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二章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传热学第二章导热问题数学描述
由Fourier定律:
qn
t
n
w
t nw
h
twtf
当: h , twtf 转化为第一类边界条件
当: h0,nt w0qw0
(绝热)转化为第 二类边界条件
导热微分方程+定解条件 求解温度场热流场
补充:其他坐标下的导热微分方程
对于圆柱坐标系
grt aL dim n i j k
n 0 n n x y z
梯度的性质:
1.方向导数等于梯度在该方向上的投影;
2.每点梯度都垂直于该点等温面,并指向温度增大的方向
(法线方向)。
4)傅里叶定律 一般形式:
A
t
n
n
傅里叶定律的文字表述为:在导热现象中,单位时间 内通过给定截面的热流量,正比于该截面法线方向 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 升高的方向相反.
热扩散率a 只对非稳态过程才有意义, 因为稳态过程温度不
随时间变化,热容大小对导热过程没有影响。
常见材料热扩散率: 木材:a=1.510-7;钢:a=1.2510-5;银:a=210-4。木材比钢 材的导温系数小100倍,所以木材一端着火而另一端不烫手。
2)定解条件
导热微分方程是描写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和空间变 化的一般关系,没有涉及具体、特定的导热过程, 是通用表达式。
b.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物体边界上任何时刻的热流
密度或温度变化率,
q s
qw或 n t s
qw
最简单的形式:恒热流, qw const
恒热流的特例是绝热边界条件:
t 0 n s
c.第三类边界条件:已知物体边界与周围流体间的表
第二章 传热与传质导热微分方程式
2t 2 dxdydz z
2 2 2
t t t 净热量: x 2 y 2 z 2 dxdydz
2 单位时间微元体内热源的发热量
dQv Qv dxdydz
3 单位时间微元体内能的增量
t dU c dxdydz
净导入导出热量+内热源发热量= 内能增量
不同物质的导热系数
固体 液体 气体 金属 非金属
气体 0.006~0.6W / m C
液体 0.07~0.7W / m C
固体 2~410W / m C
常温下当λ <0.12 W/(m℃)时,这 种材料称为保温材料。高效能的保 温材料多为蜂窝状多孔结构。 1.防潮 2.避免挤压 3.在中低温使用
y
dQx+d
x
单位时间内、沿 x 轴方向、经 x+dx 表面 导出的热量:
dQz
x
dQx dx
t qx dx dydz t dx dydz x x
y
单位 时间内、沿 x 轴方向导入与导出微元体净热量
dQx dQx dx
2t 2 dxdydz x
温度梯度是矢量;方向朝着温度增加最大的方向
四、热流密度矢量(Heat flux)
热流密度矢量:等温面上某点,以通过该点处最大
热流密度的方向为方向、数值上正好等于沿该方向的 热流密度
直角坐标系中:
温度梯度和热流密度的方向正好 相反。热流密度矢量的方向朝着 温度降落最大的方向。
t+Δ t
导热系数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λ=const,不考虑温度对其的影响
0 (1 bt ) ,认为λ是温度的线性函数
传热学---导热微分方程式
dQx
−
dQx+dx
=
−
∂qx ∂x
dxdydz
⋅ dτ
[J]
1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dτ 时间内、沿y轴方向导入与导出微元体净热量:
dQy
−
dQ y + dy
=
−
∂q y ∂y
dxdydz ⋅ dτ
[J]
dτ 时间内、沿z轴方向导入与导出微元体净热量:
dQz
−
dQz+dz
=
−
∂qz ∂z
dxdydz ⋅ dτ
+
j1 r
∂t ∂θ
+k
r
1 sinθ
∂t ∂φ
⎞ ⎠⎟
ρc
∂t ∂τ
=
1 r2
∂ ∂r
(λr2
∂t ) + ∂r
r2
1 sinθ
∂ ∂θ
(λsinθ
∂t ∂θ
)
+
r2
1 sin2θ
∂ ∂φ
(λ ∂∂φt )+qv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2.导热微分方程式的不适应范围: 非傅里叶导热过程
极短时间(如10)产生极大的热流密度的热量传 递现象, 如激光加工过程。
完整数学描述:导热微分方程 + 单值性条件 单值性条件包括四项:几何、物理、时间、边界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1、几何条件 说明导热体的几何形状和大小。 如:平壁或圆筒壁;厚度、直径等。
