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亲和分离技术
大学功能高分子材料经典课件——高聚物膜

高聚物膜
(纳米)
10000
各种膜的分离特性
微滤
悬浮颗粒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大分子有机物
糖类等小分子有机物,二价盐 或多价盐 单价盐
水
膜的分类
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 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 按材料分:合成有机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
膜材料的特性
基本要求: – 耐压:膜孔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
(美国,明尼苏达)
纳滤的应用
行业 制药工业
食品工业
处理对象
母液中有效成分的回收 抗菌素的分离纯化 维生素的分离纯化
氨基酸的脱盐与纯化 乳清脱盐与浓缩 苛性碱回收
染料工业 活性染料的脱盐与回收
行业 化工行业
纯水制备 废水处理
处理对象 酸碱纯化、回收 电镀液中铜的回收
超高纯水 水的脱盐 地下水的净化 印染厂废水脱色 造纸厂废水净化
粒子
体粒子
溶质分子按大小 压力差(0.1-1MPa M=500~
筛分并精制
)
30万
水的分离与溶质 膜对水的选择透过 低分子、无
的浓缩
性及压力差(0.02 机离子
~0.1MPa)
反渗透
0.1 1.0
超滤
10
氢 无机离子 高分子 离 低分子 胶体 子 有机物 病毒
微滤
100
1000
细菌 悬浊物 微细油珠
超滤膜:用于分子量为500至100万之间的分级。
膜材料有醋酸纤维素,聚酰亚胺,聚丙烯腈,聚醋 酸乙烯,丙烯酸盐与氯乙烯 共聚物等。
反渗透膜: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胺、聚苯并味 唑、磺化聚苯撑氧、聚酰胺羧酸、聚乙烯亚胺、聚甲 苯二异氰酸脂、氰乙基化聚乙烯亚胺。
亲和萃取、沉淀和分离技术

6.1 亲和萃取 6.2 亲和沉淀 6.3 亲和膜技术 6.4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6.5 亲和反胶团萃取技术
6.1 亲和萃取
➢ 亲和萃取简介 ➢ 亲和配基高聚物的合成 ➢ 亲和分配的影响因素和亲和模型 ➢ 亲和分配的应用
6.1.1 亲和萃取简介
萃取是一种常见的生化分离技术,生化分离 技术的萃取技术包括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等。 亲和萃取就是将亲和层析的亲和配基用于萃取分 离中,包括亲和双水相和亲和反胶团等。
亲和萃取简介
常用的亲和配基、双水相体系和它们所对应分离的物质
分离蛋白
白蛋白
亲和配基
脂肪酸
碱性磷酸化酶
Procion red HE-3G
共脂肪酶(Colipase)
卵磷脂Lecithin
脱氢酶,激酶
活性染料
α-2-巨球细胞
Cu2+
体系
PEG/dextran
PEG/dextran, PEG/ 盐
PEG/dextran PEG/dextran,
➢ 一次作用亲和沉淀作用机理与抗原-抗体的沉淀作用相 似。存在着配基与蛋白质的结合部位的最优化使沉淀率 最高。
一次作用亲和沉淀
➢ 一次作用亲和沉淀虽然简单,但仅适用于多价、特别 是4价以上的蛋白质
➢ 要求配基与目标分子的亲和结合常数较高 ➢ 沉淀条件难于掌握,并且沉淀的目标分子与配基的分
离需要凝胶过滤等难于大规模应用的附加工具,实用 上存在较大难度。 ➢ 另外,在一次作用亲和沉淀这常用的多配基染料有配 基自交联(ligandself-assoliation)的现象,成为交 联网络形成的竞争机制,从而阻碍了沉淀的生成。所 以人们更多是采用二次作用亲和沉淀。
亲和与印迹分离技术PPT学习教案

基团特异性配基是指对具有某一类基团或结构 的生物大分子均有特异性作用的配基,如氨基 酸、蛋白质A、活性染料、金属螯合离子等。
第21页/共55页
配基的特色
生物特异性配基 选择性很高,纯化倍数高,但缺点是来源缺乏, 费用高,生物、化学稳定性差,在固载化中难 于保持活性,多需预纯化,工业化难度大。
静电 作用
配体
H H
氢键
配基
疏水 作用
第8页/共55页
