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教师版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

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卷分析][备考指导]1.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在诗歌命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一般设两道题,赋分一直是11分;从考查角度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
另外,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出现比较鉴赏的题型,值得关注,备考中应作相应的训练。
2.复习备考应遵循诗歌阅读的规律,注重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第一,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
若想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首先须读懂字面意思,然后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的遭遇,展开想象,准确体会诗歌意境并理解情感主旨。
第二,梳理近年的高考真题,有针对性地分考点逐点突破。
3.据2017《考试说明》,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由原来的两道简答题变更为一道多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解答示范(1)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1.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2、概括气氛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答题套路: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气氛,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完毕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选自:<<杜甫,绝句>>二.检测层次容• 1.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①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②分别解析层次容例如: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选自<<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三.分析全诗情感一般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答题套路:我认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述〕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古诗情感:一.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018届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1、鉴赏古诗无需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鉴赏评价作品本身的特点。
注意积累古诗词曲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思想感情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命题指向:1.范围扩大:从《诗经》到清诗。
2.体裁增多:诗、词、曲。
3.考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
第一部分、基础常识一、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
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
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
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 考点5 鉴赏表达技巧

考点五鉴赏表达技巧(对应学生用书第35页)(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秋兴》),完成后面的问题。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题要注重细节,要往细里做。
“明朝”表明此两句是作者的畅想,是虚写;“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是想象的内容,描绘了一幅烟雨垂钓之画面,这种画面其实寄寓着隐居的愿望,而情感又是双重的,一面说要隐居,另一面则是对现实的不满,这些都是要想到的。
“丹枫”照应“秋”,这一点不易想到,容易漏答,因为这两句是想象之景,很容易忽视了它的现实性!对于诗歌鉴赏类题,平时训练时一定要认真踏实,考试时才能多拿分。
【答案】以“丹枫”照应秋;(1分)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2分)也暗含报国无门、无人赏识、山河破碎的苦闷之情。
(2分)一、常见易混表现手法的区别1.借代与借喻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
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
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
“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
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教师版

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教师版(附学生版及相关古诗注释和译文)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傲豪情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忧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隐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才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愤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战8、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的形象。
---------------情9、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叹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2018届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

• 约翰· 多恩曾有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是的,倘若社会是一块陆地,那么我们 便都是其中的小小泥土,倘若只顾自己而 不顾他人,那么必然难以抵挡海水的侵蚀 ,只有成为坚固的大陆才能长久立于世间 ,因而,我们首先需要心怀他人,因为心 怀他人,所以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而妨碍他 人,公众场合的大声喧哗、景区内的胡乱 涂鸦,这些都应当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 ,因为心怀他人,所以在行事前会再三思 考:我的行为是否合理?对于社会、对于 他人究竟有利还是有弊?我始终相信,生 活在一个人人都心怀他人的世界,也许正 像韦唯唱的那首歌:“世界将变成美好的 人间。”
答案分析
• B3分、D2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 说法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 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 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 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2、(2014年北京卷)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未果。②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CE )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 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 情饮酒。 •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 曲的夏日景色。 •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 反说,有曲折之妙。 •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 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 落木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 无比向往。 C、颈联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 因而是错误的。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常 的感慨。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 景,相得益彰。
2018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诗歌赏析技巧总结大全

