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PPT
合集下载
赤潮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 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 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 聚集而大量死亡。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 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 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 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 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 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 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 产生毒素。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 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 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基本简介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 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 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 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 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 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根据引 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 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种群(英语:Population,或称种群)在生 态学上,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 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或者说是有个体 组成,能够而且确实进行交配的群体。种 群的个体之间一般享有同一个基因库。它 是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 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 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 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 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 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 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舌麻 木,发展到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 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赤潮毒 素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生。据统计, 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 多人。
赤潮
•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
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 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 导致食物中毒 •这些赤潮生物死亡后尸骸的分 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 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 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大量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排 入海洋,特别是未经处理直接排 入而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 度日趋严重 •海洋开发、水产业带来了海洋生 态环境暖导致赤 潮发生
危害
有害赤潮发生后,导致海洋食物链的 局部中断;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被 海洋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会导 致中毒甚至死亡。 •这些赤潮破坏海洋生态结构 •这些赤潮生物的分泌物妨碍海洋鱼类、虾 类、贝类的正常呼吸而导致窒息死亡
成因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有人为因 素引起的,可能但不一定是一种有 害生态现象。主要有海域水体富营 养化;有特殊物质作为诱发因素, 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 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环境条件, 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 的生物类型。引发赤潮的生物类型 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 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 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 生动物1种。
赤潮,又叫红潮,是一种水华现 象。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 海洋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 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 条件下突发性增殖和聚集,引发 一定范围和一段时间内水体变色 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 并不一定都是红色,而是许多赤 潮的统称;发生赤潮时,通常根 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的数量、种类 而使得海洋水体呈红、黄、绿和 褐色等。
赤潮(教学版)
1998年,粤港海域,赤潮面 积自香港西贡海面到长州等 特大面积造成大量鱼苗及养 殖鱼死亡, 其中包括名贵鱼 种石斑鱼等,共损失达3.5亿 元
2000年,长江口舟山海
域,特大赤潮面积7000
多平方公里
a
29
a
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31
a
32
a
33
a
34
如何制服海上赤魔?
预防措施: 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 潮,采取防范措施。 2、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①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 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②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a
18
3 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⑴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⑵ 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 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
36
4、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 种类的引入。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 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 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 入养殖区。
5、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 人体。
a
37
治理措施
目前对赤潮的治理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现有的方法不是操作困难就是成本 偏高。而比较可行的是一种应急措施,即 沉箱法或迁移法。其方法是将水产养殖设 施沉入海底或移到未发生赤潮的海区。对 不能移动的养殖场要提前出池,以免造成 更大损失。此外,还可通过机械装置进行 增氧,以防因赤潮引起的养殖生物窒息死 亡的情况发生。
2000年,长江口舟山海
域,特大赤潮面积7000
多平方公里
a
29
a
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31
a
32
a
33
a
34
如何制服海上赤魔?
