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术后抗凝治疗并发硬膜外血肿的病例分析
急性硬膜外血肿18例临床分析
急性硬膜外血肿18例临床分析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急性硬膜外血肿通常是严重的颅脑损伤,伤势重,应手术快速减压,清除血肿,术后及时康复训练。
自2013年04月至2015年8月在我科开颅清除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18例,结果8例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其中轻残2 例,重残1 例,死亡1 例。
术后未发生再出血患者。
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早期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同时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处理也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1.l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8~59岁,平均32岁。
损伤原因车祸伤16例,坠落伤1例,意外伤l例。
开放性损伤2例,合并脑挫伤6例。
伤后至手术间隔时间20 min~1 h临床表现:呕吐12 例,躁动8 例,偏瘫6 例。
GCS 评分:10 例8-10 分,6 例6-7 分,2 例3-5 分。
影像学检查:全部患者经头颅CT 检查证实为急性硬膜外血肿,6例存在脑挫裂伤,血肿量55~165 mL,平均(85.5612.36)mL。
1.2 手术方法本组1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均采用骨瓣成形开颅。
单侧血肿者行按血肿部位大小做马蹄形切口1:1开颅,若骨折线横越脑膜中动脉主干,颞部切口下端宜达颧弓上方0.5—1.0cm处便于术中处理破损的脑膜中动脉,对于脑疝患者根据术中脑压情况决定是否保留骨瓣,如果单纯血肿单侧瞳孔散大清除血肿后脑压不高的骨瓣恢复,术中颅内压高,剪开硬脑膜,并扩大骨窗,行去骨瓣减压术。
术前双侧瞳孔散大或合并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病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切口。
开颅血肿清除病例术中硬膜外腔均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24-48小时拔除。
本组病例开骨瓣血肿清除18例,其中马蹄形切口开颅12例,标准大骨瓣减压切口开颅6例。
保留骨瓣10例,去掉骨瓣8例。
存活17例,死亡1例。
死亡原因:术前双瞳孔散大,同时合并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术后死于脑干功能衰竭。
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急救
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急救1. 引言1.1 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危害1. 导致颈部疼痛和肿胀: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会使切口部位受到压迫,出现疼痛和肿胀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增加感染风险:血肿会使切口愈合困难,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增加患者的病情复杂性和治疗难度。
3. 压迫邻近神经和血管:颈部切口血肿若增大会压迫周围神经和血管,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循环障碍,出现头晕、复视、肩臂麻木等症状。
4. 影响创口愈合:血肿会影响创口的正常愈合过程,延长愈合时间,增加创口裂开、瘢痕增生等并发症的风险。
对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及时观察和处理至关重要,以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后果,并保证手术效果的顺利达到。
1.2 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症状表现1. 颈部局部疼痛:术后颈部切口出现血肿后,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局部疼痛的症状。
疼痛的程度会视血肿的大小和位置而有所不同。
2. 颈部肿胀:血肿形成后,颈部局部会明显肿胀,甚至可能出现明显的皮肤红肿现象。
这种肿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3. 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感觉异常的情况,如刺痛、麻木等。
这种感觉异常可能是由于血肿压迫周围神经所导致。
4. 吞咽困难:较大的颈部血肿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影响患者的吞咽功能。
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需及时就医。
5. 体温升高:在一些情况下,颈部血肿还可能伴随着患者体温的上升,出现发热等症状。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引发的。
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需要患者及时关注并及时就医。
早期观察和发现症状,对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1.3 早期观察的重要性早期观察对于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颈部切口血肿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观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早期观察可以帮助及时发现颈部切口血肿的迹象。
