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案例分析
案例1:“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

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路和商业中心的大转移,原来贸易发达的地中海区域逐渐冷落,欧洲大西洋沿岸熙熙攘攘,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中心,从而刺激了这一地区的工业发展和资本繁殖。

在多佛尔海峡两岸,英国和佛兰得尔的毛纺织业与呢绒业空前兴旺。

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

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要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

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

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

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

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托马斯·莫尔身处英国“圈地运动”高潮时期,曾经亲眼目睹了“圈地运动”带给农民的灾难。

他在自己的名著《乌托邦》的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的公共用地开始的。

在英国,虽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

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

当这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

曾经有一群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的上诉书中写道:“首先,这个约翰·波米尔是个极有势力的人,自从他领有这个庄园,就用勒索强暴的方式占夺了上述您的苦难臣民的牧场,近来还用篱笆围了牧场连同其他土地,将之归人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

其次,波米尔还强迫您的一些苦难臣民按照他的意愿接受其他地方的土地作为交换,那是比较坏的土地,土质和面积都不能
与原来的相提并论,而且产权也模糊不清。

此外,这个约翰·波米尔还警告那些住在这领地上近海岸的沿街道的全部居民,要他们尽快退出他们的土地和租地。


在这种强行的圈地运动中,农民以前以各种形式租种的土地,无论是以·前定下的终身租地,还是每年的续租地,都被贵族强行圈占了。

这些成为牧场主的贵族们还互相攀比,使他们的牧业庄园变得越来越大。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末叶开始,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前后历时300余年。

英国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

在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英国国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颁布了一些企图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这些法令并没起多大的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很快的安置下来,英国国王在颁布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时,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

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

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

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

后来,英国国会又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

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的奴隶。

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处死刑。

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做学徒,当苦役。

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国王统治时期,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

圈地的结果,使英国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

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和其他产品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

在这种手工工场里,工人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18世纪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为此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
相关知识点:
案例讨论:
案例点评: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和出发点。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这种方式以英国的“羊吃人”圈地运动最为典型。

所谓“羊吃人”,是指英国新贵族为了得到赚钱的羊毛,用暴力圈占耕地改做牧场养羊,将农民逐出田园,使其流离失所无以为生的强暴行径。

英国这种用羊群剥夺农民饭碗,用圈地以图资本积累的暴虐经济活动,史称“圈地运动”。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不仅体现在提供了土地这样的物质条件,还体现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资本主义发展史表明,一部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就是用剑与火剥夺小生产
者的历史,就是一部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历史。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案例资料2:皮尔发财梦的破灭
什么是资本?资本常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而这些生产资料一定是资本吗?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5章《现代殖民地理论》中,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转述了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英国经济学家描述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这就是不幸的皮尔的故事。

皮尔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英国资本家。

他经过认真细致的考察,发现新荷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物产富饶,所以他预测着到那里投资,一定为他带来丰厚的利润。

于是他把价值5万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斯旺河去。

并同时带去了工人阶级的3 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企图在那里赚取剩余价值。

可是,英国工人一到物产富饶、极易谋生的澳大利亚,就纷纷离开,结果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

看来,即使拥有货币、生活资料、机器以及其他生产资料,但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丢失了雇佣工人这个补充物,货币、机器以及其他生产资料也就仅仅是一般的生产资料而已,它们不能成为资本。

马克思于是幽默而讽刺地说,“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原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形态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

“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黑人就是黑人。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脱离了这种关系,它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相关知识点:
案例讨论:
案例点评:资本常以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和辅助资料等生产资料的形式及劳动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一定是资本吗?本案例通过分析一个英国资本家携带生产资料和工人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投资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即不能简单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同于资本。

资本不是物,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产生的、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体现在某种物品或劳动力上,并赋予该物品或劳动力独特的社会性质。

皮尔先生拥有的生产资料和工人在英国是他的资本的表现形式,为他所服务,可是到了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他原有的生产资料却没有了用武之地,原有的工人也跑得不知去向,更不要说继续给他带来剩余价值。

究其原因在于,他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当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将资本
概念宽泛化。