预防措施: 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 潮,采取防范措施。 2、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①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 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②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a
18
3 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⑴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⑵ 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 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
36
4、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 种类的引入。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 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 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 入养殖区。
5、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 人体。
a
37
治理措施
目前对赤潮的治理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现有的方法不是操作困难就是成本 偏高。而比较可行的是一种应急措施,即 沉箱法或迁移法。其方法是将水产养殖设 施沉入海底或移到未发生赤潮的海区。对 不能移动的养殖场要提前出池,以免造成 更大损失。此外,还可通过机械装置进行 增氧,以防因赤潮引起的养殖生物窒息死 亡的情况发生。
赤潮
控制因素
赤潮阶段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起始阶段
底部湍流、上升流底 营养盐、微量元素、赤 赤潮“种子”群落、动物摄 层水体温度、水体铅 潮生物生长促进剂 食、物种间的竞争 直混合
发展阶段
水温、盐度、光照等
营养盐和微量元素
赤潮生物种群缺少摄食者和 竞争者
维持阶段
水体稳定性 (风、潮 营养盐或微量元素限制 过量吸收的营养盐和微量元 汐、辐合、辐散、温 素、溶胞作用、聚结作用、 盐跃层、淡水注入) 铅直迁移和扩散
夜光藻
叉状角藻
旋链角毛藻
链状裸甲藻
膝沟藻
束毛藻
3.赤潮呈现的颜色
赤潮引起海水变色可因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同而呈现 出不同的颜色。例如,夜光藻 (Noctiluca scientillens) 、 红海束毛藻 (Trichodesmium erythracum) 、中缢虫、红硫 菌等种类形成的赤潮可以是红色、粉红色的;裸甲藻赤 潮呈黄色、茶色或茶褐色;绿色鞭毛藻类形成的赤潮通 常呈绿色;硅藻类赤潮多为土黄、黄褐或灰褐色,就是 同一种生物引起的赤潮,由于数量不同,颜色也不一样, 数量越大,颜色越深,甚至改变颜色。因此,所谓赤潮 是各种色潮的统称。
4.人体腹泻性贝毒中毒临床症状怎样, 如何救治
急性中毒30分钟~12小时出现腹泻、恶心、 呕吐和腹痛等症状,慢性中毒可能促使消 化道肿瘤的发生。中毒48~96小时内基本 可复原,一般止泻药不能医治,所以不需 药物处理。尚无中毒死亡案例报道。
四、赤潮发生的基本过程
1.起始阶段 海域内具有一定数量的赤潮生物种(包括营养体或胞 囊)。并且,此时的水环境各种物理、化学条件基本适 宜于某种赤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 存在诱发赤潮的 物质条件。赤潮生物密度接近赤潮预警值,表面现象不 明显。 2.发展阶段 亦称为赤潮的形成阶段。当海域内的某种赤潮生物 种群有了一定个体数量时,且温度、盐度、光照、营养 等外环境达到该赤潮生物生长、增殖的最适范围。赤潮 生物迅速繁殖,水体颜色开始转变,稍微不同于周围水 体。
赤潮与防灾减灾
2001年我国海域赤潮的特点是:发生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主要赤潮生物 种类增多、总次数和累计影响面积均比上年有大幅度增加。赤潮频繁发生海域多为 受无机氮和磷酸盐污染较重的海域。大面积赤潮主要集中在东海、渤海和黄海的部 分近岸、近海和河口附近海域
2002年我国赤潮灾害
2002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赤潮预防、控制和治理工作力度,加强 了海洋环境监测站的赤潮监测能力建设。2002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79次,累计面积 超过10 000平方公里。其中,在赤潮监控区内发现赤潮21次,累计面积2700平方公 里,监控区内赤潮的发现率为100%
2001年我国赤潮灾害
2001年,全国海域共发现赤潮77次,累计面积达15000多平方公里,比2000年 增加49次,增加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经济损失10亿元
发现时间 位置 面积(km2)
5月10日-17日 5月10日-17日 5月15日 5月23日 6月8日—11日 6月15日 6月16日 6月20日 7月10日-13日 7月15日-16日 8月12日-23日 8月24日—9月14日 8月25日—26日 8月27日—30日
5月31日-6月16日,浙江洞头赤潮监控区及附近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300平方 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和具齿原甲藻,直接经济损失3700万元
2006年我国赤潮灾害
2006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93次,其中渤海11次,黄海2次,东海63次, 南海17次,累计面积约19840平方公里。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为41次, 面积约14970平方公里,主要有毒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棕囊藻和多环旋 沟藻等
历史上的赤潮灾害
1973年美国新英格兰沿岸发生赤潮,造成附近养殖贝类全部死亡, 一周内损失达3400万美元
赤潮(教学版)
这些鱼怎么了?
