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坚贞刚毅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坚贞刚毅

第一讲

主讲人:赵小华

内容: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选编第12课----坚贞刚毅。首先,老师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君子”?孔子的弟子曾子曾经这样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请大家跟老师读一遍这句话------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托六尺之孤”中“六尺”指15岁以下的小孩。“孤”指的是死去父亲的小孩,“托孤”的意思是君王临终前把幼君。“寄百里之命”中“寄”指寄托、委托。“百里之命”的意思是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这句话的解释就是: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这样的人的确是君子啊!”

曾子在这里高度赞美的君子,不仅可以“托孤”,而且可以“托国”。“孤”和“国”这两者都是最可宝贵和最可珍惜的,为何可以放心地对他“托孤”与“托国”?因为这样的君子具备极其高尚的

品格,他在面临需要体现节操的重大关头,绝不会动摇变心。也就是说,他遵守承诺,没有私心,一旦受人之托,就必然会竭尽所能,兑现承诺,至死不变。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他就足以堪称君子,他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但到27岁还未出仕,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拜为军师,他才出人头地。因此,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一直辅佐刘备攻打天下,并为其拟定了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氏,待机进图中原的隆中对策,为以后的蜀汉制定了总的战略。公元208年,曹操南伐,诸葛亮和江东周瑜、鲁肃共同努力,并亲至东吴游说,促成孙权,刘备的联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随后,辅助刘备取荆州四郡,出任军师中郎将。后从荆州率军溯江入属助刘备包围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刘备出征,他镇守成都,稳定后方,保证供给。

后刘备病重,临终嘱咐诸葛亮继续辅佐儿子刘禅平定天下,共创大业。诸葛亮便又尽心尽力地为刘禅出谋划策。

刘禅继位后,蜀国动荡不安,外悔内患交相煎泊,但诸葛亮不负刘备重托,大情小事一一化解。如五月渡泸、平定边患、六出祁山、抵御司马等。为了蜀国的发展,诸葛亮愿尽其所能。有人就曾劝过他:“您太累了,任何事情都要亲自过问,那岂不是要筋疲力尽了吗?”

诸葛亮回答:“先帝待我恩重如山,如果我不尽心为蜀国出力,就对不起先帝的信任和器重了。”

诸葛亮坚持与孙吴的联盟,并多次进行北伐,虽苦心筹谋,企图消灭曹魏,恢复汉室,但都因为力量相差悬殊,屡遭挫败,未能成功。建兴十二年(公元220年)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卒于五丈原。就这样,诸葛亮日积月累地劳碌,终于耗尽了全部精力,为了国家献出了生命。

相传,“君子”一词在《论语》里提到了100多次,古人在2500多年前就把君子之道作为理想的人生,那么现在什么样的人又才称得上是君子呢?有学者认为现代君子要义利兼顾,不求不义之利;包容中不失立场,家、事业兼顾;为人正直,不说假话;追求大我,不急功近利;有傲骨,树正气,不畏权贵;不断学习健全自己;平等待人,尊重人,和谐并进重情谊,重伦理,重法律规范;不损人利己;心态健康,有竞争力。

这种追求和古人对君子的定义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加以传承和发扬。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读一遍这句话: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