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颈部切口处的疼痛、肿胀、发红等症状可能会被患者或医护人员忽略,但这些症状可能是血肿形成的先兆。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硬膜外血肿临床成因及防治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硬膜外血肿临床成因及防治作者:徐晓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2期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EH)临床上较少见。
Jackson于1869年首次报告本病。
此后,文献中散在报告大约287例。
SEH发生常与抗凝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硬膜外插管等有关。
1硬膜外血肿临床上较少见。
发生率较低,王少波等报道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手术共1 710例,术后出现颈椎SEH11例,发生率为0.64%。
他指出SEH发生的原因较多,包括凝血机制障碍、外伤、血管畸形及自发性出血等。
其中脊柱手术、硬膜外插管及抗凝血治疗等医原性原因所致是其临床发生的常见原因。
其分析11例病例中,术前有肝功能不良,血小板低等凝血机制障碍者6例,为术前手术禁忌证把关不严造成。
4例由于术后引流不畅引起SEH形成,为术后切口引流管管理不善引起。
上述报告中可见脊柱术后出现的SEH是其临床最常见的原因。
这与我本人所经治2例患者,一例为术前凝血障碍,一例为术后引流管管理不善引起大体相同。
同回顾近年来见诸文献报道及本人临床经见少数病例诊治就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硬膜外血肿临床成因及防治作一回顾。
2从发病时间来说临床所见SHE大多以术后72h以内急性发作常见,王少波等报道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手术共1710例,术后出现颈椎SEH11例均为术后3d以内的急性发作病例。
而发作于术后72h以后的所谓迟发性SHE罕见。
周菲菲等于2007年曾报道过一例迟发性SHE。
3当术后SHE出现且压追脊髓出现急性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时,应紧急行伤口探查,血肿清除、脊髓减压术,已有试验证明神经功能的恢复取决于压迫的力量、压迫持续的时间及运动障碍出现的速度。
临床资料的研究中得出,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不仅取决于距脊髓减压手术的时间,还取决于术前血肿对脊髓压迫的程度,即术前运动及感觉功能不完全损伤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好。
即使当时无法立即行MRI检查,也应该争取时间尽快手术探查减压,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争取行MRI检查,留下资料已作后期总结与提高。
硬脑膜外血肿病案分析
病理生理
• 或更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少数由静脉窦或板障出血形成 的形成机制: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 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 骨折的出血。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 颅骨分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 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 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所以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 盖部。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所需的出血量,可因出血速 度、代偿机能、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等而异,一般成人幕 上达20ml以上,幕下达10ml时,即有可能引起,绝大多数 周急性型。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其主干或前支 的出血速度快,可在6—12小时血肿出现症状可较迟,可 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型。血肿最常发生于颞区,多数为单 个血肿,少数可为多个,位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或位 于小脑幕上下
图片1
2
3
问题3 对段某的伤情观察中最重要 的是什么?如何对她进行病情观察判 断?
• 首先1 硬脑膜外血肿? 指血液积聚于颅骨与 硬脑膜之间的血肿 。 • 病因 1 因头部遭受外力直接打击,产生颅骨 骨折或颅骨局部变形而造成血管损伤出血所致。 • 2 硬脑膜外血肿在颅内血肿中比较常见。血 肿位于颅骨内壁和硬脑膜之间,由脑膜血管, 静脉窦和板障血管的破裂而引起。好发于额、 顶、颞部,绝大多数的硬膜外血肿伴有颅骨骨 折。
再次出现呼之不应,查体不合作,对疼痛刺激反 应减弱,右侧瞳孔直径4mm,左侧瞳孔直径仍 2.5mm,对光反射存在,P54次/分,R16次/分, BP170/70mmHg,spo290%,急查CT显示: 右侧额颞叶硬膜外血肿,后枕部血肿,约10ml, 脑挫裂伤。入院后积极行术前准备,急诊在全麻 行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头部置有 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各一根,胃管、尿管各一 根。神志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2.5mm,对光反射减弱,术后第二天血氧饱和 度维持在90%—93%,已行气管切开,给予脱 水、抗炎、止血、抗癫痫、营养脑神经、促醒、 静脉营养等综合药物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浅谈颈椎前路术后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观察及护理
浅谈颈椎前路术后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观察及护理作者:袁晨晓张军良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8期【摘; 要】目的:对于施行颈椎前路手术之后出现硬膜外血肿的病人在初期的观察结果和在医学临床上的护理实践经验进行调查和分析。