赤 潮 对 生 物 资 源 的 危 害
• 织纹螺在生长 过程中,摄取 赤潮中的有毒 藻类而被毒化。 人类食用织纹 螺引起食物中 毒。 福建雄江出现大量 死鱼,库湾生态再 敲警钟。鱼儿大量 死亡,养殖户忙着 捞死鱼
赤潮重创福建 鲍鱼养殖
福建平潭海上养殖户遭遇赤潮
赤 潮 对 环 境 的 破 坏
3 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⑴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⑵ 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 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⑶ 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 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 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⑷ 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 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赤潮对人类健 康的危害
危害
• • 1 使海洋生态平衡破坏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 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 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 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 原有的生态平衡。
2 危害人类健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主要原因——人类活动
全球海运业发展 国际交流的加强
过度的海水开 发与海产养殖
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 的排放污染 海域,导致 水体富营养 化。
海洋污染引起赤潮
养殖密度过高和过度投饵 引起的赤潮
重要原因——生物因素
海洋浮游微 藻等赤潮生 物的大量繁 殖聚集
我国赤潮的发生情况与危害 共28页PPT资料
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 而死。
• 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 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 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 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 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 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 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 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 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赤潮产生的原因
•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 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 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 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 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 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 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流、 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 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 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 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 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 夜光藻赤潮。
生态学角度
生产者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导 致生产者大量死亡,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分 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等 消费者大量死亡,同时放出很多的有害物 质,打破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物质循环与 能量流动,使区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我国赤潮现状
• 中国沿海的很多海域都是赤潮高发区,同 时中国也是世界上赤潮发生比较频繁的国 家之一,每年都有多起赤潮事件的记载。 在中国的海域中,发生赤潮比较集中的海 区有:渤海(主要是渤海湾、黄河口和大 连湾等地)、长江口(主要包括浙江舟山 外海域和象山港等地)、福建沿海、珠江 口海域(大亚湾、大鹏湾及香港部分海区 等地)。
• 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 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 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 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 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 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 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 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 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赤潮产生的原因
•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 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 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 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 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 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 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流、 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 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 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 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 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 夜光藻赤潮。
生态学角度
生产者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导 致生产者大量死亡,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分 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等 消费者大量死亡,同时放出很多的有害物 质,打破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物质循环与 能量流动,使区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我国赤潮现状
• 中国沿海的很多海域都是赤潮高发区,同 时中国也是世界上赤潮发生比较频繁的国 家之一,每年都有多起赤潮事件的记载。 在中国的海域中,发生赤潮比较集中的海 区有:渤海(主要是渤海湾、黄河口和大 连湾等地)、长江口(主要包括浙江舟山 外海域和象山港等地)、福建沿海、珠江 口海域(大亚湾、大鹏湾及香港部分海区 等地)。
地理专题复习:赤潮与咸潮(共14张PPT)
降水少,河流枯水期,水位较低
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助推潮势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河床挖沙、沿岸取水量过大等)
