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认识更大的数”,主要包括了千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运算等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数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大的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百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更大的数,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比如对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运算等方面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更大的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千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能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千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能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操作活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出更大的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的组成: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数的组成。

3.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课件

说教法: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 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 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 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 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 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 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 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 顺序。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全面学习并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 四则计算,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教科书在 本单元中只介绍2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2步混合运 算。这些内容既是前面已掌握的四则计算知识的综合运用, 又是后面进一步学习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它不仅在整个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知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为6课时
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 教学目标,本单元每课时分别安排四个教学 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 第四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讲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讲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章节(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具体过程修改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2.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XX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章节(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具体过程修改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非常漂亮,感觉很香……)2.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能够辨别和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还不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进一步巩固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能够辨别和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和规律,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教师总结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和指导。

5.应用: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评价和指导。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3、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教学过程:一、承前启后1、出示主题图。

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

(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2℃ 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二、学习引领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认识分数”,包括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乘除法、小数、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知识,对于分数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对于分数的实际应用场景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够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如分蛋糕、分享食物等,引导学生产生对分数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涂色等实践活动,探究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讲解:讲解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1单元 比身高|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1单元 比身高|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1单元比身高|北师大版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课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比身高。

身高是一个人的自然属性,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身高比较在不经意间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些人说:“我多高呀?比你高!”,还有些人说:“我比我爷爷高了!”这些比身高的话语,也是我们生活中亲身体验数字比较大小的一种形式。

本单元通过比较身高来引导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数字比较大小,让学生了解比较符号<、>。

二、分析我们都知道,身高是一个人很重要的身体特征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数字比较大小的最直观体现之一。

在让学生进行身高比较时,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观察身高首先,我们要让学生观察身高,并仔细比较他人和自己的身高。

2. 量化身高接着,我们要让学生用尺子、卷尺等工具对身高进行量化,并将结果记录在台历或笔记本上。

3. 比较身高最后,我们要让学生进行身高的比较,让他们通过将数字进行比较来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

比如:1.4 米< 1.5 米,1.25 米> 1.22 米等等。

三、课堂设计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设计课堂:在教学开始时,我们可以通过问学生有关身高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思考:身高对我们有哪些重要性?我们如何进行身高比较?2. 观察身高然后,我们可以请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进行身高的观察,并将结果记录在台历或笔记本上。

3. 量化身高接着,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尺子、卷尺等工具对身高进行量化,并将结果记录在台历或笔记本上。

4. 比较身高最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身高的比较,并让他们来解释自己的比较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探究比较符号<、>,并引导他们来理解数字的比较大小概念。

四、扩展在教学完基本概念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例如:1. 体重比较除了身高比较外,学生还可以进行体重比较。

这样的比较也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字比较大小的概念。

2. 数字游戏我们可以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字比较大小的知识,例如:数码接龙、数码大比拼等。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分类》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分类》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分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分类》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分类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但他们对图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但如何将生活中的图形抽象为数学中的图形,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3.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图形抽象为数学中的图形,并理解图形的特征及分类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认识图形。

2.运用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从而进行分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各种图形。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分类方法。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共同总结图形的分类方法。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图形的分类方法。

5.实践应用: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引言本文是关于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的解析与备课。

本单元主要涉及有关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运算等内容。

以下是该教材的详细解析。

教材内容解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并初步了解数的顺序排列。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含义,掌握数的读写和顺序。

- 教学内容:通过比较物品数量、使用物品编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数的基本概念。

2. 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教授加法运算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加法运算的能力。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加法是合并数的概念,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合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培养他们的加法运算能力。

3. 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教授减法运算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减法运算的能力。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减法是分割数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分割,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减法运算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授本单元的内容时,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 生活实例引导: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图形展示:通过图形的形式将数学问题可视化,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研究积极性。

总结通过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的解析与备课,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这将有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两个分数相加或相减,以及如何将整数和分数相加或相减。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两个分数相乘或相除,以及如何将整数和分数相乘或相除。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于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分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他们可能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的明确表述。

对于这两个单元的教学,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并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明确指出。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角的度量”。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角、角的度量、用三角板画角、和角与差角。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掌握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三角板画角,并能够解决一些与角有关的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既有直观的图片,又有抽象的数学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他们对角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度量方法和用三角板画角,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角的度量方法,掌握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角的度量方法,解决与角有关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来理解角的度量方法,掌握用三角板画角。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探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用三角板画角。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度量方法,讲解用三角板画角的具体步骤。

4.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导语】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入门课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本次说课将主要围绕第一单元的内容,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等方面展开。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小数的位置关系和大小比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运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法、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小数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小数与整数的位置关系、小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小数运算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运算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1.导入环节: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展示小数的读写法和加减法运算方法,相互交流讨论,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游戏环节:设计小数运算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运算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4.辅助教学环节: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5.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基础上,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基本运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比较熟悉。

