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酶法液化技术

合集下载

淀粉糖品生产与应用手册

淀粉糖品生产与应用手册

淀粉糖品生产与应用手册尤新主编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淀粉糖品的内涵赋予了全新的内容,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进展,不仅使淀粉糖生产工艺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了高温喷射液化和快速糖化,使淀粉糖化的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糖液DE值从90%-92%提高到97%-98%。

既节约了粮食又提高了纯度,从而使酶法糖化也能生产针剂葡萄糖,而且生物技术也使淀粉糖衍生物的品种增加,功能增加。

过去淀粉糖主要是作为食品工业的甜味料,为增加甜食品的花色品种和提高档次作出贡献。

随着麦芽糖醇和山梨醇等糖醇的出现,市场上防龋齿食品和糖尿病人专用的无糖食品也迅速发展。

近年来由于酶技术的进展,使淀粉糖品的大家庭中又增加了低聚糖新成员,使淀粉糖品不仅有甜味,能防龋,能作糖尿病人的食品,而且对人体肠道有益的双歧杆菌有增殖作用。

从而提高了人体健康素质。

最近科技界又成功地从淀粉研制成了多糖及海藻等具有特种生理的淀粉糖品,从此淀粉糖品将会对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使淀粉糖行业的广大职工及使用淀粉糖品的食品加工业的职工和广大消费者了解我国淀粉糖品的发展现状,淀粉糖品的性质、生产技术和用途,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特组织了全国从事多年淀粉糖品研制开发和生产的专家,经过一年多的辛勤总结和编写,完成了这部淀粉糖品最新的实用生产技术手册。

各章节由下列人员执笔。

第一章淀粉原料及生产赵继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光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二章淀粉糖品生产用酶制剂王家勤高级工程师,冯德清高级工程师。

第三章双酶法液化糖化技术王兆光副教授第四章麦芽糊精的生产及应用卢义成工程师第五章酸法葡萄糖李含明高级工程师第六章麦芽糖浆、高麦芽糖浆、麦芽糖胡学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七章果葡糖浆何开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八章结晶葡萄糖佟毓芳高级工程师第九章全糖尤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十章低聚糖金其荣教授第十一章海藻糖陈瑞娟高级工程师第十二章糖醇尤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附录一余淑敏工程师、王家勤高级工程师附录二赵继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附录三赵继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此外,手册还附有国内外淀粉糖品的技术经济资料和淀粉糖品的生产技术理化参数,可以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自行编写的第一部淀粉糖品技术手册。

耐高温α-淀粉酶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

耐高温α-淀粉酶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

耐高温α-淀粉酶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摘要:我国酒精工业通过数十年的努力, 在生产、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在节能、综合利用和自动化等方面。

自20 世纪80 年代末, 在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新设备的基础上, 酒精生产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中温蒸煮”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的双酶法液化、糖化工艺,在我国已推广多年,从使用效果、节能降耗、提高质量、出酒率及酒糟固液分离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耐高温α-淀粉酶;酒精;应用;现在每年仍以10%的产量在增加。

美国主要以玉米谷物为原料, 而巴西则是使用甘蔗与糖蜜。

欧洲等其他发达国家正在立法推广实施燃料乙醇工程。

现在全世界的酒精总产量中, 燃料酒精占66%, 食用酒精占14%, 溶剂占11%, 作为中间体占9%, 由此可见, 燃料乙醇已经成为酒精中主要的消费产品。

我国的实际酒精生产能力已经达到500 万吨左右, 但开工率不足, 近年来大体在70%左右, 实际年生产酒精约为350 万吨。

一、概述淀粉酶是研究较多、生产最早、产量最大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酶,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淀粉酶在淀粉糖工业生产及食品工业中的大规模应用,其的需要量与日俱增。

到目前为止,几乎占整个酶制剂总产量的50%以上。

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纯种优良的枯草芽孢杆菌利用淀粉质原料通过深层通风发酵进行生产中温α-淀粉酶;利用纯种优良高产黑曲霉菌株,以薯类淀粉为原料,采用多级补料发酵法生产糖化酶。

所以,在微生物发酵的酶废液内除了含有约20%没有被完全提取的淀粉酶,同时含有没有完全反应的原料,还含有菌体自溶物、核酸及未被微生物完全利用的糖类、无机盐、无机氮源、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充分利用这些营养成分,不但可以提高酒精的出酒率、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将营养丰富的有机废液转化为酒精发酵结束后营养贫瘠的酒糟处理,这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大大降低,而且酒糟处理起来比发酵废液容易的多。

因此,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将酶制剂与酒精生产行业进行联合,共同创收,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第一章-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第一章-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③喷射液化法
特点: 设备小,便于连续操作,原料利用率高,蛋白絮
凝效果好。
要求一定压力的蒸汽,进出料的速度要稳定,设
备复杂,操作要求高。
2.液化方法的选择
(1)淀粉液化效果好坏的标准与控制
液化标准:
①液化要均匀;
②蛋白絮凝效果好; ③液化要彻底(在60℃时液化液要稳定,不出现老化 现象,不含不溶性淀粉颗粒,液化液透明、清亮)。
脱色一般采用粉末活性碳脱色,具体工艺如下:
用量:为糖液的0.1-0.2% 温度:65-80 ℃ 时间:30min PH:4.8-5.0
过滤
酸法水解包括三种反应:
水解反应
复合反应 分解反应
(二)酸酶法
酸酶法 :酸解为糊精或低聚糖,再用糖化酶水解 为葡萄糖。 酸用量少,糖液颜色浅,质量高。
(三)酶酸法
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液化效果差,经糖化后 物料的过滤性差,糖的浓度也低。
②半连续液化法(又称高温液化法或称喷淋液化法)
在液化桶内放入底水并加热到90℃,然后将调配后待液化的 淀粉乳,用泵送经喷淋头引入液化桶内,并使桶内物料温度始 终保持在90℃±2℃,淀粉受热糊化、液化,由桶底流入保温 桶中,在90℃±2℃时,维持30min-60min,达到所需的液化程 度。 设备和操作简单,缺点: a) 安全性差。 b) 容器开口,蒸汽用量大。 c) 开口,无法达到耐高温-α-淀粉酶最佳温度所处的范围 (105℃)。与喷射法相比,液化效果差,糖化液过滤性能 也差。
2.淀粉水解糖液的质量要求
• (1)严格控制原料质量 • (7)质量标准
色泽:浅黄、杏黄透明液体;
糊精反应:无; 还原糖含量:18%左右; DE值:90%以上; 透光率:60%以上(420nm); PH:4.6-4.8