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10月到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之后存在硬膜外血肿的病人10位,在这10位硬膜外血肿病人当中,包含了六位男性病人以及四位女性病人,病人的年龄区间在39岁到68岁之间,病人年龄的平均数是49.6岁。
在手术前对病人的相关病症情况进行评价,密切观察施行颈椎前路手术之后病人初期神经功能的变化,注重相关体位护理,引流管和创口的护理以及基础和心理方面的护理,保证病人的康复锻炼。
结果:本次研究中,有十位病人在施行颈椎前路手术之后,存在初期程度不一的神经功能恶化,通过二次手术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病人患有硬膜外血肿,施行血肿清除手术,在手术结束之后,注重有关护理的实施,病人的相关病症情况得到缓解,十位病人均康复出院。
结论:对于患有施行颈椎前路手术之后存在的硬膜外血肿,严密观察病人的神经功能变化,应用相关护理和治疗手段,能够尽早治疗病人的硬膜外血肿,减少病人残疾的几率,帮助病人更快痊愈。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硬膜外血肿;初期观察和护理硬膜外血肿,是施行颈椎前路手术之后初期存在的相关并发症中的一种病症,硬膜外血肿的发生几率在0.17%到0.25%之间,硬膜外血肿能够压迫病人的颈部脊髓,造成病人手术后初期神经功能的恶化,从而使病人的肢体感觉退化,运动功能严重降低,甚至压迫病人的呼吸中枢,导致病人出现生命危险。
本次研究通过选择本院在2013年10月到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之后存在硬膜外血肿的病人10位,旨在对于施行颈椎前路手术之后出现硬膜外血肿的病人在初期的观察结果和在医学临床上的护理实践经验进行调查和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在2013年10月到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之后存在硬膜外血肿的病人10位,在这10位硬膜外血肿病人当中,包含了六位男性病人以及四位女性病人,病人的年龄区间在39岁到68岁之间,病人年龄的平均数是49.6岁。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临床分析和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临床分析和治疗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曾收治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再发可分为3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对侧再发血肿,原因各不相同。
结论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目前我们讨论的是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一般情况下并发血肿(硬膜外血肿)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的方法。
标签:血肿;硬膜下;慢性;引流术;并发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临床常见,钻孔引流术(BHID)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治疗首选方法,具有简单有效、损伤小的特点,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再发率。
我科2005年9月~2007年8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6例,均采用颞骨单孔血肿腔冲洗引流的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有6例并发硬膜外血肿,现将血肿并发的原因予以分析并提出预防方法和处理意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9月~2007年8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6例,男43例,女13例,年龄54~82岁,平均(63.0±4.6)岁[1]。
其中无明确致伤经历者24例。
1.2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晕表现,精神症状、智力下降、反应迟钝21例,小便失禁6例,语言障碍14例,意识障碍8例,血肿对侧肢体乏力43例。
均由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单侧血肿52例,双侧4例。
2 治疗与结果56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钻孔引流术。
术后3例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复查头颅出现急性硬膜外血肿(其中2例出现在同侧颅骨钻孔处的周围,1例出现在对侧),血肿量大约50ml,需要手术治疗。
还有3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外出血(切开硬膜直入引流管后出现硬膜外出血),都行悬吊硬膜止血,但是仍有血性液体渗出,行扩大骨窗后塞入明胶海棉悬吊止血,术后2d复查CT,仍有少量硬膜外血肿。
但不具备手术指征,给予保守治疗,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2]。
颈椎手术的陷阱——并发症预防与分析
上肢放射性疼 痛或截瘫加重, 3个月后恢复; 多属于手术器 械性损伤。因 此,在开骨槽 时,要注意凿 进的深度。发 生率约0.41%。
常见并发症
硬膜外血肿
来源于硬膜外丰 富的静脉丛形成 血肿是颈椎前路 术后的少见并发 症,发生率为 0.1%-0.2%。
胸膜损伤
吞咽困难
椎间隙变窄 切口软组织血肿
显露低位颈 手术部位越 由于植骨块受
不管对于患者,还是医生,充分认识、积极预防和有效处 理可能的手术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
(A wise evaluation, a positive prevention and a effective treatment on an individual are the main strategies to void complications)
颈椎手术后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因素对颈椎术后疗效的影 响近年来已得到相当程度关注。有研究显示,部分颈椎病患者术前存 在明显抑郁及焦虑的负面心理,其中有14.12%的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 症状,15.29%的患者存在轻度焦虑症状,9.41%的患者存在中度焦虑症 状.