但小数作为一个新的数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小数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基本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小数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情境出发,如购物时价格的表示,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3.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明确小数的意义,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

4.实践: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读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解决,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基本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身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身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身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身高》的内容主要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计量单位,以及比较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长度和质量的基本单位,学会用这些单位来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重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四年级下册的《比身高》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长度和质量的基本概念,对长度和质量的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可能对如何准确测量和比较身高和体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他们熟练运用测量工具,并学会正确的比较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长度和质量的单位来测量身高和体重,掌握比较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掌握比较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比较身高和体重,理解身高和体重的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测量工具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身高和体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身高和体重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身高和体重。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记录数据。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比较身高和体重,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经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说课稿 4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说课稿 4篇

第1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本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本节课内容为“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属于同级运算的范围,旨在帮助学生理清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和含有小括号的题。

(题目略)二、探究新知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四则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对四则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法则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四则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运算顺序和法则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进行四则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四则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例题演示:通过例题,展示四则运算的解题过程,让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和法则的应用。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
3.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时安排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3.有关0的运算1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解决问题1课时
6.四则运算练习课1课时。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数学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第一单元的第1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并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但是,对于加减法的深层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明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明白加减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2.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问题,深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明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例教学法。

问题驱动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实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出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问题,深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提升: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角的度量”。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对角的度量方法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用量角器准确地量角,并进行角的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量角器、卡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角的度量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度量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教师讲解:教师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并进行示范。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度的练习,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7.总结全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1.认识量角器2.学会用量角器量角3.角的比较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本教材为《数学》课程西师大版,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

本册旨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让学生懂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准确地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和概念;2.能够计算单变量不等式的解集,并会将解集用数轴表示;3.能够灵活地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合理利用数学知识;3.能够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不等式符号和不等式的解集;2.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 教学难点1.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内容1. 导入老师介绍数学不等式的概念,引出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不等式的应用。

2. 正文(1)记号和基本性质老师解释“不等式”一词的含义,介绍不等式中的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几个符号。

(2)常见不等式教师列举常见的不等式,如: a<b,a>b,$a \\leq b$,$a \\geq b$,a=b,a eqb。

以及这些不等式的含义和解读。

(3)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教师讲解解不等式的方法。

首先介绍移项再合并同类项的步骤,然后将一元不等式化为数轴上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图形化学习不等式的解法。

(4)应用老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问题。

如:小刚搬动一块重量为25千克的物体,他只能承受力的范围在150牛到350牛之间。

小刚能搬动这块物体吗?3. 归纳总结教师让学生进行总结,将不等式的概念、符号、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等内容进行回顾。

4. 作业布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老师有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教学计划
通过前面七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编排本单元的目的是对以前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混合运算的顺序(例4);解决问题(例5)。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

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学生在前七册教材中,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经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此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对于四则运算意义认识的提升,将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本单元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和总结。

由此,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也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3.解决问题(例5)。

本单元设置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合理灵活的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再以“为什么要用加(减、乘、除)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概括运算的意义。

例如教学加法的意义时,可放手让学生解决“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把814 km与1142km合在一起,即把814与1142合成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之后,通过“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在此基础上,概括加法的意义,进而概括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由解决问题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是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概括四则运算的意义,丰富、梳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知识。

教材设置了4道例题,依次教学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0的运算特性,四则混合运算等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纵观全局驾驭教材,适时引导学生把分散学习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例如,在概括四则运算的意义之后,可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本单元设置了3个练习,都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突出练习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练习一第1题是四道有关加、减运算意义的问题。

题目中特别提出:“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求用加、减法得意义说明各题选择方法的道理。

教学时,应让学生切实经历把加、减法的意义应用于具体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表述的过程。

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及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又如,练习2第3题“调皮的小猫”,调皮的小猫的爪印遮住了等式中的因数、除数或被除数。

教学时,不仅要用好活泼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参与练习活动的兴趣;还要组织好交流,请学生说说求出“爪印下”各数的根据。

学生根据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说明,或是利用乘、除法的关系来解释,将使学生对乘、除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

4.建议用6课时教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新授课)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意义
减法的意义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教学反思】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新授课)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教学反思】
《0的运算》教学设计(新授课)
【板书设计】
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教学反思】
《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新授课)
【板书设计】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
【教学反思】
《租船问题》教学设计(新授课)
【板书设计】
租船问题
先假设,再调整
32÷6=5(条)……2(人)
30×5+24×1=174(元)
30×4=120(元)24×2=48(元)120+48=168(元)【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复习课)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