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稀缺性:指经济学中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发生商品的最大组合。

3.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

4.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的市场经济制度。

5.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且制定分配规则的经济制度。

6.混合经济制度:指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混合而成的经济制度。

7.微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的价格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8.宏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学科。

.1.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规律: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就是需求规律。

3. 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也就是说,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4.需求量变动:指由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变动。

5.需求变动:指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变动。

6.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7.供给曲线:指表示由所有可能的价格与相应于这些价格的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组合点。

8.供给函数: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9.均衡:指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我们称该经济事物处于均衡状态,10.供给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生产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变动。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2、支持价格:也称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3、总效用TU:是指某一消费者在特定期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

§44、边际效用MU:是指在某一特定期间,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所增加或减少的5、无差异曲线:就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所形成的点的轨迹6、生产要素:也称投入品,是指厂商在生产中使用的一切经济资源。

§57、等产量线IC: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所必需的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8、边际替代率MRS:是指消费者为了保持相同的满足水平,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所能替换的另一9、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或居民户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合理安排各种消费行为,从而实现自身效用10、总产量TP:在一定的劳动投入量下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11、平均产量AP: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

12、边际产量MP: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

5章51页13、规模报酬:又称规模经济,是指厂商同比例地增加所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从而引起的产量变动,14、平均成本AC:每单位产品所支付的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6章15、边际成本(MC):是指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16、显性成本EC:是指企业在要素市场上 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时的实际支出。

6章17、隐含成本IC:是指企业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所应付的费用。

18、机会成本OC: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 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取19、垄断竞争市场:一种以竞争为主要特征,同时又具有垄断因素的市场,它介于完全垄断和完全竞20、寡头垄断市场:同时包含垄断和竞争因素,并以垄断威主要特征的市场结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需求: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它是不同价格水平时不同需求量的总称,是一种关系,指整条需求曲线。

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

供给:某一特点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需求(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把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的变动(商品供给量的变化)。

需求(供给)的变动:由于其他影响需求(供给)变动的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商品需求(供给)的变动,需求(供给)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均衡价格: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价格水平。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需求(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简称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支持价格:又称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支持某一产品的生产而对该产品的价格规定的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将会出现供给过剩)。

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的市场定价过高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

(出现供小于求的超额需求状况)。

可能产生后果是黑市。

第二章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总效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记做TU。

边际效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等到的效用增加量,记做MU。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2. 自动或内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绝对优势:一国生产一种产品比另一个国生产这种产品技术更先进或成本更低,我们就说该国生产该产品具有绝对比较优势。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生产该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3.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中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的产品。

4.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中需手工操作,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品。

5.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商品生产不仅需要劳动,还需要资本、土地等要素。

(看书了解)6.规模经济理论:在规模报酬递增时,一国不生产所有商品,而生产一部分,以扩大规模,得到规模效应的效益。

7.最惠国待遇:一国对待所有缔国的待遇必须都想同8.国民待遇:一国给缔约国的企业和人民与本国公民、企业形同的经济待遇。

9.金本位制:各国泉币都与黄金挂钩的国际泉币体系。

10.国际贸易政策:各国当局通过补贴、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政策。

11.汇率:也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或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分为间接标价和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

12.倾销:在国外出售一种商品的价格比海内出售的价格低,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都构成倾销。

13.未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XXX允许本国货币的买卖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的干预。

14.浮动汇率制:一国XXX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

15.固定汇率制: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固定,汇率波动仅限于一定幅度内。

16.法定贬值:固定汇率制度下,外国通货由官方行为二升高时,本币产生的贬值。

17.管理浮动:XXX干预外汇买卖,试图影响汇率。

18.国际收支平衡表:在一定时期内,体系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一切经济交易、收支状况的报表。

采用复式计帐法,分为常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官方储备项目、误差与遗漏项目。

19.净投资收入:本国在外国货的的资产的利息利润减去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利息利润。

西方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2、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3、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4、比较静态分析是静态经济模型所使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升变量的不同数值。

5、需求收入弹性被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6、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7、预算线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各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8、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9、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相对价格的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12、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13、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消费者放弃了一定数量某种商品,但又要维持效用不变,所以必须要增加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的情况下,后者增加量与前者减少量的比率。

14、总效用是代表消费者从某个市场篮子中所获得的满足水平的数字。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15、吉芬物品首先必须是劣等物品,并且是可以被替代的,在静态的价格需求曲线上,随着价格和需求同升同降的商品。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微观部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14.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7.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8.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19.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0.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1.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2.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3.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4.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25.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26.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7.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8.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9.竞争市场:有许多买着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是市场.30.需求量:买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篇)

西经名词解释部分第一章1.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个经济体系最小的基本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分析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实证经济学: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

4.规范经济学:对经济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或经济政策的制定。

5.内生变量:是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自行变化的变量,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

6.外生变量:是在经济体质中受外部因素。

主要是政策因素影响的变量如税率。

(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性质)7.均衡分析: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均衡,以致这以体系每不存在变动要求的状态。

