计和环境质量得到了普遍认可。
3. 社区影响:公园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周边社区的发展。
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周边商业活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该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设计团队在创造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公园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经典公园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解(课堂PPT)
C
10
w
C
11
w
C
12
w
C
13
w
C
14
w
C
15
w
C
16
w
C
17
w
平 面 图
C
18
w
• 3.2功能分区
• 活动区:
• 1.水上活动区——银锄湖面积约十公顷,湖面宽达 三百多米,容纳三百多条游船,并可开展水上体育 活动。长约六百米的河湾,为游船提供了回荡,游 憩的幽静水域。
家山经此流入西湖,这条小溪就叫花港。当
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港侧畔建了一座别墅,
称为"卢园"。园内叠石为山,凿地为池,畜
养异色鱼,于是游人萃集,雅士题咏,称为
"花港观鱼",成为西湖十景之一。旧时只有
一池、一碑、三亩地。解放后经扩建,全园
由鱼池古迹、红鱼池、牡丹亭、花港、大草
坪和密林六个部分组成。
C
23
C
2
w
平 面 图
C
3
w
• 1.2功能分区
• 活动区:
• 儿童活动区——紧邻南大门的西侧地段,有 供幼儿活动的一般游具区,结合假山地形构 筑的供学龄儿童活动的钻洞,越障,滑道等 组合游具区,以及在林间空地上新设置的大 型电动游具。
• 展览馆区——位于儿童活动区以北,展览馆 面积约1500m2 ,供科普,书画,宣教等 展览之用。馆前邻接大草坪,休息广场及小 卖部休息廊。
• 4.大型电动游具区——八十年代新辟的游艺活动区, 建有“宇宙飞船”,“游龙戏水”等大型电动游具。
优秀的城市公园经典案例赏析
优秀的城市公园经典案例赏析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
1858年,他与沃克共同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
这一事件不仅开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这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
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对于城市公园,学术界尚无统一的概念界定,但通过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及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城市公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次,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但随着城市旅游的开展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城市公园将不再单一的服务于市民,也将服务于旅游者;再次,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游憩、娱乐,而且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动,城市公园将会增加更多的休闲、游憩、娱乐等主题的产品。
城市公园不仅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具有美化城市、调节城市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和防灾减灾等多种生态效应。
高质量的公园,形象鲜明、功能多样,往往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标志。
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开放空间,公园建设不仅是休闲传统的延续,更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格和精神气质,也反映着一个城市市民的心态、追求和品位。
但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老百姓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城市传统公园的发展较为滞后,使得传统公园与需求无法平衡。
城市传统公园虽然有所改造及更新,但仍然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公园与城市界限明显,与城市环境割裂。
2、环境压力、交通压力增大。
3、配套设施不完善并缺乏维护。
4、功能不完善,无法满足当代人休闲生活的多种需求。
5、开发不合理。
