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选择及提升路径

合集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15•【文号】•【施行日期】2021.09.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新机制的建议收悉。

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涵盖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4省区沿黄地区,包括太原、呼和浩特、银川等3个省会(首府)城市,以及宁夏吴忠、中卫,内蒙古乌海、巴彦淖尔、包头、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朔州、忻州、吕梁等主要城市,经济基础较好,生态功能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粮食主产区。

支持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加强沿黄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力度,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委在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过程中,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作为重要内容,以专设章节的形式提出了相关重大任务、工程和重要举措。

一、关于加快构建规划引领一体化机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对城市群布局和建设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包括呼包鄂榆、兰州—西宁等城市群规划,有关地方编制实施了山西中部等省内城市群规划,明确了各城市群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

边缘效应作用下的省际边缘区城市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

边缘效应作用下的省际边缘区城市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

边缘效应作用下的省际边缘区城市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王玉虎欧心泉【摘要】借鉴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和经济地理学中关于核心边缘理论的经典论述,分析边缘向核心转换的模式和路径,认为应充分发挥边缘效应增殖阶段,创造边缘正效应,边缘可以向核心发展转化。

选取省际边缘区为研究切入点,对中部地区的鄂豫皖省际边缘区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选取河南省信阳市作为典型省际边缘城市研究案例。

通过分析信阳市的省际边缘化特征及发展面临的“被边缘化”危险,在新一轮国家转型发展和东中西协调发展格局背景下,重新认识信阳的“中心性”。

信阳市应积极创造并利用边缘正效应,主动开放、协作周边,拓展中心城市区域腹地和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组团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

最后也希望通过对鄂豫皖省际边缘区及信阳市案例的初步研究,以期对全国其他类似地区和城市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

【关键词】边缘效应;省际边缘区;区域协调;信阳市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Heidegger):“边缘并非事物的结束,而是如同希腊人所认识的,是显现事物的开端。

”1.城乡空间中的边缘区和边缘效应1.1边缘区与边缘效应边缘效应(edge-effect)源于生态学。

由于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被称为“边缘效应”(赵志模、郭依泉,1990)。

本文所界定的城乡空间中的边缘效应则是指在异质地域间的公共交接地带,由于经济社会生态因子的互补性集聚,或地域属性的非线性相互协同作用,产生超越各个地域单元功能叠加之和的关联增殖效益,赋予边缘区、相邻腹地乃至整个区域综合效益的现象。

边缘区是指相邻地域间具有一定空间范围且直接受到边缘效应作用的边缘过渡区,尤其是自然地理单元与行政地理单元的耦合地带。

边缘区具有相邻地域所共有的属性,区位优势显著,资源组成更为丰富,具有很强的关联纽带作用,加之多样性生境(包括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叠合、延展,所蕴藏的生态位数量与质量都远高于地域腹心区。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杜文霞【摘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地处黄河之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人文积淀丰厚,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几年已经成为三省旅游热点地区.该地区四个城市旅游务件不同,因此相对于市场来说竞争力不同.本文通过选取特定评价因子,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对各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实力进行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将四个城市分等定级.【期刊名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9)004【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黄河金三角地区;评价因子;旅游竞争力【作者】杜文霞【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三门峡,4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近年来,旅游业的开发受到各个城市的重视。

目前,城市旅游功能的开发,被认为是后现代社会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1](P8-12)。

由于旅游经济活动具有极高的关联性,城市旅游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内的旅游业本身,应将城市旅游业扩大到地区,以区域作为主体,来谋求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将城市旅游业发展视为区域行为过程,因此研究对象定位于该城市群所在的区域。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旅游者对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旅游者跨越区域或国家的界限,在拥有旅游产品的众多城市当中,任意选择某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集散地,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

城市旅游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后,面临着经济增长、产品创新、市场争夺、永续发展等竞争压力。

因此,为了提高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必须挑战竞争压力,这就要求认清楚城市旅游发展竞争优势,探索旅游竞争优势,获得强势旅游经济竞争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实现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促进经济发展。