changes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membranes surface
W(%)
CF
ON
benzene
-CH3,
Unm odific a te d
Alkali modificated HEC modificated
基团特异性配基 纯化倍数不如生物特异性配基,而有些则有毒 性如人工合成的活性染料类配基。在基团特异 性配基中氨基酸配基引人注目,因其价廉无毒 性,使用起来安全可靠。
第22页/共55页
亲和纯化过程:亲和膜分离 上样、洗涤、洗脱和再生四个步骤。
第23页/共55页
亲和膜吸附与脱附方式
C-浓缩室;D-脱盐室
Cl
OH
OH-
O
Cl OH-
O
OH
O
ROH
O
RNH2
O
RSH O
OR OH
HN R OH
SR OH
第13页/共55页
1,1’-羰基双咪唑(CDI ) 法
ON OH+ N N
N
O N H2N R O NH R
ON
O
第14页/共55页
三氯三嗪法
亲和膜分离

亲和膜分离技术首要的是要研制出一种有效地用于 生物大分子纯化分离的“亲和膜”(Affinity Membrane,简称AM)。 制备亲和膜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并对膜进 行表面化学改性(Surface Modification)。
亲和膜分离过程
实现膜上亲和分离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 问题 亲和膜的分离操作方式
2.要有足够数量可利用的化学基团则必需有足够高的表面积,要便于 让生物大分子自由地出入膜,必需有足够大的孔径。
3.孔分布应窄而均匀,以获得高的通透量和分离效能。
4.为了实现快速分离,常要加压操作,因此要求膜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能承受一定的压力,长期使用不变形。
5.亲和膜要耐酸、耐碱、式、中空纤 维式等,前两种较为简单、成本低、容量小, 中空纤维式则便于实现连续、自动、规模化操 作。
为了完善和推行这项技术,在以下几方面有待进一步探 索和研究。1.寻找更合适的膜材料。目前的亲和膜一般 用有机膜作基质,而在亲和膜的操作过程中,配基的偶 合以及吸附和洗脱时常要用到酸性和碱性的缓冲溶液, 这对有机膜的性能会有影响。2.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 计技术来寻找合适的配基。3.操作过程的自动化。亲和 膜分过程分好几个阶段,人工操作比较耗时、麻烦,用 微处理器来控制其操作将是亲和膜分离的发展方向。4. 理论上的进一步研究。亲和膜分离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 其理论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5.与传统的凝 胶色谱柱相比,亲和膜的吸附容量还不是太大,而且制 造成本也较高。
亲和膜分离又称膜亲和层析,是一种利用亲和配基修饰 的膜(亲和膜)为介质的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的技术, 是膜分离技术和亲和层析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分离过程 包括亲和吸附、洗脱、亲和膜再生等步骤。多采用错流 方式,达到分离与浓缩之双重目的。该技术的关键是制 备适宜的亲和膜。具有传质阻力小、达到吸附平衡的时 间短、配基利用率高、设备体积小等优点。膜污染等导 致吸附效率低、膜寿命下降是其主要问题。可实现生物 大分子的高效、大规模分离纯化。如以A蛋白为配基的 亲和膜全自动分离纯化系统可一步完成除菌、纯化和浓 缩操作,用于纯化小鼠单抗的速度可达传统层析法的 100倍
亲和力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亲和力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亲和力分离纯化技术被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纯化,例如酶、抗体、蛋白质和核酸等。
该技术采用静电作用、亲和力和其他特殊性质分离靶分子,从而使杂质分子与靶分子分离。
