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概论知识点
第2章 物联网安全概述
2.3 感知层安全分析
例如,湿度传感器收集到的湿度信息,可能会导 致温度或光照程度的调节。同时,物联网应用强调的 是信息共享,这是物联网区别于传感网的最大特点之 一。
清华大学出版社
2.3 感知层安全分析
又如,交通监控的录像信息可能同时被用于公安 侦破、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因此,由什么部 门来统一处理这些信息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应用的有 效性。为了使这些信息能够被不同的应用领域共同分 享并有效使用,应该有一个综合的物联网信息处理平 台,这就是物联网的云计算平台。物联网感知的所有 信息,都需要传输到这个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1 物联网的安全特征
2.1.2 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1. 点到点消息认证 由于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取代人来完成一些复杂、
危险和机械的工作,物联网传感器和设备往往部署在 无人监控的场景中,因此攻击者可以轻易接近这些设 备,从而对它们进行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 器的软硬件,使得物联网中有可能存在大量的恶意节 点和已经损坏的节点。
入其中的传感器节点进行破坏。攻击者甚至可以通过更换设备
的软硬件,对物联网进行非法操控。例如,在远距离电力输送
过程中,供电企业可以使用物联网来远程操控一些供电设备。
由于缺乏看管,攻击者有可能使用非法装置来干扰这些设备上
的传感器。假如供电设备的某些重要工作参数被篡改,其后果
不堪设想。
清华大学出版社
2.1 物联网的安全特征
2.1 物联网的安全特征
2.1.2 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7. 隐私安全 在物联网系统中,每一个人包括其拥有的每一个物品 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到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 样的网络环境中,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物品丢失或被他人盗用, 将是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
物联网概论知识要点
物联网知识要点1、智慧地球:2008 年11 月IBM 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 年1 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 “智慧地球”思路,009年8月,IBM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IBM “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2、感知中国:自2009 年8 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我国传感网创新示范新区:无锡4、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5、信息传感设备又有哪些?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6、物联网应用需克服的“三座大山”(微型化、低成本、网络技术,实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并将其存储)7、物联网体系构架原则:多样性、时空性、安全性8 、无线通信技术,影响物联网节点间无线通信的因素:节点能量、障碍物、天气;9、传感器的组成元件: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10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成作用: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力供应模块。
集成了无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分析处理、网络传输11 、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功率控制问题、无线传感网的拓扑控制、无线传感网络的定位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管理、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融合、无线传感网络的安全技术。
12 、数据管理系统结构:集中式、分布式、半分布式、层次式。
13 、ZigBee 堆栈式在IEEE 802.15.4 协议上建立起来的,14 、Zig Bee 体系结构及每层功能:1)物理层(PHY ):提供无线物理传输介质的接口。
2)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负责为一个节点和它的相邻节点之间提供可靠通讯,帮助避免碰撞和提高效率。
MAC层还负责打包和分解数据包和帧。
3)网络层(NWK):通过在MAC层的调用来处理网络地址和路由。
它的任务包括启动网络(协调器)、分配网络地址、添加和删除网络设备、路由信息、请求安全和执行路由发现。
物联网概论复习提纲
物联网概论复习提纲
一、物联网概念
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各种有感知能力的物体和
传感器、计算机、电子设备、网络等各种信息技术和技术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决策控制的网络系统,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联网,从而实现信息收集、处理及触发一些相应的动作,达到预期目标的
一种新兴技术。
2、物联网的技术包括传感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位置技术、计算技术、智能技术等,是信息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智能网络技术的突破。
二、物联网技术要素
1、传感技术:是指获取或传递实体环境、物理属性及物联网节点的
能力。
它包括光电传感器、热电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多种传
感器,它能够将实体环境中的信息转换成可操作的数字信息,从而实现对
实体环境的智能化监测和控制。
2、网络技术:是物联网中最重要的技术要素,它的发展会决定物联
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网络技术要素包括: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蓝牙等等。
物联网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物联网安全培训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
培养学员具备物联网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应对物联网环境下 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课程结构
涵盖物联网基础知识、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防护技术、安全管理和 法律法规等内容。
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员的参与度 和学习效果。
物联网安全培训内容与方法
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者通过大量请求拥塞 物联网设备,导致服务瘫 痪。
物联网安全挑战
设备多样性与复杂性
数据隐私保护
物联网设备种类繁多,安全配置和防 护能力参差不齐。
如何在利用数据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 是一大挑战。