N.leiper[2](P390-407)认为,决定一个旅游系统发展状况的四个因素是客源地区域、旅游地区域、旅行路径和旅游产业本身,用它们来衡量旅游地竞争力的大小。

你所不知道的省际边缘

你所不知道的省际边缘

你所不知道的省际边缘—— 柯锦雄 ——近日,一则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共同打造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消息引发关注,而消息的主人公不是西安、郑州和太原这三座明星城市,而是山西的运城、临汾,陕西渭南和河南三门峡。

区域合作为何那么难三省共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决定,出自三省联合发布的一份文件——《切实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工作实施意见》当中。

这份文件也让2014年国务院就已批复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再次被舆论关注。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虽在2014年才被正式批复,但三地之间的合作可以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甚至可以更久远一点。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概念建立过程的人应该知道,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理论建设。

到了“八五”期间,当时提的概念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用计划经济的外衣包裹市场经济的身体。

但是这个概念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行政区划的分割。

商品经济是没有边界的,但是计划经济是有范围的。

当时,每个省份都更像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相互之间的交流都需要中央的调配。

1979年,国务院提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保护竞争、促进联合”十六字方针,开始了各地经济协作的先河。

198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首次赋予企业可以在国家计划外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织生产,自此企业开始享有经营自主权,推动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物资调剂和技如果不是特别熟悉中国地理,或许第一时间在地图上找到这四个城市都有困难。

而就是这不被熟悉、不被热议的三省四市,却在悄悄地联手干一件大事。

它们在想着:如何突破行程区划的条块限制,从而实现省际交界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振兴,蹚出一条区域合作的新路子出来。

“黄河金三角”,为什么是由这几个城市提出建立呢?这是历史必然,还是权宜之计?这到底是“弃儿”之间的同病相怜,还是穷兄弟之间的抱团取暖?是三省特例,还是普遍存在?术、资金协作。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旅游合作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旅游合作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西省渭南市以及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合作共赢带来了良机。四市文化相近,区域交通优越,具有良好的旅
游合作条件。在深入分析区域旅游合作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合作存在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了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区域旅游合作路径选择。
关键词:旅游合作;问题;破解路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旅游合作困境及破解路径硏究
三角旅游合作协议书》的签署标志着旅游协同发 展开始。2009年山西省临汾市也加入进来,四市 签署《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合作协议》叫正式 提出要打造一个在资源、营销等方面共享互通 的无障碍旅游区。2014年三省政府联合申报的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得到国务院 的批准支持,从国家层面为其注入了新动能。其 后,2015年、2016年三省四市旅游局连续两年 在西安联合举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推介 会”等。以上说明,从国家到省市各级政府都是 大力支持的,这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强有力 的政策支持。
地级市界拔


己建成高速
正建设高速
规划中高速
O即将通车的壶口黄河大桥
❷已通车的京昆高遲黄河大桥
❸正建设的闻合高連黃河大桥
O准备建设的运风高速黄河大桥
Q正建设的运灵高速黄河大桥
❻准备建设的三门峡黃河二桥 ❼准备建设的垣淘离速黄河大桥
大运高速
汾西 大宁蒲县
浮山
马晋城离遠
水澄城
永济
连霍高速
图1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交通网络图巾
生产总值方面,近三年渭南市总体排名靠前,临
场。四市各有其旅游发展重点和规划,客观上造
汾市相对较弱,基本处于第四位;但从旅游总收
成了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例如,2020年8月运 城市拟打造茅津古渡康养文旅项目举办了洽商

“边缘效应”与鄂豫陕省际边缘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研究

“边缘效应”与鄂豫陕省际边缘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研究
① 基金项 目: 湖北 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 目( 20 2 0 1 ; D 06 5 0 ) 湖北 省高等学校人 文社 会科 学十 一五规划项
目(0 6 2 9 20 Y 9 )

