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摘要:赤潮的发生呈现出频率增加、规模扩大、新的赤潮藻种不断出现、有毒赤潮比例上升及危害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对于赤潮发生机制及危害防治的研究已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从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赤潮的危害。

针对赤潮的危害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如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种植水生高等植物等措施。

关键字: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1]。

赤潮及有害赤潮发生趋势概述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2],赤潮历史记载及其成因与危害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近年来,赤潮的发生呈现出频率增加、规模扩大、新的赤潮藻种不断出现、有毒赤潮比例上升及危害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对于赤潮发生机制及危害防治的研究已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已发现的赤潮生物有330多种,其分布极为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海域[3]。

赤潮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海洋浮游微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海洋中的4000余种浮游藻类种,约有300种能够导致赤潮,其中70多种能够产生毒素。

中国沿海的赤潮生物有148种,其中43种曾引发过赤潮。

1.赤潮的成因l、海洋污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的膨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地表径流将大量陆源污染物质排人海洋,海洋遭受严重污染,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海水中大量氮、磷、微量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的增加,为赤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5]。

铁、锰螯合剂在一定的剂量下,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藻类急剧增殖。

赤潮发生条件

赤潮发生条件

赤潮发生条件赤潮是一种海洋生态灾害,由于大量的藻类在海水中繁殖而引起的。

赤潮的发生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赤潮的发生条件对于预防和控制赤潮具有重要意义。

赤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气象、水文、物理、化学等因素。

以下是赤潮发生的主要条件:一、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气象因素包括风、温度、湿度和降雨等因素。

赤潮的发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这是因为藻类需要阳光和热量来进行光合作用。

此外,风也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因素,风可以带来营养物质和水流,为藻类的繁殖提供了条件。

二、水文因素水文因素也是赤潮发生的主要条件之一。

水文因素包括水温、盐度、水流、水深等因素。

藻类需要一定的水温和盐度才能繁殖,水流也可以带来营养物质和氧气,促进藻类的繁殖。

三、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海水的透明度、混浊度、浮游生物的密度等因素。

赤潮的发生需要充足的光照,因此海水的透明度是影响赤潮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浮游生物的密度也会影响赤潮的发生,高密度的浮游生物会为藻类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四、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海水中的营养盐、有机物质、微量元素等。

赤潮的发生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氮、磷等元素,这些元素可以促进藻类的繁殖。

此外,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也会对藻类的繁殖产生影响。

五、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类活动会导致海洋环境的恶化,例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化等活动会导致海水中的营养盐、有机物质等增加,从而促进藻类的繁殖。

此外,人类活动还会导致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赤潮的发生。

综上所述,赤潮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为预防和控制赤潮的发生,需要综合考虑气象、水文、物理、化学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排放、加强监测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赤潮的发生,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健康。

赤绿

赤绿
c、提高养殖技术,改进饵料成分及投饵技术,使其有利于养殖生物的摄食,减少残饵,减轻水质和底质的污染。
d、不能将池塘养殖的污水和废物直接排入海水,应采取逐步过滤等办法加以处理。
二、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内海或浅海,有选择地养殖海带、裙带菜、羊栖菜、红毛菜、紫菜、江篱等大型经济海藻,既可净化水体,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可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翻耕海底,或以黏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3.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死亡浒苔沉入海底腐烂,会大量消耗氧气,释放氨氮,使水中硫化物浓度上升,对海洋生物产生毒性,将严重危害受风岸带的围堰养殖、底播养殖、筏式养殖以及水产育苗生产。藻类沉积在海底,会引起底质腐败,改变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导致水生生物缺氧死亡、底栖动物数量的减少,从而影响鱼、海鸟以及以鱼、海鸟为食物的捕食者的摄食行为。浒苔分泌的化学物质很可能还会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绿潮”是海洋大型藻爆发性生长聚集形成的藻华现象。全世界现有大型海藻6500多种,其中有几十种可形成“绿潮”。中国沿海分布有十几种。“绿潮”可导致海洋灾害,当海流将大量“绿潮”藻类卷到海岸时,“绿潮”藻体腐败产生有害气体,破坏海岸景观,对潮间带生态系统也可能导致损害。发生“绿潮”的生物主要是浒苔和石莼。浒苔藻体呈鲜绿色或淡绿色,管状,膜质,由单层细胞组成之中空管状体,藻体长可达1~2 m,直径可达2~3 mm。浒苔为底栖生物,主要生长在沿海高中潮带岩礁上,自然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海岸、日本群岛、马来群岛、美洲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欧洲沿岸。中国南、北方各海区均有分布,属东海海域优势种。
三、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
要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入养殖区。

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研究

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研究
humidity, unit: percentage; d. wind speed, unit:: m/s; e. water temperature, unit: centigrade; f. salinity, unit: permillage.
mm
%
a
10
11
12
1
m/s
2
3
4
5月
b
10
11
12
1980 年 5 月至 2003 年 12 月,广东和海南沿岸海域(不包括香港海域)发生赤潮 177 次。1997 年 11 月至 1998 年 5 月,广东、香港等地附近海域先后发生大面积赤潮,广东沿 岸海域赤潮面积合计约 2 万 hm2,历时 6 个月,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 3.5 亿元。 广东沿岸海域赤潮发生的频率逐年升高,影响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损失日益严重,这除了与 广东沿岸海域污染日趋严重这一根本原因有关外,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诱 发因素。
5期
吴迪生 等: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研究
19
发前 ( 即 1997 年 10 月至 1998 年 4 月 26 日 ),总降水量为 236.1 mm,降水量异常偏少, 仅占常年降水量的 45 %,海面风速异常偏弱,特别是 1998 年 4 月平均风速比常年小 2.4 m/ s,海水温度比常年异常偏高 1.6 ℃,海面气温偏高 2.3 ℃,海水的盐度偏低 2.26 ℃,这种 现象与饶平县柘林镇附近海域赤潮爆发时的海洋环境条件非常相似,这种海洋环境条件很易 促成赤潮的发生。1998 年 4 月 27—29 日,大万山和深圳湾附近海域下了一场日降水量达 189.0 mm 的大暴雨,4 月 30 日以后,珠江口附近的赤潮逐渐消失。 2.2 赤潮发生时的天气形势变化 2.2.1 高空图天气形势 根据高空 500 hPa 天气图分析统计,发现 1997 年 11 月 12-16 日、11 月 24-25 日、11 月 27-30 日,1998 年 4 月 12-17 日、22-26 日,在广东饶平、 汕尾、珠江口和阳江附近海域赤潮发生时,赤潮发生海域均位于 500 hPa 图上的副高北沿, 在江南地区还有短波槽的出现。也就是说,赤潮发生海域均位于槽前。在 850 hPa 图上,华 南地区则出现较强的切变线环流。对 1985—2002 年南海区赤潮发生时的高空 500 hPa, 850 hPa 天气图分析统计中,也发现赤潮发生海域均位于 500 hPa 图上的副高北沿;在850 hPa 图上,华南地区则出现较强的切变线环流。这种天气形势导致水温和气温升高,风速偏弱, 盐度偏低,相对湿度偏高,气压偏低,南海区容易发生赤潮。 2.2.2 地面图天气形势 根据地面天气图分析统计,发现 1997 年 11 月 12-16 日、11 月24-25 日、11 月 27-30 日,1998 年 4 月 12-17 日、22-26 日,在广东饶平、汕尾、 珠江口和阳江附近海域赤潮发生时,在南岭附近有弱冷锋面或静止锋面系统存在,云澳和大 万山海洋站实测海面风速 0.7~6.7 m/s 之间,风向偏东,天气闷热。对 1985—2002 年南海 区赤潮发生时的地面天气图分析统计中,发现在南岭附近有弱冷锋面或静止锋面系统存在, 海洋站实测海面风速较小,风向偏东,天气闷热。 2.3 大尺度海洋环境条件

赤潮 (NXPowerLite)

赤潮 (NXPowerLite)

