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模式分析及对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9-06-09

作者简介:伍亮(1982—),男,湖南怀化人,大学本科,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信息服务。

科技扶贫模式分析及对策建议

(怀化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湖南怀化418099)摘要:脱贫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科技发展生产力,科技扶贫对于缓解和最终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科技扶贫模式是在科技扶贫战略范畴下形成的,深入研究科技扶贫模式是总结中国农村几十年科技扶贫实践最恰当的切入点,本文以江苏省、甘肃省、四川凉山州现有科技扶贫的模式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我国科技扶贫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科技扶贫;科技扶贫模式;科技服务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9)09-0087-03

DOI :10.14165/ki.hunansci.2019.09.024

Analysis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and Suggestions

WU Liang

(Huaihu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Huaihua,Hunan 4180999,China )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way out of poverty is to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alleviating and ultimately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farmers in China.The mode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form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rateg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thorough study of the model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en-try point to summarize the practi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for decad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model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Jiangsu,Gansu and Liangshan prefec-tures of Sichuan Province,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verty alleviation;Technology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Technology services

1我国科技扶贫事业发展概况

自1986年国家科委提出科技扶贫概念之后,我国

各地均启动了多级应对措施,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到2001年,我国科技扶贫事业步入高峰期,大量扶贫项目顺利进行,随着扶贫战略的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扶贫事业扩展到了特困地区。现阶段的科技扶贫一方面要继承已有的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也要

顺应新常态发展需求,创新科技扶贫开发方式[1]。

2

科技扶贫重点区域对比

2.1

江苏省农业科技扶贫模式研究2.1.1

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模式2.1.1.1

农业科技项目帮扶

江苏省在推广开展农业科技项目帮扶过程中,委派

农业科技专家对各项目组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实地考

企业技术开发2019年9月

察、举办系列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推广与普及,践行农业高新技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一对一咨询与对接,让农户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了解到该行业的新成果、新产品,开阔农户眼界,激发农户的创新能力。

2.1.1.2农业科技特派员驻点

筛选适合的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基层,以科技特派员和科技镇长团等形式,长期服务于贫困地区开展农业生产指导,在做好现有生产的同时,开拓新思路,开发适应于本地资源的特色优势农产业,以强有力的科技人才资源改善当地贫困现状。

2.1.1.3“互联网+”农技服务

“互联网+”农技服务实现了政府、农户、专业科技人员、农业保险机构之间的有效对接,有效增加信息传递,从而助力农户实现经济创收,一定程度上改善政府与农户、专技人员、农业保险机构的信息化不对称问题。2.1.2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型主体培育模式

2.1.2.1“新型经营主体+科技产业+农户”

培育本地特色农产业,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优势产业,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依靠特色农业带动劳动人民拓展新思维、开发新品种、新技术等,帮助农户发展订单生产等业务,引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2]。

2.1.2.2“农业科技企业+科技产业+农户”

以小型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基本单元,建设若干生产示范基地,以此调动本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积极性,针对贫困农户,则通过入股经营或直接雇佣生产劳动等方式,使其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生产基地的收益分配,增加其实质性收入和股份红利,扩宽各类农户的增收致富渠道。

2.1.2.3“特色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产业+农户”

构建农业产业链模式,以构建特色农业园区为载体,由当地政府统筹技术、人才、项目引进;园区提供生产经营并提供配套措施;本地农户则按照需求进行具体农业劳动,产品质量标准、运输、销售由园区统一负责安排。

2.1.3针对不同人才的科技技能培养模式

2.1.

3.1科技培训“特色农产业专家”

贫困县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情况、综合技术能力提升情况与综合素质能力,是改善一个地区贫困的关键性因素。政府应积极引导开展适合不同贫困地区的科技技能培训,如一对一指导、小组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针对

性的解决田间重点问题。以科技示范户为带头人,逐步提升广大农民的田间操作水平,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特色农产业专家”,从本质上解决乡村人才问题。2.1.3.2科技培训“娘子军”

近年来,农村女性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专技技术与综合能力不断增强,这一现象也成为农村家庭脱贫的重要因素。随之而来的转变,包括农业工作中女性劳动者的作用增强,由辅助性劳动变为全能型劳动力。在此趋势下,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合于以农村女性为主的专技培训,能够更大的调动农业劳动妇女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农业专技能力,打造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娘子军”,推动农业贫困家庭摆脱贫困现状。2.1.3.3科技培训“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注入现代乡村的一剂“强心针”,大学生村官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如果能针对性的对其开展关于农业生产的专技培训,使其掌握先进高效的农业生产原理与生产技术,即可带动当地农民开展创业或有效指导服务广大农村家庭,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实践经验,有力推动青年人成长,为创新农村发展,培养一批新的人才资源。

2.2甘肃省农业科技扶贫模式

2.2.1基于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农村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科技和农民的“零距离”。目前,政府在前期投资、平台建设、网络建设、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等众多环节作为主体,广泛开展农村信息服务[3]。

2.2.2“互联网+农业”模式

互联网已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行业也正被互联网改变,尤其是像农业这样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之力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成为可能。以原有农业企业为主体,可以打造出多种创新性生产模式,如:物联网技术下的工业化种养殖;农产品互联网物流交易,主要包括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物流配送系统的大型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和以大宗交易为主的批发销售电商交易平台;农产品品牌化模式;多形式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以数据为基础,预测分析及产品开发;农业众筹模式等。“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它正在深刻地改变农业生产关系,只有抓住机遇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2.2.3科技特派员+农户模式

科技特派员作为广大农村基层中重要的智力扶持因素,不仅可以为农户带来农业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经

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