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勤工助学在校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上,人们对勤工助学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困难、提高自食其力能力的层面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勤工助学已经逐渐成长为一种育人机制,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探索自我价值,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并锻炼自己的工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贫困问题,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进行探析。
高校勤工助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报酬,这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更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自食其力的快乐。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后,会形成一种对自己的肯定和自信心,这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勤工助学,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培养良好的经济观念和自律能力,这些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勤工助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工作,学习不同的工作技能,并且通过工作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提高就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获得社会经验,了解社会需求,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勤工助学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更好的方向。
高校勤工助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尤其是在校内各种组织和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和项目。
这种经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更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勤工助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广泛、更深厚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通过勤工助学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使自己更好地完成学业。
勤工助学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支持,更是对学生进行育人的一种途径。
随着勤工助学的普及和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就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高校勤工助学在育人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时间和精力被过度消耗。
由于学生需要在兼职工作和学习之间平衡时间,导致他们无法充分投入学习和课外活动,甚至出现疲劳和焦虑情绪。
二是勤工助学工作类型单一。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集中在图书馆、宿舍楼、食堂等地方,工作内容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
三是缺乏育人指导。
许多勤工助学岗位只重视学生的工作能力,忽略了在工作中对学生的育人引导,导致学生在工作中难以获得成长和提升。
应对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问题,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提高勤工助学的工作质量,完善学生工作环境,充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对工作的抵触情绪,让勤工助学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
明确勤工助学的育人目标,将勤工助学纳入学校的学生发展规划,将勤工助学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勤工助学—育人”的有效模式。
重视对学生的育人指导,加强勤工助学的育人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勤工助学”不仅是一种经济援助,更是一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的勤工助学教育管理机制,形成校园各类勤工助学岗位的招聘评价制度,注重对学生勤工助学过程的指导、评价和考核,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培养机会,使学生在勤工助学中能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收获。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解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学校在开展勤工助学项目时,应当充分思考和设计如何更好地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鼓励学生参与到勤工助学中来,营造鼓励支持学生勤工助学的氛围。
企业及用人单位也应当加大对学生的育人指导,注意对学生的培养和引导,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学生正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费的增加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继续完成学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勤工助学资助项目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勤工助学资助在育人中的作用。
一、高校勤工助学资助的形式高校勤工助学资助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政府助学贷款等。
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是一些学生在校内完成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比如图书馆助理、实验室助理、校园清洁等,这些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勤工助学资助不仅仅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系列素质。
勤工助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这需要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需要学会与同事协作,这些都是他们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勤工助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按时按质地完成工作任务,这需要他们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勤工助学还需要学生与同事配合工作,这需要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这些都是他们未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勤工助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他们动脑筋解决;勤工助学也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勤工助学资助不仅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高校勤工助学资助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在育人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高校能够重视勤工助学项目,为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高校勤工助学是指通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勤工助学活动,为其提供一定的物质补助,并通过实践锻炼、情感交流等形式,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增强社会责任感、拓宽社会视野和提升综合素质的一种工作制度。
在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也有着育人的重要功能。
首先,勤工助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获得了实际的报酬,体验到了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财物的感受。
这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劳动的认同感和尊重感,还能使学生培养一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意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竞争。
其次,勤工助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勤工助学不仅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补贴,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对所学专业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再者,勤工助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团队中与他人进行协作和沟通。
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道理。
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获得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的锻炼,让学生更好地成为人格完善、具备团队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勤工助学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社会视野和人际交往能力。
勤工助学是学生与社会接触的重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活动接触不同的人群,了解不同的职业生涯,拓展自己的社会视野。
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与雇主、同学等进行长期的工作接触,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勤工助学不仅是一种补贴形式,更是一种育人机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拓宽社会视野和人际交往能力,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