2、物理条件
说明导热体的物理特征。
如:物性参数 λ、c 和 ρ 的数值,是否随温度变化; 有无内热源、大小和分布;是否各向同性。
传热学
传热学讲义—第二章
第二章 稳态导热本章重点:具备利用导热微分方程式建立不同边界条件下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能力第一节 通过平壁的导热1-1 第一类边界条件 研究的问题:(1)几何条件:设有一单层平壁,厚度为δ,其宽度、高度远大于其厚度(宽度、高度是厚度的10倍以上)。
这时可认为沿高度与宽度两个方向的温度变化率很小,温度只沿厚度方向发生变化。
(属一维导热问题)(2)物理条件:无内热源,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常数。
(3) 边界条件:假设平壁两侧表面分别保持均匀稳定的温度1w t 和2w t ,21w w t t >。
(为第一类边界条件,同时说明过程是稳态的)求:平壁的温度分布及通过平壁的热流密度值。
方法1 导热微分方程:采用直角坐标系,这是一个常物性、无内热源、一维稳态导热问题(温度只在 x 方向变化)。
导热微分方程式为:022=dxtd (2-1)边界条件为:10w x t t == , 2w x t t ==δ (2-2)对式(2-1)连续积分两次,得其通解: 21c x c t += (2-3)这里1c 、2c 为常数,由边界条件确定 ,解得:⎪⎩⎪⎨⎧=-=11221ww w t c t t c δ (2-4)最后得单层平壁内的温度分布为: x t t t t w w w δ211--=(2-5)由于δ 、1w t 、2w t 均为定值。
所以温度分布成线性关系,即温度分布曲线的斜率是常数(温度梯度),const t t dx dt w w =-=δ12 (2-6)热流密度为:)(21w w t t dx dt q -=-=δλλ 2/m W (2-7)若表面积为 A, 在此条件下 , 通过平壁的导热热流量则为 :t A qA ∆==Φδλ W(2-8)考虑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对于导热系数随温度线形变化,即)1(0bt +=λλ,此时导热微分方程为:0=⎪⎭⎫ ⎝⎛dx dt dx d λ 解这个方程,最后得:⎥⎦⎤⎢⎣⎡++-+⎪⎭⎫ ⎝⎛+=+)(211212121121122w w w w w w t t b x t t bt t bt t δ或 x tt t t b b t b t w w w w w δ12211)(21122-⎥⎦⎤⎢⎣⎡+++⎪⎭⎫ ⎝⎛+=⎪⎭⎫ ⎝⎛+说明:壁内温度不再是直线规律,而是按曲线变化。
传热学第2章
2t 0
第一节 通过平壁的导热
应用领域:墙壁、锅炉壁面
一、第一类边界条件
1.单层平壁:
一维简化的假设条件:高度、宽度远大于厚度 常物性时导热微分方程组如下:
d 2t 0 2 dx t x 0 t w1 t t w2 x
积分两次,得:
t c1 x c2
λ较大时
h较小时
应用实例:细管,电线 电线的绝缘层外直径小于临界热绝缘直径时, 可起到散热作用
第四节 具有内热源的平壁导热
应用领域:混凝土墙壁凝固
研究对象:厚度为2δ的墙壁,内热源强度为qv, 两边为第三类边界,中间为绝热边界, 取墙壁的一半为研究对象建立导热微分方程 常物性时导热微分方程组如下:
定义: m 令:
hU AL
t t f —— 过余温度
d 2 m 2 0 dx 2
使导热微分方程齐次化:
并解出其通解为:
c1 exp mx c2 exp mx
代入边界条件求出c1和c2,并代入通解,得出特解:
等截面直肋的温度分布:
0
exp ml x exp ml x chml x 0 exp ml exp ml chml
将c1和c2代入导热微分方程,得到:
单层圆筒壁的温度分布:
t t w1 t w1
r r1 t w2 r ln 2 r1 ln
通常更多情况下用直径代替半径:
t t w1 t w1
d d1 tw2 d ln 2 d1 ln
t t 1 dt w1 w 2 将第一次积分的结果: r r dr ln 1 r2
二、肋片效率
复习导热过程的传热学原理与导热微分方程
这一凝固初始时刻的温度分布,可通过数值模拟充 型过程的流场耦合温度场得到。
13
第四节 简化假设与实际问题的模型化
1、简化或假设原因 铸造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中,人们常作一定的简化
或假设。 其原因在于:人们对铸造过程的很多现象尚无规律性
的认识,或缺乏有关的基础数据;简化方程组的求解过程。
第五节 凝固潜热的处理
(2)非平衡凝固条件下二元合金的固相率与温度的关系
考虑固相无扩散,液相溶质均匀分布。 则由夏尔(Sheil)方程:
目的:消除导热一般方程中由于等压热熔 C p C p (T )
随温度变化造成的
C p
T t
项的非线性,以便进行数值求解。
