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十六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3..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4.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5.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6.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7.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9.股票:是投资者向股份公司投入股本的证书和取得收益的凭证。
10.债券:是发债人向投资者出具的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债务凭证。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2.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3.公债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
5.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量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财政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8.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1. 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2. 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3. 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4. 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5.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6. 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7. 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8.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9. 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这些开支就是长期成本.10.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12.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14.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15.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的生产理论.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3.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4.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5.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6.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替代效应7.价格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8.收入——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1.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2. 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3. 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要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4. 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5. 吉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6.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1.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4.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5.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消费函数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Y 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5.消费曲线是表示家庭消费数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逐渐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因而消费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趋向于平缓.6.线性消费函数在分析短期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虑边际消费倾向作用的条件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数表示为:C = a +bY 其中,a,b为常数.在式中,a被称为自主性消费,它不受收入变动的影响;bY是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它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线性消费函数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按固定不变的一个比例b增加,此时,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7.储蓄函数由于储蓄是收入中扣除消费之后的余额,因而储蓄函数可以由消费函数得到.假定S表示储蓄,于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S = Y –C(Y)= S(Y)8.平均储蓄倾向表示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即平均储蓄倾向也可正可负.一般来说,在收入偏低时,平均储蓄倾向可以为负值;随着收入增加,平均储蓄倾向递增,其数值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1.9.边际储蓄倾向表示增加的收入中储蓄增加所占的比重,即边际储蓄倾向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MPS10.储蓄曲线是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的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部门的储蓄增加,即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增加的速度更快,因而储蓄曲线越来越陡峭.11.线性储蓄函数利用线性的消费函数形式,储蓄函数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线性形式,即:S = Y – C = – a +(1–b)Y 其中,(–a)就是自主储蓄,它不受收入的影响,(1–b)Y是由收入引致的储蓄,而(1 –b)是边际储蓄倾向.12.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1.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即总需求曲线表示经济中的均衡的总支出量随着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变动的轨迹.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总需求函数是表示价格总水平与均衡总支出关系的函数.以Y表示使得经济处于均衡的总支出AE的水平,P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需求函数AD可以表示为:Y = AD(P)3.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的产出量,即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总产出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轨迹.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4.总供给函数是表示价格总水平与均衡总产出关系的函数.以Y表示经济中的总产出,P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Y = AS(P)5.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在均衡点处,决定总需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以及决定总供给的劳动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此时,由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决定的总需求恰好使得劳动市场均衡决定的就业量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实现变化.1.通货膨胀一般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2.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3.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4.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5.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6.温和的,奔腾的和超级通货膨胀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在10%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其物价上涨率则是两位数;而超级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率要在3位数以上.7.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8.未预料到的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按照人们对价格变动预料的程度划分,通货膨胀又分为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两种类型.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往往由某些突然的原因所引起,人们对价格上涨的幅度不能预知或不完全预知.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已知的原因所引起,并且通货膨胀的幅度为人们所预知.9.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10.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由通货膨胀所造成的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会对产量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1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1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13.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推进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的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14.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厂商为了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15.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16.通货膨胀惯性无论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还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在拉动需求或推进成本之后,最终会使得价格总水平停止上涨.然而,在实际中,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间.除非受到其他的冲击,通货膨胀倾向于持续保持相同的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通货膨胀惯性.17.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的一种估计.预期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知识的了解而形成.18.价格调整曲线价格调整曲线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它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价格调整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来的,因而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菲利普斯曲线.由于一个国家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基本上与通货膨胀率具有相同的变动方向,因而菲利普斯曲线被改造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并用来研究通货膨胀问题,说明价格调整过程,故又名价格调整曲线.19.收入政策对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往往使用收入政策.收适政策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价格和工资管制;收入指数化;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20.收入指数化所谓指数化就是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指数化可以是被百分之百的指数化,也可以是部分指数化.百分之百指数化是指工资按物价上升的比例增长.部分指数化是指工资上涨按物价上升一定比例上涨.收入指数化政策往往被用来减少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2.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身可以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这种自动稳定作用通常称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又称为能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逆经济风向采取的变动财政收入水平的政策.具体地说,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相反,当处于经济萧条状态时,政府则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此方式对经济交替地进行微调,以便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4.政策滞后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5.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7.转移支付乘数: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量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8.