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简易计算器c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c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c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易计算器C的基本结构,包括算术表达式、运算符和操作数。

2. 使学生了解计算器C中的数据类型及其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

3. 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简易计算器C的开发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C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如加减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相应的计算器功能。

3. 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通过动手编写代码,实现简易计算器的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编程启蒙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编程基础。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的学生为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编程感兴趣的年级学生。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以实例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器C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编程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C基本语法:介绍计算器C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定义及使用,让学生掌握基本语法规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器C概述- 内容列举:数据类型、变量定义、常量定义、运算符、表达式。

2. 算术表达式:讲解算术表达式的构成,以及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算术表达式- 内容列举:算术表达式构成、运算符优先级、括号的使用。

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引导学生学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掌握程序的基本执行流程。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程序结构与控制流程- 内容列举:顺序结构、程序执行流程、输入输出语句。

4. 简易计算器C程序设计:结合前面的知识,设计一个简易计算器C程序,实现加减乘除运算。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易计算器的内部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功能操作。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以及百分比计算。

3. 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器上各个按键的功能及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面积计算等。

2.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提高数据输入、结果读取和运算过程纠错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结合数学知识,利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态度,认识到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便捷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和交流使用计算器的经验。

3. 培养学生遵守计算器使用的规则,养成良好的计算器使用习惯,珍惜公共资源。

本课程设计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操作简单电子设备的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用技能型,旨在通过简易计算器的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要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强调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部分:1. 简易计算器基础知识: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程、种类及简易计算器的结构组成,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计算器按键功能:详细讲解各按键的功能及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基本运算操作:教授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以及百分比计算,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结合实际案例,如购物找零、面积计算等,展示计算器的实用性,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5. 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利用计算器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简单统计分析,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多功能计算器课程设计

多功能计算器课程设计

多功能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功能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原理;2. 学生掌握计算器上进行基础的四则运算、百分比计算、乘方运算等操作;3. 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各类数值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 学生能通过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 学生学会在计算器上设置、切换功能,培养信息处理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积极使用计算器辅助学习的态度,认识到科技对学习的帮助;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使用计算器,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3. 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关注环保和资源节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多功能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运用计算器为学习和生活服务,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基本结构与功能介绍:包括按键功能、显示屏幕、电源开关等部分,让学生对计算器形成整体认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认识计算器2. 基础四则运算操作:加、减、乘、除以及括号运用,培养学生熟练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二章 计算器四则运算3. 复杂运算操作:百分比计算、乘方运算、开平方运算等,拓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 计算器复杂运算4. 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购物、计算速度、面积、体积等,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实用价值。

教材章节:第四章 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计算器功能设置与切换:包括单位换算、记忆功能、模式切换等,提高学生操作计算器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计算器功能设置与切换教学内容按照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制定详细,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进度适中,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计算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本节计算器课程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以下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2)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并理解相关数学概念;(3)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快速、准确计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习惯;(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本课程旨在通过计算器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计算技能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计算器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选择以下教学材料和安排:1. 教学大纲:(1)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介绍与操作方法;(2)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3)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包括开关机、清屏、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

第二课时: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并通过练习巩固运算方法。

第三课时: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3.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1)第三章《计算器与计算》: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及四则运算;(2)第四章《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地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计算器解决简单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简易计算器设计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设计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设计流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编程知识,实现简易计算器的功能。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计算器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编程技能,独立完成简易计算器的设计与开发。

2. 学生能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计算器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功能。

3. 学生能够运用调试工具,对计算器程序进行测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信息素养。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在设计与开发简易计算器的过程中,体验创新实践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编程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原理: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算术运算逻辑、数据存储与处理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2. 编程语言基础:回顾所学的编程语言(如Python),重点掌握变量定义、数据类型、运算符、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编程语言基础3. 界面设计:讲解计算器界面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如布局、颜色、字体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用户界面设计4. 编程实现计算器功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实现计算器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功能。

教材章节:第五章 算法与程序设计5. 程序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调试工具,对计算器程序进行测试、调试和优化。

c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c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c 简单计算器 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