很多公园实行“免费”政策后,通过引入各种经营活动来增加收入,而其中很多活动与公园本身并不符,破坏了公园安详静谧的环境,同时,也破坏了公园原本的文化氛围。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实例,探讨其设计理念、布局规划和景观元素的运用,旨在了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1. 项目背景这个城市公园位于某某市中心,占地面积约为XX平方米,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设计师在规划初期确定了公园的主题为“城市与自然的交融”,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美观的绿地环境。
2. 设计理念设计师旨在通过景观设计将城市公园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公共空间。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注重以下几个方面:2.1 城市与自然的融合设计师将城市元素与自然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物配置打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自然景观。
例如,在公园中心设置了一个人工湖泊,周围种植了多种花草树木,既增加了城市生态环境,又提供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2.2 可持续发展设计师注重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植物选择上,倾向于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土植物,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从景观材料的选择上,也倾向于使用环保材料,如可回收利用的木材、环保砖石等。
3. 布局规划在城市公园的布局规划上,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公园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和景观元素的有机组合,以提供多样化的体验空间。
3.1 主入口区域公园的主入口区域位于东侧,设计师采用了多层次的设计手法,包括弯曲的入口道路、绿植围合的广场和艺术雕塑等,营造出欢迎和引导人流的效果。
3.2 活动区域公园的中央区域为主要的活动区域,设计师在这一区域设置了开阔的草地、亲水平台、露天剧场等功能,并合理布局了休闲设施如座椅、游乐设施等,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3.3 绿化带和步行道设计师在公园四周设置了一道绿化带和步行道,将公园与周边的城市环境有机地连接起来。
绿化带上种植了各种树木和灌木,以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散步的场所。
经典公园景观设计规划案例详解
在植物设计方案中,以保留场地当中的芦苇/香蒲、柳树、红柳等树木(去除柏树等常绿植物) 为主要原则,对场地当中的现状芦苇/香蒲进行生态恢复,再适当的补植芦苇/香蒲、红柳植物, 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态基底环境;配合草花类植物,再适当点缀本地常见的景观乔木,形成以芦 苇/香蒲、红柳为基底的、舒适宜人的生态植物群落景观。在植物景观体验的塑造方面,通过大 面积铺设草本花卉植物,形成生态、自然的群落植物景观,配合现有的乔木及芦苇/香蒲植物, 形成自由、旺盛的野生植物群落景观。
毕路德设计理念从融合地域特色、凸显生态低碳、以人为本三大主题核心入手,展示塞上湖城,西北水乡,山水相连的 城市风情,塑造西北江南景致的“神话”,打造水城一体的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轴线,展示多彩银川的魅力 与品位。设计思路围绕在城市的核心地段打造展示城市魅力的空间舞台为目标,立足场地空间的落差,结合银川生态立 市、塞上湖城的城市定位,打破绿化隔离的客观存在,缩小城市与亲水之间的距离。创造性地运用抽象手法,从地道的 文化中引申出“折线”与“水波”形式作为场地造型的基调,创造生态的退台空间,编制新的城市体验载体,形成一个 水城交融的城市舞台,实现城市魅力的尽情展现。打造一个有序列层次的空间体验界面,使生态滨水形象得以形成。
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的生态之水功能区,在动线设计上注重自然景观,原生态地貌的利用。 根据“折线”造型的生态退台空间与曲折的亲水游步道的设计,打造流畅迂回的自然(半被动) 流线;细节设计以生态自然的感受为主导,灯具设计将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贯穿其中,使用绿色 的照明器具与设备,避免光污染等有害光的出现。强调区域空间特色,注重设计语汇的连续性。 城市家具,隐逸于场地中,以生态、简约、舒适为主;材料运用方面,主张传统材料应用于现代 设计中,使设计体现时代精神。
公园案例分析
公园案例分析
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举办活动等多功能的室外空间,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公园不仅是绿化景观,更是提供大自然接触和放松身心的场所。
本文将以某市建设的一个公园为例,从设计理念、功能设置、设施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
该公园的设计理念以“自然、生态、健康”为核心,注重打造绿色和谐的环境,为市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场所。
