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4年历史学科高考命题特点谈15年备考策略
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2013年(40题)近代中国与世界文化科学的进步 (爱因斯坦热) (25分,全国Ⅱ卷)
近年历史学科命题趋势
1、与教材的知识联系紧密,紧扣教材 , 回归教材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基本上是以新材 料、新情景、新问题作为命题切入点的, 命题结果让考生感觉历史高考脱离课本, 远离课堂;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发生了明 显的转折性的变化,初步的感觉是,由 “脱离课本”走向“回归课本”。
2014届高考备考复习建议
1、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并对主 要知识点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还要拓 展学生的认知深度。
这项工作可以分配到复习的各个阶段:如 第一阶段复习按照现行教材专题式体例,通过 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考点串讲和练习讲评、阶 段测试,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初 步做到基础知识的细化和深化,第二阶段进行 通史意识下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拓展,帮助学生 查漏补缺,通过讲练结合,强化学生对主干知 识的理解和运用。
2010年(27题)明代土地买卖契约情况(4分) 2010年(40题1问)明代江南手工业发展特点(8分) 2013年(25题)土地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衰退(4分, 全国Ⅱ卷)2013年(41题)涉及汉、唐行政区划的演变 及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12分,部分,全国Ⅰ卷)
2009年(26题)均田制(4分) 2009年(27题)市的变迁(4分) 2011年(25题)南北朝货币使用情况(图表)(4分) 2012年(26题)明后期工商业发展影响(4分) 2013年(26题)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全国Ⅱ卷)
考点3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 2013年(31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建设(意识形态) 学艺术 (4分,全国Ⅱ卷)
考点34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 2011年(35题)哥白尼、爱因斯坦理论(4分)
2015年全国高考历史学科考纲解读及复习策略精品文档11页
2015年全国高考历史学科考纲解读及复习策略一、《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及《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统一简称考纲)解读2015年是广西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一届高考,也是广西第一次采用全国新课标考纲,即将采用新课标高考试卷。
与2014年大纲版考纲相比,今年的考纲各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动。
1命题指导思想在“三个有利”的原则下,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考查。
根据考纲要求,历史学科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试内容(1)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说明细化了考纲的4项12条能力要求,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认识,主要包含:历史阅读能力,即正确理解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阐释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即正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和观点的能力;历史思辨能力,即运用科学史观和方法思考、阐述、论证问题的能力,其基础是理解能力,核心是思维能力。
(2)考试范围和要求。
历史学科依据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内容来确定考试内容。
实施新课改的省份均把3个必修模块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必修模块分值占历史学科总分值的85%以上,选修分值在15%左右。
考试范围的知识点以通史体例编写,按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的通史顺序呈现,而不是教材所呈现的专题史。
一级目录按必修模块顺序即政治、经济、思想的顺序呈现,二级目录按课标和教材顺序展开,表述方式结合课标和教材,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具体考点按必修内容编排,将选修融入必修之中,选修的考点、选修与必修重合的考点用“★”表示。
考试范围共涉及39课、100目左右,其中中国史25课,世界史14课,有课无目的12课,选修融入必修的16目。
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及2015年高考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及2015年高考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及2015年高考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一、2014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分析1. 试卷题型与知识分布与去年试题相比,今年高考试卷题型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知识分布由去年的5道中国史题目和7道世界史题目改为8道中国史题目和4道世界史题目。
试卷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占48分,非选择题占52分。
知识分布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部分的内容。
其中12道选择题中,中国古代史4题16分、中国近代史3题12分、中国现代史1题4分、世界古代史1题4分、世界近代史1题4分、世界现代史2题8分。
非选择题40题为中西科技文化比较学科内综合试题,25分;41题为新史观模式下考查中国近代史创新试题,12分;四道选做题选做一题,其中,45题考查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46题考查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47题考查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8题考查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 试题特点2014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基本上保持了相应的稳定性,体现出“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