高校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通过自主就业参加校内或社会性工作,获得劳动锻炼、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经济收入,达到既帮助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又促进品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它不仅有利于解决部分学生经济负担,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能力,有益于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个别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例如,学生通过做兼职、打工等方法在工作中可能会受到身体伤害,可能会对个人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并增加后期的心理压力。
同时,在工作中可能会因为受人摆布、压力过大等原因产生忌妒、心理不平衡,对个人情绪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健康发展。
其次,勤工助学不应该超出学生经济困难的范围。
因为,部分学校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不愿意做的工作,工作时间过长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特别是对于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勤工助学对其挤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造成深刻影响,使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智慧,对后期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最后,勤工助学还应该存在一些系统性的保障措施。
如: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导师或工作人员,负责学生工作的安排和指导;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表,避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干扰;学校也要制定有关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以便加强对勤工助学管理的统一监督和管理。
综上所述,高校勤工助学是有必要的,但是其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管理,规范工作,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调节机制,在不损害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使之真正发挥好育人功能。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高校勤工助学是一种为学生提供临时就业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的一种方式。
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一方面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劳动精神和自理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高校勤工助学的资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学生因为家庭经济问题无法负担学费和生活费,而高校勤工助学提供了一种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途径。
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这不仅使得学生能够继续接受教育,也增强了他们对教育的价值理解和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责任感。
除了经济资助的作用,高校勤工助学还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勤工助学给予学生一个机会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运作规律和劳动的价值。
通过实际工作,学生可以学习到劳动的意义和训练自己的劳动精神。
勤工助学也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工作中,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与他人合作,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学业和工作之间的平衡。
这些经历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
高校勤工助学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勤工助学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运作和实践操作。
通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种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勤工助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方面,由于高校勤工助学工资普遍较低,无法完全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
勤工助学要求学生在工作和学业之间做出平衡,可能会导致学业和学习的疏忽,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
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合理安排勤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和工资,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平衡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高校勤工助学既是一种经济资助的方式,也是一种教育育人的机会。
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解决经济问题,同时培养劳动精神,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在我国的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高等教育的费用也随之不断增加,成为了许多家庭的重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开展了勤工助学的活动,通过这一方式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能力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一、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高等教育的费用一直是家庭的重要开支,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由于这个原因,许多高校开展了勤工助学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在校内或者校外的工作来获得一定的收入,从而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可以更加专心地学习,不必为经济问题而分心,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勤工助学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学到实际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这些对于他们日后的就业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勤工助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许多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学生们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而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提前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勤工助学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学生在校内或者校外的工作都可以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问题,这对于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将来的就业和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高校勤工助学是指学生通过参加校内或校外的勤工助学活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并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勤工助学活动既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本文将从减轻经济压力、提升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提高综合素质和自身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问题探析。
高校勤工助学通过为学生提供经济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有助于解决学生因经济原因而造成的学业压力。
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无法为子女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并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高校勤工助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勤工助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了解工作规则和职业要求,提前适应职场的挑战和压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学生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履历,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勤工助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与他人合作。
高校勤工助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发展。
勤工助学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勤工助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思路和就业选择,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勤工助学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高校勤工助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高校勤工助学的发展历程、育人功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可为相关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实施勤工助学政策,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就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深入探讨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使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勤工助学,学生不仅可以减轻经济压力,更能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就业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高校勤工助学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认清勤工助学政策和措施的有效性,为高校提供改进方向和建议。
