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讲解学生版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以通过介质的传递使我们的耳朵产生听觉感受。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我们小升初科学知识中的重要一部分,下面我将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做一个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将会产生连续的压缩和稀薄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声波。
当声波传递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会感到声音。
声音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 振动的物体:任何有弹性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振动,例如琴弦、鼓膜等。
2. 声源的能量:振动物体需要具备能量才能产生声波,能量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3. 周围的介质:声音需要通过介质的传递才能到达我们的耳朵,一般情况下介质是空气,也可以是其他固体或液体。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是指声波在介质中的传递过程。
声音的传播需要遵循一些物理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声源振动:声音是由声源振动引起的,振动使得周围空气产生压缩和稀薄,形成声波。
2. 声波传递:声波以机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递,当振动物体产生的声波传递到介质中的分子和原子时,会使其发生振动,进而将声波传递给周围的分子和原子。
3. 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
4.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当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三、声音的特点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取决于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强度越大,响度越高。
3. 语速:指语音的快慢程度,语速与发音的节奏有关。
4. 声色:指声音的音质,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声音的音色由泛音的组合决定。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 通讯:电话、对讲机等都是通过声音的传播进行通讯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感知方式,它通过振动的方式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物理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和特性。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就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发生振动,从而传播声波,产生声音。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
1. 声源振动最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是物体的振动。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根木棍时,木棍会发生振动,振动会传播到周围空气中,形成声波,最终我们就能听到敲击的声音。
2. 声带振动人类的声音是通过喉部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经过声带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波。
通过舌头、嘴巴的调节,声波经过共鸣腔体的放大和变化,形成不同的语音和音调。
3. 电信号转化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声音的产生也可以通过电信号转化实现。
例如,音响和手机等设备中的扬声器,是通过电信号的转化使扬声器内的薄膜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对于我们理解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非常重要。
声音是通过媒质的振动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形式。
它是由一系列的纵波构成,通过振动的形式在媒质中传递能量。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声波,但在真空中声波无法传播。
2. 声速的影响因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媒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媒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其次是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此外,声速还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速越快。
3.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
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地向周围空间传递能量,导致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小。
另外,媒质的吸收和散射也会对声音的衰减产生影响。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有趣的声音现象,如回声、共鸣和多普勒效应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清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清单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击鼓时,鼓面在振动;弹奏吉他时,琴弦在振动。
总之,任何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以某种方式振动着。
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音调。
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
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微弱。
不同的物体振动时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材质、形状、大小等因素不同,导致振动的特性也不同,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音色。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在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通常比在液体和气体中快。
例如,在铁轨中,声音可以传播得很远,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更快。
在液体中,声音也能有效地传播。
比如,在水中,我们可以听到远处物体发出的声音。
在气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对较慢。
而且,声音在不同的气体中传播速度也有所不同。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当声源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分子振动,这些分子依次带动相邻的分子振动,形成了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在 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
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三、声音的反射与吸收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例如,在山谷中,我们大声呼喊会听到回音,这就是声音的反射现象。
不同的物体对声音的反射能力不同。
表面光滑、坚硬的物体反射声音的能力较强,而表面粗糙、柔软的物体吸收声音的能力较强。
在房间中,如果墙壁和天花板对声音的反射较强,可能会产生回声和混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可以在房间内布置吸音材料,如地毯、窗帘等。
四、声音的衍射声音还具有衍射现象。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它会绕过障碍物或从小孔中“挤”过去,继续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总结及考点练习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人的讲话声是有声带的振动产生;一般敲、打、弹的乐器是由乐器本身振动发声,吹的乐器是由空气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度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速度: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V 固>V 液>V 气。
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产生。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时(人需离障碍物17米以上),人的耳朵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
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听见声音的途径:空气传播和骨传播。
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然后经过外耳道放大传导至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骨链传至前庭、耳蜗,耳蜗将声音转换成生物电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中枢,形成听觉,这样人耳就听见了声音。
若鼓膜,听小骨等发生损坏,可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但人耳的听觉神经发生损坏,则人耳不能听到声音。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不发声的物体肯定不振动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D .雷声不断是由于雷声经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的缘故。
空气(2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2、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4、以下现象: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二年级物理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年级物理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的传播而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可能还不太了解,接下来我将简单地介绍一下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空气分子被挤压和稀薄,形成一个波动的过程。