公园布局广阔,充分融入周边自然环境,利用地势高低变化,营造出起伏有致的地形地貌,增加了公园的美感和趣味性。
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公园采用生态景观设计,大量引进湿地、花坛和草坪等植被,打造了一个生态绿洲。
公园的功能设置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休闲娱乐区、健身活动区、文化活动区等。
休闲娱乐区设置了游乐设施、休息座椅和咖啡馆等,满足了市民朋友们的休闲需求。
健身活动区设立了户外健身器材和健步道,为市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场所。
此外,公园还设有文化活动区,举办各种展览、演出等文艺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公园的设施完善,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
公园内设置了公共厕所和休息站,方便市民出行和休息。
此外,公园还配置了夜间照明设备和监控系统,提高了夜间安全性,方便市民在夜晚进行休闲活动。
对于残疾人群体,公园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和残疾人专用座椅等设施,使得公园更加人性化和包容性。
总体而言,该公园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丰富的功能设置和完
善的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优质的休闲娱乐场所。
公园的建设不仅增强了城市的绿化环境和生态意识,更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公园设计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公园设计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公园设计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公园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展示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的窗口。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景观设计案例,探讨公园设计的要点和特点。
案例介绍该案例位于某中国城市中心地段,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公园坐落在城市的繁忙商业区,周边环境复杂,人流密集。
设计师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绿色、舒适的休憩场所,同时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
1. 空间规划与布局公园的空间规划和布局是设计的重要基础。
设计师通过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和人流状况,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休闲区、活动区、花坛区等。
不同功能区域之间通过自然流线和景观元素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绿化与植物选择绿化是公园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设计师在公园中大量运用了乔木、灌木和花卉等植物,以提供阴凉和美丽的景观。
针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设计师精心选择了适应性强、四季美观的植物品种,确保公园的绿化效果持久稳定。
3. 水景设计水景是该公园设计的亮点之一。
设计师在公园中设置了多个水池和喷泉,为游客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同时,水景也起到了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的作用,提升了公园的舒适度和环境质量。
4. 艺术装置与雕塑艺术装置和雕塑是公园设计中常见的元素之一。
在该案例中,设计师巧妙地将当地的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展示区。
这些艺术装置和雕塑不仅丰富了公园的景观层次,还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互动的机会。
5. 设施与活动空间公园设计考虑到了人们的不同需求和活动,因此在公园中设置了各种设施和活动空间。
比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区、露天音乐舞台等。
这些设施和空间不仅提供了娱乐和锻炼的场所,也增加了公园的社交功能和互动性。
6. 可持续性设计在当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公园设计也应考虑到可持续性的要求。
设计师在该案例中采用了多种可持续的设计策略,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太阳能照明设施等,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h
7
四、设计手法
