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课后答案全][已合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经过多次区熔提纯后,杂质分布状态达到一个相对稳定且不再改变的状态, 这种极限状态叫极限分布,也叫最终分布。
8. 在熔化界面,锭料的熔化带入新的杂质,并从熔化界面向凝固界面运动,与 分凝出来的杂质运动方向相反,称为*杂质倒流。
9. 影响杂质浓度极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杂质的分凝系数和熔区长度。
10. 对不同K值(K<1)的杂质,K值越小,极限分布时头部杂质浓度越小;熔区 长度越小,极限分布时CS越小。
②通常在气相和溶液中生长晶体时,质量输运起重要作用。在熔体中生长主 要是热量的输运问题。
③在晶体稳定生长时,它的必要条件是在生长的固-液界面上保持热平衡。 ④若要使生长速度尽可能的大,则要求(dT/dZ)S 越大越好,(dT/dZ)L 越
小越好。
14、对流花样的主要特点: 答:①热对流,如坩埚内自然对流,沿坩埚壁上升,在表面中心下降。 ②坩埚旋转引起强迫对流。
(4)Z 为常数时,如 h>0,
随 r 增加而减小;h<0 时,则相反。
8、写出正常情况下(不发生组分过冷)直拉单晶中生长个阶段界面形状的变化。 答:在引晶、放肩阶段,凸向熔体;到等径生长过程中,界面逐渐由凸向熔 体过渡到平坦,再过渡到凹向熔体。
9、*写出直拉单晶生长工艺过程。 答:原料及器具的清洁处理→装炉→通冷却水→抽真空(或通保护气)→加 热溶化→单晶生长→降温出炉→性能测试。
3、 讨论 CZ 法中影响单晶纵向电阻率均匀性的因素及其控制办法。 答:影响直拉单晶电阻率的因素有:杂质的分凝、蒸发、沾污等。对于 K<1 的杂质,分凝会使单晶尾部电阻率降低;而蒸发正好相反,会使单晶尾 部电阻率升高。沾污使 N 型单晶尾部电阻率增高,P 型相反。 *控制方法:①变速拉晶法。出发点是 CS=KCL。若在晶体生长初期用较大 的拉速,随后随着晶体的生长而不断减小拉速,保持 CL 与 Keff 乘积不变, 这样拉出来的单晶纵向电阻率就均匀了。②双坩埚法。
5. 根据相图讨论:
图一是能使材料熔点下降的杂质,K0<1,区熔提纯时杂质向尾部集中; 图二使材料熔点上升的杂质,K0>1,区熔提纯时杂质向头部集中; 图三K0≈1,区熔时基本上不改变原有分布状态。
6. *由于存在分凝现象,正常凝固后锭条中杂质分布不均匀: ①对于K<1的杂质,浓度越接近尾部越大,向尾部集中; ②对于K>1的杂质,浓度越接近头部越大,向头部集中; ③对于K≈1的杂质,基本保持原有的均匀分布方式。
分布异常的现象叫小平面效应。
②杂质(生长)条纹: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导致晶体生
长速率的的微起伏,造成晶体中杂质浓度的起伏,晶体的电阻率、载流子
寿命及其他物理性能在纵、径向出现周期性起伏,在用化学腐蚀时表现出
宽窄不一的条纹称为杂质条纹。
③旋转性条纹:在晶体转轴与温场轴不重合时,不同时刻所生长的晶体中杂
11. 从极限分布角度来看,区熔长度l→小好。
12. *区熔提纯: 利用分凝现象将物料局部熔化形成狭窄的熔区,并令其沿锭长 从一端缓慢地移动到另一端,重复多次(多次区熔)使杂质被集中在尾部或 头部,进而达到使中部材料被提纯。
第三章、晶体生长
一、 名次解释: ⑴均匀成核:在亚稳定相中空间个点出现稳定相的几率相等的成核过程,是在体
质浓度是不相同的,这样形成的条纹叫旋转性条纹。
④*中子嬗变掺杂:通常是由
三种同位素组成。将高纯区熔硅
单晶放入原子反应堆中进行中子辐照,使
起施主作用进
行掺杂,wenku.baidu.com为中子嬗变掺杂(*NTD)
④漩涡缺陷:无位错单晶在生长方向的横断面经希特尔腐蚀液腐蚀后,所观
察到的呈漩涡状分布的宏观缺陷花纹,俗称漩涡缺陷。
⑤热施主效应:在硅单晶中,由于含有氧杂质,在对其进行热处理时,Si 与
第一章硅、锗的化学制备
㈠ 比较三氯氢硅氢还原法和硅烷法制备高纯硅的优缺点?
