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共收录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诗歌的韵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较为古老,学生对于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感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体会诗人对家乡、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内容,讲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2020年春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2020年春季)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首古诗都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XXX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XXX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南宋诗人XXX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二、教学收获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XXX放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

其二,反复地“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XXX农民是何等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2020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2

2020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2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故事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人们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在家中把麻搓成线,村中的男男女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却也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种瓜。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抓住〃耘田绩麻〃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

抓住〃也傍桑阴学种瓜〃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孩子们种瓜的场景,体会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以及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古诗写了儿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铳。

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脱〃〃穿〃〃敲〃〃碎地〃等词语将孩子们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时的得意、冰碎时的惋惜一一呈现,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描绘了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牧童横坐牛背吹笛的夕阳下池塘边美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可以借助〃横〃〃信口〃等想象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笛的情景,感受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借助插图,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有助于学生走进情境,理解诗词的意蕴。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和杜甫的《绝句》。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诗人们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这节课也是一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机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诗意,但对于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并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了解诗文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诗文的朗读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背诵,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诗文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古诗学习的氛围。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PPT,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

2.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古诗的译文、诗人简介等。

3.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美景,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作者及其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引言《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内容涉及三首不同朝代的古诗,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反思教学的方式和效果,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之美,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学内容分析《古诗三首》是分别选自唐代、宋代和元代的三首诗歌,内容包含了不同的主题和意境。

第一首《静夜思》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第二首《青玉案》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女子的美丽容颜;第三首《临江仙》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这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趣。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古诗三首》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例如: - 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朗诵赏析:让学生朗读古诗并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与古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效果评估对于《古诗三首》的教学效果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考量: -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古诗理解的深度。

- 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朗诵表现和情感表达,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体验到古诗情感。

-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作文、诗歌创作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古诗的评价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古诗三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并及时改进。

一些可能需要改进的方面包括: - 教学手段不够多样化:可以增加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 评价方式单一: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现、书面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 情感引导不足: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课程、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古诗中的情感。

最新统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最新统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1 古诗三教学反思3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熟读深思,层层深入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诗题及作者,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

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诗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最后又为学生补充了《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让学生自己分析、感悟。

二、抓住字眼,品味意境在教学《稚子弄冰》时,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品味,鼓励学生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以画激趣,读中感悟在《村晚》这首诗的教学中,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从插图激趣、读中自悟、延伸阅读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很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体现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文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文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文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文教学反思汇总1古诗三首本课的三首诗都描写了天真烂漫、自由可爱的儿童和乡村的生活,学生阅读时也会觉得有趣,甚至心生向往。

我在授课时注意教给学生研究古诗的方法,抓住诗中精妙的字眼进行想象分析,描述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诗中的童趣,从而体悟诗人的情感。

2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从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增加了较为沉重的阅读链接部分,使课文中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增加了一份怀念向往的沉重。

学生在研究课文时,我依旧采用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自主默读朗读,感受萧红独特的语言特点,体会文中的情感。

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交流“我”在园子里的举动有着怎样的心情,体会到祖父对“我”的包容与爱。

学生们都大方分享了他们喜欢的句段,结合作者的生平,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祖父和园子久久不能忘怀的情感。

3*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感情真挚饱满,但散文的形式,使学生在理解层次、把握内容时不太容易。

不过课文的情感突出,学生很明确能领悟到主旨。

在研究第2自然段时,学生对写山的意图很难理解,我对此也并未过多过度讲解。

我希望学生在通篇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自然明白这种散文的发散写法。

在学第5、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仿照对比的方式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很容易明白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

4*梅花魂这篇课文由原来的精读课文变为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让学生感悟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为重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

课文的层次很清楚,不少学生对人们喜爱梅花产生疑惑,我将这个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文,寻找外祖父喜欢梅花的原因。

在学生的几次互动中,自然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透过文章的字句,感受到了作者起伏的情思,领会到了“魂”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最后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一个总结,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

5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教学反思(完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教学反思(完整版)

1.古诗三首【课后反思】《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而,本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抓住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来体会古诗中的童真童趣。

因本课三首诗有共同的主题,所以我在授课时将三首诗进行了整合,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更深入地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其中的趣味。

为此,在第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将三首诗读通读顺。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结合书上的注释和插图,通过想象来理解诗意。

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比较三首诗的异同,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充分体会三首诗中的孩童形象,感受三首诗表达的童真童趣。

在学生充分研读三首古诗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尝试将古诗改编成小短文。

鉴于学生改编古诗时,容易逐句翻译,缺乏想象,抓不住要点。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进行口述,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指导其抓住古诗的要点展开想象,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体会。

最后才要求其运用习得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思路,付诸笔端,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改编。

2.祖父的园子【课后反思】《祖父的园子》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而,本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抓住关键语句,关注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文较长,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内容,分析情感。

为此我按照课文的脉络,将本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围绕“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物,通过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来感受园中景物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继而体会作者寄托在景物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围绕“‘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我”和祖父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祖父的爱是我在园中自由快乐生活的依托,进而感受作者对祖父的依恋,对童年园子生活的怀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意蕴。

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运用语文知识解读古诗。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古诗三首》的文字和注释。

2.黑板、彩色粉笔。

3.课堂活动准备:朗读比赛、分组讨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古诗三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15分钟)分段逐句解读《古诗三首》,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并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古诗中的某一部分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4. 朗读比赛(15分钟)安排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具情感表达和朗读技巧的学生,激励全班同学。

