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感”培养之我见
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之我见

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之我见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
”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进行语感训练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一、在生动的讲解、范读中培养语感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而“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重视范读。
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
比如,我声情并茂地朗读《假如》中的语句:“假如天上闪亮的星星,像雨点一样落下来,那该有多好呀……假如全世界的妈妈,都带上美丽的项链,那该有多好呀”时,边读边加上手势,再配以生动、饱含深情的表情,学生听得入迷,脸上自然流露出对课文内容遐想的快乐,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新奇、快乐、憧憬的丰富表情。
随后我又让学生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朗读,采用自读、同桌赛读、自愿上台读等多种形式加以朗读,体会诗歌感情,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尽情地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在生生之间的比较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对于课文的情感体验。
这样地讲,既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给学生的朗读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达到了“传染语感于学生”的目的。
二、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中培养语感联想和想象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图画是激发学生阅读和想象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阅读的兴趣。
如教学《小小的船》第三句时,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丁丁划着小船,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下遨游,星星在他身边闪烁。
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之我见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也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体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培养语感,是语文训练的最重要的目标,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语感情境,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开始教学时就利用课件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还有,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要下雨了》这一课时,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二、反复诵读,咀嚼文中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把书面的文字语言转换成响亮、清晰的用声语言的过程。
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获得感知;好的文章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获得理解和领会;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自然而然地滋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学生语感培养之我见

学生语感培养之我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将学生语感培养视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感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我对学生语感培养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语音是语言的基础,语调则能够在讲话中表达出情感和态度。
通过朗读、模仿等方式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生,可以采用儿歌、儿童诗歌等方式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
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则可以选用经典作品的篇章或名言警句,让学生对其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模仿和朗读。
二、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写作素材。
我们可以透过经典文学作品、名人演讲以及网络时事等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写作素材。
搜集不同的语言文体,引导学生形成多元风格的句式和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诗意、语感和修辞的魅力。
可以通过搜集一些经典作品或段落来让学生进行模仿,例如:《红楼梦》中的“双鬓垂云锦,鸳鸯戏水粉”、“潇洒走万里,无心在十里”的描述,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和改编来培养自己的语感和多样性的表达方式。
三、注重语言情感的表达语言是情感的表达,语感就是在表达情感中的一种韵律感。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要学会表达和感受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认识和体验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人性的深度。
同时,也要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变化。
四、注重语文修养的塑造语感的修炼还需要对语文修养的要求,包括知识面、阅读能力,语文规范性等。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语文修养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活动、作文指导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水平。
要求学生注重文字的规范性和道德品质,让学生得到自己的确切学识,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自己的概念,用自己的情感去塑造世界的美好。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之我见

教学反思新课程NEW CURRICULUM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由此可见,语言感知能力是阅读的基本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感训练,并通过语感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呢?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几点浅见。
一、强化读文教学,以读促感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最佳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强化“读”的意识,同时点拨学生在读中细细品味,用分析比较、揣摩等方式理解语言,读出情味,产生语感,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具体读的方法有:1.示范美读重在以情感人,读出理趣。
像《春》《听潮》《乡愁》等课文,或由老师范读,或播放配乐诗朗诵代替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意会”境界。
2.理解朗读重在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言语对象的内容。
3.指导诵读诵读时教师在诵读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投入诵读。
这样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准确、细腻、真切,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二、借助联想和想象,以想生感1.展开联想,培养语感《六一诗话》中说:“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
”其中的“会以意”就是指展开联想和想象去敏锐地感知作者的本意,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境地,可见,深切的语感源于丰富的想象。
2.再现意境,获取语感诗歌等文学作品都蕴含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充沛的感情,阅读时可以利用想象把诗句转化为鲜明生动的画面,步入诗文的意境,以教育和感染学生,获取丰富的语感。
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全诗以急切寻找总理为感情线索,创造出了一个极其广阔深沉的意境。
通过一幅幅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总理那种与人民群众血肉想通、为了人民群众鞠躬尽瘁的光辉形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品位语感茅盾先生曾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
”的确,单靠翻查字典,是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的,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就会越见深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语文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其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
