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基本知识问答
地震知识竞赛问答题大全

地震知识竞赛问答题大全地震灾害不仅会直接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且能引起一系列次生灾害。
地震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地震知识问答题,欢迎阅读。
地震知识问答题一、地震预报知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
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形变,小地震活动,地磁,地电,地应力,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物质变化等。
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排除哪些干扰?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什么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指对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十年左右(或更长一段时间)可能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应重点加强监视和采取防御措施的,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确定性地区。
什么是地震重点危险区?指对一年尺度内,我国西部(宁、甘、川、滇以西)可能发生6级以上,东部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经国家地震局和省级地震局批准,应强化跟踪、力争作出震前有效预报的确定性地区。
什么是短期预报?指对专区以下确定范围,三个月内,有、无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并明确震级区间(级差什么是临震警报?指对一周内,有肯定地点和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并明确震级区间(级差<1级),需要社会防御和政府采取应急措施的地震预报。
什么是地震活动性?一般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指对局部或总体地震活动要素的特征性表述。
分析一般可采用:①地震活动期、地震活跃期、地震高潮期,地震幕、地展平静期等;②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地震迁移、地震条带、地震空区以及各种多数表征的空间特征区等;③地震活动强度(增强,减弱),、地震活动水平(上升.下降,高低)、地震频次(增加、降低)等。
地震的知识问答

地震的知识问答强烈的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毁灭性的破坏,那么你对地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地震的知识问答,希望大家喜欢!地震的知识问答(一)1、什么是地震?答: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2、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震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它的影响范围一般较小,发生得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
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3、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答:通常,我们所说的地震是指构造地震。
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这就要从地球的内部构造说起。
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约为6370千米的多层球体,最外层的地壳相当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它与地幔(厚约2900千米)的最上层共同形成了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
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时,便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出来,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该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的震动,便造成地震。
4、什么叫震源? 什么叫震中,它是怎样确定的?答: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能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破坏和伤害。
因此,对于地震的防范和减灾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有关防震减灾知识的问答。
1. 什么是地震?
答: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导致地表振动的自然现象。
地震通常由地壳运动引起,有时也与火山、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有关。
2. 如何判断地震是否来临?
答:地震来临前,通常会有一些“预兆”,如地面的微震、动物的异常行为、水位的变化等。
此外,现代科技也能够通过地震监测站来预测地震。
3. 遇到地震应该怎么做?
答:在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到坚固稳固的桌子或床下躲避。
如果没有这样的地方,可以躲在门口或结实的柱子旁边,避免待在玻璃、墙角等易倒物品附近。
4. 如何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
答:在地震来临前,应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固定家中易倾倒或易碎的物品,备好应急物资等。
在地震来临后,应该及时检查家中的安全情况,避免电气、煤气、水气等设施泄漏。
5. 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自救?
答:地震发生后,应该首先保持镇静,确保自己的安全。
然后,应该及时关闭煤气、电源等设备,避免火灾等次生灾害。
如果有可能,应该尽快撤离危险区域,前往安全地带。
以上就是一些有关防震减灾知识的问答。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自我防震减灾意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避免地震带来的伤害。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震动。
地震会导致地面摇晃、建筑物倒塌以及其他大规模破坏。
2. 为什么地震会造成灾害?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包括地震本身的能量释放和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地震释放的能量会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同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洪水、火灾等次生灾害。
3.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抗震设计和建筑材料- 加固建筑结构,如增加钢筋混凝土柱、墙等- 安装地震减震装置,如减震器和隔震系统-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4.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来提前发出地震警报的系统。
它可以在地震波到达目标地区之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提供警报,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安全措施。
5.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在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以下行动:- 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惊慌- 迅速寻找避难场所,如桌子下、门框旁边等结构坚固的地方- 远离窗户、玻璃、壁橱等可能会破裂或倒塌的物体- 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选择使用楼梯下楼- 在地震结束后,小心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或破坏的建筑物6. 如何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了解地震的风险和可能的影响- 确定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安全区域和避难场所- 准备地震应急包,包括食物、水、急救用品等生活必需品- 制定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计划,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互相联系- 参与地震演和培训,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和反应速度7. 地震后的救援工作包括哪些方面?地震后的救援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搜索和救援被困人员- 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和急救服务- 提供食物、水和其他基本生活物资- 清理瓦砾和废墟,恢复基础设施- 提供心理支持和灾后重建指导8. 地震灾害应对中的心理健康支持很重要吗?是的,地震灾害应对中的心理健康支持非常重要。
