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仁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仁慈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终于要快要毕业,这几年的学习让我感触颇多,让我学到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都应该有怎样的品质、品格。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仁慈的一面,无论是在对待自己学生,还是在生活中。

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说,“人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成熟的人将两种良知综合,从而达到灵魂健康和成熟的基础。”没有仁慈的教育就像佛罗姆说的缺少“母亲的良知”的爱,将是一种缺乏关怀、机械、冷漠和无效的教育。

“仁慈”,字面意思为仁爱、慈善。儒家伦理中“仁”以“爱人”为中心,被描述为泽被天下的全面的德性(Perfect virtue)。仁慈要求我们尽力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把对方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尊重,表达和实现对对方的关怀和爱心,更“用心”付出。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移情”能力,是给予性更强的德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每个人用仁慈、恳切和同情的态度来对待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在这些东西身上体现着生命的伟大和美。没有起码的人性,就不可能有共产主义道德;没有细腻的感情、缺乏同情心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崇高的理想。而缺乏同情心就会对人漠不关心,并从漠不关心发展到自私自利,从自私自利发展到残酷无情。”然而,师道尊严的传统往往使我们认为“严是爱,宽是害”。比如,在教师心目中,“笑”常和“嘻”相联系,

所以,即使是当我们真正希望表达对学生的热爱、欣赏时,我们也往往是板起面孔的。年轻的教师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老教师就“传经送宝”:“对学生不能嬉皮笑脸,否则他们不怕你。”他们认为,教师若面带笑容,学生就不守纪律了,课堂都不能掌控了……就这样,教师代代相传,便越来越失去了微笑。其实如果问一下学生我们就会知道,学生常希望老师“多笑一点”“更真诚地笑”。

有调查显示,友善的、理解的、温暖的和敏感的教师才是我们心目中理想化的仁慈的教师形象。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一旦教师缺失了这些仁慈,就会用刻薄的语言挖苦、讥讽学生,用粗暴的态度责骂、批判学生,用险恶的用心虐待、伤害学生。

仁慈包含着同情、宽恕和人性,是比公正等要求更多的道德法则,也是更高的道德境界,集中体现在对“人性”的理解和关心。仁慈原则之所以必要,首先是因为仁慈是伦理的或者人的生命及其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不过仁慈不同于“怜悯”,怜悯处于痛苦之上,而仁慈比怜悯处在更高的道德层次。

其次,教师要拥有教育信心,尤其是在当今各种考评风行的学校教育体制内。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教好自己的学生。如果丧失信心,教师就容易变得急躁、苛求、失去理智。

再次,教师要学会宽恕。古人早就理解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只宽恕即使不用仁慈也能宽恕的事情,那要仁慈有

什么用?”(斯蓬维尔)仁慈具有的超时空性,一个能够真正做到对人仁慈的教师,必然具有细腻的情感,具有关爱的胸怀,具有起码的人性,才能在道德上达到了某种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才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而乐此不疲。

需要认识到的是,真正的仁慈或真正的关爱学生应该是“严慈相济”。”实际上仁慈的必要和重要性不仅表现在正面影响和培育教育对象上,更重要的表现在对教育对象有问题的思想或行为的矫正上,因为后者更需要关怀而不是放弃,更不是抛弃。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得好:“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

最后,教师要掌握沟通的技巧,方能“传情达意”。“巧言令色,鲜矣仁”,教师对学生的仁慈和热爱发自内心,但“爱要怎么说出口”,“还能够怎么说”,避免“怎么说都是错”,却需要教师要掌握高超和纯熟的沟通与表达技巧,让学生领悟到学生“严”格要求,做出“爱”的解读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