这种波动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进入我们的耳朵,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根铃杆时,铃杆就会振动,同时也会振动周围的空气,这样就产生了声音。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是最常见的介质,所以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大部分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时,空气中的分子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相互撞击传递,从而将振动传到下一个分子,最终到达我们的耳朵。
除了空气,声音还可以通过其他介质,如水和金属等传播。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不一样。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也就是说,当声音传播了1秒钟时,它大约可以传播343米的距离。
当声音传播到达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声音的特点。
声音有三个基本特点,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可以通过调高或调低发声体的频率来改变音调。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小发声体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使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的声音源。
例如,钢琴的声音和吉他的声音就有着不同的音色。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初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验,进一步认识声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和探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声音是一种由物理振动产生的传播波动,它通过介质传递,使人们能够听到声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知识点。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
这种振动会导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区域。
这些压缩和稀疏的区域会像波一样传播出去,形成声波。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液体和固体。
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会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声音的能量传递给相邻的分子。
这样,声音就能够在空气中传播出去。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液体和固体。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而在液体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
这是因为液体和固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强,导致声波传播得更快。
三、声音的感知人类通过耳朵感知声音。
当声波传播到耳朵时,它会使耳膜振动。
耳膜的振动将声音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通过耳骨传递给内耳。
内耳中的感觉器官会将机械能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
大脑解析这些电信号,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并理解声音的含义。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声音的频率和振幅。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而不同振幅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量。
其次是声音的方向。
人类通过双耳的位置差和声音到达的时间差来判断声音的方向。
此外,环境的影响也会影响声音的感知,如噪音的干扰会使声音变得模糊或难以辨别。
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过程。
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并最终被人耳感知。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对于理解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所启发。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详解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振动物体传播而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对于初中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是通过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进行振动,形成一种称为声波的机械波。
这些声波以分子的振动形式沿着空气传播,从而形成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是由物质介质完成的,主要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方式。
1. 固体传声固体是一种很好的声音传播介质。
当一个固体物体振动时,它的振动会通过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传递。
例如,当我们在一段铁轨上敲击时,我们可以听到来自远处的回声。
2. 液体传声液体也是良好的传声介质,其传播方式与固体类似。
当固体物体振动时,它会通过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传递。
例如,鱼在水中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3. 气体传声大部分声音是通过气体传播的,因为我们所处的大气层就是由气体组成的。
当固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空气分子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这些声波通过空气的传导使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包括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声速。
1. 频率频率是声音的一个重要特性,它是指声波中的振动次数。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表示每秒钟的振动次数。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到20,000Hz。
2. 振幅振幅是声音波峰和波谷之间的纵向距离,它表示声波的能量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的音量就越大;振幅越小,声音的音量就越小。
3.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3米/秒,但它的传播速度还受到介质的影响。
例如,在固体中,声速比在气体中更快。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应用,包括通信、音乐、语言沟通、声呐等。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发生:(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发声体能够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气体、液体、固体作介质,通过声波形式传播(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4)、声速跟介质种类、介质温度相关。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三个阶段发声体介质耳朵(振动发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接收到声波引起听觉)声音特性(1)、音调:声音高低叫音调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相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2)、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3)、噪声的控制: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波传递能量声能传递信息: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下大雨;用声呐能够帮渔民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位置和距离、水手能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前一段时间病人心、肺的状况;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B“超探病声波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清洗精细的机械、、;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回声声音(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3)、回声利用:增强原声、测距离。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的交流、娱乐和认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对我们深入理解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而形成声音。
以下是声音产生的几个关键知识点:1. 振动:当物体以一定频率在空间内振动时,就会产生声音。
常见的振动源包括弦乐器的琴弦、膜鼓的膜面、声带等。
2. 声源和介质:声源是振动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介质是声音传播的媒介,多数情况下是空气。
振动体的振动传导到介质中,形成声音波动。
3. 频率和周期:振动体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用赫兹(Hz)表示。
振动的周期是指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频率和周期呈反比关系。
4. 声音的幅度和响度:声音的幅度反映了振动体能量的大小,也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幅度较大的声音听起来较响,幅度较小的声音则较轻。
5. 声音的音调和音质: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质是指同样音调和响度下不同的声音所具有的特殊特质。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从声源向周围空间扩散。
以下是声音传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1.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媒介才能传播。
当振动体振动时,通过振动传递到周围介质中,激发介质中的分子振动,进而传播出去。
2. 声速: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介质的声速不同。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每秒343米,而在水中声速较高,约为每秒1482米。
3. 吸收和反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这些障碍物可能吸收或反射声波。