本文将探讨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一、常见的亲和力分离纯化技术亲和力分离纯化技术的类别很多。
目前最常用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金属螯合层析(Metal Chelate Chromatography)、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亲水相亲和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和逆相高效液相色谱层析(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亲和层析是一种基于化学亲和力的纯化方法。
特定的分子(例如抗体和金属螯合酰胺等)和受体之间的化学亲和力使这些分子紧密结合。
该方法可对天然蛋白质、生物大分子和有机分子进行有效的分离。
然而,该技术具有ET-buffer的pH和离子强度等缺陷。
金属螯合层析是一种吸附介质上阴离子络合物毛细管电泳(CEX-HPLC)的变体。
该技术利用螯合吸附剂上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质,吸附含有亲和基团的靶分子。
然而,该方法不适用于低亲和力分子的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基于荷电性质的纯化技术。
在这种过程中,杂质分子通过与固定相上的离子交换基团产生相互作用而被分离,而靶分子通过不互相作用的交换基团而流过。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从树脂中去除不需要的离子,并从大量分析样品中纯化DNA碎片、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等。
亲水相亲和层析是一种生物分子纯化技术,可在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使用。
该方法通常用于具有高表面亲和性的表面上部分唾液蛋白和醣蛋白质的纯化。
逆相高效液相色谱层析是一种常见的离子交换技术,用于纯化蛋白质、多肽和核酸。
亲和分离技术

影响因素
2nd 配基浓度对mA作用 图为 OGP 浓度对 con A 分配系数的影响,随着 OGP浓度增大,con A 的分配系数增大
影响因素
3rd 对适应pH范围的作用
图示: 通过添加亲和助表面 活 性 剂 可使目 标 产物 的萃 取pH范围增宽。 意 义 : 因此利用亲和反胶 团萃取不仅可以提高目标产 物的分配系数 ( 回收率 ), 而 且由于萃取操作的 pH 范围 较宽,便于通过调节 pH 值 提高萃取分离的选择性。
机理:
对于多效价目标分子与配基结合,
1 1 Kd P L PLn n n
P-目标分子,L-配基,PLn-单目标 分子与n配基形成的复合体.
影响因素:
1 配基浓度和亲和分配系数Kd,[L]
or [PEG – L],[PEG-L]/{[PEG-L] + [PEG]}
2 配基种类
操作过程:
亲和分离技术
More tech…
亲和萃取 亲和沉淀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2、亲和萃取
( affinity partitioning )
亲和萃取就是将亲和色谱的亲和配基用于萃取分离。 包括: • 亲和双水相 • 亲和反胶团
2.1 亲和双水相分配
传统的双水相体系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3 亲和沉淀 (affinity precipitation)
PEG=聚已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DX = 葡聚糖(dextran)
亲和分配(Affinity partitioning):
利用偶联亲和配基的 PEG 为成相 聚合物进行目标产物的双水相萃 取,可在配基的亲和作用下促进 目标产物在 PEG 相的分配,提高 目标产物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 这就是亲和萃取,又称亲和分配.
亲和与印迹分离技术

亲和膜的制备过程
活化方法
1. 2. 3. 4. 5. • 环氧氯丙烷活化法 1,1’-羰基双咪唑(CDI )法 三氯三嗪法 过碘酸钠法 戊二醛法 双环氧试剂活化法