收 稿 日期 :06— 6—1 20 0 3
作者简介 : 郭荣朝( 9 3一) 男 , 16 , 河南镇平人 , 在站博士后 . 教授 , 理学博士 ; 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
郭 荣朝 2 ● ■
(. 樊学 院 1襄 地理学 系 , 北 湖 襄樊 4 15 : 4 03
2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 河南 开封 45的“ } 边缘效应” 手, 定了边缘 区 内涵。在此基 础上 , 入 界 作者从 边缘 区值优 势、 资泺 内在联
12边 缘 区 .
这里 将边 缘 区界 定 为 : 相邻 地 域 间 具 有一 定 空 间范 围且 直 接 受 到 边 缘 效 应 作 用 的 边 缘 过 渡 区, 尤其是 自然 地 理 单 元 与行 政 地 理 单 元 的耦 合 地带 ( 位 于 海 陆 交 接 带 的 国 家 或 地 区 ) 如 。这 里 的 自然地 理单 元 是 指 山 地 、 陵 、 原 、 原和 盆 丘 平 高
社 会生态 因子 的互 补性 集 聚 , 地 域 属 性 的 非线 或
( 识经 济时代 ) 知 的到 来 , 域单 元 间 人 流 、 流 、 地 物 资金流、 技术流 、 信息流 、 生态流等各种“ 的流 流” 动 愈来 愈频繁 , 边缘 区是各 种 “ ” 节点 或 汇 聚 流 的 地, 边缘效应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将越来越 重要 。 因此 , 后 的 区 域 发 展应 在 遵 循 自然社 会 今 经济规律的前提条件下 , 重视边缘 区发展——充 分发 掘边 缘效 应 、 殖 边 缘 效应 、 增 创造 边 缘 效 应 、 促使 边缘 效应 内部化 ; 在旅 游 资 源 开 发 中进 一 步重 视边 缘 效 应 , 除 “ 政 区经 济 ” 缚 , 施 消 行 束 实 联动 开发 , 以取得 最佳 效益 。

中共三门峡市委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的实施意见

中共三门峡市委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的实施意见

中共三门峡市委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的实施意见(2012年1月1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市六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抢抓“支持三门峡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郑洛三工业走廊”难得机遇,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切实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推进“四大一高”战略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市经济仍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工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偏高,资源开发强度较大,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市委、市政府把握新市情、立足新起点,积极顺应趋势、着眼长远作出了强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一高”战略的重要决策,并明确写入市六次党代会报告,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四大一高”战略,涵盖了消费、投资、出口三大经济增长要素,体现了“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大三产”的发展要求,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抓手,是扩张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实力的强大引擎,是实现“三大战略定位”和“十六字目标”的现实途径。

实施“四大一高”战略,抓住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抓住了科学发展的根本,对于我市增创发展新优势,拓宽发展新空间,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更好地“打开西大门、建好西大门”,发挥好“启西”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三门峡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改造提升三门峡等地区交通枢纽”、“支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试验”;省九次党代会也明确把“建设郑洛三工业走廊”、“强化洛阳、三门峡、济源、焦作协同发展,巩固在陕晋豫毗邻地区的领先地位,发挥在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太原城市群的对接互动中的中坚作用”写入了报告,这些都为三门峡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

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作者:窦红涛贾若祥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1期省际交界地区是两个及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在交界处所构成的特定地理空间,沿省界线两侧分布的地区可称之为省际交界地区。

省际交界处的县域是省际交界地区的基本空间单元,共包括887个县(市、区、旗),面积共计445.35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6.40%。

省际交界地区大多处在各省经济体系外围和末梢,“欠发达性”持久且深刻,同时对于畅通要素在区域间的流通、维护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发挥重要作用。

一、省际交界地区发展特征和问题(一)客观存在地理阻隔,区位偏远交通闭塞我国古代将“山川行便、犬牙相入”作为行政区划的主要原则,流传千古的“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就是说山川是行政区划的基础。