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了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考查。
(1)从考查内容上看①依托主干知识,重视基础性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遵循这一原则,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都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例如儒学的发展历程、宋明理学、清朝海禁政策、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小农经济、维新变法、“一五”计划、美国1787年宪法、苏联新经济政策、欧元、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抗日战争、清末新政等等,这些都是重大历史问题,为考生所熟知,试题用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2014年高考大纲版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及2015届备考指导
可贵的坚守和平稳过渡——2014年高考大纲版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及2015届备考指导随着2014届高考尘埃落定,延续了30多年的高中历史大纲版教材和测试最后一个坚守者——广西(区)也告别了过去,加入了已经经历了两次改革浪潮,正掀起第三次改革浪潮的新课标教学行列。
2014年高考大纲版文综历史试题从容地完成了最后的坚守,测量知识点的选定和测量能力层次的确定,具有浓厚的传统大纲教学与考试的色彩。
同时,在试题情景设置和问题设置上也明显体现出对新课标和新课程教育与测量目标、方式的接受。
一、整卷结构稳成,全部考查教材主干知识。
中国史: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调整,商人地位的变迁和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古诗风格和理学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民政府的农村土地政策;对大跃进的评价;世界史: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二战的背景和罗斯福新政。
这些没有一个不是常规教学与复习中的重点知识,相信所有的考生和教师看到这样的试卷,会有一种“付出终有回报”的感受。
二、平稳过渡,实现于新课标高考的接轨某种程度上说,大纲版高考和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的最终测量目标是没有差别的,只是测量的角度和方式发生了改变。
大纲版高考试题早已经实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也是在新情景下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第12题,体现了引导学生探讨历史真相的意识,重农抑商是这个古代传统的经济政策,汉代尽管了由明文规定,但事实已经在发生改变,这与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第26题(结论: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可以说命题思路是基本一致的,即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的发展是完全受政策左右的。
第21、23题,斯大林言论在实践中的表现,罗斯福新政措施在现代美国政治中的反映;都充分体现了运用所学的知识,了解其实质,在新的情境下来解释历史问题。
再如第37题第(2)(3)问的设计,注重纵向和横向对比,引入史学基本素养考查(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尽管相对浅显,但思路清晰,立意高二落点低,考生和教师均能接受甚至为之鼓掌,这样的试题尽管“创新”不足,但没有理由否定它是一道好题!三、情景材料选择和命题手法不以“求新”为目的,但以说明历史问题为宗旨,真正体现“实干兴学”的学术精神。
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高三教学建议
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高三教学建议通州中学邵光前从整体上看,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承了江苏历年“稳重、平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试题难易适中。
在命题方式上体现稳步创新的原则,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体现多种史观,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引导作用。
仔细研究高考试题,无疑对2015年高三复习备考意义重大。
一、试题分析(以2014年江苏高考试题为例)(一)、选择题部分1.知识与能力并重2014年江苏历史试题覆盖面广,尤其是必修模块考点的覆盖面更为均衡而合理,试题进一步呈现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础考查的趋势。
20道选择题都是材料或情景题,但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非常高,80%的选择题离不开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
2014年江苏历史试题坚持高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目标”,通过考查主干知识,强化了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江苏卷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迷惑性不大,难度与往年相当。
举三个例子:例1.(2014·江苏高考第3题)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制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信息只能说明冯道用雕版印刷术印刷了儒家“九经”,并不能说明宰相冯道发明了雕版印刷术,A项错误;题干也只涉及到雕版印刷术的使用,并没有活字印刷术的信息,所以B项错误;从题干“书版剧增至十万”、“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以判断C项正确;D 项中“限用于”表述错误,不符合“书坊遍及全国各地”的信息。
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与备考对策
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与备考对策在新课程改革和分省命题的推动下,高考历史命题的“战国时代”已经形成。
国有强弱之分,但终究自成一体。
从2013年各地试题看,仍分为新课程标准和大纲两种,也同时存在单科试卷和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两类。
总体看,新课程标准试题占绝大多数,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占绝大多数。
就有关历史的高考命题而论,新课程卷新的考试内容、新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的浓烈,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我们主要立足于新课标试题。