蓝藻门(Cyanophyta Cyanobacteria) 蓝藻门(Cyanophyta Cyanobacteria)
红海束毛藻 Trichodesmium erythraeum Ehrenberg 热带性种类, 热带性种类,广泛分布于 各大洋暖水区中. 各大洋暖水区中.该种在 我国南海大量分布. 我国南海大量分布. 束毛藻可以产生类似与神 经毒素的藻毒素, 经毒素的藻毒素,并对渔 业等产生危害. 业等产生危害.
世界性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我国 南沙群岛,西沙群岛,海南岛,广东珠江口,大 亚湾,大鹏湾等都有分布.日本曾报道赤潮发生 前后鱼类大量死亡. 本种可产生腹泻性贝毒(DSP). 本种可产生腹泻性贝毒( ).
倒卵形鳍藻 Dinophysis fortii Pavillard 1923
本种分布于海洋,浅海,寒带至热带水域, 世界范围种.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 该种可产生腹泻性贝毒(DSP). 该种可产生腹泻性贝毒( ).
世界广布种,常见于温带和热带浅海水域.
图A-B:腹面观及背面观(示意图); 图C-D:腹面观及 腹面观及背面观(示意图); 背面观(LM). 背面观(LM).
夜光藻Noctiluca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 (Macartney) Kofoid & Swezy 1921
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 1883
世界性种,广泛 分布于沿海,河 口和大洋海域. 中国的渤海,东 海,香港和南沙 群岛等水域也有 分布,是形成赤 潮的主要种类之 一.
长崎裸甲藻Gymnodinium 长崎裸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 Miyake & Kominami ex Oda 1935

赤潮的危害、成因和防治研究进展

赤潮的危害、成因和防治研究进展
3赤潮的防治
赤潮作为一种突发性强、致灾面积广的全球性海 洋生态灾害,其发生机制、监测预防、治理技术等一直 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由于赤潮的发生机制尚未清 楚,治理赤潮灾害主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策略。目前治理技术大都处于理论或实验室阶段,且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局限性。 3. 1赤潮治理技术赤潮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 法、生物法[12泊$
清液) $ "
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46卷)第7期
-67 -
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水体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健康。 可见,赤潮的发生会打破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与
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保持着的一种相互依存、相处制 约的动态平衡,严重影响海洋水体中正常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2: $
1.2赤潮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赤潮灾害不仅打破海 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 巨大的影响。 1.2. 1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安全一些有毒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尽管不会直接导 致海洋动物死亡,但是这些赤潮生物被海洋动物摄取 后,经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进而对人类的健 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类毒素通常称为“贝毒”。 迄今为止,从赤潮生物中已分离出200多种毒素,包括 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记忆缺失性贝毒、 神经性贝类毒素以及西加鱼毒素等[z $随着人们对 赤潮毒素的日益关注,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毒素被发现, 如米氏凯伦藻等能够产生具有溶血活性或细胞毒性的 物质,接触后会损伤鱼鳃组织[5+ $
属于细胞质遗传
8放线菌的遗传物质由抱子传递给后代来自传递过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用同一棵桃树上所结桃子的桃核繁殖,后代所
结桃子口味相同,是进行了无性生殖
解析:放线菌的遗传物质通过抱子丝的不均等缢

赤潮历史记载及其成因与危害

赤潮历史记载及其成因与危害

海洋信息 2011赤潮研究历史记载1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有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

在日本,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

1803年,法国人马克·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

年至年,18311836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海面发生的由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

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关于赤潮的记载。

如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中国赤潮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是年原浙江水产实验场费鸿年教授报1933道的发生在浙江镇海至台州、石浦一带的夜光藻、骨条藻赤潮。

随后的近20年间,由于日本侵略和国内战争等原因而中断。

直到年至今,1949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赤潮灾害学才发展起来,为推动我国赤潮灾害学自身理论建设和赤潮防治与管理做出了贡献,其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初始阶段(年—年)1.1 19521976此阶段是从年原中央水产所记述的发生1952于黄河口范围约1460km2的夜光藻赤潮及危害,后经费鸿年在《学艺》正式发表这一文章为起点的。

该时期缺乏对赤潮的认识和调查监测,资料甚少,只见周贞英()报道在福建平潭岛附1962近海域发现的两次“东洋水”即束毛藻赤潮和陈亚瞿()报道发生在长江口以东外海面积约19722000km2 的束毛藻赤潮等论文报告,工作零星,基本上停留在赤潮现象的定性描述,尚未进行过赤潮专项调查研究。

起步阶段(—)1.2 19771989此阶段是从年发生在渤海湾海河口的规1977模宏大、持续长达50多天的微型原甲藻赤潮,并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开始的。

国家和有关部门相继开始设立赤潮研究专项,组织有关科研教育部门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年国家1978环保局设立的重大科研项目——黄渤海污染防治研究项目中的专题“渤海湾赤潮的发生机制及预测方法研究”并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赤潮课题组率先组织实施“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调查研究后,赤潮专项研究才如雨后春笋般在黄海、东海和南海相继开展起来。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多选题(10题)1. 我国法律主要体现的是()的意志。

A.国家领导人B.统治阶级C.广大人民群众D.中国共产党2.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努力形成()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A.全要素B.谋生存C.高效益D.多领域3.第84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4.信息之所以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主要由于信息具有客观性、寄载性和( )。

A.转换性B.差异性C.传递性D.共享性5. 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6.第53题根据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我国经济社会在现代化起飞的新阶段也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这两种可能性是()。

7.第28题在以下公文格式要素中,应标注在公文眉首部分的是()。

8. 许多政府部门纷纷开通微博,迅速成为政府发布权威信息并与社会公众零距离对话.全天候互动的重要平台,这有利于保障公众的()。

A.知情权B.表达权C.参与权D.监督权9.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有关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全面放开食盐( )。

A.出厂价格B.批发价格C.零售价格D.成本价格10.中华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

传统节日()。

A.彰显着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功能B.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的功能C.具有和睦团结、追求和平、促进和谐的功能D.具有勤劳勇敢、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功能二、单选题(10题)11.2019年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IMT-2020(5G)推进组日前发布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结果。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总【2012年-2022年考试版】(二)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总【2012年-2022年考试版】(二)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总【2012 年-2022 年考试版】 (二)1、单选题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其原因中占有突出地位的是_____。

A : 国际恐怖主义猖獗B : 国际经济贸易的摩擦C :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领土争端D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第 1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单选题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经常出现大面积的赤潮。

受赤潮影响,这些海洋中的鱼虾、贝类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十分惨重。

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 活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而出现急剧繁殖或大量地聚集在一起,使大面积的海水颜色发生改变的一种现象B : 赤潮是一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气,使海水变成“死水”C : 全球气温上升,也会对赤潮的形成产生影响D : 赤潮是由于一些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使海水形成褐红色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解析】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否则,尽管其他因子都适宜,也不会发生赤潮,在正常的理化环境条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有些鞭毛虫类 (或者假藻类) 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

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使某些赤潮生物过量繁殖,便形成赤潮。

(1)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2)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3)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第 2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单选题下列选项属于功能复合材料的是_____。

①碳/碳复合材料②水泥基复合材料③导电功能复合材料④电磁功能复合材料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③④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功能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还提供其他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能的复合材料。

包括压电、导电、雷达隐身、永磁、光致变色、吸声、阻燃、生物自吸收等种类繁多的复合材料。

赤潮发生的频率分析和预报

赤潮发生的频率分析和预报

摘要i恁每来,辩潮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大部分文献怒关于赉瀵蒺变鞔堡豁繇变,炎了戆琵较全嚣的诀谖蠢灏囊空静特煮,捺离蠢潦鞭强承潦确牲,零文试图用极俊理论的方法对券潮发生的频率进杼分析,即求出~个丁次重现永平珥,、,r是便褥赤瀚澈裙缅腿浓度越避这一永平所需发生赤瀚瓣次羲,蹇霉缝遘f凌豢濒老一窝~淡越避这一承平。