T
方式:定义热焓标量 H H0 CpdT, H0=H(T0)
T0
H T
Cp
H t
H T
• T t
Cp
• T t
6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
则无内热源方程:2U Cp • U t
主要内容
1、傅立叶定律 2、导热微分方程 3、导热过程的定解条件 4、简化假设与实际问题的模型化 5、凝固潜热的处理
1
第一节 导热过程与傅立叶定律/傅立叶定律
二 、傅立叶(Fourier)定律
表达式:q • gradT • T • n
n
直角坐标系分量:
q • T
x
x
q • T
y
y
q • T
dU
dT 0
U U T T
• •
t T t 0 t
4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
可得:2U x2
(U ) x x
传热学第二章
△n
Δn0 Δn n
温度梯度和热流密度
•温度梯度是向量,垂直于等温面, 正向朝着温度增加的方向;
•温度梯度的方向是温度变化率最大的方向。
t t n m
温度梯度的解析定义:
温度场 t f (x, y, z) 中点(x, y, z) 处的温度梯度:
gradt t i t j t k x y z
温度梯度垂直于等温面吗?
设等温面方程: t f (x, y, z) c 在点 (x, y, z)处,等温面的法线向量n n ( t , t , t ) x y z gradt 平行于 n
梯度方向垂直于等温面。
两个定义一致,解析定义便于计算
(4) 热流密度
热流密度是指单位时间经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用 q 表示,单位为 W / m2。
根据上面的条件可得:
x
(
t ) x
y
(
t ) y
z
(
t z
)
qv
(cp t)
d 2t dx2
0
第一类边界条件:
x 0,t t1
x ,t t2
直接积分:
dt dx
c1
带入边界条件:
t c1x c2
c1
t2
t1
c2 t1
t
t2
t1
x
t1
dt t2 t1
dx
带入傅里叶定律得
t y
qz
t z
对于一维导热问题:
q dt
dx
3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的定义式可由傅立叶定律的表达式得出
q t n
n
(1)物理意义:
表示了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是在单位温度梯度作用下 的热流密度。工程计算采用的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值都是由 专门实验测定出来的。
传热学---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其它变截面物体的导热
此时:
一维Fourier定律:
Φ = −λA dt
dx
当λ=λ(t), A=A(x)时, Φ = − λ (t ) A ( x ) d t
dx
22:57
第三节 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其它变截面物体的导热
分离变量后积分,并注意到热流量Φ与x 无关(稳态),得:
57第三节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其它变截面物体的导热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第一节导热基本定律第四节通过肋片的导热第二节导热微分方程式第三节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其它变截面物体的导热22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材料成型教研室
22:57
第三节 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其它变截面物体的导热 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λ
= λ0
+ a t1
+ t2 2
实际上,不论λ如何变化,只要能计算出平均导热系
数,就可以利用前面讲过的所有定导热系数公式,只是
需要将λ换成平均导热系数。
22:57
3
h2
ql =
1
t f1 − t f2 + 1 ln r2 +
1
h1 2 π r1 2 πλ
r1 h 2 2 π r2
= t f1 − t f 2 Rl
[W m ]
通过单位长度圆筒壁传热 过程的热阻 [mK/W]
22:57
第三节 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其它变截面物体的导热 (1) 单层圆筒壁 思考:温度分布应如何求出?