防震减灾常识问答题库

防震减灾常识问答题库(成人组)一、单选题(25题)1 .地球岩石圈层七大板块应该是(C )2 .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B ) Λ.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C.喜马拉雅山和欧亚地震带;D.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地震带3.我国处于( )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
(A ) Λ.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台湾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D.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带4.由地下核爆炸或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震动属于(B )A.塌陷地震B.人工地震C.火山地震D.构造地震5.楼房内避震不安全的位置是哪儿?(D )A.坚固的桌下或床下;B.低矮、坚固的家具边;C.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D.阳台上6.室内躲避地震时,最安全的身体姿势是(D )A.站立B.趴卧C.侧卧D.蹲伏7 .地震后万一被埋压,下述哪种行为不利于延长生存时间?(A )A.持续地大声喊叫,引起外界注意;A.南极板块、B.南极板块、C.南极板块、D.南极板块、 欧洲板块、亚洲板块、美洲板块、 欧亚板块、北极板块、美洲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 太平洋板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大西洋板块、 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8.寻找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水;C.设法包扎伤口;D.以吹哨、敲击金属物等省体力的方式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
9.地震后互救的原则是(A)A.以最快速度救出最多的人8.尽量把伤员运出灾区C.让被救出的人也投入到互救行动中去D.把埋压程度最重的人救出来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D)A.当地地震部门B.中国地震局C.新华通讯社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1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地震。
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

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地质过程,也可以被定义为地球表面的震动和震荡。
2. 什么是地震带?地震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一些区域,这些区域常常会发生地震,由于地震作用较强,因此这些区域的地震活动频繁。
3. 地震的主要震级单位是什么?地震的主要震级单位是里氏震级。
里氏震级指的是用来量化一次地震能量大小的单位,数值越高代表地震强度越大。
4. 什么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指通过对地下的颤动数据进行分析,在地震来临之前发出警告信号的一种技术手段,可给民众留出宝贵的时间进行避险和自救。
5. 通常情况下,安全的避震位置是哪里?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地震时要躲到桌子下或其他坚固物品较多的地方,保护自己的头部和身体,避免受到掉落物品的伤害。
6. 如何准备一个灾难应急包?灾难应急包以便于携带为原则,包括食品、水、急救用品、电池或充电器、手电筒、工具、身份证等基本物品,应根据个人实际需求适当调整。
7. 什么是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指建筑在地震发生时承受破坏的能力,关键在于建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8. 在地震发生时,可能出现哪些突发情况?在地震发生时,可能出现建筑物坍塌、断电、自来水管道断裂、交通堵塞、通讯中断等突发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应对。
9. 如何为老年人和儿童做好地震安全保护?老年人和儿童是较为脆弱的群体,应考虑预先为其准备抗震物资,同时让他们明确应对措施,包括躲在安全位置、谨慎行动等。
10. 如何避免地震中的火灾风险?地震可能造成电线、煤气管道等被破坏,引发火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提前对家庭煤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未泄漏。
此外,应坚决杜绝用手电筒等易燃物照明。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一、选择题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2、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 A )层。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核、地壳D、地核、地幔、地壳3、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4、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5、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D)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次。
A、5千次B、5万次C、50万次D、500万次6、(D)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B、1974年7月28日C、1975年7月28日D、1976年7月28日7、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B)A、洪灾B、地震灾害C、火灾D、瘟疫8、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C)A、责任B、权利C、义务D、规定9、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B)的方针。
A、预防为主,专群结合B、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C、预报为主,专群结合D、预报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10、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B、去楼道C、原地不动D、跳楼11、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B )A、向教室外跑B、听老师指挥C、蹲在地上D、涌向楼梯间12、兴国县地震台位于(B)A、高兴镇B、江背镇C、永丰乡D、方太乡13、我国科学家张衡在公元(C)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第二版

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第二版一、什么是防震减灾?防震减灾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不受地震破坏的行为。
二、为什么需要防震减灾?地震是一种地球自然现象,它的发生不可避免。
而地震所带来的破坏力,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我们需要进行防震减灾工作。
三、地震的成因是什么?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岩石断裂和错动引起的地震波。
地壳内部岩石的变形和能量的释放,是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
四、地震的预测是否准确?目前科学技术尚未实现对地震的准确预测。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地震监测仪器来监测到地震的发生,但无法精确预测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五、如何进行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通过监测到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和震中距离,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六、地震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地震发生时,首先应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如桌子下、墙角、门窗旁。