8.局部均衡: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

9.一般均衡: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

10.静态分析:在经济分析中把注意力集中于均衡位置的分析方法。

11.动态分析:把时间因素导入分析中,注意过程分析的分析方法。

12.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是一中决策方法。

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1.需求定理:当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时,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对其需求量减少。

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这种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称为需求定理。

2.供给定理:在其他情况不变,当某一商品价格上涨时卖者或生产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就会增加。

反之,当价格下跌时,供给数减少。

称为供给定理。

3.供求定理:(1)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

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

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稀缺:是指想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资源是稀缺的。

P.2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将稀缺资源分配于多种欲望以取得最大福利的一门学科。

P.4微观经济学:以家庭,企业(厂商)等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决策行为以及他们基本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理论,微观理论的核心是价格理论。

P.6宏观经济学:以一个国家(或经济社会)整体作为分析对象,研究该国(经济体)的整体经济和政府如何实现经济目标而进行调节问题的经济学理论,核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P.7实证经济学:是回答“是什么”,“怎么样”问题的经济学。

P.7规范经济学:是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问题的经济学。

P.8机会成本:是指在做出一种选择(最佳选择)后必须放弃的其他选择的价值。

P.9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配置最有效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得到的曲线。

P.19经济体制:是指一个社会和国家在处理资源稀缺性问题时形成的一种有关经济决策的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P.23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社会资源配置的一切决策,即5W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什么时间生产,在什么地方生产和为谁生产)完全由政府做出的经济体制。

P.23自由市场:。

完全由企业和个人做出的经济体制。

P.23混合经济:是把计划和自由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体制。

P.24第二章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某种物品的所有可能的(不同的)数量点的组合。

P.29需求量:表示的是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一个买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数量。

P.29需求法则:是指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某商品的价格越低,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反之,某商品的价格越高,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

P.29收入效应:是指在消费者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变化而导致的实际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P.29替代效应: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西方经济学所有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所有名词解释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在西方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关系。

供给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需求则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价格和数量的平衡。

2.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其中资源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决定,而非政府干预。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数量,以实现最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3.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在消费者决策中,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时,其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分析是衡量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满意程度,并决定是否购买或消费更多的产品。

4.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当做出一种决策时,所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每一个决策都意味着放弃其他可能的机会。

因此,机会成本是衡量做出某种选择所面临的代价。

5.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造成的影响。

它可以是正面的,如生产活动带来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是负面的,如工厂排放的污染物。

外部性经常需要政府干预来调节。

6.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当供应过多的货币追溯相对稀缺的商品和服务时,价格就会上涨。

通货膨胀通常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并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7.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未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比例。

它是衡量经济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经济的总体表现和就业市场的健康状况。

8. 毛利润(Gross Profit)毛利润是指企业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它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一种指标,通常用于评估企业在没有考虑其他费用和开支的情况下的盈利水平。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 -- 名词配对(51题) 10分01、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02、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0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04、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

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0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06、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07、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08、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09、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10、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11、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12、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13、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4、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的配置,以求满足人类无穷欲望之最大满足的一门科学.2.稀缺性: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3.实证分析: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变化,其后果是什么的这一类的问题.4. 规范分析:着眼于建立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判定现有的经济状况应该怎样.5. 均衡分析:假定外界诸因素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这里的均衡指的是:各个经济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6. 经济理性主义:假定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到利己之心的趋势,通过对各种可能方案的理性选择,以便寻求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利益的方案.7.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8.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供求理论市场:是某种商品与服务的一群买者与卖着。

9.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10.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11. 供给名词解释:卖着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12. 供给定理名词解释: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13.平衡名词解释: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化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的状态。

市场均衡是指价格达到供求水平的状态。

均衡分析考察均衡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稀缺性:相对于人们的无限需求而言,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

2、选择性: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而又有效的分配于各种用途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需求。

3、经济人:又称为理性人,指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经济利益。

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之一。

4、生产可能性边界PPF:资源在既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

5、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化: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沿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化: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其它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曲线的整体位移.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

表现为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

3、供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4、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 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5、市场出清:市场上供求相等的状态。

当价格确实能使需求等于供给,以至于任何人可以在那个价格上买到他所要买的东西,或者卖掉他所要卖的东西,这时,市场就是出清的。

6、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可相互替代以满足某一种欲望。

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某一种欲望。

正常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需求:一种商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购置该商品数量2、供给:一种商品需求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出售该商品数量3、均衡价格:一种商品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反响程度5、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一样两种商品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样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两种商品所有组合。

6、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满足程度、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消数量保持不变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

8、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置一定数量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最高总价与实际支付总价格之间差额。

1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生产要素数量与所能生产最大产量之间关系。

11、时机本钱:一般,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时机本钱是指生产者所放弃使用一样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最高收入。

1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是所减少另一种要素投入量。

13、恩格尔定律:随收入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减小14、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一样比例变化所带来产量变化。

