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圣才

合集下载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7.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 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 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 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
二、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答案】D 【解析】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与每一总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者说国民收人的图 形。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则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将导 致总支出水平下降(上升)。在开放经济中,总支出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构 成的。
4.总供给 答: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它描述了经济社会 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 和技术决定的。
5.总供给函数与总供给曲线 答:总供给函数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般价格水平与总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总供 给函数的几何表示就是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总产出
2.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4 / 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 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 D.货币供给量比较大 【答案】A 【解析】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时,若物价水平上升,则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利率 上升,引起投资支出大幅度减少,从而使得均衡收入或支出大幅度减少,因此价格水平小幅 度变动引起均衡支出大幅度变动,因而总需求曲线比较平缓。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利用变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从其内容上看,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

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

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2.挤出效应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在IS 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 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

因此,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极大。

反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

西方经济学部分习题(微观+宏观)

西方经济学部分习题(微观+宏观)

第一章导论1一、名词解释: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存量流量二、填空题:1.生产可能性线又称,它表明在既定的和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限度的产品组合。

2.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3.选择包括、、这样三个问题,它们被称为问题。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的问题是,中心理论成是。

5.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有、、。

6.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的问题是,中心理论是。

7.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

8.实证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其特点是。

规范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其特点是。

9.是否以一定的为依据,是实证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10.当前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有、、。

三、选择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因为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的绝对数量较少;D.以上均不正确;2、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A.生产的需要; B.欲望满足的需要;C.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 D.选择的需要;3、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资源配置; B.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1注:本习题集题前未标*的表示要掌握的基本题;标*表示较难;标注**的表示难。

C.资源的稀缺性; D.资源利用。

4、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B.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C.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D.A、B、C;5. 如果一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部生产()A.只能通过减少一种商品的生产来增加另一种商品的生产;B.是高效率的生产;C. 资源被平均分配给所有商品的生产;D.有些资源被闲置;6. 一种行为的机会成本是指()A.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钱;B.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时间的价值;C.当你不必为这种行为付钱时就等于零;D.投入这种行为全部资源的其它可能的用途;7. 检验经济模型的方法是()A. 检验它的假设是否现实;B. 比较它的预期与事实;C. 由权威的领导人或经济学家作出结论;D. 以上各项都是;8. 下列属于规范表述的是()A. 由于收入水平低,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B.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C. 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D. 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向西方学习,不适合我国国情;9.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研究方法不同;B.研究对象不同;C.研究范围不同;D.以上均不正确;10.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A. 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 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 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 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四、判断题l.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习题集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习题集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习题集2篇西方经济学习题集(一)1. 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原理是什么?市场经济是一个基于供求关系、通过价格机制调节资源分配的经济体制。

其核心原理是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反馈供求。

2. 请解释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含义。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和能力的总和。

市场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的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3. 解释需求弹性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指的是市场需求对价格或其他相关因素的敏感程度。

它可以通过计算需求曲线的斜率来衡量,或者通过计算需求量变化与相关因素变化的比率来计算。

4. 什么是边际效用?为什么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通过消费最后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5. 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PPC)的概念,以及它如何展示资源稀缺性和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种图形化展示资源利用情况的工具。

它表示在当前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一个国家或个体可以生产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组合。

资源稀缺性指的是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而机会成本则指放弃生产一种商品或服务以生产另一种商品或服务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二)1. 解释机会成本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机会成本是指做出一个决策所放弃的最有利可得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选择去上大学而放弃了去工作,他的机会成本就是他在上大学期间能够赚取的工资。

2. 什么是垄断?垄断与竞争市场有怎样的区别?垄断是指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或供应者的情况。

