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重阳节资料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重阳节的历史渊源起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佩茱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重阳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菊花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阳节的诗词文化著名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词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重阳节与现代社会节日意义的传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庆祝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重阳节的历史渊源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11 起源时间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
据文献记载,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112 相关传说相传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资料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代以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民间的祭祖、登高、赏菊等活动的日子。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关于重阳节的一些资料。
一、起源与发展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据记载,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做贵人的老人,具有非凡的医术。
他发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易患寒症,因此他传授了一种饮药的方法,称之为“茱萸救毒酒”,并鼓励人们在这一天饮用这种酒。
久而久之,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的习俗逐渐丰富,既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也有祭祖、敬老、避邪等传统。
汉代以来,重阳节逐渐成为尊敬和感恩老年人的节日,并且和长寿、康宁等寓意联结在一起。
二、主要习俗1. 登高望远:重阳节是秋天的一个好时节,登高赏秋成为了人们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去郊外或高山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同时展望未来的美好。
2. 赏菊观花: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喜欢赏菊,观赏菊花的美丽。
很多地方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3. 感恩敬老:由于重阳节和尊敬老年人的传统联系在一起,人们在这一天会去探望长辈,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并送上贺礼和祝福。
有些地方还会举办活动,表彰杰出的老年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尊重。
4. 插茱萸:民间流传着插茱萸能够驱鬼避邪、辟邪防病的说法,因此重阳节是插茱萸的好时机。
人们会在重阳节当天采摘来自山上的茱萸,插在家中或佩戴在身上,寓意带走厄运,祈求平安幸福。
三、地方特色重阳节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以下是一些地方的重阳节特色:1. 公益重阳:自2013年起,中国将重阳节定为“全国爱老助老日”,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
各地举行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包括义诊、送祝福、为老年人讲座等,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2. 重阳文化节:在一些城市,重阳节会举办盛大的文化节活动。
例如,浙江绍兴的重阳文化节以龙舟赛、茶文化活动和乌篷船展示为特色;广东潮州的重阳节以欢乐赛龙舟、民俗活动和灯饰展览等为主要项目。
重阳节-百度百科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重阳节-百度百科篇一:重阳节资料重阳节的资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佳节。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双阳相重,故称“重阳”。
又称为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现在我国还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我国各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重阳节的时候,在我们西北部的陕北,正好是收割的季节,一般过重阳节是在晚上,而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
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民保持了传统的习俗,一般都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登高:一个是为了欣赏美景,另外一个也是为了思念我们的亲人们。
插茱萸:也是为了辟邪,跟我们的传统思想有一定的关系。
赏菊:这个重阳节正好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喝菊花酒: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
吃重阳糕:希望大家来年步步登高,一个吉祥的好兆头。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它既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诗篇农历九月初九,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简短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简短1.重阳节简短的资料重阳节简介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2.要重阳节的资料,重要简短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3.九九重阳节的简单资料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上巳节的资料

上巳节的资料上巳节,又称为“重阳节”、“巳镇节”、“朔山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于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庆祝,被视为祛除厄运、祈求好运的吉祥日。