双酶法制糖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控制的研究

双酶法制糖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控制的研究

双酶法制糖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控制的研究黄志久生物工程082班***********摘要:随着谷氨酸生产工业的发展,提高谷氨酸菌株发酵产酸水平势在必行。

采用双酶法制糖工艺可以提高质量。

双酶法制糖的最佳工艺的确定及最佳工艺的控制,对后面各工序的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且还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双酶法制糖工艺控制液化糖化引言国内谷氨酸发酵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目前全国谷氨酸产量近160万t。

绝大多数谷氨酸发酵厂采用玉米淀粉作为生产原料。

以玉米淀粉酶解的葡萄糖液为原料,应用广泛。

因此,葡萄糖液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发酵水平的高低。

但如何使生产的糖液最适合发酵生产,又能使制糖成本最低[1]。

对于选用适合谷氨酸发酵的制糖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双酶法制糖经十多年的生产应用所取得的进展,已基本淘汰酸解法淀粉制糖技术。

双酶法与酸法或酶酸法相比,显示了它的绝对优势,它的水解糖的质量不仅大大提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粉糖转化率。

双酶法制糖代表先进的淀粉制糖方法,各项生产水平及质量指标确实比以前均有较大突破【2】。

除考察了传统的糖液质量指标要求的内容外,重点考察了糖化周期、糖液透光率、糖液OD值、糖化用水等制糖工艺对于发酵的影响。

在双酶法制糖的液化过程中,不同的加酶方法对酶的消耗和液化效果影响很大[3]。

1 双酶法制糖工艺[4]双酶法制糖的最佳工艺,因原料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在大规模生产之前,应进行小试,确定其最佳工艺。

第一步:调浆。

pH为6.4±0.1,浓度15±1°Be加0.25~0.3%Ca2*,α-淀粉酶用量:8个单位/克左右。

第二步:液化。

92±2℃,保温20分钟,典液检查呈棕红色。

第三步:灭酶。

加温至100℃,保持5分钟。

第四步:过滤。

板框式压滤机,0.25Mpa。

第五步:糖化。

pH为4.4±0.1,温度60℃,糖化酶用量200~250单位/克米,时间7小时左右,检验DE≥95%,糊精微量。

以淀粉为原料双酶法制葡萄糖生产工艺(word文档良心出品)

以淀粉为原料双酶法制葡萄糖生产工艺(word文档良心出品)

以淀粉为原料双酶法制葡萄糖生产工艺双酶法是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和糖化酶为催化剂,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

淀粉水解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用耐高温α-淀粉酶进行液化;第二步,用淀粉糖化酶对液化后液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使DE 值达到98%以上。

水解反应〔C6H10O5〕n + nH2O n〔C6H12O6〕糖化酶@生产工艺流程图:玉米淀粉(或精制淀粉乳)↓调浆计量:↓蒸汽→喷射液化←淀粉酶↓糖化←复合糖化酶↓^蒸汽→灭酶脱色←活性炭↓板框过滤→旧活性炭弃去↓离子交换{↓↙冷却水蒸汽→蒸发浓缩——→葡萄糖浆↓降温结晶←冷却水↓\糖膏分离↓蒸汽→气流干燥筛分↓食用葡萄糖↓检验↓称量包装…↓成品入库生产结晶葡萄糖一般的配料工序要求的指标为:浓度:30%~36% (如生产其他的糖品,料液配料浓度可放宽到45%)pH 值:最适~(可在~之间选择)《淀粉乳蛋白含量:≤%电导率:≤200us/cm1、调浆工艺过程:①用低于42℃的水将粉乳比重调至°,用泵将调好的淀粉乳打入调节罐,在不断搅拌条件下加一定量的10%稀碱液使淀粉PH 达。

②加入一定量的耐高温α—淀粉酶进行液化。

加高温酶的量根据液化液的DE 值确定,要求DE 值在13-17%之间。

2、液化:@工艺过程:①将一定浓度,一定PH 值的淀粉乳连续用泵打入连续液化器进行液化。

②一喷液化温度控制在106-110℃,二喷液化温度控制在135-145℃,控制出料速度,使液化液碘色反应为棕红色③液化液不合格必须返工,重新液化。

酶法喷射液化工序要求的指标为:浓度:32%±2%pH 值:~(最好~)加酶量:%~%(对固形物)(喷射温度:一喷温度:106-110℃二喷温度:135-145℃液化保持:温度:95℃;时间:90~120min.液化终了DE 值:14~20%之间(最好在DE14~16%之间)碘试:暗红樱色3、糖化::工艺过程:①将降温后的液化料液,调好PH 值,按干物量加入糖化酶②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糖化一定时间DE 值达98%以上。

玉米淀粉的液化与糖化

玉米淀粉的液化与糖化

玉米淀粉的液化与糖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酶法水解淀粉制备水解糖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还原糖的化学测定和比色测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1设备25升罐(可用本院25升发酵罐代替);装料按20升计,采用小型板框过滤机压滤,烘箱;水桶,量筒。

2分析仪器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糖度计,滴定管,电炉,白瓷板,三角瓶,阿贝折光仪,比重瓶,pH计。

3实验主要原料:玉米淀粉,高温液化酶和糖化酶。

三、实验原理、过程和方法1、主要过程:通过双酶法制糖,从玉米淀粉原料出发,经配料,糊化,液化和糖化,过滤,制备成淀粉水解糖。

本实验所得到的糖液,可用于下一批酵母发酵实验。

2、配料:称重,按照20升有效体积,配制30%淀粉乳。

取样烘干至恒重,测定淀粉中的水分含量。

3、糊化和液化糊化原理:将淀粉乳加热,淀粉颗粒膨胀,由于颗粒的膨胀,晶体结构消失,变成糊状液体,淀粉不再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不同的淀粉的糊化温度不同。