(一)描写技巧常考描写技巧:一、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远近(高低俯仰)结合、多种感官(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明暗结合;二、细节描写、白描等答题模式:第一步:答出是什么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一描写手法;第三步:这一手法运用的效果:氛围+情感典型诗歌: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从视觉,听觉方面,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竞渡夺标的场面。
(手法)从视觉方面写色彩,如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从听觉方面写声音,如鼓声如雷,欢声震地。
通过色彩和声音刻画出竞渡夺标的热闹场面。
(分析+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6分)(1)从写景的顺序看:本诗从时空的角度对浔阳秋景进行描写。
(手法)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具体分析) (2)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睛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2018高考语文课标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 包 括 古 诗 ( 唐 以 前 的 诗 歌 ) 、 楚 辞 、 乐 府 诗 。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 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 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2.语序倒装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 语序进行调整。 如“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正常语序应为“千 古江山, 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古代诗歌中语序 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类型。 (1)主语后置 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浣女” 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 主语挪后,使诗词读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更富有韵味。
(2)宾语前置 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 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子云、威、徽、 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②〔翁〕苏轼自 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题万能答题模版-文档资料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题万能答题模版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题万能答题模版?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受:①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典诗歌常用的题材边塞、田园、怀古、官场、战乱五类诗歌对应的五种基本表现手法不借助外物的诗歌——直抒胸臆叙事抒情诗——叙议结合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他诗歌分类: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古典诗歌思想感情术语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哀怨、激愤、憎恶、欣喜、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沉痛、哀伤、赞美、敬慕、惜别、依恋、豪迈、狂放、闲适、恬淡等。
情感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形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分类①人物形象:A“我”—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②自然景物形象或者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③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
古典诗歌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①细节刻画②烘托③对比衬托常见意象归类(一)意同象异1、思乡:月亮、柳树、鸿雁。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答题技巧一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古诗词答题技巧二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古诗词答题技巧三意境型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018年高考古诗鉴赏解答技巧介绍

高考古诗鉴赏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形象的意义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高考古诗鉴赏解答技巧、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高考古诗鉴赏解答技巧三、题库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策略提分技巧

诗歌鉴赏一直是很多同学的弱项,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想拿满分也不难。
今天三好网名师一对一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套路,学会了就再也不怕了。
读诗步骤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词句5.看题干诗歌常识诗歌的格律常识(体裁)对仗:律诗首联尾联可不对仗,但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平仄:律诗平仄的规则从排序的角度可用。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三、五字平仄可不管,二、四、六的平仄必须符合规则。
诗歌内容分类(题材)A、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B、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C、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D、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E、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时还可说“山水田园诗”。
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等。
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3、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诗歌的情感类型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技巧点拨1、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2、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3、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解答示范(1)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教师版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教师版(附学生版及相关古诗注释和译文)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傲豪情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忧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隐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才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愤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战8、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的形象。
---------------情9、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叹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2018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诗歌赏析技巧总结大全

(一)描写技巧常考描写技巧:一、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远近(高低俯仰)结合、多种感官(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明暗结合;二、细节描写、白描等答题模式:第一步:答出是什么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一描写手法;第三步:这一手法运用的效果:氛围+情感典型诗歌: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从视觉,听觉方面,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竞渡夺标的场面。
(手法)从视觉方面写色彩,如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从听觉方面写声音,如鼓声如雷,欢声震地。
通过色彩和声音刻画出竞渡夺标的热闹场面。
(分析+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6分)(1)从写景的顺序看:本诗从时空的角度对浔阳秋景进行描写。
(手法)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具体分析) (2)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睛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教师版(附学生版及相关古诗注释和译文)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傲豪情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忧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隐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才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愤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战8、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的形象。
---------------情9、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叹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常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3、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
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景情关系】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题步骤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题示例1、人物形象【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事物形象【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3、景物形象【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步骤二)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二、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1、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远绵邈高远辽阔-----雄、险、阔、奇2、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淡雅闲适和谐静谧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清、闲、淡、雅、静3、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沉郁孤愁------凄、孤、冷、寂、愁4、开阔苍凉苍凉悲壮------悲壮5、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迷、飘深邃奇崛-----------------奇(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全诗选取了商山旅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描绘了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
(步骤二)用昨晚温暖的梦境“凫雁满回塘”来反衬旅途的清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
(步骤三)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
三、意象类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
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二)分析思路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作用】1、营造气氛; 2、设置背景或环境;3、塑造意境;4、奠定情感基调;5、借景抒情;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7、诗歌线索。
【常见意象】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7、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8、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三)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