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摘要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把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进行了一次次的论证,一次次地的设想。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①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从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为后续中国、中华民族踏上伟大的复兴征程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关键词:科教兴国,教育,人才,发展,科技,战略

1 绪论

科学技术是“内生的”,是经济体制的主要成份。科技的增长与人类科技方面的投入的资源成正比,科技能够增加投资的效益。英美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率,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世界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发展中国家为4.1%。然而现实中,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82%。②教育投入是一项长期工程,很难在短期内见效。而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不影响个人的政绩和升迁,宁愿把资金投到基础建设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不愿投到教育上,更是让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雪上加霜。

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政协委员、原北航校长沈士团呼吁尽快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这也许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悲哀,但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赶上这些大国,就必须坚持并认真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1.1 什么是科教兴国③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2 科教兴国的历史沿革④

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重提我国实现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最初时期,邓小平同志就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国家要发展首先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深刻地论述了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思想,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1988年,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当代科技领域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事实,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还明确提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2 科教兴国的实施建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为我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指明了有效途径。

2.1 科教兴国的实施必须重视教育

我党和政府之所以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大力提倡、推动科教兴国的原因,很大一个方面就是我国教育现状的落后。因此,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人才就成了关键!

国家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现在的教师不仅要承担着教学、管理的双重压力,每日8小时后还要操心学生的事情。而且教师领的薪水和社会地位都大不如前。这就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当教师,这样就导致教师质量的下降。因此国家应该提高教师的待遇,这样才能提高教育出来的学生更适合时代和社会需求,这样才能良性循环,教育出更多适合型人才,才能提高、加快科技经济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⑤。

2.2 科教兴国的实施必须重视创新

1998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对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

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科学院提了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

纵观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重视教育并把教育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可以说是教育观念上的第一次飞跃;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以说是教育观念上的第二次飞跃;而把教育提升到定国安邦的战略地位,则是教育观念上的进一步深化。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而做出的重大抉择。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任重道远,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固然取得了长足的提高,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完成建立和谐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保证国民经济继续快速谐和安康开展,提高群众的安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国度平安,就必须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3 科教兴国的深远意义

发展高技术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把握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掌握知识产权、实现产业化作为主要目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入探索领会这一战略决策的理论内涵、运行机制和实践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3.1 科教兴国的内涵

“科教兴国”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而制定的重要方针和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它对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95、96年接连两年的全国大会上,彼时的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先后明确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对于我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3.2 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