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1 传统服务业 2 现代服务业
业
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 业有什么意义?
提高区域的国际金融枢纽地位;利于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推动生产性服 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提高附加值;科技服务、创新服务、 品牌服务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健康服务、家庭 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提高生活水平;促进更广泛、 更多元的就业等。
源
工 业
社会经 济条件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历史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人们的思想观
念比较开放
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接
受海外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
交通
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
、 矿 产 资
服
市场
市场广阔
源
务
劳动力 侨乡
劳动力廉价丰富
交通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
工
业
服 务 业
农 业
改革开放后的物流业
工 业
低能耗、污染小、效益高
广州白天鹅宾馆
服
中国内地首家五星级酒店,内地首家
务
合资的五星级酒店,内地首家由中国
业
人设计、建设和经营的五星级酒店。
农 业
工 业
会展业、金融业、物流业、
服
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
务
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
业
和文化创意产业等。
②基塘面积大幅减少, 服 转为城市或工业用地, 务 逐渐被建筑物取代。 业
农 业
工 业
服 思考:分析区位优势?
务 业
全球最大鞋厂——东莞裕元鞋厂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
2. 经济快速发展阶段(1984~1992 年)
香港制造业赖以高速增长的低生产成本优 势已逐渐丧失,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客观 要求愈益迫切。
珠三角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地域范围 不断扩大,不仅拥有丰富廉价的自然资源和 劳动力,而且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香港在珠三角的投资由试探性投资转变为大规模、全方位的进入,大量中小型的香 港制造企业将劳动密集型生产或工序大规模迁入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
10经济学 梁婵娟 201030700162
【引入—— 珠江三角洲 】 1、
珠江三角洲:广州、深 圳、佛山、中山、惠州、 东莞、肇庆、珠海、江门 九市, 土地面积为24437 平方千 米, 不到广东省土地总面积 的14% 人口总数4283 万人, 占广 东省人口总数的61% 2011年, 珠江三角洲的地区 生产总值达43720.86亿元, 占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
图2 2000- 2008 年珠江三角洲各城市 的地区生产总值
【 珠三角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1979年的26. 9 % 年均下降近 2001年的6.0% 一个百分点 图3 1979~2001 年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演变图
【 珠三角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则 在45 %~50 %之间上下震荡
3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
从20世纪80年以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在 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却明显下降。(从1980年的
46.04%2000年的25.54%)
与此相对应,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在第三 产业中的比重却明显上升,上升了将近10个 百分点。
【 参考文献】
[1]吴梅.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06.06 [2] 程玉鸿、许学强.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演变及广州区域地 位的变化[J]. 经济地理,2003.25 [3]罗丰、张争胜、沈璐璐、郝鹏翔.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与 竞争力的份额转移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02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东、香港、澳门和邻近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经济实力的地区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珠三角经济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转型,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科技、服务业及创新型产业的转型。
本文将探讨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及转型升级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转型带来的机遇和风险。
第一部分:产业结构演变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制造业改革开放,以出口导向、加工贸易和低端制造业为主要特征。
此后,珠三角经济区发展了一系列的先进制造业和大型企业,如华为、TCL和格力等,成为中国内地的工业发展核心区域。
但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成本上升和国内外市场变化,珠三角经济区的传统产业在面临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珠三角经济区逐渐转向采用更高科技和服务业为主要的增长点,以提高附加值、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珠三角经济区也必须继续升级产业结构,以保持其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珠三角经济区在转型升级中遇到了许多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的挑战是人口结构和人力资源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里,珠三角经济区的人口密度一直较高,而且大多数人口都从事于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
这意味着,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许多人将需要接受新的技能和培训来满足新的产业要求。
这需要政府和企业提供足够的培训、教育和人力资源支持。
第二个挑战是升级行业需要的资金投资。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珠三角经济区许多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新的研发、生产和营销活动。
而且,这样的资金投资需要长期、可持续和风险透明的投资环境。
因此,政府和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机会,以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于新型产业。
第三个挑战是转型需要的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
过去,珠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成本优势和低端制造业。
然而,在新的产业环境下,珠三角经济区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和知识管理来支持其技术和研发能力。
这需要企业、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并且需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创新人士。
珠三角制造业的趋势分析
珠三角制造业的趋势分析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制造业最为发达和集聚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的地理位置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珠三角制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从劳动力成本、技术创新、绿色制造以及产业升级等方面对珠三角制造业的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劳动力成本是影响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尤其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用工荒、工人流失等问题。
因此,珠三角制造业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用工压力的同时,必须通过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效率和成本降低,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这将促使珠三角制造业加大对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投资,并引进智能制造技术,提高劳动力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
其次,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珠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并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这为珠三角制造业提供了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制造业也在不断转型为智能制造、高端制造。