与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通常更高,生产效率更低,并且消费者选择更受限制。

3. 解释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以及可能导致需求曲线下降的原因。

需求曲线下降是指随着价格上涨,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减少的现象。

可能导致需求曲线下降的原因包括替代品的出现、收入下降、消费者偏好的改变等。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总复习题与答案.ppt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总复习题与答案.pptx
第11页/共27页
计算题
2、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第12页/共27页
第9页/共27页
填空题
1、利率和收入组合的点出现在IS曲线的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投资 储蓄,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小于、大于或等于)
第10页/共27页
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0.8 yd (yd =(1-t)y),税率t=0.25,投资I=900-50r,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L=0.25y-62.5r,实际货币供给M/P=500,求:(1)IS和LM曲线;IS:y=4250-125r(y=c+i+g)LM:y=2000+250r(L=M/P)(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r=6,y=3500
第21页/共27页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5.长期总供给曲线 的政策含义
第22页/共27页
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 )A、投资会减少;B、消费会减少;C、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2、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3、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4、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2.挤出效应3.货币政策4.凯恩斯极端5.古典主义极端6.货币幻觉二、选择题1.财政政策是指()。

A.政府管理价格的手段B.周期性变化的预算C.为使政府收支平衡的手段D.利用税收、支出和债务管理等政策来实现国民收入的预期水平2.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会使货币供给增加从而使LM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3.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C.LM水平而IS垂直D.LM和IS平缓4.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IS移动量,则必须()。

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5.“挤出效应”发生于()。

A.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6.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7.在收入一支出模型中,()会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均衡产量提高。

A.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C.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D.以上都不对8.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C.支出乘数较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9.下列()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是有效的。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22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22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

第22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一、名词解释1.适应性预期答: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一步一步地修改对未来前景的看法(因为事先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以适应物价的变动,即人们通常对价格的变动采取适应性的方式。

人们进行适应性预期时,事先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没有经过严密的思考和仔细的判断,只能通过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预期,以适应已变化了的经济形势。

2.理性预期答: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理性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

实际上,理性预期包含以下三个含义:(1)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

(2)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简言之,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理性预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重要假设之一(其余三个为个体利益最大化、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3.经济政策的时间滞后答:弗里德曼强调政策工具对于政策目标的影响具有长期的和变化的滞后效应,即政策时滞。

所谓时滞是指从经济体遭受冲击到宏观经济管理当局采取行动影响政策目标的过程,通常有两个阶段:(1)内部时滞,内部时滞指从经济体遭受冲击,形势发生变化,需要采取行动到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实际采取行动所花费的时间。

内部时滞又可细分为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相对来说,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财政政策的内部时滞较长。

(2)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决策当局采取了行动,从政策工具到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时间间隔,它由社会的经济、金融条件决定。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名词解释1.经济政策2.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3.公开市场业务4.充分就业5.摩擦失业6.非自愿失业7.结构性失业8.自然失业率9.存款准备金10.周期性失业11.失业率12.劳动参与率13.自愿失业14.货币创造15.奥肯定律16.经济增长17.政府购买18.政府转移支付19.公债20.权衡性的财政政策21.补偿性的财政政策22.预算赤字23.预算盈余24.周期平衡预算25.充分就业盈余26.活期存款27.法定准备金率28.法定准备金29.超额准备金30.货币政策31.再贴现率二、选择题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B.稳定价格水平,减少失业,保持经济稳定地增长C.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D.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2.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

A.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促使利率上升B.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促使利率下跌C.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促使利率下跌D.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促使利率上升3.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太大,其紧缩政策为()。

A.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B.迫使财政部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C.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D.降低法定准备金率4.被认为是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A.提高贴现率B.增加货币供给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D.央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5.一般来说,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A.财政部B.中央银行C.议会D.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6.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法定准备金率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率D.道义劝告7.商业银行的储备如低于法定储备它将()。

A.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B.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C.提高利率以吸引存款D.减少贷款额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将是()。