环氧氯丙烷活化法
Cl OH OH
-
O OH O OH HN OH S OH R R RCl源自OH-O O
ROH RNH2 RSH
O O O
HO-C (532.9) (532.51) 49.74 (532.38) 70.47 (533.21) 56.82 (532.12) 100 (532.17) 79.61
C-O-C (534.3) - (533.84) 29.53 - - -
Alkali modificated HEC modificated HDA grafted Affinity membrane
间隔臂
• 当配基为小分子而纯化对象为大分子时, 需用间隔臂; • 可减小空间位阻,增大亲和容量; • 间隔臂一般为基质与配基间的长链分子; • 间隔臂长度要适当,过短起不到减小空间 位阻的作用,过长会弯曲封闭膜上的相邻 的活性位; • 一般取含六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己二胺、 6-氨基己酸等。
间隔臂种类
—CF2 , C = O, O-C-O
(290.92) 32.51 (290.65) 31.4 (290.43) 24.91
55. 9 61. 4
HDA grafted Affinity membrane
56. 3 57. 5
21.8 23.0
18. 7 16. 5
3.2 3.0
(284.61) 31.71 (285.09) 55.98
介质 板式、卷式、中空纤维式超滤或微孔滤膜
规模 处理量大,可达克、甚至公斤级 处理量小,大多为mg级,制备级可达克级 成本 设备 速度 产物 相对较低 较简单 快 纯度相对较低 很高 较复杂 较慢 纯度很高
亲和膜分离y6

1. 生物分子分离与纯化
特点: 特点:生物体可以合成纯化学法难以 制备的化合物, 制备的化合物,然而其合成产物的浓 度往往很低(一般质量分数<0 01% <0. 度往往很低(一般质量分数<0.01%), 且成分极其复杂。 且成分极其复杂。 要求:高处理量、 要求:高处理量、高纯化比和低产物 损失率。亲和色谱能提供高纯化比, 损失率。亲和色谱能提供高纯化比, 但其处理量小,过程速率低; 但其处理量小,过程速率低;膜分离 过程则处理量大,产物损失率低. 过程则处理量大,产物损失率低.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亲和膜分离技术就是兼有 两者的优势的一种有效的生物分离技 术。
基膜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 在亲和膜材料的选用方面,纤维素、 壳聚糖 、 纤维素、壳聚糖、 纤维素 聚偏氟乙烯、尼龙等应用较多。比较典型的如用 聚偏氟乙烯、 尼龙 丝光处理后的纤维素膜亲和纯化木瓜蛋白酶和胰 蛋白酶抑制剂,用壳聚糖膜纯化小麦胚芽中的麦 胚凝集素;以聚偏氟乙烯为基膜材料,用金属离 子作配基,纯化肝细胞生长因子;用尼龙膜固定 不 同 配 基 , 分 离 免 疫 球 蛋 白 。
与亲和色谱相比
• 平衡性质相同时,膜柱的阻力小 • 配基量相同时,膜柱的生产速率高 • 高速进样条件下,小体积膜柱的处理量可以远 高于吸附柱。 • 过程:吸附、清洗、洗脱、再生 • 优点:分子识别功能、分离效率高,通量大、 纯化+浓缩,操作方便,设备简单,便于大规 模生产。 • 应用:制取白蛋白、单克隆抗体、干扰素、纤 维蛋白、葡聚糖、胰蛋白酶及其抑制剂
配基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特异性作用力。 制备主要包括2步:(1)活化载体:即通过适当的化学 (1)活化载体 (1)活化载体: 反应,在膜表面接上可反应的官能团或者是一定长度 的“间隔臂”。 (2)偶联配基 偶联配基: (2)偶联配基:常用的配基可以分为特异性配基(如抗 原一抗体、酶和底物等)和非特异性配基(活性染粒、 氨基酸、金属离子).配基与底物常用的结合方法有: 溴化氢法、环氧法、羰基二咪唑法、高碘酸盐法、 溴化氢法、环氧法、羰基二咪唑法、高碘酸盐法、碳 二亚胺法、金属螯合法。 二亚胺法、金属螯合法。
色谱分离技术—亲和色谱分离技术

亲和层析介质
亲和配基
常用的亲和配基: 辅酶和磷酸腺苷
某些酶需要在辅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催化活性,即辅酶能与脱氢酶 和激酶之间通过亲和作用相互结合,因此这些辅酶可用作脱氢酶和激酶的亲和 配基。