因此,珠三角制造业必须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化,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第三,绿色制造是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加强,珠三角制造业必须转变传统的污染型生产模式,大力推进绿色制造。
这包括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努力。
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模式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措施,珠三角制造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形象。
最后,产业升级是珠三角制造业的必然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制造业也需要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
珠三角制造业必须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金融支持等手段,珠三角制造业可以实现产业升级,提供更具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珠三角是指中国广东省东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该地区拥有发达的经济、交通和制造业等优势,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是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现状
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是全国最为发达的制造业集群之一,主要集中在珠海、深圳、广州、东莞等城市。
另外,珠三角还具有出色的交通和物流优势,其中的珠江水道更是成为南中国海沿岸较为便捷的交通走廊。
除此之外,珠三角的商贸业也发展迅速,北京路步行街等商圈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2.趋势
珠三角区域正逐步朝着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发展,转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环保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创新转型,提高科技含量。
此外,珠三角地区未来还将增强自主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更加深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机遇。
珠三角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和文化资源,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可以预见,今后该地区将继续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保持重要地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及承接地应对之策》
《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及承接地应对之策》一、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特点(一)规模偏小、进度偏慢据统计,过去3年,珠三角6个产业转出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累计转出企业5983家,这个数字只相当于珠三角港资制造业企业的1/10。
截至202x年6月,广州向市外转移的企业只有266家。
其中,转入省认定的产业转移园为136家。
佛山与清远、云浮结对共建产业转移园,累计转移项目只有581个。
产业转移之所以进度较慢或规模偏小,一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园区等承载平台建设滞后,尤其是产业配套跟不上。
二是广东坚持以市场运作为主,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愿转则转,愿留则留。
三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招用工环境并不比珠三角地区有显著比较优势。
四是珠三角传统产业多为资金实力不强、融资条件较差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无法承受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
(二)企业普遍选择就近转移珠三角核心区6市产业转移的半径很小,多为就近转入周边市县,普遍在100~300公里的区间(相当于1~3小时的车程)。
如,广州-韶关、梅州、阳江、湛江,佛山-清远、云浮,深圳-汕尾、潮州、河源、惠州等。
(三)多属自发转移和分散转移各地进园项目的来源地都很分散,原因在于。
一是目前珠三角几乎所有传统产业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研发和设计核心如果不走,整个产业链很难轻易转移,即使转出去也很难形成集聚效应。
二是各个承接地招商人员多向派遣,招商方式各异,引资目标区域多样化,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来源结构。
三是产业转移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
虽然部分转出地政府已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有关市县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但力度远远不够,很多企业只得自觅目的地、自发转移、分散转移。
(四)增量转移多于存量转移产业转移有两种基本路径,即贸易和投资。
目前,珠三角传统产业转移的主要路径是投资转移。
据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调研,项目以增量转移项目为主,存量转移、整厂搬迁的不多,特别是大企业整厂搬迁的很少。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与调整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与调整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经济发展重心区域,包括广东省9个市,其中深圳、广州、珠海被认为是珠三角三大经济中心城市。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其地理优势,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人才聚集,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独特发展模式,但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国内环境的变化,这种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必须进行转型与调整。
一、传统制造业的困境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占有极大比重。
但是,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
1、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制造业的主要产品是中低端制造业产品,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单一,只能在国际市场上扮演价值链的中低端角色,无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2、成本压力大珠三角地区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环保成本等不断攀升,生产成本在逐年增加。
但同时,制造业产品的价格却难以提高,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困难。
3、资源环境压力由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日益走向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的焦点。
二、转型升级之路在传统制造业面临困境的背景下,珠三角地区开始积极推进转型升级的道路,从单一的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1、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随着全球服务业迅速发展,珠三角地区也开始加快服务业的布局,推进服务业发展。
比如,深圳、珠海正在推进金融业的发展,广州则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转型。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逐渐增强,珠三角地区也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向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
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珠三角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位于广东省,包括深圳、广州、珠海、东莞等城市。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首先,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
深圳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以其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而著名。
它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城市之一,拥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而广州则是中国重要的城市经济中心之一,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
珠海作为国家级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东莞则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众多的加工制造企业。