A.银行存款减少B.市场利率上升C.公众手里的货币减少D.以上都不是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将引起()。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高鸿业-2024鲜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高鸿业-2024鲜版
开放经济条件对内外均衡的影响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经济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加大,国际收支状 况直接影响国内经济的均衡。
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实现内外均衡,如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调整汇率制度、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
22
06
CATALOGUE
经济增长、发展与创新
2024/3/28
23
经济增长要素分析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 长的重要因素,包括劳动力的 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健康状
况等。
2024/3/28
资本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 件,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 和金融资本等。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和经济 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科技创 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
自然资源
6
2024/3/28
02
CATALOGUE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7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1 2
生产法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 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来计算GDP。
支出法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 支出来计算GDP。
3
收入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总量 来计算GDP。
4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特点
2024/3/28
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 及其变化进行研究,揭示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和规律。同时 ,也运用个量分析方法,对经济中的个体行为进行研究,以 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现象。
特点
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它关注整 个经济体系的运行状况,研究各种经济总量的决定和变化, 以及这些变化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此外,宏观经济学还关注 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教学大纲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

3.会用收入法和支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4.了解什么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了解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5.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内容结构三、重点和难点1.宏观经济学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衡量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研究整个经济运行的总体.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依靠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来衡量和表现,它包括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1)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2)国内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是重要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是最终产品,而用于再出售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就是中间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生产而不是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是有区别的。

前者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价值,而不管这些要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生产的价值,它以人口作为统计标准,属国民概念;后者指一国范围内所生产的价值,它以领土作为统计标准,属地域概念,其中包括一部分外国的生产要素在本国生产的价值。

即不管价值是由国内还是国外的所有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只要在本国地域范围内,都应计入GDP.若定义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NFP为本国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GDP=GNP-NFP,或GNP= GDP+NFP。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01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06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1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8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27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32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37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46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52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60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65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完全竞争市场)【圣才出品】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完全竞争市场)【圣才出品】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一、名词解释1.完全竞争市场答:从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厂商对价格控制的程度以及厂商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这些特点,按照竞争激烈程度,市场和市场中的厂商可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完全垄断。

其中,完全竞争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其市场效率也是最高的。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即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④信息是完全的。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因此长期均衡价格必定等于产品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也就是说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最高生产效率。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

虽然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

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

所以,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做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2.总收益答:总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P 乘以销售量Q ,即·TR P Q =。

由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增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TR ∆)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价格P ,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价格。

总收益与边际收益、平均收益有密切的关系。

厂商的边际收益MR 被定义为由一单位销售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

平均收益即厂商在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平均每一单位获得的收益,等于市场价格。

由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不论单个厂商的销售量如何变化,其单位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所以,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就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从而等于平均收益,即MR P AR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张玉明版)各章习题及答案.doc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张玉明版)各章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折算指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转移支付二、简答题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①政府转移支付;②购买一台用过的电脑;③购买公司债券;④购买当年新建房屋;⑤你从书店购买的本教科书;⑥你从高年级同学处购买他使用过的本教科书;⑦印刷厂购买了6吨白纸用于印刷本教科书;⑧某出版社印刷了3000本教科书,但还未售出;⑨日本某大学教授采用了本教科书,日本学生购买了300本。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D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的哪些总量有影响,为什么?3.如果两个本来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5.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6.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7.说明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中的投资和储蓄的区别。

三、计算题1.马克在一家比萨屋作兼职,每年的工资和小费共计16000元,在这一年里以每个比萨10元的价格共卖了4000个比萨。

在这一年的一些时候,他没有去工作,所以他收到了3500元的失业补偿金。

去年,他买了一辆二手车花了1500元,请用支出法计算,马克为国内生产总值做了多少贡献?2.假设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000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55000亿美元。