15、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市场价值。

1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与收入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与储蓄都是相等,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17、LM曲线: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各种组合点轨迹18、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失业率:指失业人数在劳动力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2.市场失灵: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般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

3.规模经济: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化情况。

4.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记成MPL.5.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6.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自动外溢到其他经济主体身上的现象。

寡头:又称寡头垄断,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

寡头垄断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7.可变成本:指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称为VC。

当产量为零时,可变成本也为零。

产量越大,可变成本越高。

固定成本:指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大效益。

8.偏好:消费者的偏好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

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是根据某些客观指标或者基于心理感受而给出的主观判断。

9.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简答题1.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和布伦贝格、安东等人(共同提出来的)。

他们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该假说的前提是: 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已的收入,进行消费。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

年轻和中年时期阶段,老年时期是退休以后的阶段。

一般来说,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 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 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 verage 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 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稀缺性:经济学中,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资源的稀缺性。

生产资源(生产要素)包括:①劳动或劳动时间;②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③由这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

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即它反映了资源稀缺对社会可以提供商品数量的限制。

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

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思想:一是资源是稀缺的;二是社会必须以有效的方式使用它。

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的特征:首先,从决策上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分散决策;其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或经济单位被了追逐个人利益的动机;再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通过价格涨落而传递的;总之,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家庭或个人以自身满足为动机,以市场价格为信息,自主决定每种产品的购买量;生产者以利润为动机,根据市场价格决定生产方式以及购买投入的数量;家庭和生产者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

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是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且指定分配的规则。

混合经济制度:指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混合而成的经济制度。

微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的价格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学科。

需求: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表:需求表指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与相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序列表。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指以QD 表示消费者对特定商品的需求量,以P 表示商品的价格,则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可以表示为QD=D(P),这一函数就表示了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商品的需求,称为需求函数。

需求规律: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就是需求规律。

需求量变动:需求量变动指由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

需求变动:需求变动指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表:供给表是表示各种可能的价格与生产者相应的商品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序列表。

供给曲线:表示由所有可能的价格与相应于这些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组合点描绘出来的一种曲线。

供给函数:是表示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相应于商品价格变动而变动的函数关系,它反映了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

它可以表示为Qs=S(P),其中Qs 表示商品的供给量,P 表示商品的价格。

供给量变动:由价格变动引起的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供给量变动。

供给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生产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变动。

均衡: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我们称该经济事物处于均衡状态。

市场均衡: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

均衡价格:当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市场价格使得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这一价格称为市场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所对应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供求规律:指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反之,需求减少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反之,供给减少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减少。

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

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支持价格:又称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一产品的生产而对该产品的价格规定的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总效用: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量。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

无差异曲线: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

边际替代率:指在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保持米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第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消费者均衡:指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得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消费者均衡。

收入一消费扩展线:表示在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价格一消费扩展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替代效应: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指厂商从事生产活动,目标是为了取得比生产所花费的成本更高的收入,以便获取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并力图使其最大化。

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他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量固定不变的时期。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指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为分析美国的经济状况一起构造的一个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是Q=f(L,K)=ALαKβ,其中Q 表示产量,L 和K 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α、β为三个正的参数,并且通常0<α, β<1。

总产量: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或资本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指假如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投入量保持不变,比如K=K*,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f(L,K*),称上式为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变动的生产函数。

平均产量:是每单位劳动或资本所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投入量或资本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可以代替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用RTS 加以表示。

等成本方程:表示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厂商花费相同的成本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表示厂商使用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点。

生产扩展曲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看厂商成本的增加,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描述出来的轨迹。

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机会所带来的成本,它通常由某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加以衡量。

会计成本: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出而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的总费用。

显性成本:指厂商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而用于生产要素购买的实际支出。

隐性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厂商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会计利润:指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额。

经济利润:指厂商的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短期总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付的费用总额,记成TC。

不变成本:指不随厂商的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记成FC。

可变成本:指随厂商的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记成VC。

平均成本:指每单位产量Q 所花费的总成本,记成AC,AC=TC/Q。

平均不变成本:指每单位产量Q 分摊的不变成本,用AFC 表示,AFC=FC/Q。

平均可变成本:指每单位产量Q 所花费的可变成本的数量,用AVC 表示,AVC=VC/Q。

边际成本:指增加一单位产量Q 所增加的成本量,通常记成MC,MC=ATC/AQ长期总成本:指厂商在长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付的费用总额,记成LTC。

长期平均成本:指从长期来看,厂商平均每单位产量所花费的总成本,记成蚀LAC,LAC=LTC/Q。

长期边际成本:指从长期来看,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记成LMC,LMC=ALTC/AQ。

规模经济: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低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着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大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看规模不经济。

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成本的扩大是由于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造成的,那么,若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递增的。

规模收益不变:如果成本的扩大是由于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造成的,那么,若产量增加的倍数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规模收益递减:如果成本的扩大是由于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造成的,那么,若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递减的。

总收益:指厂商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记为TR=P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