如玉米淀粉开始糊化的温度为62.0℃,中点温度为67℃,终结温度为72℃。

糊化分为:预糊化(吸水),糊化(体积膨胀)。

糊化过程中,要防止淀粉的老化(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氢键的过程)。

液化原理: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糊化淀粉水解到一定的糊精和低聚糖程度,粘度大大降低,流动性增加。

液化方法分:酸法、酶酸法、酶法等。

以生产工艺不同又分为间歇法,半连续和连续式;液化设备有:管式、罐式、喷射式。

加酶方法有:一次加酶、二次加酶、三次加酶。

根据酶制剂的耐温性分为中温酶法、高温酶法、或中温酶和高温酶混合法。

本实验采用:高温酶法,间歇式,罐式,二次加酶法。

间歇液化法工艺流程:配制30%的淀粉乳,PH 值6.5,加入氯化钙(对固形物0.2%),加入液化酶(加酶量根据酶制剂厂商的要求),在剧烈搅拌下,先加热至72℃,保温15min ,再加热至90℃,并维持30min ,以达到所需的液化程度(DE 值:15—18%)。

以淀粉为原料双酶法制葡萄糖生产工艺

以淀粉为原料双酶法制葡萄糖生产工艺
液化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下一步的糖化创造有利条件。糖化使 用的葡萄糖淀粉酶属于外酶,水解作用从底物分子的非还原尾端进 行。在液化过程中,分子被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范围的大小程度,底 物分子数量增多,糖化酶作用的机会增多,有利于糖化反应 。
酶法喷射液化工序要求的指标为: 浓度:32%±2% pH 值:5.4~6.0(最好 5.4~5.8) 加酶量:0.035%~0.07%(对固形物) 喷射温度:105~108℃(不超过 110℃) 维持时间:5min 液化保持:温度:95℃;时间:90~120min. 液化终了 DE 值:14~20%之间(最好在 DE14~16%之间) 碘试:暗红樱色
3、 淀粉转化率:
淀粉—葡萄糖转化率是指 100 份淀粉中有多少份淀粉转化成葡 萄糖,其计算公式为:
糖液量(L)×糖液葡萄糖含量(%) 收率 == ——————————————————————×100%
投入淀粉量(kg)×原料淀粉中纯淀粉含量(%)×1.11
附:理论收率、实际收率及淀粉转化率
1、理论收率:
纯淀粉通过完全水解,因有水解化学增重的关系,每 100g 淀粉
能生成 111.11g 葡萄糖,如下面反应式所表示:
(C6H10O5)n + nH2O —→ 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162
18
180
100.00
111.11
因此,葡萄糖的理论收率为 111.11%
生产结晶葡萄糖一般的配料工序要求的指标为: 浓度:30%~36%(如生产其他的糖品,料液配料浓度可放宽到 45%) pH 值:最适 pH5.4~6.0(可在 pH5.0~7.0 之间选择) 淀粉乳蛋白含量:≤0.6%
二、液化:

淀粉液化及糖化实验

淀粉液化及糖化实验

精心整理淀粉液化及糖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酶解法从淀粉原料到水解糖的制备原理及方法;2.掌握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发酵过程中,因有些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当以淀粉为原料时,必须先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

一般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成为淀粉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成为淀粉水解糖。

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方法包括酸解法、酸酶结合法和酶解法。

实验室常采用酶解法制备淀粉水解糖。

酶解法是指利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酶解法葡萄糖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这个过程称为液化;第二步是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生产上成为糖化。

淀粉的液化和糖化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故该方法也称为双酶法。

1.酶解法液化原理淀粉的酶解法液化是以α-淀粉酶作为催化剂,该酶作用于淀粉的α-1,4-糖苷键,从内部随机地水解淀粉,从而迅速将淀粉水解为糊精及少量麦芽糖,所以α-淀粉酶也称内切淀粉酶。

淀粉受到α-淀粉酶的作用后,其碘色反应发生以下变化:蓝色→紫色→红色→浅红色→不显色(即显碘原色)。

酶解法液化因生产工艺不同分为间歇法、半连续法和连续法;液化设备分为管式、罐式和喷射式;加酶方法包括一次加酶法、二次加酶法和三次加酶法;根据酶制剂的耐温性分为中温酶法、高温酶法及中温酶和高温酶混合法。

本实验采用:高温酶法,间歇式,罐式,一次加酶法。

2.酶解法糖化原理淀粉的酶解法糖化是以糖化酶为催化剂,该酶从非还原末端以葡萄糖为单位依次分解淀粉的α-1,4-糖苷键或α-1,6-糖苷键,由于是从链的一端逐渐一个个地切断为葡萄糖,所以糖化酶也成为外切淀粉酶。

淀粉糖化的理论收率:因为在糖化过程中有水的参与反应,故糖化的理论收率为111.1%(C 6H 10O 5)n +H 2O →nC 6H 12O 616218180淀粉糖化实际收率的计算公式:淀粉糖化实际收率=100%×(%)×g g/L ×L 原料中纯淀粉含量)投入淀粉量()糖液葡萄糖含量()糖液量(淀粉转化率是指100份淀粉中有多少份淀粉被转化为葡萄糖。

项目2微生物发酵技术任务2工业培养基制备与灭菌精品

项目2微生物发酵技术任务2工业培养基制备与灭菌精品
五 淀粉制糖工艺
1 双酶法 (1)工艺流程 淀粉 →调浆 →调PH值→加淀粉酶→喷射液化 →液化维持 → 灭液化酶 → 降温 →调PH值 →加糖化酶 →糖化→灭糖化酶→降温→调PH值 →降温→加活性炭、助滤剂→脱色→压滤 →葡萄糖液
(2)工艺参数
A) 调浆:10~18Be, B) 液化: 淀粉酶量—— 5~10单位/克干淀粉, 液化PH值——PH6.0~6.4, 液化温度—— 90~110℃, 液化维持时间—— 45~90min, C) 灭液化酶:灭酶温度—— 115~120℃, 灭酶维持时间—— 5~10 min
A) 调浆:10~12 Be B) 水解:PH1.5 压力0.28Mpa 温度135~140℃ 时间15~20min C) 中和: PH4.8 D) 脱色: 时间 4~8
淀粉酸水解机理
(2)葡萄糖对淀粉的理论转化率 (C6H10O5)n + n H2O = n(C6H12O6) 162.14 18.02 180.16 淀粉产生葡萄糖的理论转化率为:
淀粉酸水解机理
(3)DE值 ——DE值即葡萄糖值,用以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指的是葡萄糖占干物质的百分率100单位/克干淀粉, 糖化PH值——PH4.4~4.6, 糖化温度—— 55~60℃, 糖化时间—— 16~40h, E)灭糖化酶: 灭酶温度—— 85℃左右, 灭酶维持时间—— 5~10 min
工艺参数
F) 脱色: 脱色PH值——PH 4.8, 脱色温度——45~60℃, 脱色时间——4~8h。
3 酸酶结合法
——(1)酸酶法 ——(2)酶酸法
三 水解糖液的质量指标
1 色泽:浅黄、杏黄色,透明液 2 糊精:无 3 还原糖含量:24~32%(根据生产需求) 4 透光率:85%以上 5 DE值: 96%以上