主要的辅酶有NAD、NADP、ATP。
亲和层析介质
亲和配基
常用的亲和配基: 过度金属离子
铜、镍、锌等可与氮、硫、氧等供电原子产生配位键,因此可与蛋白质表 面的组氨酸的咪唑基、半胱氨酸的巯基和色氨酸吲哚基发生亲和结合作用。
的亲和能力有决定性影响。
亲和色谱法的操作方法
1.配基固相化(样品制备、装柱、平衡) 2.亲和吸附 3.解吸附 4.色谱柱再生
亲和色谱法的操作方法
1.配基固相化 将与纯化对象有专一结合作用的物质,连接在水不溶性载体上,制成亲和
吸附剂后装柱(称亲和柱),用一定pH和离子强度的缓冲液对柱子进行平衡。 2.亲和吸附
即进料和杂质清洗。将含有目标产物的料液连续通入亲和柱,目标产物吸 附在柱上,之后用缓冲液淋洗色谱柱除去未被吸附的杂蛋白。
亲和色谱法的操作方法
3.解吸附 解吸附即目标产物洗脱。用某种缓冲液或溶液通过亲和柱,把吸附在亲和
柱上的目的产物洗脱出来。
亲和色谱法的操作方法
4.色谱柱再生 用几倍体积的起始缓冲液进行再平衡,一般足以使亲和柱再生,但一些未
亲和层析介质
亲和层析介质由载体和配基组成
亲和载体
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1.载体必须具有较好的理化稳定性和生物惰性,非专业吸附小。 2.具有大量可供活化和配基结合的化学基团,以供与配基共价连接之用。 3.载体必须具有高度的水不溶性和亲水性。 4.载体必须有稀松的网状结构使大分子能自由进入。 5.载体要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颗粒均匀。
亲和膜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目前用 于分离 和纯化 生物 分子 的方法 很多 ,如沉 淀法 、萃取 、 超 滤 、 凝胶 电泳 、 亲 和色 谱 、凝 胶 萃 取 、超 临 界 萃取 、逆 胶 束 萃取 、双水 相分配技 术等 ,但 是方法 较烦 琐 ,回收率较 低 。因此 , 开发新型 技术 以及将 已有的分离技术集 成化成为提高 分离纯化效率 、 降低生产成本 的重要途径 。亲和膜分离技术 即为高效集成化分离技术 之一 ,自 1 9 1年 K1 n的亲和膜 ( f n t M m r n 9 ei Af i i Y e b a e)专著 出版 以来 ,亲和膜 技术 的研究 在多方 面都 有 了较 大 的发展 。 1 2 原理及优点 .
1 2 1 理 .. 原
秦 晓蓉等将 纤维素 滤纸进 行碱 处理及 环氧活化 、偶联 亚氨基二 乙酸 、固定 化铜 离子等处 理 ,并将其装 入 自制的色谱 柱管 ,制得 固 定化铜离 子亲和膜 色谱柱 。该柱 可用 于吸 附血红 蛋白,吸 附率可达
到9 O% 以上 。
亲 和膜 分 离 技 术 ( f i i y e b a e h o a o r p y A f n t m m r n C r m t g a h , Ac M )是将亲和分离与膜分离技术 结合起来的一项 新型分离技术 ,它将 带有亲和配基的分 离膜直接 用于生物 分子的分 离。 亲和膜 分 离技 术是 将亲 和 配体 结合 在分 离 膜上 ,利 用膜 做 基 质,对其进行改性,在膜的 内外表面活化并耦合上配基 ,再按吸 附、清 洗、洗脱、再生的步骤对生物产品进行分离 。当样品混合物缓慢地通 过膜 时,其 中与亲和配基有特 异性相互 作用 的分子和配基产 生耦合, 生成相应的配合物,然后再通过改变条件,如洗脱液组成、p 值、离 H 子强度、温度 等,使 已和配基产生相互作用的配合物分子解离,将其 收集起来,再将膜进行洗涤、再生和平衡,以备下次分离样品时使用 。
亲和分离技术

配体的连接
加到含有目标 分子得溶液中
特异性结合 目标分子
亲和沉淀原理图
形成 亲和沉淀
目标分子 解离
亲和沉淀的优点
➢ 溶液中进行,无扩散传质阻力和结合时的空间位阻, 亲和结合速度快,结合充分;
➢ 亲和配基裸露在溶液中,配基利用率高; ➢ 利用成熟的离心或过滤技术回收沉淀,易于规模放
大 ➢ 亲和沉淀法可用于高粘度或含微粒的料液中目标产
➢ 一次作用亲和沉淀作用机理与抗原-抗体的沉淀作用相 似。存在着配基与蛋白质的结合部位的最优化使沉淀率 最高。
一次作用亲和沉淀
➢ 一次作用亲和沉淀虽然简单,但仅适用于多价、特别 是4价以上的蛋白质
➢ 要求配基与目标分子的亲和结合常数较高 ➢ 沉淀条件难于掌握,并且沉淀的目标分子与配基的分