2. 使学生理解计算器操作规则,如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括号的作用等。

3.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上的其他功能键,如清除、取反、百分比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问等方式,发现计算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计算器等电子设备的正确态度,爱护设备,遵守使用规范。

2. 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3. 通过计算器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践操作类,强调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能独立使用计算器完成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基本结构认知: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其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于键、清除键等。

2. 四则运算操作方法:教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计算器操作方法,以及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

- 加法和减法运算- 乘法和除法运算- 混合运算及括号应用3. 计算器其他功能键使用:介绍取反、百分比、开方等特殊功能键的操作方法。

4. 实践应用:设计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购物找零、计算面积、计算速度等问题。

- 购物找零问题- 长度、面积、体积计算- 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整合。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计算器基本结构认知、四则运算操作方法(加法和减法运算)第二课时:四则运算操作方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第三课时:四则运算操作方法(混合运算及括号应用)第四课时:计算器其他功能键使用第五课时:实践应用(购物找零问题)第六课时:实践应用(长度、面积、体积计算)第七课时:实践应用(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简易的计算器课程设计

简易的计算器课程设计

简易的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2. 学生能掌握计算器上各按键的功能,如清除、撤销等操作。

3. 学生了解计算器的类型,如简单计算器、科学计算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器,完成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百分比等。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3. 学生能通过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尊重数学知识,注重实际应用。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和倾听,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以计算器为工具,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与功能- 认识计算器的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学习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掌握清除、撤销等操作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一节数学工具的使用。

2. 基本数学运算-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百分数、乘方运算- 混合运算顺序与计算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二节数学运算的应用。

3. 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购物找零问题- 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三节数学与生活。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基本操作第二课时:基本数学运算与计算器操作第三课时: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与功能,以及基本数学运算的规则。

c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

c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

c 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基本的数学运算问题,如加减乘除、百分比计算等。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计算器上的科学计算功能,如平方根、指数运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快速进行数值输入、计算和结果读取。

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3.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态度,明白计算器是辅助工具,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不应过度依赖。

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使用计算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运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操作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对计算器有一定了解,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将计算器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正确使用计算器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如显示屏、键盘、电源等。

教材章节:《计算器与计算法则》第一章内容列举:计算器按键的功能及操作方法。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教授加减乘除、百分比、平方根、指数等基本运算。

教材章节:《计算器与计算法则》第二章内容列举:各类运算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教授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教材章节:《计算器与计算法则》第三章内容列举:实际案例及解决方法。

4.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针对高年级学生,介绍科学计算器的拓展功能,如三角函数、对数等。

c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

c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

c 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包括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

2. 使学生理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显示屏、键盘等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规范,如开关机、输入输出等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尝试、探索等方法,自主发现计算器操作技巧和功能特点。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易于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计算器的显示屏、键盘、电池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四则运算操作:详细讲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计算器上的操作步骤。

3. 计算器操作规范:教授计算器的开关机、清屏、输入输出等基本操作规范。

4. 实际问题解决:结合教材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操作技巧与功能探索:指导学生探索计算器的其他功能,如百分比、乘方等,并分享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及操作规范介绍。

第二课时:四则运算操作教学,以教材为例题进行讲解和实操。

第三课时:实际问题解决,分组讨论并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四课时:操作技巧与功能探索,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其他功能并分享。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等运算,进行计算器操作。

3. 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简易计算器,完成基本的数学运算。

2. 学生通过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细心、耐心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科技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操作课程,结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难度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了解计算器的演变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计算器及其功能特点。

2. 简易计算器的结构组成- 学习简易计算器的按键功能、显示屏幕、电池等组成部分。

3. 基本数学运算操作- 学习运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数学运算。

4.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计算器在购物、预算、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5. 计算器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掌握计算器操作的快捷键,了解使用计算器时的注意事项。

6.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计算器进行数据计算和问题分析。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及分类,简易计算器的结构组成。

第二课时:基本数学运算操作,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课时:计算器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计算器教学设计[大全5篇]

计算器教学设计[大全5篇]

计算器教学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计算器教学设计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计算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教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难点:使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计算器1.在过去,我们有许多计算工具,如算筹,算盘来计算数据,但随着这计算越来越复杂,我们会用什么来计算呢?(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等)。