公园的红飘带钢结构随 河岸绵延五百米,在夜 间会被点亮。秦皇岛市 曾考虑了两个针对此公 园改造的设想,包括用 硬混凝土铺设大部分区 域,以观赏花卉装点河 床的思路。俞孔坚对此 区域主持景观设计,他 尽量使用本土植物并尽 可能的保持地形原貌, 来打造更符合当地特色 的自然景观。
h
8
h
17
七、植物配置
喜光而稍耐荫。能适应较 冷气候。根深而发达。对 土壤要求不严,抗风,也 耐干旱、瘠薄,尤其能适 应城市土壤板结等不良环 境条件。但在低洼积水处 生长不良。对二氧化硫和 烟尘等污染的抗性较强。 幼龄时生长较快,以后中 速生长,寿命很长。老树 易成空洞,但潜伏芽寿命 长,有利树冠更新。原产 中国,现南北各省区广泛 栽培,华北和黄土高原地 区尤为多见。
h
12
七、植物配置
柿(学名: Diospyros kaki Thunb.) 是柿科,柿属落叶大乔 木。柿树是深根性树种, 又是阳性树种,喜温暖 气侯,充足阳光和深厚、 肥沃、湿润、排水良好 的土壤,适生于中性土 壤,较能耐寒,但较能 耐瘠薄,抗旱性强,不 耐盐碱土。
h
13
七、植物配置
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 因树上放养白蜡虫,故 取名白蜡树,又是固沙 树种,木犀科白蜡属植 物的通称,又称梣 (cén)。中国约有20 余种白蜡树。木材坚韧, 耐水湿,制做家具、农 具、胶合板等用;落叶 乔木,高10-12米;树 皮灰褐色,纵裂。白蜡 树属于喜光树种,对霜 冻较敏感。喜深厚较肥 沃湿润的土壤,常见于 平原或河谷地带,较耐 轻盐碱性土。
h
14
七、植物配置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 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 共有100多类品种,其 中中国有50多种。 植物上,杨树隶 属杨柳科。本科有三个 属,即:杨属、柳属、 钻天柳属。
综合性公园案例分析
综合性公园案例分析综合性公园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中,建设综合性公园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某城市的综合性公园为例,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
首先,该综合性公园的规划充分考虑了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
公园的选址和规划充分考虑了城市的人口分布、交通便利性等因素,使得公园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的休闲娱乐场所。
同时,公园规划中还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并进行了合理的绿化设计,使得公园成为了城市中的一片绿洲。
其次,公园的建设注重了功能的多样性。
公园内设置了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区等多种功能区域,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的市民的需求。
同时,公园内还设置了文化活动广场、音乐喷泉等文化设施,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种多功能性的设计,使得公园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
此外,公园的管理与运营也值得肯定。
公园管理部门注重了公园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持了公园的整洁与秩序。
同时,公园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吸引了更多市民前来参与,活跃了公园的氛围。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规划与建设中加以解决。
比如,公园内的停车设施相对不足,导致周边道路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
另外,公园内的部分设施老化严重,需要进行更新与改造。
这些问题需要公园管理部门与城市规划部门共同努力,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综合性公园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对该综合性公园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经验,为今后其他城市的公园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希望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能够更加注重公园的建设与管理,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公园是城市中供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其景观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本文将对某市中心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公园的整体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打造出独特的景观。
比如,该公园位于山脚下,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山体的自然优势,将游步道沿着山势蜿蜒而上,让游客在漫步间感受到山水相依的美妙。