保护好头部和颈部,尽量避免站在窗户、悬挂物下和建筑物外墙附近。
七、地震时有哪些应急措施?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采取以下应急措施:停止使用明火、关闭气源,迅速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域,不使用电梯,注意避免跌倒和被物体砸伤。
八、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是什么意思?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和抗震性能要求。
抗震设防等级越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强,破坏程度越小。
九、如何评估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地震灾害风险需要考虑地震带、历史地震数据、地震烈度、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等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可以评估出地震灾害风险的等级。
十、如何进行地震应急救援?地震应急救援是指地震发生后,组织人员和力量进行搜救、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地震救援包括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灾情评估、灾后恢复等环节。
十一、地震后的重建工作有哪些?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包括房屋重建、基础设施恢复、灾后救助、心理疏导等。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及答案地震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由于它的突发性,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并可能引发次生灾害以及更为广义的社会灾害。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防震减灾知识问答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一)1、下列自然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答: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地震。
2、在办公室中如何避震?答:避开灯具、电脑等物品、设备。
3、最不利于晨练的天气条件?答:雾天。
4、几月份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台风)最多?答:7~9月份5、发生火灾时报警应注意什么?答:电话报警,说清位置及火情6、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答: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7、开展“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答: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普及减灾知识。
8、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答: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9、突发地震时,高层居民不应采取的逃生方法是什么?答:乘坐或躲到电梯里;跟随拥挤的人群沿楼梯逃生;跳楼逃生。
10、地震后被埋压住怎么办?答:如果可以自救,则扒开掩埋物,使身体脱出,摆脱困境;如果无法自行脱困,争取寻找或扩大可呼吸的空间;若已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11、人埋在废墟中怎么才能躲避烟尘?答:用衣服、毛巾等裹住头部;用手帕等捂住口鼻、闭上眼睛。
12、在野外露营时怎样防泥石流?答:不要在山谷或河沟底部露营。
13、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答:被烟气熏死。
14、使用液化气或煤气,一定要养成的习惯?答:先点火、后开气。
15、装饰材料中的什么物质对人体有危害?答:甲醛、苯、甲苯等。
16、我国通用火警电话?答:119。
17、我国通用急救电话?答:12018、我国通用交警电话?答:122。
19、我国通用匪警电话是?答:110。
20、哪些部门可以接收救灾捐赠?答:民政部门、授权的慈善机构、红十字会。
21、在旷野遇到雷电时的正确做法?答:钻到汽车里;双脚并拢蹲下,头伏在膝盖上。
地震基本知识问答

地震基本知识问答第一部分地震常识1.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答: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 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 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2. 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3. 地震是什么?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4. 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 倍。
1995 年日本大阪神户7.2 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 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5. 地震有几种类型?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6. 什么是构造地震?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7. 什么是火山地震?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8. 什么是塌陷地震?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9. 什么是诱发地震?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10. 什么是人工地震?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答案题目一:地震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断层运动引起的。
地壳板块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滑动、断裂或相互挤压,导致地震的发生。
题目二: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有什么区别?答案: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现象对建筑物、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的指标,通常使用烈度表进行量化;而地震震级是用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通常使用地震仪观测到的地震波振幅进行计算。
题目三:地震预警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答案: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利用地震传播速度较慢的纵波来提前预测地震。
当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会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题目四: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紧急避险措施?答案: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紧急避险措施:- 尽量远离窗户、大型家具、悬挂物等可能掉落的物体;- 就地躲避,寻找结实的桌子、床铺等掩蔽物,保护头部和颈部;- 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选择安全的逃生通道离开建筑物;- 在户外时,远离高楼、电线杆、悬崖等可能坍塌的地方;- 注意避免火源和可能导致火灾的物品。
题目五:如何准备地震应急包?答案:准备地震应急包时,应包含以下物品:- 应急食品和饮用水,保持足够的储备量;- 急救药品和医疗用品,包括创可贴、消毒液等;- 个人卫生用品,如湿纸巾、手消毒液等;- 保暖衣物和睡袋,以备可能的寒冷环境;- 手电筒、备用电池和手机充电器等应急工具;- 重要文件的复印件和现金备用。
以上是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的题目及答案。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和答案,提高大家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
1.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现象,导致地壳的震动和变形。
2. 为什么地震会造成破坏?