(2)一维常物性平壁的导热热流密度与壁温两侧的温度差呈 正比,与壁面的厚度成反比。
传热学---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其它变截面物体的导热
r1 ) r1 )
圆筒壁内温度分布曲线的形状?
dt = − tw1 − tw2 1; dr ln(r2 r1) r
d 2t = tw1 − tw2 1 dr 2 ln(r2 r1) r 2
若 tw1 > tw2 :
d 2t > 0 dr 2
向上凹
若 tw1 < tw2 :
d 2t dr 2
<
0
向上凸
本节将针对一维、稳态、常物性、无内热源情况,考 察平板和圆柱内的导热。
直角坐标系:
ρc ∂t ∂τ
=
∂ ∂x
(λ
∂t ) + ∂x
∂ (λ ∂y
∂t ) + ∂y
∂ ∂z
(λ
∂t ) + Φ& ∂z
1 单层平壁的导热
a 几何条件:单层平板;δ
b 物理条件:ρ、c、λ 已知;无内热源
c 时间条件: 稳态导热 : ∂t ∂τ = 0
22:57
第三节 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其它变截面物体的导热
对上述方程(a)积分两次:
第一次积分
第二次积分
r
dt dr
=
c1
⇒
t = c1 ln r + c2
应用边界条件
tw1 = c1 ln r1 + c2 ; tw2 = c1 ln r2 + c2
获得两个系数
c1
=
tw2 − ln(r2
tw1 r1)
⎡W⎤ ⎢⎣m2 ⎥⎦
虽然时稳态情况, 但热流密度 q 与半
径 r 成反比!
Φ
=
2π
rlq
=
tw1 − ln( r2
传热学-第2章
在导热体中取一微元体 热力学第一定律:
Q U W
W 0, Q U
d 时间内微元体中: [导入与导出净热量]+ [内热源发热量] = [热力学能的增加]
1、导入与导出微元体的净热量 d 时间内、沿 x 轴方向、经 x 表面导入的热量:
dQx qx dydz d
t t1
n i
x
i 1
t tn1
t1 t2 t3 t4
热阻:
r1
1 , , rn n 1 n
第二章 稳态热传导
三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30
q
t1 t n 1
由热阻分析法:
ri
i 1
n
t1 t n 1
i i 1 i
n
问:现在已经知道了q,如何计算其中第 i 层的右侧壁温?
第一章复习
(1) 导热
傅里叶定律:
(2) 对流换热 牛顿冷却公式: (3) 热辐射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
dt Φ A dx
Aht
A T 4
(4) 传热过程
(t f 1 t f 2 ) (t f 1 t f 2 ) Φ 1 1 Rh1 R Rh 2 Ah1 A Ah2
多层、第三类边条
tf1
q
tf1 tf 2 1 n i 1 h1 i 1 i h2
h1 t2 t3
h2 tf2
W 单位: 2 m
传热系数? tf1
?
t1 t2 t3 t2
? tf2
32
三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第二章 稳态热传导
一台锅炉的炉墙由三层材料叠合而成.最里面的是耐火黏土砖,厚 115MM;中间是B级硅藻土砖,厚125MM;最外层为石棉板,厚 70MM.已知炉墙内外表面温度分别为485℃ 和60 ℃ , 试求每平方 米炉墙的热损失及耐火黏土砖和硅藻土砖分界面上的温度。 解:各层的导热系数可根据估计的平均温度从手册中查出。第一 次估计的平均温度不一定正确,待算得分界面温度时,如发现不 对,可重新假定每层的平均温度。经几次试算,逐步逼近,可得 合理的数值。这里列出的是几次试算后的结果: W 3 0.116 /(m K ) W 1 1.12W /(m K ) 2 0.116 /(m K )
传热学第二章 【含肋片】(1)
[J]
x y z
傅里叶定律:
qx
t x
;
qy
t y
;
qz
t z
[1]
x
(
t x
)
y
(
t y
)
z
(
t z
)
dxdydzd
[J]
2、微元体中内热源的发热量
d 时间内微元体中内热源的发热量: [2] qv dxdydz d [J]
3、微元体热力学能的增量
d 时间内微元体中热力学能的增量:
单值性条件:确定唯一解的附加补充说明条件
完整数学描述:导热微分方程 + 单值性条件 单值性条件包括四项:几何、物理、时间、边界
4、边界条件
说明导热体边界上过程进行的特点 反映过程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条件
边界条件一般可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边界条件
(1)第一类边界条件
已知任一瞬间导热体边界上温度值:
❖ 热阻:
r1
1 1
, , rn
n n
t1
t2
t3
t4
三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多层、第三类边条
q
1 h1
tf1 tf2
n
i1
i i
1 h2
tf1 h1
t2
t3
h2
tf2
单位:
W m2
传热系数?