至今,我国的行政区划虽经不断调整完善,但仍保持这一特点。

特别是省际交界大都处于大江大河天堑或高山大川阻隔地带,自古以来受自然地理分割影响严重,属于“难进难出”区域,与平原地区的经济往来、人文交流相对较少,形成了相对闭塞、独立的经济和文化单元。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持续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省际交界地区的交通区位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与中心城市时空距离大幅压缩。

但与省域其他地区相比,仍是区位最为偏远、交通发展明显滞后的区域,对外交通不便、城乡衔接不畅、运输通道偏少且建设标准较低,服务水平落后。

西部的省际交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不足,省际交界地区短缺的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和远离中心城市的区位条件严重限制了省际交界地区经济发展。

(二)处于省域经济末梢,发展水平长期滞后对于省域经济来说,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是发展战略的重点区或核心区,而广泛的省际交界区大多处在各省经济体系外围和末梢,远离国家各层级“经济中心”,是经济发展中最容易被忽视和被边缘化的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滞后使得省际交界地区的“欠发达性”持久且深刻。

特别是受行政区经济等的限制影响,省际交界地区并不能有效发挥省际合作前沿地带优势,而且通常形成互相分割的状态,引发资源环境相争、产业结构重叠等一系列问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
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
【发文字号】发改地区[2014]742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4.18
【实施日期】2014.04.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通知
(发改地区[2014]742号)
山西、陕西、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我国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陕西、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
1 / 1。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7.05•【字号】豫政办〔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豫政办〔2024〕3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7月5日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开辟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推动低空消费、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扩大低空消费需求为牵引,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升航空研发制造能力,着力推动场景应用与产业融合,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社会资源和高端生产要素向低空经济领域集聚;更好发挥政府统筹谋划、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撑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促进低空经济产业良性发展。

2.需求引领、创新驱动。

顺应低空经济消费场景不断丰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不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注重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加强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构建举市开放体制 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

构建举市开放体制 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

构建举市开放体制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1月29日,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新落成的会议中心召开。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扩大开放作为基本市策、战略举措,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的根本途径,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以开展“对外开放年”活动为抓手,以引进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为重点,提高开放水平,拓宽开放领域,推动务实开放,构建举市开放体制,把南阳打造成为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为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南阳提供强大动力。

市委书记李文慧、市长穆为民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重要讲话。

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杨其昌主持会议。

市四大班子领导李天岑、贾崇兰、郭庆之、王建民、孙丰年、刘朝瑞、姚进忠、陈光杰、原永胜、王智慧、李建豫、姚龙其、张振强和副市厅级领导干部等出席会议。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光杰宣读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决定。

会议提出,今年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增长23%以上,达到4.2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增长21%以上,达到400亿元;进出口增长31%以上,达到18亿美元以上。

李文慧的讲话共分三个部分:一是“为什么要扩大开放”;二是“怎样扩大开放”;三是“如何推动扩大开放”。

他指出,扩大开放是大势所趋,是跨越之路,是机遇所在,是顺势之举。

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我们必须跳出盆地看南阳,发挥开放之“势”,放大开放之“势”,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和气魄,在开放中抢抓机遇,在抢抓机遇中推进开放,坚定不移地走好开放发展之路,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使南阳尽快成为开放文明的高地、要素集聚的高地、创业创造的高地,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

李文慧强调,做好今年的对外开放工作,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思想大解放,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对外开放方式转变。

要启动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把解放思想、强化开放意识作为切入点,在全市持续深入地推进思想解放,以思想解放来增强对外开放的自觉性主动性,以思想解放来促进开放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以思想解放来提升开放能力,以思想解放来破解开放意识不强、力度不大、层次不高、领域不广、环境不优等问题。