(1)小组合作,认识计算器。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小组交流:(1)在哪见到过计算器?已经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2)计算器的外部特征、构造及基本功能?(3)计算器主要键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法?2、学生汇报、操作:(1)对以上问题进行汇报。

出示课件:认识计算器上重要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尝试开机、关机。

(3)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了解的按键的作用,并可以动手试一试。

二、自主探索,会用计算器。

1.摸着石头过河(1)学生尝试完成加法:例1.386+179=。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

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2)尝试计算加法:4468+1792=,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

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3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成绩。

学生探讨求平均成绩的方法,然后计算出结果。

2.龟兔赛跑。

现在我们已经了结了计算器主要按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见识一下计算器的能力怎么样?男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把算出的结果记在纸上,女生用笔算。

课件出示男生请用计算器,女生请笔算:38+27=30×18= 3028-2965=41600÷128= 816÷68×27=126×7÷18= 显而易见,用计算器的男生组明显快于女生组、结果也都正确。

vc课程设计计算器

vc课程设计计算器

vc 课程设计计算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计算器在数学和科学计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各种功能及其应用场景,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提高计算准确性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思维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计算器的各种按键功能及其对应的操作。

2.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3.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计算器的维护与保养: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器,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及使用方法。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实际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内容丰富、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计算器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计算器使用手册和资料,供学生课后自学。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计算器,以便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器

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器

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理解计算器在数学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计算器的基本原理:介绍计算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2.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讲解计算器的各种功能键、操作界面和操作步骤。

3.计算器在数学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计算器在代数、几何、概率等数学领域的应用。

4.计算器在科学领域的应用:介绍计算器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领域的应用实例。

5.计算器编程:教授计算器的基本编程语言和编程技巧,让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上内容的安排和进度进行教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领域。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器编程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器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编程和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计算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计算器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计算器的使用和应用。

计算器课程设计系统目标

计算器课程设计系统目标

计算器课程设计系统目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加减乘除、科学计算、数据统计等功能,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和各种功能键的作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准确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计算器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各种功能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下顺序展开:首先介绍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键;然后教授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接着讲解科学计算和数据统计等功能的使用;最后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课件和视频,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实验设备,如计算器,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评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进行;作业评估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创新性等因素进行;考试评估则将通过定期的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情况。

评估方式将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分为10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课程将在每周一下午2点到4点进行,地点为学校多媒体教室。

1206计算器课程设计

1206计算器课程设计

1206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1206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方法。

2. 学生掌握使用1206计算器进行基础的四则运算及百分比计算。

3. 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器上的科学计算功能,如平方根、指数运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1206计算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2.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学生能够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和解决更高级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辅助作用。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和交流,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数学学科计算器应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提高数学运算效率。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需引导其正确使用计算器,避免过度依赖。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将计算器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以上所述目标,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基本功能介绍:介绍1206计算器的按键布局、开关机、清除等基本操作。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计算器的基本操作》2. 四则运算及百分比计算:讲解并练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以及百分比计算。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计算器四则运算及百分比计算》3. 科学计算功能:介绍并练习计算器上的科学计算功能,如平方根、指数运算、对数运算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计算器的科学计算功能》4. 实际问题解决:结合数学知识点,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辅助作用:讨论计算器在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方面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

c计算器课程设计

c计算器课程设计

c 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清屏、基本运算等;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百分比计算等;4. 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 学生通过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3. 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器的兴趣,认识到计算器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2. 学生养成使用计算器辅助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3.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 学生通过计算器课程,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计算器作为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计算器概述: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基本功能,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2. 计算器操作方法:详细讲解计算器的开关机、清屏、基本运算(加减乘除、百分比计算等)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

3. 实际应用: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实际应用场景,如购物、预算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数据统计与分析:教授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统计(如平均数、总和等)和分析(如线性方程求解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电子计算器课程设计

电子计算器课程设计

电子计算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方法,包括开机、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等。

2. 使学生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发展历程,理解其工作原理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数值计算、数据处理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熟练操作电子计算器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科学探究和数据整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电子计算器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计算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科技产品,养成爱护电子设备的良好习惯。