从命题特点的角度,简要总结近三年各类试题的总体特点,并对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作出有据可循的大胆预测,以利于广大师生制定备考对策。
一近3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特点1.近年新课程历史试题以考查历史学科能力为核心,稳步推进高考命题改革,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以选择题为例,各地试题考查纯记忆能力的试题数量和分值有所下降,而考查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调动等能力的试题数量和分值有所上升。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分值有所上升,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尤其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分值下降,反映了考查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
2.在能力考查形式上,新课程高考尤其重视“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强调材料处理能力的考查。
最典型的就是对选修教材的命题,往往不局限于教材内容。
3.对能力的考查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信息”:①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②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③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是“调动和运用知识”:①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②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③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三是“描述和阐释事物”:①客观叙述历史事物;②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③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
四是“论证和探讨问题”:①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②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③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2014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
2014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试题中,新课程标准试题占绝大多数。
就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而论,新课程卷新的考试内容、新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的浓烈,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我们立足于新课标试题,从命题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总体特点,并对2015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势与热点问题作出有据可循的大胆预测,仅供参考。
一、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分析梁启超论古代专制政治城市信号灯的历史四古代到近代海洋的(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高考考查的内容为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
(2)考查的教材内容比重分析近六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模块分布(选做题未统计)4*2=从模块内容分布角度分析可以知道,高考考查内容以必修一和必修二为主,占77分。
必修1侧重出选择题;必修2所占分值较多,而且侧重出题;必修3所占分值较少,但2012年出现三大模块综合;另外文化常识考题逐渐淡化。
近五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各阶段分布(选做题未统计)从通史体系内容角度(必修):从通史体系看,中国史比世界史权重要高;中国史的古代史与近现代史由分值相差较大到渐趋相当,选择题和大题均有出现;中国现代史分值比例较小;近代史由以选择题为主到选择与大题并重,连续三年都命制了一道大题;世界现代史所占分值较大,且主要以大题为主。
近年来选修1基本不再考查教材上的内容,而且基本是考查古代史文言的内容3、近几年高考历史各题型变化分析:(1)选择题题型的变化分析:24.27.29.30.31.34.3524.26.29.30.32.33.3425.26.27.28.29.31.32.34.35近几年的高考经历了2009年—2012年从重视教材史实到从材料获取信息能力的变化,而2013—2014年又经历了从材料获取信息回归到重视教材史实的运用的重大变化!此趋势一旦出现,将会延续几年;理解材料的难度有所下降。
选择题总体难度有所下降。
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趋势分析舒兰市第一中学校高二历史王岩自2014年以来,中国的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同时也在尝试进行一些调整以适应全国各地的教育教学实际。
2015年的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在难度上有所降低,阅读量减少,但考查角度更加新颖,对历史学科能力与素养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进一步体现了改革精神和课改要求。
本人因教龄和教学经历及经验所限,只能结合高考试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感想,主要以新课标全国Ⅰ、Ⅱ卷和北京卷为例。
一、重点知识作为干扰性选项出现,考查理解辨别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教师总会反复讲解和强调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学生也会花费较多精力和时间去整理和记忆这些知识。
久而久之,学生甚至会形成一种定式思维,如果一个选择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教材原话或重点知识,那基本就是正确选项,在没有认真审题和分析其他三个选项的情况下就选出答案。
但今年的试题中,教材重点知识作为干扰性选项出现的例子较多。
如新课标全国Ⅱ卷25题B选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27题C选项“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中央集权和商帮都是中国古代史部分的重点内容,但这两个选项都是干扰项,正确选项反而与教材没什么关联或关联性较小。
这种情况提醒我们在面对高考时不能过于教条,不能太过于相信平时总结的题型、规律和方法技巧等,要认真审题,清醒分析,注意题目与平时所见题目的细微差别之处。