省际边缘城市对外交通发展策略及规划思路——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

省际边缘城市对外交通发展策略及规划思路——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

省际边缘城市对外交通发展策略及规划思路——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冉江宇;李宁;张帆;戴彦欣;伍速锋【摘要】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分析省际边缘城市的特殊地理区位以及对外交通系统的供需特征.指出该类城市应得到相关政策的惠及和指导,紧抓国家级交通干线规划等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应客观分析省际边缘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诉求和城市自身对外交通系统的比较优势,在明确的区域竞合发展策略指引下确定主要交通设施的发展定位,锚固主要线位控制点.总结该类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应突出三个规划要点:为重大对外交通设施预留用地及线位,与城市用地开发相协调;通过既有线外迁、高等级设施规划等方式改善穿越主要城镇建设区的区域交通主干线,梳理过境及出入境客货运交通组织;加强客货运枢纽的规划布局及内外交通设施的衔接.%Taking Sanmenxia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cities located at provincial boundary,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ex-ter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such cities should be assisted and guided by rele-vant policies,and grasp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rought about by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corridors planning.By analyz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emands of those urban clusters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heir exter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based on specifie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hose cities should identify the functionalities of their ma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and anchor main alignment control points.The paper summaries three plan-ning principlesfor external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development in such cities:reserving land and location for major external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while taking urban land use development into account;improv-ing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corridors across the construction zone among key cities and towns by relocating existing lines and planning high-levelfacilities,rectifying inbound and outbound passenger/freight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and ameliorating the planning layout of passenger/freight terminals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8(016)001【总页数】11页(P67-77)【关键词】交通规划;对外交通系统;省际边缘城市;发展策略;空间协调【作者】冉江宇;李宁;张帆;戴彦欣;伍速锋【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0 引言省际边缘城市通常位于两个及以上省级行政区域的交界处,也处在各级经济圈的交汇地和空白区,受行政属地和周边经济区的直接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小。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1.24•【字号】•【施行日期】2014.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1月24日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批复》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推动运城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强化“开放合作”为先导,以推进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为路径,以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主攻产业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为抓手,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等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发挥运城牵头作用,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协调三省四市利益关系,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产业分工协作,加快生态环境共建,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通过“共商共建”、促进“共享共赢”,努力实现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八同”目标,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山西省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二)战略定位打造省际交界地区开放合作平台。

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关天经济区等分工合作,加快融入和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16•【文号】•【施行日期】2021.09.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发展规划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设立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药监局,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以下简称“黄河金三角”)地处黄河中游,包括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范围内,同时也是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交汇区域。

我委历来重视深化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在《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起草中进行了深入研究,专门作出了相关部署。

一、关于从国家层面出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指导意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

2014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我委印发实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明确提出要把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试验区。

今年4月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务实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

(一)关于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区域生态建设专项基金。

2018年12月,我委联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8个部门印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在资源开发、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抵消、生态产业、绿色标识、绿色采购、绿色金融、绿色利益分享等9大领域建立市场化补偿机制。

奉节打造渝陕鄂边区区域牲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

奉节打造渝陕鄂边区区域牲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

辐射 带动 力逐 步减 弱 。按 照城 市发 展 的分级 分 类理
论 , 要 一个 承上 启下 的节 点 支撑其 发 展 。 节 水路 需 奉 至万 州 19 里 、 1公 至宜 昌2 2 里 , 地理 位 置上 符合 0公 在 建设 区域 性 中心城 市 的要求 。
历史 源 远 流 长 。奉 节 古 称 “ 州 ” 历史 上 曾是 夔 ,
枢 纽框 架基 本形 成 , 实现4 时主城 和2 时夔 州 ; 小 小 城
市 建设 全 面推 进 , 城镇 化 率达 到3 %, 5 人居 环 境大 为 改善 ; 步 建 设 一 批 商 贸物 流 市 场 , 育 、 生 、 逐 教 卫 文 化 、 育等 社会 服务 逐步 完善 , 体 区域 性服 务能 力基本
抢抓 发展 机 遇 , 大力 实施 中心 城市 带动 战 略 , 渝 陕 在
是迄 今为 止世 界上 发现 的最 长 的暗河 系统 。气候 资 源优 势 明显 , 素有 “ 阳光 城 ” 中国橙都 ” 和“ 之称 。 交通 区位 明显 。 节处 在与 西安 、 奉 张家 界构 成 的
大金 三 角 , 巫溪 、 山构 成 的小 金 三 角交 汇 处 , 与 巫 渝 宜 高速 公路 奉 节段 、 恩路 “ 巫 三改 二 ” 和奉 口岸服 务功 能需要 加快 提
升等 。 二 、建 设渝 陕鄂 边 区区域性 中心城市 的 目标任