?
?
tf1
t1
t2
t3
t2
tf2
三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3 单层圆筒壁的导热
圆柱坐标系:
c t
1 r
(r t ) r r
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2-1 导热基本定律
复习第二章导热过程的传热学原理与导热微分方程
15
第四节 简化假设与实际问题的模型化
③液固态金属的热物性均为常数,即不随温度而变。 ④铸型材料的热物性值亦取为常数。 ⑤常不考虑金属铸型界面气隙的存在,或以简化的综合换热系数
第五节 凝固潜热的处理
(2)非平衡凝固条件下二元合金的固相率与温度的关系 考虑固相无扩散,液相溶质均匀分布。 则由夏尔(Sheil)方程:
C LC 0[1fs(T)k]01
又C0 Tm TL CL Tm T
fs(T)1(TTm mTTL)k011
21
第五节 凝固潜热的处理
由上述两种 fs (T ) 的表达式可知,f s (T ) 是温
上述分类目的是从数学上便于求解方程组,实际 上物体边界的传热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10
第三节 导热过程的定解条件/边界条件
4、辐射换热边界条件
针对铸件的凝固过程,要考虑辐射换热边界条件和 铸件/铸型界面边界条件的处理。
q( T n)w (Tw 4Tf4)
(热辐射量定 E义 T4)
Tw物体表面T温 f 已 度知 ,环境温度
波尔兹曼常数, 辐射系数,是物 光体 洁表 度面 函数
11
第三节 导热过程的定解条件/边界条件
针对上式进行线性化处理,得:
q( T n)whr(TwTf)
式中h, r (Tw2Tf2)(TwTf ),称为辐射换热系数
实际导热问题,可能同时存在对流和辐射换热,其 边界条件为:
q( T n)w(h ch r)T (w T f)
2、第二类边界条件
给定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即:
传热学-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传热
d 时间X方向流入与流出微元体的热流量
dQx
- dQxdx
- qx x
dxdydz d
( t ) dxdydz d
x x
d 时间Y方向流入与流出微元体的热流量
dQy
- dQydy
- q y y
dy dxdz d
y
( t ) dxdydz d
y
2.4 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影响热导率的因素:物质的种类、材料成分、温度、压力及 密度等。
2.3 导热系数
2.3.1 气体导热系数
气体导热——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以及分子间 的相互碰撞
1 3
vlcv
v 3RT M
V 气体分子运动的均方根 m/s L 气体分子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自由程 m
Cv气体的定容比热 J/kg·℃
2.3 导热系数
2.4 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
求解温度场 t f x, y, z,
步骤: 1)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坐标系, 选取物体中的 微元体作为研究对象; 2)根据能量守恒, 建立微元体的热平衡方程式; 3)根据傅里叶定律及已知条件, 对热平衡方程式 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得出导热微分方程式。
通过某一微元面积dA的热流:
dA q
d
q dA
t
n
dA
t
dydz
t
dxdz
t
பைடு நூலகம்
dxdy
n
x
y
z
2.2导热的基本定律
例:判断各边界面的热流方向
2.3 导热系数
由傅里叶定律可得,导热系数数学定义的具体形式为:
q t n
传热学第二章稳态导热
第三节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 l d 10
1. 第一类边界条件下单层圆筒壁的导热
假设;空心圆筒壁 l,内外径 r1, r2, 且 l>>d2, λ=常数,无内热源,内外表面维持均匀
恒定温度 tw1, tw2,且tw1> tw2。
t
确定(1)圆筒壁的温度分布; (2)通过径向的热流量。
λ
tw1
选取坐标系为圆柱坐标。 tf(r)
t f1 h1 A
