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工资=价值:不赚不赔 工资>价值:亏本 工资<价值:价值增值(资本家) 价值增值过程中的劳动: 1)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2)剩余劳动,无偿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 本家与雇佣工人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资本——不可变资本 价值转移:生产资料价值→产品价值 2)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 价值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工资)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进一步揭示了剩余 价值的源泉。这表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 的,也不是由不可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 雇佣的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 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 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由此具有 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质,由此,资本主义所有 制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与雇佣劳动 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体现。
4.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商会 生产力低下 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氏族所有、 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劳动产品 无阶级、无剥削、无私 有制 奴隶社会 生产力有较大发展: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城乡分离、体 脑分工出现 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奴隶 劳动被残酷剥削 封建社会 封建地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被剥削(地租)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家占有劳动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 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1、劳动 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产品价值=原料+生产成本+劳动 价值=产品价值-不变成本=劳动 利润=价值增值-工资支出=剩余价值
马概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简版)

马概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简版)马概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简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原始积累·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特别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我们透视资本主义政治和文化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封建社会 • 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
有农民(农奴) • 地租是剥削的基本形式 • 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生产活动分散,
规模狭小,生产技术长期处于落后停滞 状态,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
随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封建社会开始走向灭亡。
劳动生产率
单位时间 内生产的 商品数量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 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劳动生产率
劳动者的平 均熟练程度
科学技术的发
3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
的认识。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原始社会 • 石器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典型代表 • 金属工具特别是铁器的发明和使用,推
动发展 • 生产资料归氏族公社所有,实行集体劳
动,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劳动产品
社会大分 工出现
18世纪60 年代起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的支配地
位
标志资本主义制度 的最终确立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
劳动者是自由人
商品
人的劳动能力,是 人的脑力和体力的 总和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 卖,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 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PPT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
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
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 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率0
0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 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 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 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
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 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 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 练。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关系
关键在于:社会 对必要的学习训 练时间的承认。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 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 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马克思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类别
商品 数量 (个)
耗费 时间 (小时)
总价值 ( 万元)
生产 率(个 /小时)
单位 时间 价值
单位 商品 价值
部门 1000 100 10000 10 100 10
劳动
生产 200 100 1000 20 100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 确认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正确把 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 律。
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总结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总结
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系,其本质是以私人占有和利润为目的的生产方式。
资本家通过投资资本来购买生产工具和人力资源,以制造商品或提供服务,并通过销售获得利润。
资本主义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润优先原则:资本家在投资和生产决策上,优先考虑自己的利润和资产增值。
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是以企业家的个人利益为驱动的。
2. 自由市场竞争: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资本家和消费者在自由市场中进行竞争,从而促进价格、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扭曲市场竞争的的垄断与垄断竞争会干扰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运行。
3. 市场供求平衡:根据市场供需关系,价格和数量的调整会一直进行,直到达到供求平衡。
因此,价格是在市场供求作用下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设定。
4. 生产力提高: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增强生产力,通过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创新和组织架构调整等方式推动经济增长。
高效的生产力提高了社会财富的总量。
5. 无定形和动荡: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不稳定性,由于经济周期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存在,资本主义经济难以保持稳定,周期性地格局变化。
总之,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以市场和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其发展受到利润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虽然它能刺激生产力和提供商品和服务,但也常伴随着经济周期性动荡,所以资本主义社会需要探索出适应社会需求和制度安排的解决方案。
资本主义的本质与规律