Wang MC, Chan L, Maiman DJ, et al.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spine surgery for degenerative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Spine (Phila Pa 1976). 2007 Feb 1;32(3):342-7.
概述(Summary)
Wang等分析美国全国范围住院患者信息,发现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并 发症发生率4%,在院死亡率为0.14%,其中20-34岁年龄段死亡率为 0.03%,而在75岁及以上年龄段死亡率高达1.33%;
硬膜外血肿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
硬膜外血肿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硬膜外血肿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女性患者段某,67岁,不慎摔伤头部,伤后呼之不应,对疼痛刺激反应存在,伴恶心呕吐四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半小时后送往医院,入院时 T36.5℃, P67次∕分,R18次∕分,BP150∕80mmHg, 呼之能应,查体合作,对疼痛刺激反应敏感,语言对答如流,诉右额颞部及后枕部胀痛激烈难忍,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存在,约30分钟后病人再次出现呼之不应,查体不合作,对疼痛刺激反应减弱,右侧瞳孔直径4mm,左侧瞳孔直径仍2.5mm,对光反射存在,P54次∕分,R16次∕分,BP170∕70mmHg,spo290%,急查CT显示:右侧额颞叶硬膜外血肿,后枕部血肿,约10ml,脑挫裂伤。
入院后积极行术前准备,急诊在全麻行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头部置有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各1根,胃管、尿管各1根。
神志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减弱,术后第2天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3%,已行气管切开 ,给于脱水、抗炎、止血、抗癫痫、营养脑神经、促醒、静脉营养等综合药物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段某伤后呼之不应,伴恶心呕吐四次,护士处理患者现场急救应首先从哪些方面做?分析:根据护者当时状况,护士急救首先:①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因患者受伤后就呼之不应,伴频繁呕吐,这时患者的神志不清,她的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均减弱,易导致误吸,紧急情况下在观察呼吸的同时应立即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快速清除口鼻腔呕吐物、分泌物,进一步判断患者有无舌根后坠,若有立即将患者下颌托起,放置口咽通气导管,彻底抽吸气管内误吸的呕吐物、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畅通气道,人工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避免误吸,导致窒息。
②给予持续低流量的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细胞缺氧状况,减轻脑神经、脑细胞的损伤,促使脑神经功能恢复。
③及时观察判断瞳孔变化、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警惕脑疝早期征兆的发生,一旦发现某一方面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紧急降颅内压处理。
一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椎前路术后并发颈部血肿的案例分析PPT
血肿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
评估内容
血肿的大小、位置、是否继续出血,以及对患者生命体征的 影响。
紧急处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给予患者吸氧,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窒 息。
控制出血
通过压迫止血、使用止血药物等方法控制出血 。
影像学检查
尽快进行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血肿的 具体情况。
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概述。
01
02
颈椎前路手术的手术过程和术后管理。
颈部血肿的出现时间、症状、诊断和治疗 过程。
03
04
对颈部血肿的原因分析,包括手术操作、 止血措施、患者体质等因素。
针对颈部血肿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的讨 论和总结。
05
06
对该案例的反思和建议,包括手术技巧、 术后观察、并发症处理等方面。
术后密切观察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手术部位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手术效果 。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医院应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确保在面对复杂病例与并发 症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调动各方资源,为患者提供最佳 的治疗方案。
02
患者病情及手术治疗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与性别
患者为一名中年男性。
既往病史
无显著既往病史。
颈脊髓损伤情况
1 2
3
损伤原因
由交通事故导致的颈部外伤。
损伤程度
颈脊髓不完全性损伤,伴有轻度肢体运动障碍。
诊断方法
通过MRI和CT检查确认颈脊髓损伤程度及位置。
颈椎前路手术过程
01 02 03
手术目的:解除脊髓压迫,稳定颈 椎,防止进一步损伤。
颈髓特发性硬膜外血肿1例报告
清晰显示脊髓硬膜 外血肿 的部位 、 围大 小以及脊髓 受压后 范 的改变 。血肿与脊髓 之 间常可显示 一低信号线 , 代表硬 膜囊 壁结构。不同时期 出血在 MR 中有特征性 的改 变 , I 超急性期 血肿 (< 4h 由于红细胞 内含氧合血 红蛋 白, 2 ) 使得血肿 呈等