双酶法生产玉米酒精液化及糖化工艺条件的研究

双酶法生产玉米酒精液化及糖化工艺条件的研究

双酶法生产玉米酒精液化及糖化工艺条件的研究李大鹏,罗文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摘要:运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双酶法玉米酒精生产的液化和糖化工艺条件。

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液化温度("+,,-值./.,液化时间’/.0,液化酶的添加量"/"’.12&""1玉米粉;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温度.*+,,-值#/.,糖化时间!/.0,糖化酶的添加量"/’12&""1玉米粉。

关键词:玉米酒精;双酶法;正交实验;液化;糖化;工艺条件中图分类号:34!)!/!文献标识码:5文章编号:&""’$)!"!(!"".)"&$""&)$"!!"#$%&’"()*)+(’&,&-.+/,0&’$.".&’1&23.4#)2/+".&’/’$!/++(/5.2.+/".&’2&565&$#+.’-0&5’7,+&(&,8."(*8&9’:%;)17<!*=70*:30676809:;:1<8=;8:9><7<:9?:@;<AB6@=87<:9=9>?=880=C<@<8=7<:9@:C,C:>B8<918:C9=;8:0:;D<707D:69EFG6?0=?H6696?7=HI ;<?06>J<=:C70:1:9=;6K,6C<G697?/306:,7<GBG D:CL<918:9><7<:9?@:B9>@:C;<AB6@=87<:9=C6:;<AB6@F<9176G,6C=7BC6("+,,-./.,;<AB6@FI <917<G6’0,;<AB6@F<9169EFG6=>>6>"/"’.12&""18:C9G6=;;D0<;6706:,7<GBG D:CL<918:9><7<:9?@:B9>@:C?=880=C<@<8=7<:9=C6:?=880=I C<@F<9176G,6C=7BC6.*+,,-#/.,?=880=C<@F<917<G6!/.0,?=880=C<@F<9169EFG6=>>6>"/’12&""18:C9G6=;/>9?@A=B!:8:C9=;8:0:;;7D:I69EFG6G670:>;:C70:1:9=;6K,6C<G697;;<AB6@=87<:9;?=880C<@<8=7<:9;76809:;:1<8=;8:9><7<:9玉米作为酒精生产的主要原料在国内外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双酶法的原理

双酶法的原理

双酶法的原理双酶法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应用中的技术方法。

它基于两种不同的酶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通过测定其反应产物的生成量来定量分析目标物质的含量。

双酶法的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步骤:底物转化和产物检测。

首先,底物经过特定酶的催化转化为产物,然后通过另一种酶的作用,将产物转化为可观测的信号。

这一过程中,两种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目标物质的定量分析。

在双酶法中,选择合适的酶对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底物转化酶被称为检测酶,而产物检测酶则被称为信号酶。

这两种酶的选择应基于其对应的底物和产物的化学特性以及反应条件的适用性。

选择合适的检测酶是关键。

检测酶应具有高催化效率和特异性,以确保底物转化的高效率和产物的准确性。

常用的检测酶包括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LP)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等。

这些酶能够催化不同的底物,产生可观测的信号。

选择合适的信号酶也是至关重要的。

信号酶通常与检测酶具有相反的作用,它能够将产物转化为可观测的信号,如发光、吸收或荧光等。

常用的信号酶包括荧光素酶(Luciferase)、过氧化物酶(POD)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这些酶能够将产物转化为光信号或化学物质,从而方便定量检测。

双酶法的原理还涉及到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的控制。

底物的浓度应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酶的催化效率和反应速率。

同时,反应时间也应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确保反应的彻底性和信号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双酶法常常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生物学分析中。

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酶和信号酶,配合适当的底物和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性的定量分析。

总结起来,双酶法利用两种酶的相互作用,将底物转化为可观测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分析。

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酶和信号酶,优化反应条件,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结果。

双酶法在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淀粉双酶法糖化

淀粉双酶法糖化
利用手持式折光仪测定溶液中的总可溶性固形物 (Total
Soluble Solid ,
TSS)含量,可大致表示溶液的含糖量。
光由一介质进入另一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计利用棱镜与Sample之间
的折射率差判断浓度。
Sample浓度小时:折射计利用棱镜与Sample之间的折射率差小,折光角度也小。 Sample浓度大时:折射计利用棱镜与Sample之间的折射率差大,折光角度也大。

常用仪器是手持式折光仪,也称糖镜、手持式糖度计,该 仪器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操作步骤
打开手持式折光仪盖板,用干净的纱布或卷纸小心擦干棱镜玻璃面。在棱镜玻璃面
上滴2滴蒸馏水,盖上盖板,于水平状态,从接眼部处观察,检查视野中明暗交界线 是否处在刻度的零线上。若与零线不重合,则旋动刻度调节螺旋,使分界线面刚好落 在零线上。
实验四 淀粉质原料双酶法糖化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掌握酒精生产中淀粉质原料的糊化、液化、糖化操作方 法及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
(一)淀粉的糊化、液化和糖化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体,分子式(C6H12O5)n。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 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直链淀粉含几百个葡 萄糖单元,支链淀粉含几千个葡萄糖单元。在天然淀粉中直链淀粉约占22 %~26%,是水溶性的;其余为支链淀粉。 当用碘溶液进行检测时,直链淀粉液呈显蓝色,而支链淀粉与碘接触时 则变为蓝紫色。
(3)糖化:加入糖化酶1.5mL 60 ℃保温糖化15min,加0.5mL糖化酶继续保 温10min,再加0.5mL糖化酶保温10min,糖化好的化好的醪液用糖度计测糖 度 。 糖化终点测定(无水乙醇检验):取糖化液数滴,滴入无水乙醇中,看是否生 成白色絮状物。若无白色絮状物生成,表明糖化比较彻底。