其次,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以深圳为例,它已经成功从制造业转型为创新型经济。
深圳的科技企业和创新领域非常发达,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和品牌。
在广州,信息技术、金融、物流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而珠海则以旅游、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产业。
东莞则以制造业为主,但也在加强研发和创新。
此外,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完善。
交通便利是珠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密布,连接了整个珠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
各个城市还有现代化的地铁系统,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此外,深圳、珠海和广州都拥有现代化的港口和机场,保证了货物和人员的高效流动。
最后,珠三角地区不仅经济发展迅猛,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得到了重视。
各个城市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绿化环保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例如,深圳的城市规划被誉为世界级,注重人文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珠海则以其美丽的海滩和绿色的山脉而闻名,是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尽管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人口问题,珠三角地区的人口密度非常高,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短缺和环境污染。
另外,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制造业,随着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此外,随着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面临着与其他地区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珠三角产业转型下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珠三角产业转型下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摘要:随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对相关人才市场的调查,分析了珠三角产业转型下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和特点。
结果表明,新兴科技产业和相关领域的人才成为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重点关注的对象,高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传统行业人才的供需状况随着产业升级而发生改变。
因此,珠三角地区人才培养机制也需要随之转型升级,以适应新产业的需求。
关键词:珠三角、产业转型、人才需求、新兴科技产业、高端人才、实用型人才正文: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和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产业领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支持,因此,珠三角地区的人才需求结构而发生了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阶段的珠三角产业发展情况,研究珠三角产业转型下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和特点,探讨应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二、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的背景和特点珠三角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广泛的产业特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如现代汽车、电子产品等,其中制造业的比重在全球范围内排名之前。
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经历了从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的过度,新兴的科技产业也逐渐崛起。
三、珠三角产业转型下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1、新兴科技产业和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成为重点随着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升级,特别是新兴科技产业的崛起,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要关注。
新兴科技产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和相关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因为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比如汽车、医疗等,一些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
2、高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高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珠三角地区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珠三角地区现状分析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之一,以深圳、广州、珠海、汕头等城市为核心,涵盖了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
近些年来,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稳,但在转型升级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如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制造等。
这些行业虽然发展也比较迅速,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些传统产业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其次,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型产业和服务业。
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创新产业不足,导致珠三角地区对外竞争力下降。
最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依然严重。
过分依赖传统制造业,珠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为应对这些问题,珠三角地区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强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珠三角地区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投资。
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珠三角地区同时需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技术含量。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入驻,推动产业环境升级。
(二)推进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传统产业面临困境的当下,推进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这方面,应该对服务业采取鼓励政策,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在新兴产业方面,应该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进行大力扶持,以增强国内的核心技术优势。
(三)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之一。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产业升级与转型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产业升级与转型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位于中国南部的一个经济区,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福建省。
它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产业基础。
这里的企业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涵盖了许多行业和领域。
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原因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传统产业面临市场竞争、技术升级和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
具体原因如下:1.市场竞争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企业面对着来自全球各地的竞争对手。
传统的制造业和加工业面对着价格压力和市场份额的缩小,必须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来保持竞争力。
2.环境污染长期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企业在发展中采用了一些不环保的做法,大量排放污染物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区域绿色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企业向环保和清洁能源方向转型。