tw2 tw3 tw4 ф
0 δ1 δ2 δ3 x
t f2 h2
tf 1 tf 2
1
n
i
1
h1A i1 i A h2A
Φ
t f1
R h1 tw1 R λ1 tw2
R
t
λ2
w3
R λ3 tw4 R h2
t f2
第二节 通过复合平壁的导热
图2-5 复合平壁示例
说明:复合平壁的各种不同材料导热系数相差
通过平壁的总热流量:
Q Ad d x tA tw 1 tw 2
t
A
λ
tw1
tw2 ф
0 x dx δ x
大小和方向
结论
ttw1tw1tw2 x
qtw1tw2
✓ 当λ= 常数时,平壁内温度分布呈线性分布,
且与λ无关。
t
✓ 通过平壁内任何一个等温面的
A
λ
tw1
热流密度均相等,与坐标x无关。
✓ 导热热阻(Conductive resistance)
通过平壁的导热热流密度:
qtw1tw2011 2btw1tw2
图 2-2 导热系数随 温度变化时平壁内 的温度分布
对于一维稳态导热问题,因为热流密度是常数,可 由傅里叶定律分离变量并按相应的边界条件积分得到
传热学第二章
刘彦丰华北电力大学工程应用的两个基本目的:•能准确地预测所研究系统中的温度分布;•能准确地计算所研究问题中传递的热流。
要解决的问题:温度分布如何描述和表示?温度分布和导热的热流存在什么关系?如何得到导热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刘彦丰华北电力大学本章内容简介2-1 导热基本定律2-2 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定解条件2-3 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其它变截面物体的导热(一维稳态导热)2-4 通过肋片的导热分析2-5 具有内热源的导热及多维导热回答问题1和2回答问题3具体的稳态导热问题刘彦丰传热学Heat Transfer 华北电力大学一、温度分布的描述和表示像重力场、速度场等一样,物体中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
1、温度分布的文字描述和数学表示,如:在直角坐标系中非稳态温度场),,,(τz y x f t =稳态温度场),,(z y x f t =一维温度场二维温度场三维温度场)(x f t =),(τx f t =),(y x f t =),,(τy x f t =),,(z y x f t =),,,(τz y x f t =2-1 导热基本定律刘彦丰传热学Heat Transfer华北电力大学2、温度分布的图示法传热学Heat Transfer 2、温度分布的图示法等温线传热学Heat Transfer二、导热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1822年,法国数学家傅里叶(Fourier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发现导热基本规律——傅里叶定律.法国数学家Fourier: 法国拿破仑时代的高级官员。
曾于1798-1801追随拿破仑去埃及。
后期致力于传热理论,1807年提交了234页的论文,但直到1822年才出版。
刘彦丰华北电力大学在导热现象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热量,正比于垂直于该截面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和截面面积,方向与温度梯度相反。
1、导热基本定律的文字表达:nntgradt q ∂∂−=−=λλ2、导热基本定律的数学表达:t+Δt tt-Δt刘彦丰华北电力大学3、意义已知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后,则由该定律求得各点的热流密度或热流量。
3-传热学-第2章_3月9日
§2-2 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定解条件(续)
c 内热源的生成热 d 热力学能的增量
E g = Φ d V = Φ d xd yd z
∂t E st = ΔΦ = ρc dxdydz ∂τ
?
把Ein、Eout、Eg、Est 带入前面的能量守恒定律得:
∂t ∂t ∂ ∂t ∂ ∂t ∂ ρc (λ ) + (λ ) + (λ ) + Φ = ∂τ ∂x ∂x ∂y ∂y ∂z ∂z
λ a= — 热扩散率(导温系数) [m 2 s] ρc
(2) 无内热源、常物性: (3) 稳态、常物性:
∂t = a∇ 2t ∂τ
=0
物理 意义 ?