wt u cmm n cnclp sn t n a cs pr[ ] N uo i no o l ia r eti : ae ro t J . e r h i e ao e l
sm c 曾 报告 1例 3年 内症 状 多 次发 作 者 。 u a
cri l pdrl e a m [] S r N u l18 ,8 4 : 1 e c i a hm t a J .ug er ,97 2 ( )3 . vae u o e 8
[ G zl I- l S naeu p ua h m tm 5] r e H,aySa K p t ose i rl e a a ec fz k o n d o
c p n le i u a e tmawi e p rss a h n t lp e - l a s i a p d r h ma o t h mia e i s t e i i a rs l h i
ettn J. u E egM d 20 ,3 1 :6 nao [] E r m r e ,0 6 1 ( )3 . i J
于发病后 1d 行颈椎 MR 检查 , I 表现为等 T 、 T 混杂信号 , I长 l
长 T 信号。发病 6d后出现等 T 、 T 异 常信号 。信号改变 2 l短 2
特点同出血改变相同。 关于 S E S H治疗 的研究发现 , 早期手术 减压有利于术后神 经功能的恢复 , 因此 , 一旦明确诊断应立 即手术清除 血肿。手
急性自发性颈椎管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体会
急性自发性颈椎管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硬膜外血肿颅内诊治硬膜外血肿绝大多数发生于颅内,发生于脊柱者少见,急性自发性颈椎管硬膜外血肿临床上更为少见,一旦发生,多引起患者脊髓功能的严重损害,短时间内就可出现感觉运动功能的丧失,病情进展迅速,极易误诊,如不及时确诊并予处理,可导致终生残疾或危及生命。
本科2005年至2008年共收治5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8~40岁,平均28岁,除1例发病前有颈椎按摩史,其他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以颈部疼痛起病,继而出现躯干及四肢疼痛,后逐渐发展至四肢感觉、运动障碍。
发病至入院时间4 h~7天。
入院查体:意识清楚,均存在颈部活动受限,患病节段平面以下感觉障碍,双上肢肌力Ⅲ级1例,Ⅱ级3例,Ⅰ级1例,双上肢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下肢感觉、运动均消失,肌张力正常或减低,生理反射及病理反射均未引出,全组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CT表现相应节段硬膜外高密度影,脊髓受压移位,MRI在T1加权像上血肿表现为等信号强度,T2加权像上血肿表现为低信号或混杂信号,血肿呈梭形,累及1~5个椎体,脊髓受压明显。
1.2 治疗方法本组所有病例经确诊后均行急诊手术,采用后正中切口,显露血肿节段颈椎椎板,行椎板单开门减压,术中见血肿节段硬膜搏动消失,张力较高,术中均可见血凝块,长度不等,小心清除血凝块后大部分可见脊髓搏动逐渐恢复,其中2例椎管前方仍有血凝块,小心将硬膜轻轻拉向一侧,用细头吸引器吸取前方血肿,清除干净后,用双极电凝仔细止血,见硬膜搏动恢复。
生理盐水冲洗、止血至无活动性出血,放置引流管关闭创口。
术后常规给予脱水、止血、抗感染及神经营养药物对症治疗。
2 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恢复至Frankel B级1例,Frankel C级1例,Frankel D级3例,括约肌功能恢复2例,部分恢复2例,无恢复1例。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1例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1例讨论赵丽宁(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山东淄博255400)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721(2021)11-1618-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11.075强制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是一种累及中轴关节、双侧骶髂关节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有资料反映,其在中国发病率达到0.17%,美国发病率为0.13%~0.23%[1],该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和环境有关。
由于疾病具有脊柱运动节段僵硬、骨质疏松等病理特点,其颈椎骨折的发生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尤其下颈椎,而且容易继发颈髓损伤[2]。
强直性脊柱炎伴硬膜外血肿临床少见,发病率仅为2.92‰[3],治疗不及时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在椎体后表面与后纵韧带之间纤维膜的背侧有Baston 静脉丛[4],强直性脊柱炎静脉丛的脆性增大,轻微创伤即可造成静脉破裂。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于2019年收治1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行颈椎后路椎管内血肿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临床病情好转出院,现对其讨论如下。
1病例简介患者,女,69岁,创伤后头颈部疼痛伴四肢不全瘫2h 于2019年7月14日18:20急诊入院。
患者于2h 前下楼梯时不慎摔倒,当即头颈部疼痛,左前臂麻木,左下肢不能活动。
患者受伤后意识清、表情痛苦、轻度头痛、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昏迷、无胸闷憋气,未进饮食,睡眠差,大便未解,小便导尿。
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控制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0年,强直性脊柱炎病史10年,2019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