近3年来,珠江流域持续干旱,江河水位显著偏低,海水倒 灌,咸潮上溯,给珠三角珠海、中山、广州市等地供水造成 很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珠江口的咸潮一般发生在(A)
A.冬春
危害 赤潮
破坏了海洋正常的生态结构 赤潮生物分泌粘液,导致鱼、虾、贝等生物窒息死亡 赤潮生物死亡后,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鱼、虾等
缺氧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引起人类食用海产品后的中毒
咸潮: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 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
原因 天文大潮期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 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 异常现象。长江口是我国赤潮高发区,下图为长江口赤潮发生次数 统计图。据此回答长江口赤潮发生有什么时间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多发生在5~8月,并 且以5月发生频率最高。
B.夏秋
C.秋冬
D.春夏
近3年来,珠江流域持续干旱,江河水位显著偏低,海水倒 灌,咸潮上溯,给珠三角珠海、中山、广州市等地供水造成 很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当河流咸潮发生时,除造成淡水短缺外,还可能引起的 生态环境问题是( C)
A.三角洲海岸蚀退
B.地面沉降
C.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 D.发生赤潮
成因赤潮防治 Nhomakorabea纬度较低,水温较高
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 的排放
静水环境
防
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 体系,及时发现,采 取防范措施
赤潮
• 海水富营养化: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 使 营 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 造成海域富营养化 , 此时, 水域中 氮、磷 等营养盐类和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 含量大大增加, 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 :养殖废水的影响:不合理养殖方式, 使养 殖水体中剩余 饵料大大增加。养殖鱼、虾、贝类等的排泄物中 含有大量溶解性营养物质, 如氨、尿素等, 也以养殖废水 的形式排 入周围水体。养殖废弃物的影响: 海水养殖产生大量有机碎 屑、 动植物残体和其他有机体, 这些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分 解, 释放出维 生素和其他微量有机物,
• 滤 食性贝类和浮游动物。
预防:
• 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处理,使其 达标后再排放入海; • 加强生活污水和城镇、市政 废水的处理,降低营养物的排放含量, 防止生活 污水的有机污染; • 合理开发浅海与滩涂的养殖 业,控制海水养殖密度与养殖总量, 限定海水养 殖的投饵量,减少养殖废水的污染 • 严格控制船 舶在航运过程中各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压舱水 的 监控和研究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 有毒赤潮藻种产生的毒素能够经由海洋食物链传递到 较高营养级, 导致高营养级海洋生物中毒和死亡 。 • 无毒赤潮也会危害海洋生态系 统 , 在赤潮藻种达到一定密度之后 , 会降低光线透过率 , 影响海草床或珊瑚礁 。而且 , 在大规模赤潮 消退之后 , 死亡的藻细胞向下沉降 , 造成底层溶解氧的消耗 , 使海 底出现低氧甚至无氧区, 威胁底栖生物的生存
化学:
• ,利用药剂 (如硫 酸铜和缓释铜离子除藻剂、臭氧、二氧化氯 以及 新洁尔灭、碘伏、异噻唑啉酮等有机除藻剂) 对 藻类细胞 产生的破坏作用和抑制生物活性来进行 杀灭、控制赤潮生物,化 学药剂在使用过程中极 易造成局部浓度过高而危害渔业,同时在 海水的 波动下迁移转化太快,药效的持久性差,也易引 起二次 污染,有机化合物在淡水除藻中具有药力 持续时间长、对非赤潮 生物影响小等优点
赤潮(环境ppt)
赤潮
red tide
•
• • •
赤潮简介 赤潮发生的原因 赤潮的危害 赤潮的防治 对策
赤潮简介
•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 为“有害藻华”,它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 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 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 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爆发时,因 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 绿等不同颜色。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 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 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 种能产生毒素。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 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海洋局提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危害人类健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防治 对 策
关于赤潮的治理方法,据报道已有多种,如工程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以及生物学的方法。
防治 对 策
赤潮的预防
1、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2、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 4、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人体。
•大量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排 入海洋,特别是未经处理直接排 入而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 度日趋严重 •海洋开发、水产业带来了海洋生 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 •全球海运业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 潮种类的引入;气候变暖导致赤 潮发生
危害
• • 1 使海洋生态平衡破坏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 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 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 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 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 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red tide
•
• • •
赤潮简介 赤潮发生的原因 赤潮的危害 赤潮的防治 对策
赤潮简介
•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 为“有害藻华”,它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 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 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 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爆发时,因 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 绿等不同颜色。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 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 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 种能产生毒素。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 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海洋局提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危害人类健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防治 对 策
