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调节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调节方法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3只黑熊、1只马来熊和1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刘海洋的行为受到了社会道义的谴责。
2004年2月,云南大学生物系在校大学生马加爵,残忍地杀死4名同班同学,令全社会震惊。
2008年全国直属高校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2009年以来全国已发生近lO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校园案件使人们不禁疑问:大学生们究竟怎么了?对此,有人说是社会问题,有人说是教育问题,本文仅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些探讨,因为不管何种原因都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关。如果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就不会有上述事件的发生。
1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1.1.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大学生追求自我完善的意向会在心目中逐渐形成一个“理想我”,这个“理想我”反映了大学生对自我成长所怀有的美好愿望,因此不可避免地包含进了自我美化的内容,而同真正的“现实我”往往会发生矛盾。在调查中发现,有78.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①而一旦当这些“理想我”的目标受挫,只留下一个理想幻灭的“现实我”时,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感到不安和痛苦。
1.1.2要求独立与受制于人的矛盾。当代大学生要求独立的愿望十分迫切,凡事都希望表达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愿意受别人随意摆布。可是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在阅历、能力、知识和经验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他们往往只能有独立的想法而不能有独立的行动,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回答、
处理好一系列复杂的实际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学校、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1.2无法承受学业之重。大学中学习的内容与中学相比较,教材或课堂讲授内容理论性、概括性较强;信息容量、知识跨跃度较大,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才能把握。如果个人不努力,是很难承受学业之重的。近年来,许多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虽然学生自主权大了,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要求却更高了。从而使少数学生感到难以适应。继而产生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1.3对就业的焦虑。近几年来,大学生中流传着“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调。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前程感到担忧,有部分毕业生面对人才市场感到迷茫和困惑,在求职的过程中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
1.4人际关系困惑。80末90初的大学生大多个性张扬,常自以为是且争强好胜,从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因而造成同学之间人际关系不良,为此他们感到很困惑,不知原因出在何处。也有些大学生与人交往时显得拘谨,感到手足无措,因而常避着人群。
1.5情与性的困惑。大学生们情感丰富深刻,接近成熟,但未完全成熟,因而情感上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如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状和波动性。性意识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善于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常给大学生带来种种烦恼和不安。因此。过早的性行为经历、畸形的性爱、早孕,均对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少数大学生在婚前性行为后,经常出现懊悔、负罪感及负面自我评价,或怀疑对方的品质、指责对方等。
1.6贫困生的问题。贫困也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贫困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情感体验丰富多彩,但区别在于他们的种种需要都因经济的困难而得不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实际存在的经济困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夸大某些方面的困难,从而使自己长期处于抑郁和焦虑的矛盾心理状态之中。
1.7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人格缺失。现代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如宿舍中的“夜文化”、抽烟、喝酒、打扑克、打麻将、通宵上网等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们的生理健康,进而也影响到心理健康,从而造成良好人格的缺失。
2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客观原因
2.1.1家庭教育的影响。①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②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2.1.2社会现实的影响。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理疾患。
2.1.3高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欠缺。学校教育在一个人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有些高校至今仍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也缺少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2.2主观原因。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大学生在主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2.1人格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孤独、冷漠、多疑、悲伤、急躁、冲动、固执、偏激、骄傲、虚荣、以自我为中心等等。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导致难与同学相处;强迫型人格障碍导致过分自我束缚,自我怀疑,常常紧张、苦闷和焦虑;自恋型人格障碍导致自负,不接受批评和建议,人际关系困难。
2.2.2自我意识缺乏客观性。大学生总喜欢按照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来规范自己的行动,但由于期望值过高,偏离实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