答:1.SiHCl3氢还原法: 优点: 产量大、质量高、成本低,由于SiHCl3中有一个Si-H键,活泼易分 解,沸点低,容易制备、提纯和还原。 缺点:B、P杂质较难去除(基硼、基磷量),这是影响硅电学性能的主要 杂质。
2.硅烷法: 优点: 杂质含量小;无设备腐蚀;不使用还原剂;便于生长外延层。 缺点: 制备过程的安全性要求高。
6、写出熔体生长的界面热流连续方程并讨论晶体直径、生长速度及晶体散热和 对熔体供热之间的关系,说明实际生产中如何控制晶体直径。 答:界面*热流连续方程: 见肖祥作业。
7、熔体生长的晶体中温度分布规律。 答:晶体中的温度分布规律由 Brice 简化模型给出。 (1)温度分布 Z 轴对称; (2)r 为常数时,晶体中温度随 Z 增大而按指数关系降低; (3)h>0,即环境冷却晶体时,温度随 r 增大而降低,此时晶体中的等温 线是凹向熔体的。当 h<0,即环境给晶体热量时,温度随 r 增大而升 高,此时晶体中的等温线是凸向熔体的。
15、*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为了保持单晶等径生长,控制的主要参数是拉速和加 热功率。提高拉速、加热功率则晶体变细;反之则晶体变粗。
16、直拉工艺:缩颈的目的:*消除位错。收颈时:温度应控制在-*尽量能观察 到整个光圈
17、*消除自然对流不良影响的几种方法: (1)减小纵向温度梯度 dT/dZ; (2)选择合适的 h/d 比值,熔体中加挡板; (3)用强迫对流和加磁场来控制自然对流; (4)在失重状态下生长晶体。
第四章、硅中有害杂质
1、 概念解释:
①*小平面效应:晶体生长的固液界面,由于受坩埚中熔体等温线的限制,常
常是弯曲的。如果在晶体生长时迅速提起晶体,则在<111>锗、硅单晶的固
液界面会出现一小片平整的平面,它是(111)原子密排面,称之为小平面。
在小平面区杂质浓度与非小平面区有很大差异,这种杂质在小平面区域中
系中直接形成的自发过程。 ⑵*非均匀成核:稳定相优先出现在体系中的某些局部区域的成核过程,如在体
系中的外来质点(尘埃、籽晶、衬底等)上的成核。 ⑶成核过程:在一定的驱动力下,借助于能量涨落越过位垒而形成晶核的过程。 ⑷临界半径:在晶体成核过程中,体系自由能总的变化量ΔG 达到最大时所对应
的半径 r*称为临界半径。 ⑸*自然对流:在重力场中由于温度的不均匀,导致热膨胀的差异从而引起流体
㈡ 制得的高纯多晶硅的纯度:残留的B、P含量表示(基硼、基磷量)。
㈢*精馏提纯: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来达到分离各组分的目的。
第二章、区熔提纯
1. 以二元相图为例说明什么是分凝现象?平衡分凝系数?有效分凝系数?
答:如图是一个二元相图,在一个系统中,当系统的温度为T0时,系统中有 固相和液相。由图中可知,固相中杂志含量Cs<CL(液相中杂志成分)。 1、 这种含有杂志的晶态物质熔化后再结晶时,杂志在结晶的固体和未 结晶的液体中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分凝现象。 2、 在一定温度下,平衡状态时,杂质在固液两相中浓度的比值K0=CS/CL 叫作平衡分凝系数。 3、 为了描述界面处薄层中杂质浓度偏离对固相中的杂质浓度的影响, 把固相杂质浓度CS与熔体内部的杂质浓度CL0的比值定义为*有效分凝 系数。Keff=CS/CL0
3. *分别写出正常凝固过程、一次区熔过程锭条中杂质浓度Cs公式,说明各个物 理量的含义。 答:正常凝固过程:
一次区熔过程: 式中:K为Cs与熔体中平均杂质浓度的比值;C0为原样品中杂质的平均浓
度;l为区熔过程中的熔区长度。
4. 说明为什么*实际区熔是,最初几次要选择大熔区后几次用小熔区的工艺条 件。 (*在Ge、Si的区熔过程中,怎样选择区熔长度,为什么?) 答:①因为实际区熔过程中,最初几次杂质分布曲线不太陡,杂质倒流现象 几乎可以忽略,K<1的杂质被固相排出到熔区中,熔区长度l较大时, 大熔区中均匀杂质浓度CL变化不大,CS也不太增加,所以提纯效果好。 ②后几次区熔提纯时,由于体系接近极限分布状态,熔区l大,会造成杂 质严重倒流,使CL变大,CS也变大不利于提高纯度。