关于赤潮的治理方法,据报道已有多种,如工程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以及生物学的方法。
防治 对 策
赤潮的预防
1、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2、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 4、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人体。
•大量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排 入海洋,特别是未经处理直接排 入而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 度日趋严重 •海洋开发、水产业带来了海洋生 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 •全球海运业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 潮种类的引入;气候变暖导致赤 潮发生
危害
• • 1 使海洋生态平衡破坏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 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 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 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 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 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赤潮PPT讲解
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
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 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 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 境。
4、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 种类的引入。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 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 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 入养殖区。
5、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 人体。
危害
• 1 使海洋生态平衡破坏
•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 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 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 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 原有的生态平衡。
2 危害人类健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重要原因——生物因素
海洋浮游微 藻等赤潮生 物的大量繁 殖聚集
中国赤潮分布
• 赤潮的高发区为:渤海湾、大连湾、长江 口、福建沿海、广东和香港海域。
• 2007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其中渤 海7次,黄海5次,东海60次,南海10次 。 累计面积约11,610平方公里。
近年危害较严重的赤潮事件
追根溯源 赤潮成因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 有人为因素引起的,可能但不 一定是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引发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 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 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 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 2种、原生动物1种。
1、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 污水排入海洋,特别是未经处 理直接排入而导致近海、港湾 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 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 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 境。
4、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 种类的引入。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 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 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 入养殖区。
5、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 人体。
危害
• 1 使海洋生态平衡破坏
•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 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 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 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 原有的生态平衡。
2 危害人类健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重要原因——生物因素
海洋浮游微 藻等赤潮生 物的大量繁 殖聚集
中国赤潮分布
• 赤潮的高发区为:渤海湾、大连湾、长江 口、福建沿海、广东和香港海域。
• 2007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其中渤 海7次,黄海5次,东海60次,南海10次 。 累计面积约11,610平方公里。
近年危害较严重的赤潮事件
追根溯源 赤潮成因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 有人为因素引起的,可能但不 一定是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引发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 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 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 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 2种、原生动物1种。
1、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 污水排入海洋,特别是未经处 理直接排入而导致近海、港湾 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赤潮(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市)PPT课件(初中科学)
赤潮的成因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特殊现象,其成因至今虽尚未定论,但大多数
学者认为,近海水域有机物污染(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因。在正
常情况下,海洋环境中营养盐(氮、磷)含量低,往往成为浮游植物繁育的限 制因子。但当大量富含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食品、印 染和造纸有机废水)和农业废水入海,加之海区的其他理化因子(如温度、 光照、海流和微量元素等) 对生物的生长和繁育又有利,赤潮生物便急剧
不同海区、不同季节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有差异,其 中以夜光藻、骨条藻、膝沟藻、 短裸甲藻、红海束毛藻和 原生动物的中缢虫等较为常见。
赤潮的颜色
是由形成赤潮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种类的色素 决定的。
赤潮并不都是红色的,通常水体颜色根据赤潮生物 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呈现红色 (包括暗红、红、粉红、 澄红)、褐色 (包括红褐、黄褐、土褐色)、黄色 (包括红 黄、褐黄)、绿色 (包括黄绿)和其它颜色 (白色和灰色)。
产生过赤潮。
赤潮大多数产生在内海、河口、 港湾或有上升流的水域,特别是暖 流内湾水域。
产生的季节随水温等环境因子和 生物种类而异,一般以春夏为产生 盛期。
形成赤潮的生物?