网络连接性
物联网设备通常通过互联网连接,增 加了被攻击的风险。
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
保障个人信息和企业数据安全:防止 数据泄露和滥用。
安全数据传输与存储
数据加密
对传输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的访 问。
数据备份与恢复
定期备份物联网数据,并制定有效的恢复计划,以应对数据丢失或 损坏的情况。
数据去重与冗余
去除重复数据,并保留有效数据,以减少存储需求并提高数据安全 性。
安全管理与审计
安全政策与流程
01
制定并实施安全政策、标准和流程,以确保物联网系统的安全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和完善物联 网安全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内容。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物联网安全最佳实践
安全设备与传感器选择
设备认证与授权
确保所有物联网设备经过认证,并实施适当的授 权机制,以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加密通信
物联网安全
物联网安全1、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2、物联网概述2.1 物联网定义2.2 物联网架构2.3 物联网应用场景3、物联网安全威胁3.1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3.2 数据隐私保护3.3 网络安全与通信保密性3.4 设备、系统和应用程序安全漏洞3.5 物理安全4、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4.1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4.2 加密和密钥管理技术4.3 安全协议和通信机制4.4 安全监测与响应机制4.5 安全评估与认证技术5、物联网安全管理与策略5.1 安全意识教育与培训5.2 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5.3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5.4 安全事件响应与恢复6、物联网安全法规与标准6.1 个人信息保护法6.2 数据安全法6.3 网络安全法6.4 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6.5 其他相关标准7、物联网安全案例分析7.1 DDos攻击实例7.2 数据泄露案例7.3 物理入侵攻击案例8、物联网安全控制措施8.1 强化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8.2 加强数据保护与隐私保密 8.3 安全的网络设计与配置8.4 定期漏洞扫描与安全评估8.5 实施安全事件响应机制9、物联网安全管理工具和技术9.1 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系统 9.2 漏洞扫描与评估工具9.3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9.4 安全监测与报警系统9.5 其他相关工具和技术10、附件附件1:物联网安全风险评估表附件2:物联网安全事件响应计划11、法律名词及注释11.1 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11.2 数据安全法:规范数据存储、传输和使用的法律法规。
11.3 网络安全法: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信息的法律法规。
11.4 ISO/IEC 27001: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11.5 其他相关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符合物联网安全要求的法规和标准。
物联网自学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自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联网概念1. 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物理或虚拟互联网络(Internet),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物体(如传感器、智能设备、机器等)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与智能控制的新型网络体系。
2. 物联网的特点物联网具有智能化、有效连接、服务化、复杂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它能够让普通物体变得“智能”,实现智能化的调控和管理。
3.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将朝着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架构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到物联网系统中。
2. 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的硬件基础,它通常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等组件,用于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数据处理。
3. 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设备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无线通信技术支持,如蓝牙、Wi-Fi、LoRa等。
4. 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是物联网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重要基础,它能够提供大数据存储、实时计算、数据分析等功能。
5. 物联网操作系统物联网设备通常需要运行特定的操作系统以支持其功能,常见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有Linux、Windows IoT、AliOS等。
6.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物联网技术涉及的重要问题,需要通过加密、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手段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7.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一种将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移动到接近数据源的位置,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降低延迟。
8. 物联网标准与协议物联网系统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与协议,以确保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操作性与兼容性。
常见的物联网标准与协议有MQTT、CoAP、Zigbee、Z-Wave等。
三、物联网应用场景1.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通过连接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实现远程智能控制、安全监测、能源管理等功能。