一方面,我们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概念的基本界定;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全面、客观认识资本的一般属性,即在商品经济社,资本具有垫支性、运动性、增值性等基本特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资料和货币也是资本,也必须在运动中保值、增值,也存在资本市场和按资分配。

案例资料3: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
“啃吃饭时间”
英国1850年制定的现行(1867年)工厂法规定,一周平均每个工作日为10小时,即一周的前5天为12小时,其中包括法定的半小时早饭时间和一小时午饭时间,做工时间净剩10.5小时;星期六为8小时,其中有半小时早饭时间。

为了监督法律的执行,设置了专门的工厂视察员,直属内务部,他们的报告由议会每半年公布一次。

让我们听一听这些工厂视察员的报告吧。

“狡猾的工厂主在早晨6点前l刻就开工,有时还要早些,有时稍晚些,晚上6点过l刻才收工,有时稍早些,有时还要晚些。

他把名义上规定的半小时早饭时间前后各侵占5分钟,一小时午饭时间前后各侵占10分钟。

星期六下午到2点过1刻才收工,有时稍早些,有时还要晚些。

这样每周多出来5小时40分钟,每年以50个劳动周计算(除掉2周作为节日或因故停工),共为27个工作日。

…‘这里捞一点时间,那里捞一点时间,一天多出一小时,一年12个月就变成13个月了”。

资本“零敲碎打地偷窃”工人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这种行为,又被工厂视察员叫做“偷占几分钟时间”,“夺走几分钟时间”,工人中间流行的术语,叫做“啃吃饭时间”。

童工
9岁到10岁的孩子,在大清早2、3、4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为了勉强糊口,不得不一直干到夜里10、1l、12点钟。

他们四肢瘦弱,身躯萎缩,神态呆痴,麻木得像石头人一样,使人看一眼都感到不寒而栗。

陶业、火柴制造业工人的生活
在特伦特河畔的斯托克和在沃尔斯坦登这两个陶业区,人的寿命特别短。

20岁以上的男子从事陶业生产的,在斯托克区虽然只占36.6%,在沃尔斯坦登只占30.4%,但是在这类年龄的男子死亡人数中,死于胸腔病的陶工在斯托克区占一半以上,在沃尔斯坦登区约占2/5。

陶工作为一个阶级,不分男女……代表着身体上和道德上退化的人口。

他们一般都是身材矮小,发育不良,而且胸部往往是畸形的。

他们未老先衰,寿命短促,迟钝而又贫血。

他们常患消化不良症、肝脏病、肾脏病和风湿症,表明体质极为虚弱。

但他们最常患的是胸腔病: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和哮喘病。

有一种哮喘病是陶工特有的,通称陶工哮喘病或陶工肺结核。

还有侵及腺、骨骼和身体其他部分的瘰疬病,患这种病的陶工占2/3以上。

火柴制造业是从1833年发明用木梗涂磷的办法之后出现的。

自1845年起,它在英国迅速地发展起来,它同时也使牙关锁闭症蔓延到各地。

工人中有一半是13岁以下的儿童和不满18岁的少年。

谁都知道,这种制造业有害健康,令人生厌,所以只有工人阶级中那些最不幸的人,饿得半死的寡妇等等,才肯把“衣衫褴褛、饿得半死、无人照管、未受教育的孩子”送去干这种活。

工作日从12到14或15小时不等,此外还有夜间劳动,吃饭没有固定时间,而且多半是在充满磷毒的工作室里吃饭。

如果但丁还在,他一定会发现,他所想象的最残酷的地狱也赶不上这种制造业中的情景。

在壁纸工厂中,粗糙的壁纸用机器印刷,精致的壁纸用手工印刷。

生产的旺季是从10月初到第二年4月底。

在这段时期内。

劳动往往从早晨6时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甚至到深夜,中间几乎没有休息.
相关知识点:
案例讨论:
案例点评: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方法。

本案例通过描述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工作状况,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

资本家经常“零敲碎打地偷窃”工人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或延长工人的工作日,迫使工人更加紧张地劳动,在有限的劳动日里消耗更多的体力和脑力。

工人不但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也极其恶劣,其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摧残。

