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周周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清三中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周周清
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尚未使用雕版印刷 B.宋代已广泛使用活字印刷
C.宋代活字印刷日臻完善 D.宋代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
2、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下卷残本),现存于甘肃武威市博物馆。
推测该经是宋仁宗年间(1141~1195年)印本。
“有的字体歪斜,还有的字,因字模放置不平,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有的行格歪斜,行距宽窄不一等。
据此可知()
A.雕版印刷已走向衰落 B.西夏印刷技术落后C.宋代有了活字印刷品 D.印刷术已普遍应用3、公元751年,造纸术开始西传,但直到1276年才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
造纸术外传缓慢主要由于()
A.文明交流途径有限 B.传统科技的自身缺陷C.北部边疆战乱不已 D.中国外交体制的封闭4、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德经典。
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教育的兴盛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印刷成本的降低
5、元朝时期,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这表明()
A.农业科技发展迅速 B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加强C私人修书蔚然成风 D.农业生产得到高度重视6、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 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7、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
这反映了中医() A.理念发生变化B.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具有迷信色彩 D.主要关注人的品行
8、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
这表明此时期()
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
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
9、宋仁宗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设备投入的资金比较大,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衰。
由此可见() A.雕版印刷技术更为先进 B.劳动力便宜是重要原因
C.技术创新不能脱离实际 D.活字印刷无法得到推广
10、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刻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
北宋政府此举旨在()
A.引导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 B.垄断印刷行业的新技
C.完善科举考试的内容体系 D.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
11、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其”指的是下列哪位词人()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12、唐代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的传播与运用也十分广泛。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成为唐诗传播的方式之一
B.李白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是一位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
C.唐代尚未出现诗歌与绘画的结合D.唐代晚期,诗文已经用于瓷器装饰
13、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
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
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14、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这说明()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15、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走红中国。
其中有一道根据作品判断作者的题,内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该作者()
A.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B.作品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C.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D.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16、《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下列名篇出自“风”的是()
A.《伐檀》 B.《公刘》 C.《生民》 D.《周颂》
17、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 B.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
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 D.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
18、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
这反映出()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19、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
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B.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C.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D.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
20、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钗为弁,文武双全。
这反映出()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21、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
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A.《二京赋》 B.《将进酒》 C.《雨霖铃》 D.《窦娥冤》
22、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
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
这表明乐府诗()
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 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
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管道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23、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
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D.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24、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评价某书法家:“且元常(钟繇)专攻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书,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该书法家的作品是()
行书楷书草书隶书
25、“笔法变化丰富,起承转合,似断若连,笔力劲健,速度匀畅,自然含蓄,不激不厉”“章法古今第一”。
具有该特点的作品是()
26、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起伏,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这一作品的字体()
A.笔划圆匀,富于图案美 B.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27、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
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 D.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
28、《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下图所示。
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
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 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
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
29、明清时期,许多画家追随同时代的大家诸如董其昌、四王(指清初画坛正统派,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
而最终形成的局面是大部分画家作品质量低下,多信笔涂抹之作,在他们看来是“聊以自娱”。
该材料旨在说明()
A.古代中国绘画艺术杂乱无章 B.明清绘画艺术的功利性较强
C.明清部分画家注重表面笔墨 D.文人画侧重强调画外的修养
30、中国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种类繁多。
下列选项按同一标准划分正确的是()
A.文人画山水画宫廷画 B.工笔画写意画文人画
C.山水画文人画人物画 D.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
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
涵》
(1)结合史实说明“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3分)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4分)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4分)
32.珠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5日,中国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珠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曾长期领先于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道: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然而,无论是相对于欧洲还是相对于以往,16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滞后。
许多学者认为,没落的专制制度直接导致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
材料三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力学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说明“16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滞后”的原因。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分)
临清三中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周周清
DCADD BBDBD DDCDA ADBCC ACCAD CBBCD 31.参考答案:
(1)结合所内容可直接回答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书法、绘画方面的成就,即思想:道教(玄)、佛教盛行;书法:王羲之的行书(或《兰亭序》);绘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或《女史箴图》)。
(2)关键信息:“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第一小问,观点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
(3)注意概括中国古代文学流传的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32.(1)农学、地学、天文历法、数学等传统科技成果显著;实用性强,主要为农业服务;科技发展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4分,回答出其中2点即可)
(2)原因:政治: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束缚;经济: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发展缺乏社会推动力;思想文化:长期实行科举制,特别是明清时期八股取士阻碍科技发展。
(6分)(3)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伽利略开创的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分,回答出其中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