了解不同因素对勤工助学的影响程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勤工助学的质量和效益。
对高校勤工助学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规划和利用资源,提升勤工助学的长远影响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变革,勤工助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2. 正文2.1 高校勤工助学的定义高校勤工助学是指高校将一部分学生分配到学校内或外的单位工作,获得一定报酬,以减轻家庭负担和提高生活水平。
高校勤工助学的本质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收入,解决学习和生活费用。
高校勤工助学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立能力。
高校勤工助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勤工助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为了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经验,高校普遍设立了勤工助学制度。
这一制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经济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在校外实践经验的机会。
高校勤工助学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勤工助学制度的育人功能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高校勤工助学制度在满足学生经济需求的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在校外工作,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勤工助学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职场的运作机制。
勤工助学制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经济问题,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高校勤工助学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些学校中,勤工助学的工作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动力。
学生可能会觉得工作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工作效率。
一些学校在勤工助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一些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了各种问题,但却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一些学校的勤工助学制度在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的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兼顾工作和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勤工助学制度,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学校需要丰富勤工助学的工作内容,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工作岗位,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选择合适的工作。
学校需要加强对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在工作中的权益。
学校还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兼顾工作和学业,避免出现过度失衡的情况。
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培训和辅导,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提升工作能力。
学校还可以为勤工助学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摘要】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是一种帮助学生通过工作来筹措学费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制度,在我国高校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
本文从历史沿革、现状分析、育人功能探讨、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案例的分析,结论认为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未来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通过对此制度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未来的高校教育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实践案例、未来发展、重要性、启示、价值。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通过勤工助学,学生不仅可以减轻自身经济压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旨在对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进行探讨和分析,为高校勤工助学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和推动。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并通过历史沿革、现状分析、案例研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深入挖掘高校勤工助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进行评估和分析,旨在进一步明晰高校勤工助学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实践教育方案。
本文也旨在探讨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高校提供参考建议,促进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有效支持。
2. 正文2.1 高校勤工助学的历史沿革高校勤工助学的历史沿革始于上个世纪初期的中国,当时全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战争的时期,许多家庭生活困难,无法供养子女读书。
资助育人视角下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实现的思考
近年来,勤工助学不断发展,推动了高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发展,也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1]。
“勤工助学作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对于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勤工助学活动在缓解受助学生的经济压力的同时,又发挥着资助育人作用。
勤工助学活动一般遵循“立足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特色”的原则,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开展活动。
勤工助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应该引导受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通过勤工助学活动,使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高校勤工助学的资助育人功能(一)引导受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一些受助同学比较自卑,在平时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难时,会受负面情绪影响,不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解决问题。
过去学校的资助大多是国家助学金等直接减免,这种形式单一的学生资助容易让受助学生产生依赖感,生活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勤工助学制度减少生活的压力。
学校可通过勤工助学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精神,满足受助学生的自尊心。
与传统的直接资助的方式相比,勤工助学使学生有更强的自立能力,也能引导学生思想意识,使其在面对困难时更加从容自信。
(二)增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如果学生缺乏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在参与勤工助学时就会遇到困难,比较难以依靠团队来提高自己资助育人视角下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实现的思考蒋芬芬(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江苏无锡214153)摘要: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财〔2018〕12号)文件精神对新时代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勤工助学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有力保障,更是三全育人的有效平台,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帮扶、道德浸润融入勤工助学活动的全过程,改变传统“等、靠、给”的学生资助模式,着力培养受助学生的励志成长、自力更生、感恩回馈等精神品质。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一、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勤工助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理能力,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学生需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工作纪律,熟悉岗位操作规程,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和自管理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时间,做到工作与学习相互协调。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逐步培养起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我管理的习惯,提升自己的自理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勤工助学是学生在校园内外参与劳动和实践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工作,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各种岗位和职业,培养实践能力。
