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各乡镇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峰各乡镇介绍
容美
容美古称柘溪、容米、容阳,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之后,被汉化为“容美”。地处鄂西南,与张家界毗邻,是鹤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288.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53米,最低海拔432米。
全镇辖30个行政村,159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2
万人。耕地面积2.3万亩,农村人平1.32亩,森林覆盖面积为38.6万亩,是鄂西林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先后被省、州人民政府授予第三届“楚天明星乡镇”,州级“文明乡镇”、“平安乡镇”称号。
展望未来,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紧扣“抓项目、兴产业、强基础、重民生、保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产业兴县”、“全民创业”战略,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工作,突出烟叶、茶叶、畜牧、蔬菜、林果、劳务六大产业、搞好文明新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特色产业、党建、和谐社会六大建设,使产业更优,基础更牢,城市更美,环境更好,实力更强,把容美建设成特色产业振兴名镇,城镇建设强镇,全民创业重镇。
太平
太平素称鹤峰“西大门”,东距鹤峰县城仅17公里,西与宣恩县沙道沟镇毗邻,南与湖南省桑植县山水相连,距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区张家界150公里,北接本县中营乡,省道鸦来线、桑鹤公路在境内纵横交汇。是鹤峰县建材工业园区,湖北省重点建设边贸口子镇和脱贫奔小康建设试点乡。
全乡国土面积295.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048人,5370户,其中农业人口15841人,农村劳力9138人。林业用地2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46亩,其中水田7739亩。2009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3.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66元,财政收入363万元,人均粮食稳定在500公斤左右。
全乡平均海拔1100米,平均温度13.5℃,无霜期210天,年平均降水量1955毫米。茶叶、烟叶、畜牧、劳务输出、箬叶是全乡主导产业,盛产香菇、天麻、木瓜、五鹤续断等含硒特色产品,硫铁矿、石灰石、高岭土、铜铅锌伴生矿和大理石等天然矿藏具备露天开采的条件,已探明高岭土储量400万吨,露天硫铁矿储量3000万吨,最高品位达53%。太平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有公母山、晴田洞、锣鼓圈、高坪古杉、青龙山奇洞等自然景观,有贺英殉难处、太平烈士陵园、中共湘鄂西分局茅坝会议旧址、营房坪红军七英之墓、奇峰关元明清古骡马道遗址等人文景观。
五里
五里乡位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鹤峰县东南部,地势东高西低。全乡国土面积378.8平方公里,全境皆为山区,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135公尺,以二高山为主。全乡现辖21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全乡耕地多呈小块盆地分布在群山之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保水保肥性能强,旱涝保收,十分适合旱粮作物和烟叶、茶叶、魔芋、中药材的种植。全乡土地资源贮量丰富,除可垦耕地550公顷外,有可供开发营造经济林的荒山有近15万亩。
烟叶是五里乡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有近三十年的种烟历史,每年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产量达4.5万担以上,最高年份收入达到过2800万元;该乡白肋烟生产水平及产品质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与上海烟叶出口公司有多年的合作历史,目前是湖南常德卷烟厂的原料烟生产基地。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五里乡的烟叶生产将不断运用推广先进的种植科技和品种,稳定全省的重点烟叶生产乡镇地位。五里乡现有茶园8900余亩,其中密植茶园70%以上,无公害管理达95%以上。目前,全乡茶叶大小加工企业有32家,产品主要以绿茶和有机珠茶为主,生产各类干毛茶13867担,其中有机珠茶达8000担,实现销售产值650万元,农民出售鲜叶实现收入达400万元。全乡目前还没有名优茶生产工艺,还没有名优产品,精品开发潜力很大,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走精加工之路是该乡茶叶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五里乡还是我国中南地区质量最好的箬叶集中产区,可采集面积在10万亩以上,年向外销售干、鲜箬叶2000吨以上,销售收入达700万元以上。随着退耕还林和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五里乡森林资源将得到可持续开发利用。近年来,该乡大胆探索,推行箬叶野转家基地建设,结合退耕还林的实施,实行厚朴与箬叶套栽,全乡以紫荆村已建成了1000亩的野转家基地,通过发展证明,其产量和质量远远好于山林野生品种,这必将为该乡箬叶这一特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带来深远的影响。大山将成为五里乡人民的“绿色银行”。