另外,这种情况也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对教材知识和观点不仅要熟练掌握,更要深刻理解、反复思考、融会贯通,切忌一知半解甚至不求甚解的机械记忆,以免在高考时不能辨别教材的知识或观点是否在深层含义上切合题干材料的主旨。
二、考查过去经常忽视的考点,体现新史观在传统史观的视角下,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具有明显标志性意义的内容更受重视,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所占比重较大。
即使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强调新史观的应用和考查,但传统思维的惯性和影响仍然存在。
如必修二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述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的变迁,体现了社会史观及现代化史观等新史观。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措施
4、借鉴全国新课标卷命题及其他省份命 题
今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的考点有不少跟全国新课标历史高考试题知识点相重合, 如西方近代科学、抗日战争等。这不是巧合,而是体现了命题人对这些知识同 时“感冒”,当然不排除山东命题对其他试题的借鉴。第38题更有对广东2007 年26题的浓厚的借鉴味道。
内涵更加丰富而高远。 总之,近几年的高考历史题越来越灵活,所选的材料更加广泛和新颖,这要求我们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既要重视历史教材又要跳出历史教材,加强历史意识的培养与
2015年高考复习研讨会
评析201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试题内容特 点、命题趋势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措施
2014年新课标高考 历史试题特点及趋势
一、对2014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总体评
价:
2014年的文综历史试题,总体来看,平稳中力求创新,以能力立意为导向,根 据教材主干知识创设新情境,在继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侧重对学生 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全面渗透新课程理念。
2014山东高考题
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 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 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课标:中国 近代新民主 主义革命
2014山东高考题
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 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 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 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 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 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 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 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2、从模块内容看,试题基本涵盖必修教材三大模块的内容,选择题中的必修三
思想史模块比例比较小,只有13、22两题,而政治和经济史的比重在上升,如, 选择题第14、15、16、17、18、19、20、21、23题(后面有详解),非选择题 选考题的第39题均是考查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内容,甚至38题考查表面看是思想方 面,其实也涉及政治经济方面的内容。
从2014年广东中考历史命题观看2015年备考策略教案资料
二、探寻命题观: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印象
印象二: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
例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大纲》规定:要重视考查学生对基 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
三、备考建议:巧妙过三关,备战中考
第一关:知识关。
结论:历史知识的掌握必须重视:第一是增强课标和考纲意识,严格以考纲的要求为 依据;二是切忌丢掉教材,搞题海战术,搞舍本逐末,以练带学。三要向课堂要质量, 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勘测学生,其次是校正学生,最后人人过关。第四:注意复习 全面性。插图和地图考得比较多。
“ 八卦”中考2015
——从2014年广东中考历史命题观看2015年备考策略 陈洪义
2015年1月23日
一、何谓命题观:是命题者设计和命制题目所遵循的理念。
二、探寻命题观: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印象
印象一:运用“新材料、新情景”, 考查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例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大纲》规定: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具 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科 学和人文素养。
第三关:材料关。
结论:学生这种阅读与提取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在过好前面两关,全面掌握历史知 识同时,通过针对性训练来提升。
结语例题例题说明 Nhomakorabea举例
三、备考建议:巧妙过三关,备战中考
第二关:全局关。
三、备考建议:巧妙过三关,备战中考
第二关:全局关。
结论:知识树的特点:简洁、形象、直观、易记。而且能有效建构零碎知识之间的内 在联系。更重要一点:知识树本身还具有知识的延伸功能,可以及时将最新掌握的相 关知识进行补充,以完善知识体系。
(完整版)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及备考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及备考策略2014年是浙江省高考文综考试自主命题的第6年,也是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的第一年。
综合分析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浙江卷在考查历史知识、学科能力、史学方法等方面都日趋成熟、完善。
笔者通过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揣摩命题规律,把握试题特点,特提出历史学科高三复习课教学策略,以供高三师生高效备考参考。