语感即对语言的感觉和把握,包括对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和修辞等方面的敏感度。
下面我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首先,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
学校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沉浸式的语言环境,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这可以通过多听、多读、多说的方式实现。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多听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的朗读和故事讲解,让他们沉浸在美妙的声音中,提高对语音和语调的敏感度。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自由独白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如绘本、故事书和报刊杂志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字的力量和美妙,培养他们对语义和修辞的敏感度。
其次,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将课上的知识点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游戏的竞争和合作激发学习的热情。
此外,还可以通过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阅读理解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例如,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鼓励他们阅读,在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或写读后感,从而提高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书展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加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还有,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如写作、演讲、朗诵等,让学生利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
小学生语感培养的体会

小学生语感培养的体会湖南麻阳苗族自县舒家村学校摘要:语感能力是一种以直觉为反应机制的对言语不同层面意涵的意会、领悟和情感生发的能力。
语感作为一种语文智慧,它既是直觉的,又是潜在的;既是隐性的,又是外显的。
在知识与能力之间,语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纽带。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阔的人文背景和丰富而真实的人生体验是形成语感的必要条件。
语感培养的基本策略在于生活体验、言语实践和涵泳品味。
关键词:小学生语感内涵策略语感培养的重要可以说是人所共知了,可是在实践中,往往是南辕北辙。
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语感培养策略方法因素。
把一些非语感培养的方法冠以语感培养的帽子,实则还是知识中心、记忆训练的窠臼,根本达不到语感培养的目的。
不同的理念有不同的策略方法,那么语感的培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方法呢?我觉得应该考虑这几个因素:时机性要素,语言的发展有临界点,语感的形成,也同样有其临界点的。
超过一定的年龄限制,语感的培养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还有策略和方法的因素。
心理学认为,感知的对象是既有多种属性又有整体性的事物,感知的这种整体性表现为具有整体性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属性,既可以同时地被反映也可以相继地被反映;既可以作用于同一种感觉器官,也可以作用于不同的感觉器官。
一这样就为科学的语感培养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这些依据,对于我们确立语感培养的策略方法十分重要。
从这些因素出发,语感培养的策略方法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活体验的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生活体验是~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培养就会重蹈“死读书,读死书”的覆辙。
教师教语文就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教出味来。
教学《秋天的怀念》,怀念谁?怀念母亲,为什么是秋天?秋天的意思很多,有不同答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秋天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之我见

步领悟遣词造句的精妙 ,悟 出表达方
2 . 调动学生形象思维 。小学生 的抽 法 的精巧 , 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课外 阅读 。大凡
感 共鸣 , 从而体会 到文 章的精髓 。教 师 解事物往往 比较直观 , 要 领悟语言文 字 爱看书 的学生 , 语感都较强 , 表现为想象 表达 能力强 , 对语言文字把握 比 通 过有 感情 的范读 ,并辅 以适 当 的表 所表达的 内涵 , 必须与具 体的形象联 系 力丰富, 情, 能更 生动 地表 达课 文 内容 , 从而 把 起来 ,所 以应充 分调 动学 生 的形象 思 较准确 。因此 , 阅读教学 中, 可让学生广 学 生顺着文章 的 泛 阅读 与课文相关的材料 ,以弥补现行 学生带入课 文所描绘 的情景之 中。教师 维 。在教师 的启发 下 , 的范 读可 以让学 生更 好地 感知 课文 内 内容合理展开联想 , 凭借 想象使具体 事 教材阅读量 的不足。 此外 , 电脑 、 电视 、 广 容 ,让学 生真切地体会到语 言的美 , 在 物在脑 中重现 , 让语 言文字所表达 的形 播 、 社会交际 、 课外活动等都是 阅读 的渠 潜移默化 中提 高学生的 朗读技 巧 , 进 而 象 变 成 具 体 的 形 象 , 触景 生情 , 浮 想 联 道 ,对提高语言水平 ,发展思维 的灵活 培养他们的语感 。 翩, 走 进作 品所描述 的世 界 , 感 受语 言 性 、 准确性起 到很大 的作用 。 虽然不能一 和体验 中逐步养成 自己的语感 ,感悟 出 但是 日积 月累, 会让学 生在感受 2 .重视学生 的朗读 。《 语文教学大 文字背后 的内涵 ,进入多彩 的世界 , 感 蹴 而就 , 纲》 指 “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 在读 中整 悟课文意境 , 获得丰富的语感 。 体感 知 , 在 读 中有 所感 悟 , 在读 中培养 3 . 联 系生活实际。 语感的敏锐 , 不能 语言规律和意蕴 ,使学生的语 文素养乃 总之 , 在语 文教学 中一定要 真正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感知、
理解和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基础。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
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注重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
量的阅读、听写、默写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
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听写和默写等活动来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对语言的准确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感还需要注重对语言的感受和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
朗诵、歌唱、演讲等活动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和力量。
朗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
节奏和韵律,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歌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和
力量,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演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言语的影响力和说
服力,提高他们的口才和演讲技巧。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语言的美
妙和力量,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感。
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他们才能更
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对语言的运用以及对语言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感。
这样,学生才能
在将来的语文学习和语言运用中更加游刃有余。
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之我见

的 感 悟 ,其 中 更 重 要 的 是 敏 锐 地 感 知 语 言 结 构 方 式 、 语
意 表 达 方 式 和 语 言 的 表 现 力 ; 是 训 练 语 义 感 。 对 语 二 即
言 文 字 丰 富 的 蕴 意 的 感 悟 . 是 语 文 能 力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它
学真 正 直接 面 向 学生 的成 长和 发展 。
早在 上世 纪3年 代 , 名 的语 言学 家夏 丐尊先 生就 提 0 著 出 了 “ 感 ” 题 :认 为 语 感 是 理 解 一 切 文 字 的 基 础 。 ”1 语 问 “ _ 法 国 教 育 家 第 惠 多 斯 说 过 : 学 的 艺 术 不 在 于 传 授 的 本 教 领 . 在 于 激 励 、 醒 、 舞 。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目 的 不 只 而 唤 鼓 学 中 如何 对 小 学 生 进行 语 感 的 培养 呢 ?