主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已知有40多属、 120多种。例如:甲藻类的原甲藻、卵甲藻、裸甲藻、膝 沟藻、多甲藻、角藻 、硅藻类中的骨条藻、根管藻 、角 刺藻、菱形藻、金藻类中的小等刺硅鞭藻 和蓝藻类的束毛 藻等属的一些种类。
•对旅游业和娱乐业的影响。
有害赤潮产生严重破坏了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及生态景观,使海岸海域使用价值降低
预防
要以防为主,严格控制过量有机 物排放入近海水域,尤其是港湾 水域,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加强 赤潮产生机理和预测方法的研究,
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课件
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
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
4.赤潮生物的垂直移动和聚集
(1)垂直移动
一般认为,白天移动到表层可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当 表层营养盐被大量消耗后通过垂直移动到较深处,可有效地 摄取营养物质。
(2)聚集
很多赤潮生物具有聚集习性,在发生赤潮的海区,人们常见 到赤潮常呈带状、片状或斑状分布,就是这种聚集的结果。
生物性聚集和物理性聚集
生物性聚集是一种主动聚集,主要依靠赤潮生物的运动性和趋性来实现。 物理性聚集是风、流、浪等环境因素产生的一种被动性聚集。
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
5.赤潮的危害
(1)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或附着在鱼、贝类的鳃上,造 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2)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 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 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第一节 海洋污染概述
一、海洋污染和污染物质的迁移与转化 (一)海洋污染的定义及其特点
海洋污染的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
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 洋活动(包括渔业)、损坏海水和海洋环境质量等的有害影 响,称为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
净化。
(3)生物净化:通过生物类群的代谢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使环境中污 染物质的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海甚洋至污消染失和的赤过潮现程象。
2.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定 义: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
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例如,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水域,小头虫数量明显增多
“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海洋生物对
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
4.赤潮生物的垂直移动和聚集
(1)垂直移动
一般认为,白天移动到表层可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当 表层营养盐被大量消耗后通过垂直移动到较深处,可有效地 摄取营养物质。
(2)聚集
很多赤潮生物具有聚集习性,在发生赤潮的海区,人们常见 到赤潮常呈带状、片状或斑状分布,就是这种聚集的结果。
生物性聚集和物理性聚集
生物性聚集是一种主动聚集,主要依靠赤潮生物的运动性和趋性来实现。 物理性聚集是风、流、浪等环境因素产生的一种被动性聚集。
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
5.赤潮的危害
(1)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或附着在鱼、贝类的鳃上,造 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2)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 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 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第一节 海洋污染概述
一、海洋污染和污染物质的迁移与转化 (一)海洋污染的定义及其特点
海洋污染的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
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 洋活动(包括渔业)、损坏海水和海洋环境质量等的有害影 响,称为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
净化。
(3)生物净化:通过生物类群的代谢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使环境中污 染物质的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海甚洋至污消染失和的赤过潮现程象。
2.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定 义: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
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例如,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水域,小头虫数量明显增多
“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海洋生物对
高中地理 赤潮,咸潮与海水倒灌(共48张PPT)
https://
2017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其 中渤海7次,黄海5次,东海60次,南 海10次 。累计面积约11,610平方公里。
20
如何制服海上赤魔? 预防措施:
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潮, 采取防范措施;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提高 污水净化率;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赤潮破坏海洋生态结构;
赤潮生物的分泌物妨碍海洋鱼类、虾类、 贝类的正常呼吸而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 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 海产品也会导致食物中毒;
赤潮生物死亡后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 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 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6
赤潮对生物资源的危害
18
世界范围赤潮发生区 域分布图 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 世界性的公害,美国、 日本、中国、加拿大、 法国、瑞典、挪威、菲 律宾、印度、印度尼西 亚、马来西亚、韩国、 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 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19
中国赤潮 分布
赤潮的高发区 为:渤海湾、 大连湾、长江 口、福建沿海、 广东和香港海 域。
图示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赤潮产生原因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 30℃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 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 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 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在26—37的范 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 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据监测资料 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 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 域环境。
2017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其 中渤海7次,黄海5次,东海60次,南 海10次 。累计面积约11,610平方公里。
20
如何制服海上赤魔? 预防措施:
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潮, 采取防范措施;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提高 污水净化率;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赤潮破坏海洋生态结构;
赤潮生物的分泌物妨碍海洋鱼类、虾类、 贝类的正常呼吸而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 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 海产品也会导致食物中毒;
赤潮生物死亡后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 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 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6
赤潮对生物资源的危害
18
世界范围赤潮发生区 域分布图 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 世界性的公害,美国、 日本、中国、加拿大、 法国、瑞典、挪威、菲 律宾、印度、印度尼西 亚、马来西亚、韩国、 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 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19
中国赤潮 分布
赤潮的高发区 为:渤海湾、 大连湾、长江 口、福建沿海、 广东和香港海 域。
图示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赤潮产生原因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 30℃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 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 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 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在26—37的范 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 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据监测资料 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 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 域环境。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潮的分类
• 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能分 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 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 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 • 无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 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对海洋生 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 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
4、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 种类的引入。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 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 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 入养殖区。 5、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 人体。
治理措施
目前对赤潮的治理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现有的方法不是操作困难就是成本 偏高。而比较可行的是一种应急措施,即 沉箱法或迁移法。其方法是将水产养殖设 施沉入海底或移到未发生赤潮的海区。对 不能移动的养殖场要提前出池,以免造成 更大损失。此外,还可通过机械装置进行 增氧,以防因赤潮引起的养殖生物窒息死 亡的情况发生。
这些鱼怎么了?