在工作中,学生需要熟悉相关工作流程和要求,掌握相关技能和经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中的锻炼,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且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勤工助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
在工作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协作,同时也需要面对各种客户和同事,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应对,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服务意识。
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可以逐步培养起服务他人的意识和习惯,懂得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和协调,做到服务至上,顾客至上。
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勤工助学过程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在不断的实践之中,学生需要不断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选择。
通过工作实践,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懂得尊重他人和珍惜劳动成果,形成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可以从工作中获得一定的物质回报,培养出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做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五、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勤工助学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和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抗压能力。
在工作中,学生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者弯腰工作,需要适应各种环境和气候,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高校教育肩负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和挑战。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更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与挑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1. 资助制度的完善在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完善资助制度,确保每一个有需要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资助。
在制度完善方面,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包括贷款资助、奖学金评选、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保障资助工作的全面覆盖和有效运行。
2. 资助工作的宣传和倡导资助工作的宣传与倡导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资助政策与形式,有助于他们主动参与资助劳动,争取更多的资助机会。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宣传栏和媒体推广等形式,让资助政策深入人心,让每一位有需要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3. 资助工作的个性化二、思考1.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资金来源的不足,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导致学校的资金来源减少,这对资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其次是社会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认可度不高,导致资助工作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再次是高校自身对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资助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
最后是学生加入就业行列的压力增大,使得资助工作的申请人数不断增加,形势异常严峻。
2. 解决思路针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寻找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措施。
高校需要不断开拓资金来源,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助申请。
需要加强资助工作的宣传和倡导力度,提升社会对资助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度。
高校需要加大对资助育人工作的投入与关注,确保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需要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减少对资助的依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不少的挑战,但也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可能。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勤工助学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今,勤工助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随着勤工助学的不断普及,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就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进行探讨,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高校勤工助学在育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增加社会经验。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勤工助学,学生们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加了实践经验,这对中国高校培养各类人才意义重大。
而且,通过勤工助学,学生们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从种种方面来看,高校勤工助学的确对学生的育人有很大的裨益。
与此高校勤工助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勤工助学的收益是否真正落到了学生的手中,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呢?现实中,有一些勤工助学的收入并不高,甚至不足以支付学费和生活开销。
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学业进度滞后,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勤工助学的工作性质和所学专业是否相符。
在一些学校中,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是收银员、送餐员等与所学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这样往往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校在管理勤工助学工作中,是否能够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防范勤工助学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效果。
针对高校勤工助学的种种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学校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不仅仅能够帮助他们减轻经济压力,更应该是与所学专业相符的、有益于提高专业技能的工作。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在勤工助学中不受任何侵害和欺凌。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好的人才。
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勤工助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经济需要,更重要的是具有积极的育人功能。
一、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高校勤工助学是一种良好的实践锻炼机会,能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通过勤工助学,需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并与他人协同工作。
这种实践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我管理意识,锻炼自我控制能力,培养自我约束意识和行为准则,最终形成高度自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增强学生的自立能力高校勤工助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自立能力,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具备自己独立生活和独立承担任务的能力。
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是让学生挣取生活费的机会,更是让学生通过切实的自食其力,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自主性,提高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了生存能力和自助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勤工助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经验。
此外,学生在勤工助学中还能够学习到实际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科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勤工助学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了工作的辛苦和累觉,也更能够理解社会中的繁琐和艰辛。
学生在工作中能够体会到赚钱的不易,更能够认识到每一份东西的价值。