上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下面将从历史渊源、习俗庆典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
上巳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
相传,周武王姬发在周朝的建立者。
据《尚书》记载,姬发为纪念他造福人民、治理国家的功绩,立下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的命令。
因此,上巳节也被视为周朝礼制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巳节逐渐融入了民间信仰和各地习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习俗庆典是上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的广渠门、陕西的石首和湖南的岳阳楼等地,都有盛大的上巳节庆典活动。
人们会扮演神仙、妖魔和民间角色,举行各种祭祀仪式和文艺表演。
这些庆典不仅展示了传统的技艺和文化,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与祝福。
此外,人们还会乘船演舞、登高采菖蒲、放风筝等,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上巳节仪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祭祖祈福。
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它体现了尊崇和纪念先人的情感。
人们在上巳节这一天会到祖根地,祭拜先人的灵位,并焚香祷告,祈求祖先的保佑和传承后代。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中张贴“巳镇贴”和悬挂红色绳索、吊坠等物品以求保平安。
这些习俗传承至今,使得上巳节成为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除了习俗庆典,上巳节还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上巳节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
人们在这一天可以欣赏到传统的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这些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大量观众。
此外,上巳节还承载了历史记忆,让人们对过去的辛劳和奋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通过传承和弘扬上巳节的传统,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总之,上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庆典活动,还是祭祖祈福和文化表演,都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特质。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精简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精简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阳历10月的某一天)庆祝。
重阳节与清明、端午、中秋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一、重阳节起源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千岁老人,名叫张仪,他发现自己的居住地病疫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他意识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阳气渐衰,阴气上升,引发疾病,于是他向村民传授了一些避邪的方法,使得人们免受疾病的困扰,过上了安康的日子。
为了纪念张仪,人们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集会祭拜,由此形成了重阳节。
二、重阳节习俗1.踏秋登高: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人们喜欢踏青登高,欣赏秋景。
登高的活动象征着向往美好生活,远离疾病和困苦。
2.祭祖扫墓:重阳节也是祭祖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怀念之情。
同时,也是缅怀先人,感恩和传承家族文化的时刻。
3.佩茱萸、插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特色物品,具有驱邪避病、祈求平安的寓意。
人们会佩戴茱萸,或者在门上、窗台上插上茱萸来祈求平安和祝福。
4.喝菊花酒:菊花在重阳节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因为菊花能够祛湿去寒,具有抗菌、降血压等功效。
人们会将菊花泡在白酒中饮用,以庆祝节日和增加身体健康。
5.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由糯米、红枣和桂花等制成。
重阳糕形状饱满,色香味俱佳,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三、重阳节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作为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节日,除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外,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重阳节崇尚尊老敬老。
重阳节被尊称为"老人节",人们在重阳节会尽孝敬老,重视与家人团聚,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其次,重阳节强调疾病预防。
重阳节正值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易引发一些疾病。
因此,重阳节的一些习俗,如登高锻炼和食用有益健康的菊花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1、秋天的重阳不公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
祝您老重阳节快乐,健康长寿!2、浓郁的茱萸在峰顶遥望友人的容颜,重阳的糕点融化亲人浓浓的柔情,菊花的美酒浸润心底思念的记忆,团圆和乐的心愿似飞箭直指心田。
愿重阳佳节家家温馨美满庆团圆,户户安宁享祥和。
3、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就是一宝。
现在老人节到了!祝福老人们节日快乐~身体安康。
4、鸟南归,心回飞,重阳团聚不久归,菊花香,枫叶红,团圆时刻情深浓,常思念,盼重逢,佳节携手齐放松,祝福来,寄关怀,祝你重阳笑开怀。
5、恰逢国庆遇重阳,祝愿您,与国同庆幸福绵长,天地祝福富贵安康,万众共乐事事吉祥!6、秋高气爽景象美,菊黄枫红香飘然,九九重阳金光照,万紫千红大地金。
人老不失戎马志,余热生辉耀九重,振兴九洲心不老,生龙活虎精神富。
九九重阳节,祝愿全天下老人与青松永同龄。
7、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爱晚餐凑在一起吃。
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
夜幕落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