八 大脐 橙特 产生态 适 宜 区之 一 , “ 有 中国橙都 ” 称 。 之
现有 1 万 亩 的种 植 面 积 、0 吨的产 量 , 造 了“ 8 2万 创 一
( ) 造 “ 基 地 一 枢 纽 ” 夯 实 四 大 载 体 一 打 三 ,
理 布局 一批有 特 色的休 闲广 场 、精 品小 区及 体育 运

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空间结构研究

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空间结构研究

A Study on Town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Abutting Eco - crisis Regions of Hubei, Henan and Shanxi 作者: 郭荣朝 [1] 张艳 [2] 孙小舟 [1]
作者机构: 襄樊学院地理学系,湖北,襄樊,441053[1] 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系,河南,南
阳,473061[2]
出版物刊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页码: 60-64页
主题词: 鄂豫陕 生态脆弱区 城镇空间结构 重组
摘要:城镇建成区面积的变化真实地反映城镇化进程,同时也反映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状况和演进趋势.该文采用1986年、2000年两期TM图像解译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建成区及其空间结构演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自然环境、交通等因素对城镇空间分布和演变的影响;结合宏观背景,阐述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空间结构重组趋势,并提出重组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省际边缘区是指两个及以上省际行政区域在交接处所构成的特定地理空间,是以省界为起点向行政区内部横向延展一定宽度、沿省界纵向延伸的窄带型边缘化区域,它在地理区位、资源条件、文化背景、产业结构以及发展阶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同质性。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然而,省际边缘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际边缘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往往远离经济核心区和大市场,容易形成“边缘-贫困”的经济特征,接受不到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是造成此种困境的原因之一。

在国家级连片特困地区名单中,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特困连片地区。

随着竞争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各种要素资源在区域内频繁流动,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区域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应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遴选和培育带动力强的中心城市,重构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以实现省际边缘区的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

基于此,有必要在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区域内选取并培育一个中心城市,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缩小城乡发展,进而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难以实现平衡发展,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这一理论对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心城市的选择,学者认为在选择国家中心城市时,应坚持与国家战略布局相统一的原则、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以及区域分工合作、产业互补等三个原则,并应具备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服务中心、总部汇集地、创新中心和宜居城市等五个标准;在选择省域中心城市时,中心城市应具备综合性、层次性、开放性和规模效益性;海岛型城市(如海南)与东北城市群在选择中心城市时,考虑的原则亦有差别。

此外,在选择中心城市时,应考虑各城市的竞争力。

江行舟(2010)以上海、青岛之间沿海中部地区9个城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城市的聚集、扩散、服务、创新功能和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促进连云港建设为我国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何龙斌(2014)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接受辐射和扶贫攻坚等角度对陕甘宁六大城市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陕西汉中具有经济、地理、空间以及效应优势,可作为陕甘宁省际边缘区的增长极城市,并提出相关提升路径。

夏国祥、沈烁(2017)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的28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韩玉刚等(2016)构建了包含城市规模、商业服务、公共服务以及交通通讯等4个维度的评价模型,对豫皖省际边缘区城市中心性进行测度。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学者多是对城市群进行研究,对于豫鄂陕交界区域的城市关注较少。

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城市竞争力的视角构建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南阳市作为中心城市具有的优势,并提出提升南阳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一)研究范围。

豫鄂陕三省交界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河南、湖北和陕西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选择及提升路径□文/牛亚丽(南阳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南阳)[提要]豫鄂陕省际边缘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贫困区,有必要在区域内选取并培育一个中心城市,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基于此,本文从城市总量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流量竞争力等三个维度23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省际边缘区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南阳是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的最佳选择。