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9.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的货币权力当局,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最高主管机构.中央银行的经营目的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为了公共利益,特别是要保证完成法律规定的任务.中央银行主要具有三个职能: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2.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面向工商厂商及个人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金融组织,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存贷款利息差额,赚取最大的利润.3.法定准备率西方银行制度中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其吸收的存款总额按一定比例以现金的方式保留起来,以作为储户提取存款的准备金.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准备率,即由于准备率通常依法规定,因此被称为法定准备率.4.再贴现商业银行为了取得现金,可以将自身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这就是再贴现.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都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6.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7.存款创造乘数一般地,如果法定准备率为rd,而银行系统中最初存款数量的改变量为△D,那么银行系统中存款改变量最多可以达到△D / rd,即银行系统中存款的改变量为原有存款量的 1 / rd倍.1 / rd就是存款创造乘数.由于法定准备率rd小于1,因而银行系统存款创造乘数大于1.8.费雪方程:用公式表示为MV=PT,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数量(M)与货币流通速度(V)呈反向变化;价(P)格与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同方向变化,与劳务数量(也即商品交易量T)反向变化.9.现金余额方程:M=KPY ,其中K为公众手持现金余额占国民收入的比例,KY为实际货币需求,此方程表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率同向变化,国民收入(Y)和价格(货币需求数量)同向变化.10.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11.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对基础货币的倍数.1.绝对优势原理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的低于别国,称为具有绝对优势.只要具有绝对优势,就应该专一化生产该商品.2.相对优势原理如果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然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3.进口替代战略用本国产品来代替进口品,即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4.发展出口战略把对外贸易的重点放在出口产品上,尽可能扩大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5.综合发展战略把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结合起来的一种发展战略.6.经常项目国际间经常发生的商品和服务输入和输出的项目,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项目.7.资本项目国际间的资本输入与输出.8.平衡项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发生差额思考平衡项目来弥补,包括三项,即错误与遗漏,官方储备资产的变动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9.顺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10.逆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入小于支出的情况.11.汇率使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12.固定汇率制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13.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1.微观经济学: 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微观部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14.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7.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8.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19.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0.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1.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2.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3.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4.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25.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26.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7.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8.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9.竞争市场:有许多买着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是市场.30.需求量:买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2. 自动或内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稀缺性:指经济学中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发生商品的最大组合。
3.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
4.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的市场经济制度。
5.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且制定分配规则的经济制度。
6.混合经济制度:指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混合而成的经济制度。
7.微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的价格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8.宏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学科。
.1.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规律: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就是需求规律。
3.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也就是说,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4.需求量变动:指由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变动。
5.需求变动:指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变动。
6.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7.供给曲线:指表示由所有可能的价格与相应于这些价格的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组合点。
8.供给函数: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9.均衡:指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我们称该经济事物处于均衡状态,10.供给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生产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变动。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
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叫最终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叫中间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包括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
4、重置投资:用来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5、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 和实际GDP 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铬平均变化幅度。
6、均衡产出:与计划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为均衡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经济主体想要的支出。
7、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的比率,也就是增加1 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PC=ΔC/ΔY。
8、乘数效应:是指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量之间的比率。
9、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i=△y/△i。
10、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在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中提出,指长期平均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短期消费减少具有抑制作用。
1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该贴现率恰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期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它可以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到的预期利润率。
12、投资的边际效率:MEI,当利率下降时,若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就会上涨,在相同预期收益情况下,利率就会缩小,这个不断缩小的利率就是投资的边际效率。
投资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13、IS 曲线:又称为商品市场均衡曲线,反映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14、LM 曲线:即为满足货币市场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与利率之间正相关关系的曲线。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息:息的充分和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内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阐发:按照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阐发方法。
他考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彼此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况的特性。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供给: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3、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5、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6、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11、机会成本:一般的,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1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13、恩格尔定律:随收入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减小14、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所带来的产量变化.15、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17、LM曲线: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18、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称解释1、稀缺: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足的。
2、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3、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
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
5、计划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实际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计划来解决。
6、市场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
这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7、混合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因此也是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
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8、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9、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10、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
11、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符合这样的标准。
12、内生变量:是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人:经济人或理性人,是把个人或组织抽象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体。