资本像狼一般地无限度地盲目追逐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的极限。

它侵占人体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它克扣吃饭时间,因此对待工人就像对待单纯的生产资料那样.给他饭哆.就如同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

资本是不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
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它靠缩短劳动力的寿命来达到这一目的。

从19世纪初开始,各国工人阶级为争取缩短工作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随着工人阶级斗争力量的增强,资本家开始缩短工作日。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工人阶级的强大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被迫实行8小时工作日,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也由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转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案例资料4:泡沫沫破引发经济衰退——重温1929年美国股灾
20世纪以来,美国历经数次由泡沫引发的股灾,其中以1929年和2000年的股灾最为严重。

为更好地认识这两次以及任何股市泡沫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这里我们重温1929年股灾后的大萧条。

飞扬的20年
20年代被当时人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一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

“人人都应该富裕”,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发表了他对新时代的看法。

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
将从美国消失。


股市泡沫的培植、经济超速增长常常是技术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氛围等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美国20年代的经历完整地体现了这些因素的作用。

以美国制造业为例,1920年开始,美国制造业飞速发展了10年。

1921年的指数水平为67,而1929年的该指数已经到了119点,制造业保持了超过6%的增长速度。

1929年10月股市崩溃后,到1932年该指数仅有63点,比起1929年高峰时跌了47%。

就工业技术而言,一战当中和以后老的石油和钢铁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而新兴技术引发的汽车、电气和飞机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战争中发展的科学技术对民用经济的推动效果明显。

如果我们用投资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资本数量来衡量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推广速度,我们发现1915年用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投资约为6亿美元,而到了1918年,这一数字已到25亿美元,增长率超过300%!新工厂的建设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制造业的加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的话形象地表达了当时工业界对技术进步和资本扩张的自信,“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任意款式、任意色彩的福特汽车”。

除了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政府与大企业的密切关系、信用消费形成等因素都促进了整个20年代的经济腾飞,同时也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更加非理性、使股市泡沫继续膨胀。

提高了的劳动生产率使工人的工资水平也有了大幅度上升,消费能力增强,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生产供应商采用更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采用更新的技术和更大范围的运用科学管理模式,进而反过来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促进更高的消费。

整个社会的生产一消费形成了一个自我增强的循环机制。

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鹜,“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

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

“新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

20年代对经济前景的自信更集中地体现在股票市场。

在股市最狂热的1929年夏,美国封闭基金的价格远远超过其资产净值,比二战后封闭基金平均溢价60%,这意味着资产的价格远远高于资产的价值。

像任何一次金融危机一样,1929年的危机前同样是一片欣欣向荣。

社会中涌动的暗流,像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信用受到破坏、上市公司行为扭曲,都被节节攀升的股市和对幸福未来的预期冲得无边无影。

苦难的30年代
长达10年的大牛市把道指从70多点推到了360多点。

在股市最高峰来临前曾经有个短暂的调整期。

1929年3月的指数略低于2月指数水平,但是没有人相信股市会下跌。

然而,这一切还仅仅是开始。

股灾中,摩根银行试图托市,政界、工业界、银行界的头面人物也纷纷出面表示对经济的信心,但这都稳定不了投资者恐慌的情绪。

由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在过去10年股市扩张中受到严重伤害,可怕的
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20年代的美梦对美国人而言已经是明日黄花。

1929年经济危机另一显著特色是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化国家。

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这进一步加剧恶化了世界经济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大萧条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失业。

失去工作不仅对个人造成了经济和精神痛苦,而且失业者的家庭也因此变得不稳定。

大萧条中结婚率比正常年份下降了15%,而离婚率也降低了25%。

历史学家发现离婚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夫妻双方不愿意承担分居后的住房费用。

大萧条期间出生的新生儿长期缺乏营养和医疗护理;约有200万至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大量的无家可归者栖身于铁道边简易的纸棚;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治安恶化。

火药味最浓的事件是1932年的“向华盛顿进军”。

两万多名老兵由于没有拿到抚恤金,在华盛顿搭建起他们的“临时城市”,发誓除非政府拿出钱来,否则他们不会离开。

惊恐的胡佛总统下令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率领军队驱散老兵,这是美国历史上一次非常不光彩的用武力对付和平请愿的事件。

