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大一下作品分析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大一下作品分析题目
A简析赵伯韬的典型意义。
答:在《子夜》五彩缤纷的人物画廊里,仅次于吴荪甫的还有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
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在华的银团垄断组织的代理人,是美帝国主义的掮客。
帝国主义妄图通过他实现金融资本支配工业资本,打击和扼杀民族工业的发展,最后达到破坏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各家殖民地化的目的。
赵伯韬这只民族工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他一开始就选中了经济实力雄厚的吴荪甫作为猎物。
他决心以他的金融资本“一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施展奸险狡诈的伎俩,千方百计地勾引吴荪甫陷入他“多头”的圈套里,进而明里让步,暗里捣鬼,并施展政治权术,买通西北军佯退30里,使他在公债市场占有绝对优势,最后在公债市场打败对手。
赵伯韬的这些活动,大都是通过吴荪甫一次次的败北反衬出来的。
吴荪甫所以失去了益中公司几十万资本,甚至连他的公馆都押进去,也是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魔力。
这些都是从侧面表现了赵伯韬的实力和好艘段。
赵伯韬这个形象基本是成功的。
但由于作者较多地描写了他奸险狡诈、精神堕落的一面,对他在帝国主义面前的奴才本性揭示的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个反面形象的思想深度。
B《子夜》在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子夜》的结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子夜》的艺术结构是宏伟的。
它通过吴荪甫把互相关联的“三条火线”联合在一起。
既(1)公债市场上的斗争;(2)以裕华丝厂为中心的上海纺织工人的罢工斗争;(3)以双桥镇为代表的农民反抗封建恶霸地主的斗争。
这三条火线的焦点都集中在《子夜》的主人公吴荪甫身上。
把30年代初期从农村到城市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与斗争和谐地组织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极为广阔的生活图景。
②《子夜》的艺术结构是严谨的。
它以吴荪甫和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把众多的任务,纷繁的线索,广阔的场景,集中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而且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波澜起伏,缜密自然;
③《子夜》的开头与结尾是作了精心设计的。
一、二两章借吴老太爷来到上海及其暴死、发丧,引出众多的人物与线索,以后的十七章各条线索交错发展。
结尾处虚写工农红军的日益壮大,同吴荪甫的失败相对照,预示出中国的前途与希望所在。
C简析《子夜》的思想主题。
答:《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似的现实主义力作。
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
它通过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性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地化。
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工商业空前危机的社会大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历史命运。
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回击了托派鼓吹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D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答:《子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典型化,描写手法的多样化,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结构的宏大严谨几个方面。
①人物形象的典型化。
小说中的任务都是按各自阶级(典型的共性)的个人性格,以其特有的方式活动着。
吴荪甫的奋斗、挣扎、失败;冯云卿的投机、取巧、破产;赵伯韬的勾引、预谋、取胜等。
不论是失败、破产还是取胜,既是他们个人的,也是他们阶级的必然命运。
因此这些任务都是典型的。
对其他人物的塑造也是如此,就连吴老太爷进城“风化”也带有很大的典型性;他象征着旧中国封建的“古老的僵尸:,在新时代的暴风骤雨中风化了。
②描写手法的多样性。
对于典型任务的刻画,小说主要是采用心理棉写手法。
作者善于捕捉人物一刹那的内心活动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常常达到细致入微、生动可感的境地。
同时,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还
巧妙的运用了典型细节,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③语言的丰富多彩。
小说针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精神状态以及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分别采用不同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④结构的宏大严谨。
子夜展示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画面,其中的三条线索是描写的中心,这三条线索由于其联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显得宏大,但同时又系于吴荪甫一人之身,多方面展开,因而又显得严谨。
E简析《家》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答:巴金的小说《家》以加作为封建专制王国的缩影,无情地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腐朽,表现了封建大家庭中道德沦丧、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奢侈堕落等丑陋现象,有力地控诉了封建专制制度对年轻人的压制和摧残,同时热情地描写了封建家庭中年轻一代的觉醒和反抗,歌颂了他们向封建家庭及封建制度做斗争的叛逆精神。
作品通过上述描写,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家》在艺术结构上成功地用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通过解析家庭进而剖析社会,以小见大,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意蕴。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椅披封建家庭中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觉慧、觉新、瑞珏、鸣凤、高老太爷等,都是典型环境里的典型形象。