了 。 广 泛 浏 览 , 拓 展 阅 读 范 围 , 加 其 词 汇 、 式 的 储 能 增 句 备 , 积 薄 发 。 进 其 语 言经 验 、 识 向语 言能 力 转化 , 厚 促 知 从 而形 成 语 言直 觉 。
种 能 力 ; 三 训 练 语 韵 感 , 训 练 言 语 节 奏 、 律 的 感 j是 即 韵 悟 。 悟 语 言 的 准 确 性 和 连 贯 性 ; 是 训 练 语 势 感 . 训 感 四 即
关 键 词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语感
培 养
练 语 言 表 达 的 语 气 、 势 、 格 等 的 感 悟 。 么 在 语 文 教 气 风 那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在 语 言 积 累 中 培 养 语 感
古 人 云 : 熟 读 唐 诗 三 百 首 , 会 作 诗 也 会 吟 。 ” 泛 “ 不 广 阅读 是积 累 语 言经 验 、 植学 生 语感 的 一 个重 要途 径 。 培 阅 读 同 时 涵 盖 了 无 声 默 读 与 出 声 朗读 两 个 方 面 ,提 倡 阅 览 与诵 读并 重 。 览是 手 、 、 等 感 官协 调 活动 的 过程 , 阅 眼 脑 是 直 觉 体 悟 语 言 的 基 本 方 式 之 一 。在 抓 好 精 读 的 基 础 上 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为语感不仅是语文学习中的关键,也是学生后续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所以,如何科学的培养学生语感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关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之后,才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语感。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1、辅助学生记忆词汇。
在学生学习新的课文时,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相关的词汇,让他们逐一记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也能提高他们的词汇量,从而更好的表达自己。
2、帮助学生练习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了句型、语法、修辞、表达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语感所必须的基础。
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更好的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多读书,多练习。
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从小培养语感。
练习写作可以锻炼学生写作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
二、注重口语训练除了要注重写作,我们还应该注重口语训练。
因为口语是语言表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而且是每个人日常交流中最常用的方式。
而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培养口语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1、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穿插问答。
在上语文课时,可以采用问答和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和交流课程中的话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开展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
在学习新知识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让学生当小老师。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一次小老师,让他们向全班介绍一个故事、一个成语、一句名言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让学生多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之我见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之我见语感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但是在语文学习中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语感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语感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
朗读教学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但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朗读示范、朗读指导、朗读评议等环节要做好严格把关。
标签:小学语文语感心理机制朗读教学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其实,非但是语文,一些语言学科,都会提到语感这个概念。
可见,语感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上有着重要作用。
语感的培养,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
下面,就来谈谈个人对语感的理解,以及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语感的。
一、语感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王尚文先生对于语感的理解,他认为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
王先生还认为由于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必然是社会的人对其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全方面的直觉感受与判断,因而决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
它的性质即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而语感的培养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外化(说写活动)与内化(听读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
而良好语感的形成则又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
而关于语感产生的心理机制,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
所谓同化:即将对象纳入到固有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所谓顺应:指主体心理图式的改变以顺从对象。
语言的感知归根结底是人的认知结构对言语的同化与顺应,认知结构是一个巨大的语义场,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总是以表象和词的形式保存着,并因之形成:表象系统的概念--语词系统,两个系统相互制约渗透配合最终构成网络状认知结构,在系统里,抽象思维则以表象材料进行想象,语言符号进入主体的认知结构经过同化,顺应过程,感性材料受到了审美观照,概念性的语词被激活、唤醒。
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之我见

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之我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之我见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
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
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
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
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感的培养,采取了自悟语感——导悟语感——迁移表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螺旋式上升。
(-)自悟语感教师凭借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语自得。
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与联想,将课文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二)导俗语感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
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由于我们这里没有珍珠鸟,我们也没有见过,因此,学生对于珍珠鸟的美丽难于理解。
我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珍珠鸟的外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