液化技术

液化技术

第一章液化技术第一节液化理论糖化使用的葡萄糖淀粉属于外酶,水解作用从低物分子的非还原端进行。

为了增加糖化酶作用的机会,加快糖化反应速度,必须用α-淀粉酶将大分子的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

但是淀粉颗粒的结晶性结构对酶作用的抵抗力强。

例如细菌α-淀粉酶水解淀粉颗粒和水解糊化淀粉的速度比约为1:20,000。

由于这种原因,不能使淀粉酶直接作用于淀粉,需要先加热淀粉乳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糊化,破坏其结晶结构。

一、淀粉的糊化与老化1、糊化若将淀粉乳加热到一定温度,淀粉颗粒开始膨胀,偏光十字消失。

温度继续上升,淀粉颗粒继续膨胀,可达原体积的几倍到几十倍。

由于颗粒的膨胀,结晶结构消失,体积膨胀大,互相接触,变成糊状液体,虽停止搅拌,淀粉也再不会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生成的粘状液体成为淀粉糊,发生此现象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

(1)淀粉的糊化温度不同淀粉有不同的糊化温度,且糊化温度是一温度范围。

表(一)各种淀粉的糊化温度范围a、失去双折射性的温度,b、在沸水中亦未能糊化。

(2)糊化过程糊化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预糊化淀粉颗粒吸收少量水分(水分子仅进入非结晶区),体积膨胀很少,淀粉乳的粘度增加也少,若冷却、干燥,所得淀粉颗粒的性质与原来无区别。

第二阶段:糊化淀粉颗粒突然膨胀很多,体积膨胀几倍到几十倍,吸收大量水分(水分子进入结晶区)很快失去偏十字,淀粉乳的粘度大为增高,透明度也增高,并且有一小部分的淀粉溶于水中,淀粉乳变成淀粉糊。

第三阶段:溶解若继续加热,糊化的淀粉溶解于水中。

2、淀粉糊的重要性质——老化淀粉的老化实际上是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氢键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复结晶过程。

在制糖过程中,淀粉酶很难进入老化淀粉的结晶区,淀粉很难液化,更谈不上进一步糖化。

为此需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控制糊化淀粉的老化。

(1)淀粉的成分对老化的影响直链淀粉易老化,支链淀粉难老化。

对于天然淀粉分子太大不易老化,分子太小可以用淀粉糊的糊丝长度来表示。

玉米淀粉糖

玉米淀粉糖

玉米淀粉糖-果葡糖浆生产工艺加工工艺:1.生产工艺流程α-淀粉酶糖化酶异构酶↓↓↓淀粉乳→液化→糖化→脱色过滤→离子交换→异构化→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42%果葡糖浆→吸附分离→90%纯果糖浆↓结晶分离→55%果葡糖浆2.工艺简述(1)液化将浓度为30%的淀粉乳,调节pH值为5.7~7.0,加α-淀粉酶5~10单位/克干淀粉,温度85-90℃,保持一定时间,至碘反应不显蓝色。

(2)糖化调节pH值为4.2~4.5,加糖化酶,控制温度60℃,搅拌反应约36小时,使DE值达93%-97%,经脱色过滤,离子交换,真空浓缩至浓度为35%-45%。

(3)异构化采用丹麦固定化异构酶(Sweetzyme T)它能催化D-葡萄糖和D-果糖间的异构化反应,将其加入浓度为35%-45%的糖液中,加入40-50毫克/升的镁离子作为稳定剂,进柱糖浆pH值为7.5~7.8,温度为55-60℃,出柱异构糖pH值为6.5-7.0。

(4)浓缩再经脱色过滤、离子交换、真空浓缩至70%-75%,即得42%果葡糖浆。

如果将42%的果葡糖浆中部分葡萄糖结晶分离出去,可得55%的果葡糖浆,将42%的果葡糖浆进行吸附分离可得90%的纯果糖浆。

设备信息:主要设备:液化罐、糖化罐、过滤机、真空浓缩锅等糖化锅:J47001-0Z型;加热面积:6平方米;有效容积:14平方米;长春轻工机械厂板式压滤机:LB-20型;生产能力450kg/h;河北省保定地区棉油机械厂真空浓缩锅:水分蒸发量1.0t/h;电机功率11.5kw;参考价格5.95万元;外形行尺寸4455×4000×4800(mm);宁波食品设备制造总厂产品描述:葡萄糖经葡萄糖异构酶作用而生成果糖,这样制成的糖浆称为果葡糖浆。