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总是从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投入和产出、得与失的比、权衡或盘算,企图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利益。
理性行为也就是最大化行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都是经济人假设的具体表现。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演绎最重要的逻辑前提。
2、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均衡是指相互对立的力量势均力敌,任何一方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和能力,从而不改变其经济行为,各种经济变量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市场供求两种力量相等,这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也称市场出清。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
4、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6、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7、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9、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0、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的轨迹。
11、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技术更先进或成本更低于另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具有绝对比较优势。
2.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因此该国具有比较优势。
3.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指生产中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的产品。
4.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指生产中需要手工操作,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品。
5.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商品生产不仅需要劳动,还需要资本、土地等要素。
6.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规模报酬递增时,一个国家不应该生产所有商品,而应该生产一部分,以扩大规模,得到规模效应的效益。
7.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国家必须对待所有缔约国的待遇都相同。
8.国民待遇是指一个国家给缔约国的企业和人民与本国公民、企业形同的经济待遇。
9.金本位制是指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10.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通过补贴、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政策。
11.汇率,也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或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分为间接标价和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
12.倾销是指在国外出售一种商品的价格比国内出售的价格低,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
14.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XXX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
15.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固定,汇率波动仅限于一定幅度内。
16.法定贬值是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外国通货由官方行为升高时,本币发生的贬值。
17.管理浮动是指XXX干预外汇买卖,试图影响汇率。
18.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一定时期内,系统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一切经济交易、收支状况的报表。
采用复式计帐法,分为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官方储备项目、误差与遗漏项目。
19.净投资收入是指本国在外国货的的资产的利息利润减去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利息利润。
20.购买力平价PPP是指当一单位本国货币能在本国或外国购买同样一揽子商品时,两国就处于购买力平价上。
西方经济学所有名词解释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3.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4.供给: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并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7.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8.弹性: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9.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0.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12.互补品: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13.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1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恩格尔定律:家庭的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随家庭收入增加而递减。
16.恩格尔曲线:家庭在食品上支出与家庭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对应图形。
17.效用: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
18.总效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
19.边际效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增加量。
2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间的差值。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制定一个价格。
所以,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
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6、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所带来的精神磨损。
9、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名义GDP:即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1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5、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6、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7、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的配置,以求满足人类无穷欲望之最大满足的一门科学.2.稀缺性: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3.实证分析: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变化,其后果是什么的这一类的问题.4. 规范分析:着眼于建立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判定现有的经济状况应该怎样.5. 均衡分析:假定外界诸因素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这里的均衡指的是:各个经济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6. 经济理性主义:假定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到利己之心的趋势,通过对各种可能方案的理性选择,以便寻求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利益的方案.7.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8.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供求理论市场:是某种商品与服务的一群买者与卖着。
9.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10.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11. 供给名词解释:卖着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12. 供给定理名词解释: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13.平衡名词解释: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化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的状态。
市场均衡是指价格达到供求水平的状态。
均衡分析考察均衡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十六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失业率: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人口数
3.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如:更换工作、找新工作。
4.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5.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
6.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失业。
特点:即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7.周期性失业:因经济萧条或衰退时,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
8.充分就业: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9.自然失业率:无货币因素干扰,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他包括:自愿失业、摩擦失业、结构失业。
他与国民收入无关,与制度有关。
4%-6%为正常范围。
10.奥肯法则:GDP每增长3%,失业率下降1%。
或若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会导致GDP低于潜在GDP2%-3%。
奥肯法则是根据美国的数据得到。
11.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行动。
包括:所得税、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财政制度。
但是他的作用有限,只能调节国民经济的波动幅度,不能改变其方向。
1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财政政策。
政府在经济繁荣时用紧缩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使用扩张财政政策,以保证稳定总需求。
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
问题:财政预算。
14.补偿性的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扩张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15.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现实收支平衡而影响政策的制定。
16.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收支平衡,而不用每个年度都保持平衡。
17.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政府的预算盈余。
BS*=ty*-G-TR
18.法定准备金率:在现代银行制度中,央行规定商行必须留一个比例金额用于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
19.超额准备金率: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
这个比率叫做……
20.基础货币:银行借以货币扩张的基础。
等于通货加法定准备金加超额准备金。
H=Cu+Rd+Re
21.再贴现率:商行向央行贴现/借款的利率。
也就算和央行向商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放款的利率。
22.公开市场业务:央行以货币购买债券,从而增加货币存量;或卖出债券减少货币存量的
一种经常使用的,缓和的货币政策。
23.道义劝告:央行运用自己图书的地位和权威,对商行和其他机构进行劝告,以影响贷款和投资,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24.系统性风险: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变动而影响所有证券收益的风险。
是每个持有者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风险。
25.非系统性风险:由于市场、行业、企业本身特殊因素给个别企业证券带来的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26.“单一规则”货币政策: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7.货币创造乘数:Km=M/H货币存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
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
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
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
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
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7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专硕10人,人大金融专硕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专硕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专硕保录班考取30人,翻硕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
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
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
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
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