资本主义的本质与规律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以实现自身利润和扩张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的规律包括:
1.货币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的追求是资本家行为的基础:资本家
通过生产和投资获取更多资本,以实现更高的利润率。
2.竞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资本家为争夺市场和
获得更高的利润率进行激烈的竞争。
3.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资本家通过
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4.贫富分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制度下,富人会越来越富,穷人会越来越穷,贫富差距会不断扩大。
5.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经
济在周期性上升与下降,经济危机和经济泡沫会不断出现和爆发。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一、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1、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商品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商品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它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4)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第二,劳动者一无所有。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重点: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教学难点: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论剥削的新变化;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
教学方法:(1)理论讲述。
(2)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广泛运用视频影像、图像,主要是运用与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3)案例分析:案例与理论讲授结合,提高理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
(4)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提问、讨论、演讲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5)师生互动:通过教师理论讲授与学生的互动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在互动中教师讲出深度、新意。
(6)实践教学:《资本论》读书报告。
授课时间:8课时。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发达商品经济基础上、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因此,本章主要分析: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商品经济的产生的条件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课堂提问:什么是社会分工?所谓社会分工,是指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而从事的各种劳动,如生产农产品的劳动、生产工业品的劳动、生产建筑材料的劳动等,经过分工,逐步独立化为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如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建筑部门等等。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A.价值规律理论B.商品二因素理论C.劳动二重性理论D.剩余价值理论2、在马克思看来,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A.金银构成的B.价值构成的C.货币构成的D.使用价值构成的3、“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5、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的二重性是指()。
A.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7、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马原题库4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D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C)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B)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B)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C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D.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B)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C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29.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其最大区别在于,商品经济( A )A.以交换为目的B.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C.所有制是私有制D.所有制是公有制3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而价值可以互相比较是因为( B )A.价值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B.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C.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D.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31.马克思说:“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2017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PPT参考课件全文

2024/8/26
17
一般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2024/8/26
18
货币价值形式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
2024/8/26
19
2、 货币的本质
2024/8/26
20
3、 货币的职能
2024/8/26
21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2024/8/26
2024/8/26
47
2024/8/26
48
(四)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产业资本循环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资本周转 4、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2024/8/26
49
1、产业资本循环
2024/8/26
50
2024/8/26
51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024/8/26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024/8/26
64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024/8/26
65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024/8/26
66
2024/8/26
67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2024/8/26
22
价值规律的形式:
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2024/8/26
23
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024/8/26
24
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
19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对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 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揭露和批判了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观念,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科学认识商品 经济的本质。(理论意义)
•
D.商品二因素理论
• 3.2019.4.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与社会的 需求相适应,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 矛盾是否能得到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 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实践意义)
•。
•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 第三,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 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
价值)】(鞭子) •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 其一,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 其二,阻碍技术的进步。