你能得出结论认为这些数据给出了经济增长的一个错误的指标吗?用其他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得出一个更加精确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3.一个国家某个核算年度发生了如下经济行为;①一金矿开采公司支付给员工10万元工资,开采了100千克金,卖给了首饰制造商,售价50万美元(假定机器设备、厂房及金矿的开采权免费获得,机器设备等无折旧);②该首饰制造商支付20万美元工资给自己的员工,制造出一批首饰卖给消费者,首饰售价100万美元(同样假定无固定资产折旧)。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习题集、试卷汇总.doc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习题集、试卷汇总.doc

12、 边际消费倾向13、 平均消费倾向四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习题集、试卷汇总来源:席慕陨的日志重点1 '国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冇的全部生产要索 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屮间产品:是指用J •再出售1伯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4、 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5、 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

6、 政府支出的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些组织转移到 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冇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转移支付和 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7、 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计入GDP )8、 企业的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

10、 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11、 均衡产岀: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 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增加1单位的收入屮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任一单位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1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7、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18、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9、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20、 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包括厂房、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 率和投资风险等。

21、 资木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 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Z 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若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i,则此投资就值得)22、 加速数和加速原理:产出增量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为加速数;说明产出 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称为加速原理。

(2021修订版)《西方经济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2021修订版)《西方经济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2021修订版)《西方经济学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一章引论一、名词释义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自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后,经济学开始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前者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后者着重分析经济的基本单元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其主要区别表现在方法论和研究领域上。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描述了经济现象的“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的实际解决方式。

该方法旨在揭示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应该”,以及如何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一些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决策的依据,并检验如何满足这些标准。

3.相对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支柱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支柱是不够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

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

在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稀缺约束是不一样的。

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受到有限劳动力的约束,有效率地利用稀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各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

后来,土地、资本的相对稀缺日渐显著,经济学便又去研究土地和资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成为相对稀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4.看不见的手: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

个人的本义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由“看不见的手”驱动,也就是说,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他们才能达到国家繁荣的目标。

后来,“看不见的手”成为一个形象词,用来表达资本主义的完全竞争模式。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圣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圣

第1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名词解释1.充分就业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称为自然失业率。

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

这两种失业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增加对失业者劳动技能培训等措施,使其在程度上有所降低,但不能彻底消除。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那么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当经济中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使得需求不足型失业为零,从而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2.摩擦失业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3.非自愿失业答:非自愿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但仍得不到工作。

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对传统失业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直接研究的对象。

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

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二章【圣才出品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二章【圣才出品

率可表示为:
பைடு நூலகம்gt
yt
yt 1 yt 1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
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
低。
2.新古典增长模型 答: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假设:社会 经济只有两个部门,储蓄等于投资,社会储蓄是储蓄率与收入的乘积;劳动力以一个不变的
加,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2)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若用 Yt 表示 t 时期的总产量,Yt1 表示 t 1 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
示为:
Gt
Yt Yt 1 Yt 1
若用 yt 表示 t 时期的人均产量,yt1 表示 t 1 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
【答案】C 【解析】生产函数具有按比例的收益也就是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
相等,由于直线 nk 的斜率为 n ,而曲线 f k 在 k* 处的斜率为 f k* ,故有 f k* n 。
2 / 8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20-1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具有如下两个性质:①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其黄金律的 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 人均消费水平;②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提高人均消费 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如何达到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在适当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目标,注重研 究如何控制各种经济变量使其满足稳定增长条件。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9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9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

第19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一、名词解释1.固定汇率答:固定汇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同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它是钉住由中央银行决定的汇率,并通过在外汇市场上直接干预,从而阻止不受需求和供给因素调控的政策。

固定汇率需要在外汇市场上积极地干预。

从19世纪中末期到1973年,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属于固定汇率制,它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这两种类型。

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中心汇率按金平价之比确定,汇率波动幅度以黄金输出点为上限,以黄金输入点为下限。