作品的语言朴素畅达而又充满热情,具有很强的心里穿透力和审美感染力。
F比较分析觉新、觉慧形象的性格和命运异同。
答:巴金小说《家》中,成功地展示了封建大家庭中年轻一代不同的人生道路,刻画了觉慧、觉民、觉新三弟兄特别是觉慧与觉新的不相雷同的性格,展现了他们的不同命运。
觉慧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的叛逆性格主要是在家庭内部通风件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
在认识上,他是高家所有人当中最清腥的一个,他第一个看出了封建家庭必然崩溃的趋势,并渴望它尽早瓦解。
于是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总是站在最前列。
他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饿“抵抗主义”,而信奉“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的人生哲学,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鼓励自己和同伴。
尤其可贵的是他敢于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分开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神趋鬼的行为,他劝说觉新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争……
觉慧的反抗是勇敢的,却又是幼稚的。
觉慧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
作家既写了觉慧性格中大胆叛逆的一面,同时也写出了他“幼稚”。
觉慧的幼稚,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他所反抗的敌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过高的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高老太爷死前,为了缓和一下祖孙的矛盾,做了一个姿态,说冯家亲事不提了,觉慧就以为二哥的逃婚胜利了。
于是,他带着似乎打败了千军万马的胜利豪情而归家了。
觉慧的思想性格,不仅明显的带有他出身阶级的局限性,同时也带有五四时期一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的弱点。
但是,觉慧性格的主防哪个面,仍然是大胆的叛逆精神。
他仍不失为20年代初期中国激进青年的典型。
觉新是小说中性格内涵最丰富的一个。
这是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备受精神折磨的病态灵魂,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怯懦和忍让的人。
他是旧制度下就家庭中培养成长的青年,但同时看过一些新书报,受到五四新思想的熏陶,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骄阳则又使他逆来顺受,一味奉行“作揖哲学”,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角色,他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觉新在一系列迫害面前屡屡退却妥协,其根源就在于封建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他是一个悲剧任务,从他身上,作者控诉了残酷、无情、腐朽的封建社会和家庭。
来源:
G比较分析小说《寒夜》中,汪文宣与曾树生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共同的悲剧命运。
答:在巴金的小说《寒夜》中,主人公汪文宣与曾树生都是大学毕业生,由恋爱而结合,本来可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在事业上携手兴办教育,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但战乱的年代摧毁了他们作为普通知识分子的合理的愿望,他们或逆来顺受或与命运不懈抗争,但最终都未能逃出悲剧性的结局。
丈夫汪文宣是一个重视、本分、为人忠厚的知识分子,他毕业于大学教育系。
在生活与事业上他没有
过高的要求,只想与妻子合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使自己学来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在生活上,他希望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过上俭朴有自得其乐的生活。
这样一个平凡、质朴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只能是一种奢望。
办不成教育,他被迫在一个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里担任一个小职员,拿着微薄的薪金。
他是一贯性格怯懦的人,在公司里,整日战战兢兢、担惊受怕地过日子,生怕伤害他人。
唯其软弱可欺,偏偏遭到上司和同事们的白眼和冷落,连一贯给他送稿件的工友欺负他,他都不敢对自己进行保护,这是软弱到了极点。
在家庭生活中,他更为处理不好妻子与母亲的关系,被搅的头晕脑胀。
汪文宣从小是独子,父亲去世的早,母亲把他一手带大,他深知母亲的勤苦,从不愿违背母亲的心愿,做使他伤心的事;同时他与妻子曾树生有着深厚、浓烈的感情。
两个女人同样爱着汪文宣,但母亲与妻子之间却得不到应有的沟通与理解,经常为了他而吵架。
汪文宣面对着两个女人,不忍心伤害她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只能以对自己的责备和委屈换取她们的同情和家庭暂时的安稳。
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痛苦万分,染上了肺病,在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悲惨地死去。
汪文宣的悲剧命运,他坎坷、凄凉的人生经历,是许多像他一样正直的就社会知识分子无法逃避的必然结局。
妻子曾树生是一位温柔、美丽而不甘堕落的女性,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丈夫,挣钱供养这个破落不堪的家。
出于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到一家银行当“花瓶”,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样做,她完全是不得已,却遭到婆婆的物理斥责与侮辱。
在婆婆正日的威逼于责难下,她原本受伤的心灵更得不到慰藉与温暖。
面对陈经理的热烈追求与沉闷、压抑的家庭生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与陈经理一同飞往兰州。
在抗战胜利后,她马上回家看望,但盼到的却是丈夫已经去世,婆婆带着小宣已经搬走,她所牵挂的家也不再存在了。
汪文宣、曾树生都是旧社会中平凡的小人物,都具有一颗善良、质朴的心,他们身上有着自身的弱点,但他们家庭生活的不幸,主要是由于那个动荡的社会所造成的,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日本侵略者发动的罪恶滔天的侵华战争,国民党当局的反动统治,正是这些社会的原因激化了他们的家庭矛盾,导致了家庭的最终破裂。
H祥子的悲剧命运及其根源具有怎样的时代社会内涵?