并从产业结构、软实力、非农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升南阳市经济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以更好地发挥增长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省际边缘区;豫鄂陕;增长极城市;城市竞争力;南阳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基于创新驱动的河南省传统特色产业小城镇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编号:182400410521);南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15);南阳市决策研究课题(编号:NYJC-2018-11)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8年10月13日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1x2019 4--边界地区成立了有名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北起秦岭北麓,南濒汉水,包括周围15余县,为中国共产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做出了重要贡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本研究根据需要,将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初步界定为以三省交界地区南阳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紧邻的河南的三门峡,湖北的襄阳、十堰、荆门、孝感和随州,陕西的安康、商洛等9个地市。

这些地级市都是所在省份的“二线地区”,原有发展基础相对较差,导致此区域形成欠发达现状,成为典型的省际边缘区。

(二)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市主要在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城市发展潜能的比较分析,其核心在于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本文在对国内相关学者关于城市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地区的实际情况,在遵循针对性、数据可获得性、层次性、目的性的基础上,从城市总量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流量竞争力等三个方面建立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

城市竞争力=F(总量竞争力,质量竞争力,流量竞争力)总量竞争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科技实力+政府实力质量竞争力=发展水平实力+产业机构实力+基础设施实力+居民素质实力流量竞争力=资金流实力+实物流实力+信息流实力下面从经济实力、金融实力、科技实力、政府实力、发展水平实力、资金实力等23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三)增长极城市的选择方法。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分析方法。

因为指标个数较多且彼此之间大都存在相关性,甚至有时候这种相关程度还很高,使得所观测的指标数据所反映的信息有重叠部分,尤其是在变量较多时,在多维空间分析样本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显得就比较棘手了。

应用主成分分析则可以简化问题,它本质上是通过采用降维的方法得到几个综合因子替代原来众多的变量,其中这几个综合因子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信息,同时避免彼此间的相关性。

在统计软件SPSS中输入标准化后的各个城市竞争力单项指标数据。

通过计算由各个分力指标构成的矩阵,得出特征值、累积特征值以及各主成分载荷。

根据最初某几个特征值占全部特征值的累积百分比大于或等于85%的原则,从而决定选取主成分的个数。

可以假设前v个主成分分别为:y1,y2,…,y v,输入各解释性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后,可以得到各主成分的具体数值,随后用这v个主成分分别对应的特征值对其加权累计,从而就得到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N i=λ1y1+λ2y2+…+λv y v其中,N i为综合竞争力指数或分力竞争力指数,λ1、λ2,…,λv是特征值。

由上面公式计算出的数据就可以对各个城市的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出的竞争力指数有可能为负值,当然这里的负值并不是其竞争力为负,而是说该城市在所选样本城市中的相对地位,即其竞争力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四)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除特殊注明外,均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年鉴》和9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间节点均为2016年底。

三、实证分析运用SPSS22.0对2012~2016年9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总量竞争力、质量竞争力、流量竞争力的排序结果和评价得分,并最终得出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序结果。

(表2)(一)城市总量竞争力方面,南阳的表现无论是横向上还是纵向上表现较好。

具体来说,从横向看,2012年城市总量竞争力排名前三名的城市是襄阳、南阳和十堰;2013年城市总量竞争力排名前3名的是南阳、襄阳和十堰;2014年城市总量竞争力排名前3名的是南阳、襄阳和孝感;2015年城市总量竞争力排名依次是南阳、襄阳和十堰。

2016年城市总量竞争力与2015年一致。

从纵向看,南阳在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中总量竞争力水平较高,处于上游水平,2012~2016年间,在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域城市中,南阳城市总量竞争力水平变化不明显,基本保持在前两名。

城市竞争力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城市产业结构实力居民素质实力资金流信息流三级指标Z1GDP(国内生产总值)Z2人均GDPZ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Z4工业总产值Z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Z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Z7高等教育学校数Z8专利授权数Z9财政收入Z10财政支出Z11GDP增长率Z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Z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Z15卫生机构床位数Z16图书馆藏书量Z17在校大学生数Z18实际利用外资额Z19城市客运总量Z20城市货运总量Z21邮电业务总量Z22国际互联网用户数Z2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表1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科技实力政府实力总量指标城市经济发展实力Z14非农产值占GDP的比例基础设施实力实物流质量指标流量指标5--(二)城市质量竞争力方面,南阳的表现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上的表现都不是很理想。