螽菇建立瀑螽嚣窦摸黉,黠泰麓遂行预报。

即把一元非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阐归缩台起来,构造一个混合回归模型。

这撵藏漩枣了搂奎蘸缓嫠平方黪,蕊露鬟蠢颈攥翡灌臻毪。

关键避:蠢潦,广义辍篷努露,羟验努蠢,霭合毯罄模鍪AbstractInrecentyears,theredtideemotedfrequently,andcausedagreateconomicloss.Atpresent,mostliteraturesemphasizetheacademicresearchOilgrowthmechanismofredtidealga.Inordertofindoutthecharactersofredtideindetailandimprovetheprecisionofforecast,thispapergivessomenewapproachesofdealingwithredtide.Bytheextremevalues,wedealwiththeredtidefrequencyanalysisandgettheestimationofT-timesredtidelevelU(”,whichistheleveloncetheconsistenceofredtidealgaexceededontheaverageinaperiodofTtimes.Thenweconstructamixedregressionmodelforforecastofredtide.Wecombineunitarynonlinearregressionwimmultivariatelinearregression,itCanreducetheerrorsumofsquaresofthemodelandimprovetheprecisionofforecast.Keywords:Redtide,Generalizedextremevaluesdistribution,Empiricaldistribution,Mixedregressionmodel独削性声明窭人声嘲所鼹变的学位论文照举人礁静炳捂辟下进行的研究工忭嗣取褥躺磷究盛爨,狳了文中祷籍魉骧稼滋辫豢落乏犍舞,谂文孛不魄禽荚穗A蠢爨蓑襄绒瀵笱道静磅究簸袋,也不魍台为获褥基涟基曼绒蒸能簌帮梳构船学谊或证书露菠溪过戆露褪。

赤潮——凶猛的海洋生态灾害

赤潮——凶猛的海洋生态灾害

赤潮——凶猛的海洋生态灾害高晓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14400赤潮是海洋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所谓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

海水颜色变化出现红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异常的现象,甚至还可能出现无颜色的赤潮,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

总之,赤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海洋生态灾害。

内陆的湖泊、河流也可能发生赤潮生物疯长而引起水华(淡水中为水华,海洋中则为赤潮)。

那么赤潮究竟有哪些危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一、赤潮的危害赤潮的发生不仅严重威胁海水养殖业、海洋渔业资源,恶化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损害滨海旅游业,而且人类还可能因为食用被赤潮生物毒素污染的海产品而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赤潮已成为世界沿海国家面临的一种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

同时也是内陆地区湖泊、河流等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赤潮的危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危害1、赤潮发生时,大量赤潮生物能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甚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正常运行。

危害2、有些赤潮生物还能分泌黏液或在死亡分解后产生黏液,这些黏液和带黏液的赤潮生物,可以粘附在海洋动物的鳃上,妨碍海洋动物的滤水或呼吸过程,导致鱼类等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危害3、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赤潮生物死亡时的分解,能消耗大量游离的氧,使水体缺氧,极易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危害4、有些赤潮生物(如:甲藻)还能释放毒素,毒死其它生物,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危害5、赤潮生物死亡分解还会影响水体的酸碱度和光照度,影响海洋生物的生理活动,导致生物种群和结构的改变。

因此赤潮已成为世界沿海国家所面临的一种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

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联合国已经于1990年把赤潮列为当时世界三大近海污染问题之一。

浅谈赤潮的危害及暴发机制

浅谈赤潮的危害及暴发机制

浅谈赤潮的危害及暴发机制摘要:近十几年来,由于海洋污染日益加剧,我国赤潮灾害也有加重的趋势,由分散的少数海域,发展到成片海域,一些重要的养殖基地受害尤重。

因此,对赤潮的发生、危害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

文章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对赤潮发生原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赤潮的危害。

关键词:赤潮营养盐盐度种间关系一、前言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近二十年来,随着有害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s,HABs)发生频率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和危害的加剧,有害赤潮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科学和环境问题。

二、赤潮的危害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

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

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就会遭到干扰和破坏。

2.赤潮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

在发生赤潮的海域,渔场的饵料基础遭到破坏,造成渔业产量严重减产。

赤潮藻类的异常繁殖,可引起鱼、虾、贝、蟹等经济生物因窒息而死。

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虾、贝等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其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

这些鱼、虾、贝、蟹等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会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三、赤潮暴发因素分析1.物理因素(1)温度。

海水温度的高低及其变化情况是赤潮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水的温度直接控制着赤潮的发生、发展及消亡。

就一般情况而言,短时间内急剧的温升,可能会刺激赤潮生物细胞的大量繁殖而发生赤潮。

Anderson等在实验室内模拟了CapeCod附近海域的水温变化,发现温度升高到16℃以上时,孢囊的萌发率显著升高。

陈菊芳在大亚湾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的迅速升高与下降,是导致Peridinium quinquecorne Abe赤潮发生与消亡的主要因素。