物联网概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物联网概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1. 物联网的定义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以下哪项不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A. 全面感知B. 可靠传输C. 智能处理D. 高速度2. 以下哪个不是物联网的四大核心技术?A. 传感器技术B. 嵌入式系统技术C. 云计算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3. 在物联网中,哪个层次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A. 网络层B. 平台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4. 以下哪种协议不属于物联网的通信协议?A. HTTPB. MQTTC. COAPD. AMQP5. 以下哪个不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A. 智能家居B. 智能医疗C. 智能交通D. 智能手表6. 物联网的发展阶段包括以下哪些?A. 感知阶段B. 传输阶段C. 处理阶段D. 应用阶段7.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物联网的关键技术?A. 传感器技术B. 芯片技术C. 网络技术D. 生物识别技术8.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设备安全B. 数据安全C. 网络安全D. 应用安全9. 以下哪种不是物联网的优点?A. 智能化B. 自动化C. 高效性D. 不可靠性10.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分为哪几个层次?A. 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B. 设备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C. 传输层、网络层、应用层D. 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11.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技术?A. 传感器技术B. 识别技术C. 编码技术D. 定位技术12. 物联网的哪个层次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汇聚和处理?A. 网络层B. 平台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13. 以下哪种协议不属于物联网的传输层协议?A. TCP/IPB. MQTTC. COAPD. HTTP14.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智能家居B. 智能医疗C. 智能交通D. 工业自动化15. 物联网的哪个层次负责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A. 网络层B. 平台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16.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物联网的网络技术?A. 无线传感网技术B. 移动通信技术C. 网络协议技术D. 卫星定位技术17. 物联网的哪个层次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A. 网络层B. 平台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18. 以下哪种不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A. 传感器技术B. 嵌入式系统技术C. 大数据技术D. 生物识别技术19. 物联网的哪个层次负责提供应用程序和应用服务?A. 网络层B. 平台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20. 以下哪种不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A. 智能家居B. 智能医疗C. 智能交通D. 虚拟现实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计60分)1.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全面感知B. 可靠传输C. 智能处理D. 高速度2. 物联网的四大核心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传感器技术B. 嵌入式系统技术C. 云计算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3.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分为以下哪些层次?A. 感知层B. 网络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4. 物联网的感知层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传感器技术B. 识别技术C. 编码技术D. 定位技术5. 物联网的传输层协议包括以下哪些?A. TCP/IPB. MQTTC. COAPD. HTTP6.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智能家居B. 智能医疗C. 智能交通D. 工业自动化7. 物联网的网络层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无线传感网技术B. 移动通信技术C. 网络协议技术D. 卫星定位技术8. 物联网的平台层负责以下哪些任务?A. 数据汇聚和处理B. 数据存储和计算C. 提供应用程序和应用服务D. 设备管理和维护9.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设备安全B. 数据安全C. 网络安全D. 应用安全10. 物联网的优点包括以下哪些?A. 智能化B. 自动化C. 高效性D. 可靠性11. 物联网的缺点包括以下哪些?A. 成本高B. 技术复杂C. 隐私泄露D. 互联互通困难12.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A. 智能照明B. 智能安防C. 智能音响D. 智能空调13. 物联网在智能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A. 远程医疗B. 智能护理C. 健康管理D. 药物配送14.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A. 智能导航B. 智能停车C.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D. 无人驾驶汽车15. 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A. 设备监控B. 生产调度C. 故障预测D. 供应链管理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0题,计30分)1. 物联网的定义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物联网安全概述
物联网安全概述物联网安全概述1、引言1.1 本文档旨在提供物联网安全概述,介绍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概念和措施。
1.2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物理设备、传感器和其他物体连接起来的网络。
1.3 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其安全性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保障物联网的安全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至关重要。
2、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2.1 物联网涉及到大量的个人和机密信息,如用户隐私、商业机密等,必须保证其安全性。
2.2 物联网设备的被入侵或控制可能对个人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如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