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地震波传播导致的建筑物振动,超
出建筑物可承受的极限,从而导致倒塌、破裂等破坏。
3. 如何预防地震?
预防地震的主要措施包括地震建筑设计规范的遵守,采用抗震
结构和抗震设备,以及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4. 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在地震发生时,应尽量躲避窗户、天花板和其他可能掉落物品
的地方,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坚固的家具旁边,保护头部和颈部。
5. 什么是抗震设备?
抗震设备是指用于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力和振动的装置,常
见的抗震设备包括隔震设备、阻尼器等。
6. 如何进行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应急预案包括组织人员疏散、提供临时避难所、救援伤员和灭火等措施,需要在地震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演练。
7.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
地震预警系统是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和震级,提前向公众发出地震预警信息,以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防护措施。
8. 如何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破坏?
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破坏的方法包括合理的抗震设计、加固和改造老旧建筑、使用抗震材料和装置等。
9. 地震和火灾之间有什么关系?
地震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地震破坏了电力系统和燃气管道,造成火灾风险增加。
10. 地震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地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精神创伤、疾病传播和饮用水污染等健康问题。
以上是关于防震抗灾知识的问答题目及解答。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地震灾害。
地震常识问答

地震有关的知识问答一、选择题1、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1976年唐山发生的7.8级地震,造成(C )人员死亡。
A、15.8万B、16.4万C、24.2万D、40.7万2、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由(A )发明的。
A、张衡B、李善邦C、李四光D、古登堡3、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因地震而产生的介质波动叫(D )。
A、振动波B、震动波C、扩散波D、地震波4、同一个地震对各地区造成的影响或破坏程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 )A、地震震级的大小B、震中距的大小C、当地地质构造D、建筑物结构E、以上所有内容5、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浅源、中源、深源三类,浅源地震深度在(B)。
A、0-10公里B、0-50公里C、0-70公里D、0-110公里6、一般来说,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A )A、越大B、一样大C、越小D、没有相关性7、大震前,井水往往会有一系列变化,如变浑、翻花、冒泡、涨落等,这是一种(B )现象。
A、正常B、微观异常C、宏观异常D、水文异常8、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A),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深源地震均集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B、大洋中脊地震带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D、东非大裂谷地震带9、地震预报分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四种,短期预报的预报期限为(A)。
A、10日内B、3个月以内C、半年以内D、一至二年内10、大震发生时的瞬间抉择很重要,正确的抉择能有效地减少伤亡。
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抉择?(D)A、不顾一切冲出屋外B、慌不择路逃到窄巷中C、越窗、跳楼往外逃D、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11、大地震发生前往往会有一些动物表现出异常反应,如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无法解释的动物反常情况,我们应该选择(B )。
A、私自杜撰、发布地震信息B、向地震部门报告C、告诉左邻右舍外出躲避地震D、在朋友间议论、传播12、地震预报三要素为(C )。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答案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地球上地壳内部发生的震动。
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释放引起的,它会导致地表的震动和地质结构的破坏。
2. 什么是防震减灾?防震减灾是指采取措施来降低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伤害。
它包括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等。
3. 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是什么?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在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地震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伤亡,通过采取有效的防震措施,可以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和恢复能力。
4. 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原则是什么?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满足地震荷载的要求;- 建筑物的重心要尽量保持稳定,避免倾覆;- 使用抗震材料和结构形式,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考虑地震时的位移和变形,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结构的变形。
5.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和震中距离,提前预测地震发生的系统。
它可以在地震波到达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向人们发出预警信息,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避震措施。
6. 预防地震灾害的个人应急措施有哪些?个人应急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寻找安全的避震位置,如桌子下、墙角等;- 远离玻璃窗、大型家具和其他易倒物品;- 避免使用电梯,选择使用楼梯下楼;- 如果室内有人员聚集,保持冷静,避免踩踏事故发生;- 地震过后,及时检查自己和他人是否受伤,尽快撤离危险区域。
7. 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措施有哪些?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救援人员迅速组织,对受灾人员进行救助和疏散;- 搜索和救出被困人员,提供急救和医疗救治;- 对受损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崩塌;- 组织物资和资源的调配,满足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进行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
地震知识问答科普

地震知识问答科普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表面地壳发生破裂破裂和错动导致的地质现象。
地震通常会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了解地震知识对于人们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问答。
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岩石断裂或失稳时,引起的地表或地下岩层运动,释放出的能量在地球表面引起的振动。
地震是地壳构造运动的结果,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地质现象。
2.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不断地在运动,地壳板块相互摩擦或碰撞会积聚能量,当这种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岩石会发生破裂或位移,导致地震的发生。