离需要凝胶过滤等难于大规模应用的附加工具,实用 上存在较大难度。 ➢ 另外,在一次作用亲和沉淀这常用的多配基染料有配 基自交联(ligandself-assoliation)的现象,成为交 联网络形成的竞争机制,从而阻碍了沉淀的生成。所 以人们更多是采用二次作用亲和沉淀。
可逆沉淀性聚合物 —聚丙烯酰胺
(2) 合成可逆性溶解聚合物
➢ 亲 和 配 基 载 体 Eudragit S-100, 它 是 甲 基 丙 烯 酸 ( methacrylic acid) 和 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 methyl methacrylate)的聚合物。
➢ Eudragit S-100在PH低于5时发生可逆性沉淀;在 (NH4)2SO4或PEG8000存在的情况下 ,沉淀发生的 PH值相对高一些。
➢ Eudragit 与 亲 和 配 基 染 料 Cibucron Blue 的 复 合 物 Eudragit-Cibacron Blue在Ca2+存在的条件下,温度 达到40℃,在任何PH值范围内都会发生可逆性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葡聚糖凝胶: 葡聚糖凝胶孔径太小,偶联配基后,孔径更小,应 用受到限制。 (4)聚丙烯酰胺凝胶: Bio-gel P 有供化学反应的酰胺基,能制得配基含量较高的亲 和柱,适用于亲和势比较低的系统。 pH过高或过低的溶液中酰胺基易水解。
(5)多孔玻璃珠: 化学与物理稳定性较好,机械强度高。 缺点:亲水性不强,对蛋白质尤其是碱性蛋白质有非 特异性吸附,化学活性基团少。 (6)其它载体——壳聚糖
(5)辅酶和磷酸腺苷 脱氢酶和激酶与辅酶之间具有亲和结合作用。 辅酶主要有NAD(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P(NAD phosphate)和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等。 这些辅酶可用做脱氢酶和激酶的亲和配基。 AMP(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DP (adenosine 2',5'-diphosphate)的腺苷部分与上述辅酶 的结构类似,可用做这些酶的亲和配基。
(4)凝集素 凝集素(lectin)是与糖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酶和 抗体除外)的总称。 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 可用做 糖蛋白、多糖、糖脂等含糖生物大分子的分析、纯化。 pH<5.6时con A为二聚体,分子量为52 kD;pH>5.6时 为四聚体,分子量为102 kD,两个亚基(subunit)之间 通过二硫键结合。因此,在利用con A为配基的亲和分离 技术中,操作条件应当适宜。
三、亲和作用体系
将亲和体系中的一种分子与固体粒子共价偶联,可 特异性结合另一种分子(目标产物) ,使其从混合物中 高选择性地分离纯化。 一般将被固定的分子称为其亲和结合对象的配基 (ligand),用L表示。
Kd:解离常数 Keq:结合常数 Keq越大,亲和结合作用越强。Keq一般为104~108 L/mol, 最高(生物素-抗生物蛋白)可达到1015 L/mol 。
第三节 亲和分离技术的应用
一、亲和分离过程
1、配基固定化:配基与载体偶联,结合成具有特异亲 和性的分离介质。 2、吸附样品:亲和层析介质选择性吸附生物活性物质。 3、样品解吸:选择适宜的条件使被吸附物活性物质解 吸。
目标产物的洗脱方法有特异性洗脱和非特异性洗脱。 (1)特异性洗脱剂含有与亲和配基或目标产物具有亲 和结合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与亲和配基或目标产 物的竞争性结合,洗脱目标产物。 例如:Lys和Arg均为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种 糖蛋白)的抑制剂,利用固定化Lys为配基亲和分离t-PA 时,可用Arg溶液进行洗脱。 利用con A为配基的目标产物可用葡萄糖溶液洗脱。