4、写出杰克逊因子的表达式并指出各参数的物理意义。 答:*杰克逊因子(相变熵):α=L0/kTE ·y1/ν 第一因子:L0/kTE,它取决于体系的热力学性质,L0 为单个原子相变时内 能的改变,可近似的看成相变潜热,L0/TE 为单个原子的相变 熵。 第二因子:y1/ν,取决于晶体结构和晶界的取向,v 为晶体内部一个原 子的近邻原子数,y1 为原子在界面内水平方向的近邻原子数。
此因子叫作取向因子,反应出晶体的各向异性。 5、写出熔体生长时单晶炉内热场的基本要求并作出解释(合理热场的基本条件)。
答:必须使熔体的任何部分都高于其熔点。 熔体纵向温度梯度(dT/dZ)L>0,径向温度梯度(dT/dr)L>0,而其他部分 处于过热状态,不能产生相转变。晶体中的温度梯度(dT/dz)s<0 ,且大 小相当,既能使晶体生长时放出的相变潜热顺利地从界面传递走,又不要 因温度梯度(绝对值)过大而影响晶体的完整性。
O 之间发生一系列反应,在 450C°时 SiO 以最快的速度形成 SiO4,SiO4 是
一个正电中心,可以束缚一个电子,在室温下受热激发而使它电离出来参
与导电,SiO4 起施主作用,此种效应称为热施主效应。
⑥吸杂工艺:通过机械化学处理方法,在硅片的非电活性区引入缺陷,在热
处理时一些重金属杂质会 扩散并淀积在这些缺陷处,从而减少了这些有害
12、α与生长系统: 答:α值将材料分类:①α>2:光滑面,如气相生长、溶液生长、氧化物 熔体生长;②α<2:为粗糙面,如金属熔体生长;③α介于氧化物和 金属之间,为半导体材料。如 Si,取向因子 y1/v 起决定性作用。如对 于密排面(111),其取向因子=3/4 最大,α大于 2,可为光滑面。
13、①熔体的晶体生长要求生长材料在熔点附近性能稳定,不发生分解、升华和 相变。
杂质对器件工作区的影响,改善了器件的性能,这种工艺叫吸杂工艺。
2、 简述 CZ 法中杂质掺入办法及其选择依据。 答:对于不易挥发的杂质如硼,可采用共熔法掺入,即把掺入元素或母合金 与原料一起放在坩埚中熔化;对于易挥发的杂质,如砷、锑等,则放在 掺杂勺中,待材料熔化后,在拉晶前再投放到熔体中,并需冲入氩气抑 制杂质挥发。(掺入杂质的方法—共熔法和投杂法)
2. 推导BPS公式,说明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并讨论影响分凝系数的因素。 答:*BPS公式推导:书P21~P23 式中:K0为平衡分凝系数;Keff为有效分凝系数;f为固液相面的的移动 速度;δ为扩散层厚度;D为扩散系数。 影响分凝系数的因素: ①当f 远大于D/δ时, fD/δ→+∞,exp(-fD/δ) →0,Keff→1, 即固液中杂质浓度差不多.分凝效果不明显。 ②当f 远小于D/δ时, fD/δ→0,exp(-fD/δ) →1,Keff→K0,分 凝效果明显。 ③扩散层厚度和扩散系数,D/δ越小,分凝结果越差。
密度的差异产生浮力。当浮力克服了粘滞力,自然对流就发生。。 ⑹强迫对流:人为对熔体进行搅拌(晶体和坩埚旋转、磁场)造成的对流,由离
心力、向心力最终由表面张力的梯度驱动。
2、*分别写出均匀成核与非均匀成核的临界晶核半径、形核功并说明为什么通常 非均匀成核比均匀成核要容易? 答:
3、*简述 Kossel 模型和 Frank 模型要点。 答:⑴Kossel 模型要点:在晶格上的不同位置,吸附原子的稳定性是不同的, 和吸附原子与晶体表面上最近邻、次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晶 体表面不同格点位置所受的吸引力是不相同的。(*完整突变光滑面) ⑵*Frank 模型要点:在生长晶面上,螺旋位错露头点可作为晶体生长的 台阶源(自然二维晶核),当生长基元(原子或分子)扩散到台阶处,台 阶便向前推进,晶体就生长了。(*非完整突变光滑面)
10、三种晶体生长方式必须满足的热力学条件: 答:在气-固相变过程时 p1>p0;在溶液中生长晶体时 C1>C0,即有一定的过 饱和度;在熔体中生长晶体时,△T<0,即有一定过冷度时,其自由能变化
△G,△gv 为负,才能自发进行。
11、ƒ(θ)与接触角θ的关系: 答:从熔体中拉单晶或同质外延时,籽晶或衬底与生长物质为同一物质,所 以θ=0,ƒ(θ)=0,△G 非均*=0,这种情况说明不需要三维成核,流体可 直接转变成晶体。(θ=180,ƒ(θ)=1,△G 非均*=△G 均*,说明杂质对成 核没有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