答:祥子是老舍笔下的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形象,但他鲜明的性格和悲剧性的人生道路使之具有了高度的典型意义。
是当时的社会及其制度将祥子彻底毁灭了,祥子从一个淳朴善良的好人,最后堕落为一具五毒俱全的“行尸走肉”,这一悲剧从跟本上说就是社会性的。
祥子的命运的悲剧具体表现在他的人生理想与时代社会的根本冲突上。
什么是祥子的人生理想呢?说到底不过是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钱买辆属于自己的车,然后靠自己的力气吃饭,也就是说想靠个人的力量“独自混好”。
但时代社会偏偏不让祥子这个起码的的人生愿望得以实现,并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祥子的理想化为泡影。
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过程典型地表明了个人的人生理想与时代社会的水火不融,也说明了个人奋斗道路的行不通。
祥子的命运悲剧性是有着多重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是社会制度的罪恶,黑暗的社会像有无数只无形的手死死地拖住祥子,祥子命运中的许多不幸遭遇看起来是偶然发生的,但实际上都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使祥子原先美好纯真的心灵一点一点地被腐蚀了。
其次,是祥子作为小生产者也有着自身的思想局限,他不可能具有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的眼光,而只能在个人奋斗的路途上苦苦挣扎,最后成为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第三,虎妞对祥子身心的摧残,以及小福子等人的悲剧结局,也从不同侧面加剧了祥子的堕落,使他万念俱灰,彻底走向毁灭。
祥子的悲剧是时代社会的悲剧,也是个人奋斗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社会里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共同的悲剧的集中体现。
I虎妞形象的内涵是什么?
答、虎妞是《骆驼祥子》中一个重要的女性人务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她是一个女性中的祥子。
在中国旧社会,一个男子生存的基础是地位和金钱,一个女子生存的基础是美貌。
在这一点上,她也像祥子一样,实际是一无所有的。
作为一个生活在病态社会里的病态的老姑娘,表面大胆泼辣,但内心也很苦恼。
她有着追求幸福的愿望,并因这种愿望不能正常实现而形成了变态的心理。
她对祥子有着感情真挚的一面,也为此被迫失去了父亲与财产,最后悲惨的死去,在她身上确有某种悲剧因素,但虎妞性格的主导方面是
阿浓重的剥削阶级思想意识,她利用经济优势控制着祥子,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对祥子的精神崩溃起到了催化作用。
虎妞的性格从总体上说是矛盾的、复杂的、悲剧性的。
J《小城三月》是怎样刻画翠姨这一人物形象的?作品显示了萧红小说创作什么样的一贯特点。
答:《小城三月》对主人公翠姨的艺术描写十分成功,作者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翠姨柔美雅致、娴静孤傲的气质特点。
作者还尤其擅长以女性作家的敏感,通过年轻女性的生活琐事写人物性格。
买绒绳鞋一节,把翠姨的内向性格和感伤气质,写的细腻传神。
翠姨对堂哥的爱深藏不露,作者以极含蓄简洁的笔墨点现。
翠姨父死母嫁,身世寂寞,还因此受些人的歧视,使她认为自己的命运是不会好的。
她个性倔强,不从心的事就不愿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的性格确如小说中人物所云,有点想林黛玉。
临终前对堂哥的一番话,如泣如诉,凄婉感伤,很有艺术感染力。
《小城三月》有着萧红写作惯有的特点——散文一样的小说,全文没有紧张的情节冲突,但是由于贯穿了一个总的情感基调和指向。
显得颇为紧凑。
小说以前写春及春天带给人们的感觉而引出翠姨,将翠姨拉倒情感的中心,笔致由清新转为优雅、忧愁、焦虑、悲苦、思念,直至走完全文的情感历程,如行云流水,毫不阻滞。
K《生死场》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1039年8月出版的《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的代表作。
《生死场》是30年代最早描写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小说之一。
它反映了东北一个偏僻的村庄从20年代初到30年代初“九一八”事变以及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之后的生活和变化。
小说前半部分着力写出了当地农民在封建地主压迫下的悲剧命运,他们的生活像动物一样只知道“忙着生,忙着死”,完全没有人的意识和觉醒;后半部分则写出了在封建势力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压迫下农民所遭受的更为惨痛的命运,严酷的现实,民族的生死存亡,终于使农民们醒悟了。