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8、杜甫《登高》,寄寓夔州,登城远望,触景生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唱出千古绝唱。
《九日》欣然登高,抒发情感,斟酌菊酒,尽赏九秋佳色。
9、古人的重阳登高既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又蒙上了一层迷信色彩。
但现代却给它给予了具有时代气味的崭新意义。
秋高气爽,有人远足旅行,饱览风光,寄满腔热情于山水;有人参观菊花展会,抒节日愉悦之情于诗画;还有人去户外活动筋骨,调整心态,融健身休闲于一体。
10、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资料大全

重阳节资料大全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大节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在重阳节,登高是一项重要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人们在登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吉祥,在重阳节期间,各种各样的菊花竞相绽放,人们会举办菊花展览,观赏千姿百态的菊花,感受秋天的美好。
佩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茱萸是一种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的植物。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佩茱萸可以辟邪消灾。
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佩戴方式也各不相同。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还有祭祖的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全称为重阳节、重阳日,又称敬老节、老人节、祭祖节、踏秋节、登高祭等,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日。
这一节日始于唐朝,源于道家的重阳思想,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以下是一些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意思是说,在异地他倍感思念家乡的亲人,在佳节更是如此。
而“九”是极阳之数,故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重阳节。
此外,古人认为这一天喝菊花酒、赏菊花能散邪消瘀,预防疾病,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在此日会登高祭祖、赏菊花、饮菊花酒,以此来表达对家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登高远眺。
重阳节是秋季的节日,因此登高远眺景色、踏秋赏菊是这一节日的传统活动之一。
有人说登高是要越过灾难、排除疾病的意思,也有人说登高是表达对家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2、赏菊饮酒。
重阳节是喝菊花酒的好时节。
喝菊花酒有散邪消瘀的功效,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个日子里品尝一下鲜花做成的美酒。
3、祭祖祈福。
这一天也是祭祀祖先的好日子,因此不少人还会在这一天大扫除、祭祀祖先,为祖先祈福。
4、赛龙舟。
有一些地方也会在这一天举行赛龙舟的活动,让人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重阳节与“敬老节”在我国,重阳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含义,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敬老节”。
当天,子女们会在社区组织的活动中表演节目、为老人送礼品、为老人干家务等,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敬老节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
有一些地方的敬老节是在重阳节那天,有的地方是庆祝老人生日那天,还有一些地方则是在国际老人节那天。
不过,无论是哪一天,我们应该都应该向老人表达敬意、关爱和感激,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总之,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着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登高远眺、赏菊饮酒、祭祖祈福,也可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重阳节的资料

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被称为“重九节”或“敬老节”。
它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因此也称为“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认为是中国尊老敬老、祈福祭祖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资料。
一、起源与传说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九月九日被视为煞神之日,人们认为这一天煞气最重,容易遭遇灾祸。
因此,为了避免祸患,人们在这一天登高祈福,以驱除邪气。
此后,登高祈福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另外,重阳节也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故事,即“荞麦山上的荞麦花”。
相传,唐代诗人王维的祖父患病严重,无法照料自己。
王维十分心疼祖父,于是他带着祖父前往山上的荞麦地寻找帮助。
正是在九月九日,王维与祖父一同登高,祈求上天的庇佑。
最终,他们得到了奇迹般的康复。
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在重阳节登高的同时,还会佩戴以荞麦花为装饰的花环,以示对王维祖父的敬爱和感激。
二、习俗与活动重阳节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其中主要包括登高、赏菊、插茱萸等。
1. 登高:重阳节登高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登高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远离尘嚣,放松心情。
一些风景名胜区在重阳节期间会举办登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
2. 赏菊:重阳节正值秋季,菊花盛开。
人们会去公园或家里的花坛观赏菊花,并且可以参加各种菊花展览。
赏菊除了欣赏花朵的美丽,还有寓意长寿吉祥的含义。
3. 插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特色植物,被认为有辟邪、祈福的作用。
在重阳节这一天,不少人会在家中插上茱萸,以祈求平安吉祥。
三、食品与节日美食重阳节还与一些传统食品和节日美食相关。
1. 重阳糕:重阳节期间,人们喜欢品尝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以糯米、红枣、栗子等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传统糕点。