例如,柔软的材料较容易吸收声波,硬表面则较容易反射声波。
4. 声音的衰减:随着声音传播距离的增加,声音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即发生衰减。
衰减的强度取决于距离、介质和环境等因素。
5.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经过折射、反射等现象改变传播路径。
物理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理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并被听到。
在物理学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产生相应的压缩和稀疏的波动,这些波动通过介质传播形成声音。
声音的振动最终影响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感知到声音的存在。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递能量实现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分子发生振动,从而引起相邻分子的振动,这样声音就会在介质中传播开来。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固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大,因此声音的传播速度较快;在液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弱,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在气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程,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音调与人的听觉感受密切相关,不同的音调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就越微弱。
响度与声音产生的能量有关,通过改变声源振动的幅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声源振动的波形决定。
不同的声源振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波形,从而使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音色是区分不同乐器音色和人的嗓音的重要特征。
四、应用和意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日常所用的电话、广播、电视等通信工具,都是利用声音的传播来传递信息的。
此外,声波还可以用于声纳、超声波等领域。
对声音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还可以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基础。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并被听到。
声音的传播与产生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与产生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 产生原因。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我们敲鼓时,鼓面在振动,从而发出声音;人说话时,是声带在振动产生声音。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能还在传播。
当我们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面停止振动,不再发出新的声音,但之前发出的声音还会在空气中传播一会儿。
2. 实验探究。
- 转换法在探究声音产生中的应用。
- 例如,在探究音叉发声时,由于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到,我们可以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这就表明音叉在振动。
- 或者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看到纸屑跳动,从而证明鼓面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 传播条件。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例如,在月球上(接近真空环境),即使两个宇航员面对面,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2. 传播形式 - 声波。
-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疏密变化,这种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声波。
3. 声速。
-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例如,在常温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20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 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例如,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25℃时,传播速度会略大于340m/s。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清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清单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无论是我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还是乐器弹奏时弦的振动,又或是敲鼓时鼓面的振动,都是声音产生的源头。
振动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带动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等)一起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以击鼓为例,当鼓槌敲击鼓面时,鼓面迅速振动。
鼓面的振动使得与它接触的空气分子受到挤压和拉伸,这种压力的变化就形成了声波,并向四周传播。
再比如,我们人类发声是依靠声带。
当我们说话或者唱歌时,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喉部,使得声带振动。
声带的振动频率和幅度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而在一些乐器中,比如钢琴,按下琴键会使琴槌敲击琴弦,琴弦的振动产生了美妙的音符。
总之,物体的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
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
二、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通常比在液体和气体中快。
这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相互作用较强,能够更有效地传递振动。
例如,我们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更早地听到远处火车行驶的声音。
在液体中,声音也能传播。
比如在水中,鱼类可以通过声音进行交流。
潜水员在水下也能听到各种声音。
气体也是声音传播的常见介质。
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大多数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然而,在真空中,由于没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
这也是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依靠无线电通讯,而不能直接通过声音交流。
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效果都会产生影响。
例如,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5200 米/秒,在水中约为 1500 米/秒,而在空气中,常温下约为 340 米/秒。
三、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波是一种纵波,也就是说,介质中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分子依次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区域。
这些疏密相间的区域就像波浪一样向前传播,从而形成声波。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感知方式,它通过空气、水或其他媒介的震动来传播,让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本文将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着振动,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即声波。
这些声波会在空气中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以乐器演奏为例,当乐器的弦线、膜面或空气柱等振动时,就会产生声音。
不同乐器之间的声音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波形等特征不同。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以空气为例来说明声音的传播过程。
1. 压缩和稀疏当声源振动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即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会使空气分子相互挤压和撞击,形成类似于波纹的传播形态。
这种由压缩和稀疏区域组成的波动称为纵波。
2. 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有限的,称为声速。
在20摄氏度的室温下,声速约为每秒343米。
当声音遇到媒介变化时,如进入水中或固体中,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3.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折射是指声波遇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方向改变,造成声音传播的路径弯曲。
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壁面时发生反射,使声音沿原来的方向返回。
衍射是指声波绕过障碍物传播,使声音能够进入遮挡区域。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人类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赫兹到20千赫兹之间。
2. 声强声强是指声音的能量大小,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响度。
声强的单位是分贝(dB)。
声强越大,声音就越大;声强越小,声音就越小。
3. 波长声波的波长是指声波在媒介中传播一个完整的周期所需要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就像咱们说话的时候,喉咙里的声带在振动;敲鼓的时候,鼓面在振动。
要是物体不振动,那可就没声音啦。
比如说,你把一个鼓槌拿在手里,不动它,它就不会发出敲鼓的那种“咚咚”声。
而且这个振动可以是很明显的,像琴弦的振动,你都能看得见;也可以是很微小的,像咱们敲桌子,桌子虽然看起来没怎么动,但是它的微小振动产生了声音。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就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东西,像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介质。