3.资源压缩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作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的资源在逐渐减少。
尤其是人力资源的供需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生产成本上升,将大大加剧企业压力。
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产业升级与转型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丰富,因此可以采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性高、高附加值和成长性强等优点。
如广东省从2007年开始实施了“广东十大战略性新兴工业集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
2.跨境合作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世界级的金融和服务业。
可以通过增强跨境合作和利用香港和澳门所提供的金融和服务资源,共同促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部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模式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模式2011年,珠三角常住人口4725万人,占广东省常住人口的50%;GDP总值达25450.2亿元,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3%,三次产业的结构2.5∶51.4∶46.1。
近几年来,随着外部市场空间压缩、环境容量约束以及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积极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将有助于稳步提升珠三角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1.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一)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不仅表现在三次产业之间,而且也表现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首先,服务业发展滞后。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产业的发展层次比较低,突出表现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
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也指出,珠三角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人均GDP为5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
2007年,珠三角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也超过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标准值,但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46.6%,距率先实现现代化标准还有3.4个百分点。
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看,任务相当艰巨。
其次,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看,2007年,第一层次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6%,高出第二层次(11.1%)3.5个百分点,表明第三产业中流通部门份额仍占主导地位,如加上香港在本地的运输业,其比重还要高些;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相对滞后。
这种结构与亚洲四小龙相比,发展进程也明显落后。
(二)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升级乏力首先,工业企业技术层次低。
有关统计显示,广东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77.3%是通过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订单在粤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如CPU、集成电路、通用软件等严重依赖进口。
其次,高技术产业规模不大。
珠三角9市中,除深圳外,其它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不高。
即便在统计上称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大部分还是高新技术制造业。
第3节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5.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是珠
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
的主要动力。
(2)目前珠江三角洲城
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主要有哪些?
(3)为进一步转变发展
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
高发展质量,广东应加快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案:(1)工业化 (2)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 扩大;③珠江水质恶化;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⑤城市固体废弃 物污染加重。 (3)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促进 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环境建设等。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 1.第三产业以流通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 效益高等特点。 2.珠三角地区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重点发展 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 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与港澳地区在现代 服务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错位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 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部门和企业。
二、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 1.问题 该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在逐渐 丧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必须再次寻 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2.表现 推进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高新技术 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3.发展条件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新一轮产业结 构调整;珠三角地区有区位、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3.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工业从2.0时代跨越式发展到4.0时代, 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D ) A.环境污染加重B.产品滞销 C.就业压力减小D.产业转移 4.很多专家都在给中国制造转型 升级“开药方”,合理的是( B ) A.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 B.产品创新,提高附加值 C.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 D.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香港、澳门、福建、江西等省市,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之一。
在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良机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并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和路径。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现状1.主要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其次是服务业和农业。
其中,广东省的制造业规模最大,占据全省GDP的三分之二以上;香港经济以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澳门的旅游业和娱乐业占据主导地位,福建省和江西省则以农业和资源开发为主。
2. 产业发展水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化工、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
其中,深圳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最大,在全球电子制造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珠海市以机械制造为代表,在全球机械制造业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广州市以化工为代表,是中国化工行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东莞市以纺织服装为代表,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之一。