它形状圆润,口感软糯,寓意团圆和美好。
2. 茱萸粽:茱萸粽也是重阳节的传统美食之一。
它是将糯米、红豆等填入竹叶包裹,再加入茱萸叶和茱萸果实,煮制而成。
【最新】重阳节手抄报素材资料大全-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重阳节手抄报素材资料大全重阳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九月九日。
重九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重阳节手抄报素材资料大全,欢迎阅读参考!一、关于重阳节的简介: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1X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关于重阳节的起源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一、协议关键信息1、手抄报主题:重阳节2、资料内容要求:重阳节的起源与历史发展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节相关的诗词歌赋重阳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重阳节有关的传说故事3、资料形式:文字、图片、图表等4、版权归属:资料提供者对所提供内容的版权负责5、交付时间:具体日期6、交付方式:具体方式,如电子邮件、网盘链接等二、手抄报资料的具体内容11 重阳节的起源与历史发展111 重阳节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当时已有秋季祭祀活动。
112 到了汉代,重阳节逐渐成为民间节日,有了登高、佩茱萸等习俗。
113 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宫廷和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114 宋代以后,重阳节的习俗不断丰富和发展,如赏菊、吃重阳糕等。
1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21 登高: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灾,同时也能欣赏秋天的美景。
122 佩茱萸:茱萸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人们佩戴茱萸以驱邪求吉。
123 赏菊:菊花在秋季盛开,重阳节赏菊成为一种高雅的活动。
124 吃重阳糕:重阳糕寓意着步步登高、吉祥如意。
125 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
13 重阳节相关的诗词歌赋131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2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33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4 重阳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41 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倡导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142 促进家庭和睦,增强亲情交流。
143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5 与重阳节有关的传说故事151 桓景斗瘟魔:相传桓景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仙人的指示,带领家人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成功躲避了瘟魔的侵害。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大全_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大全_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大全_重阳节范文一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菊花盛放之時節。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正值秋风送爽,菊花盛放之时节。
相传九属阳,两阳双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源远流长,魏文帝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已有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历代相沿,亦称此日为茱萸节、菊花节。
重阳节源起传说汝南地区有一位名叫桓景的人, 跟随道士费长房学道术, 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他家必遭灾劫, 劝他携同家眷,登山暂避。
桓景听从, 领家人亲友,佩带茱萸, 携酒登山。
翌日, 众人归家, 吓然看见牛羊家禽, 暴尸遍地, 始知逃过一劫。
从此,重九登山,尉然成风。
重阳节习俗登高望远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本来就是登山的好季节。
故事, 登高望遠也是賞心樂事, 加上神秘的古老傳說, 就更有趣味了,所以重九登高,就成為一項傳統民間活動。
就是没有桓景的故事, 登高望远也是赏心乐事, 加上神秘的古老传说, 就更有趣味了,所以重九登高,就成为一项传统民间活动。
近人更顺道扫墓, 对先人凭吊一番,使这节日又增添了另一层意义。
饮酒赏菊秋天是赏菊季节, 菊花品种繁多,各显美态。
除了观赏,更可入饡, 泡茶及酿酒。
据说古时酿制菊花酒, 是在九月九日当天, 采初开的菊花酿酒,放至翌年的重阳享用, 登山饮酒, 菊香酒香盈野, 别有一番风味。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时逢佳节,秋高气爽,清风怡人,赏菊篱下,吟诗作赋。
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重阳节的诗句。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和诗句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和诗句《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和诗句》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重阳节。
你知道吗?重阳节可是咱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呢,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为啥定在这一天?据说“九”在《易经》中是阳数,九月初九两个九,那就是重阳啦。
这一天,人们有好多习俗。
比如说登高远眺,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看美丽的风景,那感觉可棒啦!还有赏菊,各种各样的菊花争奇斗艳,好看得很。
而且,不少地方还会举办菊花展呢。
对啦,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传统。
茱萸能驱邪,人们把它插在头上或者佩戴在身上,希望能带来好运和平安。
说到重阳节,那肯定少不了吃重阳糕。
甜甜的重阳糕,咬上一口,心里都美滋滋的。
说起重阳节的诗句,那可有不少。