根据糖浆中果糖的含量分为果糖含量为42%的第一代果葡糖浆、果糖含量为55%的第二代果葡糖浆和果糖含量为90%的纯果糖浆。

果葡糖浆甜度高,渗透压比蔗糖高,不易结晶,保湿性好,因而可代替蔗糖广泛应用于饮料、糕点及腌渍品中。

第四章 酶法淀粉糖(双酶法液化糖化)生产技术

第四章 酶法淀粉糖(双酶法液化糖化)生产技术

第二节 液化技术
一、双酶法制备淀粉糖 1.基本原理: 酶解法制备葡萄糖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液 化过程,利用α -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 及低聚糖。第二步是糖化过程,利用糖化酶将糊 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淀粉的液化和 糖化都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故酶解法又称为双 酶法。双酶法的优点是淀粉转化率高、条件温和、 产物葡萄糖的复合分解少。 (双酶是指用于淀粉液化和糖化作用的两个系列 的酶。)
淀粉糖生产技术概述
淀粉糖是利用淀粉水解制取的各种糖品。淀 粉水解常常有酸法,酸酶法和双酶法。 其中酸法水解淀粉工艺因为设备要求高,环 保难度大及对产品质量和下游产业不利等已经逐 渐被淘汰,而酶法则因为提高了转化率,复合、 分解反应少,条件温和等逐渐成为目前比较理想 的制糖方法。 双酶法是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和糖化酶作 为催化剂将淀粉水解成为葡萄糖的方法。
4.3 酸碱度:碱性条件更不易老化,要综合考虑料 液透光和酶的最适pH。 4.4 温度和加热方式:一般采取高速升降温,目前 运用较多的是耐高温淀粉酶,液化温度可以达到 110℃。 4.5 淀粉糊的浓度:浓度越高,越易老化,一般控 制在10~15Be
四.液化方法
酸法
催化剂 酸酶法 酶法
间歇液化法
半连续液化法 喷射液化法 高压蒸汽
五 液化工艺过程及其控制
1.液化DE值 根据生产经验,一般以DE值来衡量液化程度,在 DE值在10~15时结束液化过程比较合适,液化终点 可用碘显色来判断。达到终点后,需对液化液进行 灭酶,升温至120℃保持10min可完成。灭酶后,冷 却至糖化酶的作用温度,待糖化。
若液化程度太低,液化产物分子数少,糖化酶 与底物接触的机会也少,影响糖化的速度;且液 化程度低,液化液容易老化,糖化酶很难进入老 化产物的结晶区作用,影响糖化的程度,最终糖 化液粘度大,过滤困难。 如果液化程度过高,液化液分子较小,不利于 络合结构生成,从而影响糖化酶的催化效率,导 致糖化液的最终DE值低。

淀粉糖品生产与应用手册

淀粉糖品生产与应用手册

淀粉糖品生产与应用手册尤新主编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淀粉糖品的内涵赋予了全新的内容,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进展,不仅使淀粉糖生产工艺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了高温喷射液化和快速糖化,使淀粉糖化的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糖液DE值从90%-92%提高到97%-98%。

既节约了粮食又提高了纯度,从而使酶法糖化也能生产针剂葡萄糖,而且生物技术也使淀粉糖衍生物的品种增加,功能增加。

过去淀粉糖主要是作为食品工业的甜味料,为增加甜食品的花色品种和提高档次作出贡献。

随着麦芽糖醇和山梨醇等糖醇的出现,市场上防龋齿食品和糖尿病人专用的无糖食品也迅速发展。

近年来由于酶技术的进展,使淀粉糖品的大家庭中又增加了低聚糖新成员,使淀粉糖品不仅有甜味,能防龋,能作糖尿病人的食品,而且对人体肠道有益的双歧杆菌有增殖作用。

从而提高了人体健康素质。

最近科技界又成功地从淀粉研制成了多糖及海藻等具有特种生理的淀粉糖品,从此淀粉糖品将会对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使淀粉糖行业的广大职工及使用淀粉糖品的食品加工业的职工和广大消费者了解我国淀粉糖品的发展现状,淀粉糖品的性质、生产技术和用途,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特组织了全国从事多年淀粉糖品研制开发和生产的专家,经过一年多的辛勤总结和编写,完成了这部淀粉糖品最新的实用生产技术手册。

各章节由下列人员执笔。

第一章淀粉原料及生产赵继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光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二章淀粉糖品生产用酶制剂王家勤高级工程师,冯德清高级工程师。

第三章双酶法液化糖化技术王兆光副教授第四章麦芽糊精的生产及应用卢义成工程师第五章酸法葡萄糖李含明高级工程师第六章麦芽糖浆、高麦芽糖浆、麦芽糖胡学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七章果葡糖浆何开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八章结晶葡萄糖佟毓芳高级工程师第九章全糖尤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十章低聚糖金其荣教授第十一章海藻糖陈瑞娟高级工程师第十二章糖醇尤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附录一余淑敏工程师、王家勤高级工程师附录二赵继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附录三赵继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此外,手册还附有国内外淀粉糖品的技术经济资料和淀粉糖品的生产技术理化参数,可以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自行编写的第一部淀粉糖品技术手册。

培养基的制备-双酶法制糖技术

培养基的制备-双酶法制糖技术

复合反应
在酸催化作用下,α-1,4 糖苷键与α-1,6糖苷键逐
步被无序地切断,淀粉颗粒 结构被破坏,同时有糊精、 低聚糖、麦芽糖和葡萄糖的 生成。
(C6H10O5)n 淀粉
需要 什么条件
(C6H10O5)x 糊精
C12H22O11 麦芽糖
C6H12O6 葡萄糖
◈ 水解程度不同,所生成糊精分子大小不同,
100%
◈ (3)冷却与脱色 ♠ 用换热器降温
水解液
碱液 活性炭 助滤剂
pH4.8 活性碳 5g/L 助滤剂 5g/L
◈ (4)过滤 ♠ 压滤机
♠ 压滤机
♠ 压滤机
(二)酶 解工艺原

◈ 酶解法是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和糖化酶
作为催化剂将淀粉水解成为葡萄糖的方法, 可分为液化过程和糖化过程,由于淀粉的 液化和糖化都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故酶 解法又称为双酶法。
糖化液中存在各种蛋白质 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 应调节pH接近大部分蛋白质的等电点 玉米淀粉:pH4.8~5.0; 大米:5.4~5.8
◈ 酶解法制备葡萄糖的节能措施
酶解法工艺中有哪些步骤需加热或冷却?
淀粉乳喷射液化 灭淀粉酶 液化液冷却 灭糖化酶
一部分热水循环回冷却塔
一 部 分 热 水 用 于 调 浆
2、复合反应
在淀粉酸水解过程中,一部分生成 的葡萄糖在酸和热的催化作用下, 能通过糖苷键聚合,失掉水分子, 生成二糖、三糖和其它低聚糖等, 这种反应称为复合反应。
2C6H10O6 葡萄糖
C12H22O11 复合二糖

H2O 水
主要经过α-1,6糖苷键聚合成异麦芽糖和 经过β-1,6糖苷键聚合成龙胆二糖。
α-淀粉酶
葡萄糖 葡萄糖

玉米淀粉的液化与糖化

玉米淀粉的液化与糖化

玉米淀粉的液化与糖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酶法水解淀粉制备水解糖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还原糖的化学测定和比色测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1设备25升罐(可用本院25升发酵罐代替);装料按20升计,采用小型板框过滤机压滤,烘箱;水桶,量筒。

2分析仪器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糖度计,滴定管,电炉,白瓷板,三角瓶,阿贝折光仪,比重瓶,pH计。