λ ∇ 2t + Φ = 0
(4) 稳态、常物性、无内热源:∇ 2t
友情提示:非直角坐标系下的导热微分方程式自己看
In-Class Problems
1 几个基本概念: 温度场、等温面、等温线、温度梯度、热流密度矢量
(1) 温度场: t = f ( x, y, z ,τ ) 三维非稳态温度场: t = f ( x, y, z ,τ )
三维稳态温度场:
二维稳态温度场: 一维稳态温度场:
t = f ( x, y , z ) t = f ( x, y ) t = f (x)
§2-1 导热基本定律(续)
(2) 等温面 (3) 等温线 (4) 等温面和等温线的特点
图2-1 温度场的图示
2 导热基本定律——Fourier Law
对于一维情况, Φ = −λA
dt dx
对于三维直角坐标系情况,有
q x = −λ ∂t ∂x
q y = −λ ∂t ∂y
q z = −λ ∂t ∂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z
)
+
qv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若物性参数 λ、c 和 ρ 均为常数:
∂t ∂τ
=
a(
∂2t ∂x2
+ ∂2t ∂y2
+
∂2t ∂z2
)
+
qv ; ρc
or
∂t = a∇2t + qv
∂τ
ρc
a = λ — 热扩散率(导温系数) [m2 s] ρc (Thermal diffusivity)
dxdydz ⋅ dτ
[J]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导入与导出净热量]:
[1] = [dQ x − dQ x+ dx ] + [dQ y − dQ y + dy ] + [dQ z − dQ z + dz ]
[1] = − ( ∂ q x + ∂ q y + ∂ q z ) d x d y d z d τ
qw
=
−
λ
(
∂t ∂n
)n
−
(
∂t ∂n
)
n
=
qw λ
第二类边界条件相当于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 法向的温度梯度值
稳态导热: qw = const (恒热流边界条件)
非稳态导热: q w = f (τ )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特例:绝热边界面: 绝热边界条件
qw
=
−λ
⎛ ⎜⎝
∂t ∂n
⎞ ⎟⎠w
=
对特定的导热过程:需要得到满足该过程的补充 说明条件的唯一解
单值性条件:确定唯一解的附加补充说明条件
完整数学描述:导热微分方程 + 单值性条件 单值性条件包括四项:几何、物理、时间、边界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1、几何条件 说明导热体的几何形状和大小。 如:平壁或圆筒壁;厚度、直径等。
2、物理条件
说明导热体的物理特征。
(λr
∂t ∂r
)
+
1 r2
∂ ∂φ
(λ
∂t ∂φ
)
+
∂ ∂z
(λ
∂t ∂z
)
+
qv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球坐标系 (r, θ,Φ)
qr
=
−λ
∂t ∂r
qθ
=
−λ
1 r
∂t ∂θ
qφ
=
−λ
1 r sin θ
∂t ∂φ
x = r sinθ ⋅cosφ; y = r sinθ ⋅sinφ; z = r cos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x ∂y ∂z
傅里叶定律:
qx
=
−λ
∂t ∂x
;
qy
=
−λ
∂t ∂y
;
qz
=
−λ
∂t ∂z
[1]
=
⎡ ⎢⎣
∂ ∂x
(λ
∂t ∂x
)
+
∂ ∂y
(λ
∂t ∂y
)
+
∂ ∂z
(λ
∂t ∂z
) ⎤⎥⎦
dxdydzdτ
[J]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2、微元体中内热源的发热量 dτ 时间内微元体中内热源的发热量:
= -λgrad t
[ W m2]
q 导热系数(λ)
gradt
温度场 t = f ( x , y , z , τ )
确定导热体内的温度分布是导热理论的首要任务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
Q = ΔU +W W = 0, ∴ Q = ΔU dτ 时间内微元体中:
[导入与导出净热量] + [内热源发热量] = [热力学能的增加]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4、边界条件(Boundary conditions) 说明导热体边界上过程进行的特点,反映过程与周
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条件,边界条件一般可分为三类:
(1)第一类边界条件
已知任一瞬间导热体边界上温度值: t s = t w
s—边界面;
tw =f (x,y,z)—边界面上的温度
tw1
极短时间(如10)产生极大的热流密度的热量传 递现象, 如激光加工过程。
极低温度(接近于0 K)时的导热问题。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 导热微分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傅里叶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