2.3 物联网的漏洞和弱点可能会被黑客利用,进一步侵害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2.4 物联网安全的不足也可能导致恶意软件的传播和恶意行为的扩大。
3、物联网安全概念3.1 认证和身份验证:确保物联网设备和用户的身份合法,并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
3.2 数据保护与加密:保护物联网设备和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3.3 安全升级和漏洞修补:及时发布安全更新和修补程序,以修复物联网设备中存在的漏洞。
3.4 网络安全监控与防护:实时监测和检测物联网网络中的威胁和攻击,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3.5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供物联网安全培训,加强用户和设备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
4、物联网安全措施4.1 设备安全:采用硬件和软件等技术手段保护物联网设备免受攻击和恶意操控。
4.2 网络安全:隔离物联网设备和普通网络,限制外部访问,并采取防火墙等技术保护网络安全。
4.3 数据安全:加密传输和存储物联网数据,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4 认证和授权:使用安全认证技术和访问控制机制,限制物联网设备和用户的访问权限。
4.5 安全监控和响应:实时监测物联网设备和网络的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5、附件5.1 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的物联网安全标准和规定等资料,供读者进一步参考。
物联网导论(第12章物联网安全)
• 中科院的武传坤从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 用层等各个层次分析了物联网的安全需求,初步 搭建了物联网的安全架构体系,并特别指出:已 有的对传感网、互联网、移动网等的安全解决方 案在物联网环境中不再适用,物联网这样大规模 的系统在系统整合中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
12.1.3 物联网安全架构
• 按照物联网的基本层次架构,物联网安全需围绕 着该层次架构来构建。物联网的安全架构应包含 对感知控制层、传输网络和综合应用层的安全保 障机制,使得这三层能不受到威胁与攻击。
(1)接入设备的安全
• 物联网的接入层将采用如移动互联网、有线网、 Wi-Fi、WiMAX等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由于物联 网接入方式将主要依靠无线通信网络,而无线接 口是开放的,任何使用无线设备的个体均可以通 过窃听无线信道而获得其中传输的信息,甚至可 以修改、插入、删除或重传无线接口中传输的消 息,达到假冒移动用户身份以欺骗网络端的目的。 因此应重点防范无线网络存在无线窃听、身份假 冒和数据篡改等不安全的因素。
1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的威胁
• (1)网关节点捕获 • (2)普通节点捕获 • (3)传感信息窃听 • (4)DoS攻击 • (5)重放攻击 • (6)完整性攻击 • (7)虚假路由信息 • (8)选择性转发 • (9)Sinkhole攻击 • (10)Sybil攻击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措施
• 无线传感网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对其密码与密钥技术、安全路由、安全数据融 合、安全定位和隐私保护方面进行较全面地安全 保护。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链路层加密和认证、 身份验证、双向链路认证、路由协议涉及、多径 路由技术及广播认证等技术。
•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Mattern团队指出了从传统的 互联网到物联网的转变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一系 列安全问题,尤其强调了资源访问控制问题。德 国lbert- Ludwigs大学的C. Struker提出利用口令 管理机制来降低物联网中感知节点(如RFID设备) 遭受攻击和破坏等威胁的思想,并提出了RFID网 路中的两种口令生成方法,以防止非法用户肆意 利用RFID的kill 标签来扰乱感知节点正常工作。 德国Humbold大学的Fabian 团队提出EPC网络 所面临的一系列的安全挑战,对比了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s)、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DNSSEC(DNS security extensions)、
物联网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联网知识点总结大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利用射频识别、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无线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感知、识别、定位、追踪和管理的网络。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农业、医疗保健等领域。
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相关的知识点,下面将对物联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 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手段,将所有物理对象连接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的一种新型网络体系。
物联网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网络,通过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对物品及其环境的智能化感知、管理和控制。
2. 物联网的特点a. 大规模连接:物联网可以同时连接数亿个物理对象,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网络,实现信息的全面感知和传播。
b. 智能化感知:通过各类传感器和识别技术,实现对环境和物体的智能化感知和识别。
c. 实时交互:物联网能够实现物体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实现自主决策和响应。
d. 跨行业性:物联网技术可以在各个行业领域得到应用,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3.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的发展也将日益加速,未来物联网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普及化,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应用和商业模式,推动各个行业的变革和升级。
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之一,它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将环境中的物理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后端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场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技术,它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远程识别和跟踪,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中的物品管理和追踪。