3实验主要原料:玉米淀粉,高温液化酶和糖化酶。

三、实验原理、过程和方法1、主要过程:通过双酶法制糖,从玉米淀粉原料出发,经配料,糊化,液化和糖化,过滤,制备成淀粉水解糖。

本实验所得到的糖液,可用于下一批酵母发酵实验。

2、配料:称重,按照20升有效体积,配制30%淀粉乳。

取样烘干至恒重,测定淀粉中的水分含量。

3、糊化和液化糊化原理:将淀粉乳加热,淀粉颗粒膨胀,由于颗粒的膨胀,晶体结构消失,变成糊状液体,淀粉不再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不同的淀粉的糊化温度不同。

如玉米淀粉开始糊化的温度为62.0℃,中点温度为67℃,终结温度为72℃。

糊化分为:预糊化(吸水),糊化(体积膨胀)。

糊化过程中,要防止淀粉的老化(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氢键的过程)。

液化原理: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糊化淀粉水解到一定的糊精和低聚糖程度,粘度大大降低,流动性增加。

液化方法分:酸法、酶酸法、酶法等。

以生产工艺不同又分为间歇法,半连续和连续式;液化设备有:管式、罐式、喷射式。

加酶方法有:一次加酶、二次加酶、三次加酶。

根据酶制剂的耐温性分为中温酶法、高温酶法、或中温酶和高温酶混合法。

本实验采用:高温酶法,间歇式,罐式,二次加酶法。

间歇液化法工艺流程:配制30%的淀粉乳,PH 值6.5,加入氯化钙(对固形物0.2%),加入液化酶(加酶量根据酶制剂厂商的要求),在剧烈搅拌下,先加热至72℃,保温15min ,再加热至90℃,并维持30min ,以达到所需的液化程度(DE 值:15—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液化程度:因为葡萄糖淀粉酶是先与底物分子 生成络合结构,而后发生水解催化作用,这需要 底物分子的大小具有一定的范围,才会有利于络 合结构的生成,水解程度高会导致最终葡萄糖值 低;过高则会导致液化淀粉的凝沉性强,易于重 新结合,过滤会非常困难。一般而言,淀粉液化 零时DE值控制12~18%.
思考?
喷射液化法
淀粉质原料直接液化法
酸液化法
1、酸法糖化工艺流程
淀粉 盐酸 调浆 蒸汽 压滤 糖化 水 中和脱色 活性炭 Na2CO3
淀粉的酸水解工艺 是根据淀粉在水解过 程中的水解反应和复 合反应规律性来决定 的。在制定工艺条件 时既要保证淀粉的彻 底水解,达到较高葡 萄糖量,又要尽可能 减少葡萄糖复合、分 解反应的发生程度, 此外,还要符合目的 产物的发酵条件,符 合发酵工艺的实际情 况。

预糊化→糊化→溶解
由于淀粉颗粒的结晶性结构对酶作用的抵 抗力非常强,不能使淀粉酶直接作用于淀粉,而 需要先加热淀粉乳,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糊 化,破坏其结晶性的结构。
影响糊化因素



颗粒大小:小颗粒,结构紧密,糊化温度↗。 直链含量:含量多,分子结合力强,糊化温度↗。 电解质:电解质可破坏分子间氢键,糊化温度↘。 非质子有机溶剂:如二甲基亚矾、脲等,促进糊化,糊化温度↘。 物理因素:强烈研磨、挤压、蒸煮、射线等,促进糊化,糊化温 度↘。 化学因素:酯化、醚化,糊化温度↗。 糖、盐:破坏水化膜,降低水分活度,糊化温度↗。 脂类:淀粉与硬脂酸合成的复合物,糊化温度↗。 亲水胶体:明胶、干酪素、CMC、等与淀粉争水,糊化温度↗。 酸解和交联:增加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糊化温度↗。 生长环境:在高温下,糊化温度↗。
淀粉酶解法的两个步骤

液化 淀粉酶
水解位置
1,4糖苷键
水解次序
无先后次序
水解产物
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 异麦芽糖、低聚糖 葡萄糖
糖化 糖化酶
1,4和1,6 糖苷键
从非还原性 末端开始
●液化的原理
☞ α-淀粉酶是内切型淀粉酶,可从淀粉分子 的内部任意切开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 6糖苷键,液化产物除了麦芽糖和葡萄糖外, 还含有一系列带有α-1,6糖苷键的寡糖。 ☞淀粉在糊化之前,α-淀粉酶是难以直接进入 淀粉颗粒内部与淀粉分子发生作用的。所以 淀粉一定要经过糊化阶段,酶才能开始发生 作用。
淀粉+水+酶 1 3 蒸 汽 4
二次蒸汽 2
7 6
5
一(二)次加酶喷射的液化设备说明
1.淀粉乳配料罐(一次加酶) 2.淀粉乳输送泵 3. 液化喷射器(关键设备) 4.高温维持管 5.闪蒸罐(二次加酶) 6.液化料输送泵 7.层流维持罐
☞ 一次加酶喷射液化工艺条件
淀粉乳浓度:30~32%(w/v) pH 6.5 耐高温淀粉酶用量:控制在5~8u/g淀粉 如果是二次加酶则可以分别在1和5处各添加 50%的淀粉酶. 喷射温度 :105~110℃; 高温维持:5~8分钟 闪冷至95℃ 维持时间:60~120 min
淀粉糊的老化
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
老化:
老化的弊端是什么?
是淀粉分子间氢键已经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 列形成新氢键的过程,也就是复结晶过程。也就是 说:淀粉稀溶液或淀粉糊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 混浊度增加,溶解度降低,甚至出现沉淀,如果冷 却速度快,溶胶会变成凝胶体。 在制糖过程中,淀粉酶很难进入到老化淀粉的结 晶区域,淀粉液化困难,糖化更加没法进行,所以 必须严格控制淀粉糊的老化。
连续式
蛇管加热器及计量器较贵 要求淀粉质量较稳定 操作条件确定后,比较简单 144-151度 10-15 min 比间歇式少一半 产品质量均匀,分解产物少
间隙液化设备工艺图
排汽 酶/钙离子等 淀粉乳 水 蒸汽
保温层 TI(温 度显示) 搅拌
液化结束料液排放
半连续液化法