此外,香港和澳门的金融业、旅游业和娱乐业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地位。
3.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初步形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单一:该地区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依赖单一的制造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2)产业布局不合理: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些产业集群,但仍然存在一些地方产业发展滞后,比如福建和江西的产业规模相对较小;(3)创新能力不足: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批优秀的制造企业,但缺乏核心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力量,整个地区的创新水平有待提高;(4)环保压力大:在制造业和化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环保问题也显得愈加严重,需要加强环保治理。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珠三角产业演变及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珠三角产业演变及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作者:王群来源:《商情》2017年第11期(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 528436)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着毗邻港澳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
为此,探讨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的产业演变历程,现今珠三角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具有现实意义。
一、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产业结构是一个体系,它包括构成该体系的各子系(即产业部门)的构成形式及地位、各子系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一)珠三角产业结构演变综述珠三角产业结构一直保持着“二,三,一”的格局,制造业一直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在三大产业中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第一产业比例在不断下降,至1995年已下降到不足10%。
第三产业则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上升势头。
总体而言,珠三角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一直在不断地调整优化,迄今已达到工业化中期的中后期阶段,符合现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阶段(1978—1990)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的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一产业占比则不断下降,制造业保持大比重优势平稳发展。
直到1990年,服务业比重接近制造业,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接近。
这段时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体制创新,许多港商来大陆谈生意时带动了珠三角的服务业发展。
广州白天鹅宾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被誉为改革开放成功典范。
而农业规模的逐渐缩小主要是因为政府对第二、三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大批工厂源源不断建立以及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的人地矛盾,使大批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一方面使农业规模缩小,另一方面又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大批劳动力,继而使二三产业规模扩大。
在这12年中,珠三角实现了初始阶段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将发展中心由农业转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改革由试点转为全面推广,推动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
珠三角产业转移 趋势分析
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分析珠三角是中国南部一个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地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劳动力。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趋势愈发显露出来。
首先,人力成本上升是导致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珠三角地区劳动力供应饱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
相比之下,中国其他地区,如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具有更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此逐渐吸引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迁移。
其次,环境压力也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推动因素。
长期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城市化建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和资源紧张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开始推动将污染产业转移到相对不受污染的地区。
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加大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压力。
第三,全球产业转移大趋势也对珠三角产业转移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优化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优势逐渐减弱,许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如东南亚和印度。
与此同时,一些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正不断向中国内陆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以追求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好的市场接近度。
同时,中国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上的政策导向也推动了珠三角产业转移。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由过于依赖投资和制造业推动的模式,向以内需驱动和创新驱动为主的新模式转变。
为了吸引优质的投资和推动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也加速了珠三角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然而,珠三角产业转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和人才优势依然存在,这使得一些产业仍然在该地区保持竞争力。
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珠三角制造业来说,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然趋势。
本文将分别从市场调研、技术升级、人才培养三个角度,分析如何进行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对于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来说格外重要。
在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珠三角地区是制造业集中的地区,其人口数量庞大,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因此,企业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就需要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
市场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走向,为企业生产定位和市场定位提供依据。
因此,在调研中,企业需要加强对客户需求、竞争对手、渠道方等方面的调查,来了解人们对产品、服务和品牌的评价,对比分析同行业竞争力,了解竞品价格、阵地、促销等信息,同时了解渠道方的特点,加强对市场动态的掌握。
二、技术升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不断升级技术,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推出升级版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技术升级也是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技术升级不仅包括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升级,也包括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升级。