逐渐形成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总之,高校勤工助学既满足了学生的经济需求,更在育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此外,还能够增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社会经验的丰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高校勤工助学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其学习和生活上的经济难题。
此外,高校勤工助学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获得工作经验和培养职业素养的机会,这一点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有帮助。
高校勤工助学虽然起到了很大的经济援助作用,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也受到了很多问题的困扰。
首先,高校勤工助学在实践中存在较多的助学不助人现象。
很多学校勤工助学实际上只注重学生兼职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育人作用,这不仅会使学生忽视工作本身带来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其次,高校勤工助学项目设计不合理,也影响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
一些项目的工作岗位并没有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者工作质量要求不高,也缺乏挑战和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话,学生们不能够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也痛失了锻炼和培养自己技能的机会。
此外,在部分勤工助学过程中,学生福利待遇受到了忽略。
虽然勤工助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学生在过程中所占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少,因此,不应该因为其身份而降低学生的工资水平、工作安全和福利待遇。
这样的话,学生也会对勤工助学失去积极性,而劳动生产率也会降低。
总之,在适当的时候,高校勤工助学部分地发挥了育人功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勤工助学的指导,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分配时间和规划能力,让学生把勤工助学看作是一种自我锻炼和成长的机会,通过合理的用人制度、劳动力市场的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掘和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一、勤工助学的概念和实施形式勤工助学是指高校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改善生活而设立的一种工作学习形式。
勤工助学不仅是一种资助形式,更是一种育人方式,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机会,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在实施形式上,勤工助学可以分为校内勤工和校外勤工两种形式。
校内勤工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内的图书馆、食堂、宿舍管理等部门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以换取一定的工资或者学费减免。
校外勤工则是指学生到校外企事业单位从事一些实际的工作,获得一定的工资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育人功能的探析1.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参与勤工助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工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工作任务,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学生可以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勤工助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工作中,学生需要与同事合作、与上级沟通、面对顾客等,这些都是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
通过实际的工作实践,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应对压力,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参与勤工助学可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在工作中,学生需要按时按质地完成工作任务,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学生还需要与同事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4.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学生可以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是非常有利的。
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企业都更青睐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应聘者,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提前适应社会和职场环境,为自己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高校勤工助学是指通过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劳动,解决一部分生活费用,并借此获得一定的教育培养机会的方式。
勤工助学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探析高校勤工助学的问题,以期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方案。
高校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是岗位选择不合理。
目前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以办公室文员、图书馆管理员等为主,虽然这些岗位有一定的工时灵活性,但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兴趣培养等方面的要求较低。
这导致一些学生只是为了赚钱而去从事一些无意义的劳动,无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高校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是培养效果不够明显。
勤工助学是一种工作经验的积累方式,但是这种经验是否能够被学生所认识和应用,往往是一个问题。
一方面,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培训,他们可能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任务,而没有进行反思和总结;学校对于勤工助学的教育引导也比较薄弱,没有将勤工助学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高校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还包括管理不规范。
一方面,勤工助学岗位的分配不够公平,有的学生能够得到较好的岗位和待遇,而有的学生则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的工作;学校对于勤工助学的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导致一些学生对勤工助学缺乏认同感和积极参与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和完善的方案。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专业特长,设计多样化的勤工助学岗位,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勤工助学经验与课程学习相结合。
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工作坊,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校应加强对勤工助学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岗位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评价机制,对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奖励,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摘要:勤工助学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育人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通过分析现阶段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勤工助学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勤工助学育人体系,通过强化几个模块来促进育人体系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让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逐步成长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育人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简称新资助政策)。
新资助政策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然而就教育的本质而言,资助是手段和途径,育人才是本质的目的,如何利用作为资助资源,使学生在物质上得到帮助的同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理想,自强不息,以切实达到育人的目的,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勤工助学的内涵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勤工助学工作通过将知识与实践相互作用的科学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锤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技能,达到资助育人的最终目的。
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勤工助学作为一种成才方式,与学校的育人工作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
受诸多主客观条件限制,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现阶段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有50%左右的同学认为勤工助学会是困难生组织,只是单纯以获取经济收入为目的,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放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中去锻炼自己。
而有些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动机不纯。
过分看重勤工助学的岗位薪酬,在会内工作一切以酬劳作为前提而不愿意投身到勤工助学本身的发展和建设中。
