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课讲稿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冯茂璋

(2007年1月8 日)

同志们:

按照县委的安排,全县农村党员冬训工作从今天起就全面展开了,搞好这项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广大党员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请大家务必要珍惜机会,严守纪律,认真学习,确保我们的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根据安排,今天我重点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谈几点认识,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处的历史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根据我国城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这一决策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都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到底谁当主角,谁来唱这台戏,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问题,显然,这一问题的答案已经明确,那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而农村党员则是主体中的主角和核心力量。由此看来,作为与当地农民朝夕相处,同农民的权利和利益直接联系的广大农村党员其综合素质的优劣、工作能力的强弱、社会威信的高低、精神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成效。这就好比一个身体“共产党员是组成党

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是贯穿于党的肌体各部位最基本的细胞,细胞性能良好动作正常,将使党肌体强壮,活力无限,所向披靡;否则,将有脑无力,全身瘫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举措,是中央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宏观政策扶持,能否在现实中有效促进农业生产,产生惠及农民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彻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环境,让群众实现民主自治等等,关键在于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因此,抓好农村党员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几个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

客观地说,近年来,我县农村党员在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用新形势、新任务所提出的新要求来衡量,在农民党员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坚决加以克服和纠正。那么,这些具有危害性主要有那些呢,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薄,无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前部分农村党员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弱化,思想观念陈旧,党性修养偏低。这些人一味地强调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谋取个人利益,“只管自己富,其他都不顾”,存在比较严重的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一些村农民党员,包括外出党员对村党组织活动不感兴趣,经常以影响赚钱为名不参加组织生活,以组织对自己帮助不够为由不做组织分派的工作,不愿或不缴纳党费,甚至认为党员身份是一种负担。造成一些村支部党员会议,因参加会议

党员少而无法召开。有些支部为开会不得不挤出资金给参加会议的党员发放纪念品或吃上一顿。一些集体经济差的村因此一年无法开上一次党员会议,有的农民党员不仅不履行党员的义务,而且连正常的公民义务也不履行,成为落后于群众的“特殊党员”;还有部分党员思想上完全丧失信仰,偏离了基本立场。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党员,对身边的一些封建迷信现象听之任之,制止不力,甚至于主动参与,盖房搭屋请“风水先生”、治病疗伤请巫婆神汉。导致这些问题存在原因有三:一是党员身份的光荣感在农村弱化。正如有的党员说的“党员不党员,就差二角钱”,农民党员在群众中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得不到明显体现;二是村级党组织宣传思想工作功能弱化。一些村级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关注点”“兴奋点”没放在党建上,在选拔基层支部带头人时,往往偏重于发展经济能力的考核,而忽视了他们抓思想宣传工作能力的培养;三是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弱化。近年来农民群众利益得到重视,而作为农民党员,其生产、生活情况却过问的少,党员的实际问题解决的少,除年节慰问困难党员外,村党支部很少过问党员生产生活情况,加上村集体经济薄弱,党支部难以解决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使他们难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所代表的先进性;从而导致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出现误区或偏差。以致产生“有困难不找组织找亲朋,有纠纷不靠支部靠族长”现象。

2、部分党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无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当前农民党员素质总体偏低,存在“一高三低”现象,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科技水平偏低,“双带”能力偏低。大多数农民党员对党的知识知之甚少,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一知半解。农民党员素质偏低的原因有:一是近年来党“源”偏少。由于近些年农村农民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对入党入团的追求相对减低,

具有入党动机的农民相对减少,使符合条件的党“源”减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确定发展对象的选择余地较小,给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发展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还有个别村支两委成员宗族思想严重,怕年轻人入党后将来挤掉自己的位臵,不愿意发展党员,造成个别支部几年不发展一名党员;二是“出口”太窄。对不合格党员的表现没有明确的衡量尺度,对不合格党员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淘汰出党,造成党员良莠不齐;三是内部“消化不良”。村级组织缺乏应有的宣传教育功能。自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党员很少集中学习,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当前一些村级党组织班子较松散,除村支书外大部分支委成员形同虚设,组织缺乏活力,党员得不到必要的宣传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没有及时贯彻到党员群众当中,使相当部分党员不知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农民党员外出较多。当前受城乡二元体制和市场经济影响,农村培养的人才没有为农村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较普遍,特别是有文化知识、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年农民多数外出务工、经商,长期不在村,给农村青年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即使过年过节时回村,也因入党积极性低而无法严格按程序吸收入党。外出党员通常是农村社会中较为“活跃”的部分,特别是外出人员中还有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的党员。这些党员长期外出,组织关系没有随转,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无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年老党员在农村地位降低。他们年龄偏大,劳动能力弱,生活上往往靠子孙赡养,丧失了或部分丧失了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他们在农村文化科技上不能领先于群众、生产力上难以带动群众,发挥带头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孙对组织的感情,有些老党员甚至只能看子孙的眼色行事,党员先进性自然难以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