3. 地震的分类有哪些?地震可以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两种。
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而火山地震是火山喷发或者火山口岩浆运动引起的地震。
4. 如何预测地震?目前科学家们仍然无法精确预测地震,但是可以通过观测地震前兆、地壳变形、地磁场等方式进行地震预警和监测。
5. 地震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高密度人口地区,地震往往会引发严重灾难。
6. 如何在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在地震来临时,首先要保持镇定,迅速找到避难所,躲到结构稳固的地方,躲避物体的掉落和砸伤。
如果在室内,应迅速找到桌子或者凳子下躲避,避免在地震中受伤。
7. 地震灾害中的救援工作有哪些?地震灾害发生后,救援工作包括搜索被埋压的人员、提供紧急救治、组织疏散和安置受灾群众等。
还需要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
8.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是什么?地震的地面震动会对建筑物结构产生振动和变形,严重的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或者受损。
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抗震结构必须得到重视,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9. 地震发生后的余震是什么?地震发生后,地壳仍然会继续发生变动,这导致了地震后的余震。
余震可能会对地震灾区造成更多的破坏和威胁,人们要保持警惕,做好余震期的防范工作。
地震知识问答题

地震知识问答题强烈的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毁灭性的破坏,那么你对地震了解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地震知识问答题,欢迎参考~ 地震知识问答题1、什么是地震?答: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急剧破裂而引起的地面震2、什么是地震烈度??答:是指地震时地面某一地点受到的地震影响或破坏程度。
3、有文字记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哪一次?答:我省华县1556年8级地震。
(死亡83万人)4、什么是地震的三要素?答: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
5、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特点是什么?答: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
6、世界上两大地震带是哪两条?答: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7、正在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学生如何避震?答: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平房或一楼可迅速撤离到户外)。
8、地震时引发火灾,正确的逃生方法是什么?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而逃。
9、避震时应采取哪种姿式?答: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10、地震时被压埋人员首先应该保护好什么的部位?答:头部和胸部。
11、遇到破坏性地震时,路上的行人可以躲在高墙或立交桥下吗?答:不可以。
12、在家里遇到地震时应采取怎样避震措施?答:躲在坚固的桌椅下或开间较小的厨房或卫生间。
1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何时通过?答:2008年12月27日通过。
14、我国《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为多长时间?答: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延长10日。
15、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在每年哪一天?答: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三。
16、按照我国《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地震预报一般应由谁来发布?答: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
17、我国政府确定每年5月12日为什么日?答:防灾减灾日。
18、根据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哪些活动?答: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等。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答卷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答卷一、判断题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2、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3、地震时被埋压应拼命呼唤。
()4、天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说明地震要来了。
()5、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树木、危险物。
()6、历史上从未记录到发生地震的地方,今后也不会发生地震。
()7、家庭防震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准备: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合理放置家具及物品、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8、地震次生灾害包括火灾、煤气泄漏、房屋倒塌、水灾。
()9、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10、“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
()11、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
()12、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
()13、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14、灾害发生后,自救互救是主要的救灾方式。
()15、自然灾害逃生时,多人向同一个方向拥挤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处在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向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
()16、在有大风的雷雨天气里,最好打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因为这样的雨伞才不易损坏。
()17、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测地震大小用的。
()18、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机场、车站等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应当设置紧急疏散场地。
()19、地震谣言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20、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东部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21、火灾逃跑时,遇到浓烟,应直立行走。
()22、乘飞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放射性物品、刀具及其他危险物品。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100)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100)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一百题一、地震基本知识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答: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觉到的地面振动。
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
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
2、什么是地震三要素?答: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
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
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M来表示。