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之我见作者:王敏概要: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而良好的语文素养就是从培养语感开始的。
教师通过朗读、背诵、写作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鉴赏、分析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于文字的感知能力和敏锐度,旨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学习,为日后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语感是一种独特的学习能力,它通过培养对于语言直觉的感知,可以使学生仅仅透过文字表面意义直击文字背后深层的含义,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最终产生情感共鸣[1]。
在说话方面,培养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在写作方面,形成自己独有的门派和基调。
语感也是一个不断累积词语的过程,并通过这一个过程增强自己对文字的灵敏度。
1.1结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方式文字只是一种单一的表达方式,有着较好语感的学生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文字描述在脑海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将描述性的语言具象化,产生形象思维的方式。
不仅如此,在经过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过后,对于语言进行筛选、概括和总结之后,就会产生理性的认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逻辑性思维方式。
而语感正是由形象思维方式转变为逻辑思维方式的过程,是两者之间的结合,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提升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
1.2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小学于文中对于语感的培养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和崇高的审美观。
语感的培养与周遭的环境密不可分,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沉淀和文化熏陶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感。
而良好的语感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还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效果[2]。
1.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工具,是人们生活当中最直接的交流途径。
而在生活当中,能否清晰而准确地感知语言中的意图,跟语感的好坏分不开。
因此,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对未来在语言表达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低段语感培养之我见(1)

小学低段语感培养之我见张雪梅江津区朱杨小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敏锐的感受力。
即“迅速而准确地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
它是语言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深处的桥梁。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教学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
而且,语感本身所具有的直觉性的特点,让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潜移默化地熏陶,靠“润物细无声”般的渗透。
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让小学低段儿童通过听、说、读积累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视诵读感悟,夯实语言功底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最佳期,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要通过诵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积累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反应机制。
(一)直触文本,获得语言的实践经验。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背诵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一是熟读成诵。
即“功在诵前”,认读和表情朗读要为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致学生背诵课文时水到渠成。
二是演诵结合。
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赛诗会、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了情感、文化的、审美的熏陶。
三是坚持经常。
背诵贵在坚持,老师可以和学生、家长一起选择那些适合低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现代儿童诗让学生每天读一读,背一背。
另外,多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少阅读“快餐作品”。
新课标推荐的作品及相应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读物比如,《小学生拼音报》,不妨作为学生阅读中首选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学习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学习体会
在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和触动。
文章中指出,语感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它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的一种能力,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首先,文章强调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
感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基础。
通过阅读、写作和交流等活动,可以帮
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文章提出了一些培养语感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多读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扩大词汇量,培养语文思维。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学唱歌曲等方式激发学
生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最后,文章还提到了培养语感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语感,而
老师则需要用心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细心和想
象力。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认识到语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培养语感需要
多方面的努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会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中语感的培养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中语感的培养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日渐被重视,因为它是课堂上极为有效的语感训练场。
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犯一个错误:为读而读。
在语文前沿教学理念缺乏的农村小学,这会引发出一个“唱度”现象。
乍听起来,读得整齐,细听之下,并未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朗读时,若能有感情地读,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听这样的朗读才是一种美的享受。
㈠声情并茂,酝酿语感的前奏唱读,学生往往是把字一个一个地吐出来的,而且读完一个字还会拖长长的音。
我觉得这种唱非唱,读非读的“朗读方法”有很好的“催眠作用”,一篇不算长的文章按照这种方法读下来也得花很长时间。
当问及“你能读出什么?”时,学生只会干瞪眼。
这种唱读不能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久而久之还会阻碍学生语感的培养。
