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结构的纳米光集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1
coupling gap metal
prism
q1
metal
prism
Grating
Otto geometry 1968年
Kretschmann-Raether Geometry 1968年
Page 33
k z' k z Gz 2 Gz d
kz 0
k z'
2 d
Hy
模场分布
exp α1x H y H o exp jneff k0 z exp α 2 x
x
x0 x0
z
ε1
ε2
x
ε1
Hy
ε2
z
Page 28
z
表面等离子体波色散曲线
Page 29
表面等离子体波色散曲线
Page 30
光波的色散曲线,与表面等离子体波不同,光波波矢与介 质有关,且是入射角的函数,通过改变入射角可以改变其 色散曲线的位置。 入射光波的波矢在z方向上 的分量可以表示为
SPR传感器结构图
Page 36
Polarizer
Focus len
Ag film Light source Inlet
Flow cell
Fiber optic spectrometer Outlet
Computer
Page 37
表面等离子体波的两个特征
Page 38
表面等离子体波振荡的损耗
Page 31
共振^_^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仪器
Kretschmann 和Otto采用棱镜耦合的全内反射方法,实 现了用光波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振动并产生共振。
q0
q0 kev ksp k'ev ksp
Prism e0 Metal em Sample e1
x
z
Prism e0 Sample e1 Metal em
第八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结构的纳米 光集成
宋军
光学共振现象
Page 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简介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 又称等离子激元共振,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
与光的全反射有关
电磁波 共振条件
1 2
相同的频率和波矢(即波长) k矢量的方向匹配
Page 10
为什么只有 TM偏振才能 激发表面等 离子波
为什么会有 类似分布的 探测曲线
为什么只有金属和 介质表面才会有这 种表面等离子波
Page 11
表面等离子波 是什么
先从平面波导的类似现象来思考
思考:光如何从侧面耦 合进入光波导?
?
Page 12
先从平面波导的类似现象来思考
思考:改变入射角θ,探测IR 功率,其响应曲线如何分布?
没有极化电场产生 没有表面等离子导模被激发! 因此对TE偏振金属界面不会产生极化电 荷分布,不能激发表面等离子波
和 p-polarization相比:
x
Page 27Biblioteka Baidu
导模
等效折射率
neff ˆˆ ε1ε 2 R ˆ ˆ ε1 ε 2
思考:表面等离子波能否沿z 方向无限传输下去?
ˆ2 ε1 α1 k ˆ ˆ ε1 ε 2 ˆ2 ε2 α2 k ˆ ˆ ε1 ε 2
1987年,Knoll等人开始SPR成像研究
1990年,Biacore AB公司开发出首台商品化SPR仪器
Page 4
倏逝波(古斯汉欣位移)的应用
近场光学 显微镜
倏逝波
光纤倏逝波 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 体光学器件
Page 5
什么是等离子体?
Page 6
什么是等离子体?
固体
液体
气体
2 1
ˆ ˆ e1 e 2 N ˆ ˆ e1 e 2
2
介质
2 2
Page 20
ˆ ˆ e1 e 2
ˆ2 e2
k2
金属
小结
对TE偏振不存在符合条件的介质,而 对TM偏振符合特定条件就有可能形成 z向传输的导模 TM偏振要想在两种介质的表面形成沿 z向稳定传输的导模光波,必须要求两 介质介电常数符号相反,且和小于零;
Page 25
表面极化的概念
A polariton is an electromagnetic wave that is linearly coupled to an electric or magnetic dipole active elementary excitation in a condensed medium. A surface polariton is a polariton whose associat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localized at the surface of the medium.
ˆ d 1 dH y ˆ ˆ e k 2H y 0 ˆ dx e dx
区域 1
指数衰减(倏逝波)
界面
ˆ ˆ , 1 dH y 连续 Hy ˆ e dx
区域 2
指数衰减(倏逝波)
H y H o exp 1 x
ˆ 12 N 2 e1 k 2
Page 16
入射偏振态
p-polarization: TM E-field 平行于入射平面
s-polarization: TE E-field 垂直于入射平面
Ex E
Hx H Ey
q1 e1 e2 q2 -x x=0 y z
Hy
x=0 y z
Ez
Hz
q1 e1 e2 q2
-x
Page 17
两介质表面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方程组
ˆ 12 N 2 e1 k 2
E y Eo exp 2 x
2 ˆ 2 N 2 e 2 k 2
衰减沿 –x
ˆ ˆ N 2 e1 N 2 e 2
衰减沿 +x
不可能!
Page 19
TE偏振
因此两个介质表面是不可能有TE偏振的导模的!