3.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物联网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它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使用,实现物联网中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
物联网安全技术第1章 物联网安全概述
云计算 应用/ 中间件层 应用 集成 解析 服务 Web服 务 信息处 理 安全 信 息 利 用
可靠传输: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信息网 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以及模糊 识别等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 物体实施智能化监测和控制。
1.1.4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共同点
都是建立在分组数据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它们都采用数 据分组网作为它们的承载网。
中间件层 信 息 传 输
网络层
移动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
无线网络
网络与 信息系 统安全
感知层
RFID读 写器
RFID电 子标签
感知 终端
节 信息采集 点 安全 安 物理安全 全
数据安全:存在于各个要素中,要求在传感器、传输系 统、处理系统中的信息不会出现被窃取、被篡改、被伪造、 被抵赖等。
1.2.2 物联网安全特性
安全特性
物联网安全特性包括物联网安全问题和物联网安全需求两 个方面。 感知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机密性 完整性 可用性
第一章 物联网安全概述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安全模型与安全特性 物联网面临的典型威胁和攻击 物联网感知层—传感器网络
访问控制机制
确定合法用户对物联网系统资源所享有的权限,以防止 非法用户的入侵和合法用户使用非权限内资源,是维护 系统安全运行、保护系统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包括自 主访问机制和强制访问机制。
关于物联网安全的知识点
物联网安全知识点解析1. 什么是物联网安全?物联网安全指的是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中保护设备、网络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损坏的过程。
2. 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智能设备和互联网连接。
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个人隐私泄露、服务中断、身份盗窃等。
3. 物联网安全威胁物联网设备面临各种安全威胁,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威胁类型:•未经授权的访问:黑客可能通过弱密码、漏洞或未经授权的访问点进入物联网设备。
•数据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可能导致敏感数据的泄露,如个人身份信息或财务信息。
•远程控制攻击:黑客可能通过入侵物联网设备来远程控制它们,如攻击智能家居设备或工业控制系统。
•拒绝服务攻击:黑客可能通过洪水攻击或系统漏洞来使物联网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导致服务中断。
4. 物联网安全防护措施为了保护物联网设备和网络免受安全威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强密码和身份验证:使用强密码,并启用双因素身份验证,以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
•安全的网络连接:确保物联网设备连接到安全的网络,并使用防火墙和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
•更新和维护:及时更新物联网设备和软件的安全补丁,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数据加密:对物联网设备中存储和传输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
•安全审计和监控:定期对物联网设备进行安全审计,并监控异常活动,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
5. 物联网安全挑战和未来发展物联网安全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异构性:物联网设备的异构性使得安全管理和更新变得更加困难。
•规模:物联网设备数量庞大,管理和保护这些设备变得复杂。
•隐私问题:物联网设备收集和处理大量个人数据,引发了对个人隐私的担忧。
未来,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发展趋势:•智能设备的安全设计:未来的物联网设备应该从设计上考虑到安全性,包括硬件和软件层面。
物联网安全重点重点
1对称密码算法和非对称密码算法对比:1对称密钥密码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Ke =Kd 常用算法:DES, IDEA, Blowfish, RC2优点加密速度快,便于硬件实现和大规模生产缺点密钥分配:必须通过保密的信道密钥个数:n(n-1)/2 无法用来签名和抗抵赖(没有第三方公证时)2非对称密码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Kp, Ks),把加密密钥公开,解密密钥保密:c= EKp(m) m=DKs (c) 常用算法:RSA, DSA, 背包算法,ElGamal , 椭圆曲线等优点:密钥分配:不必保持信道的保密性密钥个数:n pair可以用来签名和抗抵赖缺点:加密速度慢,不便于硬件实现和大规模生产2AES加密原理(1)字节代替SubBytes:用一个S盒完成分组中的按字节的替代。
(2)行移位ShiftRows:简单的置换。
(3)列混淆MixColumns:利用在域GF(28)上的算术特性的代替。
(4)轮密钥加AddRoundKey:利用当前分组和扩展密钥的一部分进行按位异或。
4.Hash函数H将可变长度的数据块M作为输入,产生固定长度的Hash值h=H(M)。
Hash函数具有这样的特点:对于大的输入集合使用该函数,产生的输出结果均匀地分布且看起来随机。
Hash函数的首要目的是保证数据完整性,对于M任何一位或几位的改变,都将极大可能改变其Hash码5 Hash函数的用途1,数字签名2消息认证3保护口令确认保密信息4伪随机序列生成器密钥生成函数5产生单向口令文件6入侵检测和病毒检测6密钥管理定义:密钥管理就是在授权各方之间实现密钥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的一整套技术和程序。
7 会话密钥又称为数据密钥,是指在一次通信或数据交换中,直接用于向用户数据提供密码操作(加密、数字签名)的密钥。
会话密钥一般由系统自动生成,且对用户是不可见的。
8一般密钥加密密钥通常简称为密钥加密密钥,它在整个密钥层次体系中位于会话密钥和主密钥之间,用于会话密钥或其下层密钥的加密,从而可实这些密钥的在线分发,其本身又收到上层密钥或主密钥的保护。
物联网安全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1.1物联网的安全特征:1,感知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1.2物联网从功能上说具备哪几个特征?1,全面感知能力,可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条形码等获取被控/被测物体的信息。
2,数据信息的可靠传递,可以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3,可以智能处理,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提供智能计算方法,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4,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各种业务的具体特点形成各种单独的业务应用,或者整个行业及系统的建成应用解决方案。