3、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答: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略微有点扁的圆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球上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中的特殊部位,我们把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
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叫震中。
实际上震中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h≤70公里)、中源地震(h=70~100公里)和深源地震(h >300公里)。
4、何谓地震震级?答: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
一次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黄色炸药(TNT)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
震级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
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
5、什么是里氏震级?答: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
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如果用地震面波计算震级,则用MS表示;如果用地震体波计算震级,则用ML表示。
在60年代,里克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地震学权威。
里克特很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心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氏震级这一术语很快成了衡量地震大小的人人皆知的术语。
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
地震安全知识问答

地震安全知识问答地震安全知识问答汇总地震安全知识常见问题如下:1.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会使地面产生震动。
2.地震的震级和震源的长度有关系吗?地震的震级和震源的长度有关系,震级越高,震源越浅,地震的能量就越大。
3.地震的烈度与震级有什么关系?地震的烈度与震级成正比,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4.地震的烈度如何表示?地震的烈度用仪器来测量,单位是度。
5.地震的烈度如何划分?地震的烈度有12级,1级对人体没有感觉,2级和3级能感到,3级和4级能造成建筑物的损坏,5级和6级能造成地表破坏,7级和8级会造成地面裂缝和房屋倒塌,9级和10级会造成天灾,11级和12级会造成巨大灾难。
6.地震的震中在哪里?地震的震中就是地震的中心,也称震源。
7.地震的震源是怎么规定的?地震的震源是在地球内部震源所在的深度。
8.地震的震中距离是如何规定的?地震的震中到地面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地震安全知识问答归纳地震安全知识常见问答归纳如下:1.地震的震级和震源:地震会产生不同级别的震动,当地震震级升高时,震源深度也会影响震害程度。
2.地震的引发因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它会导致岩石破裂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地震。
3.地震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地震,应该采取安装防震设备和建造防震建筑等方法。
4.地震的应急措施:在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躲避建筑物、保护头部和四肢等措施。
5.地震后的救援:在地震发生后,应该采取救援被困人员、清理废墟和恢复供水供电等措施。
地震安全知识问答大全以下是地震安全知识问答大全:1.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表现为地表的震动、地面破裂、地面变形等。
2.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地震的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通常用数字表示,地震的烈度则是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也用数字表示。
3.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在室内,应该立即躲到桌子下、床下、墙角等地方,避免被倒塌的物品砸伤。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一、选择题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2、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 A )层。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核、地壳D、地核、地幔、地壳3、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4、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5、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D)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次。
A、5千次B、5万次C、50万次D、500万次6、( D)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B、1974年7月28日C、1975年7月28日D、1976年7月28日7、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B)A、洪灾B、地震灾害C、火灾D、瘟疫8、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C)A、责任B、权利C、义务D、规定9、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B)的方针。
A、预防为主,专群结合B、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C、预报为主,专群结合D、预报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10、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B、去楼道C、原地不动D、跳楼11、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B )A、向教室外跑B、听老师指挥C、蹲在地上D、涌向楼梯间12、兴国县地震台位于(B)A、高兴镇B、江背镇C、永丰乡D、方太乡13、我国科学家张衡在公元(C)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基本知识问答第一部分地震常识1.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答: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2. 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3. 地震是什么?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4. 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5. 地震有几种类型?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6. 什么是构造地震?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7. 什么是火山地震?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8. 什么是塌陷地震?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9. 什么是诱发地震?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10. 什么是人工地震?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11.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是如何引起的?答:火灾,由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12. 什么是震级?答: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为巨大地震。
13. 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14. 什么是震源?答: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15. 什么是震中?答:从震源向上垂直对应地面的地方。
16. 什么是震中距?答:从地面上任一点到达震中的距离。
17. 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答: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