广东省海域赤潮灾害的基本特征分析

广东省海域赤潮灾害的基本特征分析

2024年 第1期海洋开发与管理52广东省海域赤潮灾害的基本特征分析曾建军,徐伟,张露(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 300110)收稿日期:2023-08-07;修订日期:2024-01-08作者简介:曾建军,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摘要:文章通过收集‘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中2013 2022年的赤潮灾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10年广东省海域的赤潮灾害时空分布等基本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赤潮灾害的预警㊁防治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㊂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分布上,近10年间广东省海域共发生赤潮95次,年平均9.5次,共发生面积3624.76k m 2,主要发生时间集中在1-4月,平均每次赤潮持续时间为8.8d;空间分布上,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的主要位于珠三角海域,赤潮面积发生最大的则位于粤西海域㊂引发赤潮的生物共有26种,其中硅藻门13种㊁甲藻门10种㊁定鞭藻门㊁黄藻门和原生动物门各1种,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是夜光藻和红色赤潮藻,引发赤潮面积最大的是球形棕囊藻,近年来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呈现多样化的趋势㊂关键词:赤潮;基本特征;广东省海域中图分类号:X 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4)01-0052-07A n a l ys i s o f t h e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R e dT i d eD i s a s t e r s i n t h e C o a s t a l S e a w a t e r o fG 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Z E N GJ i a n ju n ,X U W e i ,Z H A N GL u (O c e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C o .,L t d ,T i a n ji n30011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c o l l e c t e d t h e d a t a o n r e d t i d e d i s a s t e r s f r o m2013t o 2022i n t h eG u a n g d o n gP r o v i n c i a lM a r i n eD i s a s t e rB u l l e t i n ,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a n a l yz e dt h e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e d t i d e d i s a s t e r s i n t h e c o a s t a l s e a w a t e r o fG 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i n t h e p a s t t e n y e a r sb y 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t h o d s ,i n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a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e a r l y w a r n i n g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o f r e dt i d ed i s a s t e r s .T h ea n a l ys i s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at o t a l o f 95r e d t i d e s o c c u r r e d i n t h e c o a s t a l s e a w a t e r o f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i n t h e p a s t t e n y e a r s ,w i t ha n a n -n u a l a v e r a g e o f 9.5t i m e s ,t h e t o t a l a r e ao f r e d t i d e sw a s 3624.76k m 2,r e d t i d em a i n l y o c c u r r s b e t w e e n J a n u a r y t oA p r i l ,a n d t h e a v e r a g e d u r a t i o no f e a c h r e d t i d ew a s 8.8d a y s .T h e l o c a t i o n s w i t h t h eh i g h e s t f r e q u e n c y of r e d t i d ew a s i n t h e c o a s t a l s e a w a t e r o f t h e P e a r l R i v e rD e l t a ,w h i l e t h e l a rg e s t a r e a o f r e d t i d ew a s o c c u r r e d i n th ew e s t e r nG u a n g d o n g S e a .T h e r e a r e 26s p e ci e so f o r g a n i s m s t h a t c a u s e r e d t i d e s ,i n c l u d i n g 13s p e c i e s o f B a c i l l a r i o p h y t a ,10s p e c i e s o f D i n o p h yt a ,a n d1s p e c i e se a c ho fC o c c o l i t h o p h o r e ,X a n t h o p h yt aa n dP r o t o z o a ,N o c t i l u c as c i n t i l l a n s a n d第1期曾建军,等:广东省海域赤潮灾害的基本特征分析53 A k a s h i w o s a n g u i n e a a r e t h e m o s t f r e q u e n t c a u s eo f r e dt i d e s,a n d P h a e o c y s t i s g l o b o s a i s t h e l a r g e s t a r e a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r e d t i d e s,t h e s p e c i e s t h a t c a u s e r e d t i d e s h a v e s h o w n a t r e n d o f d i v e r-s i f i c a t i o n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K e y w o r d s:R e d t i d e,B a s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C o a s t a l s e a w a t e r o f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0引言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灾害㊁海浪灾害㊁赤潮灾害㊁海平面变化㊁海岸侵蚀㊁咸潮入侵等,其中赤潮是指海洋中的一些微藻㊁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1]㊂近年来,我国赤潮灾害频发,目前已经成为沿海各地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㊂为了研究赤潮的发生规律㊁分布特征及成因等,很多学者对我国海域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㊂洛昊等[2]分析了1933 2011年我国沿海赤潮发生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郭皓等[3]对1995 2014年我国赤潮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具有显著的时间和区域特点;张青田[4]回顾了中国海域赤潮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表明21世纪前10年赤潮发生频次和规模是20世纪后50年的2倍多;张善发等[5]研究了2001 2017年我国近海海域赤潮暴发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一些学者还分别对渤海湾[6-7]㊁长江口[8]㊁辽宁[9]㊁山东[10-11]㊁河北[12]㊁天津[13]㊁江苏[14]㊁浙江[15-16]㊁福建[17-18]㊁广西[19]㊁海南[20]等沿海省(自治区㊁直辖市)赤潮灾害的发生情况和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㊂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赤潮灾害风险日益突出,开展赤潮灾害特征分析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㊂易斌等[21]研究了2009 2016年南海近岸海域赤潮暴发的时间规律和空间分布;李丽等[22]对1980 2007年广东沿海赤潮灾害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赤潮灾害总体呈上升趋势;刘晓南等[23]分析1980 2002年广东沿海赤潮情况表明沿海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赤潮出现的高峰期;韦桂秋等[24]通过2000 2009年珠江口海域赤潮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深圳湾海区为珠江口赤潮多发区;马方方等[25]分析1980 2018年深圳大鹏湾海域赤潮变化表明,大鹏湾赤潮次数分布㊁赤潮生物演变均与营养盐变化直接相关㊂综上,目前对于广东省赤潮灾害的研究数据时间较早,或局限于特定海域,缺乏近期尤其是近10年广东海域赤潮灾害呈现新的特点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广东省2013 2022年的赤潮资料,对赤潮发生的时间规律㊁空间分布和赤潮生物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为赤潮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析的赤潮资料数据来源于2013 2022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26-27],主要包括历次赤潮的发生地点㊁起止时间㊁最大成灾面积㊁赤潮优势生物种等信息㊂分析方法主要为统计学方法,对广东省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分布进行总结分析,其结果运用E x c e l软件进行处理及制图㊂在赤潮月际变化特征分析时,部分赤潮过程跨月发生,其发生次数和面积分别计入各月㊂在赤潮生物种类统计分析时,部分赤潮过程存在多种优势生物,其发生次数和面积分别计入各赤潮生物㊂2结果与分析2.1时间分布特征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共发生赤潮95次,累计发生赤潮面积约为3624.76k m2,近10年来平均每年发生赤潮9.5次,其中2014年发生次数最多,达到15次,2014 2019年赤潮发生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最近两年又上升至较高的水平(图1)㊂从赤潮发生面积看,近10年来平均每年发生赤潮面积约362.476k m2,其中2017年发生面积最大,达到1017k m2,2016年和2014年赤潮发生面积次之,其余每年的赤潮面积均较小,低于近10年的平均值㊂2019年赤潮发生次数和发生面积均为近10年来的最低值㊂5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图1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及面积F i g.1 N u m b e r s a n da r e a s o f r e d t i d e s a n n u a l l yi nG u a n g d o n g c o a s t a lw a t e r s f r o m2013t o2022 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发生赤潮的持续时间累计天数共838d,年均83.8d,其中2016年赤潮发生的持续时间最长,达155d,2016 2020年赤潮发生的持续时间总体呈下降趋势,最近两年赤潮的发生时间又上升至每年100d以上㊂按每次赤潮发生的持续时间统计,近10年来平均每次赤潮发生的持续时间约为8.8d㊂赤潮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从广东省各月累计发生赤潮的次数和面积来看(图2),广东省海域全年每个月份均有赤潮发生,冬季和春季是赤潮的高发期,赤潮发生的次数和面积均主要集中在1-4月,约占59.8%和69.5%㊂近10年来广东省发生赤潮次数最多的月份为4月,达到23次,其次为3月,发生赤潮次数为22次,发生次数最少的月份为10月,仅2次㊂从每个月发生赤潮的累计面积来看,3月赤潮发生面积最大,达到1569.71k m2,其次为4月,赤潮发生面积最小的月份也是10月,仅26.5k m2㊂图2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逐月赤潮发生次数及面积F i g.2 N u m b e r s a n da r e a s o f r e d t i d e sm o n t h l yi nG u a n g d o n g c o a s t a lw a t e r s f r o m2013t o20222.2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将广东省海域划分为粤东㊁珠三角㊁粤西三大区域进行赤潮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图3)㊂2013 2022年珠三角地区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累计达到58次,粤东地区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少㊂从赤潮发生面积来看,近10年来粤西地区赤潮发生的面积最大,累计达到2461.96k m2㊂图3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不同区域赤潮发生次数及面积F i g.3 N u