工艺控制: 基本同间隙液化法 该法优缺点: 设备简单;效果较间隙法好.但料液在开口罐内进行,容易 溅出伤人;蒸汽用量大;液化温度难得到保证;液化效果一 般;糖液过滤困难
液化程度与糖化程度关系
糖 化 葡 萄 糖 值
● 液化的定义
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糊化淀粉水解成 糊精和低聚糖等,使粘度大为降低,流 动性增高。
用反应方程式表达
(C6H10O5)n

(C6H10O5)x
●液化理论
糖化使用的糖化酶属于外酶,水解作用从底
物分子的非还原末端进行,为了增加糖化酶 作用的机会,加快糖化反应速度,必须先将 大分子的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
温度: 发生老化所需的温度称为老化温 度。(0-4℃) 本质:糊化的淀粉分子在温度降低时, 由于分子运动减慢,此时直链淀粉分 子和支链分子的分支都回头趋向于平 行排列,互相靠拢,彼此以氢键结合, 重新组成混合的微晶束。
淀粉糊老化的控制:
1、分子组成的影响:直链较支链淀粉容易老化。 淀粉老化程度可以用冷却时结成的凝胶程度来表 示。
◈ 液化工艺程度的控制
●若液化程度太低,液化产物分子数少,糖化
酶与底物接触的机会也少,影响糖化的速度; 且液化程度低,液化液容易老化(分子间氢 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氢键 的复结晶过程),糖化酶很难进入老化产物 的结晶区作用,影响糖化的程度,最终糖化 液粘度大,过滤困难。 ●如果液化程度过高,液化液分子较小,不利 于络合结构生成,从而影响糖化酶的催化效 率,导致糖化液的最终DE值低。
连消器设备工艺图
蒸汽 温度计
自控 装置
进料
出料
保温罐
喷射式连续液化
喷射式液化是指料液与蒸汽的混合是 通过喷射器在微湍流的状态下完成的, 所以比起其他形式的混合效果就更加 完全,更均匀. 喷射式液化与耐高温淀粉酶的结合 使用,使淀粉的液化技术达到了一个全 新的水平.
◈ 喷射液化工艺 一(二)次加酶喷射的液化工艺流程
本章重点介绍双酶法。 双酶法是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和糖化酶
酶解法优点
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作为催化剂将淀粉水解成为葡萄糖的方法。
思考?
双酶法包括哪两个步骤?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
淀粉
1
水解
3
葡萄糖 复合
2
分解
复合二糖
5'-羟甲基糠醛
复合低聚糖
有机酸、有色物质等
●葡萄糖对淀粉的理论转化率(P92)
(C6H10O5)n + n H2O = n(C6H12O6) 162.14 18.02 180.16
酶水解颗粒淀粉和水解糊化淀粉的速度比约
为1:20000。所以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前要先 加热淀粉乳,从而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糊 化、破坏其晶体结构。所以淀粉乳糊化是酶 法工艺第一个必要步骤。
淀粉的糊化与老化
糊化
糊化温度:淀粉颗粒开始膨胀,偏光十字消失,体积增 大数倍,晶体结构消失,变成糊状液体的温度。互相接触 变成糊状液体,即使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再沉淀的现象。 糊化过程: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是不同的。P72
1.淀粉乳配料罐(一次加酶) 2.淀粉乳输送泵 3,7. 液化喷射器(关键设备) 4,8.缓冲罐 5,9.一次闪蒸罐(二次加酶) 6,10.液化料输送泵 11.层流维持罐(管)
☞ 二次加酶二次喷射液化工艺条件
淀粉乳浓度:30~32%(w/v) pH 6.5 耐高温淀粉酶用量:控制在5~8u/g淀粉,分 两次加入 一次喷射温度 :110℃,保温5 min 二次喷射温度 :136℃,保温5 min 闪冷至95℃ 维持时间:60~120 min
冷却
滤渣
糖液
2、工艺条件:




淀粉乳浓度:13~15Be, (约30%w/v) ; pH:1.8~2.0; 温度:135℃; 保压:10min; 液化DE值:15~18%.
3、水解条件的影响
淀粉的质量
酸的种类和用量
淀粉乳浓度的选 择
淀粉乳浓度 (BX) DE值
26 89.1 7
24 89.2 7
液化方法的选择
酸解 催化剂 间隙液化法(直接升温法) 酸法 升温方式不同 酸酶催化 酶催化 酸酶法 酶法 半连续液化法(高温法、喷淋法) 喷射器型式 高压蒸汽喷射液化法 低压蒸汽喷射液化法 一次加酶法 加酶方式不同 水解动力 二次加酶法 三次加酶法 中温酶法 酶耐温性不同 高温酶法 高-中温酶法 机械力 机械液化法 原料粗细不同 精制淀粉液化法
课题四:双酶法液化、糖化技术(重点)
1、双酶法制糖工艺 2、淀粉液化技术-液化定义、原理、糊化和老化 3、淀粉液化方法 4、淀粉液化的选择 5、液化程度的控制 6、低压蒸汽喷射液化工艺流程 7、低压蒸汽喷射液化工艺条件 8、喷射液化器及其技术 9、美国水热器及其技术
一 、淀粉液化技术
淀粉制备糖工艺简述 淀粉水解常常有酸法,酸酶法和双酶法。
酶液化法
间歇液化法:
工艺条件: 淀粉乳浓度30%(w/v);pH6.5;加酶和钙离子 (0.01mol/l);温度85~90℃;维持时间30~60min;液化 DE值10~15%;碘试反应合格. 该法优缺点: 操作简单;设备简单;投资费用少 料液和蒸汽混合不均匀,料液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液 化不容易控制;所得糖液过滤效率差.


因为间隙式和半连续液化法均是在敞开和不密封的容器中 进行,温度一般都在100℃以下,所以两种方法都用的是中 温淀粉酶.该两种方法一般适合于中小厂.
半连续液化法设备工艺图
蒸汽 淀 粉 乳
Hale Waihona Puke 连续液化法连消器连续液化:
1.料液与蒸汽在连消器内进行混合后,料液已 经达到液化温度,然后连续进入保温罐液化. 2.这种方法与罐内液化相比,料液与蒸汽混 合更为均匀,但这种混合并不彻底,蛋白质的 凝聚效果也不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