企业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提高设计和开发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制造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要关注最新的行业技术趋势,不断研发新型材料和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性能,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竞争力的地位。
三、人才培养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人才机制的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启了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这对于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也至关重要。
人才培养既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也是创新的原始动力。
在技术不断更新的现代化制造业中,增强企业的内部能力,人才培养成为了关键的一环。
企业需要制定出基于业务需求的培训计划,加强员工的技能培养和知识更新,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
珠三角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并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制造的产品已全面走向世界,并成为了各国人民生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近两年国际油价暴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中国制造业腹背受敌的情形愈演愈烈,“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着制度优势和优良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制造业集群体。
通过引进外国的直接投资和培育地方产业积极的发展制造业,使珠三角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制造业基地”。
但当前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经济紧缩及国际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阻碍的双重压力,1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基本上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形态规律所发展兴起的,目前核心产业规模较大的专业镇有:东莞清溪的IT制造业、虎门、沙溪的服装、中山古镇的灯饰、顺德乐从的家具、佛山南庄、石湾的建筑陶瓷、南海大沥的铝业,等等。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以内外源共同推动为其发展模式,一方面以内源型产业集群实现市场国际化;另一方面以外源型产业集群改善“两头在外”的格局。
珠三角内源型的产业集群依赖国际市场的原材料、设备,而且其产品以国际化为指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与国际产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另外,珠三角以三资企业为主的外源型产业集群越来越重视国内市场,改变了外源型产业集群“两头在外”的格局。
此外,外源型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了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促使外源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主体多元化。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上下游拓展,逐渐形成了围绕某一核心环节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比如,东莞市虎门镇的服装产业集群,每年销售的服装约占广东省的30%,约占全国的20%。
虎门已经成为以服装产业为龙头,以商贸流通业为主体,相关行业配套齐全的纺织服装生产、销售产业基地。
近几年来,广东的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地价、资金成本、劳动力成本等都有所上升、税收优惠开始取消(从2008年元旦起执行内外资企业一样的所得税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超高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它以占广东全省3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82.5%的GDP,以0.5%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0%的GDP.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制造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一股独大”。
作为“排头兵”虽然最先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但也往往会最先遇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高消耗低成本数量扩张”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表现出“六高六低”的特点,即高产出增长、高市场占有率、高要素投入、高行业结构、高外向依存、高集聚水平和低产出效益、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争、低链条层次、低规模水平、低植根程度。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的“六高”:高产出增长。
从1978年到200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由87.64亿元增加到21424.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70%。
珠江三角洲的产出增加率不但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且也高于其他主要经济发达省市的平均水平。
高市场占有率。
珠江三角洲许多制造业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家电产业为例,电风扇、电饭煲等小家电产品在全国的比重超过80%,微波炉、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吸排油烟机等在国内“一股独大”。
电吹风、电暖器的出口量占全球的40070,电风扇、烤面包机、电水壶的出口量占到全球的50%以上。
高要素投入。
珠江三角洲高产出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主因是高要素投入,2006年珠江三角洲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16517.9万吨。
有大约不低于2000万的外地劳动力流人,三废排放量为65.5亿吨。
高行业结构。
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变化的脉络非常清晰,特别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支柱产业的更迭实现了几年一个台阶。
但重化工业的比重仍然偏低,2006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所占比例只有59.9%,明显低于上海(72.6%)、江苏(67.2%)和山东(65.9%)。
高外向依存。
珠江三角洲的外向依存是多维度的,劳动、资本、技术、能源原材料和市场都具有很高的外向依存度。
劳动力的外向依存度超过60%,资本的外向依存度超过30%,关键和核心技术的外向依存度超过90%,能源的外向依存度超过90%。
市场的外向依存度超过60%。
高集聚水平。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珠江三角洲逐渐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集聚经济形态,目前已经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或专业镇)100多个,每一个主要的工业行业都出现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聚集区,这些产业集群的工业产值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的2/3以上。
珠江三角洲仅纺织服装行业的国字头产业基地就有15个之多。
佛山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器、电冰箱、热水器、消毒碗柜、空调压缩机等家电生产基地,家电产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45%。
东莞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的“六低”:低产出效益。
从2001年到2006年,广东省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一直处于上升通道,由2001年的132.01增长到2006年的169.70,但同全国平均增速相比,广东省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增速明显滞后,2001年,广东省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领先全国平均水平O.36个单位,但自2004年开始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06年,二者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组成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的7个指标中,广东省在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4个主要指标的增长率上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低成本扩张。
珠江三角洲产业高速扩张主要应归功于低显性成本。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劳动力成本,比如珠江三角洲纺织服装业工资成本每小时工资O.70美元,分别相当于日本的2.6%、法国的3.81%、美国的4.85%、韩国的12.97%、墨西哥的31.36%。
此外诸如资本利息、土地租金、环保支出和其他社会责任支出均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低价格竞争。