m b e r s a n d a r e a s o f r e d t i d e s o c c u r r e n c e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r e g i o n s o fG u a n g d o n g c o a s t a lw a t e r s f r o m2013t o2022从单次赤潮发生面积来看,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赤潮发生的面积从0.001~495k m2不等,其中单次发生面积小于10k m2的赤潮次数最多,共有57次,占总发生次数的60%,可见广东省海域多发小面积的赤潮㊂广东省海域单次赤潮发生的最大面积为495k m2,为2017年2月27日至3月17日发生于茂名市水东湾海域的球形棕囊藻(P h a e o c y s t i s g l o b o s a)赤潮㊂将赤潮的规模按发生面积进行分类,划分为5个等级,对应面积分别为小于10k m2㊁10~50k m2㊁50~100k m2㊁100~300k m2㊁300~500k m2,统计了广东省海域不同地区赤潮发生分布表(表1)㊂近10年来广东省赤潮主要发生在珠三角区域的深圳市大鹏湾和大亚湾海域㊁珠海市海域以及珠江口海域㊁粤西地区的湛江市和茂名市沿岸海域㊂其中深圳市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但单次规模小,发生面积绝大部分在50k m2以下㊂粤西地区赤潮主要发生在湛江市和茂名市海域,湛江市海域发生的次数较多,而茂名市海域发生的单次规模较大,发生面积主要在300k m2以上㊂粤东地区赤潮主要发生在汕头市和汕尾市海域,发生次数少,单次规模也较小㊂第1期曾建军,等:广东省海域赤潮灾害的基本特征分析55表1 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赤潮发生分布T a b l e 1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e d t i d e o c c u r r e n c e i nG u a n g d o n gc o a s t a l w a t e r s f r o m2013t o 2022区域城市不同规模赤潮发生次数小于10k m210~50k m 250~100k m2100~300k m2300~500k m2粤东汕头市40100汕尾市42200珠三角惠州市54120深圳市275100珠海市111100粤西阳江市10000茂名市01002湛江市54562.3 赤潮生物特征近10年来引发广东省海域赤潮的生物共有26种,其中硅藻门13种,甲藻门10种,定鞭藻门㊁黄藻门和原生动物门各1种(表2)㊂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是夜光藻(N o c t i l u c a s c i n t i l l a n s )和红色赤潮藻(A k a s h i w o s a n gu i n e a ),分别发生23次和22次㊂发生年份最多的是中肋骨条藻(S k e l e t o n e m ac o s t a -t u m )和球形棕囊藻(P h a e o c y s t i s g l o b o s a ),在10年中的7年均有发生㊂引发赤潮面积最大的是球形棕囊藻(P h a e o c ys t i s g l o b o s a ),发生赤潮面积达1175.66k m 2,其次为红色赤潮藻(A k a s h i w os a n -gu i n e a ),发生赤潮面积达1005.35k m 2㊂近两年出现角毛藻(C h a e t o c e r o s s p .)㊁海链藻(T h a l a s s i o s i r a s p .)㊁娄氏藻(L a u d e r i a s p .)等新的赤潮生物,表明广东省海域引发赤潮的生物具有演替规律,不断有新的赤潮生物引发赤潮,赤潮生物种类呈现多样化的趋势㊂表2 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赤潮生物种类T a b l e 2 T h e c a u s a t i v e r e d t i d e o r g a n i s m s i nG u a n g d o n g co a s t a l w a t e r s f r o m2013t o 2022门类赤潮生物种赤潮次数/次发生年份发生面积/k m 2甲藻门夜光藻N o c t i l u c a s c i n t i l l a n s232013㊁2014㊁2015㊁2016㊁2018㊁2021682.89凯伦藻K a r e n i a s p .220219.0米氏凯伦藻K a r e n i am i k i m o t o i 120134.4双胞旋沟藻C o c h l o d i n i u m g e m i n a t u m42013㊁2018㊁202074.5红色赤潮藻A k a s h i w o s a n g u i n e a 222014㊁2016㊁2018㊁20211005.35多纹膝沟藻G o n y a u l a x p o l y g r a mm a 42014106条纹环沟藻G y r o d i n i u mi n s t r i a t u m 120140.2锥状斯克里普藻S c r i p p s i e l l a t r o c h o i d e a 72015㊁2017㊁2022219.7多环旋沟藻C o c h l o d i n i u m p o l y k r i k o i d e s 120151.5链状裸甲藻G y m n o d i n i u mc a t e n a t u m 120217.8硅藻门中肋骨条藻S k e l e t o n e m a c o s t a t u m 152013㊁2014㊁2015㊁2016㊁2020㊁2021㊁2022574.13拟菱形藻P s e u d o -n i t z s c h i a s p.120224.0柔弱伪菱形藻P s e u d o -n i t z s c h i ad e l i c a t i s s i m a 1201340尖刺拟菱形藻P s e u d o -n i t z s c h i a p u n g e n s 1201835丹麦细柱藻L e p t o c y l i n d r u sd a n i c u s 32018㊁2019㊁202117.9斯氏根管藻R h i z o s o l e n i a s t o l t e r fo r t h i i 120180.1角毛藻C h a e t o c e r o s s p .120223.0柔弱角毛藻C h a e t o c e r o sd e b i l i s 1202165.0海洋角毛藻C h a e t o c e r o s p e l a g i c u s 1202165.0旋链角毛藻C h a e t o c e r o s c u r v i s e t u s 1202276.0洛氏角毛藻C h a e t o c e r o s l o r e n z i a n u s2202211.0海链藻T h a l a s s i o s i r a s p .22021㊁202231.5娄氏藻L a u d e r i a s p.120223.0定鞭藻门球形棕囊藻P h a e o c ys t i s g l o b o s a 122013㊁2014㊁2015㊁2017㊁2018㊁2020㊁20211175.66黄藻门赤潮异弯藻H e t e r o s i g m aa k a s h i w o 62014㊁2015㊁2017㊁2019㊁202013.53原生动物门红色中缢虫M e s o d i n i u mr u b r u m 120216.056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从广东省主要赤潮生物的发生区域来看(表3),中肋骨条藻(S k e l e t o n e m ac o s t a t u m)赤潮主要发生于深圳市珠江口海域以及湛江市沿海;夜光藻(N o c t i l u c a s c i n t i l l a n s)赤潮则集中发生于深圳大鹏湾㊁大亚湾以及珠海市海域;球形棕囊藻(P h a e o-c y s t i s g l o b o s a)赤潮主要发生于粤西地区的湛江市和茂名市沿海;红色赤潮藻(A k a s h i w o s a n g u i n e a)赤潮集中分布于深圳大鹏湾㊁惠州大亚湾以及汕尾市海域;锥状斯克里普藻(S c r i p p s i e l l a t r o c h o i d e a)赤潮则主要发生于惠州大亚湾㊂可见,广东省海域引发赤潮的生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特征,与其所处的海洋环境以及各种类赤潮生物的生活习性等密切相关㊂表3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赤潮生物分布T a b l e3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e d t i d e o r g a n i s m s i nG u a n g d o n gc o a s t a l w a t e r s f r o m2013t o2022区域城市不同赤潮生物引发的次数中肋骨条藻夜光藻球形棕囊藻红色赤潮藻锥状斯克里普藻其他藻类粤东汕头市010115汕尾市001412珠三角惠州市120643深圳市4927114珠海市171304粤西阳江市010000茂名市012000湛江市9261093结论(1)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共发生赤潮95次,年平均9.5次,近两年赤潮发生次数上升至较高水平;近10年累计发生赤潮面积约为3624.76k m2,发生赤潮的持续时间累计天数共838d,平均每次赤潮发生的持续时间约为8.8d㊂(2)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全年每个月份均有赤潮发生,冬季和春季是赤潮的高发期,赤潮发生的次数和面积均主要集中在1-4月㊂近10年单次赤潮发生面积小于10k m2的次数最多,呈现多发小面积赤潮的特点㊂(3)2013 2022年广东省海域赤潮主要发生在珠三角区域的惠州市大亚湾海域㊁深圳市大鹏湾海域以及珠江口海域㊁粤西地区的湛江市和茂名市沿岸海域㊂赤潮发生次数最多为珠三角海域,赤潮面积发生最大的则为粤西海域㊂(4)2013 2022年引发广东省海域赤潮的生物共有26种,其中硅藻门13种,甲藻门10种,定鞭藻门㊁黄藻门和原生动物门各1种㊂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是夜光藻(N o c t i l u c a s c i n t i l l a n s)和红色赤潮藻(A k a s h i w o s a n g u i n e a),引发赤潮面积最大的是球形棕囊藻(P h a e o c y s t i s g l o b o s a),近两年赤潮生物种类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同时赤潮生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特征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国家海洋局.赤潮监测技术规程:H Y/T069-2005[S].2005.S t a t eO c e a n i c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r e d t i d em o n i t o r i n g:H Y/T069-2005[S].2005.[2]洛昊,马明辉,梁斌,等.中国近海赤潮基本特征与减灾对策[J].海洋通报,2013,32(5):595-600.L U O H a o,MA M i n g h u i,L I A N GB i n,e t a l.B a s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m i t i g a t i o n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 r e d t i d e s i nC h i n a s e a s[J].M a r i n e S c i-e n c eB u l l e t i n,2013,32(5):595-600.[3]郭皓,丁德文,林凤翱,等.近20a我国近海赤潮特点与发生规律[J].海洋科学进展,2015,33(4):547-556.G U O H a o,D I N G D e w e n,L I NF e n g a o,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p a t t e r n so f r e d t i d e i nC h i n ac o a s t a lw a t e r sd u r i n g t h e l a s t20a[J].A d-v a n c e s i n M a r i n eS c i e n c e,2015,33(4):547-556.[4]张青田.中国海域赤潮发生趋势的年际变化[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5):99-102.Z H A N G Q i n g t i a n.R e v i e wo n t h e a n n u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r e d t i d e s i nC h i n a's s e a a r e a s[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o n i t o r i n g i nC h i n a,2013,29(5):99 -102.[5]张善发,王茜,关淳雅,等.2001-2017年中国近海水域赤潮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6):1129第1期曾建军,等:广东省海域赤潮灾害的基本特征分析57 -1140.Z H A N GS h a n f a,WA N G Q i a n,G U A NC h u n y a,e t a l.S t u d y o n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l a wo f r e d t i d e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i n t h e o f f s h o r ew a-t e r s o fC h i n a f r o m2001t o2017[J].A c t aS c i e n t i a r u m N a t u r a l i u m U n i v e r s i t a t i sP e k i n e n s i s,2020,56(6):1129-1140.[6]王彬,崔健,李玲,等.渤海湾赤潮特征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40(2):200-206.WA N GB i n,C U I J i a n,L I L i n g,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e d t i d e i n t h eB o h a i B a y[J].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21,40(2):200-206.[7]窦勇,尚金沛,邵蓬,等.2000-2016年渤海赤潮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20,41(6):141-148.D O U Y o n g,S H A N GJ i n p e i,S H A O P e n g,e t a l.F r e q u e n c y o f r e dt i d e s i nB o h a iS e aa n d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f a c t o r s(2000-2016)[J].J o u r n a l o fH y d r o e c o l o g y,2020,41(6):141-148.