一、近四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一)重视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新课改背景下,我省高中历史教学无论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模拟试题的命制等方面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但高考作为高等学校选拔性考试,要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就必须严格遵循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从历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来看,命题人员对此给予了认真领会与贯彻,试题考点都属于主干知识、核心知识。
具体考点分布见下表。
从下表来看,近四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的主要考点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物和战争的基础知识,部分考点甚至多次出现,如先秦思想家的主张、古希腊先哲的思想、古代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分封制、抗日战争、二战、中东战争等。
它们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属于考生平时重点学习、复习的范围。
以考查主干知识、基础知识作为高考导向,才能真正让课改“减负”落到实处。
(二)广用图文材料考查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材料型试题是近年来被公认的最具“历史味”的题型,它可以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再忆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述、文字表达、辩证思维等多种能力。
由于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高中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在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广泛出现,浙江省更不例外。
纵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会发现,每份试题都通过大量原始文献、图片、图表、漫画等新材料,设计新情境来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
尤其是图片、地图、图表等材料的运用,更是亮点。
2015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完全版
2015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完好版一、选择题:审清两个因素不论是一般种类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 2 个因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址(或国别)限制、领域(包含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代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往常有四种状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如20世纪四、五十年月,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朝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从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色;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财产阶级革命期间、辛亥革命期间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第一一定依据历史知识正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
最近几年月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制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看法,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掌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思想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题都有不一样的答题主题,考察的主题内容能够是历史事物的原由、内容、特色、性质、结果、影响等。
例:( 07 北京代综)实业强国是近代国人的梦想和追求。
达成16—17 题。
16、以下表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建立农工商总局在这个专题式选择中,“近代”是时间限制,“实业强国”是主题;在小题中“洋务派”是条件限制中的“人物”限制,“求富”是主题限制。
审清了这些限制和主题就不难做答。
二、非选择题(包含资料分析题和问答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掌握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资料分析题往常以以下六种题型出现:表达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论型和开放型。
下边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
1、表达型。
表达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由、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一、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一)选择题部分24题解析:天——皇帝,天者,皇祖;祖先——官、民;祭天、祭祖都是人伦表现。
方法:经济决定政治,排除A、C项,两者没有必然联系;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
25题解析:此题是多层次材料解析题,需要考虑各个层次的因素,从材料中能够看出道教和佛教的地位均有所变化排除B、C,而A项宗教的兴衰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故选C。
本题考察一种隐性知识,同30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26题解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家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
即可知他们认为人性本善,但是习性相差甚远,是导致人欲的主要原因。
故选D。
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
(补充:理是形而上,是万物存有的根本;气是形而下,表现为万物的具体形态。
是理赋予了人性,是气赋予了人形。
理是本,是天地之性;而后天之气,又有气质之性。
表现为人性的双重性。
)27题解析:明末清初,中外贸易,中国出超,银钱流入。
根据材料,排除B、D,C项中国自然经济依然是主导地位,材料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28题解析:根据“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说明中国对英国的棉纱消费量很低,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选D。
