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建设报告

多元发展体验成功幸福成长

在崇州市教育局和四川省优促会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崇州市小学、初中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培训,通过近一年时间的理论培训、跟岗学习和课题研究,我在课程理念、课程领导力建设方面有了一些收获和心得,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组织之下学生学习生活的总体(《国际教育大辞典》)。学校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通过课程这个载体来完成的。研究教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研究课程的改革和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因此,改革创新,努力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已经成为当前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的的一种趋势。因而,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转变教育观念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我认为课程改革需要有一些理念:第一,转变教育价值判定标准,要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回归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的基本点位上;第二,转变教育质量评价观念,从学科知识成绩为中心的评价,回归到以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为中心;第三,在教师专业成长上,要从教学技能为重转向到教师教育情怀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

学校要全面审视自己的办学行为,更要找到学校办学与新课程理念不适应的地方,这些不适应的地方恰恰就是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如何找准不适应点,开展学校课程建设呢?首先是必须基于对学校发展的科学分析,根据国家教育政策方针全面审视自己办学思想理念、制度文化、具体举措的结果。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情历史,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也就是有值得肯定的经验。

转变“课程”理念不是“翻花样”,是社会发展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教育的改革不能满足于教育活动形式的变化,而是从本质上思考的,考量“课程”是否能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回归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的基本点位上。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制定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方案。通过建设多元课程体系,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教师可以人尽其才,开设多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与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以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主动开发基于校本的特色课程,以课堂为切入点,促进课程多元化实施,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一、课程建设理念

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多元发展,体验成功,幸福成长”,这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系统思考。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程为学生多元发展服务。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

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内的,也可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享受自己的课程。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建设原则

学校课程建设的原则同样是基于学校“多元发展,人人成功”理念的思考,坚持从“人”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多元课程体系中最大限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成功的体验,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得到幸福快乐的成长。课程建设坚持“五性一化”的原则:

1.全面性:面向全校学生,面向全体教师,优化国家课程,通过国家课程延伸与拓展以及多元化的校本课程系列,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均衡性:既要照顾全体学生共通性的学习需求,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保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动态平衡,尽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作整体的最佳设计。

3.整合性: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在课程建设中更加重视不同学科在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在灵活而丰富的课程学习中不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幸福。

4.开放性:一是课程资源的开放。凡是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凡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的资源,均可以成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益补充,或通过教师对身边资源的挖掘开设适合的课程。二是吸引来自校外的优秀人力资源

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特别是吸引家长、社会人士等以义工角色参与进来。

5.自主性: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结合学校与师生实际开发校本课程,统筹安排课程计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

6.主体性:在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7.校本化:既要“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师生)制宜”的实施国家课程,又要积极开发适宜的校本特色课程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服务。校本课程的开设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有益的补充。

五、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课程群是在对国家课程中的基础型学科进行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的拓展、延伸、深化,在知识、方法、问题关注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形成的课程分支体系。课程群的基本形态为1+X

结构,即一个核心课程加围绕此课程中的知识点形成的多元创生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