5. 总结反思(10分钟)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他们思考古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学生们在理解《古诗三首》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部分学生的朗读中缺乏情感表达。

为提高教学效果,下节课可以加强情感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情感内涵,并提升朗读表达的技巧。

以上为本节课《古诗三首》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朿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一)《暮江吟》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雪梅》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 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

仅仅抓几个比较生疏的字词,如这两首古诗中的“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仅仅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词“可怜”一词的理解;仅仅抓住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夜静春山空”中的“空”、“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

2. 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回想我们学古诗的方法:(1)解诗题,知作者。

(2)初读诗,正字音。

(3)再读诗,清节奏。

(4)抓字眼,明诗意。

(5)多诵读,悟诗情。

然后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接着在全班交流,走进庐山,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

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可以是自读、齐诵、轮诵、唱诵或表演读,形式多样,重在读出理解,读出感受。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三首诗歌。

2. 读懂诗歌内容,了解三首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三首诗歌。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三位朋友,介绍范成大、杨万里、雷震。

了解完作者,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学习字词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

5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昼夜耕耘供品幼稚涟漪教师过渡语:学习完本课生字,并读通顺课文后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个性化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语。

强调:重点生字,词语着重学习。

拓展:易考词语:报晓、桑树、耕耘、昼夜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翻译古诗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课件出示思考题:1.三首古诗词语解释师:时间到,停。

看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出示总结答案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生:1.耘田:在田间锄草。

2.绩麻:把麻搓成线。

3.供:从事。

4.傍:靠近。

5.阴:树荫。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我们来看《稚子弄冰》中的词语。

生:1.稚子:幼小的孩子。

2.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3.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4.磬: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我们来看《村晚》中出现的词语。

生:1.陂:池塘。

2.漪:水中的波纹。

3.腔:曲调。

4.信口:随口。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 反思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 反思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三首》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能识记并背诵《古诗三首》。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意义。

2.背诵《古诗三首》,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

3.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来表达自己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将《古诗三首》中的意象与情感联系起来。

2.如何让学生透彻理解并抒发《古诗三首》中的真情实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古诗的意义及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并预先调动学生的情感。

2. 学习与理解《古诗三首》1.逐句理解《古诗三首》中的意象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分小组讨论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背诵《古诗三首》,通过朗读的方式感悟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3. 情感表达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表达的情感。

2.给学生一些写作题目,让他们根据《古诗三首》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小作文,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 总结与反思1.学生展示自己写的作文,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古诗三首》的特点和意义,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诗的世界。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理解和背诵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次课程内容的安排旨在体现课堂上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理念。

因此,本次教学不管是对三首古诗整体学习方法的考量,还是在一首诗的学习过程中自学与讲学的穿插,都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总结——运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同时,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古诗的朗诵以及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积累,在感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想象,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但是,古诗的用词、呈现的意境毕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描绘的画面,感悟古诗的意境,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善于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从而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另外,在第二课时,我在介绍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上多花了一点儿时间。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

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

比如,如果不了解陆游的生平,就无法理解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背景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把握好分寸,不可过深、过多,导
致喧宾夺主。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为理解古诗打好基础。

所以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引导他们在课下多阅读,拓宽知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教
学反思】教学反思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三首古诗都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
(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二、教学收获
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其二,反复地“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
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稚子弄冰》的诗句稍难理解一些,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注解,让学生讨论、想象,也不难理解其意,同时也感受到了古诗的优美,达到了陶冶情操,提升鉴赏的目的。

教学《村晚》时,在实践环节我采用“画中延伸,体验成功”这一方法。

我让学生动手添画,使画面更加完整。

这不仅是给学生起个示范作用,而且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拉近师生的距离。

学生们个个都画得非常认真,非常用心。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古诗内容,又让学生在叙述中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言。

三、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原因之一:在教学第一步骤,给学生自主读诗的时间有点少,集体朗读不能代替个人自读。

读不好,教学第二个环节自然不好深入。

原因之二:引导学生借注释,明诗意,悟诗境时,教学策略过于简单。

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爱,应该下功夫琢磨。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忙碌景象,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也比较遥远,如何引导他们感受农村男女夜以继日、辛勤劳作的劳动场面,进入诗歌描写的意境,读懂作者的情怀,若适时补充一些人们劳动的画面,学生应该更容易入境。

教学策略的单一,导致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进入诗歌的意境,因而整节课学生始终游离于诗歌之外。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探索,真正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应该付诸实践的首要任务。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
(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3.不足之处(思失)
教学《四时田园杂兴》中,我引导学生借注释,明诗意,悟诗境时,教学策略过于简单。

学生们对诗歌的第四句“也傍桑阴学种瓜”最易理解,也最容易感受孩子的勤劳,但对诗中体现的孩子的天真可爱,学生不容易感受。

教学时,我以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感悟是不可取的。

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爱,应该下功夫琢磨。

教学策略的单一,导致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4.改进措施(思改)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以一篇带多篇”阅读,使之形成能力。

古诗中像这样描写儿童活泼可爱的诗篇还有很多,应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搜集,自己积累,并开展“赛诗”会。

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积累这方面知识。

1 古诗三教学反思3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熟读深思,层层深入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诗题及作者,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

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诗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最后又为学生补充了《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让学生自己分析、感悟。

二、抓住字眼,品味意境
在教学《稚子弄冰》时,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品味,鼓励学生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以画激趣,读中感悟
在《村晚》这首诗的教学中,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从插图激趣、读中自悟、延伸阅读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很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体现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