第二节亲和)一词源于拉丁语的affinitus,原意 为结婚或亲缘关系,因此在化学或生物化学中,affinity 可以理解为分子之间的结合作用。 实际上,亲和作用不止限于生物物质之间,对于简 单的化合物,如Na+和Cl-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的现象 也是一种亲和作用。因此,亲和作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 的现象,只是生物分子间的亲和作用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引入间臂分子最常用的方法: 先将间臂分子氨烷基化合物NH2(CH2)nCOOH、 NH2(CH2)n NH2连接到载体上。 然后将亲和配基连接在间臂分子上。
羧基和氨基在碳二亚胺的作用下可以缩合形成酰胺键。 间臂的长度是很重要的因素,太短,效果不明显;太长, 间隔臂容易弯曲,结合效果会下降。实验结果表明,一般引 入4-6个亚甲基时,间臂分子效果较好,常用的间臂分子为 ω-氨基己酸、1,6-二氨基己烷。
具有亲和作用的分子对之间具有钥匙和锁孔的关系 是产生亲和作用的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除此之外, 要想发生亲和作用还需要分子或原子水平的各种相互作 用。 (1)静电作用 (2)氢键 (3)疏水性相互作用 (4)配位键 (5)弱共价键
静电作用:近距离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但应与其它 因素结合才能具有亲和识别作用。 氢键: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可形成氢键作用。 与原子间距离有关,应较近。 疏水性相互作用:需两分子都具有疏水性基团。 配位键:咪唑基(组氨酸)和Zn2+、Cu2+、Ni2+等 产生配位键,形成金属螯合结构。 弱共价键:可逆共价键,结合力较弱。
(3)A蛋白 Protein A为分子量约42 kD的蛋白质,与IgG具有很 强的亲和作用,结合部位为IgG分子的Fc片段。A蛋白分 子上含有5个Fc片段可结合部位。 不同IgG的Fc片段的结构非常相似,因此A蛋白可作 为各种抗体的亲和配基,但不同抗体的结合常数有所不 同。 A蛋白与抗体结合并不影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 因此A蛋白也可用于分离抗原-抗体的免疫复合体。
3、抑制氢键形成的物质 脲和盐酸胍的存在可抑制氢键的形成,但容易使蛋 白质变性。 4、温度 温度升高,静电力、氢键、金属配位键减弱,疏水 力增强。 5、离液离子 SCN-,I-,ClO4-等离子半径较大的离液阴离子(破 坏水化作用)存在时,疏水性亲和作用降低。 6、螯合剂 加入螯合剂(如EDTA),去除金属离子,破坏配 位键,会使亲和作用消失。
(9)肝素 肝素(heparin)是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肝、肺、肠等 脏器中的酸性多糖类物质,分子量一般为5至30 kD,具 有抗凝血作用。 肝素与脂蛋白、脂肪酶、甾体受体、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抗凝血酶、凝血蛋白质等具有亲和作用,可用作 这些物质的亲和配基。 肝素的亲和结合作用在中性pH和低浓度盐溶液中较 强,随着盐浓度的增大结合作用降低。
亲和配基的选择 (1)组合化学肽库选择亲和配基 目标肽→反义肽→组合合成→亲和筛选→优选序列 (2)噬菌体展示技术 目标蛋白→可结合噬菌体→扩增→多轮筛选单克隆群 体→氨基酸序列 (3)SELEX技术 随机序列→PCR扩增→特异性结合→重复筛选
间隔臂
当配基的分子量较小的时候,如果将其直接固定到 载体上,会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配基与生物大分子不 能发生有效的结合。 这时需要在配基和载体之间引入一个间臂分子,使 配基和生物大分子发生有效作用。
第一节 亲和技术发展
1910年有人发现不溶性淀粉可以选择性吸附生物 组织抽提液中的α-淀粉酶,这是亲和分离法的最初应 用及报道。 1951年Campbell等利用半抗原(对氨苯甲基)修 饰纤维素制备的载体为亲和吸附介质从血清中纯化了 抗体,这是人们开始有意识利用生物亲和作用纯化蛋 白质的研究。 由于亲和吸附介质制备技术的障碍,亲和分离技 术的实用化进程进展缓慢。