TM 导模解
X
X
Z
稳定传输的导模意味着传播常数方向沿Z轴。而x 方向在上下介质里电磁场分布都沿指数衰减。
Page 15
表面等离子波的产生
为了理清表面等离子波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先建立一个最普遍的 模型。考虑光入射在两个无限大的介质交汇面。 探索两介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形成这样稳定沿Z向传输的导模。
沿 z轴方向传输
ˆ ε1
ˆ ε2
ˆ e12 k2 0 ˆ ˆ e1 e 2
2 1
0
2 2
ˆ ε
ˆ ˆ e1 e 2 ˆ2 e2 k2 0
Page 22
简单从电磁场边界连续条件看同一问题
p-polarization: E-field平行于入射平面
s-polarization: E-field垂直于入射平面
Page 26
s-polarized 入射: 和p偏振情况类似,但此时我们注 意到由于电场没有法向分量,因 此不会有极化电场P
TE偏振入射时的边界条件 (注意此时电场没有法向分量): 由电场切向分量边界连续条件,
H1x H1
z=0 y
E1y
z
H1z H2x E2y
H2 H2z
e1 e2
e 0 E1x P x e 0 E2 x P2 x 1
水汽
等离子体
电离气体
冰
水
00C
1000C
100000C 温度
Page 7
等离子体定义
Page 8
等离子体振荡频率
Page 9
表面等离子体振荡
在金属表面,电子的横向(垂直于表面)运动受到表面的阻挡, 因此在表面上形成了电子浓度的梯度分布,并由此形成局限于表面 上的等离子体振荡 表面等离子体波。
Incident TM wave Dielectric 1 Reflected wave
kz
c
q
n0
e 0 sin q
1 2
e0 em
e1
x z
d
kz x
ksp
k
Metal
nm
n1
e1e m ksp c e1 e m
Dielectric 2
zx
k z ksp
x
ˆ εoε 2 ,μ o
ˆ ε o ε1 , μ o
区域2
z
区域1
TE Fields
Hx 1 Ey jω μo z
1 Ey jω o x
TM Fields
Ex Ez 1 Hy jω e z
Hz
1 Hy jω e x
Ey
1 Hz Hx jω e x z
Ex E
Hx H Ey
q1 e1 e2 q2 x x=0 y z
Hy
x=0 y z
Ez
Hz
q1 e1 e2 q2
x
Page 23
当以p-polarized 入射时: 以这个模型分析有利于我们理解 极化电场以及极化电荷分布是如 何产生的。
边界条件: (a) E 切向分量连续,
E1z E2 z
(b) D法向分量连续
Page 39
表面等离子体波的传播长度
Page 40
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播长度的估算
Page 41
表面等离子体波三个特征长度
Page 42
Page 18
Hy
1 jω o
Ez Ex x z
TE 导模解
d 2 Ey dx 2 k 2 Ey 0
区域1 界面
指数衰减(倏逝波)
区域 2
ˆ dE y ˆ Ey , 边界连续条件 dx
1 2
指数衰减(倏逝波)
E y Eo exp 1 x
Page 13
先从平面波导的类似现象来思考
思考:这个结果有什么应用?
思考:如果将平板波导换做 金属和介质的交界会有何现 象?——表面等离子波
Page 14
表面等离子波
类似前面对棱镜耦合器原理的解释,我们可以设想,表面等离子波必 然和波导一样,是在金属和介质的表面形成了可以稳定传输的“导模”
H y H o exp 2 x
2 ˆ 2 N 2 e 2 k 2
1 2 ˆ1 ˆ e e2
ˆ N 2 e2 ˆ e2
1 0
衰减沿 –x
ˆ N 2 e1 ˆ e1
2 0
衰减沿 +x
ˆ e12 k2 ˆ ˆ e1 e 2
E1x
E1
x=0 y
D1x D2 x
E2 E2z
e1 e2
H1y
z
E1z E2x H2y
e 0 E1x P x e 0 E2 x P2 x 1
极化电场分布产生了
假如一个界面材料是金属, 电子将相对应这个 极化电场重分布.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表面等 离子波
Page 24
x
对p偏振(TM)假如一个界面材料 是金属, 电子将相对应这个极化电场 重分布.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表面等 离子波
Page 3
基于SPR原理的SPR传感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 命科学、医疗检测、药物筛选、食品检测、环境检测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的一种新技术。( DNA与蛋白质之间、蛋白质分子之间以 及药物—蛋白质、核酸—核酸、抗原—抗体等生物分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
发展简史
1902年,Wood在光学实验中发现SPR现象 1941年,Fano解释了SPR现象 1971年,Kretschmann结构为SPR传感器奠定了基础 1982年,Lundström将SPR用于气体的传感(第一次) 1983年,Liedberg将SPR用于IgG与其抗原的反应测定
(A) Kretschman
(B) Otto
当倏逝波与表面等离子波发生共振时,检测到的反射光强会大幅度地减 弱。能量从光子转移到表面等离子,入射光的大部分能量被表面等离子波 吸收,使得反射光的能量急剧减少。
Page 32
可用于光激发表面等离子波的方式
1902年R.W. Wood实验观测到光入射金属光栅表面,反射光的异常 行为 1941年Fano将这个异常行为定义为等离子行为;Ritchie在1957年首 次在理论上解释了上述过程
c
e r1e r 2 e r1 e r 2
Page 34
SPR传感器实验研究
1.0
0.8
Reflectivity
0.6
C=0% C=10% C=20% C=40% C=80% C=100%
0.4
0.2
68
72
76
80
84
Resonance angle
Page 35
SPR传感器结构图
Page 21
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激发条件 (SPR)
表面波沿垂直界面方向指数衰减
ˆ 1 e 1 0 ˆ 2 e2 ˆ e1 0 ˆ2 e
沿 x方向衰减
导波沿界面平行方向传输
ˆ ˆ e1 e 2 N 0 ˆ ˆ e1 e 2
2
ˆ ˆ e1 e 2 0 or ˆ ˆ e 1 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