与此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对于勤工助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没有给予重视和肯定,没有认识到可以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坚强意志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得到提升和锻炼,他们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也没能得到加强,间接放弃了这一片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沃土。
制度是为了维护社团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定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
制度以其指导性、约束性;鞭策性、激励性;规范性、程序性作为能够维持社团紧密型,团结性和方向性的重要保证,是保障勤工助学会能够朝着其内涵所规定的目标不断前进的重要环节。
但根据各个高校的调研结果来看,勤工助学会的规章制度多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规范上,不能够与时俱进加入新的指向性章节,给勤工助学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岗位是将勤工助学思想直接付诸于现实中的重要因素,是勤工助学会实现育人功能的直接手段。
新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勤工助学的工作重心应该由单一的学生以劳换酬模式向育人功能转变。
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勤工助学的功能依旧没有转变,相应的岗位设置没有与育人功能所需求相结合,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劳务工作上,把学生当作了廉价劳动力。
而单纯的劳务工作很难与学习、能力培养和成才需求相结合。
勤工助学会作为一个社团,其具有社团的普遍性质,就是通过针对性的组织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勤工助学会的活动以临时组织或者是学生爱好为主,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
不能以育人为目的进行有效设计和策划。
这就使得勤工助学会的工作丧失了一个重要的育人平台。
三、以育人作为目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构建根据当前资助体系下对于勤工助学会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研究勤工助学工作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间存在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育人功能为目标,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导,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协助学生成立勤工助学会,设立学生自我管理岗位协助指导老师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参与各用人部门勤工助学人员的宏观管理,并在勤工助学会的平台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勤工助学会根据学生自身需要将意见反馈给资助中心,资助中心负责协调用工单位设立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所帮助的多元化岗位,通过岗位的合理设置反作用于学生,学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将信息反馈给资助中心,以便其做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这样的信息双向流动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良性的、健康的循环体系。
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围绕这个体系的构建思想,通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完成勤工助学工作育人体系的顺利循环和健康发展。
该育人体系的主体是学生。
学校应积极宣传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勤工助学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使学生转变观念。
做好会内学生的教育工作,大力宣扬“养勤工之志,育俭学之能”的观念,把自立、自强的意识与当代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
与此同时要深挖勤工助学会工作的内涵并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向广大师生进行宣传,使得勤工助学的目的和意义为人所知,为人所理解,为人所支持。
在校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倡导所有用工部门重视勤工助学工作,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勤工助学会,在勤工助学会的工作中学会克服各种困难,勇敢地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
为勤工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育人体系的良性循环构建良好的外围环境。
为了保证育人的内核,应该由校级领导牵头成立勤工助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校内各个部门协助开展勤工助学工作。
负责制定勤工助学工作发展方略,在此方略中以育人为目的细化勤工助学工作开展的思路。
在方略的指导下制定一系列可行性方案,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外围环境。
在此基础上由负责勤工助学工作的资助中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方案。
这样一来就能够从上而下的规范、协调系统内各个模块的联系,完成相互支撑。
高校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应着力推进多元发展模式,顺应人才培养要求,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注重励志助学成才,实现勤工助学效益最大化。
这是勤工助学育人系统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平台。
1.岗位设置基地化,层次化,专业化高校应该将勤工助学工作提升到育人的高度,纳入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
全校各部门应该为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达到岗位设置多样化、丰富化、常态化。
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按照服务层次、岗位内容、工作时间、技术要求等进行分类,明确岗位职责和奖惩考核办法,确定薪酬标准,并定期、定点向学生公布相关信息。
将校内的勤工助学任务项目化,由学生具体来接手参与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管理。
在学生参与项目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协调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问题,以创新勤工助学的运作管理模式,提升校内市场的开发能力。
通过科学管理和运营,不断营造和培养科学的工作环境,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勤工助学工作的正规化,专业化。
借助学校就业部门的力量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联合就业单位成立勤工助学就业基地,将已经接触到专业知识的学生送到就业基地进行实习,并选派专业老师前往进行指导,使学生将专业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锻炼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
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同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达到锤炼意志,锻炼技能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2.岗位设置与实践锻炼和社会观察相结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勤工助学从“劳务型”到“智力型”的功能转化,起到巩固专业知识、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技能的作用。
高校应主动适应勤工助学新的发展形势,丰富其内涵、拓展其载体,对内强化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功能,如选配学生科研助理、教学助理和管理助理,参与学校事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外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结合市场需求,主动为企事业单位、社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研开发、市场调查、园林设计等服务,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观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勤工助学是一项扶贫助志的工作,既要帮助贫困生养成自力更生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又要引导贫困生励志成才、自强自立,更要发扬勤工助学精神,培育勤工助学文化。
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是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具体体现,是创新创业、积极向上的现实表现。
高校应将勤工助学活动的特点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
着力挖掘和培育特色鲜明的校园勤工助学文化。
教育引导学生发扬勤工助学精神。
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营造良好的勤工助学育人范围。
引导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把勤工助学作为解决学生生活困难问题、成长成才途径、意志品质锤炼和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载体。
使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成为一精神状态、价值导向、示范带动和一种社会氛围,不断推进高校勤工助学由他助向自助、助人的方向转变[3]。
四、结语勤工助学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育人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勤工助学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勤工助学育人体系,通过强化几个模块来促进育人体系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让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逐步成长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1]余家友.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S1).[2]李融.论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朱晓东,黄霞.勤工助学: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J].江西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