本题是老题,多常见,说明高考命题并非高不可攀,也有平民化习题。
29题解析:“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说明绝大部分读书人认为废八股砸了自己的政治饭碗,断了自己的生路。
这是直接表明的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B。
30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生活史,用排除法不难排除A、B项,上海和天津均为通商口岸,均为沿海城市,所以D项描述不准确。
故选C。
本题如果仅靠知识所学来解决,并非易事,因为课本也好、材料也好都没有提到。
所以借助所学知识实行错项排除就尤其必要。
另外,本题也给我们一种新的思路实行思考。
2015年高三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2015级历史高考备考方略一、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分析近三年《历史考试说明》明确表示,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由此命题专家进一步指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是历史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远离教材,是命题改革的重要趋势。
高考历史复习,一是明确复习目标,构建通史体系,更新史学观念,注重史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二是优化复习内容,突出复习重点,更新课本知识,侧重解读阐释,强调论从史出;三是创新复习方法,材料导学,真题引领,专项训练,讲评矫正。
下面对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做一简要分析。
1.立足基础知识,突出学科特色。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赋分情况看,60%以上的试题考查的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试题选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反映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图片等作为命题素材,紧扣教材知识点,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
2.重视能力考查,体现“能力性”。
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之相伴随的是试卷难度骤然增大,单纯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
从主观题来看,传统的问答题已经彻底淡出,材料分析题成为唯一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
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3.突出热点问题,增强学科的时代感。
近年来高考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
高考历史对热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折射出现实社会;二是将现实社会问题放在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凸显开放特色。
近三年的历史新课标高考都延续了开放式探究的特点。
要求考生予以独立思考和评论,通过知识的调动、能力的运用去判断、阐释、论证、探讨历史问题。
2015高三备考
2015年高考文综பைடு நூலகம்历史)备考策略:
1、立足于教材,注重抓基础。 尽管考题新颖材料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 要落实到学生的历史知识贮备上。注重回归 课本知识、扎实基础(主要历史事实、主要 观点;知识关联、逻辑联系、知识体系)是 今后历史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复习时指导学 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对比,注重历史知 识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做好学科主干知识、 重要考点的内容整合,深刻理解和记忆知识 点的阶段特征和历史总体框架体系。
与往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相比,今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的考查内容有些变化。 1、从中外史试题所占比重看,考查中国史试题的比 重增加:12道选择题中有8道中国史试题计32分; 两道必做的非选择题中,第40题综合考查中国史和 世界史,第41题考查中国史,中国史计24分;4道 选考题中第45、46、48题考查中国史内容,仅第 47题考查世界史。
2、第二轮复习:2015年3--4月。主要目的是提高应 用能力。本轮复习主要有三项任务: (1)强化知识、系统记忆;系统掌握各专题的知识 网络、结构,把知识提炼、升华。 (2)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大跨度、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轮复习时准备不再按课本次序,而是按照通史体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将各知识点进行 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尽量将中外历史、古代史、 近现代史联系起来,复习完一个专题及时适量 练习,以检验提高复习效果。
2、从教材模块看,试题基本涵盖必修教材三大模块的内容, 选择题中的模块比例比较平衡,但政治和思想文化史的比重 在上升,如,选择题的第24、25、26、29、32、33题, 非选择题选考题的第40、41题均是考查政治史和思想文化 史的内容。
3、从试题设置形式看,往年的表格题、漫画题没在今年的 试卷中出现,今年的试卷全部是文字型的材料题。尤其值得 一提的是非选择题的第41题,这是今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的一 大“亮点”!该题结合了中日关系这一时事热点,考查学生 的应变能力(该届的模拟题基本上训练的是材料评述题和图 片信息题)和历史素养,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体现高考的 选拨性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4年历史高考命题特点
谈15年高考备考策略
来安县半塔中学陈正义
“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
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
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刘芃《考试文集》)在当前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即将展开的背景下,2014年的历史试卷的命题者更加注重对过去安徽历史试卷特色和优点的继承与升华,而不是刻意的求新求变。
具体而言,2014年的安徽历史卷有以下四个特点,我们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了2015年备考的备考策略!