[8]刘录三,李子成,周娟,等.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2011,32(9):2497-2504.L I U L u s a n,L I Z i c h e n g,Z H O UJ u a n,e t a l.T e m p o r a l a n d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e d t i d e i nY a n g t z eR i v e r e s t u a r y a n d a d j a c e n tw a t e r s[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11,32(9):2497-2504.[9]刘希刚,陈燕珍,王静,等.2001-2012年辽宁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5(24):40-42.L I U X i g a n g,C H E N Y a n z h e n,WA N GJ i n g,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e d t i d e o c c u r r e n c e i n t h e c o a s t a l w a t e r s o f L i a o n i n g f r o m2001t o2012 [J].C h i n a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2015(24):40-42.[10]于宁,于建生,吕振波,等.山东海域赤潮灾害特征及预警报管理[J].生态学杂志,2012,31(5):1272-1281.Y U N i n g,Y UJ i a n s h e n g,L Y UZ h e n b o,e t a l.D i s a s t e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a r m f u l a l g a l b l o o ma n d i t s e a r l y w a r n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 i nS h a n-d o n g c o a s t a lw a te r s[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E c o l o g y,2012,31(5):1272-1281.[11]周健,王玮,吴志宏,等.山东沿海赤潮灾害基本特征及防控对策建议[J].海洋环境科学,2020,39(4):537-543.Z HO UJ i a n,WA N G W e i,WUZ h i h o n g,e t a l.T h e b a s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 r e d t i d e i nS h a n d o n g c o a s tw a-t e r s[J].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20,39(4):537-543.[12]翟伟康,许自舟,张健.河北省近岸海域赤潮灾害特征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6,35(2):243-251.Z HA IW e i k a n g,X UZ i z h o u,Z H A N GJ i a n.A n a l y s i s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e d t i d e d i s a s t e r i nH e b e i c o a s t a l w a t e r s[J].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t a l S c i e n c e,2016,35(2):243-251.[13]张琪,孙家伟,冯延竹,等.天津沿海赤潮发生的基本特征研究[J].海洋预报,2020,37(1):62-66.Z HA N G Q i,S U NJ i a w e i,F E N G Y a n z h u,e t a l.R e s e a r c ho n t h eb a s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e d t i d e i nT i a n j i n c o a s t a l a r e a[J].M a r i n eF o r e-c a s t s,2020,37(1):62-66.[14]高清清,曹兵,杨波,等.江苏海域赤潮分布特征研究[J].海洋通报,2017,36(2):217-221.G A O Q i n g q i n g,C A OB i n g,Y A N GB o,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r e d t i d e i n t h e s e a a r e a o f J i a n g s u[J].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B u l l e t i n,2017,36(2):217-221.[15]李仁虎.浙江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特征与赤潮监测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20.L IR e n h u.S t u d y o n t h e t e m p o r a l a n d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m o n i t o r i n g o f r e d t i d e i nZ h e j i a n g c o a s t a l a r e a[D].S h a n g h a i: S h a n g h a i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2020.[16]李阳东,谢洋洋,李仁虎,等.浙江近岸海域赤潮事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海洋预报,2021,38(1):54-59.L IY a n g d o n g,X I EY a n g y a n g,L IR e n h u,e ta l.R e s e a r c ho nt h e t e m p o r a l a n d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r e dt i d e i nZ h e j i a n gc o a s t a l a r e a[J].M a r i n eF o r e c a s t s,2021,38(1):54-59.[17]李雪丁.福建沿海近10a赤潮基本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12,33(7):2210-2216.L IX u e d i n g.A n a l y s i s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e d t i d e i nF u j i a nc o a s t a lw a t e r sd u r i n g t h e l a s t10y e a r s[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12,33(7):2210-2216.[18]黄春秀,陈火荣,李聪.2000-2018年福建近岸海域赤潮分布特征[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0,39(4):542-550.HU A N GC h u n x i u,C H E N H u o r o n g,L IC o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e d t i d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F u j i a n c o a s t a lw a t e r s i n2000-2018[J].J o u r n a l o fA p p l i e dO c e a n o g r a p h y,2020,39(4):542-550.[19]粟启仲,雷学铁,刘国强,等.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近20年赤潮灾害特征分析[J].广西科学,2022,29(3):552-557.S U Q i z h o n g,L E IX u e t i e,L I U G u o q i a n g,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e d t i d e d i s a s t e r i nc o a s t a lw a t e r s o f B e i b uG u l f o fG u a n g x i i n r e c e n t20 y e a r s[J].G u a n g x i S c i e n c e s,2022,29(3):552-557.[20]殷安齐,王兴华.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的时空与生物特征[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19(4):1456-1460.Y I N A n q i,WA N G X i n g h u a.S p e c i f i c s p a t i a l-t e m p o r a l a n d b i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r e d t i d e i n c o a s t a l w a t e r s a r o u n dH a i n a n I s l a n d[J].J o u r n a l5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o f S a f e t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2019,19(4):1456-1460.[21]易斌,陈凯彪,周俊杰,等.2009年至2016年华南近海赤潮分布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2018(2):23-31.Y IB i n,C H E N K a i b i a o,Z HO UJ u n j i e,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e d t i d e i nc o a s t a l r e g i o no f s o u t hC h i n a f r o m2009t o2016[J].T r a n s a c-t i o n s o fO c e a n o l o g y a n dL i m n o l o g y,2018,(2):23-31.[22]李丽,吕颂辉.近30年广东沿海赤潮灾害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9(3):83-86.L IL i,L Y US o n g h u i.A30-y e a r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v e r t h e d e t r i m e n t a l a l g a l b l o o m s i nG u a n g d o n g c o a s t a l a r e a s[J].J o u r n a l o f S a f e t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2009,9(3):83-86.[23]刘晓南,王为,吴志峰.广东沿海赤潮发生频率差异与城市发展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4,59(6):911-917.L I U X i a o n a n,WA N G W e i,WU Z h i f e n g.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n c e so f r e dt i d ef r e q u e n c y 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l o n g t h ec o a s t s o fG u a n gd o n g[J].A c t aGe o g r a p h i c aS i n i c a,2004,59(6):911-917.[24]韦桂秋,王华,蔡伟叙,等.近10年珠江口海域赤潮发生特征及原因初探[J].海洋通报,2012,31(4):466-474.W E IG u i q i u,WA N G H u a,C A IW e i x u,e t a l.10y e a r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h a r m f u l a l g a l b l o o m s i n t h e P e a r l R i v e r E s t u a r y[J].M a-r i n eS c i e n c eB u l l e t i n,2012,31(4):466-474.[25]马方方,冷科明,周秋伶,等.近40年深圳大鹏湾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及其演变机制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21,40(2):263-271.MAF a n g f a n g,L E N G K e m i n g,Z H O U Q i u l i n g,e ta l.A n a l y s i so nt h eo c c u r r e n c e sa n de v o l u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o fH A B s i n D a p e n g b a y, S h e n z h e n i n t h e l a s t40y e a r s[J].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21,40(2):263-271.[26]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R].2014-2018.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i a lD e p a r t m e n t o fO c e a n s a n dF i s h e r i e s.B u l l e t i no f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m a r i n e d i s a s t e r[R].2017-2018.[27]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R].2019-2023.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i a l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B u l l e t i no f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m a r i n e d i s a s t e r[R].2019-2023.。