其次,植物的选择和布局也是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
在该公园中,设计师注重了植被的多样性和季节性,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使得四季皆有花开,让游客在不同的季节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景色和氛围。
同时,植物的布局也考虑到了游客的视觉效果和行走路线,使得整个公园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再者,公园的景观设施也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在该公园中,设计师巧妙地设置了各种休闲设施,如亭台、长椅、健身器材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景观设施的风格与公园整体风貌相统一,使得游客在休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与现代的融合。
最后,公园的水系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该公园中,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了山泉水资源,打造了多处水景,如小溪、喷泉等,使得整个公园充满了水的活力和动感。
水景的设置不仅增添了公园的美感,也为游客带来了清凉和愉悦的体验。
综上所述,该市中心公园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植物配置、景观设施和水系设计等多个方面,使得整个公园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优美宜人的休闲场所。
希望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能够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静游憩区——分设八个景点。 • 花卉苗圃区。 • 行政管理区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布 局 图
3.3布局特点
• 规划布局模拟天然山水,既借鉴颐和园,又有江南 园林特色,构成一湖,二山,三池,四岛的轮廓多 变的景观。银锄湖和铁臂山为公园的平面和立面的 构图中心,周围布局不同的功能区和景点。水体聚 散结合,曲折多变。主要的沿湖景点——北岸临湖 廊,东岸夕照廊,南岛朝霞榭及西岸碧萝餐厅,互 相因借,丰富了沿湖景观。建筑体量一般较小,隐 于山水绿化之中,起了点景的作用。
• 2.大草坪——在公园北部景区,以东西长200米, 南北宽80米的大草坪为主体,供青少年开展集体活 动。草坪北邻西里湖,视野开阔,可远眺湖光山色。 草坪其余三面以土丘及常绿树林带与其他景区分隔。 草地边缘丛植雪松,形成葱翠,高耸的景观,草地 中间并配置了树群和小亭。
• 3.红鱼池——位于公园中部景区,为公园平面构图 的中心。主体为大片鱼塘,水中置岛,以曲桥,土 堤与外围园地相接。原规划设置亭,廊,榭三组建 筑环抱中央鱼池,将鱼池分为内外二个空间,以造 成园中之园,层次丰富的空间。
空间布局特征图二
• 4.3布局特点
• 公园布局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特点,景区划分 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和特色,动静活动布局合理。
• 空间构图吸取我国古典园林的手法,开合收放,层 次丰富,不是一览无余。平面构图和立面构图中心 形成重点区域
• 主要导游线连贯各个景区,组成一个整体的,富于 变化的,虚实对比的连续构图。又运用现代园林手 法,以草地和植物为主体组景,具有开朗,明快的 特色。
经典公园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LOGO
一 上海中山公园
• 1.1概况:
上海中山公园是上海近代城市公园之一。位于 长宁区中心长宁路780号,坐北朝南。东邻兆丰别 墅,西与花园村、苏家角相连,北界万航渡路,全 园面积21万平方米。1914年由英商的私家花园改 建,初名兆丰公园(JessfieldGarden)。1944年 改名中山公园至今。解放后,在保留原有风格基础 上,新增了牡丹园、梅园、月季园和樱花园等,从 而丰富了公园的四时景色。规划分两个大区:活动 区和游憩区 。
• 造景方面采用以植物景观为主体的自然式布局,草地,树木, 花径,结合溪塘水体,缓坡小丘,构成具有浓郁的村野气息 的景观。符合现代公园真谛。
在景域空间的总体组织上,葱郁的密林和开敞的草地,半开 敞的疏林相间串联,以弯曲变化的顺畅的园路贯穿,形成一 条有敞闭,大小,明暗变化的景域展示程序。
•
Company Logo
• 反映时代特色和传统山水营造手法的借鉴,如银锄 湖、铁壁山,取毛泽东《送瘟神》诗中“天连五岭 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句,将园中人工湖命名 为“银锄湖”,大土山命名为“铁臂山”。
Company Logo
四 杭州花港观鱼
• 4.1概况:
Company Logo
• 3.文娱活动区——公园南部,临近南大门,辟有供 群众开展集体活动的大草坪,长140米,宽60多米。 草坪东端竖工人塑像,西端建有露天舞台。
• 4.大型电动游具区——八十年代新辟的游艺活动区, 建有“宇宙飞船”,“游龙戏水”等大型电动游具。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平 面 图
• 1.2功能分区
• 活动区:
• 儿童活动区——紧邻南大门的西侧地段,有 供幼儿活动的一般游具区,结合假山地形构 筑的供学龄儿童活动的钻洞,越障,滑道等 组合游具区,以及在林间空地上新设置的大 型电动游具。
Company Logo
• 3.牡丹园——以牡丹亭为景区轴线的焦点,两侧 栽植牡丹,芍药,配以点置山石和丁香,红枫, 桃,梅等观赏树木花卉。前端主景为大型牡丹花 坛。该景区东部入口处面临大片草坪,北边以水 杉密林为背景,突出衬托出低矮平坦的牡丹花坛 主题。
• 4.假山花木园——公园中部的蜂腰地段,顺其狭 窄地形,布置了密集的曲折小路,形成五十多块 地形起伏的假山小丘,分块栽植各种观赏乔灌木 和花卉,并构筑假山,流泉,水池,小桥,曲径, 别具自然情趣。
位于西湖西南角,东连苏堤、西接环湖西
路,是一个介于小南湖和西里湖的半岛,面
积近三百亩。早在南宋时,有一条小溪从花
家山经此流入西湖,这条小溪就叫花港。当
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港侧畔建了一座别墅,
称为"卢园"。园内叠石为山,凿地为池,畜
养异色鱼,于是游人萃集,雅士题咏,称为
"花港观鱼",成为西湖十景之一。旧时只有
一池、一碑、三亩地。解放后经扩建,全园
由鱼池古迹、红鱼池、牡丹亭、花港、大草
坪和密林六个部分组成。
Company Logo
平 面 图
• 4.2功能分区
• 1.鱼池古迹——在公园东部景区,由苏堤进入东大 门,北侧临湖即是旧鱼池和御碑亭,为花港观鱼旧 址。景区中部为筑有湖石假山和藏山亭的一片草坪。 草坪南接蒋庄——建有民国初年的私家园林。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魏文伯取《宋书·宗悫传》 中“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意,将园名改为“长风 公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1.3分析
• 布局方面功能分区明显 动静安排合理,强调水体焦点布局, 山水骨架在空间分隔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水体布局上,以小面积溪塘分散设置,有效地丰富了各景 区的景色。公园南部主体水域溪长岸曲,密切联系东假山, 入口活动区的大草地三个景区。假山布局上,紧靠公园边缘 堆筑土山,植以密林,既能阻隔公园与干道,街坊,学校等 相邻单位的干扰,保证环境的安静,又有利于创造良好的造 景条件。
• 6.新花港——位于公园南部景区,设有草坪,疏林, 亭廊及花港茶室。茶室坐落在花港和小南湖交汇处, 旗岸临水,可与蒋庄,牡丹亭相互因借。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布局图一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平 面 图
• 3.2功能分区
• 活动区:
• 1.水上活动区——银锄湖面积约十公顷,湖面宽达 三百多米,容纳三百多条游船,并可开展水上体育 活动。长约六百米的河湾,为游船提供了回荡,游 憩的幽静水域。
• 2.青少年活动区——在公园北端,临近北大门主要 入口。以草坪和女民兵塑像组成活动区的序景,形 式多样的游具布局在地形起伏的山坡松林中,构成 长达六百多米的“勇敢者的道路”,尽端为黑松山 主峰为结景。
Company Logo
布局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上海长风公园
• 3.1概况:
公园建设始于1957年4月4日,于1959年国庆节建 成开放,是上海市大型的综合性公园,唯一的山水 公园。位于大渡河路189号,东邻华东师范大学, 南进吴淞江,西靠大渡河北路,北临怒江路。全园 设四门,面积36.56万平方米。公园总体布局模拟 自然,园景以湖为主,山水结合,浩瀚的湖面和26 米高的铁臂山构成全园独特的景观。规划分四个大 区:活动区、游憩区 、花卉苗圃区和行政管理区。
• 2.大草坪——公园中部草坪,东西长约180米, 南北宽约90米,面积宽阔。草地北边成片丛植香 樟,广玉兰,银杏等高大乔木,阻隔园外杂乱景 物,形成良好的绿障背景,大乔木前配置樱花, 桃,夹竹桃等中低层花木。花木前以带状花草与 草地相接,构成以植物群体形态,层次,色彩为 主体的景观。林间植有樱花亭,大理石亭及休息 廊。草地南边空间开敞,面向水塘小岛,丰富了 景观层次。
• 展览馆区——位于儿童活动区以北,展览馆 面积约1500m2 ,供科普,书画,宣教等 展览之用。馆前邻接大草坪,休息广场及小 卖部休息廊。
• 文娱活动区——位于公园西端,旧址为动物 园,后改建为游泳池,溜冰场和小剧场。
Company Logo
• 游憩区:
• 1.东假山——紧邻南大门的东侧景区,构景中心 是清溪曲水,岸北一片樟林,岸南一片绿茵,东 侧外围筑有长约150米的土丘假山,所以与园外 街坊有良好的隔离,并构成林木的背景。
Company Logo
• 5.疏林草坪——草坪在公园西部,邻接假山花木 园,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在中心处有 一块长宽50-60米的草地,三面丛植各种观赏树 木,间以花灌木,以多层次的树丛形态组合,构 成旷野的疏林草地景观。
• 6.西假山——原为苗圃,七十年代结合人防工程 堆筑大假山,平面呈“L”形,长宽100多米。北 坡山脚凿有水池,池畔为月季园,春在亭。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 4.牡丹园——位于公园中部景区,临接红鱼池,为 公园的立面构图中心。筑有土丘假山,山顶置牡丹 亭,山上种植牡丹,与假山石组合布置。小径将牡 丹园划分成十多块种植台,以种植牡丹为主,衬托 以山石,红枫和翠柏。
• 5.密林区——位于公园西部景区,有贯通西里湖和 小南湖的新花港水体,港岸自然曲折,两岸遍植花 木和密林,每当春季,绿岸花径,野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