1.3物联网结构应划分为几个层次?1,感知识别层 2,网络构建层 3,管理服务层4,综合应用层1.4概要说明物联网安全的逻辑层次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考虑3个逻辑层,即底层是用来采集的感知识别层,中间层数据传输的网络构建层,顶层则是包括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的应用中间层1.5物联网面对的特殊安全为问题有哪些?1,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识别层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
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易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针对这些安全架构,需要发展相关的密码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匿名签名、匿名认证、密文验证(包括同态加密)、门限密码、叛逆追踪、数字水印和指纹技术。
1.8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会涉及许多非技术因素。
下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1)教育:让用户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物联网服务以减少机密信息的泄露机会;(2)管理:严谨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信息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特别应注意信息安全管理;(3)信息安全管理:找到信息系统安全方面最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程度,包括资源管理、物理安全管理和人力安全管理;(4)口令管理:许多系统的安全隐患来自账户口令的管理;物联网结构与层次①感知识别层:涉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RFID标签、手持移动设备、GPS终端、视频摄像设备等;重点考虑数据隐私的保护;②网络构建层:涉及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3G/4G通信网络、网络中间件等;重点考虑网络传输安;③管理服务层:涉及海量数据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云计算、网络计算、高性能计算、语义网等;重点考虑信息安全;④综合应用层:涉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
物联网概论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篇:物联网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 数据传输通路 3 一定的存储功能 4 处理运算单元 5 操作系统 6 专门的应用程序 7 数据发送器 8 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卫衣编号简述15年周期定律和摩尔定律?15年周期定律: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
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
2010年正是物联网的天下。
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名词解释:RFID,EPC,ZigBee?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EPC:产品电子代码ZigBee: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简述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分层: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四大部分应用,支撑,传输,感知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难点?关键技术:RFID,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应用难点:技术标准难题,安全问题,协议问题,IP地址问题,终端问题举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及前景?应用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金融与服务业,精细农牧业,医疗健康,工业与自动化控制,环境与安全检测,国防军事前景:“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
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二章什么是EPC 中文称为产品电子代码,是国际条码组织推出的新一代产品编码体系。
请简要叙述EPC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部分的英文简写EPC编码有几项技术要求?每项要求具体如何?条形码分为几种?请简要说明每种条形码的特点RFID系统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标签,应答器,阅读器,天线和中间件。
物联网信息安全概论PPT(共 44张)
广东工业大学 曾启杰
内容
• 安全概述 • 物联网信息感知安全 • 物联网信息存储安全 • 物联网信息传输安全 • 物联网应用层信息安全 • 物联网网络攻击与防范 • 基于IPv6的物联网信息安全
概述
信息安全 ——保护信息资源,防止未经授权或偶然因
素对信息资源的破坏、改动、非法利用或 恶意泄漏,以实现信息保密性、完整性与 可用性的要求。 信息安全的五大基本特性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 可否认性
解决办法:增加一个识别符(随机数)
AB:NA, EKe(PA, CnA), FMAC(Kmac, CnA, EKe(PA, CnA)) BA:EKe(PB, CnB), FMAC(Kmac, NA, CnB, EKe(PB, CnB))
——强新鲜性认证
2.3 网络安全加密协议
节点间通信:采用节点与基站共享主密钥方法
B节点可通过加密后Cn值来按顺序接收数 据包。同时,也可回应A节点:
BA:EKe(PB1, CnB1), FMAC(Kmac, CnB1, EKe(PB1, CnB1)) ……
同理,A节点也可通过Cn值判断是否重放攻击。
2.3 网络安全加密协议
问题:A节点无法判断接收到的响应PB1是不是针 对它所发出的请求包PA1的回应。
AB: NA, A BS: NA, NB, A, B, FMAC(Ka, NA, NB, A, B) SA:EKa(Ks), FMAC(Ka, NA, B, EKa(Ks)) SB:EKb(Ks), FMAC(Kb, NB, A, EKb(Ks)) 其中,Ka和Kb分别为A和B节点与基站的共享密钥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
感知节点安全 — 数量大,监控难 感知网络安全 — 没有统一标准 自组网安全 — 信任关系难 传输网络安全 信息服务安全 RFID系统的安全
物联网概论复习提纲
物联网概论复习提纲一、绪论1、物联网的定义是什么?广义:能够实现人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交换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狭义:物联网是物品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起来的局域网,无论接入互联网与否,都属于物联网的范畴。
