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超高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它以占广东全省3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82.5%的GDP,以0.5%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0%的GDP.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制造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一股独大”。作为“排头兵”虽然最先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但也往往会最先遇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高消耗低成本数量扩张”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表现出“六高六低”的特点,即高产出增长、高市场占有率、高要素投入、高行业结构、高外向依存、高集聚水平和低产出效益、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争、低链条层次、低规模水平、低植根程度。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的“六高”:

高产出增长。从1978年到200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由87.64亿元增加到21424.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70%。珠江三角洲的产出增加率不但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高于其他主要经济发达省市的平均水平。

高市场占有率。珠江三角洲许多制造业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家电产业为例,电风扇、电饭煲等小家电产品在全国的比重超过80%,微波炉、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吸排油烟机等在国内“一股独大”。电吹风、电暖器的出口量占全球的40070,电风扇、烤面包机、电水壶的出口量占到全球的50%以上。

高要素投入。珠江三角洲高产出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主因是高要素投入,2006年珠江三角洲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16517.9万吨。有大约不低于2000万的外地劳动力流人,三废排放量为65.5亿吨。

高行业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变化的脉络非常清晰,特别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支柱产业的更迭实现了几年一个台阶。但重化工业的比重仍然偏低,2006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所占比例只有59.9%,明显低

于上海(72.6%)、江苏(67.2%)和山东(65.9%)。

高外向依存。珠江三角洲的外向依存是多维度的,劳动、资本、技术、能源原材料和市场都具有很高的外向依存度。劳动力的外向依存度超过60%,资本的外向依存度超过30%,关键和核心技术的外向依存度超过90%,能源的外向依存度超过90%。市场的外向依存度超过60%。

高集聚水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珠江三角洲逐渐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集聚经济形态,目前已经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或专业镇)100多个,每一个主要的工业行业都出现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聚集区,这些产业集群的工业产值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的2/3以上。珠江三角洲仅纺织服装行业的国字头产业基地就有15个之多。佛山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器、电冰箱、热水器、消毒碗柜、空调压缩机等家电生产基地,家电产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45%。东莞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的“六低”:

低产出效益。从2001年到2006年,广东省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一直处于上升通道,由2001年的132.01增长到2006年的169.70,但同全国平均增速相比,广东省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增速明显滞后,2001年,广东省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领先全国平均水平O.36个单位,但自2004年开始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06年,二者差距进一步扩大。在组成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的7个指标中,广东省在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4个主要指标的增长率上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低成本扩张。珠江三角洲产业高速扩张主要应归功于低显性成本。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劳动力成本,比如珠江三角洲纺织服装业工资成本每小时工资O.70美元,分别相当于日本的2.6%、法国的3.81%、美国的4.85%、韩国的12.97%、墨西哥的31.36%。此外诸如资本利息、土地租金、环保支出和其他社会责任支出均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低价格竞争。珠江三角洲许多制造业产品之所以不但能够行销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在同层次市场竞争上所向披靡,最基本的诀窍就是四个字——物美价廉。有人比较过,珠江三角洲部分制衣厂甚至可以达到意大利奢侈品牌的质量要求。而价格只有其1/3左右。但是,这种不可思议的物美价廉却是以低廉劳动力成

本及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

低链条层次。珠江三角洲产业的高行业结构是与低产业链结构并存的,在电子信息和电器器械等许多代表现代制造业发展方向的行业中。珠江三角洲都处于国际产业链条分工的低端环节,主要从事加工组装和贴牌生产,核心技术、关键制造和品牌仍然主要掌握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上。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最直观的表现是工业增加值率长期在低位徘徊,2006年全省平均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2%,不仅远低于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而且也低于全国28.7%的平均水平。其中,广东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率平均仅为24.2%,作为Irr产业主要内容的通信及计算机制造业只有21.3%。越是代表高新技术的产业行业。工业增加值率越低。

低规模水平。珠江三角洲制造企业的平均规模水平低于包括山东、江苏和上海等省市,比如,广东工业增加值总量高于山东,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则低于山东。同时,珠江三角洲缺乏行业龙头企业,许多珠江三角洲在总量上具有绝对优势的行业。如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其行业龙头企业并不在珠江三角洲。

低植根程度。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要素的高外向依存性决定了产业发展的低植根性。许多工业企业仍然具有“逐水草而迁”的特性。随着政策效应的消失和比较利益的衰减,它们随时有另觅柄身之所的倾向,不但外资企业是这样.许多的民营企业也是这样.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和资本的外源性使得产业发展的根没有深深地扎入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环境的“土壤之中”。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六高六低”表明: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消耗低成本的数量扩张模式,这一模式是基于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它以资源供给的相对充足和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前提和基础,一旦这两个条件发生变化,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模式则难以为继。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环境出现了“拐点”性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资源和市场两大壁垒,像两面高墙一样堵住了珠江三角洲现有产业发展模式的去路.使其无法再在“低成本扩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只有通过产业转型,实现发展模式的转换,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才能具有可持续性。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壁垒是全方位的。一、劳动用工短缺,工资上升压力增大;二、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自给能力不断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