相关知识点:
案例讨论:
案例点评:1929年经济危机危害程度之深,持续时间之久,影响范围之广,政治干预之多,在当代史中绝无仅有。

寻求对股市崩溃和大萧条原因的理解,直到现在还是西方学界、业界和政界辩论的焦点。

围绕大萧条成因的解释,形成了今天流派众多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争论的焦点包括政府不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技术冲击、投机盛行、社会分配不公、道德沦丧等等。

人们不禁要问,难道20年代的美国社会就没有认识到即将来临的大灾难吗?30年代的美国社会经济的特征之一是进行大量标准化生产,这种追求效率的方式的直接结果是快速增加产量,但对产品的需求却不如生产那样增长的快速,消费的成长赶不上供应的成长。

因此连续不断地增加投资,势必无法避免萧条的到来。

可见,经济危机以至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和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是过剩的。

案例资料5:“卡特里娜”飓风引发美国政治风暴
2005年8月末,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南部三州带来了灭顶之灾,9月2日国际著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一份报告称,如果考虑到“卡特里娜”飓风对基础设施造成的破坏,“卡特里娜”飓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可能达到500亿美元,灾区死难者可能超过一万人。

此间人士认为,一场同名同姓的“海湾战争”正在美
国本土拉开帷幕,一场互相钩心斗角的政治风暴也正在华盛顿酝酿发展。

联邦与地方掰手腕
在救灾过程中,布什与地方政府官员的矛盾逐渐激化。

双方围绕抗洪救灾问题展开一场让外人看不明白的政治角力。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布什与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布兰科身上。

《华盛顿邮报》4日援引路易斯安那州紧急行动中心的消息人士透露,布什政府曾在2日向布兰科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她将新奥尔良撤离行动的指挥权交给联邦政府,以便联邦政府统一管理当地警察和国民警卫队。

然而,布兰科为了维护州政府的独立性竟拒绝了布什的要求。

作为重灾区的路易斯安那州至今不愿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使联邦政府一直不便统一协调救援行动,因为布兰科认为,如果宣布紧急状态,等于允许联邦政府用军事等手段维护秩序,不能保护本州“子民”的安全。

为此,布兰科昨天采取了两项措施:成立博爱基金会,为受灾者募捐;聘请克林顿时期联邦紧急管理局局长李维特担任救灾顾问。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布兰科州长坚持拒绝与联邦政府合作,布什的支持者会表示,由于地方政府的不配合,才导致联邦政府的救援无法及时到达新奥尔良等地。

要是布兰科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她就会面临州权主义者的压力,她的执政能力将会受到考验。

布什面临“海湾战争”
对于“卡特里娜”造成的严重后果,布什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说得很形象。

他说:由于飓风恰恰发生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美国正在面临“另一场海湾战争”。

他称,与伊战不同的是,这场海湾战争发生在美国本土,受到伤害的都是美国民众。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日的网络调查显示,人们对布什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飓风到来前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使政府资源动员和准备不充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飓风到来后,政府低估了灾情,没有立即到受灾现场指挥救灾。

例如,“卡特里娜”登陆新奥尔良的第二天,布什还乘坐专机到亚利桑那州推销社会保障计划。

在飓风袭击后的第三天,大批国民警卫队仍未到达新奥尔良进行救援。

参院要给布什打分
布什的救援行动使陷入极度困境中的黑人和穷人极度恼火。

民主党参议员卡明斯对布什批评说:美国不能允许贫困,也不能以年龄和肤色来决定人们的生死命运。

黑人饶舌男歌手维斯特3日在国家广播公司主持的赈灾筹款直播节目中,直接讽刺美国的立国方针就是要“尽量不死不活地帮助贫苦、黑皮肤和不富裕的人”。

但共和党参议员洛特为布什政府的救灾表现辩护说:救援部门并不看灾民的收入多少以及种族和宗教背景才施以援助之手。

由于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市政府围绕抗洪救灾不力的问题互相推卸责任,美国参议院将在7日就联邦政府对飓风灾难反应迟缓展开调查。

共和党参议员考林斯和民主党参议员利伯曼将共同领导这项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什么救灾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