4. 使学生认识到电子计算器在科技发展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增强科技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喜欢动手操作,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计算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

2. 电子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包括:- 开机与关机;- 数字与符号的输入;- 基本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等);- 计算结果查看与清除;- 功能键的使用(如百分比、开方、倒数等)。

4. 电子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实例。

5. 电子计算器操作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电子计算器发展历程及工作原理介绍。

第二课时:基本功能操作与练习(数字输入、基本运算)。

第三课时:深入探讨功能键的使用及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计算器课程设计

学生计算器课程设计

学生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3.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课本中相关的数学问题,如速度、时间、距离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操作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如统计、概率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对计算器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操作计算器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合作的良好品质。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体会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结合数学学科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他们在数学知识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按照以下大纲进行组织和安排: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 认识计算器外观及按键功能- 学习开关机、清屏、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2. 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速度、时间、距离问题- 解决面积、体积问题- 解决简单的统计与概率问题4. 计算器的拓展应用- 探索计算器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了解计算器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第二课时: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整数运算)第三课时: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小数运算)第四课时: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分数运算)第五课时: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六课时:计算器的拓展应用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课本中相关章节紧密关联,如计算器的使用、四则运算、实际问题解决等,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知识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子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电子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电子计算器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电子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常见功能,能够正确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了解电子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电子计算器,进行精确的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电子计算器,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增强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电子计算器的各种部件及其功能,解释电子计算器的工作原理。

2.电子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讲解如何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开平方等,以及如何进行数据输入和输出。

3.电子计算器的功能拓展:介绍电子计算器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统计分析、编程等。

4.电子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电子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数据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

2.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电子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子计算器的操作。

3.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计算器,进行实际计算,加深对电子计算器的理解和掌握。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心得和应用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电子计算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电子计算器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电子计算器的教学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一定数量的电子计算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计算器课程设计

计算器课程设计

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掌握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加减乘除、括号运用等。

3. 学生了解计算器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计算器与日常生活、学习的紧密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快速准确的数值计算。

2. 学生能通过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数学规律,培养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器操作的耐心和细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通过计算器学习,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3. 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在计算器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计算器的使用”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进行以下安排: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介绍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功能,如数字键、运算键、清除键等,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开机、关机、清屏等基本操作。

2. 简单数值计算:教授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括号运算等,掌握连续计算、顺序计算等方法。