旧址群里的具有土家民居特色的建筑物,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是湘鄂西一带保存最好的乡村集镇民居建筑。它是红二方军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割据斗争最早、历时最长、土地革命最深入,反“围剿”最为惨烈的一块革命根据地的见证。系悬山穿斗结构的木质板装瓦房,是湘鄂川黔边界地区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群。五里坪革命旧址群在1992年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山地处该乡潼泉管理区湄坪村,距县城约40公里,五龙山主峰海拔高度为888.8米,只有一条独路可以登顶,四周皆为悬崖,远看群山起伏、溪流百川,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堪称鹤峰“小张家界”。五龙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山势形态之美,构成了奇特景观:形态各异的五座巨大石柱,形似五条巨龙,紧紧围绕主峰,因而得名——五龙山。
走马
走马镇地位于恩施州东南边陲,东靠湖南省常德市,南与张家界风景区一衣带水,素有“鄂西南窗口”之称。属全省25个重点口子镇、27个老区乡镇、10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的15强镇之一。镇域国土面积496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
村,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7万人。走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相传在南宗时期,金国大元帅金兀术在此屯兵,操兵跑马,故名走马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走马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是红四军诞生地。走马有民风民俗古朴的柳子戏、花鼓灯、狮子灯、腰鼓舞、围鼓等多种民间艺术。
走马气候怡人,资源丰富。境内盛产茶叶,现有无公害有机茶园6万余亩,年产量13万担以上;是全球唯一的葛仙米出产地,有可生长葛仙米水田1万余亩;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磷矿贮量达11.78亿吨,属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有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88万千瓦,有小水电站18座,装机达2.44万千瓦。装机63万千瓦、静态投资41亿元的江坪河、淋溪河电站正在兴建。
近五年来,走马镇坚持一主三化方向,紧扣“六大一强”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省重点口子镇和江坪河电站建设等系列机遇,充分发挥本地的特色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全面实施“生态立镇、科教兴镇、开放活镇、工业富镇”四大战略,形成了以茶叶、烟叶、箬叶、水电、建筑建材、磷化工、畜牧业等为主的支柱产业群。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5.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46亿元,工业产值2.24亿元,财政收入1182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239元;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长到1.72 万人。走马镇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近五年来,先后三次获得湖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奖;三次获得湖北省“文明乡镇”称号;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还相继获得“湖北省卫生镇”、“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湖北省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等光荣称号。
铁炉
铁炉,以加工原始农用铁具而得名。地处鄂西南边陲,武陵山余脉,与著名的武陵源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人间仙景索溪峪、天子山奇峰相依,山水相连。东邻湖南石门,南毗湖南慈利,西接湖南桑植,北靠本县走马。是湘鄂两省四县七乡镇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窗口”。这里道路通畅,水运方便,距桑植县城96公里,离张家界火车站132公里,到石门县城170公里,走水路到慈利的江垭大坝,仅66公里,去鹤峰县城有126公里。
铁炉,海拔低,气温暖,雨量足,土地肥,库水活,位于湖南江垭大坝库区尾水边沿。全省唯一的铁炉白族乡于2006年9月8日成立后,所辖有12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4445户,总人口达15100人。其中,白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32.7%。铁炉是一个多民族集散地,除白族外,还有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在这里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全乡国土面积23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2009年末,全乡工农业总值实现1.5亿元,人平纯收入达到2560元,财政收入突破150万元。三年来,铁炉白族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抢抓民族机遇,加快本地发展,全乡社会秩序平安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铁炉,一方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一个年轻而美丽的山乡,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曾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山山水水,无不留下贺龙元帅的足迹,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