• 其三,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马太效应)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返回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 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三)资本积累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 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殖过程的统一。 •2、资本的本质及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
1.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2.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3.阻碍技术进步。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 品 经 济 产 生 条 件
•社会分工
•社会总 •劳动的 •一部分
•社会劳动
•矛 •盾
•私人劳动
•私有制
•劳动是 •生产者 •的私事
•返回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 只 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1两金……
一般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1 只 羊
•或1两金 •‥‥‥
货币价值形式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或1只羊 • ……
•1 两 金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 •‥‥‥ •‥ ‥ ‥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
•各种各样的钱币
•2、 货币的本质
•货 币 是 •特 殊 商 品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价值 •使用价值
•商品二因素
•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 •双重使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二、三节

童工
9岁到10岁的孩子,在大清早2、3、4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为了勉强 糊口,不得不一直干到夜里10、1l、12点钟。他们四肢瘦弱,身躯萎缩,神态呆痴,
陶业、火柴制造业工人的生活
在特伦特河畔的斯托克和在沃尔斯坦登这两个陶业区,人的寿命特别短。20岁以 上的男子从事陶业生产的,在斯托克区虽然只占36.6%,在沃尔斯坦登只占30.4%, 但是在这类年龄的男子死亡人数中,死于胸腔病的陶工在斯托克区占一半以上,在沃 尔斯坦登区约占2/5。陶工作为一个阶级,不分男女……代表着身体上和道德上退化 的人口。他们一般都是身材矮小,发育不良,而且胸部往往是畸形的。他们未老先衰, 寿命短促,迟钝而又贫血。他们常患消化不良症、肝脏病、肾脏病和风湿症,表明体 质极为虚弱。但他们最常患的是胸腔病: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和哮喘病。有一种 哮喘病是陶工特有的,通称陶工哮喘病或陶工肺结核。还有侵及腺、骨骼和身体其他 部分的瘰疬病,患这种病的陶工占2/3以上。 火柴制造业是从1833年发明用木梗涂磷的办法之后出现的。自1845年起,它在英 国迅速地发展起来,它同时也使牙关锁闭症蔓延到各地。工人中有一半是13岁以下 的儿童和不满18岁的少年。谁都知道,这种制造业有害健康,令人生厌,所以只有 工人阶级中那些最不幸的人,饿得半死的寡妇等等,才肯把“衣衫褴褛、饿得半死、 无人照管、未受教育的孩子”送去干这种活。工作日从12到14或15小时不等,此外 还有夜间劳动,吃饭没有固定时间,而且多半是在充满磷毒的工作室里吃饭。如果但 丁还在,他一定会发现,他所想象的最残酷的地狱也赶不上这种制造业中的情景。在 壁纸工厂中,粗糙的壁纸用机器印刷,精致的壁纸用手工印刷。生产的旺季是从10 月初到第二年4月底。在这段时期内。劳动往往从早晨6时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甚 至到深夜,中间几乎没有休息.
2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六)

• 只有两大部类的生产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结构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才能正常实 现,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内部交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价值出售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实现形式发生 了变化。从全社会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从个别部门看, 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
• (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
固定资本 机器、厂房、工具、设备
在
剩
资
余
本
价
的
不变资本
值
周
生
转
产
方
中
式
的
作
原料、燃料、辅助材料
用
流动资本
劳动力
可变资本
•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 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 所谓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 叫社会总价值,划分为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对间里创造的价值(m)。W= c+v+m=(c+v)+m=c+(v+m)
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

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一、本质特征。
1. 私有制为核心。
- 资本主义啊,最根本的就是私有制。
就好比这世界上的东西,都得有个私人老板来管着。
大到工厂、企业,小到街边的一个小店铺,都是私人的财产。
这私有制就像是资本主义的心脏,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围着它转。
比如说,那些大资本家,他们拥有大量的财富,像土地、机器设备啥的,然后用这些东西来赚钱。
这就跟咱们在一个游戏里,有人一开始就有好多厉害的装备(生产资料),然后靠这些装备去打更多的怪(赚取利润),而这些装备都是他自己私有的,别人不能随便用。
2. 追求利润最大化。
- 资本家们啊,那眼睛里就盯着利润呢。
他们做啥买卖,开啥工厂,想的都是怎么能赚更多的钱。
就像开饭店的老板,他会想尽办法降低成本,菜买便宜点的(当然不能太影响质量,不然顾客就跑了),请的服务员工资也不能太高,然后把菜价定得能让自己赚最多的钱。
这就好比是一群饿狼,到处找最肥美的猎物(利润最高的生意),只要能赚钱,就会想尽各种办法。
而且啊,为了利润,他们还会不断地扩大生产,就盼着能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全世界,赚得盆满钵满。
3. 雇佣劳动制度。
- 这资本主义离不开雇佣劳动。
资本家有生产资料,可光有那些机器、厂房啥的还不行,得有人干活啊。
于是就雇佣工人。
工人呢,就像一颗颗小螺丝钉,被拧到资本家的生产机器上。
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赚钱养家。
比如说在工厂里,工人每天在流水线上辛苦工作好几个小时,生产出一堆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大部分利润都被资本家拿走了,工人就拿那么点工资。
这就有点像地主和佃农的关系,只不过现在是在工厂里,工人给资本家打工。
4.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 在资本主义社会,啥东西都能变成商品。
不仅是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像衣服、鞋子、汽车啥的,就连人的劳动力、知识、艺术作品有时候都被当成商品来买卖。
比如说,一个画家画了一幅画,他可能会把这幅画拿到市场上去卖,就像卖一个普通的商品一样。
而且商品的交换非常频繁,市场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集市,各种各样的商品在里面流通。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其本质是基于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运作。
它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利润追求和经济自由等方面。
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私有制。
私有制意味着生产资料归个人或企业所有,人们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
这种私有制的存在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私有制使得个人或企业有动力去增加自己的财富,追求利润最大化。
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经济模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经济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竞争使得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以争取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消费者也通过市场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的运作使得资源能够高效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利润追求和经济自由等方面。
首先,市场竞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规律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提高效率和质量,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市场竞争也会导致低效企业被淘汰,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利润追求是资本主义的动力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投资者的回报来源。
企业通过创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手段来追求利润。
利润的追求激励了企业投资和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经济自由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
资本主义社会注重个体的经济自由和自主选择。
个人和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和劳动力。
经济自由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机会。