颈椎生理弧度变直,颈椎斜颈僵硬畸形,胸腰椎后凸畸形,呼吸活动度变小;颈椎屈伸、旋转、侧屈活动受限,腰椎活动受限;颈椎棘突及椎旁肌压痛,叩击痛;双手指及双足趾畸形,活动度差;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左前臂及左下肢感觉3级,马鞍区、肛周感觉4级,余四肢感觉4级;左手握力0级,左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肌力2级,右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4级,肛门扩约肌肌力0级;头肌腱反射正常,双侧桡骨膜反射正常,双侧霍夫曼征阴性;双侧腹壁反射正常;双侧膝反射未引出,双侧跟腱反射未引出;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足背动脉触及。
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原载于《中华骨科杂志》2016年第17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是骨科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1,2],主要有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
由于颈椎前方组织结构复杂,无论采用什么术式术后均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早期并发症多集中在神经、血管、食管[3]等损伤方面,近年由于内植物的广泛应用,诸如植骨块脱出等并发症得到控制,但随之出现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如钛网下沉,螺钉松动、脱出等逐渐增多。
颈椎前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少见,但后果严重,可导致脊髓不可逆性损伤。
文献报道术后椎管内血肿的发生率为0.1%~0.2%[4,5,6],多发生于术后数小时内,表现为术后早期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功能损害症状。
对于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方法文献报道存在争议,Kim和Kuh[7]认为从出现症状到完成MR检查应该在30 min之内,手术应该在1 h 内开始,且MR检查是必需的。
然而国内有学者认为并不是所有患者均需要行MR检查,如果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诊断明确可以直接行急诊手术[8,9,10]。
颈椎前路术后24 h内,特别是术后6~8 h内,是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峰,我们将这一时间内发生的血肿称为早发性硬膜外血肿,但有关颈前路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报道尚不多见。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科自1984年以来7例颈椎前路术后发生早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就颈椎前路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目的在于:①总结颈椎前路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②分析颈椎前路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高危因素;③探讨颈椎前路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预防措施。
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及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及护理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院共实施了89例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并发症9例。
发生率10.1%,下面将有关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龄21~80岁,平均51岁。
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症34例。
颈椎病49例(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骨折与脱位3例,其他3例。
采用椎体次切、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4例,椎体次切或椎间盘切除取骨植骨、钢板内固定81例,颈椎前路取异物1例,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例。
采用局麻手术40例,全麻手术49例。
手术时间平均2小时30分。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1)减压相关并发症:减压相关并发症是指手术减压过程中由于操作,器械的刺激,直接挫伤,牵引过度和基础疾病(椎管狭窄)的影响所发生的并发症。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前方引流不畅有关,另外可能既往有脊柱手术史有关。
既往有脊柱手术史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延长了手术的时间,同时出血量也明显增加。
本组发生1例,患者术后肢体感觉、活动等症状未改善,且出现快速进行性疼痛加剧,随之出现左侧上、下肢感觉麻木,肌力减退,进而出现运动障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遵医嘱急行MRI检查,证实为硬膜外血肿,立即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经再次手术减压,消除了瘀血块。
本例因处理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患者康复出院。
护理要点:术后立即进行症状、体征的检查,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活动,重视患者的主诉,加强巡视。
出现上述情况后,在上报给医生处理的同时,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气管切开吸引器等抢救物品,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脑脊液漏:为后纵韧带与硬膜囊粘连严重,手术分离或切除后韧带时损伤硬膜囊所致。
本组有2例发生脑脊液漏,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引流液为淡红色液体,引流量多,第2天引流液颜色更淡,引流量无明显减少。
患者出现头晕、呕吐。
发现上述症状后,立即将切口负压引流改为普通引流,去枕平卧,采取严格的颈部制动,切口局部用lkg砂袋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