珠江三角洲许多制造业产品之所以不但能够行销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在同层次市场竞争上所向披靡,最基本的诀窍就是四个字——物美价廉。
有人比较过,珠江三角洲部分制衣厂甚至可以达到意大利奢侈品牌的质量要求。
而价格只有其1/3左右。
但是,这种不可思议的物美价廉却是以低廉劳动力成本及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
低链条层次。
珠江三角洲产业的高行业结构是与低产业链结构并存的,在电子信息和电器器械等许多代表现代制造业发展方向的行业中。
珠江三角洲都处于国际产业链条分工的低端环节,主要从事加工组装和贴牌生产,核心技术、关键制造和品牌仍然主要掌握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上。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最直观的表现是工业增加值率长期在低位徘徊,2006年全省平均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2%,不仅远低于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而且也低于全国28.7%的平均水平。
其中,广东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率平均仅为24.2%,作为Irr产业主要内容的通信及计算机制造业只有21.3%。
越是代表高新技术的产业行业。
工业增加值率越低。
低规模水平。
珠江三角洲制造企业的平均规模水平低于包括山东、江苏和上海等省市,比如,广东工业增加值总量高于山东,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则低于山东。
同时,珠江三角洲缺乏行业龙头企业,许多珠江三角洲在总量上具有绝对优势的行业。
如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其行业龙头企业并不在珠江三角洲。
低植根程度。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要素的高外向依存性决定了产业发展的低植根性。
许多工业企业仍然具有“逐水草而迁”的特性。
随着政策效应的消失和比较利益的衰减,它们随时有另觅柄身之所的倾向,不但外资企业是这样.许多的民营企业也是这样.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和资本的外源性使得产业发展的根没有深深地扎入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环境的“土壤之中”。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六高六低”表明: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消耗低成本的数量扩张模式,这一模式是基于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它以资源供给的相对充足和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前提和基础,一旦这两个条件发生变化,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模式则难以为继。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环境出现了“拐点”性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资源和市场两大壁垒,像两面高墙一样堵住了珠江三角洲现有产业发展模式的去路.使其无法再在“低成本扩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只有通过产业转型,实现发展模式的转换,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才能具有可持续性。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壁垒是全方位的。
一、劳动用工短缺,工资上升压力增大;二、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自给能力不断下降;三、土地资源趋于稀缺,用地政趋紧;四、水资源供应形势严峻,水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并存;五、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壁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国内区域竞争加剧;二、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
纵观世界各国各地区产业转型的经验教训,结合珠三角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珠三角产业转型的基本途径有三:一是“链条升级”,即在产业内部从现在的加工组装环节出发,实现价值链的提升;二是“腾笼换鸟”,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转换,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产业替代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的产业;三是“资源替代”,在既定的产业发展链条上通过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大幅度提高技术含量和劳动生产率。
“链条升级”模式。
在产业分工体系中,企业被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系统集成商和模块供应商,前者具有自有品牌,处于支配地位,并获取大部份价值分配,而后者则处于从属地们,只能获取较小的价值分配。
珠三角大部分企业扮演着供应商的角色,所以产业升级的模式是要由模块供应商转变为系统集成商,争取获得高附加价值。
“腾笼换鸟”模式。
“腾笼换鸟”其实就是产业的转移,将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环节逐步转移出去,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生产环节。
“资源替代”模式。
“资源替代”模式是指在既定产业的既定链条上的产业转型模式,一般是从劳动密集到资本技术密集。
随着劳动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珠三角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了一个以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通过引进自动化程度更高、劳动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来部分替代劳动,特别是低技术含量的手工或半手工劳动。
随着珠三角产业的转型,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三次产业构成比例趋于均衡。
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逐步上升的趋势。
表现产业结构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了良性发展。
二、支柱产业带动效应明显。
从产业结构内部构成的变化来看,在产业结构的转型过程中,九大支柱产业形成并加速发展。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重化趋势加快。
珠三角制造业仍以轻工业为主,但重化工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逐渐建立了一批重化工业企业。
四、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珠三角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比重不断提高。
但第三产业中传统的成份大,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等传统服务产业继续快速发展,而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且比例不大,远远不了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与提升的需要。
结论:尽管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升级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可小视。
在众多的问题中,结构偏差、区域差距与投资冲动应该是广东产业结构优化的最为关键的难题。
结构偏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伴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构成呈现不协调的状态;二是随着结构的转型升级,不同结构呈现不匹配的情形。
明显表现为:一、产值结构滞后于GDP水平;二、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显著偏差;三、产业层次低。
所以,调整和优化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对策:一、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一方面推动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加速部分基础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翼和山区的转移速度。
加强区际交流,促进区域开放和区际合作,在空间上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二、确定产业发展重点,科学规划产业格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工业产业升级。
三、提高产业素质,优化产业内部结构。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新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产业素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加速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如房地产业和物流运输业。
在经济发展的各种内外部条件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能否健康可持续,能否继续过去的辉煌,对广东生死攸关,对全国举足轻重。
而珠三角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的转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向更高的价值链攀升,产业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保证经济快速持续稳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