⒈处理停顿刚接手一个班级时,我选择了从词语训练开始,不光指导学生读得连贯,还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平翘舌音要分清,前后鼻音要分清。
有了词语做铺垫,第二步我选择了读短句子,这时我给学生的要求是把句子原原本本地读下来,不多加一个字也不少读一个字,词和词之间不能拖音。
接着拿长句子给学生训练,这较之前面的难度加大了不少,不光要读准字音,注意词和词之间的连贯,还要知道该在什么地方停顿,否则长长的一句话读下来,学生会感觉到上气不接下气。
乘机教学生“换气”(停顿),再慢慢引领学生明白停顿并不仅仅是为了换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正确传达情感的需要。
⒉把握情感是不是读句子时知道如何停顿就可以读好句子呢?当然不是。
因为读句子还要讲究节奏,也就是读句子时的速度问题,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把握呢?我认为遇到感情强烈、气氛紧张、欢乐愉快的句子速度可以加快些;而遇到沉郁、凄凉的句子则可以放慢速度来读。
这一点,如果让小学生自己来悟,确实有点困难,这时候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你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再帮助学生分析当时的情况,接着在分析的基础上容纳感学生带着自己对句子的理解来读,这样效果就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语感”培养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理念渐渐深入人心,更多的教师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发展。
但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张扬个性的同时,学生的语言思维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
我想,我们教语文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使他们的语言富有情趣,使他们的语言符合情理,使他们的语言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接受性语言(认知)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也就是脑子里有了一定的知识量,就应转入表达性语言训练,也就是说孩子脑子里理解的知识在生活中要让其用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只有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语文教学才能说真正落到了实处。
那么,如何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呢?下面我就教育实践谈谈我在课堂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诵读中自由表达
反复诵读是表达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反复地读、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浮想联翩地读,才能读准读通、读美读活,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九寨沟》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图文并茂地描绘了九寨沟这个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我在教学时,并不是逐段地去讲读,而是以读为主线,精心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通过配乐朗读,整体感知,想象画面。
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脑海中的画面在课文
中找出来,细读、品味。
最后通过“读着,读着,我仿佛___________”这一句式,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九寨沟的美表达出来。
有的说:“读着,读着我仿佛来到了美丽的九寨沟。
”有的说:“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雪峰,看到了飞流直下的瀑布。
”还有的说:“读着,读着,我仿佛来到了一个人间仙境。
”我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书中反反复复地走了个来回。
学生不但读熟了课文,还读出了味儿。
二、在情境中想象表达。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现象,它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文字,画面朗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如我教《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借助挂图和幻灯出现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的情景。
让学生边观察幻灯图片边用语言描述,把一幅依依惜别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思维随画面形象而展开:有的说“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真深哪!”也有的说“李白和孟浩然真是难舍难分啊!”还有的说“李白和孟浩然不是兄弟,却有胜似兄弟的情义!”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在交流质疑中大胆表达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对一篇课文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提问,那课堂气氛就会随着质疑而升温,他们会去自主地合作,讨论,然后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先让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再紧扣重点“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根据得出的“健康”、“热情”、“自信”、“开朗”等特点,启发他们自读,画出最能体现老人这些特点的部分,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说给大家听。
从而把学的主动权和教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这样,学生在积极自主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语言得到了锻炼,也领悟了学习的方法。
四、在观察体验中细腻表达
观察和体验是重要的学习手段,它具有多重教育功能,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以及对观念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那些靠讲解得来的知识,收获是单一的,枯燥的而无味的,而观察和体验不同。
如我教《珍珠鸟》前,特地从花鸟市场买来了一对珍珠鸟放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待学生与鸟之间有了深厚的情感后,再去讲课。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领会作者的意图——信赖能创造出人间美好的境界,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我们人类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一个完美的整体,道出了对作品意蕴的深刻理解,也使他们在人格上受到震动,
在灵魂上得到净化。
五、在联系生活中真情表达
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等成了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已接受的观点,联系生活学语文,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还能克服语文学习的长期性,普遍性与事实上的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例如我教学《月光启蒙》这一篇课文时,在学生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如果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在这浓浓的月色里,你享受着夜的宁静与清幽,享受着这如水的月光,月亮吐洒着它的清辉,洒在我们的篱笆小院上,也洒在妈妈的身上,我们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她那甜甜的歌声,你会想些什么呢?话音刚落,学生就闭上眼睛思索起来。
片刻,有的学生说:“我感觉到真幸福啊!”还有的学生说:“妈妈,您唱的歌真动听!我真为您骄傲!”也有的情不自禁地说:“妈妈,我爱您!”……尊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演就了一幅生活母爱图。
总之,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抓住一切契机,创造机会,让学生的语言丰富多彩,才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的生命内涵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溧阳市上兴中心小学江苏】。