3.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费等。

4. 探索计算器中的数学规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如平方、立方等。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第二课时:简单数值计算第三课时: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课时:探索计算器中的数学规律教学进度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设计内容……………………………………………………………
3.设计思想……………………………………………………………
4.设计说明……………………………………………………………
5.设计步骤……………………………………………………………
6.主要成员函数关系图………………………………………………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Calculate();
m_operator = OpMultiply;
}
void CCaaDlg::Onchu() //处理“ /”按钮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Calculate();
m_operator = OpNone;
(6)在CaaDlg.h中加入在主要成员函数和成员变量的申明在CaaDlg.cpp中加入主要成员函数实现过程和成员变量的初始化(代码片段将于后面介绍)。
6. 主要成员函数关系图
7. 程序主要代码
//在头文件中手动添加成员函数与变量声明
// caaDlg.h : header file
OnOperandInput(3);
}
void CCaaDlg::On4() //处理“ 4”按钮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OnOperandInput(4);
(3)为控件编辑框编辑ID,如图:
按钮名称 ID 用途
0 IDC_0 按键0
1 IDC_1 按键1
2 IDC_2 按键2
3 IDC_3 按键3
4 IDC_4 按键4
5 IDC_5 按键5
6 IDC_6 按键6
7 IDC_7 按键7
8 IDC_8 按键8
9 IDC_9 按键9
7.程序主要代码………………………………………………………
8. 难点分析……………………………………………………………
9. 总结…………………………………………………………………
简易计算器
1.设计目标
了解Windows应用程序的结构与DOS程序的不同,掌握应用MFC类库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的基本模式。
}
void CCaaDlg::On1() //处理“ 1”按钮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OnOperandInput(1);
}
void CCaaDlg::On2() //处理“ 2”按钮
m_hIcon = AfxGetApp()->LoadIcon(IDR_MAINFRAME);
m_coff=0.1; //为变量进行初始
m_bCoff=0; //为变量进行初始
OnOperandInput(7);
}
void CCaaDlg::On8() //处理“ 8”按钮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OnOperandInput(8);
}
//以下是消息处理函数,用以响应消息映射
void CCaaDlg::On0() //处理“ 0”按钮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OnOperandInput(0);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Calculate();
m_operator = OpDivide;
}
void CCaaDlg::Ondengyu() //处理“ =”按钮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OnOperandInput(6);
}
void CCaaDlg::On7() //处理“ 7”按钮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
void CCaaDlg::On9() //处理“ 9”按钮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OnOperandInput(9);
}
void CCaaDlg::Oncheng() //处理“ *”按钮
void UpdateDisplay(); //处理显示
void Calculate(); //处理计算
void OnOperandInput(int a); //处理数字输入
{
//{{AFX_DATA_INIT(CCaaDlg)
m_result = _T(""); //默认为m_result变量初始
//}}AFX_DATA_INIT
// Note that LoadIcon does not require a subsequent DestroyIcon in Win32
编辑框 IDC_E1 显示数据输入输出
(4)进入ClassWizard界面选择Message Maps为控件插入消息映射,插入消息函数,实现控件命令功能。如图:
(5) 进入ClassWizard界面Message Varibles为编辑框添加成员变量m_result用以显示结果。如图:
//定义两个euum型结构
enum Operator { OpNone, OpAdd, OpSubtract, OpMultiply, OpDivide };
enum CalcError { ErrNone, ErrDivideByZero };
float m_operand; //存储当前输入的操作数
2.设计内容
以简易计算器为例,通过对简单应用软件计算器的设计,编制、调试,实现简单的加,减,乘,除等运算,以学习应用MFC库类编写对话框的原理,加深对C++类的学习及应用。
3. 设计思想
基于MFC库类对对话框界面的设计,通过创建类成员函数成员变量,编辑控件创建消息映射,调用消息函数完成数据的输入输出,实现计算功能。生成简单的应用软件。
float m_accum; //存储当前的计算处理结束
BOOL m_bCoff; //标识当前输入是否是小数
float m_coff; //小数输入时的系数
4. 设计说明
(1)包含的功能有:加、减、乘、除运算,开方、平方等功能。
(2)计算器上数字0—9为一个控件数组,加、减、乘、除为一个控件数组,其余为单一的控件。
(3)输入的原始数据、运算中间数据和结果都显示在窗口顶部的同一个标签中。
(4)计算功能基本上是用系统内部函数。
(5)程序可以能自动判断输入数据的正确性,保证不出现多于一个小数点、以0开头等不正常现象。
《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课题名称 简单计算器设计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班级 XX
姓 名 XX
学 号 XX
指导教师 X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2011年12月
目 录
1.设计目标……………………………………………………………
m_errorState = ErrNone; //为变量进行初始
m_bOperandAvail=FALSE; //为变量进行初始
m_operator=OpNone; //为变量进行初始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OnOperandInput(2);
}
void CCaaDlg::On3() //处理“ 3”按钮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6)“CE”按钮可以清除所有已输入的数据从头计算
5. 设计步骤
(1)选择FileNewlProject命令,选择MFC AppWizard(exe)创建Project名为Caa,按确定。在弹出界面选择创建对话框,单击Finish按钮
(2)在生成的设计界面中加入控件,得到计算器应用界面。如图:
//在执行文件中添加成员函数实现部分与变量初始
// caaDlg.cpp : implementation file
//以下是对声明变量进行初始
CCaaDlg::CCaaDlg(CWnd* pParent /*=NULL*/)
: CDialog(CCaaDlg::IDD, pParent)
Operator m_operator; //enum型变量用以标识当前运算符
CalcError m_errorState; //enum型变量用以标识当前运算状态
BOOL m_bOperandAvail; //标识当前输入是否是新输入数字
. IDC_dian 按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