像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多让人感慨啊,他在远方想象着兄弟们登高的情景,自己却不能在身边,那种思念亲人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还有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在这重阳佳节,她一个人感受着夜晚的凉意,孤单寂寞的心情表露无遗。
怎么样,重阳节是不是很有意思?《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和诗句》亲,咱们来唠唠重阳节哈!重阳节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哟,据说从先秦时期就有啦。
在这一天,老人们可开心了。
因为这是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
大家都会关心关爱身边的老人,给他们送上温暖和祝福。
人们会在这一天回家看望长辈,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有的地方还会组织敬老活动,给老人们表演节目,送礼物。
重阳还有祭祖的习俗呢,人们怀着敬意,祭奠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再说说重阳节的诗句,杜甫写过“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是不是有点淡淡的忧伤?不知道明年这个时候,谁还能健健康康地相聚,只能在喝醉时仔细看看茱萸,想想过去的时光。
还有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在这难得的佳节,要开开心心,把菊花插满头,尽情享受欢乐。
重阳节是个充满温暖和情感的节日,既有丰富的习俗,又有动人的诗句。
你是不是也觉得它很特别呀?。
重阳节的传说与那个人物有关

重阳节的传说与那个人物有关中国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传说与那个人物有关,欢迎阅读。
一、重阳节的传说与那个人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和东汉汝南人桓景有关。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二、重阳节的传说相关资料:重阳节(TheDoubleNinth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节日起源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
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重阳节的文物与历史遗迹

重阳节的文物与历史遗迹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华夏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热衷于寻找与庆祝重阳有关的文物和历史遗迹,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文物和历史遗迹,从而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文物——重阳古籍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书籍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文物之一。
而与重阳节有关的古籍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其中,宋代文学家陈与义所著的《重阳杂俎》被广泛认为是研究和了解重阳节的重要参考资料。
这本古籍中,陈与义详细地记载了重阳节起源、传承和庆祝活动的历史背景和习俗,为我们深入了解重阳节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此外,古代的诗集、歌曲等文献也记录了人们对重阳节的赞美与歌颂。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描绘重阳景象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古籍记录了中国古代人民对重阳节的热爱与追忆,成为重阳节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二、历史遗迹——庆阳古城庆阳古城位于陕西省庆阳市的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庆阳市的地标性建筑,庆阳古城以其古老的历史、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庆阳古城正好与重阳节有着紧密的联系。
庆阳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这座城市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包括城墙、古建筑群、古寺庙等。
城墙是庆阳古城最醒目的标志之一,全长约8公里,高约10米,由青石砌筑而成。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庆阳古城的美景,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此外,庆阳古城还保存有一些重阳节相关的文物,如庙宇内的帝王坛、孔子庙等。
在重阳节期间,游客们可以聆听古代乐曲演奏,欣赏传统舞蹈表演,并亲身参与重阳节的传统游戏和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也让游客们更好地了解重阳节的深刻内涵。
三、历史遗迹——巫山重阳节庙会巫山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属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而巫山重阳节庙会是当地人民历经岁月沉淀而成的一项重大传统活动。
重阳节的来源及习俗资料

重阳节的来源及习俗资料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来源及其习俗,让读者更加了解这一独特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84年。
相传,在这一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于是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
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倡导统一中国的思想,但最终遭受政治打压,导致最终自尽。
根据传统习俗,重阳节有多种庆祝方式。
首先,人们会登高望远,这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登高可以让人们远离尘嚣,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象征着向上追求、超越困难的意义。
其次,人们还会佩戴菊花,因为九月份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菊花色彩丰富,象征着吉祥和团聚,人们佩戴菊花希望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
此外,人们还会饮用菊花酒,菊花酒是一种传统饮品,具有消炎抗菌的功效,饮用菊花酒可以增强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蒸制重阳糕和吃菊花糕,这两种糕点在重阳节期间非常受欢迎。