他们不甘像蚊子似的被践踏而死,他们要像巨人一样杀出生存的血路来,他们站在神圣的民族战争的前线发出了: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的誓言。
《生死场》在艺术上别具魅力。
首先是开阔而独特的景物描写与作者强烈感情的交融,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任务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其次是塑造了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突出描写了他们在抗日民族战争的背景下,前年后发生的变化,体现了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生死场》显示了萧红作为一个女作家特有的细致和敏感,小说对人物心态、风土习俗都写的细腻感人,特别是在对妇女悲剧命运的描写方面,更显出一种敏锐和大胆的笔法。
L《边城》如何体现了沈从文的小说创作风格?
《边城》如何体现了沈从文的小说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种类繁多,但他最为执着描写的,是湘西边地特有的风俗民情、山光水色,也最为精心地在这样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中构造的理想的人生形态,吹奏他的爱和美的的人生颂歌。
《边城》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代表。
在《边城》中充分体现了沈从文小说独特的审美追求。
①小说通过主人公翠翠是个带着童稚气的纯情少女,她对爱的渴望不是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表现为少女特有的朦胧向往,表现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但却又始终不渝,坚贞不屈,翠翠的这种纯美心灵正好与当时文明都市的那些时代女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②小说着力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俗美和风景美,这种古朴雅洁而又有些原始的野性的风情,这种田园牧歌般的情调,刻意淡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阶级冲突,正所谓“浓浓的地方色彩,淡淡的时代投影。
”
③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独创了一种诗化的境地,整个作品是诗、是梦,又是现实,这一切浑然结合,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回味空间。
来源:考试大-自考
M结合《荷花淀》等篇,论析孙犁的小说独特的审美追求。
答:孙犁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风采,主要体现爱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主题和选材上看,孙犁小说着力表现战争年代我们民族的美好的心灵,坚强品质和高尚情操,可以说,反映农民在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展现农民内在的人情美人性美,并以此来歌颂美的新时代新农村的诞生,歌颂创造着美的革命,是孙犁小说的总主题。
从题材的选取上,孙犁小说很少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时间,也不多写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而是力求器材的朴素单纯,以平静细微的故事来诉说时代的本质,《荷花淀》就是通过抗日战争中一些极为平常的生活、战斗的场面,挖掘了中国农民实际上也是我们整个民族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品质,在普通人身上写出了战争的本质。
②为了表现这种美的主题,孙犁小说独创了自己的人物形象体系。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荷花淀》中水生嫂为代表的在抗日民族战争中识大体、顾大局、具有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系列。
孙犁小说着重表现了在她们温柔娴静外貌下面所蕴含的坚韧顽强的性格,孙犁对我们民族人情美、人性美的深刻揭示,主要就是通过对水生嫂这样的农村妇女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
③孙犁小说的艺术结构既严谨缜密,又轻巧灵活,他不太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和连贯,而是擅长以散文的笔法来构织小说,善于选取与人物性格相关联的一些生活片段,灵活自如地加以穿插,使人物命运、生活场景、作者的抒情和议论轻松地揉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