东海赤潮报告

东海赤潮报告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2014年年会
我国近海藻华原因种的 演变趋势
吕颂辉
暨 南 大 学
报告提纲
概述 藻华原因种的小型化 藻华原因种的有害化 藻华原因种小型化和有害化成因 总结

短期季节演变
硅藻 diatoms
甲藻 dinoflagellates
(A)ventral view; (B) dorsal view; (C) detail of the the apical pore complex; (D) dorsal view showing three anterior intercalary plates. Gu et al, 2013
近海富营养化有利于小型化藻类的竞争生长 Glibert & Legrand, 2006
Concentrations/mmol l-1
.20 .15 .10 .05 0.00
6.21-23 7.16-18 7.23-25 8.10-13 8.27-29
TN DON DIN
营养策略
抑食金球藻的有机 氮营养吸收特征
20.15亿元


直接经济损失20.15亿元(其中福建20.11亿元,浙江0.04亿元)。 赤潮面积627.7平方公里(其中福建308M2,浙江320M2)
汇报提纲
概述 藻华原因种的小型化 藻华原因种的有害化 藻华原因种小型化和有害化成因 应对策略

温度在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中的可能作用
组成二:新记录藻华原因种频繁出现
2、剧毒卡尔藻 Karlodinium veneficum (细胞粒径: 9~20 μm)
Dai et al. 2014

赤潮灾害应急调查

赤潮灾害应急调查

某海区发生了赤潮灾害,做一个应急调查,请问应该调查哪些方面?如何展开调查?了解怎样的问题?得到什么结果?有什么建议?试做一个方案设计一、鉴定赤潮生物种类:在赤潮发生区采取水样,在实验室进行形态学特征分析、色素组成分析、DNA序列分析等手段判断引发赤潮的原因种.二、调查赤潮的分布:利用MODIS影像真彩合成、多波段差值比值、海表温度及叶绿素a浓度阈值该海域的赤潮进行探测判定.通过卫星监测图片的校正、合成、分析、解译,进行判断分析,进而监测赤潮发生位置并计算赤潮海域面积,判断赤潮的发生、发展、流向和消失的过程.对发生的赤潮进行了多航次应急追踪监测,将该赤潮发生区域迁移变化路径与卫星遥感数据相对应,对各发生区域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以找出对赤潮的有效预测方法。

三、自然环境因子调查:对赤潮发生区域的水文气象因子(光照、风、气温、盐度、水温和海流等)、营养盐因子(氮、磷和微量元素等)和生物因子(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生长速率、营养方式、藻类间竞争作用和细菌病毒作用等)进行调查。

水质各监测参数的样品采集、预处理和分析分别依据海洋调查规范和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四、赤潮产生的生态效应调查通过多航次应急追踪对赤潮发生不同时期的环境因子现场检测的方法,进行水色比对;水体采样器采集赤潮海区水体测含氧量、pH值和叶绿素a含量等;浮游生物采集器采集赤潮生物,提取生物毒素,采取化学分析法对赤潮毒素研究;对周边海水养殖区域现场调查,分析赤潮对其影响。

五、调查结果:1、影响赤潮的主要因素:(1)水文气象、化学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推动力量,诱发赤潮的发生;(2)海水的富营养化促进了藻类的生长最终导致赤潮的爆发;(3)另外该海区的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2、赤潮产生的主要生态效应调查:(1)赤潮生物大量聚集在海水表层,吸收阳光,影响水体光照度,使其它海洋生物(尤其是海藻和底栖生物等)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影响其生存和繁殖,及至死亡;(2)竞争性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分泌一些抑制其他生物生长的物质,造成水体中生物量增加,但种类减少,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3)分泌或产生粘液,粘于鱼类等海洋动物的鳃上,妨碍其呼吸导致窒息死亡,这种危害方式对养殖鱼类的危害较大;(4)赤潮生物异常繁殖,尤其是处在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分解,水体中溶解氧大量被消耗,导致鱼、虾、贝窒息死亡,同时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的赤潮生物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环境;(5)该海区赤潮生物具有毒素,该毒素可使海洋生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毒素对人类的毒害作用,除接触引起皮肤不适,挥发性毒素还能对眼睛和呼吸道产生影响,更主要的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导致人类中毒甚至死亡。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赤潮是指海洋中浮游植物、有害藻类过度繁殖,并且产生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赤潮的发生与海洋环境的恶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赤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治赤潮的方法。

一、赤潮的现状分析1. 赤潮的影响范围扩大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赤潮事件逐渐增多,并且影响范围扩大。

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都面临赤潮的严重威胁。

赤潮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对渔业资源、旅游业和健康安全等方面带来巨大风险。

2. 赤潮事件频发赤潮事件的频发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赤潮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许多地区每年都会发生赤潮,给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 赤潮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非常严重。

赤潮会导致海洋中的氧气减少,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赤潮所释放的毒素会导致鱼类中毒、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死亡。

这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二、赤潮的防治方法1. 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对赤潮的监测是防治赤潮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赤潮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有害藻类的演变趋势,及时预警赤潮事件的发生。

这样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赤潮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

2. 控制污染源赤潮的发生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水、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是减少赤潮发生的重要手段。

加强污水处理、提高水质监测和治理水域的水环境,可以有效减少赤潮事件的发生。

3. 促进生态平衡恢复赤潮的发生部分原因是由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力度,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可以减少赤潮的发生。

4. 科学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对于减少赤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管理和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超过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减少赤潮的发生。

5. 加强国际合作赤潮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1997~1998年广东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

1997~1998年广东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

1997~1998年广东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
吴迪生;黎广媚;赵雪
【期刊名称】《广东气象》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根据1997年10月~1998年5月广东沿海大规模赤潮实况,分析了海洋水文气象条件对赤潮的诱发作用.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水温异常变化,导致中国东南沿海气温、相对湿度偏高,盐度偏低,风速偏弱,海水温度偏高,降水量偏少(多),对赤潮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吴迪生;黎广媚;赵雪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东广州,510300;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管理系,山东青岛,266003;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东广州,51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2
【相关文献】
1.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研究 [J], 吴迪生;黎广媚;赵雪;张俊峰;庞海龙;冯伟忠;马毅
2.1998年渤海赤潮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初探 [J], 龚强;张淑杰;韩玺山
3.涠洲岛海域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初步研究 [J], 张少峰;李武全;林明裕;魏春雷;林道宽
4.2002年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的研究 [J], 吴迪生;王文娟;俞胜宾;周水华;张娟
5.2015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广东赤潮发生面积近20年最少 [J], 吕华当(文/图);黄进(文/图);粤海渔(文/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1期2009年2月海洋预报MARINE FORECASTSV ol.26,No.1Feb.2009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赵雪1,杨凡2,郭娜3,李希茜1,宋萍萍1(1.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广东广州510300;2.国家海洋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珠海519015;3.国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汕尾516611)摘要:2007年2月2日~3月5日期间,广东省汕头附近港湾及南澳岛附近海湾发生了“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

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导致附近养殖场大量扇贝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以上。

这次赤潮事件主要表现有3个特点:(1)藻类密度不大,表层海水中只有零星破碎的胶囊体,底层海水中胶囊体密度约3~5个/升;(2)影响范围较大,从刚开始在汕头妈屿和莱芜湾发现,到广澳前江、南澳岛四周、牛田洋、海门、濠江等沿岸海域都出现藻类碎片;(3)持续时间长,从2月2日监测人员发现有赤潮藻类胶囊体,一直持续到3月5日才基本消亡。

本文主要从海洋水文气象环境场及海水理化因子方面对这次赤潮事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赤潮;球形棕囊藻;水文气象环境场;海水理化因子中图分类号:X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239(2009)01-0043-091引言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水体随赤潮的发生原因、藻类种类和数量密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中国的赤潮事件报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增加[1],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工农渔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活动的不断深入、海洋养殖业的扩大、沿海地区人口城市化等等,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同时,由于国际海运的发展导致有害藻类的引入[2],赤潮发生更趋频繁、危害程度也渐趋增大。

不可否认,赤潮已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近年来日趋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

赤潮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暂时尚未完全查明,但是研究发现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赤潮生物的存在和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

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水文、气象、海流、海况等条件,是形成赤潮的自然因子。

根据赤潮监控区监测资料分析:在华南沿海赤潮多发区,海水富营养化条件已经具备,因此水文、气象要素条件就成为赤潮爆发的重要启动因子,而大气环流的维持与变化决定了水文、气象要素因子的稳定与变化[3]。

近年来,关于水文、气象因子对赤潮爆发、维持影响的分析屡屡收稿日期:2007-11-01基金项目:南海赤潮发生条件预报方法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子课题,项目编号2001BA603B-06-04)作者简介:赵雪(1980-),女,工程师,从事海洋环境预报与研究。