赤 潮 对 生 物 资 源 的 危 害
• 织纹螺在生长 过程中,摄取 赤潮中的有毒 藻类而被毒化。 人类食用织纹 螺引起食物中 毒。 福建雄江出现大量 死鱼,库湾生态再 敲警钟。鱼儿大量 死亡,养殖户忙着 捞死鱼
赤潮重创福建 鲍鱼养殖
福建平潭海上养殖户遭遇赤潮
赤 潮 对 环 境 的 破 坏
如何制服海上赤魔?
预防措施: 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 潮,采取防范措施。 2、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①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 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②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3、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内海或浅海,有选择地 养殖海带 、紫菜等大型经济海藻,既可净 化水体,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 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 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 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 境。
危害
• • 1 使海洋生态平衡破坏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 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 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 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 原有的生态平衡。
2 危害人类健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近年危害较严重的赤潮事件
1998年 ,渤海,赤潮面积约 5000平方公里,范围遍及 辽东湾,造成经济损失约5 亿元 1998年,粤港海域,赤潮面 积自香港西贡海面到长州等 特大面积造成大量鱼苗及养 殖鱼死亡, 其中包括名贵鱼 种石斑鱼等,共损失达3.5亿 元
2000年,长江口舟山海 域,特大赤潮面积7000 多平方公里
总结
近十年来,我国赤潮灾害频繁发生,平均 每年发生赤潮灾害79.20起,赤潮危害严重。我 们应将赤潮灾害的预报、防治措施和社会公共 防治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赤潮灾害的发
生。但赤潮灾害防治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
需要多学科、跨行业的通力合作,也需要我们
从身边做起,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社会和科技在 不断发展,相信在 不远未来,我们 将重新 拥抱—— 湛蓝的海洋!
肆虐的赤潮
海上红幽灵
——赤潮揭秘
灿若罂粟的赤潮
•
什么是赤潮?
• 赤潮又称红潮或有害藻水华,通常是指海 洋微藻、细菌和原生动物在海水中过度增 殖或聚集致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现象。 • 发生赤潮时,海水除了会变成红色,还能 变成桔红色、黄色、绿色、褐色等。 • 赤潮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一般可分为有 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
主要原因——人类活动
全球海运业发展 国际交流的加强
过度的海水开 发与海产养殖
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 的排放污染 海域,导致 水体富营养 化。
海洋污染引起赤潮
养殖密度过高和过度投饵 引起的赤潮
重要原因——生物因素
海洋浮游微 藻等赤潮生 物的大量繁 殖聚集
中国赤潮分布
• 赤潮的高发区为:渤海湾、大连湾、长江 口、福建沿海、广东和香港海域。 • 2007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其中渤 海7次,黄海5次,东海60次,南海10次 。 累计面积约11,610平方公里。
谢谢 观赏!
3 、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⑴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⑵ 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 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⑶ 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 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 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⑷ 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 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赤潮对人类健 康的危害
追根溯源 赤潮成因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 有人为因素引起的,可能但不 一定是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引发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 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 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 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 2种、原生动物1种。
1、大量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 污水排入海洋,特别是未经处 理直接排入而导致近海、港湾 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2 、海洋开发、水产业带 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 身污染问题。 3、全球海运业发展导致外 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气候 变暖导致赤潮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