固定汇率制自发形成,并且各国货币的金平价一般不会变动,各国之间的汇率也就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因此,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固定汇率制是通过国际间的协议(布雷顿森林协定)人为建立起来的,各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虚设金平价来制定中心汇率,再通过外汇干预、外汇管制或国内经济政策措施,汇率被维持在人为规定的狭小范围内波动,固定汇率制人为形成,并且原则上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是可以经常调整的,这样汇率也就可以经常变动,因此,这种固定汇率制严格说来只能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2.实际汇率答: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

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

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fE P e P⨯=其中,e 表示实际汇率;P 和f P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E 为名义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

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
答: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要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当年的全部支出总和或用全部收入总和计算。

从支出方面计算,包括以下四项: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②私人国内投资总额;③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总额;④货物与劳务输出净额。

从收入方面计算,主要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和折旧。

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是度量一
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程度的标准。

3.国民收入(NI)
答: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

它与GDP的关系为:GDP-折旧-间接税=NI。

国民收入是进行宏观分析的关键,因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为研究对象。

4.国内生产净值(NDP)
答: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即:NDP=GDP-资本折旧。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来看,NDP的价值要远远大于GDP,也即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用国内生产净值指标要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优越得多。

相对于GDP,NDP考虑到了“消耗”或者说“折旧”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诠释了生产、增长及总价值与消耗、效率。

5.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表示的是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用来描述经济中的价格水平。

这一篮子商品通常包括食品、衣服、住房、燃油、交通运输、学费及其他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品和服务。

消费价格指数的公式为:
CPI 100=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6.GDP 折算指数
答:GDP 折算指数是指名义的GDP 和实际的GDP 的比率。

名义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用公式表示为:
GDP =按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折算指数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
该指数用来衡量在基年和所有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后者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GDP 折算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 折算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7.名义GDP
答:名义GDP 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例如,2006年的名义GDP 是以2006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当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2008年的名义GDP 是以2008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在那一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

名义GDP 的高低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名义GDP 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实际的生产率。

8.实际GDP
答: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价格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06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物质产量乘以2006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06年价格衡量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9.流量
答:流量是“存量”的对称,是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中变化的价值数量。

“流量”和“存量”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概念。

流量的特点:一是按货币单位计量,即表现为价值量;二是时期的变化量,即流量值与时期长短有关。

流量分为两大类:一是经济交易流量,二是非经济交易流量。

后者一般称为“其他流量”。

在国民账户体系中,经常账户和积累账户是对流量进行核算的账户。

10.存量
答: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存量主要是指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存量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负债是机构单位或部门持有的金融债务净值。

资产减去负债所余的平衡项在会计核算上称为所有者权益。

存量与流量相联系。

存量是以前经济交易和其他流量的积累,随着核算期的交易和其他流量而变化。

资产负债表就是对存量进行核算的账户。

11.个人收入
答: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

个人
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租金收入、股利股息及社会福利等所收取得来的收入。

反映了该国个人的实际购买力水平,预示了未来消费者对于商品、服务等需求的变化。

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出个人收入。

12.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为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13.最终产品
答:最终产品是特定时期内最终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可供投资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钢材等;可供消费的产品包括食品、服装、日用品等。

14.中间产品
答:中间产品即由某企业生产,被另一企业购买,并且被用作最终产品或服务组成部分的产品(或服务)。

中间产品是在核算期间需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能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

例如服装是最终产品,可以直接消费,但用
于服装生产的原材料,如棉布、棉纱等产品就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

必须说明的是某些产品,如煤炭、棉纱等,在核算期间没有参与生产而是以库存形式滞留在生产环节以外的这些产品应理解为社会最终产品。

二、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包括()。

A.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什么决定就业和失业总量
B.什么决定一个国家的增长速度
C.什么引起总价格水平的上升
D.以上说法全都正确
【答案】D
【解析】宏观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会发生时而高涨,时而萧条的周期性波动,并因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失业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导致名义利率和汇率大幅度波动;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会迅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很缓慢甚至停滞和倒退,这些问题都是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内容。

2.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

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B.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C.凯恩斯的《通论》
D.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