具体来说,2012年排名前3名的是襄阳、十堰和安康,南阳位于第七名;2013年排名前三名的是安康、商洛和襄阳,南阳位于第四名;2014年排名前三名的是安康、襄阳和十堰,南阳位于第五名;2015年排名排名前三位的是襄阳、南阳和十堰;2016年排名前三名为南阳、襄阳和三门峡。

从纵向上看,南阳的质量竞争力水平总体不高,在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域城市中处于中游水平,2012~2016年间,从第三名降至第七名,又逐渐上升至第一名。

(三)城市综合流量竞争力方面,南阳的表现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表现均不错。

2012~2016年间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流量竞争力中南阳均排名第一。

(四)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南阳的表现无论是在横向还是在纵向上都不错。

具体来说,在横向上南阳的城市竞争力水平处在上游位置,从纵向上说南阳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基本都保持在前两位。

从2016年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可知,豫鄂陕省际边缘区9个城市中襄阳、南阳、三门峡、十堰和孝感的竞争力得分为正值,表明这5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位于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的平均水平之上。

进一步观察发现,只有襄阳和南阳的得分超过2,表明在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中只有这两个城市能起到带动作用,有潜力成为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

总体来说,从城市总量竞争力来看,在豫鄂陕省际边缘区指标城市南阳三门峡安康商洛襄阳十堰荆门孝感随州南阳三门峡安康商洛襄阳十堰荆门孝感随州南阳三门峡安康商洛襄阳十堰荆门孝感随州南阳三门峡安康商洛襄阳十堰荆门孝感随州12得分12.47-0.66-5.97-7.5010.09-0.64-1.810.11-6.10-1.45-3.10-0.08-0.639.400.39-1.42-2.13-0.9810.72-1.47-3.31-3.723.24-0.49-3.861.86-2.994.07-0.83-1.65-2.053.48-0.15-1.310.15-1.72排名15792463879341268515782493614792563813得分12.03-3.43-5.37-6.5211.171.49-2.820.57-7.11-0.06-6.955.675.373.63-1.76-2.54-0.14-3.238.52-3.70-1.22-5.577.13-1.660.71-1.00-3.223.28-2.680.13-0.963.69-0.44-0.73-0.08-2.24排名16782354949123675818692534729371564814得分11.79-3.87-6.06-6.2011.341.54-3.030.60-6.111.62-5.023.942.613.532.74-2.13-0.99-6.3211.51-0.47-1.62-2.66-1.01-1.03-2.17-0.04-2.504.52-1.39-0.68-1.221.830.34-1.220.025-2.21排名16792354858142376913695472818572463915得分9.96-5.17-6.05-7.329.704.19-1.132.40-6.593.99-5.902.51-1.296.732.72-3.71-1.71-3.3511.490.59-0.82-2.35-1.69-1.07-2.51-0.46-3.183.04-2.57-0.25-1.553.371.37-1.33-0.02-2.07排名16792354829451386712476583929571364816得分12.80-4.54-5.07-6.7211.121.27-2.610.43-6.696.282.38-2.16-1.114.401.15-2.02-2.91-6.0010.61-0.60-1.47-2.16-0.26-1.36-1.91-0.27-2.572.780.51-4.19-4.388.310.31-0.940.18-2.58排名167923548137524689146825739238914657表2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总量得分及其排序一览表综合竞争力总量竞争力质量竞争力流量竞争力6--9个城市中,南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或发展基础;从城市综合质量竞争力来看,虽然近几年在豫鄂陕省际边缘区9个城市中排名不稳定,但南阳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拥有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且距离武汉、郑州以及西安等省会城市均等,在地理位置上能实现作为增长极城市对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均匀辐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