44海洋预报26卷见报,吴迪生等[4]发现春夏季当海平面气压和盐度出现下降趋势,气温、水温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风速呈减弱趋势时容易发生赤潮,赤潮发生海域主要位于500hPa图上的副高北沿,赤潮发生海域均位于槽前。

王咏亮等[5]以春季(4月10日~5月20日)东海赤潮为研究对象,选择2001~2003年的16个赤潮个例,通过相关分析,归纳出4种利于赤潮发生的典型环流形势:准静止北涡南槽型、移动性暖脊型、高温扰动型和东亚中纬度移动性二槽一脊型。

龚强等[6]以1998年8~10月的辽东湾海域为例探讨了赤潮与气象因素的关系,邓素清等[7]对浙江海区赤潮发生前期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

众多研究结果表明:风、气压、气温、光照、降水、水温、盐度、潮汐、潮流、波浪等因素是赤潮形成、发展、维持和消亡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2007年2~3月汕头附近海域发生的一次“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进行分析。

球形棕囊藻又名Phaeocystis globosa,是中国赤潮的一个新记录种,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2月我国东南沿海首次大规模爆发,以前作为温带和寒带海域的优势种球形棕囊藻(globosa)[8]目前正不断地向热带和亚热带扩散。

2003年8月和12月在广东饶平和珠海相继发生了两次赤潮,给我国沿海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

它有两种不同的细胞形态—群体和单细胞,单细胞呈球形或近球形,直径约3~9μm;群体呈中空的球形胶质囊泡,细胞包埋在胶质囊中均匀分散,群体的直径从几十微米到3.0cm。

单细胞经连续分裂转化形成完整的群体,群体内细胞继续分裂使群体增大,到达一定阶段,群体衰亡破裂释放大量单细胞[9]。

球形棕囊藻能分泌一种主要成分是十七碳二烯酰基的甘油溶血毒素,该毒素能使鱼类鳃组织的红细胞溶解破裂,同时球形棕囊藻其胶质囊能向外释放可溶性有机碳并在水面形成缺氧泡沫,再加上藻体死亡分裂会产生二甲基丙磺酸(DMSP)和二甲硫醚(DMS),对鱼类及水体生态环境危害很大。

赤潮记录来自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监测站,根据该次赤潮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理位置,确定汕头海洋站和南澳海洋站(23°24'N,117°06'E)为赤潮发生海域附近最近的站点,考虑到汕头站2002年才建站,资料时间序列及检验度不足,所以统一采用南澳站海洋站的实测月报表资料。

2赤潮事件特点分析2007年2月2日开始,广东省汕头附近港湾及南澳岛附近海湾发生了“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直至3月5日才基本消亡,赤潮导致了附近养殖场大量扇贝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以上。

该次赤潮事件主要有3个特点:(1)藻类密度不大,表层海水中只有零星破碎的胶囊体,底层海水中胶囊体密度约3~5个/升,根据《赤潮监测技术规程》中“赤潮生物个体与生物量标准”,确定球形棕囊藻赤潮的藻细胞基准密度为5×101个/L,汕头附近海域发生的这次事件密度低于基准密度。

(2)影响范围较大,从刚开始在汕头妈屿和莱芜湾发现,到广澳前江、南澳岛四周、牛田洋、海门、濠江等沿岸海域都出现藻类碎片,汕头附近海域和南澳岛附近海域赵雪等: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1期的赤潮面积共计245km 2左右;(3)持续时间长,从2月2日监测人员发现有赤潮藻类胶囊体,一直持续到3月5日才基本消散。

图1汕头、南澳岛附近海域地形图3赤潮过程中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变化特征海水中营养盐(主要是氮、磷等)、微量元素(铁、锰等)以及某些特殊有机物(维生素、蛋白质等)的存在形式和浓度,直接影响着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是赤潮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水体稳定性、水体交换率、适宜的水温和盐度等是赤潮发生的必备环境条件,它们对赤潮生物的分布、迁移、扩散和聚集产生直接的影响。

气象因子如风、气温、气压、降水、光照等气象因素是赤潮形成、发展、维持和消亡的重要诱发条件[6]。

3.1光照、降水、风、气温、气压等气象因子Riegman R 等[8]的研究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原来主要生活在温带和寒带水域中,光照较强,光合作用也较活跃。

2月1~8日期间,汕头及南澳岛附近海域主要受冷高压影响,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光照充足;9日,受弱冷空气前锋影响,天气转阴,间中有小阵雨,实况录到10mm 的降水量;10~12日分别受弱高压脊出海的影响,以多云到阴天气为主,13~28日则受弱高压脊和西南低压槽的共同影响,多云间阴天,降水量极少,只有在22日和3月5日分别录到4.4mm 和4.5mm 的降水量。

从藻类密度12日开始略有减小来看,后期多云到阴,光照不充足的天气不太适合球形棕囊藻的生长繁殖。

赤潮生物细胞的聚集是近海赤潮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

而海域中藻类细胞的聚集与风况密切相关。

如图2所示,2月1日~3月5日期间,除2月15日和3月5日外,南澳站附近海域最大风力都保持在10m/s 以下,次高出现在2月26日,最大达到8.6m/s ,其次是和2月2日和28日,其余时间平均风速基本维持在3~4级和以下,这对赤潮藻类细胞的滞留聚集242323.923.823.723.623.523.423.323.223.1116.6116.8117117.2117.4汕头市南澳岛45海洋预报26卷有利。

根据风速和气温的分布情况分析,冷空气活动偏弱,主要有3次过程,2月2日前后,15日前后,26~28日,冷空气影响时最大阵风5级,瞬时风6级左右。

前后两次冷空气过程间隔时间长,持续时间短,是造成藻类细胞不易扩散和快速减弱的最主要的原因。

与其对应的是,气温也呈现上升趋势,且均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日最高气温曾一度高达26℃,这在冬季是非常少见的。

干燥少雨,平均风力偏小,潮流缓慢,不易造成藻类细胞的扩散,这些都在客观上为本次“赤潮”的发生和持久创造了条件。

气压对赤潮藻类生长的作用,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单从这次事件来看(见图2),冬季发生赤潮的情况下,气压持续缓慢的下降有利于赤潮藻类的维持。

图22007年2月1日~3月5日,汕头南澳站日平均气温、日最大风速、日平均海平面气压距平变化曲线3.2气候因素与这次冬季发生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相类似的是,1997年10月~1998年2月在我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的大规模棕囊藻赤潮事件。

这两次赤潮事件都发生在El Ni ño 的全球气候背景下,其中,1997年这次是20世纪最强的一次El Ni ño 事件,从1997年5月开始,到1998年6月结束;2006年8月,西北太平洋也发生了弱El Ni ño 事件,持续到2007年2月结束。

全球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近海水温和海水的交换,进而影响到营养盐状况和赤潮生物的生长与聚集等生态过程。

El Ni ño 引起黑潮暖流入侵南海减弱(北赤道流减弱),使南海的环流受到很大影响,南海暖水向大陆海岸堆积;同时沿岸流是由东北风引起,所以海水向海岸方向流动,这就使得沿岸流停滞在沿岸。

由此,导致内湾的水和外海交换减小或停滞时间较长,从而有利于赤潮的发生、发展[10]。

3.3海水理化因子水温、盐度等海水的理化因子直接影响着赤潮的发生、发展和消亡。

3.3.1水温一般研究认为20~30℃是适宜赤潮藻类繁殖的温度范围,球形棕囊藻最佳生长温度为25℃[8]。

2007年2月发生的这次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表明,低于20℃的水温条件下,球形252015105-5-102-12-72-42-102-132-162-192-222-252-283-3气压距平时间气温(℃)最大风速(m/s )46赵雪等: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1期棕囊藻仍然能够继续存活和繁殖。

如图3所示,2月1~4日期间,表层水温一直维持在15℃左右,4日之后开始拉升,至9日,升至17.3℃,一周内水温升高超过2℃,这与“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11]”相符,2月9日~3月2日期间,水温基本保持在17~18℃,此外,对每天3个时次(08时、14时、20时)实测水温的统计表明:水温的日变化不明显,日变化均小于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