它描写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关系; 它没有涉及具体、特定的导热过程。通用表达式。
如:物性参数 λ、c 和 ρ 的数值,是否随温度变化; 有无内热源、大小和分布;是否各向同性。
3、时间条件 说明在时间上导热过程进行的特点。
稳态导热过程不需要时间条件 — 与时间无关。
对非稳态导热过程应给出过程开始时刻导热体内的
温度分布。
t τ =0 = f (r )
时间条件又称为初始条件(Initial conditions)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材料成型教研室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¾第一节 导热基本定律 ¾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¾第三节 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
和其它变截面物体的导热 ¾第四节 通过肋片的导热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一、导热微分方程式
理论基础:傅里叶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
a木材 =1.5×10−7 m2 s,a铝 = 9.45×10−5 m2 s a木材 a铝 ≈ 1 600
a反应导热过程动态特性,研究非稳态导热重要物理量
1.导热微分方程的简化形式
(1)若物性参数为常数且无内热源:
∂t ∂τ
=
a(
∂2t ∂x2
+ ∂2t ∂y 2
+
∂2t ∂z 2
);
or
∂t = a∇2t ∂τ
∇2— 拉普拉斯算子
热扩散率a反映了导热过程中材料的导热能力 (λ)与沿途物质储热能力(ρc)之间的关系。
a值大,即λ值大或ρc值小,说明物体的某一部分 一旦获得热量,该热量能在整个物体中很快扩散。
热扩散率表征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物体内各 部分温度趋向于均匀一致的能力。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在同样加热条件下,物体的热扩散率越大,物 体内部各处的温度差别越小。
假设:(1) 所研究的物体是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
(2) 热导率、比热容和密度均为已知
(3) 物体内具有内热源;强度 qv [W/m3];
内热源均匀分布;qv 表示单位体积的导热体
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 化学反应
qV = ρ A Q0e − E RT
发射药熔
化过程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傅里叶定律:
r q
dQx
−
d Q x + dx
=
−
∂qx ∂x
dxdydz ⋅ dτ
[J]
1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dτ 时间内、沿y轴方向导入与导出微元体净热量:
dQy
−
dQ y + dy
=
−
∂q y ∂y
dxdydz ⋅ dτ
[J]
dτ 时间内、沿z轴方向导入与导出微元体净热量:
dQz
−
dQz+dz
=
−
∂qz ∂z
1、导入与导出微元体的净热量
dτ 时间内、沿x轴方向、经x表面导入的热量:
dQx = qx ⋅ dydz ⋅ dτ
[J]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dτ 时间内,沿x轴方向、经x+dx表面导出的热量:
dQ x+dx = qx+dx ⋅ dydz ⋅ dτ [J]
q x+dx
=
qx
+
∂qx ∂x
dx
dτ 时间内、沿x轴方向导入与导出微元体净热量:
稳态导热:tw = const (恒壁温边界条件) 非稳态导热: tw = f (τ)
tw2
例:
x = 0, t = tw1 x = δ , t = tw2
oδ
x
3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2)第二类边界条件
已知物体边界上热流密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q s = qw = f (r,τ )
qw
根据傅里叶定律:
已知导热物体的部分温度分布,求若干未知的单值 性条件。
4
q
=
−λgradt
=
−λ∇t
=
−λ
⎜⎝⎛i
∂t ∂r
+
j
1 r
∂t ∂θ
+
k
1 r sinθ
∂t ∂φ
⎞ ⎟⎠
ρc ∂t ∂τ
=
1 r2
∂ ∂r
(λr2
∂t ∂r
)
+
r2
1 sinθ
∂ ∂θ
(λsinθ
∂t )+ ∂θ
r2
1 sin2θ
∂ ∂φ
(λ
∂t ) ∂φ
+qv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2.导热微分方程式的不适应范围: 非傅里叶导热过程
2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圆柱坐标系
(r,Φ,z)
qr
=
−λ
∂t ∂r
qφ
=
−λ
1 r
∂t ∂φ
qz
=
−λ
∂t ∂z
x = r cosφ; y = r sinφ; z = z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