定义:1)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是由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的物理实体基于通信技术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这些物理设备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实现协同和互动,为人们提供智慧和集约的服务,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特点。
2、物联网的三个主要特征是什么,分别具有什么具体内容?1)“全面感知”是指利用RFID、二维码、GPS、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2)“可靠传送”是指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3)“智能处理”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技术体系结构分别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1)体系结构:感知层:利用传感器、RFID等随时随地地获取环境的信息;采集数据的方式有主动采集和被动采集两种;(全面感知)网络层:通过各种网络传输手段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可靠传输)应用层:包括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各种方案实施智能化的决策;(智能处理)2)技术体系: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包含有四个,涉及的具体技术见上图:1、感知技术:用于物联网底层感知信息的技术。
2、传输技术:能够汇聚感知数据,并实现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1物联网的安全特征:1,感知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1.2物联网从功能上说具备哪几个特征?1,全面感知能力,可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条形码等获取被控/被测物体的信息。
2,数据信息的可靠传递,可以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3,可以智能处理,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提供智能计算方法,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4,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各种业务的具体特点形成各种单独的业务应用,或者整个行业及系统的建成应用解决方案。
1.3物联网结构应划分为几个层次?1,感知识别层 2,网络构建层 3,管理服务层4,综合应用层1.4概要说明物联网安全的逻辑层次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考虑3个逻辑层,即底层是用来采集的感知识别层,中间层数据传输的网络构建层,顶层则是包括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的应用中间层1.5物联网面对的特殊安全为问题有哪些?1,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识别层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
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易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针对这些安全架构,需要发展相关的密码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匿名签名、匿名认证、密文验证(包括同态加密)、门限密码、叛逆追踪、数字水印和指纹技术。
1.8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会涉及许多非技术因素。
下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1)教育:让用户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物联网服务以减少机密信息的泄露机会;(2)管理:严谨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信息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特别应注意信息安全管理;(3)信息安全管理:找到信息系统安全方面最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程度,包括资源管理、物理安全管理和人力安全管理;(4)口令管理:许多系统的安全隐患来自账户口令的管理;物联网结构与层次①感知识别层:涉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RFID标签、手持移动设备、GPS终端、视频摄像设备等;重点考虑数据隐私的保护;②网络构建层:涉及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3G/4G通信网络、网络中间件等;重点考虑网络传输安;③管理服务层:涉及海量数据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云计算、网络计算、高性能计算、语义网等;重点考虑信息安全;④综合应用层:涉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
重点考虑应用系统安全;4 管理服务层位于感知识别和网络构建层之上,综合应用层之下,人们通常把物联网应用冠以“智能”的名称,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其中的智慧就来自这一层。
5 物联网的安全技术分析我们在分析物联网的安全性时,也相应地将其分为三个逻辑层,即感知层,网络构建层和管理服务层。
6 物联网面对的特殊安全问题1)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
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71.物联网中的业务认证机制传统的认证是区分不同层次的,网络层的认证就负责网络层的身份鉴别,业务层的认证就负责业务层的身份鉴别,两者独立存在。
2.物联网中的加密机制传统的网络层加密机制是逐跳加密,即信息在发送过程中,虽然在传输过程中是加密的,但是需要不断地在每个经过的节点上解密和加密,即存每个节点上都是明文的。
而传统的业务层加密机制则是端到端的,即信息只在发送端和接收端才是明文,而在传输的过程和转发节点上都是密文。
第二章物联网安全技术框架2.1.1-2.1.31.涉及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口令,数字证书,电子签证机关和数字签名等常用信息安全技术。
2.对口令的攻击包括:网络数据流窃听,认证信息截取/重放,字典攻击,穷举攻击,窥探,社交工程,垃圾搜索。
3.密码机包含了两种算法,一般加密即同时指加密与解密的技术。
密码机的具体运作由两部分决定:一个是算法,另一个是钥匙。
4.密钥是一种参数,他是在明文转换为密文或密文转换为明文的算法中输入的数据。
5.密钥技术提供的加密服务可以保证在开放式环境中网络传输的安全。
6.通常大量使用的两种密钥加密技术是私用密钥(对称机密)和公共密钥(非对称加密)。
7.对称密钥的优势是加/解密速度快,适合于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当密钥管理困难。
非对称密钥机制灵活,但加密和解密速度却比对称密钥加密慢得多。
8.数据加密利用密码技术对信息进行交换,实现信息隐蔽,从而保护信息。
9.身份验证的方法可以分为共享密钥的身份验证,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身份验证,基于公开密钥加密算法的身份验证。
10.访问控制的类型: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
2.1.41.数字证书(数字凭证):是用电子手段来证实一个用户的身份和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2.数字证书组成:一、证书持有人的姓名和地址等关键信息;二、证书持有人的公开秘钥;三、证书序号和证书的有效期限;四、发证单位的数字签名。