特异性洗脱法的洗脱条件温和,有利于保护目标产 物的生物活性,另外,由于仅特异性洗脱目标产物,对 于特异性较低的亲和体系(例如,用三嗪类色素为配基 时)或非特异性吸附较严重的物系,特异性洗脱法有利 于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 (2)非特异性洗脱通过调节洗脱液的pH、离子强度、 离子种类或温度等降低目标产物的亲和吸附作用。
亲和配基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原则) : (1)专一性识别或特异性作用必须是可逆的 配基与被分离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专一性识别或特异 性作用,必须是可逆的。 (2)结合常数要适当 配基与被分离分子之间结合力要有足够高,以能形 成稳定的复合物;同时结合又不能太强,否则洗脱困难。 (3)稳定性好,可进行化学改性 (4)固定到载体上后配基的专一性识别或特异性作用 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生物物质,特别是酶和抗体等蛋白质,具有识别特 定物质并与该物质的分子相结合的能力。这种识别并结 合的能力具有排他性,即生物分子能够区分结构和性质 非常接近的其他分子,选择性地与其中某一种分子相结 合。 生物亲和作用是生命诞生、维持与延续的重要基础, 而亲和分离技术则是人类利用生物亲合作用的方式。
亲和作用的本质:锁钥理论 参与亲和作用的两个分子(或物质)中,其中之一 为蛋白质的情况占绝大多数,或者两者均为蛋白质。蛋 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其参与亲 和作用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蛋白质的立体 结构中含有某些参与亲和结合的部位,这些结合部位呈 凹陷或凸起状,能与该蛋白质发生亲和作用的分子恰好 可以进入到此凹陷结构中,或者该蛋白质的凸起部位恰 好能够进入与其发生亲和作用的分子的凹陷部位,就像 钥匙和锁孔的关系一样。
常用载体
纤维素 (cellulose) 琼脂糖凝胶 葡聚糖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多孔玻璃珠(Bio-Glass) 其它载体——壳聚糖 (Chitosan)
(1)纤维素 纤维素结构紧密、均一性差,不利于大分子的渗入。 非特异性吸附力较强,空间位阻。 主要用于分离与核酸有关的物质。 (2)琼脂糖凝胶 琼脂糖浓度有2%、4%、6%,商品为Sepharose 2B、4B 和6B(Pharmacia)。 保持吸附物质活性,能迅速活化并接上各种功能基团, 结构疏松孔径大,流速快。 稳定性好,能在pH3~14中应用。
载体要求: (1)具有亲水、多孔结构; (2)含有可活化的反应基团; (3)理化性质稳定,不因共价偶联反应的条件及吸附 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非特异吸附小。 多糖类的凝胶过滤介质表面含有大量可活化的羟基 可作为亲和配基的载体。 表面具有氨基的聚丙烯酰胺类的载体也常作为亲和 配基的载体。 还可采用一些无机载体如硅胶和多孔玻璃。
第六章 亲和分离技术
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 用称为生物亲和作用(bioaffinity), 简称亲和作用,如抗原与抗体、酶与酶 原(或抑制剂、底物)、核酸与互补碱 基链等。 利用亲和作用纯化生物大分子的 生化分离技术称为亲和分离技术,它是 基于固定相的配基与生物分子间的特殊 生物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相互分离的。
二、影响亲和作用的因素
1、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影响静电引力、氢键作用、疏水相互作用 等。离子强度越大,静电力和氢键力都降低,而疏水作 用增强。 2、pH值 在适当的pH下,亲和结合作用较高,在其它pH下, 亲和作用减弱或完全破坏。 如:当蛋白质的结合部位存在羧基时,在pH值等于 该羧基的pKa时,该羧基的50%带负电荷,当pH值高于 pKa一个pH单位时,该羧基的90%带负电荷,当pH值低 于pKa一个pH单位时,该羧基的10%带负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