在固体里声音传播得可快了,就像在铁轨上,你在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能很快听到声音,比在空气中快多啦。
液体也能传声呢,你把头闷在水里,能听到周围的一些声音,比如泳池里别人游泳的声音。
咱们平时听到的大多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不过要是没有介质,在真空中,声音就没法传播了。
就像在太空里,宇航员们面对面说话是听不见的,得靠无线电设备。
声音传播的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是不一样的。
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这个速度很重要哦,比如说你看到闪电后,过一会儿听到雷声,就可以根据这个速度来估算闪电离你有多远呢。
在水里声音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在固体里就更快了。
3. 回声。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
比如说测量海底的深度,从船上发出声音,声音传播到海底再反射回来,根据声音传播的时间和速度,就能算出海底有多深啦。
二、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
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就是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比如说,琴弦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男低音歌手的声带振动比较慢,频率低,所以音调低;女高音歌手的声带振动比较快,频率高,音调就高。
像蚊子嗡嗡叫,那声音音调很高,因为蚊子翅膀振动得快;而老牛哞哞叫,音调就低,因为老牛发声时声带振动得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声响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声波,一同来看一下这篇声响的发生与传达知识点,来做一下参考吧,希望对大家学习本课有协助!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中止发声也中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委婉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洪亮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2.声响的传达需求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响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达,声波抵达人耳,惹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响。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交谈,由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达,无线电波的传达速度是3×108m/s。
3.声响在介质中的传达速度简称声速。
普通状况下,v固>v 液>v气,声响在15℃空气中的传达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达速度为零。
4.回声是由于声响在传达进程中遇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而构成的。
假设回声抵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阻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应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小练习1.声响是靠物体的________发生的,声响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达,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达.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发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由于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4.东城小学的同窗敲锣打鼓列队欢迎新兵退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发生的,再经过_________向周围传达开来.5.夜晚,停止侦查的侦查员为了及早发现状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朋友的马蹄声,是由于声响在固体中比气体传达得______.6.常温下声响在空气中的传达速度为_____米/秒.如今是不是觉得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预备的八年级物理声响的发生与传达知识点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我们会发出声音,也会听到声音。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主要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们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薄,从而产生声波。
1. 声音的振动源:声音的振动源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例如,人的声带、乐器的弦、鼓膜等固体都可作为声音的振动源。
2. 振动的特点: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3. 声音传播的媒介:空气是声音传播的主要媒介,声音也可以通过固体和液体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产生后需要通过某种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媒介和温度的影响。
1.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因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压缩和稀薄的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波纹,这些波纹就是声波。
2.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不同媒介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不同,比如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482米/秒。
3.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即声音的响度会逐渐减弱。
衰减的原因主要包括距离的增加、介质的吸收、散射等因素。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性:1.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响度是声音的强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的声音,响度越大。
3.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质地,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和甜美程度。
不同的乐器、声带等振动源产生的声音音色各异。
4. 回声: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后的反射现象。
当声波在某个媒介中传播时,遇到墙壁、建筑物等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
结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非常复杂但又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
了解声音的产生机制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的特性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声音具有重要意义。
2022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归纳(带目录)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目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声音,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看似平凡,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奥秘。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无论是我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还是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又或是拨动琴弦时琴弦的振动,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声音产生的根源。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带动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等)一起振动。
这种振动会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所接收,从而让我们听到声音。
例如,我们用手拨动钢尺的一端,钢尺就会在固定点上下振动,同时发出声音。
如果停止拨动,钢尺的振动也会逐渐减弱直至停止,声音也就随之消失。
这清楚地表明,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被我们听到。
振动的频率必须在人耳能够感知的范围内(约 20Hz 20000Hz),才能形成可被听见的声音。
低于 20Hz 的称为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这两种声波人耳通常是无法直接听到的。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气体(如空气)、液体(如水)或者固体(如金属、木材等)。
在空气中,声音以纵波的形式传播。
当声源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疏密变化,形成一系列压缩和稀疏的区域,从而将声音的能量传递出去。
例如,我们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呼喊,声音会通过空气传播到远处。
而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举个例子,在一根长的金属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能很快听到声音;而在水中传播时,速度会稍慢一些;在空气中传播则相对更慢。
这是因为固体的分子排列紧密,振动传递更容易且迅速。
此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其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介质的吸收等因素,导致能量的损失。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反射就是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返回原来的介质;折射则是声音在穿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衍射是指声音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清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清单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气流的作用下振动,发出声音;击鼓时,鼓面振动产生鼓声;弹琴时,琴弦的振动产生美妙的音符。