3.电子签证机关,是采用PKI公开秘钥技术,专门提供网络身份认证服务,负责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且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的第三方信任机构。
4.电子签证机关除了签发证书之外,它的另一个作用是证书和秘钥的管理。
2.1.51.数字签名是指通过一个单向函数对传送的报文进行处理得到的,是一个用以认证报文来源并核实报文是否发生变化的一个字母数字串。
数字签名的作用就是为了鉴别文件或书信真伪,签名起到认证、生效的作用。
2.数字签名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发送者的身份认证、防止交易中的抵赖发生。
3.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受者。
4.数字签名的使用:原因:(1).鉴权(2).完整性(3).不可抵赖(4).实现。
2.2.11.物联网中的加密机制:(1)在传统IP网络中:点到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2.节点认证机制是指通信的数据双方能够确认数据发送方的真实身份,以及数据在传送过程中是否遭到篡改。
3.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即公钥基础设备,是一种遵循既定标准的密钥管理平台,能够为所有网络应用提供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及必须的密钥和证书管理体系。
4.PKI基础技术包括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机制、数字信封和双重数字签名等。
2.2.21.实现统一密钥管理系统采用的两种方式:(1)以互联网为中心的集中式管理方式。
(2)以各自网络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方式。
3.基于对称密钥管理系统的分配方式上可分为:(1)基于密钥分配中心方式。
(2)预分配方式。
(3)基于分组分簇方式。
6.基于身份标识加密算法的特征和优势:(1)他的公钥可以是任何唯一的字符串。
(2)由于公钥是身份等标识,基于身份标识的加密算法解决了密钥分配的问题。
(3)基于身份标识的加密算法具有比对称加密更高的加密强度。
7.IBE加密算法的组成:系统参数建立、密钥提取、加密和解密。
2.2.3数据处理与隐私1.物联网应用不仅面临信息采集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到信息传送的私密性,要求信息不能被篡改和非授权用户使用,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的可靠、可信和安全。
2.物联网能否大规模地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保障用户数据和隐私的安全。
3.数据处理过程中涉及基于位置的服务与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4.基于位置的服务是物联网提供的基本功能。
定位技术目前主要有GPS定位、基于手机的定位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主要是射频识别、蓝牙及ZigBee等。
5.基于位置的服务中的隐私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位置隐私,一个是查询隐私。
查询隐私就是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6.目前的隐私保护方法主要有位置伪装、时空匿名和空间加密等。
2.2.5-2.2.61. 认证指使用者采用某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确实是自己宣称的某人,网络中的认证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和信息认证。
2. 身份认证可以使通信双方确信对方的身份并交换会话密钥;信息认证主要是接收方希望能够保证其接收的信息确实来自真正的发送方。
身份验证的方法有很多,基本上可分为:基于共享密钥的身份验证、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身份验证和基于公开密钥加密算法的身份验证。
3.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认证技术主要包括(1)基于轻量级公钥的认证技术(2)基于预共享密钥的认证技术(3)基于单向散列函数的认证技术(4)随机密钥预分布的认证技术、利用辅助信息的认证技术等。
4. 访问控制: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预设的定义组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
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类型:(1)自主访问控制(2)强制访问控制6. 容侵就是指在网络中存在恶意入侵的情况下,网络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现阶段的无线传感网络的容侵技术主要集中于网络的拓扑容侵、安全路由容侵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容侵机制。
7.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另一个要求是网络的容错性。
容错性是指在故障存在的情况下系统不失效,仍然能够正常工作的特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容错性指的是当部分节点或链路失效后,网络能够进行传输数据的恢复或网络结构的自愈,从而尽可能的减小节点或链路失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功能的影响。
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网络拓扑中的容错(2)网络覆盖中的容错(3)数据检测中的容错机制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容侵框架包括三个部分:(1)判定恶意节点(2)发现恶意节点后启动容侵机制(3)通过节点之间的协作,对恶意节点做出处理决定(排除或是恢复)2.2.71. 物联网的数据是一个双向流动的信息流,一是从感知端采集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数据的处理,存储在网络的数据库中;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数据的挖掘,决策和控制,实现与物理世界中任何互联物体的互动。
2. 在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侧重对感知端的信息获取,对决策控制的安全考虑不多,互联网的应用也是侧重于信息的获取与挖掘,较少应用对第三方的控制3. 物联网中对物体的控制是重要组成部分2.2.81. 由于传感器网络的资源局限性,使其安全问题的研究难度增大,因此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研究将是物联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目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方面,人们就密钥管理,安全路由,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隐私保护,入侵检测与容错容侵以及安全决策与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密钥管理作为多个安全机制的基础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并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3. 如何建立有效的多网融合的安全架构,建立一个跨越多网的统一安全模型,形成有效的共同协调防御系统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