一、在史实层面,即内容上,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卷涉及的中外改革、中央集权发展与制度创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借鉴、罗斯福新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习俗的变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解放战争等知识点,均为高中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纵观整张试卷,没有让人感到特别意外的偏、难知识点。
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也就意味着所考查的知识点必然是考生所熟悉的,但这并不影响历史试题本身的新颖,只不过对命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4的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虽都为主干知识,但无论是从立意、设问的角度还是题型的设置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如37题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问题的设计,既紧扣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分层赋分的答案设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符合高考命题选拔性原则。
备考策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强化对历史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线索和基本阶段特征的记忆和理解。
重视全面、准确、
透彻地把握历史学科基本的知识体系,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无疑是培养学科综合能力的根基,高考无法回避对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运用文明史观,构建学科纵横知识体系,升华能力素养。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注重二中有一,与一轮知识体系相结合,进行专题训练,注重重点专题和热点专题的结合,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要依据考纲,回归课本,梳理知识,以以考带练为主,注重知识的查缺补漏,实战训练,技巧反思。
二、在史观层面,突出对文明史观的考查。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看历史,实际上是把握了历史发展的总纲。
这是一种境界和高度,也是一种历史观,即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世界上曾有过多种不同的文明,这些文明从开始的彼此隔绝,到后来的交流、冲突乃至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014年安徽卷的36题,就比较了古今中外几种不同的文明,让考生去分析“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单刀直入,直接考查文明史观。
另外,在14年安徽卷中多有涉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也是对文明史观的间接回应。
备考策略:加强新史观教学。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文社会科学也不断向前发展,历史学科的内涵与外延都与过去有了差别,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摆脱了过去狭隘的地区、民族、种族、国家的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
传统的史学理论在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西方一些先进的理论也开始引进我国,全球化史观、文化形态学等一系列的新观点、新理论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我们中学历史教师还是秉承过去的那种史观,显然已经落伍,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的同时,也应学会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科学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评价及论证、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这既是新课程改革后历史教学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高考考核目标的基本要求。
同时,我
们还应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三、在史料层面,体现“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特点。
2014年的安徽卷图文并茂,采用了图片、地图、表格、诗歌、日记等多种图文材料,这不仅为学生解题提供了必要的情境和线索,还使得卷面更加生动活泼。
这些材料所体现的思想观点既能适度回归教材,又能补充和诠释新观点,质朴而灵动,形散而神聚。
安徽卷一向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突出对学生的能力考查,2014年也不例外。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都要求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和往年相比,2014年的安徽卷所选择的材料更加简约、明快。
36、37两道大题的文字量明显减少,且没有出现文言文材料。
36题以一幅地图切入,让考生分析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37题也给出一幅图片,让考生分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这些简约、明快的材料的运用,既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量,也使得问题的指向更加明确,有利于考生答题,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备考策略:讲求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首先,高三历史教学必须广泛接触历史材料、提升解读材料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广泛地涉猎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表格、照片等,通过对历史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迁移和运用的强化训练,培养高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高三历史教学必须加强科学训练,提高能力考查。
科学训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通过精讲、精练使学生掌握提取关键信息、把握命题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总结答题方法。
四、在立意层面,更注重中学历史学科的价值观引领。
为突出历史学科的价值观引领作用,2014年的安徽卷,一方面紧扣时代主题,另一方面适当体现安徽特色。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14年的安徽卷对“改革”作出了强烈的回应,试题涉及古今中
外众多改革事件,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明治维新等。
另外改革离不开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在14年安徽卷中地位突出,涉及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等。
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题约占整张试卷三分之一的分数,可见其地位之突出。
近年来,我国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始终强调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包容、相互借鉴,以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
2014年安徽卷36题,以世界文明交流、冲突、借鉴为素材,考查相关知识,就是对这一时代主题的回应。
以安徽元素为情境材料,多角度考查安徽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安徽自主命题以来,历史卷的一大特色。
2014年安徽卷的第16题,同样是以安徽地区的四幅地图为切入点,考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设计,在体现安徽特色的同时,不失大气。
备考策略:适当关注热点和有关安徽的历史知识。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提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人文素质。
中学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懂得今天是过去的延续和发展,历史中有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智慧和创新的经验,养成初步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认知兴趣。
懂得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初步的继承优秀传统,学习世界先进,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民族精神。
考生可适当关注2014——2015年的周年大事和时事热点,如孙中山逝世、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世贸组织等。
另外,平时注意梳理古今中外相关历史事物或话题。
如中外各时期的制度创新、经济政策、思想观念等。
总之,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中要依据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生在2014年的文综历史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