总结起来,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其规律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利润追求和经济自由等方面。
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市场竞争和利润追求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个体带来了更多的经济自由。
在资本主义的运作下,经济资源能够高效配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然而,资本主义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环境破坏等,需要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控来解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莫定了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 优秀成果 ——认识到了商品的二因素,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 ——认识到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 • 缺陷 ——不能回答什么劳动创造价值; ——不能明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 ——不理解社会必要劳动量是如何决定的。
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 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就能够生产出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 的秘密就在这里。假定劳动时间延长一倍由6小时增加到 12小时,而资本家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是3元 购买2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20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4元 初垫支27元 工人12小时创造的新价值,货币表现为6元 棉纱的价值 =30元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 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价值量
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 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 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是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 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亏损 正常补偿 多盈利
丙 乙 甲
10 小 时
流 通 手 段
贮 藏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3.货币的作用
货币与商品的两极对立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转化为外在的商品 和货币的矛盾。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 原则进行。
马原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剩余价值论
联系实际
第 11 页
例如在媒体、广告、影视、通讯、 物业、房地产、旅游、商贸、金融、 交通、医疗和教育等行业,他们所 提供的是“无形的产品”(即服 务),而他们能否获得利润,往往 与市场、行情、季节、气候、心态、 时尚、习俗、信仰、潮流、性别、 年龄、民族、宗教、心理、道德等 诸多因素有关,要想计量剩余价值 的多少,真的是难上加难!
剩余价值论
历史起源
第9页
封建社会 剩余价值的生产广泛存在,地主收的地租及国家收的各种捐税,
皆来源于农民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众所周知, 其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财政收入皆来 源于工人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论
理论意义
第 10 页
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 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剩余价值论
联系实际
第 12 页
剩余价值论
基本含义
第6页
剩余价值论
历史起源
第7页
原始社会前期 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尚不能满足自身及 家庭的需要,人在很多时候处于忍饥挨饿的境地,故难以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论
历史起源
第8页
原始社会末期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除满足自身及家庭需 要外,尚有少量剩余,故能生产少量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本 质及其规律
剩余价值论
Theor y of Surplus Value
CONTENTS
目 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具体劳动时间 D抽象劳动时间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是()
A供求规律 B价值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3、马克思称“商品的惊险的跳跃”指的是()
A商品转换为货币 B货币转换为商品 C使用价值转换为价值 D价值转换为使用价值4、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生产私有化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B价格和价值
C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D价值和交换价值
7、商品的最本质的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8、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A使用价值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10、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12、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15、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B、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
C.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 D.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
1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 C.平均利润规律 D.竞争规律
17、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C.一般剩余价值生产和特殊剩余价值生产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18、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1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是靠延长工作日取得的,后者是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的
B.前者是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的,后者是靠延长工作日取得的
C.前者是靠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后者是靠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D.前者是以技术进步为条件的,后者是以技术不变为条件的
20、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价值学说
D.评价利润学说
21、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 )
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 B.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22、()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A.价值
B.价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23、 (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A.价值 B.价格
C.使用价值 D.价值量
24、价值规律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1、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
3、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4、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交换产生
D.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三、判断题
()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可以兼得。
()2、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3、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任何物质产品的生产都是商品生产。
()5、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7、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8、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9、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10、商品经济是以分配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1、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