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音调。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而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
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此外,不同物体的材料、结构和形状等因素也会影响声音的音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通过声音来辨别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常见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例如,在常温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5200 米/秒,在水中约为 1500 米/秒,在空气中约为340 米/秒。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会推动周围的介质分子,使其产生压缩和稀疏的交替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波。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反射就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后返回原来的介质中。
例如,在山谷中大声呼喊,会听到回声。
折射是指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比如,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衍射则是指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当障碍物的尺寸与声音的波长相近时,衍射现象较为明显。
三、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1、介质的性质不同的介质,其密度、弹性等性质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效果。
2、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介质中的分子运动越剧烈,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障碍物障碍物的形状、大小、材质等都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例如,柔软多孔的障碍物能够吸收声音,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
四、声音的接收我们的耳朵是接收声音的器官。
外耳负责收集声音,声音通过耳道传入中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掌握利用声速测距离;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5.了解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双耳效应解决立体声。
【要点梳理】要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如:早期的机械唱片,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磁带,声源的振动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通过录音磁头记录在磁带上,放音磁头将记录在磁带上的声音信息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还原声音。
要点诠释: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要点三、声速回声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
回声是声音的反射。
要点诠释: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
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
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
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
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
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要点四、人耳的构造1、人耳的构造与作用(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
(2)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作用:传播声音。
(3)内耳:包括耳蜗、三条半规管,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
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
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
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要点五、骨传声1.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2.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
【典型例题】类型一、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可以利用“转化法”把微小的振动转化成容易感知的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有些振动是看不到的,我们就利用“转化法”来感知。
如:说话时虽然看不到声带的振动,但是可以用手触摸声带来感觉,拍桌子时虽然看不到桌面在振动,但是可以在桌面上放细小的物理,观察到细小物体的振动。
举一反三:【变式】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类型二、声音的传播声速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传播是3×108m/s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随介质的变化而变化举一反三:【变式】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D.声音具有能量【思路点拨】(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2)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介质不同,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答案】A【解析】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故A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D、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关系,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3.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4. 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站在一根很长的为居民输送生活用水的自来水管的两端,如果甲用小铁锤敲一下水管,站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将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则听到的敲击声次数为( C )A.1次 B.2次 C.3次 D.4次【答案】C【解析】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水管、水、空气共有三种介质,因为自来水管较长,声音先后经过水管、水和空气传来,所以能听到三次声音。
【总结升华】问题情境中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水管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就可能只听到一次声音。
举一反三:【变式1】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响声,这是因为( C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大 B.有回声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小D.无法判断【变式2】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
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A)A.1次 B.2次 C.3次 D.4次类型五、骨传导双耳效应5. 属于神经性耳聋的是()A.耳蜗损伤 B.耳廓损伤 C.听小骨损伤 D.鼓膜损伤【答案】A【解析】耳蜗损伤是神经性耳聋,故A说法正确;耳廓损伤是传导障碍是非神经性耳聋,故B说法不正确;听小骨损伤是传导障碍是非神经性耳聋,故C说法不正确;耳膜损伤是传导障碍是非神经性耳聋,故D说法不正确。
【总结升华】神经性耳聋是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不易治疗;非神经性耳聋是传导障碍,容易治疗。
举一反三:【变式】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仪器(A)A.引起头骨、颌骨振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B.产生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C.产生超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D.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6. 关于双耳效应和立体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只靠一只耳朵也能确定说话人的大致方向B.人之所以能靠耳朵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C.舞台上的声音被一只话筒放大后播放,也是立体声D.舞台上的声音被多只话筒放大后播放,不是立体声【答案】B【解析】根据双耳效应的原理,只靠一只耳朵,是不能判断说话人的大致方向的,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人之所以能靠耳朵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因此B选项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根据双耳效应的原理,只用一个话筒将舞台上的声音播放出来不会是立体声,因此C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用两个话筒放在舞台上不同的地方将声音播放出来是立体声,用两个以上话筒放在舞台上不同的地方将声音播放出来的立体声效果会更好,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总结升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E.举一反三:【变式1】关于双耳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双耳效应就是两只耳朵产生的效应 B.双耳效应可以使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C.音响的双道立体声就是双耳效应的直接应用 D.双耳效应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变式2】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A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大象判断声源的位置比人判断更准确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