重阳节与老年人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这个数字象征着长寿,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和祖父母。
许多人会回家探望年迈的父母,为他们献上礼物和祝福。
此外,一些社区还会组织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娱乐和关爱,以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久远的历史赋予了重阳节深厚的文化内涵,而现代社会也为这一传统节日带来了新的元素。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以各种方式庆祝重阳节。
他们可以分享节日的照片、祝福和音乐,与朋友和亲人们一同分享快乐。
网络也为那些无法亲自回家庆祝节日的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祝福。
总之,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通过登高、佩戴菊花、饮用菊花酒等习俗来庆祝。
此外,重阳节也强调尊重老人和传承孝道的重要性。
关于重阳节文字资料

关于重阳节文字资料《关于重阳节文字资料》篇一重阳节,这个听起来就很有韵味的节日,在我的脑海里就像是一本古老而神秘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我最初对重阳节的了解,可能就是从那些“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里开始的。
那时候,我就想,这是个什么节呀,怎么一到这个节就倍儿思亲呢?后来才知道,重阳节在古代就有登高望远、思念亲人的习俗。
嘿,这就有点意思了。
我记得有一年重阳节,我们全家去爬山。
那山呀,就像个巨人似的矗立在那儿。
我爬得气喘吁吁的,就像个破旧的风箱,呼哧呼哧直喘气。
当时我就想,这古人也真是的,为啥非要在重阳节爬山呢?这不是折腾人嘛。
但当我爬到山顶,看到那一片壮丽的景色时,我有点懂了。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大地上;山下的村庄就像一个个小盒子,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那种感觉,就好像我能看到全世界似的。
也许,古人在重阳节登高,就是为了感受这种大自然的伟大,然后在这种伟大面前,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吧。
在我的资料搜集里,重阳节还有个名字叫“敬老节”。
这我就觉得有点矛盾了。
你想啊,一方面是年轻人在重阳节登高望远,玩得不亦乐乎;另一方面呢,又说这是敬老的节日。
难道老年人就只能在家里等着被尊敬,而不能和年轻人一起去爬山吗?我觉得这可有点不公平。
我就想啊,要是能在重阳节这天,组织老年人和年轻人一起爬山,那该多好啊。
年轻人可以扶着老年人,一边爬山一边听老人讲讲过去的故事。
这就像一条传承的纽带,把老一代和新一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再说说重阳节的美食吧。
重阳糕,那可是必不可少的。
我第一次吃重阳糕的时候,还以为就是普通的糕点呢。
咬了一口,感觉也就那样。
但是后来我了解到,重阳糕是有寓意的,它象征着步步高升。
这时候我再吃,就感觉这糕好像有了灵魂似的,每一口都充满了希望。
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呢?也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吧,它能让一个普通的东西变得不普通。
重阳节啊,你就像一个多面手,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习俗。
有时候我觉得我好像懂你了,但有时候又觉得你还是那么神秘。
与重阳节相关的资料

《与重阳节相关的资料》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重阳节。
重阳节呀,那可是个古老又特别的节日。
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重阳节啦。
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做很多有意思的事儿。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叫小明的孩子,他的爷爷奶奶住在乡下。
重阳节到了,小明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
他们带了好多好吃的,有爷爷奶奶爱吃的糕点和水果。
到了爷爷奶奶家,小明帮着他们打扫院子,还陪他们聊天。
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直说小明懂事。
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眺。
为啥要登高呢?听说呀,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健康,还能看到远处美丽的风景。
想象一下,咱们站在高高的山上,微风吹过,是不是感觉特别舒服?还有呢,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咱们要尊敬长辈,关心他们。
就像爸爸妈妈关心咱们一样。
同学们,咱们也要多陪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他们讲讲学校里的趣事,让他们开心开心。
《与重阳节相关的资料》同学们,咱们来说说重阳节。
重阳节可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哟!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有个叫小花的姐姐,她的爷爷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
重阳节那天,小花早早地起床,给爷爷煮了一碗热腾腾的粥。
然后她陪着爷爷去公园散步,一路上给爷爷讲笑话,逗得爷爷哈哈大笑。
在重阳节,人们喜欢赏菊花。
菊花可漂亮啦,五颜六色的,有红的、黄的、白的。
它们在风中摇曳,就像在跳舞。
还有啊,大家会插茱萸。
茱萸有一种特别的香味,据说能驱邪避灾。
咱们要记住,重阳节是为了让我们关爱老人。
就像我们小时候,爷爷奶奶照顾我们一样,现在我们长大了,也要好好照顾他们。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重阳节为长辈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与重阳节相关的资料》同学们,今天咱们谈谈重阳节。
重阳节啊,那可有不少讲究。
我给你们讲讲我邻居家的事儿。
邻居家的奶奶,重阳节那天特别高兴。
因为她的孙子孙女们都回来了,一起陪她过节。
孩子们给她捶背、洗脚,奶奶感动得都哭了。
重阳节的时候,很多人会去放风筝。
风筝在天上飞呀飞,可好玩了。
而且,大家还会吃重阳糕。
那重阳糕甜甜的,软软的,吃一口,心里都美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重阳节资料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重阳节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有关重阳节的资料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是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
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重阳节更带给人们无数的欢歌与喜悦。
诗人孟浩然就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整篇文章轻快活泼,洋溢着农家的生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