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18. 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19. 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20. 什么是地震预报?答: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报。
分为“长、中、短、临”的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和工作程序。
21. 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如何?答: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人类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三十多年前的事。
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作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2. 地震预报是如何发布的?答: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国务院统一发布制度。
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凡未经政府认可的地震预报信息,均属地震谣传,不可轻信。
23. 地震谣言的特征是什么?答:地震谣言的特征:“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古怪传说。
24. 什么是大震预警?答:大震前出现短暂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井水异常、动物习性异常、地声、地光和地震颤动等宏观现象,叫大震预警。
这些现象被称为预警现象。
在这短暂的预警时间内,采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安全脱险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第二部分自救互救常识25. 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答: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
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
26. 怎样摆放家具物品?答: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
在高大的家具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
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7. 怎么样避免地震时物品伤人?答:固定高大家具,并将灯具、挂钟等悬挂物取下或系牢,防止倾倒或掉下伤人。
28. 如何做好疏散准备?答: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
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29. 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答: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30. 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答: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31. 地震时如何保护头部?答: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
32. 在平房怎样避震?答: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33. 在楼房怎样避震?答:遵循就近躲避原则。
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登“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34. 高楼如何撤离?答: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35. 在教室内怎样避震?答: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36. 在操场怎样避震?答: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37. 在体育馆、影剧院怎样避震?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38. 在街道上怎样避震?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39. 室外危险物及危险场所有哪些?答:危险物或高耸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40. 在开阔地怎样避震?答:要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41. 在野外怎样避震?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42. 在海边怎样避震?答: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43.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怎样避震?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44.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怎样避震?答:司机应及时停车。
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5. 遇到火灾时怎样逃生?答: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46. 遇到燃气毒气泄漏时怎么办?答:要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
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47. 地震停止后如何紧急撤离?答: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48. 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49. 被埋压时如何改善所处环境?答: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50. 被埋压时怎样扩大和保护生存空间?答: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51. 被埋压时怎样保存体力?答: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52. 怎样实施自救?答: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
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53. 怎样寻求救援?答: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
54. 震后救人原则是什么?答:先救近处的人。
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先救青壮年。
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
先救容易救的人。
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55. 怎样判定幸存者位置?答:首先请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
采取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
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判定被埋压人员位置。
56. 对一时难以救出的受伤者如何处理?答:在保持通风(通气)的前提下,做好标志,等待专业救援队人员前来救治。
57. 救人时如何避免被救者遇到伤害?答: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用利器刨挖。
注意分清支撑物与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
58. 怎样确保幸存者安全?答:尽快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
灰尘过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
及时为被埋压者提供饮水、食品或药物等,以增强其生命力,确保幸存者安全。
59. 怎样对幸存者施救?答:首先暴露被埋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
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
60. 怎样对幸存者进行特殊护理?答: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
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
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61. 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有多久?答:一旦人的呼吸心跳停止,30秒后昏迷,6分钟后脑细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